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首席經濟學傢論壇叢書 全球化4.0——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

國富論 首席經濟學傢論壇叢書 全球化4.0——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邵宇,秦培景 著
圖書標籤:
  • 國富論
  • 經濟學
  • 全球化
  • 中國經濟
  • 經濟發展
  • 國際貿易
  • 政策分析
  • 首席經濟學傢論壇
  • 改革開放
  • 世界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8558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0763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2
字數:280000
正文語種:中文簡體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此書立足中國,聚焦全球化,既是一部驚心動魄的經濟史,又是一部瞭解現在國際經濟格局和發展趨勢的前沿著作。先從當下金融危機第三波談起,接著切入“一帶一路”戰略,並沿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區域和國傢,分析其中蘊含的收益和風險,同時探討美國主導的TTP、TTIP。接著縱嚮審視全球化1.0、2.0、3.0時代的特徵,包括主導國傢、標誌事件、政治經濟製度、交易方式、貨幣體係等,分析各自的優勢和缺陷;並分析全球化4.0時代下的新劇本新特徵,預見中國將重新迴到世界之巔。最後,提齣全球化4.0下的全球新議題,包括核武器擴散、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等高政治領域和氣候、排放等低政治領域議題;以及中國在這些議題上的擔當和行動。預測中國將走在全球治理的zui前沿,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簡介

邵宇,金融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後。牛津大學John Swire學者,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兼職教授。陸傢嘴沙龍理事會秘書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傢論壇理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傢成員。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中國財新網專欄作者。曾任職上海寶山區發改委副主任,復旦大學國際金融係副係主任、CFA項目主任,西南證券研發中心總經理,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2011年加盟東方證券,目前任總裁助理、首席經濟學傢。研究領域覆蓋全球宏觀、中國宏觀、權益債券投資策略和金融工程。代錶作品包括《全球化4.0》、《新政機遇》、《穿越鍍金時代》、《危機三部麯》、《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等。2014年度中國青年經濟學人,上海十大青年經濟人物。


秦培景,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中信證券研究部A股策略師。研究方嚮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市場,在quan威與核心期刊發錶多篇論文,主編復旦大學《證券投資分析》教材,著有《危機三部麯:全球宏觀、金融、地緣政治大圖景》等。證券賣方研究從業經驗7年,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政策與股票市場投資策略、上市公司盈利、大類資産配置,目前專注於A股投資策略研究。榮獲新財富與水晶球zui佳分析師評比多項榮譽(團隊成員)。







精彩書評

對中國而言,全球化紅利體現在對內以開放促改革和結構調整,對外以升級占領産業競爭和規則製定至高點,期待新一輪全球化的來臨和中國的齣色錶現。


——夏斌 國務院參事、中國首席經濟學傢論壇主席


在引領全球經濟活動長達兩個世紀之後,西方國傢開始在生産製造、貿易、投資等方麵被世界其他地區超yue。在這樣趨勢性轉變中,探討全球新均衡的重構路徑,以及中國在新的機遇下,參與全球産業轉型、結構調整乃至治理機製變革的機遇,顯得至關重要。本書提供瞭一些有益的理論探索。


——李揚 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全球化是經久不衰的話題,也是當下zui富挑戰的宏觀研究主題,本書作者一嚮思維大膽、預測大膽。若想知道全球化不同題目如何可以串起來,本書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


——魏尚進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傢


這本書寫齣來瞭一個新視角,用這個視角,纔能看清楚中國相對衰落的世界以及它將迎來的中國重迴中心的時代。這個時代被作者定義為“全球化4.0”。


——張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老式全球化確實已經停滯,新的全球化動力在哪裏?會在哪裏以什麼形式展開?本書提供瞭獨特的視角和充分的證據,值得一讀。


——姚餘棟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津津有味的閱讀瞭本書,它提供瞭一緻的分析框架、豐富的技術細節和頗為大膽的前瞻性預測。未來正在發生,小心求證!


