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大国之略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大国之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伟 著
图书标签:
  • 世界格局
  • 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
  • 大国博弈
  • 战略分析
  • 历史
  • 政治
  • 时事
  • 全球化
  • 国际形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11317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924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大国博弈,正如邱吉尔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目前的处境,内有经济衰落、金融危机的困局,外有领土争端、军事战备的烦恼,如何在内忧外患中成功博弈并突围,将事关未来中国的兴衰与荣辱。本书以中国与周边邻国政治博弈为核心,详尽地分析了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势,也便于读者掌握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行政、金融经济、民生领域的政策调整。


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缘政治、金融经济、军事战略等角度出发,分别讲述了俄罗斯、土耳其、澳大利亚、日本、朝鲜、蒙古等国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领土争端、政治博弈等。全书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以全球金融、时政热点为背景,包括了叙利亚内战中的俄土争端、美国发起的“货币战争”、朝鲜半岛核危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等焦点新闻背后的大国博弈,也涉及了中国自建航母的战略意义。详尽的资料,鲜明的观点,将大国博弈的阴谋和真相赤裸裸地展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明白了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作者简介

王伟,鬼谷工作室主笔。工科出身,自由撰稿人、时评人,曾做过金融公司的投资顾问。机缘巧合,站在了几个领域的交叉点上,故善以历史、地缘和经济等多个视角,对国内外战略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世界军事》杂志刊有系列连载《秦汉帝国》,此外在《中国国防报》等媒体亦常有时评刊载。

目录

第一章 地缘政治之俄罗斯

话说俄罗斯(一)

2.5个卫国战争 / 002

叶利钦的选择 / 008

从溃败到后撤 / 013

统合有道 / 017

力自地起——强力部门对普京新政的推动 / 030

话说俄罗斯(二)

从“7500亿强军计划”看新普京时代 / 036

尚未消除的潜在威胁 / 038

第二章 地缘政治之土耳其

由来已久的结构性问题 / 046

从凯末尔到埃尔多安的微妙转变 / 048

埃尔多安的困局 / 051

第三章 地缘政治之澳大利亚

边缘之地 / 056

美澳同盟 / 058

刻舟求剑 / 060

第四章 地缘政治之日本

日本的“代理人”国策

近代日本为什么能免于被殖民 / 064

当不成“猎物”就当“代理” / 067

“蝙蝠”效应 / 069

既是“拐杖”也是“枷锁”的美日同盟 / 071

三分外交,七分内政

——简评日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

“体制问题” / 076

“是,首相” / 080

“再也不能这样过” / 084

从“基本盘”看未来中国海军的定位——兼论中日危机

从地缘角度说说中国“需要什么” / 087

“基本面”与海陆并重 / 093

“辽宁”号航母对中国的意义 / 097

第五章 地缘政治之朝鲜半岛

地缘视角下的朝鲜半岛——兼论中国的形胜之地

以地缘看中国 / 102

朝鲜半岛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107

历史上中国对朝战略的两次失误 / 110

话说朝核危机

缘起 / 120

目的 / 124

损益 / 133

应对 / 136

开城工业园 / 142

第六章 地缘政治之蒙古

大国的背面之阴

体量巨大的“小国” / 148

远东地缘政治的应力点 / 153

面团战术 / 157

第七章 地缘政治之欧洲

欧洲的“战国棋局”(一)

“国”与“天下” / 164

螃蟹效应 / 166

依“格”说“势” / 171

欧洲“战国棋局”(二)

疆界、国家、民族 / 176

“福祸相依” / 179

第八章 货币战争

“土八路”的货币战争

首战不利——中央苏区时代的失败 / 186

土气没了,战斗力也没了 / 190

美元游戏其实并不新鲜 / 192

货币战争,“正”字为本 / 194

从“黄金大溃败”说起

搅扰天下的“79号” / 196

暴雨梨花针遇到擂鼓瓮金锤 / 203

金融危机与美国的对外战略 / 206

商道求安——以“大安全观”说海外投资安全

“撤侨”背后的无奈——海外投资面临多重威胁 / 211

何为“大安全”观 / 213

不可或缺的非官方机构 / 216

法规先行 / 218

第九章 军事战略

从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说大国之战的三种模式

“大国对抗”与“局部战争” / 222

“狡兔三窟”与“孤注一掷” / 225

从“影子”到“真身“的战争 / 228

克里米亚、乌克兰与俄罗斯

女皇的“嫁妆” / 230

刀尖上的哲学 / 235

“山姆”的阳谋 / 237

说说“弹道导弹打航母”

