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範壽康1927年任春暉中學校長時主編的。早期的春暉中學,曾薈萃瞭一大批名師碩儒,如李叔同、夏丏尊、硃自清、硃光潛、豐子愷等先後在此執教,有“北南開,南春暉”的美譽。在課外讀物泛濫的今天,民國zui著名的中學——春暉中學編輯的課外讀物是怎樣的?令人好奇。幾十位如雷貫耳的文化大傢躬身為中學生講述讀書與思考的門徑。他們娓娓而談,使讀者在平和、風趣、謹嚴的談話中找到讀書的真趣味。
範壽康(1896—1983),浙江上虞人,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傢、哲學傢。早年留學日本,曾先後任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文學院教育哲學係教授、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兼颱灣大學圖書館館長。
第一編為學的目的與方法
為學與做人
為什麼要學怎樣學
治學的方法與材料
讀書
學習中不可少的步驟
第二編我們怎樣學習國文
中等學生的國文學習法
作文的基本的態度
研究國故的方法
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第三編我們怎樣學習曆史、地理
我們為什麼要學曆史
曆史研究法
我們怎樣去研究地理
第四編我們怎樣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
數學所給與人們的
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數學
中學生應該怎樣讀理化
第五編我們怎樣學習圖畫、音樂
為什麼大傢要學圖畫
眼與
音樂學習的方法
寫在前麵
《我們怎樣讀書》這本書,曾經是麵嚮中學生讀者的一本書,在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刊行,現在我們看到的本子,就是以它作為底本重新齣版的。
那個時候,以開明書店和《中學生》、《學燈》、《新月》等雜誌為基地,催生的很多文字和齣版的書籍,現在重印,仍然是暢銷的,有很大一部分,經過歲月的淘洗,已為曆史證明是當然的漢文經典之作,硃光潛編著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夏丏尊、葉聖陶閤著的《文章講話》、《文話七十二講》等,是不會有人輕視它的學術與實踐價值的。這樣的經典之作,自那個時代揮手而去,絕響已為現實。與之相類,《我們怎樣讀書》裏收錄的文字,亦為經典中的菁華,無不氤氳著那個時代特有的人文氣息。
和這本書有著密切關聯的,是位於浙江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它在一九一九年由經亨頤創辦,十餘年間,夏丏尊、硃光潛、硃自清、豐子愷、劉薰宇、張孟聞、範壽康等曾在這裏任教,而到此講學過的老師,就有蔡元培、黃炎培、鬍愈之、俞平伯、柳亞子、蔣夢麟、於佑任、陳望道、張聞天、黃賓虹、葉聖陶、張大韆、李叔同等人,風雲際會,一時大傢雲集,真是燦若星漢。撥過曆史的塵埃,僅看看名單,就知道對於一所中學來說,這陣容卻是怎樣的氣派和奢華瞭。這所中學,在夏丏尊、硃自清等人的散文中,不因白馬湖優美的湖光山色,就少瞭它的筆墨,它有一種沉潛的、人文的力量在,仍然是靜靜地矗立在風景依舊的白馬湖畔。
本書主編範壽康先生現在知道的人已經不多瞭。這位颱灣國語運動發起人之一,享年八十八歲的“春暉不老人”,早年留學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和東京帝國大學,曾在中山大學、安徽大學、武漢大學任教,後任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兼颱灣大學圖書館館長。一九八二年,他迴到闊彆多年的春暉中學,深情地對師生說:“在這五十年中,我無時無刻不在追念著春暉以及這裏的同學。”
在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的時候,範壽康主持校務,課餘總會遇到學生“以學習各科究應如何入手以及課外究應參閱何種書籍”的問題嚮他提問,以應需求,他於是用瞭三年時間,在眾多的專傢文字資料中,按照中學必修科目分類,圍繞學生所提問題,選輯題目編撰成冊,並成為當時國內普及性的課輔讀本。
從以上的背景再來看《我們怎樣讀書》這本書,它的好似乎就錶露得愈發分明,書中所輯各科專門人士的陣容亦是頗為強大,幾乎全為本專科的專傢,而通纔亦不在少數,梁啓超、陳東原、鬍適、何仲英、夏丏尊、瀋滌生、王伯祥、豐子愷等,幾近三十人,涉及為學、國文、數學、自然科學、曆史地理、圖畫音樂等學科內容,最大的亮點,就是專傢各自都有著自己的風采,於學問之途的闡述,或舉重若輕,或舉輕若重,完全是輕鬆自如的姿態,文字所傳遞齣來的氣息,很容易地就讓人想起“民國範兒”這個流行詞語。
鬍適談《讀書》,條分縷析,自功用方法以至於博與精,不惜筆墨,娓娓道來,完全是一種侃侃而談的放鬆。何仲英講《中等學生的國文學習法》,在謹嚴的學術講述中,仍然不失做人的風趣,調侃鬍適對於白話文創作成就的判斷,強調國文學習的精神就是要有趣味。趣味的養成亦同樣適用於其他科目,詼諧地說梁任公就是一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啓超”這個東西,把裏頭所含元素名叫“趣味”的抽齣來,隻怕所剩的隻有零瞭。劉薰宇說《數學所帶給人們的》,並沒有如數字似的枯燥無味,而我們能感到的,卻是作者筆下的文字詩意的韻味,哲學的智慧以及美學的舒坦。讓我們來讀讀這樣美妙的句子:“大,大至無窮;小,小至無窮;變幻,變幻至無窮。極紛繁的、不可計的,可以綜閤到極單簡,極單簡的可以推演到無量數,這樣的、能動的、內心的美感不值得贊頌嗎?”……書中有很多這樣的讀點,這些讀點,不隻顯示著學人們深厚的學問功底,還顯示著他們做人的趣味,無不體現齣學人們的人格魅力。教育終究為人的教育,知識分子的人格獨立至為重要,有怎樣的先生纔會教齣怎樣的學生。種種“民國範兒”通過文本的精神傳遞,所錶現齣來的人格、骨氣、學養、纔氣等,是讓人感受至深的。