——瀋明高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公司首席經濟學傢

目錄

引言:新全球化的使命召喚 / 1

0.1 新平庸:再平衡低增長 / 1

0.2 全球化:從 1.0 到 3.5 / 4

0.3 全球化 4.0: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 / 6

0.4 關於本書 / 9


第 1 章 危機第三季:新興市場與貨幣體係 / 11

1.1 加息資本驚、錨動天下亂 / 12

1.1.1 人民幣貶值:技術還是趨勢 / 13

1.1.2 第一次接觸:離岸人民幣與港幣 / 18

1.1.3 英國“脫歐”:全球化逆轉 / 22

1.2 危機第三波:新興市場和貨幣體係 / 27

1.2.1 三種周期的疊加 / 27

1.2.2 蝴蝶效應:脆弱國度 / 33

1.2.3 中國頂住:最優儲備 / 41

1.3 三大地緣斷裂帶 / 48

1.3.1 第一斷裂帶:歐俄邊界 / 49

1.3.2 第二斷裂帶:大中東 / 51

1.3.3 第三斷裂帶:西太平洋 / 52


第 2 章 大變局序幕:復興“絲綢之路” / 55

2.1 前全球化時代:“絲綢之路”與大航海時代 / 56

2.1.1 古代“絲綢之路”:從甘英到鄭和 / 57

2.1.2“絲綢之路”啓示錄 / 59

2.1.3 全球化 1.0:大航海時代 / 63

2.2 “一帶一路”引領全球化新階段 / 67

2.2.1 國傢戰略:重迴“絲綢之路” / 68

2.2.2 閤縱連橫與區域抱團:應對 TPP 與 TTIP / 71

2.2.3 産能換空間:基建聯通周邊 / 72

2.2.4 能源安全:重點油氣 / 73

2.3 聚焦泛歐亞大陸互聯互通 / 77

2.3.1 周邊國傢基建水平落後 / 78

2.3.2 沿綫國傢可投資性展望 / 83

2.3.3 內外兼修:對接“三縱兩橫” / 85

2.4 風險預警 / 85

2.4.1 地緣風險:大國博弈 / 87

2.4.2 産業安全:低端替代者 / 88


第 3 章 亞洲升騰:巡禮“一帶一路”核心區域 / 91

3.1 東亞:新雁行模式 / 91

3.1.1 東亞模式:美國布局與中國入局 / 92

3.1.2 亞洲金融危機與秩序重鑄 / 96

3.1.3 資産負債錶修復:東亞再造 / 99

3.1.4 全球危機下的東亞再定位 / 101

3.1.5 中國的東亞攻略:一體化領導者 / 104

3.2 中亞:“陸絲”核心 / 108

3.2.1 國傢構建:重構壓力 / 109

3.2.2 如何與中亞各國打交道 / 110

3.2.3 外部利益:被動全球化 / 112

3.2.4 上閤組織:命運共同體構建 / 114

3.3 南亞:龍象之舞 / 117

3.3.1 環喜馬拉雅經濟帶 / 117

3.3.2 經濟、人口與政治復雜性高 / 119

3.3.3 印度:龍象之舞 / 121

3.3.4 巴基斯坦:全天候走廊 / 127

3.4 中東:血核油 / 130

3.4.1 塑造現代中東的基本力量 / 131

3.4.2 三個核心經濟體 / 136

3.4.3 中國中東新動嚮 / 140


第 4 章 全球化 2.0:英國殖民體係 / 145

4.1 英國崛起 / 146

4.1.1 海洋霸權 / 146

4.1.2 工業革命 / 148

4.1.3 製度優勢:財政金融化與自由市場 / 150

4.2 第一次失衡:殖民 VS 朝貢體係 / 155

4.2.1 白銀時代 / 156

4.2.2 中英失衡與鴉片戰爭 / 157

4.3 大分化下的矛盾積纍 / 159

4.3.1 東西大分流 / 160

4.3.2 從局部熱戰到世界大戰 / 163

4.4 全球化 2.0 的變異和瓦解 / 164

4.4.1 崛起的德國:體係破壞者 / 164

4.4.2 追趕的美國:第二次失衡 / 166

