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互聯網+”時代的政府管理創新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5~2016):“互聯網+”時代的政府管理創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季,杜平 著
圖書標籤:
  • 電子政務
  • 政府管理
  • 互聯網+
  • 中國政務
  • 信息技術
  • 創新發展
  • 政策研究
  • 報告
  • 2015-2016
  • 數字化政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485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495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子政務藍皮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頁數:348
字數:32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互聯網+”時代的政府管理創新為主題,對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和趨勢、電子政務協調發展、政府管理創新、網上政務服務等方麵進行瞭探討和分析,從理論與實踐角度,探索符閤政府職能轉變要求的電子政務發展路徑,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電子政務建設提供藉鑒和參考,以促進電子政務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作者簡介

李季,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處長,河北省灤南縣縣委副書記(掛職),中共中央辦公廳正處級、副局級乾部;國傢行政學院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學院紀委委員。長期參與國傢行政學院信息化建設工作。
杜平,男,研究員。國傢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主任兼國傢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還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1982年以來,先後在國傢發改委(原國傢計委)地區協作計劃局、地區綜閤計劃局(國土地區司)、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務院西部開發辦綜閤組、國傢發改委培訓中心及智力引進辦工作,任處長、所長、司長、主任等行政職務。主要負責和參與有關區域經濟發展、國土開發、生態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領域的國傢規劃、計劃、戰略和政策等文件(報告)研究起草以及相應的業務管理工作,以及乾部教育培訓和引進國外智力等管理工作。曾經主持或閤作主持完成各級政府委托的研究報告30多項,先後獲得過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奬多次。先後主持完成亞洲開發銀行、聯閤國開發計劃署(UNDP)、德國經濟技術閤作公司(GIZ)、日本海外協力機構(JICA)多次委托的研究谘詢報告。
王益民,博士,現任國傢行政學院政府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
於施洋,男,1974年生,哈爾濱人,副研究員,博士。國傢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國信息協會電子政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國傢信息中心網絡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傢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大數據與政府管理創新、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主講《互聯網數據分析》。主持國傢和省部級課題30餘項,參與過多項國傢電子政務相關規劃和政策齣颱的研究工作。擔任《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編、《中國電子政務十年(2002-2012)》副主編、信息化與政府管理創新叢書執行主編。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5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01
  一 發展成效/002
  二 主要問題/013
  三 對策建議/016

Ⅱ 專題報告
2 2015年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21
3 2015年中國城市電子政務發展調查評估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61

Ⅲ 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4 把握機遇開拓創新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關於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解讀【文件起草組】/077
5 注重統籌整閤推進電子政務持續發展【寜傢駿】/095
6 大數據環境下輔助決策係統建設的思考【劉紀平】/103
7 發揮電子政務優勢提高決策信息服務水平【黃 燁】/110

Ⅳ “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
8 關於統籌中國電子政務公共基礎設施的若乾思考【王曉鼕】/116
9 “十三五”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形勢分析及路徑選擇【楊道玲 王璟璿】/129
10 “互聯網+政務服務”助推青島政務服務創新發展【劉惠軍】/144
11 “互聯網+”背景下的政府決策模式創新【梁誌峰】/158
12 內濛古綜閤辦公業務協同與信息共享探索【王晨光】/168
13 圍繞規劃,加快布局,提升新聞齣版電子政務水平【柯尊全】/188

Ⅴ 互聯網+政務服務
14 中國網上政府服務的發展曆程與展望【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194
15 “互聯網+政務服務”——江蘇實踐【黃霄椿 丁 華】/206
16 “互聯網+政務服務”——浙江實踐【陳立三】/222
17 “互聯網+政務服務”——福建實踐【俞希標 鄒青龍】/236
18 “互聯網+政務服務”——廣東實踐
  ——加快建設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 創新政府公共服務模式
    【陳少媚 譚峻峰 傅 翔】/249
19 “互聯網+政務服務”——甘肅實踐【瀋渭智 黨小超 蔣 峰】/258
20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思考與探索【金震宇】/275
21 “互聯網+政務服務”落地實踐:挑戰與對策【騰訊研究院】/287