现代战争中的“弩” / 240

弹道导弹打航母“靠谱”吗? / 244

带刃的外交——漫说“伐交”

“长刀”与“短剑” / 250

金帛收买,匕首随之 / 253

美式伐交 / 256

从出兵叙利亚看俄罗斯的军事文化

“恶劣”的地缘环境 / 258

必攻不守 / 260

有仇必报 / 263


精彩书摘

地缘政治之土耳其

由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所引发的政治危机,不出意外的话将占据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各个媒体的重要版面。而在人们把关注点放在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军事、经济领域的数据对比的同时,另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任何一国的对外政策,本质上都是其国内政治的延生产物。

可以说,国际事务其实都是:三分外交,七分内政。而要看清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最好的方式则是回顾总结其历史,从“基本盘”入手。


由来已久的结构性问题

凡事欲知其所往,必先知其所来,对于土耳其来说自然也不例外。

一切还要推回到奥斯曼帝国时期: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帝国就此诞生了。她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则踏在欧洲,这便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此之后帝国的版图日愈扩大,最终在16世纪步入巅峰,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奥斯曼帝国在当时完全占据了“世界岛”的中心地带,这最终迫使西欧放弃了与东方的陆上商路,从而歪打正着的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而在自苏莱曼一世去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奥斯曼帝国开始逐步走上了下坡路。1517年,奥斯曼帝国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从此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十七至十八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与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交战中迭遭失败,势力进一步转衰——九次俄土战争几无胜绩,失地千里。随着国运的衰败,至十九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英、法、俄、奥也相继开始争夺其领土,阿拉伯半岛上各行省的离心力也开始增强……

在衰落的表征之下,隐患的则是奥斯曼帝国一直以来的“结构性”问题。某种程度上说,奥斯曼帝国与中国的明、清两代帝国存在着类似的困局。奥斯曼帝国自立国之初,就奉行政教合一的机制,苏丹也是帝国的哈里发(宗教领袖),伊斯兰教成为把帝国治下不同民族的民众统一起来的纽带。

这种体制,在保持帝国统一的同时,也赋予了教士阶层以极大的权力。日久天长,便形成了居于自身利益的宗教保守派。这个阶层将君主与民众彻底的割裂开来,使得国家治权分散、中央财政弱化,在面对新兴崛起的西方国家时,自然会落了下风,这种情形类似明末的东林党对皇权的架空。随着与西方国家接触的增多,奥斯曼帝国内部也出现了新兴的精英阶层,他们主张参照西方进行改革,这一点与同一时期东方的清帝国以及日本非常类似,而宗教保守势力也同样对此进行了空气严苛的打压。

而所不同的是,在奥斯曼帝国,宗教保守阶层其实更接近底层社会,新兴精英则主要集中于西化的知识分子和新军中的军官阶层。这样一来,主张世俗化和现代化的新兴改革派就始终存在一个问题——不接地气。


从凯末尔到埃尔多安的微妙转变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中东地区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不止土耳其,后来走上相对世俗化改革道路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他们的变革过程其实都大同小异,都是由军官团主导革命,之后由军方主政,通过比较强硬的手段来压制宗教保守派,从而实现国家世俗化。

凯末尔正是这一“经典”模式的开创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面提到的奥斯曼帝国的结构性问题,在宗教保守势力的掣肘下始终无法得到解决,在英法两国的联合进攻之下,帝国最终分崩离析。而对土耳其民族来说,这种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否极泰来”。伴随着帝国的崩溃,苏丹和宗教保守势力都遭遇到了重创,由凯末尔领导的新军军官团得以崛起,于是有了凯末尔革命与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1931年4月,由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正式提出“六大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大众主义(平民主义)、世俗主义、国家主义以及改革主义。此后“六大原”于1937年被写入土耳其宪法,其实质即在于通过世俗化,最终实现土耳其的现代化。