4.4.3 例外的日本:東亞模式雛形 / 173


第 5 章 全球化 3.0:美式全球化 / 177

5.1 美式全球化的基礎與三元循環 / 177

5.1.1 美蘇爭霸:從雙極到單極 / 177

5.1.2 三個世界:國際經濟的三元格局 / 180

5.1.2 美元本位:中心加外圍的貨幣體係 / 183

5.2 全球化 3.0 的精髓 / 184

5.2.1 和平與穩定的環境 / 186

5.2.2 快速的技術進步 / 186

5.2.3 外溢性與包容性較高的自由市場體係 / 188

5.2.4 信用貨幣體係 / 190

5.3 美元本位缺陷與危機 / 192

5.3.1 總量問題:過度供給與危機常態 / 193

5.3.2 結構問題:自我強化的雙重循環 / 196

5.3.3 金融催化劑:流動性幽靈 / 203


第 6 章 中國的全球化劇本 / 209

6.1 全球化升級與中國戰略轉變 / 210

6.1.1 舊秩序和中國模式:全球化下的大推進 / 211

6.1.2 新秩序與二次入世:利益交換新模式 / 218

6.2 貿易:新挑戰、新協議、新紅利 / 220

6.2.1 新挑戰:從失衡衝突到價值鏈競爭 / 221

6.2.2 新自貿協定:碎片化趨勢 / 226

6.2.3 G2 博弈:太平洋貿易棋局 / 230

6.2.4 TPP 的挑戰與中國的應對 / 234

6.3 投資:對外資産負債錶重構 / 236

6.3.1 現狀:儲備占比過大,收益率不匹配 / 236

6.3.2 直接投資:從淨流入到淨流齣 / 240

6.3.3 證券投資:

金融周期分化與資本賬戶開放的影響 / 245

6.4 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命 / 252

6.4.1 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與動因 / 253

6.4.2 國際貨幣體係的現狀與分級 / 255

6.4.3 人民幣國際化的特色路徑 / 260

6.4.4 離岸人民幣:香港為中心,多點開花 / 265

6.5 自貿區:全麵開放橋頭堡 / 270

6.5.1 對外開放試驗田 / 271

6.5.2 上海自貿區的使命 / 273

6.5.3 當自貿區遇見金融城 / 277


第 7 章 全球治理改進:中國烙印 / 283

7.1 全球化 3.0 中的治理 / 284

7.1.1 全球治理掀起的背景 / 284

7.1.2 舊秩序的挑戰 / 286

7.1.3 變革:全球化 4.0 下的治理 / 288

7.2 新全球治理:高政治領域 / 289

7.2.1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290

7.2.2 恐怖主義 / 292

7.2.3 網絡安全 / 294

7.3 新全球治理:低政治領域 / 297

7.3.1 氣候與排放 / 297

7.3.2 環境治理 / 301

7.3.3 難民與移民 / 303

7.3.4 跨國犯罪 / 307

7.3.5 公共衛生 / 308

7.4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未來戰略 / 309

7.4.1 全麵參與戰略 / 310

7.4.2 貢獻治理理念 / 314

7.4.3 2016 杭州:中國議程 / 316


終章 全球化不是黑暗森林 / 319

前言/序言

引 言 新全球化的使命召喚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 清 ] 陳澹然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

於工業化、市場化和全球化 : 工業化帶動人口轉移和城市

化,城市化使得要素集聚,在新産業中進行更具規模效應

與效率的生産;市場化的價格機製使得要素配置效率提升;

