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從業人員必讀
本書是一種係統地、全麵地闡述IT服務連續性知識體係的專著,旨在為社會培養IT服務連續性領域的人纔,為數據中心開展IT服務連續性活動提供詳細指引,幫助數據中心實現“少停機、少丟數、少花錢”的夙願。 本書基於大量圖錶,直觀地闡述以下內容:IT服務連續性涉及的IT服務、業務、IT資源、IT流程、IT組織和IT事件等方麵的基礎概念和知識。企業各條綫的IT事件應急處置行動框架與IT事件應急處置機製。以IT服務連續性目標為導嚮建設IT應急響應機製、高可用恢復機製和災難恢復機製的活動框架。IT服務連續性管理活動框架,包括實現IT服務連續性所必須具備的項目管理、運維管理、IT應急處置機製就緒管理、風險管理、IT應急處置機製持續更新管理、績效管理、內部控製和內部審計活動。 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IT應急管理人員、IT規劃設計人員、IT項目管理人員、IT運維管理人員、IT風險管理人員、IT績效管理人員、IT內部控製人員、IT內容審計人員以及準備邁入數據中心大門的所有IT人士。
本書是一種係統地、全麵地闡述IT服務連續性知識體係的專著,旨在為社會培養IT服務連續性領域的人纔,為數據中心開展IT服務連續性活動提供詳細指引,幫助數據中心實現“少停機、少丟數、少花錢”的夙願。本書基於大量圖錶,直觀地闡述以下內容:IT服務連續性涉及的IT服務、業務、IT資源、IT流程、IT組織和IT事件等方麵的基礎概念和知識。企業各條綫的IT事件應急處置行動框架與IT事件應急處置機製。以IT服務連續性目標為導嚮建設IT應急響應機製、高可用恢復機製和災難恢復機製的活動框架。IT服務連續性管理活動框架,包括實現IT服務連續性所必須具備的項目管理、運維管理、IT應急處置機製就緒管理、風險管理、IT應急處置機製持續更新管理、績效管理、內部控製和內部審計活動。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IT應急管理人員、IT規劃設計人員、IT項目管理人員、IT運維管理人員、IT風險管理人員、IT績效管理人員、IT內部控製人員、IT內容審計人員以及準備邁入數據中心大門的所有IT人士。
第1章 IT服務剖析 1
1.1 IT服務 1
1.2 業務 3
1.3 IT資源 6
1.3.1 IT資源框架 6
1.3.2 應用係統 7
1.3.3 IT基礎設施 10
1.3.4 IT資源的屬性 10
1.3.5 IT資源屬性與IT服務屬性的映射關係 11
1.4 IT流程 12
1.5 IT組織 13
第2章 IT事件剖析 16
2.1 IT事件定義 16
2.2 IT事件前因 16
2.2.1 IT威脅源 17
2.2.2 IT威脅源消減措施 18
2.3 IT事件類彆 19
2.4 IT事件後果 20
2.4.1 IT損害 20
2.4.2 IT事件影響 21
2.5 IT事件級彆 23
2.6 IT服務連續性的意義 24
第3章 IT事件應對過程 26
3.1 IT事件閉環應對過程 26
3.2 IT事件防範 27
3.3 IT事件監測預測 27
3.4 IT事件應急處置 28
3.4.1 重大IT事件應急處置案例 28
3.4.2 IT事件應急處置行動框架 35
3.4.3 IT事件預警與預警響應 35
3.4.4 IT事件先期處置 39
3.4.5 IT事件後果評估 41
3.4.6 IT事件恢復決策 46
3.4.7 IT事件恢復 48
3.4.8 重大IT事件應急保障 52
3.5 重續運行 52
第4章 IT事件應急處置機製 55
4.1 IT應急處置機製 55
4.1.1 IT應急響應機製 56
4.1.2 高可用恢復機製 58
4.1.3 災難恢復機製 61
4.2 企業層麵IT事件應急處置機製 68
4.3 業務條綫IT事件應急處置機製 71
第5章 IT應急處置機製開發過程 74
5.1 IT應急處置機製開發活動框架 74
5.2 風險分析 75
5.3 業務影響分析 77
5.3.1 獲取企業層麵和業務條綫的BIA結果 78
5.3.2 IT關聯性分析 78
5.3.3 應用係統影響分析 79
5.3.4 定義重要信息係統 80
5.3.5 定義重要信息係統的啓停順序 80
5.3.6 定義信息係統災難RTO 81
5.3.7 定義信息係統災難RPO 81
5.4 IT應急處置策略開發 82
5.4.1 IT應急響應策略開發 83
5.4.2 高可用恢復策略開發 85
5.4.3 災難恢復策略開發 86
5.5 災備中心選址 94
5.5.1 確定候選城市 94
5.5.2 初步篩選候選城市 94
5.5.3 比對並確定異地災備中心所在城市 95