這書中的文字,其實最初讀者並不僅僅為中學的學生。專傢所寫,有的來自於《新月》、《學燈》等周刊,有的來自於《民鐸雜誌》、《安大學刊》等,並不局限著讀者的群落,它隻是在說做人與做學問的態度與方法,我們現在看它,亦是覺得未嘗不為一種常識的迴歸。這有如忽然有瞭人的根性的發現,是原始而樸茂的,能糾正瞭我們自以為高深的虛假繁榮的心理,而看到瞭做人與做學問的基礎的源頭。它解說著紮實的學問,實實在在,盡量擺脫著形式的拖纍,而一去一種國學學習重形式而輕視內容的浮華,卻從容地展示著凝煉的風骨,滲透著去形式化的堅強的力。如何炳鬆所講的《曆史研究法》,所提倡的收集材料、分析、綜閤三步法;陳兼善所講的《生理學學習法》,概括為研究材料、試驗手術、描畫裝置、標本儲藏幾個方麵,等等,都在紮實地說著紮紮實實的話。書中的文字,於一門一科,它是專的,是很專業的瞭解與研究各種科目的實用指南,是掌握一門學問有力的工具,而就為學與做人,它又是通的。梅貽琦所謂教育要培養“一人整個之人格,而不是人格之片段”,看它首編“為學的目的與方法”及以後各編,其間消息,亦如春雨潤物,總覺得它還是在努力地嘗試著培養一個有著完整人格的人,不懈地齣著力,生命力亦隨著時間的長河不斷地延伸著。
《我們怎樣讀書》的重新齣版,對於已是久違瞭“民國範兒”的我們來說,委實是一場溫馨而美好的邂逅。
理 洵
序
民國十六年鞦,餘應春暉中學之聘,主持校務。春暉中學位白馬湖上,山明水秀,風光清幽,環境最宜教學;而諸同學亦多知自愛,勤於攻讀,無時下輕浮之習,私心竊引為樂事。
課餘之暇,諸同學往往以學習各科究應如何入手以及課外究應參閱何種書籍等問題求餘解答,餘乃深感中等學生參考用書之需要與缺乏。與諸同事商,擬共編中學課外參考用書一套,以應諸同學及我國一般中等學生之需求。隻以能力薄弱,事務繁忙,於今三載,僅成是冊。
是書編輯之際,搜羅各方材料達五十餘萬言,後以分量過多,再三割愛,乃縮至三分之一左右。書中關於中學必修各科目學習之目的與方法,以各原作者俱係各科專門人士,所論至為詳備,故不更參己見。而編印之時,以未剋盡悉原作者通信地址,事前不遑徵求同意,尤深抱歉。惟自信是書之齣,於我國一般中等學生實有相當之貢獻,想亦為諸作者所深許也。
民國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編者識
讀完《小書館:我們怎樣讀書(精)》,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對“讀書”這個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過去,我總覺得讀書就是獲取信息,學習知識,把它當成一種任務。但這本書卻告訴我,讀書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修行,一種與古今中外偉大靈魂對話的途徑。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應該讀什麼書,或者應該如何去讀,而是通過分享自己與書的故事,以及對閱讀的感悟,來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對閱讀的“原初性”的堅持,它沒有被功利主義所裹挾,也沒有被各種“閱讀方法論”所束縛,而是迴歸到閱讀最本質的快樂和意義上。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書的關係,不再是為瞭“讀完”而讀,而是為瞭“讀懂”而讀,為瞭“感悟”而讀。書中關於“讀書是為瞭認識自己”的觀點,更是深深觸動瞭我。確實,很多時候,我們在書中讀到的,不僅僅是彆人的故事,更是自己內心的投射。這本書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對閱讀的迷茫,也指引瞭我前進的方嚮。它提醒我,最重要的不是讀瞭多少書,而是讀進去的書,在你的生命裏留下瞭什麼。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審視閱讀的視角。我之前一直覺得,讀書就是要“有所獲”,要麼是知識,要麼是技能。但《小書館:我們怎樣讀書(精)》打破瞭我的這種固有觀念。它告訴我,閱讀本身就可以是一種目的,一種享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那些沉浸在閱讀世界中的美好瞬間:可能是午後陽光下,捧著一本閑書,任思緒在字裏行間自由馳騁;也可能是深夜裏,颱燈昏黃的光暈下,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悲歡離閤。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讀書並非一定要帶著功利的目的,那些看似“無用”的閱讀,恰恰可能滋養瞭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書中關於“閑讀”和“慢讀”的論述,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似乎越來越難以慢下來,享受閱讀的樂趣。《小書館:我們怎樣讀書(精)》卻像一股清流,引導我重新審視閱讀的節奏和意義,讓我開始反思,我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讀書?我渴望從閱讀中獲得什麼?它不是教你如何高效,而是教你如何更好地“活在”閱讀之中,讓閱讀成為生命中一部分不可或缺的滋養。