而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拓展瞭中國經濟的供需邊界,在打

通技術、資源與資本的獲取途徑的同時,也對接瞭外部的

巨大市場,使得中國得以全麵參與並受益於全球分工的價

值鏈。

0.1 新平庸:再平衡低增長

以 2008 全球危機為標誌,我們已經送彆瞭那個超凡增

長的黃金時代。眼下全球化體係正處於裂變的關鍵期,對

中國這一代錶性的新興大國而言,無疑是重要的機遇窗口。

雖然筆者上一本專著《危機三部麯:全球經濟、金融、地

緣政治大圖景》齣版至今經過瞭三年多,但全球化趨勢的

演變卻已足夠精彩。一方麵,我們對老框架的展望與預測

效果還算滿意;另一方麵,值得研究的領域和熱點問題也

層齣不窮。

例如在經濟方麵,美國的製造業迴流與能源獨立使得其需求逐漸“內

捲化”(圖 0-1、圖 0-2);全球貿易失衡雖有緩解但增長卻長期萎靡,

進入所謂“新平庸”狀態(圖 0-4);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迴閤事

實上已經死亡,但形形色色的區域閤作,如 TT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的簡稱)、TTIP(跨大西洋貿易

與投資夥伴協議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的簡

稱)、RCEP(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的簡稱)等,卻在分割式地蓬勃發展。在金融方麵,美日歐

不約而同地選擇瞭量化寬鬆(圖 0-3),但在 2016 年可能會分化嚴重;而

中國在爭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多話語權的同時,也開始打造平

行的小“三駕馬車”(金磚銀行等)。

在地緣政治方麵,中東局勢越發混亂,伊斯蘭國恐怖崛起,俄羅斯也

日益激進;而中國開始積極推行“一帶一路”國傢戰略,並漸次進入地緣

熱點區域。如何以更廣闊的視角,更紮實的框架分析當下宏觀經濟形勢並

製定可行的投資策略,成瞭我們工作中繞不開的任務。如何係統地理解這

些問題,把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和研究成果,以更好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也

一直睏擾著我們。

顯然框架和邏輯的重要性更勝於觀點本身。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我

們曾以三次貿易失衡、不同本位國際貨幣體係演進為主綫,以全球化資源

國、消費國、生産國三元分工為框架,將主要國彆與區域的研究拼圖整閤

在一起,進而從開放宏觀經濟分析框架的頂層設計高度,我們識彆齣存在

著三個最重要的宏觀金融經濟周期:全球化周期(又包含國際收支周期和

國際投資及貨幣周期)、國傢資産負債錶周期和總需求周期。三者間既有

不同的時間跨度和不同的分析對象,又密切聯係,它們的疊加往往會形成

最為強大的驅動力和影響因子。

所謂全球化周期是指各經濟體之間的商品流和資金流,它基本是流量

分析,跨多個經濟體,並可能是全球金融市場(大類資産)最重要的定價

基準;國傢資産負債錶周期是分析經濟體及不同經濟部門之間的資産配置

與杠杆率變化及其可持續性的存量框架,它與債務資産的相對估值和利率

長期趨勢關係密切;總需求周期可能是最短的周期,它是與財政政策、貨

幣政策最為密切相關的宏觀變量,毫無疑問幾個排行前列的超大型經濟體

(美歐中日)的國傢資産負債錶周期和總需求周期存在著巨大的外溢效應,

這種外溢效應正是通過全球化周期來進行連鎖反應和相互激蕩的。

例如全球化周期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盈餘,對應著國傢資産負債錶

的外部淨收入的周期性改善和超額儲蓄的上升。如果總需求短周期處於上

升的階段,這可能是源於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而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盈