5.5.4 確定災備中心的具體地址 96
5.6 IT應急處置資源設計 97
5.6.1 關鍵技術POC 98
5.6.2 生産環境改造設計 98
5.6.3 高可用備份係統設計 100
5.6.4 災備係統設計 103
5.6.5 自動化災備指揮與切換平颱設計 115
5.6.6 IT應急指揮中心設計 116
5.7 IT應急處置資源實施 116
5.8 IT應急預案開發 118
5.8.1 IT總體應急預案開發 118
5.8.2 IT先期處置預案開發 120
5.8.3 高可用恢復手冊開發 120
5.8.4 災難恢復預案開發 121
5.8.5 其他條綫的IT事件應急預案開發 122
5.9 應急演練 123
5.9.1 高可用備份係統切換演練 123
5.9.2 災備演練 124
第6章 IT服務連續性管理過程 130
6.1 IT服務連續性管理活動框架 130
6.2 IT應急處置機製開發項目管理 131
6.2.1 管理活動 132
6.2.2 管理過程 137
6.2.3 管理角色與職責 138
6.3 IT應急處置資源運維管理 139
6.3.1 管理活動 139
6.3.2 管理過程 142
6.3.3 管理角色與職責 143
6.4 IT應急處置資源風險管理 143
6.4.1 管理活動 143
6.4.2 管理過程 150
6.4.3 管理角色與職責 152
6.5 IT應急處置機製就緒管理 152
6.5.1 管理活動 153
6.5.2 管理過程 156
6.5.3 管理角色與職責 158
6.6 IT應急處置機製持續更新管理 159
6.6.1 管理活動 159
6.6.2 管理過程 161
6.6.3 管理角色與職責 162
6.7 IT服務連續性績效管理 162
6.7.1 管理活動 163
6.7.2 管理過程 170
6.7.3 管理角色與職責 171
6.8 IT服務連續性內部控製 172
6.8.1 管理活動 172
6.8.2 管理過程 175
6.8.3 管理角色與職責 177
第7章 IT服務連續性管理體係 178
7.1 IT服務連續性管理體係框架 178
7.2 IT服務連續性管理體係的邊界環境 179
7.2.1 企業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 180
7.2.2 IT服務連續性內部審計機製 183
7.2.3 IT服務連續性法規 184
7.2.4 IT服務連續性SLA 185
7.2.5 IT服務連續性管理規範 185
7.3 IT服務連續性管理體係成熟度模型 186
第8章 IT服務連續性內審的關鍵審核事項 189
8.1 IT應急處置機製開發審計 189
8.1.1 IT應急響應機製開發審計 189
8.1.2 高可用恢復機製開發審計 191
8.1.3 災難恢復機製開發審計 192
8.2 IT應急處置機製開發項目項目管理審計 198
8.3 IT應急處置資源運維管理審計 200
8.4 IT應急處置資源風險管理審計 201
8.5 IT應急處置機製就緒管理審計 202
8.6 IT應急響應與恢復行動審計 203
8.7 IT應急處置機製持續更新管理審計 203
8.8 IT服務連續性績效管理審計 204
8.9 IT服務連續性內控審計 205
附錄A 高可用風險檢查列錶庫 207
在本書齣版之際,感謝IBM、EMC、SUN、Centrin、Teamsun公司,他們給瞭我在書捲中感悟的時間,也給瞭我在實踐中成長的機會。感謝我的傢人,在無數個日子裏,他們默默地奉獻著,給予瞭我良好的寫作環境。
特彆感謝在我職業生涯中的關鍵人物——柏睿數據RapidsDB總裁劉睿民先生。
謹以此書作為禮物獻給她/他們。
本書目標本書的目標是:補好“IT服務連續性”這塊短闆,培養IT服務連續性領域的人纔,幫助國內數據中心實現“少停機、少丟數、少花錢”的夙願。
寫作背景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數據中心建設最前綫的BC/DR(業務連續/災難恢復)谘詢顧問,我對IT服務中斷事件感觸頗深。在EMC工作期間,有一次我和西南某省電信公司數據中心老總一塊兒用餐,他說:“在過去一年裏,我們宕機瞭一百多次。”有一次我為SUN公司做全國巡迴講演,深圳會場到場的一位數據中心生産運營總經理告訴我:“我們前幾年花瞭6個億建災備係統,但現在心裏一點底兒也沒有,真發生災難時根本不敢切換。”凡此種種,舉不勝舉。瞭解數據中心運維的人士都知道,他們對IT服務連續性的無奈,正是中國數十萬個數據中心的縮影。
每一次親自經曆或從媒體得知某個數據中心長時間宕機或恢復失敗的事情,我都不禁捫心自問:“作為職業的BC/DR谘詢顧問,不應該對此承擔些責任嗎?怎樣為韆瘡百孔的IT服務連續領域提供些正能量呢?”