Ⅵ 附錄
22 大事記/302

23 後記/326

前言/序言



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啓瞭新一輪行政體製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明顯加快,激發瞭社會創新潛能,提高瞭政府服務效率。當前,隨著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錶的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世界各國正在積極依托互聯網深化新技術創新應用,以應對新一輪經濟變革帶來的挑戰。2016年,中國政府首次提齣要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以互聯網思維促進信息技術與政府管理深度融閤,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新時期,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綫,依托“互聯網+”開展政府管理創新,破解政府管理領域難點痛點堵點,這是各級政府需要大力推進的工作,更是電子政務管理者需要重點研究的命題。
依托“互聯網+”開展政府管理創新,有利於深化簡政放權改革,規範行政權力透明運行
簡政放權改革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突破口,是順應市場經濟發展、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手段。本屆政府成立以來,用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啃“硬骨頭”的決心,推動權力“瘦身”,促進政府效能“健身”,以取消下放審批事項推動簡政放權,以推行權責清單製度規範權力陽光透明運行,以規範審批行為強化全流程監管。減少行政審批事項1/3以上的承諾目標超額提前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商事製度改革全麵推行,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存在的問題。行政審批“周期長”“蓋章多”“中介多”“收費多”“材料多”等“沉屙”現象仍然存在。全國“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明確提齣衡量簡政放權改革成效的“三個量化指標”,即企業申請開辦的時間、投資項目審批的時限、群眾辦事方便程度。眾多實踐證明,簡政放權改革成效落地,必須依托製度改革和信息化的雙輪驅動,運用互聯網技術對政務服務進行流程優化,通過權力公開、業務運行、監督防控與信息化深度融閤,強化決策、運行、監督、反饋等運行流程的剛性約束和網上公開,用數據編織權力鐵籠,讓權力行使處處留痕,褪去“神秘麵紗”,盡處“陽光之下”。
依托“互聯網+”開展政府管理創新,有利於實施有效監管,促進形成社會共治格局
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要義,是要切實做好放管結閤。市場監管能否到位,關係到改革的成敗。隨著簡政放權的深入實施,一方麵,市場準入門檻大幅降低,激發瞭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瞭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升瞭經濟社會創造力和運行效率。另一方麵,隨著跨區域、跨行業經營的多元化市場格局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産業、新模式不斷齣現,傳統經驗判斷和普遍撒網的監管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的監管需求。
實施有效監管,需要用改革的辦法、發展的思路、創新的舉措、信息化的手段,不斷提升市場監管現代化水平。充分發揮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在市場監管、聯動執法、信用約束、聯閤懲戒等方麵的作用,強化信用約束,強化部門協同,強化社會共治,推動跨地區、跨部門的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和互聯互通,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實時性的綫上綫下一體化市場監管體係,變人為監管為數據監管、事後監管為過程監管、單一監管為協同監管,真正做到公正監管、綜閤監管、審慎監管,確保“管得好、管到位”,實現行業自律和社會共治,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依托“互聯網+”開展政府管理創新,有利於優化服務模式,構建高效便捷服務體係
優化政務服務方式、提高服務供給能力、簡化政務服務流程、提升政務服務效率,是當前重大而現實的緊迫任務,更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互聯網時代,服務不上網的政府很難稱之為服務型政府,網上服務水平低的政府也很難成為公眾和社會滿意的政府。
目前,政府的有效供給與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互聯網環境日益開放,公眾需求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日益呈現多樣化特徵,必須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構建統一規範的綫上綫下有效融閤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係,整閤對接跨地區跨部門的權力運行平颱,從製度和技術上整閤相關政務服務,構建行政許可、公共服務、聯動監管、決策支撐、流程監控五位一體的政務服務格局,以流程優化精簡“長徵途”,讓老百姓多跑“網路”,少跑“馬路”,減少各種“奇葩”證明。從“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的服務模式,實現各類服務事項預約、申報、辦理、查詢一體化全流程網上運行,促進精準放權、監管創新、服務優化的協同互動。
國傢行政學院從2002年起開展電子政務研究工作,擺在讀者麵前的是第十一部反映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年度研究報告。《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努力總結年度發展新情況,反映新特點、分析新問題、研判新趨勢、提齣新對策。希望本書能夠為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研究製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支撐,也為電子政務管理者、實踐者的探索和創新提供有益參考。
是為序。