餘又開始下降,那麼需求形成的資金來源必然主要是通過負債或者杠杆的

上升,而杠杆上升會導緻國傢資産負債錶的不可持續性和全球化周期中資

金流嚮的多變性,一旦逼近臨界點,金融危機可能就在眼前——但這些都

隻不過是全球化這個最宏大的圖景中的一個斷章。準確地說,是美國主導

的全球化 3.0 的高度發展及其主要矛盾爆發的一段曆史記錄。

這幾年來,我們發現在前期的研究中,略顯欠缺的可能是對全球化大

趨勢的係統性理解。正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

足謀一域”。因此本書選取“全球化 4.0”為標題,嘗試跳齣國彆與區域研究,

以更廣闊的視角,更具係統性和曆史感的框架進行深入探討。


0.2 全球化:從 1.0 到 3.5

自從 1492 年美洲地理大發現後,全球主要經濟活動區域就被逐漸聯

係在一起並不斷加強,由此全球化便開始瞭。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

全球化的平穩運行依賴於硬件與軟件兩個維度的協調。全球化的錶象是貿

易、投資、貨幣、信息、技術、人員等“要素”的跨境流動,以及由此帶

來的各經濟體對外依存度與受外製約度的不斷提升。從經濟的角度理解,

全球化的實質是生産要素的全球優化配置與市場開放的不斷發展——這是

硬件。而我們劃分的全球化 1.0 至 4.0 依據的是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的製度

與規則(包括官方的與非官方的,權威的與約定俗成的)等——這是軟件,

解決的是全球化過程中如何做大蛋糕以及怎麼切蛋糕的問題。優秀的軟件

可以更好地發掘硬件的潛力,而硬件的升級意味著軟件也必須調整:這聽

起來很像是老生常談的生産力與生産關係故事的全球化版本,但實際內容

卻更復雜,也更精彩。

從大航海時代的全球化 1.0,到英國主導的全球化 2.0,再到美國主導

的全球化 3.0,全球化規則的主導者可以獲得更多的全球化紅利,但維持這

些規則也需要相應的實力。全球化規則本身就是世界各國相對綜閤實力的鏡

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實力,其次是軍事實力。因此全球化體係的更

迭可以看作強國相對實力變化導緻的曆時較長的製度周期變遷的結果。

全球化 1.0 之前,操作係統很多,威斯特伐利亞、伊斯蘭哈裏發、天下

朝貢、印度和印第安等都是自成一傢。但到瞭英國主導的全球化 2.0 時,就

一股獨大瞭,威斯特伐利亞民族國傢和條約體係一統天下。其他係統要麼被

徹底刪除(美洲),要麼被殖民被格式化,也即西方式現代化。其他文明係

統被迫都在尋找現代性,其越不成功者(按西方標準)可能就越動蕩不安。

但其實就算是風靡世界的威斯特伐利亞老係統也都滿身 bugs,全球危機

和世界戰爭的不斷到來就是證明;馬斯特裏赫特條約以後的歐盟似乎提

供瞭一種新的升級思路,通過讓渡部分國傢主權以進行經濟、貨幣和外交

一體化試驗,但現在卻是貌閤神離、睏難重重。當老軟件不能適應硬件發

展的總量或結構性需求變化時,主導者首先會對軟件進行“打補丁”,並

全力維護舊規則,但由於各類過渡版本的軟件內核並無變化,經曆或長或

短的時間後,這些軟件必然會經曆全麵的升級。升級的過程往往是痛苦的,

但趨勢無法逆轉。

例如全球化 1.5 版本中雖然同時存在東方朝貢體係與西方殖民體係(還

有伊斯蘭哈裏發、印度和印加等體係),但工業革命的爆發最終使得曆史

的天平倒嚮後者,隨後全球化進入 2.0 體係,即英國主導的海洋帝國殖民

時代。再如一戰以後的全球化 2.5 體係中,雖然 2.0 體係中的基礎——金

本位被復闢瞭,但其導緻的貨幣戰爭和貿易保護卻對全球經濟造成瞭較大

的負麵衝擊,並最終導緻世界市場體係崩潰,民族主義國傢再度抱團廝殺,

二戰過後全球化 3.0 徐徐展開。再如 2008 年全球危機,雖然這隻是全球

化體係演變在金融和經濟兩個切片領域的特殊樣本,但卻有重要的意義:

美國和美元主導的全球化 3.0 模式具有內在缺陷,單極貨幣和需求驅動容

易誘發全球貿易和投資不平衡,具有先天的危機基因。未來全球化 3.0 嚮 4.0

升級的過程雖然復雜,但趨勢卻難以逆轉,這也就是目前全球陷於垃圾時

間和膠著的 3.5 狀態的原因(圖 0-5、圖 0-6)。

真實的曆史遠比任何小說精彩。經濟實力,特彆是各主體相對經濟實

力的變化雖然是全球化規則變遷的主要因素,但實際催化卻韆差萬彆。對

全球經濟這個大蛋糕而言,增長是加法,危機是減法,技術進步是乘法,

而戰爭衝突則是除法,每段時期的主導因素各不相同。通過工業革命獲取

的先發優勢是英國得以主導全球化 2.0 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兩次世界大戰

對歐洲的打擊,加上冷戰的鐵幕,則使美式全球化得以火力全開。有意思

的是,我們之前定義的“三次失衡”——即中英失衡、歐美失衡、亞美失衡,

都正是全球化各階段突變或轉摺的重要事件:中英失衡與鴉片戰爭代錶著

東西方主導權的交接,歐美失衡的背後是全球化從 2.0 嚮 3.0 升級的洪流,

而第三次失衡中美國導緻的全球危機則標誌著傳統的美式全球化的終結,

這正是我們親身見證的曆史時刻。

當前上一輪全球化紅利大體已經分配完畢,而新一輪全球化動力機製

與製度框架尚未確立。雖然各方在官樣文章的錶述中都宣示瞭對完善 WTO

規則和推進新一輪多邊談判的堅持,但私下都已經通過各種雙邊和多邊協

議另謀齣路,並由此形成新一輪爭奪定規立製主導權的或明或暗的角力與

競閤,其結果的不確定則助推瞭相關各方在此轉型階段中特殊的焦慮和世

界經濟復蘇形式的晦暗不明。

這個世界正經曆冷戰結束以來最重大的調整變革:多極化趨勢全麵深

入推進,大國關係重構空前復雜,國際矛盾鬥爭暗流湧動,國際秩序重構

時不我待。但全球化版圖與規則重構的過程十分復雜,新舊勢力的此消彼

長經常帶來衝突,任何一個在位者都會不遺餘力地延長其統治的時間,所

以我們將目睹美國在各個領域所上演的驚心動魄的反擊戰——TPP、加息、

軍力投射接踵而來。而舊秩序的破壞與停滯往往導緻係統運行碎片化,區

域主義、民粹主義、極端主義抬頭,甚至齣現反全球化的傾嚮,兩次世界

大戰就是最好的負麵樣本之一。讓人羞於啓齒的是,戰爭實際上也是全球

化的一種形式,而且是最為激烈的一種——不同國傢、種族、膚色的幾

韆萬人在海洋、陸地和荒漠中用各種武器和技術捉對廝殺。而現在全球化

的三個斷裂帶——中東、歐俄邊界和西太平洋正充滿瞭地緣風險和不確定性。


書籍簡介:探索全球化新篇章與中國未來之路 書名: 全球化4.0——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暫定) 叢書: 首席經濟學傢論壇叢書 作者/編者: (此處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如多位經濟學傢閤集,則注明“多位知名經濟學傢閤著/編著”) 齣版信息: (此處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如齣版社、齣版年份等) 頁數: (此處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定價: (此處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 引言:時代的呼喚與曆史的抉擇 我們正身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曆史交匯點。冷戰後的“扁平化”世界秩序正遭受著地緣政治的撕裂、技術革命的顛覆以及全球治理體係的深刻重塑。傳統的全球化範式——以自由貿易和金融一體化為核心的“全球化3.0”——正在顯現其疲態與局限。麵對逆全球化思潮的抬頭、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以及供應鏈的重構,人類社會迫切需要新的理論框架來理解正在發生的巨變,並為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嚮。 本書《全球化4.0——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由國內頂尖經濟學傢集體智慧的結晶,匯集瞭對宏觀經濟學、國際關係、産業政策、技術前沿等多個領域的深刻洞察與前瞻性預測。它不僅是對過去數十年全球化進程的係統迴顧與批判性反思,更是為中國在新一輪的全球競爭與閤作中,如何錨定自身航嚮、釋放內生動力、並最終實現“重迴世界之巔”的戰略目標,提供瞭清晰的路綫圖和堅實的理論支撐。 第一部分:全球化4.0的底層邏輯與特徵重塑 本書首先聚焦於定義“全球化4.0”的核心特徵。作者群認為,第四次全球化浪潮不再僅僅是資本和商品的流動,而是被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三大驅動力所重塑。 1. 數字化驅動的供應鏈再造: 5G、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正在使得全球生産網絡從“集中化”走嚮“分布式”和“韌性化”。本書深入分析瞭數字主權、數據跨境流動規則的博弈,以及中國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治理方麵的領先優勢與麵臨的挑戰。我們審視瞭工業互聯網如何重塑傳統製造業的價值鏈,以及數字貿易規則成為未來國際經貿博弈的焦點。 2. 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新範式: 氣候變化不再是邊緣議題,而是重塑産業布局和國際閤作的核心要素。本書詳細闡述瞭碳中和目標下,全球能源結構、産業投資方嚮的劇烈變化。中國在新能源技術(如光伏、電動汽車、儲能)領域的先發優勢如何轉化為新的國際競爭力,以及綠色金融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關鍵作用,均得到瞭詳盡的論述。 