2007年春天,IT服務連續性概念在國內剛剛萌芽,我已踏入IT行業19個年頭,從事全職BC/DR谘詢工作達4年之久。之前,我有幸與美國、新加坡的DRII(國際容災協會)專傢一起工作數月之久,並獲得瞭DRII美國總部頒發的業務連續性專傢認證。這一年春天,我做瞭一個現在看來絕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決定:梳理齣IT服務連續性領域的方法論和最佳實踐並呈現給社會。這個決定,讓我踏上瞭一條充滿荊棘與坎坷的、漫長的寫作 之路。
寫作過程從2007年初到2015年底,本書曆時8年完成。
8年間,我一直站在IT服務連續性建設的第一綫,主導瞭數個大中型IT服務連續性項目的建設,經曆瞭將DRII Practice、BCI BS25999、COBIT、ITIL、ISACA審計規範、ISO17799、TOGAF、SS507等國際最佳實踐及規範與IT服務連續性建設融會貫通的過程,經曆瞭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經曆瞭無數次重構和修改書稿的 過程。
8年間,我曾麵對各種類型的企業和企業文化,麵對各類IT人員五花八門的視角和看法(100個人對一個IT服務連續性術語會有100種理解),目睹瞭IT服務連續性領域的野蠻生長及種種亂象,眾口難調的巨大阻力讓我數次停筆。而在一次次目睹IT人員對IT服務連續性方法論與最佳實踐渴望而不可得的情景之後,我又一次次拾起自己的初衷。
8年間,我曾不斷地告誡自己:“基於國際最佳實踐、符閤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知識是能站得住腳的,我一定要把理性的梳理結果呈現給社會”。在這個信念的支撐下,我終於走過瞭漫長而艱辛的寫作之旅。
本書的時代特徵可喜的是,本書生逢其時。在本書齣版之際,IT服務連續性相關的外部環境體現為兩大特徵。
首先,“業務連續性(Business Continuity,BC)”被引爆。業務連續性成瞭國計民生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國內監管機構陸續頒布瞭多個業務連續性法規,以業務連續性為主題的論壇和會議層齣不窮,業務連續性管理(BCM)逐漸成為企業董事會議上例行談論的話題,各企業紛紛著手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建設,國計民生企業紛紛高薪設立瞭BCM經理職位,業務連續性領域的市場需求呈現齣飛躍式擴大的趨勢,業務連續性谘詢服務業發展成為一個熱門的行業,專門提供業務連續性谘詢服務的商業機構不斷湧現,業務連續性谘詢顧問已成為令人羨慕的高薪職業。從主流搜索引擎搜索“BCM”或“業務連續性”,搜索結果的數量足以見證以上事實的火爆。
其次,“IT服務連續性”被業務連續性引爆。隨著IT滲透到人們生活和生産的每個角落,IT服務對業務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IT服務中斷造成的業務影響越來越嚴重,IT服務的連續性引起瞭監管機構、媒體、社會大眾的高度關注,“IT服務連續性”成瞭數據中心人士盡人皆知的術語。幾乎所有的數據中心,尤其是銀行、證券、保險、海關、稅務、電信、民航、電力、鐵路等國計民生行業的數據中心,毫無歧義地把“少停機,少丟數”當作一個極其重要的運營目標。為瞭實現以上運營目標,國內各數據中心如火如荼地開展著IT應急處置機製建設或完善活動。
本書緻力於解決的問題很多數據中心在IT應急處置機製建設方麵的投資巨大,但IT係統仍然頻繁宕機、係統恢復時間仍然頻繁超標。“重技術、輕管理”隻是錶麵原因,切實可行的IT服務連續性活動框架的嚴重缺乏,纔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纔是IT人員的真實 寫照。
本書緻力於解決國內數據中心在IT應急處置機製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最迫切的以下幾個問題:
數據中心的“業務”是IT服務相關的需求分析、規劃設計、采購實施、交付與支持、控製改進等過程,數據中心的“業務”有其自身的鮮明的特點,當今的業務連續性方法論和最佳實踐對數據中心“業務”的連續性隻能提供高層次的指導,並不能提供實現數據中心“業務”連續性所需要的詳細的IT服務連續性活動框架。
缺乏整個企業範圍內的“IT事件應急處置行動框架”,導緻數據中心IT應急處置行動與企業其他條綫的IT事件應急處置行動難以協調聯動,往往銜接不暢。
缺乏係統化的“IT應急處置機製開發活動框架”,導緻數據中心在IT應急處置機製建設階段無法從實現IT服務連續性這個總體目標齣發去進行IT服務連續性總體需求分析、總體規劃設計,而是各自獨立地開展IT應急響應機製建設、災難恢復機製建設、高可用恢復機製建設,導緻這些機製之間往往銜接不暢。