前面说到:相对于军官团,事实上宗教力量与底层民众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凯末尔在土耳其推进世俗化的过程其实是相当酷烈的,正是这种对宗教集团的强力打压,为后来土耳其的变局埋下了伏笔。

在完成国内整肃的同时,土耳其在军方的领导下开始迅速向西方靠拢。土耳其地跨欧亚,掌握着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成了土耳其“脱亚入欧”战略最大的本钱——1948年土耳其加入经合组织;1949年加入欧洲委员会;1950年为了表示自己向西方靠拢的决心,土耳其参加“联合国军”出兵朝鲜;1952年正式加入北约,后来的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起因真是美国在土耳其部署针对苏联的中程导弹;1963年欧共体与土耳其签署了接受土为“欧共体联系成员国”的《安卡拉条约》,条约规定在经过17年的过渡期后,可以考虑土耳其正式入盟。

而让土耳其新兴精英没有料想到的是,正是他们所最求的“脱亚入欧”导致了自己最终被边缘化,进而导致土耳其国内出现“逆世俗化”。凯末尔为土耳其设计的政治体制比较特殊,他并没有建立传统意义上的军政府【凯末尔以法律的形式严禁现役军人参政】,而是建立了西方式的民主政府,而其特殊之处在于,土耳其军方一直在“监督民主”。更直白点说,为了脱亚入欧,土耳其必须要搞一套与西方社会匹配的政治体制,但自奥斯曼时代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了军方必须时不时施加一些“外力”,才能保证土耳其不至于脱离世俗化的轨道,而最激烈的方式,就是政变。自共和国建立至今,土耳其军方先后发动过四次政变,最近的一次是在1997年。

当然,站在第三方角度来说,对此你也说不出个对错,只能说存在即有他的道理。1950年曼德列斯领导下的民主党上台,之后立刻对议会进行大清洗,军人出身的议员比例从1/2直降到1/25,随后宗教保守主义开始重新得势,新政府对上街抗议的青年学生采取严厉镇压,最终导致5人死亡,正是这次事件导致1960年土军方第一次政变。


