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原色图鉴

园林树木原色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庆菊 编
图书标签:
  • 园林树木
  • 树木图鉴
  • 植物
  • 园艺
  • 景观设计
  • 花卉
  • 园林
  • 植物学
  • 原色图鉴
  • 绿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34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66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珍稀植物及食用菌图鉴系列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0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园林树木生产经营者、业余爱好者进行树种鉴别和欣赏,也可供大专院校园林专业师生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者等参考。
1.本书精选了155种当前主流园林树木树种,每个树种均配有作者多年收集整理的一手高清原色图片,全力将树种的形态特征形象清晰的展现给读者。
2.本书注重细节,特别是将各树种的特性特征辅以局部特写重点展示。
3.本书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作为丛书分册之一,本书以全彩的形式,以园林树种生长特性和园林功能为主线,详细介绍了155个园林树种的科属、别名、形态特征、产地与习性、以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每个树种均配有作者多年收集整理的高清原色图片,特别是植株树冠或局部各器官特写方面的图片,力求全方位展现树种的本真形态和细节特征。
本书可供园林树木生产经营者、业余爱好者进行树种鉴别和欣赏,也可供大专院校园林专业师生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者等参考。

作者简介

王庆菊,女,南京农业大学观赏园艺方向博士,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理事。一直从事果树和园林植物相关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先后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并进行多种设施园林园艺植物生产管理,在园林园艺植物栽培养护与识别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主编或副主编《园林树木》、《园林苗木繁育技术》、《花卉生产与应用》与《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之3dsMAX》等多部高职教材,先后在Acta Horticulturae(ISTP)、Plant Cell Tiss Organ Cult. (SCI)、西北植物学报、江苏农业科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行道树
白蜡树 / 2
车梁木 / 4
臭椿 / 6
垂柳 / 8
鹅掌楸 / 10
枫杨 / 12
国槐 / 14
旱柳 / 16
火焰木 / 17
金丝柳 / 18
糠椴 / 20
栾树 / 22
喜树 / 24
洋白蜡 / 26
银杏 / 28
英国梧桐 / 30
银白杨 / 32
榆树 / 34
梓树 / 36
二、独赏树
刺楸 / 40
灯台树 / 42
东北红豆杉 / 44
广玉兰 / 46
厚朴 / 48
华山松 / 49
合欢 / 50
黄栌 / 52
鸡爪槭 / 54
金钱松 / 56
榔榆 / 58
木棉 / 60
日本五针松 / 61
丝绵木 / 62
雪松 / 64
洋紫荆 / 66
棕榈 / 68
三、庭荫树
柽柳 / 72
黄檗 / 74
红槲栎 / 76
毛泡桐 / 78
桑树 / 79
山皂荚 / 80
复叶槭 / 82
五角枫 / 84
香樟树 / 86
小叶朴 / 88
元宝枫 / 90
枣树  / 91
四、丛林树
白桦 / 94
白皮松 / 96
白杄 / 98
板栗 / 100
侧柏 / 102
刺槐 / 104
构树 / 106
黑松 / 108
红皮云杉 / 109
红松 / 110
火炬树 / 112
落叶松 / 114
青杄 / 116
三花槭 / 118
杉松 / 120
水杉 / 122
香柏 / 124
油松 / 125
圆柏 / 126
岳桦 / 128
樟子松 / 130
紫叶稠李 / 132
紫叶李 / 134
五、观花乔木
暴马丁香 / 138
碧桃 / 140
垂丝海棠 / 142
二乔玉兰 / 144
桂花 / 146
花楸树 / 148
鸡蛋花 / 150
梅 / 152
山桃 / 154
山楂 / 156
石榴 / 158
天女花 / 159
文冠果 / 160
樱花 / 162
玉兰 / 164
六、观花灌木
八仙花 / 168
棣棠 / 170
东北连翘 / 172
东陵八仙花 / 174
风箱果 / 176
红千层 / 178
花木蓝 / 180
黄刺玫 / 182
檵木 / 184
金丝桃 / 186
金叶莸 / 187
金银木 / 188
金钟花 / 190
锦带花 / 192
锦鸡儿 / 194
蜡梅 / 196
连翘 / 198
麦李 / 200
毛刺槐 / 202
毛樱桃 / 204
玫瑰 / 205
牡丹 / 206
木槿 / 208
山梅花 / 210
天目琼花 / 212
小叶丁香 / 214
迎红杜鹃 / 216
蔷薇 / 217
榆叶梅 / 218
月季 / 220
照山白 / 222
珍珠梅 / 224
珍珠绣线菊 / 226
朱缨花 / 228
紫丁香 / 230
紫荆 / 232
紫薇 / 234
紫玉兰 / 236
七、基础种植灌木
八角金盘 / 240
大叶黄杨 / 242
笃斯越橘 / 244
枸骨 / 246
枸杞 / 248
红瑞木 / 250
黄杨 / 252
火棘 / 253
接骨木 / 254
金山绣线菊 / 256
铺地柏 / 258
红叶石楠 / 260
水蜡 / 262
小檗 / 264
小蜡 / 266
雪柳 / 268
卫矛 / 270
越橘 / 272
紫叶矮樱 / 274
八、园林藤木
金银花 / 278
凌霄 / 280
猕猴桃 / 282
木香花 / 284
南蛇藤 / 286
爬行卫矛 / 288
爬山虎 / 290
葡萄 / 292
藤本月季 / 293
五叶地锦 / 294
叶子花 / 296
紫藤 / 298
参考文献 / 300