缺乏“IT服務連續性管理活動框架”,再加上IT應急處置機製的復雜性及日新月異的IT環境,導緻IT應急處置機製投産後可能會隨時失效或處於IT服務連續性能力不可確定的狀態,最終結果是IT高級管理人員對IT服務連續性能力缺乏信心,甚至巨大的IT投資付諸流水。
由於以上IT服務連續性活動框架(由IT事件應急處置行動框架、IT應急處置機製開發活動框架和IT服務連續性管理活動框架組成)的缺失,導緻數據中心難以完整地、明確地定義IT服務連續性團隊、角色和職責,難以體現 “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導緻“人人有責,人人都不負責”,最終結果是隱患不斷、亂象叢生。
在IT服務連續性內審方麵,由於缺乏對IT服務連續性活動框架的整體認識,IT內審人員難以全麵把握關鍵審核事項,導緻IT服務連續性治理的薄弱。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散發著一種沉穩而專業的能量,深邃的藍色搭配著簡潔的字體,仿佛預示著即將展開的係統性知識之旅。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如何能夠將“連續性”這個抽象的概念,通過具體的IT服務場景落地。例如,當我在工作中遇到突發故障,需要迅速恢復業務係統時,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步驟?我希望它能涵蓋從風險評估、業務影響分析,到應急預案的製定與演練,以及事後復盤與持續改進的全過程。特彆是,對於那些擁有復雜IT架構的企業,如何在這種指南的指導下,將不同部門、不同係統的恢復優先級和流程有效地整閤起來,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挑戰。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一些實際案例,比如某電商平颱在雙十一促銷期間遭遇網絡攻擊,或者某金融機構在遭受自然災害後如何保障交易不中斷。如果能看到具體的技術實現細節,比如如何搭建冗餘備份係統、如何進行數據恢復測試、以及在雲環境下如何實現服務連續性,那就更完美瞭。這本書的標題暗示著它並非止步於理論,而是旨在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這正是當前許多IT從業者迫切需要的。我希望它能成為一本真正能夠指導我們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寶典。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指南”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 actionable 的建議。對於“IT服務連續性實現”這一主題,我最關心的是它如何幫助我構建一個靈活且可擴展的體係。這意味著,當業務需求變化、技術環境更新時,我所構建的連續性保障能夠隨之調整,而不是成為一個僵化的負擔。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如何在快速變化的IT環境中,持續地識彆新的風險點,並及時更新和優化相關的應對措施。這可能涉及到自動化運維、人工智能在風險預測方麵的應用,以及DevOps文化如何促進服務連續性的持續集成和部署。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關於“演練”的技巧和最佳實踐。很多時候,計劃再周全,如果沒有經過充分的演練,在真正危急的時刻仍然可能手忙腳亂。如何設計有針對性、逼真的演練場景,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將是提升實戰能力的 crucial 的一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實施路徑,讓讀者能夠逐步構建起一套符閤自身需求的IT服務連續性保障體係。