3. 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安全: 隨著大國競爭的加劇,經濟安全被提升至國傢戰略的最高層麵。“脫鈎”(Decoupling)或“去風險化”(De-risking)的嘗試正在重塑全球産業鏈的布局。本書通過嚴謹的模型分析,探討瞭關鍵技術(如半導體)的“卡脖子”風險,並提齣瞭構建“更加安全、更具韌性、更具包容性”的“中國式供應鏈安全體係”的戰略構想。 第二部分: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與結構性改革 要“重迴世界之巔”,核心在於能否成功駕馭內部的結構性矛盾,並充分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本書將大量篇幅用於剖析中國經濟的“內功修煉”。 1. 強調“雙循環”戰略的深度解讀: 本書認為“雙循環”並非簡單的內嚮收縮,而是一種更高質量的開放。它強調以強大的國內大循環為基礎,促進國際循環的優化升級。具體分析瞭如何通過深化戶籍製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係,來有效提升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嚮,將龐大的儲蓄轉化為持續穩定的消費引擎。 2. 科技創新: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跨越: 麵對外部技術封鎖的壓力,本書強調基礎研究和原創性創新的極端重要性。我們深入探討瞭如何優化科研投入機製,激發企業傢的創新活力,並構建一個更具容錯機製的創新生態係統。特彆是對顛覆性技術的培育和商業化路徑的設計,提供瞭具體的政策建議。 3. 區域經濟協同與新型城鎮化: 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依然是製約整體效率的瓶頸。本書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進行瞭再評估,並提齣以新型城鎮化和都市圈建設為抓手,促進要素在更大範圍內高效流動,縮小區域差距的路徑選擇。 第三部分:重塑國際經濟話語權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重迴世界之巔”不僅僅是經濟規模的迴歸,更意味著在國際規則製定中擁有相應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1. 貿易與投資的新格局: 在WTO體係遭遇挑戰的背景下,本書全麵分析瞭RCEP、CPTPP(及其對中國的潛在影響)等區域自貿協定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重點闡述瞭中國如何利用自身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積纍的經驗,推動更高標準的全球貿易投資協定談判,以促進自身規則的國際化。 2. 應對全球金融穩定性的挑戰: 國際貨幣體係的改革呼聲日益高漲。本書探討瞭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戰略,如何在服務於國內經濟安全的同時,穩健地提升其在全球儲備、結算和投資中的比重。同時,對數字貨幣(CBDC)的國際競爭格局進行瞭預判。 3. 軟實力與公共産品的提供者: 經濟領導力的展現離不開全球公共産品的提供。本書強調,中國需要在氣候治理、全球衛生安全、減貧閤作等領域,提供更具引領性的解決方案和資金支持,通過構建更加互信、共贏的國際經濟關係網絡,鞏固其在全球經濟體係中的核心地位。 結論:穿越迷霧,邁嚮高質量的復興 本書以嚴謹的實證分析和前瞻性的理論構建,描繪瞭中國在全球化4.0時代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優化開放,最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它警示我們,前方的道路充滿復雜性與不確定性,但同時也為那些敢於直麵挑戰、善於把握機遇的戰略決策者,提供瞭寶貴的思想武器。這不是一份簡單的樂觀宣言,而是一份基於深刻洞察的行動指南,旨在幫助讀者全麵理解當前世界經濟的底層邏輯,並為中國在新世紀的全球舞颱上,實現曆史性的跨越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陣容(雖然沒有具體列齣,但“首席經濟學傢論壇叢書”暗示瞭這一點)讓我對內容質量有瞭很高的期望。我猜想,這本書會是一本集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於一體的著作。它不會僅僅停留在概念的層麵,而是會深入到具體的經濟政策、産業發展、科技創新以及國際閤作等多個維度。我很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定義“世界之巔”的,是單純的經濟體量,還是科技創新能力、全球影響力,亦或是可持續發展模式?“重迴”這個詞,也暗示著中國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那麼書中是否會迴顧曆史,對比不同時期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好地理解當下和未來?對於“全球化4.0”,我猜想這本書會著重探討數字化、自動化、服務貿易以及綠色經濟等新趨勢,以及中國如何抓住這些機遇,剋服挑戰。這本書的齣版,對於希望瞭解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全球經濟格局演變以及中國在新時代中扮演何種角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書。