前言/序言


《古韵华章:东方园林意境探微》 序言 东方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艺术的璀璨结晶。它不仅是人工雕琢的景致,更是承载着深厚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与生活情趣的独特空间。在浩瀚的东方园林艺术领域,从皇家御苑的宏伟壮丽,到文人园林的清幽雅致,再到寺庙园林的庄严肃穆,每一处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本书《古韵华章:东方园林意境探微》旨在深入剖析东方园林的核心精神,探寻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文化内涵,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感受东方园林那份穿越古今、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之美。 第一章:意境之魂——东方园林的美学基石 东方园林的美,并非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升华。其核心在于“意境”,这是一种超越物象的、含蓄而深远的审美感受,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寄情于景,寓意于物”的哲学思想: 东方园林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道家“道法自然”和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园林的设计者试图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意趣,将自然的生机、四季的变换、人事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景物之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能被赋予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成为寄托情感、表达志向的载体。例如,松象征坚贞不屈,竹代表高风亮节,梅寓意傲雪凌霜。这种“寄情于景,寓意于物”的创作手法,使得园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空间艺术: 与西方园林强调轴线对称、开阔视野不同,东方园林更注重空间的曲折变化和含蓄内敛。通过巧妙的布局,利用叠石、理水、植物、建筑等元素,创造出“步移景异”的观赏体验。游人在园中漫步,随着视线的移动和脚步的变换,不断发现新的景致,体验层层递进的惊喜。曲折的小径、回廊、假山洞穴等设计,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也营造出“曲径通幽”的神秘感和探索欲。这种空间处理方式,旨在引导观赏者的情感,使其在游览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诗情画意,融于一体”的整体追求: 东方园林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的整体美感,即将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园林的设计往往如同展开的一幅山水画卷,建筑则像是画中的点睛之笔。亭台楼阁的造型、色彩与自然景物和谐呼应,山石的肌理、水的形态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意境”的最高表现。园中的诗词歌赋、匾额对联,更是直接点明景物的寓意,深化艺术感染力。这种“诗情画意,融于一体”的追求,使得东方园林成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艺术作品。 第二章:咫尺山林——造园要素的精妙运用 东方园林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造园要素的精妙组合与运用上。这些要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建出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 山石的骨骼与筋脉: 山石在东方园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构成园林地形骨架、营造自然意趣的关键。通过叠石技艺,工匠们能够用有限的石材,表现出山峦的雄伟、岩壑的幽深、怪石的嶙峋。掇山时,讲究“理石”、“堆石”、“点石”等手法,力求形似而神不似,赋予山石生命力。水边石、汀步石、磴道石等,则在实用功能之外,增添了园林的韵味。山石的种类、纹理、色彩,以及与植物的搭配,共同营造出或苍劲、或秀丽、或奇峻的景观。 水的灵动与韵味: 水是园林之魂,它赋予园林以灵气与活力。“山无水则乏,水少则景不活”,是园林设计中的普遍共识。东方园林中的水景,形式多样,或为池沼、溪流,或为瀑布、跌水,或为喷泉、水榭。水的形态与周边景物相结合,形成“镜水”、“曲水”、“飞瀑”等不同景观。静止的水面可以倒映山石建筑,增加空间深度;流淌的水声能够缓解寂静,增添生活气息;跌落的瀑布则能展现自然的力量与动感。水岸的处理,如驳岸、堤岸、桥梁,也都是构成水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生命与色彩: 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命力的元素,它们为园林增添色彩、肌理和季节感。植物的配置,讲究“乔、灌、草”的层次搭配,以及“季相变化”的观赏需求。春季的繁花似锦,夏季的绿荫如盖,秋季的层林尽染,冬季的傲雪寒梅,共同谱写着园林的四季歌。植物的选择,也常常带有文化寓意,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兰、菊、莲、梅“花中四君子”。此外,植物的修剪、嫁接,如盆景、绿篱,也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精细雕琢。 建筑的画龙点睛与人文气息: 园林建筑是点缀于自然山水中的人文景观,是休憩、观赏、交流的空间载体。亭、台、楼、阁、榭、廊、桥、斋、馆等,都各有其功能与形制。建筑的设计,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比例、尺度、色彩、装饰的恰当运用。