評分如果說之前我對“讀書”的認知是零散的,是零星的幾個片段,那麼《小書館:我們怎樣讀書(精)》這本書,就像一把溫柔的鑰匙,幫我串聯起瞭所有關於閱讀的感受,讓我對“讀書”有瞭更係統、更全麵的認識。它不是一本“乾貨”滿滿的指南,讓你看完就能掌握某種技巧,而是更像一場心靈的洗禮,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內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與書為友”的闡釋。他沒有把書當成冰冷的工具,而是把它們看作是有生命、有溫度的夥伴。我們可以在書中找到慰藉,找到啓迪,甚至找到同伴。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感到孤獨,並非真的沒有人陪伴,而是我們沒有學會如何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建立聯係。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與智者對話,與曆史交流。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閱讀習慣,不再盲目追求數量,而是更注重閱讀的質量和深度。這本書就像一個安靜的引路人,它不會催促你,也不會強迫你,隻是在你需要的時候,輕輕地為你點亮前方的路,讓你在閱讀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和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說教,也沒有那些艱澀難懂的術語,完全就是一種非常親切、非常接地氣的分享。就像你坐在自傢客廳裏,和一個很有學問的朋友聊天,他會很自然地跟你講他的讀書心得,講他怎麼從書裏獲得力量。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似乎並不是一個“理論傢”,更像是一個“實踐者”。他分享的那些閱讀的場景,那些遇到好書時的喜悅,那些因為一句話而産生的思考,都非常真實,非常打動人。他沒有告訴你“你應該如何如何”,而是通過自己的體驗,讓你自己去感受閱讀的美好。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讀書枯燥,是因為我們帶著一種“任務”的心態去讀。而這本書,就是告訴你,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一種可以融入生活,甚至點亮生活的藝術。《小書館:我們怎樣讀書(精)》讓我重新燃起瞭對閱讀的熱情,讓我開始思考,我到底是在“消費”書籍,還是在“滋養”自己?它給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閱讀更廣闊的天地,也讓我願意放慢腳步,去享受這份來之不易的精神食糧。
評分剛拿到這本《小書館:我們怎樣讀書(精)》,還以為是本教你速讀或者技巧類的書,結果翻瞭幾頁,發現完全不是那麼迴事。它更像是一場溫情脈脈的對談,又像是作者在自傢書房裏,一邊泡著茶,一邊輕輕敲擊鍵盤,把那些關於閱讀的點滴感受、深刻思考,娓娓道來。沒有生硬的理論,沒有大段的枯燥論述,更多的是一種呼吸般的自然流淌。我特彆喜歡作者描述自己和書之間那種“不期而遇”的關係,有時是偶然在舊書攤上淘到的泛黃的書頁,有時是朋友隨手推薦的一本不起眼的小冊子,但就是這樣看似隨意,卻常常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書中對“精讀”的理解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是死記硬背,也不是為瞭考試而做的摘抄,而是作者與書中文字進行的一次次深入對話,是讓書中的思想在自己的大腦裏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過程。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閱讀本身的尊重和熱愛,那種沉浸在書海中的愉悅,那種被文字點亮內心的感動,躍然紙上,很容易就能引起我的共鳴。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你疲憊的時候,輕輕拍拍你的肩膀,告訴你,讀書這件小事,可以如此美好,如此有力量。
評分京東圖書很贊,物美價廉,正品並且品相一直很滿意。物流也很贊
評分學習如何欣賞書法,好書,精裝本有點小貴……
評分一整套要收齊
評分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評分不錯不錯,便宜品相很好。
評分書籍正版,包裝嚴實,好評一個
評分小開本,應該不會令人失望。
評分小學生暑假閱讀 擴展知識麵 很好
評分學習如何欣賞書法,好書,精裝本有點小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