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学而思 小学奥数思维突破练习:4级(适用于二年级)》作为“小学数学思维突破练习册”系列图书之一,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宗旨,集合国内优秀学校的一线教师悉心编写而成。此书将数学知识按专题、知识模块分类汇总,并设置例题详解,配备大量练习题及解题思路。所选题目都是由易到难,结合学生本阶段认知对不同知识由了解到巩固提高,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达到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学而思培优的教研团队,由众多一线教师汇聚而成,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分校和学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讲带余除法初步1
第2讲巧算加减法5
第3讲等式加减法8
第4讲枚举法的妙用12
第5讲巧求周长初步16
第6讲分割图形20
第7讲认识倍25
第8讲鸡兔同笼初步29
第9讲周期问题初步32
第10讲移多补少36
第11讲和差问题39
第12讲重叠问题42
第13讲年龄问题初步46
第14讲线段图综合49
第15讲等量代换52
第16讲有趣的自然数串56
第17讲逻辑推理进阶61
第18讲神奇的染色问题65
第19讲数阵图71
第20讲动手操作77
第21讲必胜策略初步81
答案与解析85
前言/序言
提到奥数,大家是不是有种“谈奥色变”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奥数寄予的希望太大,并把它当作评判“优秀学生”的标准。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奥数,把它当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的工具,那我们的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学生刚开始学习奥数都会有些不适应,因为它是新事物,没有接触过,甚至以前学过的同学还会以长者身份向新学员介绍奥数如何简单,这就会让刚接触奥数学习的学生感觉自己太“笨”;有些学奥数的学生只是会炫耀,实际上自己真正解决问题时,又不知如何下手,感觉奥数太“难”。只有那些一路披荆斩棘、勇闯难关的学生,才能享受到奥数带给自己的快乐。因此奥数本身没有错,错在我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它、学习它。没有接触过奥数的同学应以挑战新事物的姿态去学习奥数,会发现奥数里有很多奇妙的知识和技巧,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学过奥数的同学,应该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能体会到征服困难的快感。对于已经享受奥数带给自己快乐的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就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学而思教师和教研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自主研发了奥数学习的12级体系,并且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员。为了让更多学生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受益,我们诚邀学而思一线名师和奥数专家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采用了分模块练习的方式,集体编写了这套《小学奥数思维突破练习》。
《小学奥数思维突破练习》系列图书从基础知识入手,最终上升到思维训练,每讲分为“原来如此”“如此这般”“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思维突破”和“单题拓展”。“基础巩固”模块是最基础的奥数知识或者课内知识;“能力提升”模块逐步引申到数学思维,并进行巩固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感到不“难”;“思维突破”模块运用所学到的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进行更有效的思维训练。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创新训练
本系列图书除了严格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进行系统练习,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奥数的乐趣,还特意增加了“原来如此”和“单题拓展”两个模块。
1.原来如此
该模块的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但是如果让学生完全独立做是有较大难度的,我们把综合题的整体解题思路进行分拆,分步提示,学生按照提示进行解答,逐步了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从而发觉难题也不过如此,进而增强学习奥数的信心。接着设置一个同样类型的题让学生巩固例题的解题思路,最终掌握一个解题技巧。
2.单题拓展
该模块设置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掌握解题技巧,我们在每讲前几个模块中设置了和该模块题型一致、难度逐步递增的题目,然后用简单题的技巧和方法解决最后的难题,让学生不知不觉就挑战了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我们把学而思老师讲解该模块题目的课堂讲解录制成视频,供学生自学使用。
二、视频讲解
本系列图书采用了目前国内教辅市场新的教学形式——视频教学。我们将书中的部分例题录制成网络高清讲解视频,同学们可通过书中的防伪码登录xueersi进行观看,方便同学们更直观地进行学习。
三、QQ答疑
学生在使用本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学习问题,这里有一线老师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只须登录学而思图书服务QQ群,即可实现与名师在线一对一的交流。另外也可以扫描“学而思图书”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以获得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和学习方法技巧。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征求了全国各地老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秉承着“打造精品书籍,让学生高效学习”的精神编写此书,但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读者在使用本书过程中如发现任何问题或者提出改善性建议,均可与我们联系。
学而思研发中心
《学而思·小学奥数思维突破练习:4级(适用于二年级)》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专为小学二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奥数思维训练教材。全书紧密围绕小学奥数二年级阶段的核心知识点和思维训练要求,以“突破”为核心,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敏锐的数学思维,为未来的奥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内容涵盖了奥数中二年级阶段常见的四大板块:数与形、行程问题、计数问题、应用题。每个板块都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练习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核心目标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二年级学生: 建立牢固的数感与运算能力: 理解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基础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为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解决具有一定逻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分解问题、并一步一步推导出答案的方法。 发展空间想象与图形认知: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绘制简单的图形,理解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 通过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设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内容板块详解 第一板块:数与形——数的奥秘与图形的魅力 在二年级阶段,学生对数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本板块将带领学生深入探索数的奥秘,并初步接触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奇妙联系。 数的初步认知与运算拓展: 数位与计数: 在百以内、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数位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并能准确地进行读数和写数。通过不同数位的组合,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 数的认识拓展: 介绍一些特殊的数,例如奇数、偶数,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性质和判断方法。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加减法运算的深化: 在一年级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计算。重点训练多步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乘法初步认知: 引入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通过实际例子,如“3个4相加是多少”,引导学生理解“3乘以4”的含义。