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四书五经》
出版:中国书店
装帧:豪华精装
开本:16开
卷数:全四卷
定价:1560.00元
ISBN编号: 9787514908671
目录:
《诗经》是我国优美文学的源头。
《尚书》包含大量中国人安身处世的依据和标准。
《礼记》是指礼仪、制度之类。
《易经》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
《春秋》是世界上早的编年体史书,其中"微言大义"的笔法成了的"春秋笔法"。
《大学》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庸》是极具辩证思想的处世之道。
《论语》充分地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东方文化的形成,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孟子》展现了孟子的思想。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无愧为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分卷介绍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民,在止于至善。要实现这三个修养目标,必须按照八个条目来循序渐进地实行。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在古人心目中,此书是修身治国的宝训。因此,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人的圣书。它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的影响,后人称之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中。
◆《孟子》孔子以后有影响的一位儒家大师。被世人奉为“亚圣”。唐代思想家韩愈认为,孔子的精髓惟孟轲传承,“柯之死,不得其传”,足见孟子的地位。
◆《尚书》是我国现存古老而完整的史书,它是对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历史原始真实的记录,保存了我国上古时代极为珍贵的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南宋蔡沈在《书经集传序》中说:“天下大经大法,皆载此书。”
◆《周易》历代用它卜知朝代更替,江山短长;居官者用它爻知仕途吉凶;百姓用它卦卜旦夕祸福。
◆《诗经》梁启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礼记》人人各有欲望,争则纷乱,礼则安邦。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相敬,天下可治。
◆《左传》适时地提出了“夫民,神之主”和“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主题,记载并肯定了邾文公、郑子产、齐晏婴等政治家所提倡的“重民”思想。大胆地阐扬和维护平民利益,重视“人事”作用,敢于怀疑“天道”,字里行间洋溢着古代民主思想的风采与人文精神的底蕴。
这套书的价值,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其对“四书”的系统性梳理上。我习惯将《论语》和《中庸》放在一起读,试图寻找孔孟心法的演进与融合。以往我读《中庸》,总觉得它在《论语》的朴实基础之上略显玄奥,难以把握其核心的“中和之道”。但在这套书中,译注者似乎特别注意了两者之间的思想过渡,对《中庸》中那些关于“诚”与“天命之谓性”的论述,提供了非常清晰的逻辑路径。特别是对“君子”形象的描绘,从《论语》中的实践者,到《中庸》中的内省者,层次感非常分明。我发现,当我带着这套书的注释去反观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时,很多以前模棱两可的想法都有了明确的衡量标准。比如“慎独”,不再是一个抽象的道德口号,而是被具体化为在无人监督时依然保持内心秩序的实践方法。这对于需要自我约束力的现代人来说,其指导意义是无可替代的。这绝不是那种翻阅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需要反复品味、常读常新的案头经典。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让我惊喜了!我一直都在寻找一套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古代经典的读物,这套《四书五经》精注全译豪华精装本,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从装帧设计上就能看出出版方的用心,那厚实的精装封面,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庄重感,16开的开本也使得阅读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面对那些艰涩的古文,排版上的留白和字体选择也让人感到舒适不累眼。我尤其欣赏的是它的“精注”部分,很多我过去在其他版本中感到晦涩难懂的地方,这里的注释都做了非常详尽且贴合现代语境的阐释,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让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能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良方。比如,我对《大学》中“格物致知”的理解,在这套书中得到了全新的启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探究事物本源的方法论,阅读体验堪称一流。这种集美观、易读与深度于一体的综合表现,足以让任何对传统文化有渴求的读者,都愿意将其纳入案头珍藏。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购买过不少关于先秦经典的译注版本,但坦率地说,很多版本在学术深度上总感觉差了一点火候,要么过于学院化,佶屈聱牙,要么为了通俗而牺牲了原义的精确性。然而,这套《四书五经》系列(尤其我先翻阅了《尚书》和《诗经》的部分)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老道与平衡。它不像某些速成读物那样浮光掠影,而是扎扎实实地构建了一个语境框架。注释的严谨程度,让人感觉背后是多年学术积累的支撑,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却又巧妙地将这些复杂的学术考据融入到流畅的白话译文中,避免了读者在理解注释和理解原文之间反复跳转的疲惫感。我特别留意了《诗经》的“赋比兴”解析,书中对不同篇章的背景、地域文化差异都做了细致的梳理,这使得那些看似简单的诗篇,其背后的社会图景一下子鲜活了起来,阅读过程中常常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这套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而不是冷冰冰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下单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这类“全译”的豪华套装,价格往往不菲,但内容却常常名不副实,徒有其表。但这次真是淘到宝了。《礼记》的部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在我过去的认知里,《礼记》是繁琐、拘谨的代名词,充满了古代贵族的仪式细节,难以产生共鸣。然而,这套书的译注者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们将那些看似僵硬的礼仪条文,还原成了当时社会伦理、人际交往的脉络。译文非常注重“神韵”的捕捉,它不只是字面上的翻译,更是在试图复原古人的“心境”。举个例子,关于“孝道”的阐述,不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结合了宗法制度和社会结构进行分析,让人理解为何这些礼仪在当时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石。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解析,对于现代人重建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全套书的纸张和油墨质量也经得起推敲,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刺鼻气味,体现了对读者健康和阅读体验的尊重。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套书的整体感觉,那一定是“厚重而不失灵动”。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哲学概念时所展现出的从容不迫。很多古代哲学著作的难点在于概念的界定,《四书五经》也不例外。例如,关于“仁”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这套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没有武断地给出一个单一的解释,而是系统地梳理了历代重要注家对“仁”在不同情境下的理解,并最终导向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现代诠释,让读者自己去体悟其“活”的一面。这种不把话说死的态度,恰恰体现了儒家思想本身的开放性。此外,作为豪华精装本,四册的重量和尺寸,让我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我特意将它们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次取阅,都会被它那种历史的厚度所感染。它不仅仅是一套书籍,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实体载体,值得每一位珍视传统文化的人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