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日本面包料理研究家荻山和也冷藏发酵秘籍
打破传统面包制作步骤,采取冷藏发酵的方法,延长发酵时间,酵母用量仅是平时的1/3,更能充分激发面包原有的独特香味。
2.面包滋润有弹性,Q感十足
通过延长发酵时间,减少揉面次数,使面包只会产生少量面筋。这样不仅保持了普通硬式面包的味道,更增添了滋润和弹性,美味更胜一筹。
3.省时省力不费工,打造懒人专属的“免揉”烘焙宝典
手工制作面包从揉面到烘烤通常需要3~4小时,期间几乎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冷藏发酵面包有12~15小时发酵空挡,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制作。
4.赠送抹酱和蘸酱配方,百变面包吃法
Q弹筋道的面包与抹酱和蘸酱的完美搭档,是下午茶的必备之品。
5.省去琐碎的程序,烘焙新手也可以零失败
只要准确称量和混合各种材料,没有琐碎的制作程序,烘焙新手也能轻松成为零失败烘焙达人。
内容简介
只要利用冷藏发酵法把面团放进冰箱里充分发酵,即便是普通的面包也会变得出奇美味。以这种方法制作的Q弹面包,由于是以极少量的酵母进行长时间发酵,所以能够完全展现素材的原味,不受酵母味道的影响,进而产生充分发酵的美妙风味及Q感十足的丰富口感。
《荻山和也的手作面包》收集了基础面包、下酒面包、佐餐面包、水果馅面包以及甜面包等不同口味人气面包的制作方法。采用日本面包料理研究家荻山和也老师研究的独创冷藏发酵方法,只要精确称量各种材料的配比,就可以成功制作美味面包。同时减少了复杂的揉面过程,初学者也可以轻松地掌握。
作者简介
荻山和也,面包料理研究家,被面粉做成面包的过程所吸引,曾跟随日本“面包研究家一人”竹野丰子学习。为追求地道的面包制作,曾访问欧洲等地。之后以其所学为基础研制出荻山面包食谱,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此外,他致力于家用面包机的使用研究,以其精心计算的配比,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做出美味面包,所以深受欢迎。现在,作者活跃在料理教室、商品开发、写作等多个领域。主要著作有《荻山和也的手作面包》等。
内页插图
目录
【荻山秘籍】
冷藏发酵的5大优点
Part1能够享受面粉麦香的基础面包
基础冷藏发酵面包
吐司
原味贝果
全麦贝果
荞麦贝果
迷你硬面包
全麦面包
乡村面包
熟粉乡村面包
农家面包
牛奶哈斯面包
黑麦面包
麦麸面包
基础面包的搭档——抹酱和蘸酱
Part2下酒餐点&佐餐面包
番茄法式面包
黑啤面包
核桃面包
荞麦核桃面包
玉米面包
橄榄面包
佛卡夏
黑罂粟籽面包
香草凤尾鱼面包
洋葱面包
红酒葡萄干面包
开心果面包
把Q弹筋道的面包做成三明治
Part3丰富的水果馅&甜面包
橙子黑麦面包
苹果面包
蜂蜜生姜面包
酸奶香蕉面包
葡萄干面包
黑麦葡萄干面包
布里欧修
史多伦
潘纳多尼
无花果面包
奶糖坚果面包棒
蜜桃红茶面包
冷藏发酵松饼
使用天然酵母制作Q弹筋道的面包
星野天然酵母面包
白神小玉酵母面包
Q&A;
主要材料和工具
精彩书摘
【荻山秘籍】
冷藏发酵的5大优点
冷藏发酵面包Q弹的魅力
只需把面团放入冰箱,让其充分发酵,即使是普通面包也能变得出奇的美味。通过冷藏发酵制作的面包Q感十足,就像使用纯天然酵母制作的一样。因为使用了极少量的酵母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所以素材本身的味道得以充分展现,并能不受酵母味道的影响,产生充分发酵的美妙香味和丰富的口感。
为了在家也能轻松使用此方法制作,我进行了荻山式改良。
如何让面包更美味?让我们一同学习吧。
简单而美味的理由之1
酵母的用量非常少
通常在制作面包时,我会优先考虑是否容易制作,一般把一次发酵的时间设定为1小时,加入3-4克快速发酵粉。而冷藏发酵的面包由于发酵时间长,所以酵母用量仅为平时的1/3-1/4。书中的面包配方所需比例约为每100克面粉用0.5克酵母。减少酵母的用量所制作的面包,不但抑制了酵母的特殊味道,而且能激发出其独有的美味。如果能延长低温发酵的时间,酵母的用量也可以再减少一些。为了便于计量和制作,我将最小用量设定为1克。
简单而美味的理由之2
在冰箱中慢慢发酵
冷藏发酵的理想温度是5-9℃,发酵时间为夏季12小时,冬季15小时,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可以视情况调整。这种方法的优点:冰箱可以保持恒温,与温度易变的室温发酵相比,更容易掌握相关数据。
简单而美味的理由之3
口感风味别具一格
通常制作硬式面包不太需要揉面,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更是省力。不揉面而延长发酵时间,面团便只会产生少量的面筋,这样不仅保持了普通硬式面包的味道,更增添了滋润和弹性,美味更胜一筹。
简单而美味的理由之4
水分增加而且美味倍增