例如,临水而建的榭,可以充分利用水景;依山而筑的阁,可以登高望远。建筑的匾额、楹联,更是凝聚了文人的情怀与智慧,为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第三章:意境的升华——东方园林的文化内涵 东方园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复制,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追求的艺术空间。 哲学思想的具象表达: 如前所述,东方园林是东方哲学思想的生动载体。道家追求的“遗世独立”、“返璞归真”,在幽深宁静的园林中得以体现。文人对“隐逸”的向往,也常常在园林的设计中有所寄托,力求创造一个远离尘嚣的精神家园。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则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园林所传递的道德情操,得到深刻诠释。 文学艺术的灵感源泉: 东方园林是历代文人墨客灵感迸发的沃土。无数的诗词、歌赋、绘画,都以园林为题材,描绘其景致,抒发其情怀。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可能触发创作的灵感。同时,园林的设计也常常借鉴文学艺术的意境,将诗歌的浪漫、绘画的写意,转化为立体的景观。这种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的相互渗透,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人生哲理的寓言空间: 东方园林被视为一个“微缩的世界”,其中的景物变化,往往暗含着人生的哲理。例如,山石的刚毅与水的柔韧,象征着人生中刚柔并济;四季的更迭,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无常;曲折的小径,则可能象征着人生的探索与挑战。在园林中漫步,观赏者不仅能欣赏美景,更能体悟人生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第四章:传承与创新——东方园林的当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东方园林的美学理念与造园艺术,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生态文明的实践典范: 东方园林“师法自然”、“顺应天时”的理念,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不谋而合。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巧妙运用地域性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我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人居环境的审美提升: 东方园林的意境之美,能够有效缓解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为人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精神栖息地。将东方园林的造园智慧融入现代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文化品位。 文化自信的艺术载体: 东方园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彰显民族特色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传承其精湛技艺,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遗产,更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结语 《古韵华章:东方园林意境探微》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园林形式的图册,它更是一次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解读,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东方园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美学价值,感受那份“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东方神韵,并从中汲取灵感,在现代生活中,重拾那份宁静、雅致与和谐。东方园林,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等待着每一位有心人去探索,去品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它所传递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饱含着作者对植物生命的热爱和对园林艺术的追求。我经常在晚上,在温暖的灯光下,细细品读这本书。当我看到书中关于“古树名木”的介绍时,那些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古树,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书中对这些古树的保护和传承的呼吁,也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是自然的享用者,更是守护者。

评分

从这本书的编排风格上,我能感受到编者团队的专业和用心。它不是简单地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也不是完全按照科属分类,而是考虑到了读者的实际需求,比如将具有相似观赏季节或园林用途的树木放在一起介绍,这样在浏览时就更加顺畅。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介绍了“秋季观叶树种”,里面集中展示了红枫、银杏、黄栌等秋季色彩斑斓的树木。当我翻到这一章节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秋日漫步在公园里,被满目绚烂色彩所包围的场景,这种“情景结合”的图书设计,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评分