評分作為一名IT經理,我深知IT服務連續性對於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至關重要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清晰的、可執行的框架,幫助我係統地規劃和實施IT服務連續性項目。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以及如何獲得高層管理者的支持。畢竟,IT服務連續性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業務問題,需要跨部門的閤作和資源投入。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溝通策略和價值闡述方法,幫助我們嚮決策者清晰地展示IT服務連續性帶來的價值,並爭取必要的支持。此外,我非常好奇書中對於“人”的因素的處理。在突發事件中,團隊成員的心理素質、協作能力和信息傳遞的效率,往往比技術本身更能決定結果。這本書能否提供關於團隊建設、危機管理培訓以及心理疏導等方麵的建議?我希望它能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全麵提升企業IT服務韌性的“操盤手”指南,而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它如何處理“災難恢復”和“業務連續性”這兩個緊密相連但又有所區彆的概念。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備份和恢復的層麵,而是能夠更深入地闡述,在發生大規模中斷時,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業務的影響,並確保核心業務功能的持續運行。比如,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先進的容災技術,例如異地多活、雲災備等,並詳細說明它們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我尤其感興趣的是,在製定應急預案時,如何進行有效的風險識彆和評估,包括對潛在威脅的分析,以及對業務關鍵性的排序。此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涵蓋一些關於成本效益的考量。構建一套完善的IT服務連續性體係無疑需要投入不少資源,如何平衡投入與産齣,找到最適閤企業自身情況的解決方案,將是許多管理者麵臨的難題。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指導原則,幫助我們做齣明智的決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思維模式,幫助我們從宏觀層麵理解IT服務連續性的重要性,並從微觀層麵掌握實現它的具體方法。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網絡工程師,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升團隊整體抗風險能力的方法論。這本書的標題“IT服務連續性實現指南”立刻吸引瞭我。我尤其好奇它在“實現”二字上的側重點。是側重於戰略層麵的規劃,還是操作層麵的技術細節?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在構建IT服務連續性過程中的共性與個性。例如,對於初創企業,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搭建最基礎的服務連續性保障;而對於大型企業,如何應對更復雜的供應鏈中斷、關鍵基礎設施失效等挑戰。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量化的指標和評估工具,幫助我們衡量服務連續性保障的有效性,並且能夠指導我們如何設定切實可行的恢復時間目標(RTO)和恢復點目標(RPO)。另外,我非常關注書中對於“人”的因素的考量。技術固然重要,但突發事件的應對往往也考驗著團隊的協作能力和心理素質。這本書能否提供關於團隊培訓、角色分工、以及危機溝通機製的指導?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能夠指導我們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夠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IT服務連續性管理體係的框架。
評分質量,物流都可以,包裝有點簡單
評分幫彆人買的,不知道怎麼樣啊,幫彆人買的,不知道怎麼樣啊
評分購買方便!!!
評分都是和自己所需有關的書
評分東西很好,傢人都很喜歡,送貨速度快,滿意!
評分不錯,書籍挺新的,還可以。
評分非常好的書!超級給力!
評分不錯,非常不錯
評分還可以吧還可以吧還可以吧還可以吧還可以吧還可以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