馬建堂
《智慧治理:邁嚮數字中國的新篇章》 時代浪潮中的嬗變與躍升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彆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力量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重塑著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這股不可逆轉的時代浪潮中,政府管理正經曆著一場深刻的轉型,從傳統的“管理者”角色,嚮“服務者”、“賦能者”和“協同者”轉變。這場轉型不僅是對技術進步的積極響應,更是對社會發展需求、人民群眾期望的深刻洞察和迴應。 《智慧治理:邁嚮數字中國的新篇章》一書,便是對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進行的全麵梳理、深入剖析和前瞻性展望。它不是對某一年份報告的簡單復述,也不是對某一特定政策的細枝末節的羅列,而是旨在捕捉貫穿於新時代政府管理創新過程中的核心脈絡、關鍵驅動因素、典型實踐模式以及麵臨的挑戰與機遇,為我們理解和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一個宏觀而深刻的視角。 核心主題:技術賦能下的政府管理再造 本書的核心命題在於探討技術如何成為驅動政府管理創新的關鍵引擎。它將“互聯網+”概念的內涵進行拓展,不僅僅局限於簡單的綫上綫下結閤,更深入地挖掘其背後所蘊含的思維模式、組織架構乃至治理理念的顛覆性變革。 信息時代的治理新範式: 傳統政府管理往往依賴於層層審批、信息孤島和靜態的規章製度。而數字時代則要求政府具備動態感知、精準預測、協同響應的能力。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在打破信息壁壘、構建統一的數據平颱、實現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治理方麵,技術發揮瞭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包括政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共享開放,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政策製定、提升監管效能。 從“管理”到“服務”的根本轉變: 技術的進步極大地降低瞭信息獲取和溝通的成本,這使得政府能夠更直接、更便捷地觸達和服務於公眾。本書將聚焦於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綫上“一網通辦”的政務服務平颱,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這不僅包括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更重要的是,它代錶著政府服務理念的升級——從以政府為中心,轉嚮以人民為中心,更加關注用戶體驗、需求響應和個性化服務。 協同治理的廣度與深度: “互聯網+”時代打破瞭地域和部門的界限,為構建多元參與的協同治理格局提供瞭可能。本書將探討如何利用互聯網平颱,整閤社會各方資源,鼓勵公眾參與社會治理,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共同參與的治理新生態。這包括綫上問政、民意收集、公眾監督,以及如何利用技術手段來促進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信任與閤作。 智慧決策與精準治理: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為政府提供瞭前所未有的決策支持能力。本書將深入分析,如何利用這些技術進行科學的政策分析、風險預警、資源配置和態勢研判,從而實現更加智慧、更加精準的治理。例如,在城市管理中,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進行交通優化、環境監測、安全預警;在公共衛生領域,利用數據分析預測疫情傳播趨勢,製定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關鍵維度:貫穿治理全流程的創新實踐 本書不會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和實踐,展現技術賦能下的政府管理創新是如何在不同維度落地生根的。 政務服務體係的重塑: 從在綫申請、電子證照到“好辦、快辦、易辦”的改革,本書將呈現一係列提升政務服務便捷性、高效性和透明度的創新舉措。它將分析如何構建一體化在綫政務服務平颱,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實現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協同,以及如何通過數據共享來優化辦事流程。 監管模式的現代化: 傳統監管模式往往是事後監管,效率低下且容易滋生腐敗。本書將重點關注如何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構建全過程、全方位、智能化監管體係,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的常態化,提升市場監管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威懾力。例如,利用“互聯網+監管”平颱,實現對企業信用、經營行為的實時監測和風險預警。 公共産品與服務的升級: 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環保等,這些不再是遙遠的構想,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本書將探討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提升公共産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與效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它將分析在這些領域的典型創新應用,例如,通過智慧交通係統緩解城市擁堵,通過在綫醫療平颱提供便捷的健康谘詢,通過智慧教育係統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治理理念和能力的提升。本書將闡述,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政府的科學決策能力、精準施策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從而應對日益復雜的社會挑戰。這包括利用大數據分析來評估政策效果,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輿情監測,利用數字技術構建應急指揮係統。 麵臨挑戰與未來展望:在變革中前行 任何偉大的變革都伴隨著挑戰。《智慧治理:邁嚮數字中國的新篇章》不會迴避改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睏難和阻礙。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在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如何保障公民個人信息和國傢數據的安全,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本書將探討現有的技術和製度保障措施,以及未來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方麵的進一步探索。 數字鴻溝與包容性發展: 技術的發展可能加劇不同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導緻部分人群在享受數字化紅利方麵處於劣勢。本書將關注如何通過技術和政策的配閤,彌閤數字鴻溝,確保數字中國建設的成果能夠惠及全體人民,實現更加包容性的發展。 體製機製的創新與協同: 技術創新往往需要體製機製的相應變革纔能充分發揮作用。本書將探討如何在法律法規、組織架構、人纔培養等方麵進行協同創新,為智慧治理的深入推進提供堅實的保障。 國際視野下的比較與藉鑒: 在數字中國建設的道路上,我們不僅要立足自身實際,也要關注國際前沿動態。本書將在適當的範圍內,藉鑒國際上在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為中國的智慧治理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智慧治理:邁嚮數字中國的新篇章》是一部麵嚮未來的著作。它不僅僅是對當下政府管理創新的記錄,更是對未來數字治理圖景的描繪。它將引領讀者深入思考,在技術浪潮的推動下,中國政府如何實現自我革新,如何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如何為構建一個更加繁榮、公平、高效的數字中國貢獻力量。這本書適閤所有關注中國發展、關注政府治理現代化、關注技術創新對社會影響的讀者。它將為您提供一個全麵、深刻、富有洞察力的理解框架,幫助您把握數字時代政府管理的脈搏,迎接更加智慧、更加美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其中關於“數據驅動的政府決策”的章節,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政府如何利用海量數據來優化政策製定和公共服務感到好奇。這本書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大數據在城市規劃、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應用。我特彆留意到書中對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的倫理挑戰的探討,這讓整個討論更加全麵和富有深度,而不是停留在技術層麵的泛泛而談。作者在這一部分展現瞭嚴謹的學術態度,同時也保持瞭對現實問題的關注。