为了让面粉能够充分吸收水分,需要增加水的比例。留足时间让水分慢慢渗透进入面粉中,这样做出的面团更滋润更美味。这也是长时间发酵的秘诀之一。根据面包种类的不同,有时甚至需要多加10%左右的水。
简单而美味的理由之5
不被时间束缚,从容地制作面包
手工制作面包从揉面到烘烤通常需要3~4小时,期间由于各种程序琐碎,几乎不能做其他事情。而长时间发酵的面包,在揉好面30~60分钟后,只需完成面团排气,再将其放入冰箱发酵12~15小时即可。这期间没有其他程序,剩下的只是成形和烘烤。
能够从容地享受制作面包的乐趣,有效利用时间,这也是本方法的一大优点吧。建议在周末傍晚的下午六点左右开始揉面,然后放入冰箱发酵。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拿出来成形,这样十点左右就能吃到刚出炉的面包了。
原味贝果
冷藏发酵的魅力,从这款面包开始。
材料(4个的量)
高筋粉300g
盐5g
蜂蜜10ml
酵母粉0.5g
水180ml
※水煮时,加入黄砂糖的比例为2升水对应1大匙糖。
制作方法
1.制作面团
①请参考P13“基础面团制作方法”揉面。在常温下放置30~60分钟,然后排气并揉实面团,将
面团放入冰箱冷藏12~15小时,直至膨胀至2~2.5倍大小。
②发酵结束后,取出面团,用手轻压排气,平均分成4份并滚圆。盖上湿布再醒10分钟。
2.成形
请参照下图制作。
①按压数次排气后,将面团压扁。依次将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向中心对折,然后压实。
②再次对折并压实。单手轻轻搓成20cm的长条,并将一端压扁。
将压扁的一端横向拉伸,使之可以包裹住另一端。
④在内侧将接口处捏紧,然后用手指搓滚整平。放入铺有油纸的烤盘,以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余3个。
3.二次发酵
盖上湿布,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
4.烘烤
①将烤箱设置为200℃预热。锅中加水烧开后,放入黄砂糖,正反两面各煮1分半钟,捞出放在
铺有油纸的烤盘上。
②预热完成后,烤制15分钟即可。
要点
水煮
在烤制贝果之前先用水煮一下,是为了使面团表面凝固。此时,在水中加入糖可以使面包表面光滑而有光泽。糖的种类没有限制,我所用的是很容易买到的黄砂糖。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荻山和也的手作面包》以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 --- 寂静之海的航行者:一本关于深海探索与自我发现的非虚构作品 作者:艾莉森·雷德福德 出版年份:2023年 页数:480页 导言:深渊的召唤 人类的足迹遍布陆地,仰望星空,却对脚下这颗星球百分之七十的覆盖物——海洋——知之甚少。本书并非一部传统的海洋生物学教科书,也不是一部聚焦于气候变化的环保宣言。它是一次深入人类精神与物质极限的旅程,记录了海洋学家兼深潜探险家艾莉森·雷德福德,如何耗费十年时间,组织并执行了一系列挑战现有技术极限的深海勘探任务。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幽暗底端,到南极冰盖下的未知水域,雷德福德用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毫不妥协的求真精神,揭示了一个宏大而又极其私密的蓝色世界。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未知”的重量。雷德福德并不试图提供所有答案,而是耐心地描绘提出正确问题的过程。她将深海探索的艰辛、科学发现的激动,以及在极度孤独中与自我对话的体验,编织成一幅既专业又极富人文关怀的画卷。 --- 第一部分:蓝色边界的拓荒者 本部分着重于现代深潜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雷德福德如何克服资金、工程和生理上的重重障碍,设计和建造下一代载人深潜器——“海神之眼”。 1.1 梦想的蓝图与金属的重量 雷德福德回忆了她早年在小型潜水器中与幽闭恐惧症搏斗的经历,这促使她坚信,真正的探索需要突破现有设备的限制。她详细描述了“海神之眼”的材料选择、生命维持系统的冗余设计,以及抗压壳体在模拟极端环境下的多次失败测试。这些章节充满了工程学的细节,展现了将理论变为现实所需的汗水与坚持。她尤其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描述了与结构工程师、流体力学专家和软件设计师们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如何将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计划,一步步转化为可以承受数千大气压的坚固躯壳。 1.2 进入临界区:压力下的心理韧性 首次搭载“海神之眼”下潜至水下3000米,是本书最紧张的片段之一。