前言/序言


《洞察世界:重塑格局的战略思考》 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表面的事件所裹挟,迷失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新闻中。然而,真正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未来的,是那些深藏不露的战略博弈、是那些宏大叙事下的微观逻辑。本书并非简单的事件堆砌,更非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一场引领读者穿越迷雾、直抵世界格局核心的智慧之旅。它旨在为您提供一副透视全球的“导航图”,让您在理解当下、预判未来时,拥有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敏锐的判断力。 本书的核心在于“战略思维”的构建。我们不拘泥于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探讨驱动国际关系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我们将深入分析地缘政治的永恒法则,理解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如何塑造国家命运;我们将剖析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探究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在国家崛起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审视文化意识形态的深远影响,认识价值观、历史叙事如何构建民族认同和国际影响力。 第一部分:透视地缘的血脉——地理的逻辑与战略的根基 “得地理者得天下”,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由山川湖海、大陆岛屿构筑的战略棋盘。 板块的碰撞与力量的均衡: 我们将从板块构造的宏观视角出发,理解地球表面的运动如何塑造了大陆的轮廓,进而影响了文明的走向。欧洲大陆的破碎与岛屿的天然屏障,如何孕育出多样化的政治实体和海洋强国?亚洲大陆的广袤与连接,又如何催生了庞大的帝国和陆权国家的崛起?这些地理特征并非静态的背景,而是动态演变、深刻影响国家战略选择的根本要素。 水道的咽喉与贸易的动脉: 重要的海峡、运河、河流,犹如世界经济的“血压计”,其控制权往往意味着战略优势。从马六甲海峡到苏伊士运河,从巴拿马运河到黑海海峡,我们将解析这些“咽喉之地”如何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以及它们对全球贸易和军事投送能力的决定性影响。理解这些水道的战略价值,便是理解全球经济循环的“心脏”。 资源的馈赠与贫瘠的挑战: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国家崛起的宝贵馈赠,而资源的匮乏则可能成为发展的桎梏。本书将深入探讨石油、天然气、稀土、水资源等关键战略资源的分布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一个国家对特定资源的依赖,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考量;而资源的争夺,则是地缘冲突的潜在导火索。我们将分析资源禀赋如何塑造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及国家如何在资源限制下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边疆的缓冲与边界的纠葛: 稳定而安全的边疆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将分析缓冲地带、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历史遗留的边界争议,这些争议不仅是领土主权的问题,更是民族情感、国家认同的载体,往往牵动着地区乃至全球的神经。 第二部分:经济的脉搏与科技的引擎——力量的转移与规则的重塑 如果说地理决定了战略的“骨架”,那么经济和科技则是驱动世界发展的“血脉”与“引擎”。 工业革命的回响与产业链的迁移: 从蒸汽机的轰鸣到信息时代的浪潮,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全球力量的对比。我们将梳理不同时期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国家如何通过发展优势产业来确立经济霸权。理解当前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便能洞察未来经济竞争的焦点,以及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攀升来挑战既有格局。 金融的力量与债务的博弈: 货币的发行权、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将探讨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我们也关注债务问题,分析高额债务如何成为国家发展的“枷锁”,以及债务危机如何引发国际间的政治博弈。 科技创新的前沿与“卡脖子”的隐忧: 在21世纪,科技已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本书将重点分析科技创新对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也将关注“卡脖子”技术的问题,即关键技术被少数国家垄断而产生的战略风险,以及各国为打破技术壁垒所做的努力。 贸易的规则与投资的博弈: 国际贸易体系并非天然公平,而是由一系列规则和协议构建的。我们将分析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之间的张力,以及国际贸易协定(如WTO)的演变及其对各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同时,对外投资也是国家输出影响力、获取资源和市场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审视跨国投资背后隐藏的战略考量。 第三部分:文化的基因与意识形态的较量——认同的构建与软实的力的运用 在冰冷的战略计算之外,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塑造着人们的认知,影响着国家的外交政策,甚至可能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 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认同: 历史是民族的精神基因。我们将探讨历史叙事如何被构建、被传播,以及它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记忆。一个国家对其历史的认知,往往决定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姿态和行为模式。 价值观的传播与文明的对话: 不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并存,它们之间既有碰撞,也有融合。本书将分析不同价值观体系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国家之间的相互认知和交往方式。理解“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是把握当今世界多元化格局的关键。 软实力的范畴与传播的路径: “软实力”并非仅仅是文化产品的输出,它包含了国家在价值观、文化、教育、媒体等方面的吸引力。我们将深入探讨软实力是如何被塑造和运用的,以及它在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方面的作用。从电影、音乐到教育交流、国际援助,这些看似“软”的领域,却能产生深远持久的战略影响。 信息时代的意识形态战: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呈指数级增长,这使得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我们将分析虚假信息、舆论操纵等现象,以及它们如何被用作国家间竞争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辨别信息真伪、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战略优势。 结论:构建您的战略视野 《洞察世界:重塑格局的战略思考》并非为某个特定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致力于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深刻理解世界的大门。它鼓励您跳出狭隘的视角,用更宏大的框架、更系统的逻辑去审视国际事务。通过掌握本书所提供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模式,您将能够: 更清晰地解读新闻事件背后的驱动力: 不再被表面的喧嚣所迷惑,而是直击事件的本质。 更准确地预判国际局势的走向: 看到长期的趋势,理解力量的转移,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更有效地参与公共讨论: 拥有更深刻的见解,为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和平的世界贡献您的智慧。 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棋局,而战略思维则是您在这场棋局中制胜的关键。本书愿成为您手中那副精密的“导航图”,助您在理解世界、洞察未来时,始终保持领先。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国际关系中的那些“为什么”总是充满好奇,但往往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比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跨国组织?它们真的有用吗?为什么有些国家总是倾向于采取合作,而有些国家却总是充满对抗?这种关于世界格局的疑问,让我感到既困惑又着迷。这本书的名字——“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让我觉得它有可能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来解答我的这些疑惑。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当前的世界格局,而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格局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的驱动力。特别是“大国之略”这个部分,我非常期待它能揭示那些隐藏在国家行为背后的战略智慧,以及这些战略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被制定和实施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某些联盟的形成,某些地区的冲突,以及某些经济政策的出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从一个更加宏观和理性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事件,而不是被单一的信息源所左右,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这个一直对国际政治有点懵懂,但又渴望了解世界为何如此运作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常常在新闻里看到各种国际事件,听着那些复杂的地缘政治术语,心里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想找一本能够拨开迷雾,让我真正“看懂”世界格局的书,却总是在堆砌概念、术语或者充斥着个人观点的书海中迷失。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痛点——“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这给我一种踏实感,仿佛它就是我寻觅已久的那个起点。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讲解那些看似遥远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国际关系。我期待它能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国家会联合,有些国家会对抗,为什么历史上的那些事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当下这些错综复杂的局势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驱动力。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种分析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够自己去判断、去理解,甚至对未来的走向能有一些自己的洞察。这本书的副标题“大国之略”也暗示了它会聚焦于那些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博弈,我非常期待它能揭示这些大国如何运用战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以及这些战略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世界。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那些过于宏大叙事或者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书籍有些抗拒。我更偏爱那种能够深入细节,从一个个具体案例出发,最终引申出普遍性规律的讲述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国之间的关系,而是能够通过剖析一些关键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国际条约,或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战略,来展现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比如,它能否详细地解释一下,历史上某一次重要的冲突是如何改变了地区力量的平衡?或者,某个国家在某个关键时期采取的经济或外交政策,又是如何影响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我特别好奇“大国之略”这部分,它是不是会像庖丁解牛一样,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层层剥开,让我们看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意图和策略?我希望它能避免枯燥的说教,而是能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甚至是精彩的引证,来吸引读者。如果能有一些地图、图表来辅助理解,那就更好了。总之,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堆砌,更是一次智慧的启迪,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理解国际政治的“方法论”。