作为一名学生,我对园林植物的学习一直带着些许迷茫,常常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感到脱节。《园林树木原色图鉴》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提供了准确的植物学描述,还通过精美的插图和摄影作品,将理论知识形象化。书中关于“乔木的骨架塑造”这一部分,通过对比不同修剪方式下同一树种的生长形态,让我直观地理解了修剪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修剪手法会带来怎样的视觉效果。这对于我理解园林设计中的“形”与“意”的关系,有着莫大的启发。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了解一个地方,需要了解它生长的植物。《园林树木原色图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所生活的城市。每当我走在街上,看到路边那些高大的行道树,或是公园里那些姿态各异的观赏树,我不再只是匆匆一瞥,而是会想起书中关于它们的信息。比如,那棵在街角孤零零生长着的,春天开满白色小花的树,我翻开书,对照着图片,赫然发现它竟然是羽毛枫,书中描述了它那轻盈飘逸的姿态,以及它那像羽毛一样展开的嫩叶,瞬间就让我对这棵不起眼的树木产生了亲近感,仿佛它不再只是一个背景,而是拥有了生命和故事的伙伴。

评分

我原本以为,《园林树木原色图鉴》可能更偏向于专业人士,但实际阅读后,我发现它对普通读者也十分友好。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园林新手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书中的“常见问题解答”环节,也为我解决了不少实际种植中遇到的困惑。比如,当我看到书中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时,它并没有笼统地概括,而是针对不同树种可能遇到的典型病虫害,给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建议,并配以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快速识别问题并采取措施,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太多园林经验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翻开《园林树木原色图鉴》,我仿佛走进了一座生机勃勃的植物王国,每一页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老友,耐心地向我讲述着每一棵树木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对树木细节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叶片、花朵和果实,更是深入到树皮的纹理、枝条的生长姿态,甚至是它们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微妙变化。比如,当我看到关于银杏的章节时,书中不仅给出了秋季金黄的叶片照片,还配有文字描述了银杏那独特的扇形叶片是如何在阳光下闪耀,以及它那如同龙鳞般粗糙的树皮是如何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对银杏这个古老而顽强的物种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强大的信息量和严谨的科学性。它不仅仅是“漂亮图片”的堆砌,而是在每一张精美的彩色图片背后,都附有详细的植物学信息,包括学名、别名、科属、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甚至还包括了园林用途和养护要点。我最近在研究如何在家里的阳台上种植一棵小型的观赏树,在书中关于“小型乔木”的章节里,我发现了罗汉松。书中对罗汉松的介绍非常详尽,包括它那独特的紧凑树冠、墨绿色的针状叶,以及它那吉祥的寓意。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关于罗汉松在盆栽条件下如何进行修剪和管理的技巧,这对我这个盆栽新手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例如,在描述某些植物的果实时,书中不仅标注了果实的颜色、形状,还进一步区分了可食用与否,以及果实成熟的季节。这对于一些想要在自家园林中种植具有观赏性和经济价值的树木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信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观果乔木”的介绍,其中对火棘的描述就非常到位。书中展示了火棘在秋季挂满鲜红色果实的壮观景象,并说明了这些果实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作为鸟类的食物来源,这让我对火棘这种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考虑在我的庭院里也栽种一棵。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园林艺术充满热情但又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人来说,《园林树木原色图鉴》简直就是及时雨。它以一种非常直观且易懂的方式,将那些常常在公园、庭院中擦肩而过却叫不出名字的树木一一呈现。我最喜欢它提供的“应用建议”,比如在介绍垂丝海棠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它那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粉色花朵,还特别提示了它适合作为点景树或在水边栽植,能够营造出“似雨非雨,如烟似霞”的诗意景观。这种将植物的形态美学与园林设计理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居家绿化的灵感。我开始想象如何在自家的小院里,运用书中介绍的这些树木,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评分

《园林树木原色图鉴》的出现,让我对“绿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生命、活力和希望的象征。我常常会将这本书带到公园里,对照着实际的树木进行学习,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记忆深刻,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园林树木的认知能力。每次翻阅这本书,我都感觉自己又离自然更近了一步,这种感觉是任何其他书籍都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滋养了我的心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