雷德福德细腻地捕捉了从光线彻底消失到完全依赖声纳和内部照明的心理转变。她描述了潜水器外壳发出的微弱吱嘎声,如何被大脑放大成对即将来临灾难的预警。她通过记录自己的生理数据——心率、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来量化这种极端环境对人类心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长期处于隔离与高压环境中的专业人士的心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 第二部分:时间凝固的生态系统 在深海的探索中,雷德福德及其团队发现了数个此前未被记录的生态热点,它们的存在挑战了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传统理论。 2.1 火山与生命:热液喷口的新发现 本书最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之一,是位于太平洋海底火山带发现的一系列巨型热液喷口群。这些喷口释放出富含矿物质的超高温液体,支撑着一个完全不依赖阳光的生物圈。雷德福德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高精度机械臂采集到一种全新的、呈半透明状的甲壳类生物样本。她对这些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它们可能依赖于一种未知的化学合成途径。这些发现不仅拓宽了我们对“生命可以存在于何处”的定义,也引发了对地外生命探索的新思考。 2.2 南极冰下湖泊的“时间胶囊” 另一个重要的篇章记录了他们在南极大陆下方的史前冰下湖泊中进行的钻探工作。经过数月严苛的冰面作业,他们成功采集到了数百万年前被冰封的湖水样本。通过对样本中微生物DNA的分析,团队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在现代环境中已经灭绝的细菌菌株。雷德福德将这些样本比喻为“地球的微生物化石”,它们提供了关于地球早期气候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宝贵信息。此处的写作风格转为一种沉静的敬畏感,表达了面对如此悠久历史时的谦卑心态。 --- 第三部分:沉默的哲学 探索的终极意义往往超越了科学数据的本身。在本书的后半部分,雷德福德将焦点从外部的深海环境转向了内部的自我审视。 3.1 绝对黑暗中的清晰思考 在数次长时间的深海静默潜航中,雷德福德被要求在不开启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感官和思绪度过数小时。她将这些经历描述为一种“重置”。在没有日常噪音、没有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人类的思维会进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她探讨了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依赖性,以及当这些参照物消失后,意识如何重新定位自身。这段文字充满了哲学的思辨,触及了存在主义的边缘。 3.2 蓝色遗产与我们的责任 在经历了对地球最偏远角落的观察之后,雷德福德反思了现代人类文明对环境的介入。她指出,即使在万米深处,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无处不在——微塑料的沉积、背景噪音的增加。她认为,深海探索的目的不应仅仅是攫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不打扰”的艺术。她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口吻呼吁,将对深海的了解转化为更负责任的地球公民身份。她强调,保护这片未知的领域,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尚未触及的未来可能性。 --- 结语:回归地表的光芒 本书的结尾,雷德福德描述了“海神之眼”重返海面的瞬间。刺眼的阳光、海浪的拍打声,一切都显得如此喧嚣和鲜活。她将深海的经历内化,使其成为一种看待日常生活的全新视角——一种对细微之处的珍惜,以及对生命韧性的深刻理解。这不是一个探险家征服自然的肤浅故事,而是一个求知者在极端环境中完成的、关于谦卑与连接的深刻对话。 本书适合所有对科学、哲学、工程学以及人类精神极限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带领你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深潜,让你重新审视我们所栖居的这个蓝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