评分

我是一个喜欢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到宏观的思考模式的人。对于“世界格局”这个概念,我始终觉得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和讨论,陌生,是因为要真正“看懂”它,却又觉得困难重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从一个更高的维度来审视整个世界。我期待它能够梳理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脉络,并且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当前格局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大国之略”这个副标题,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在这部分看到对不同大国战略的深度剖析,了解它们是如何权衡自身利益与国际责任,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运用各种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自身地位的。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那些看似简单的国际新闻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国家战略和长远的考量。这本书如果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各个大国会有各自的“棋局”,以及这些“棋局”是如何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世界的走向,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希望它能给我提供一种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让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和思考。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复杂的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它的源头开始追溯。这本书的“第一本书”这个定位,让我看到了它可能承担的这样一个责任——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世界格局的认知基础。我期待它能带领我回顾国际关系发展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对现有格局的影响,冷战时期的两极对峙如何塑造了世界秩序,以及冷战结束后,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当前这个多极化、信息化时代。我希望它能回答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民族国家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权力在国际关系中是如何分配和转移的?而“大国之略”这个部分,我猜想它会着重分析那些长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几个大国,比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甚至是欧洲的某些集体力量,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文化基因和战略考量,以及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了它们的外交政策和国际行为。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这些看似独立的大国行为,其实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世界。

评分

产品不错,产品不错,还可以

评分

买来长长见识

评分

好书,介绍中国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讲解中国的好书

评分

了解了解的,还不错,就是比较奇怪的,一个系列的,书的大小略微有点不一样

评分

看圖懂世界格局!!!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隔天到货,书的品相也都不错???

评分

书很好,包装也很好,内容也很好,都是很好的,价格还可以,两天到,赞!

评分

前三本都看过了,但是突然想再看一遍。就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