評分

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序言,作者以一種宏大的視角,勾勒齣中國電子政務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宏偉畫捲。字裏行間流露齣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技術賦能政府管理創新的堅定信念。書中對“互聯網+”時代的特徵進行瞭詳盡的闡述,從信息技術的普及到數據資源的匯聚,再到共享經濟的興起,每一個角度都切中要害,引人深思。我想,對於那些希望瞭解中國政府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進行自我革新、提升治理能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具價值的切入點。

評分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地區電子政務發展差異化的分析,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作者並沒有將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描繪成一幅單一的圖景,而是細緻地考察瞭不同省市在推進電子政務過程中的特色和挑戰。這一點非常難得,因為它體現瞭作者對中國國情的深刻理解。同時,對於“互聯網+”與電子政務的結閤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以及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的思考,也讓這本書更具前瞻性和警示意義。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內容豐富、觀點獨到的佳作。

評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電子政務的創新僅僅局限於技術層麵,而是著重強調瞭製度創新和管理理念的轉變。書中探討瞭如何打破部門壁壘、實現信息共享、優化辦事流程,以及如何構建更加透明、公開、高效的政府服務體係。這讓我認識到,技術是工具,而真正的創新在於思維模式和組織架構的重塑。作者在這一部分提齣的“協同治理”和“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我認為是未來政府發展的重要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簡潔大氣,采用瞭深邃的藍色作為主色調,配以燙金的標題,給人一種莊重而專業的視覺感受。書脊上清晰印著書名和齣版信息,無論是擺放在書架上還是隨身攜帶,都顯得十分得體。我之所以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互聯網+”這個詞匯,它代錶著當下最前沿的技術發展趨勢,而將其與“電子政務”和“政府管理創新”相結閤,立刻勾起瞭我對未來政府運作模式的好奇。這本書的紙張質感也很好,觸感細膩,印刷清晰,閱讀體驗十分愉悅。

評分

快、好

評分

買來研究研究,學習學習。

評分

還不錯,可以看到很多統計數據,

評分

這本書很不錯,推薦學習。

評分

挺好的,質量有保證,速度也快。

評分

挺好的,質量有保證,速度也快。

評分

官方齣版,權威認證,很實用,老師推薦

評分

很好

評分

官方齣版,權威認證,很實用,老師推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