认识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中数字变化的规律,如等差数列(每次增加/减少相同数值)、等比数列(每次乘以/除以相同数值,初步接触)以及简单的交替规律。例如,2, 4, 6, __, 10; 1, 3, 5, __, 9; 10, 20, 30, __, 50。 图形的初步探索: 认识常见图形: 巩固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 图形的性质: 介绍图形的基本性质,如边、角。例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 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引导学生观察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复杂图形,并能将其分解为基本图形。反之,也学习用基本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例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成一个L形。 图形的对称性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感知对称的美感。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都具有对称性。 图形与数码结合: 探索图形的计数问题,如数一数一个由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或者一个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第二板块:行程问题——探索速度与时间的奥秘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经典题型,二年级阶段将为学生打下初步的认识基础。 认识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基本概念: 简单介绍路程(走了多远)、速度(走得快慢)和时间(走了多久)的概念。 简单应用: 通过直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快,路程越远;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时间越长,路程越远。 简单的相遇问题: 基本模型: 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问题。 核心思想: 强调“总路程等于两人走过的路程之和”,以及“相遇时两人所用的时间相等”。 初步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两人走过的路程,进而求出总路程,或者根据总路程和时间,求出两人的平均速度。例如:小明和小红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50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两人在4分钟后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米?(重点不在于计算,而在于理解“相遇”的意义和“总路程”的概念。) 简单的追及问题: 基本模型: 两个物体从同一点出发,同方向而行,速度快的在后面追赶速度慢的。 核心思想: 强调“追及时间”和“速度差”。 初步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只有速度快的物体比速度慢的物体快,才能追上。追及的时间取决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差。例如:小华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去学校,小华每分钟走7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当小华到达学校时,小丽离学校还有100米。请问家到学校有多远?(引导学生思考,小华比小丽多走了多少路,这个多走的距离就是小丽没走到的距离。) 第三板块:计数问题——点滴积累中的数量智慧 计数问题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的绝佳途径。 图形的计数: 点、线、角的计数: 学习如何准确地计算一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点、多少条线段、多少个角。例如,在连接n个点的直线上,有多少条线段? 简单图形的计数: 如上文“数与形”板块所述,学习计数由小图形组成的复杂图形中的基本图形数量。 简单排列与组合的初步接触: 排列思想: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顺序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用数字1、2、3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12, 13, 21, 23, 31, 32,共6个) 组合思想: 引导学生理解顺序不重要的组合。例如,有A、B、C三位同学,选出两人参加比赛,有多少种选法?(AB, AC, BC,共3种) 分类计数: 理解分类: 学习将问题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析,避免重复和遗漏。 基本应用: 例如,从数字1, 2, 3中选择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有多少个是偶数?(21, 31, 12, 32,共4个) 第四板块:应用题——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应用题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应用题的结构: 学习识别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典型应用题类型: 加法应用题: 如“一共是多少”、“总共有多少”等。 减法应用题: 如“还剩下多少”、“比多多少”等。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如“每份是多少,求总共是多少”。 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如“总共有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或“总共有多少,每份是多少,能分几份”。 稍复杂的应用题: 结合数与形、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概念,设计一些包含多个步骤的简单应用题。例如: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50米,宽是30米,小明沿着操场跑一圈,跑了多少米?(考查周长概念和加法运算)。 解决策略指导: 审题: 强调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列式: 根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符号列出算式。 计算: 准确进行计算。 验算: 鼓励学生通过画图、反向计算等方法进行验算,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本书特色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练习题难度设置合理,由基本概念的巩固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层层递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题型多样,方法丰富: 涵盖了小学奥数二年级阶段的各种典型题型,并引入了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拓展学生的解题视野。 注重思维训练,而非死记硬背: 题目设计注重启发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解数学原理,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贴近教材,衔接升学: 内容紧密结合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同时为衔接三年级乃至更高年级的奥数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形式活泼,激发兴趣: 语言通俗易懂,题目设计趣味性强,图文并茂,让枯燥的数学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配套解析,精益求精: 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不仅给出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解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 适用人群 小学二年级学生。 希望系统学习小学奥数二年级知识的学生。 希望通过奥数训练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 准备参加小学奥数竞赛的学生。 对数学充满好奇,渴望挑战自我的学生。 家长和老师在辅导学生奥数时的理想参考用书。 如何使用本书 单元学习: 建议学生按照书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学习,先掌握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再做相关的练习。 专题训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板块进行集中训练。 独立思考: 在做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回顾总结: 完成练习后,认真阅读解析,回顾解题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 交流讨论: 若遇到困难,可以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讨论,共同进步。 结语 《学而思·小学奥数思维突破练习:4级(适用于二年级)》不仅是一本练习册,更是帮助二年级学生开启奥数之旅,点亮数学智慧的启蒙之光。通过系统而深入的训练,相信每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进步阶梯,体验到解决数学难题的乐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而闪耀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