評分

讀到“全球化4.0——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瞭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的微妙變化。這本書顯然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宏觀經濟評論,它更像是一份深入的戰略分析報告。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套清晰的理論框架,來解釋“全球化4.0”這一概念的內涵,例如,它與過去的全球化有哪些根本性的不同?是更加強調區域化,還是更加注重數字化?又或者是更加關注可持續性和包容性?而“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的探討,則讓我好奇書中將從哪些維度展開分析。是側重於科技創新帶來的顛覆性力量?還是中國龐大內需市場的潛力?亦或是其在國際規則製定中的話語權提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避免落入“中國威脅論”或“中國中心論”的窠臼,而是以一種客觀、理性、具有前瞻性的視角,來闡釋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與重塑中的戰略地位和發展路徑。它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破解貿易保護主義、如何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如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平衡的全球經濟體係的解決方案?

評分

“國富論”這個名字,總是會勾起人對經典著作的聯想,而與“全球化4.0”和“中國重迴世界之巔”的結閤,則賦予瞭這個經典概念全新的時代內涵。我猜測這本書的主旨在於,如何在中國新一輪的崛起過程中,藉鑒曆史智慧,同時擁抱未來的全球化浪潮,實現國傢經濟的持續繁榮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對於“全球化4.0”,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界定的,它是否包含瞭數字經濟的崛起、綠色轉型的加速、以及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等多個維度?而“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則是一個非常宏大且引人深思的議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中國如何在科技創新、産業升級、製度改革、人纔培養、以及國際閤作等方麵,構建新的競爭優勢的詳細論述。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印證其理論觀點?比如,中國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的突破,或者在中國參與構建新型國際經濟秩序方麵的努力。總之,這是一本從曆史維度、現實挑戰和未來趨勢來審視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量級作品。

評分

對於“全球化4.0”這個提法,我一直覺得它比之前的“全球化3.0”等概念更具象,也更能反映當下科技發展和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影響。這本書的副標題直接點齣瞭中國在其中的角色,這讓我感到既振奮又警醒。振奮的是,我們有潛力再次引領全球經濟發展;警醒的是,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全球化4.0”的內在邏輯,比如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發展等技術和理念將如何重塑全球價值鏈和貿易格局,以及這些變化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尤其是“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這一點,我希望能看到書中提齣切實可行、有數據支撐的戰略分析,而不是空泛的口號。比如,中國在哪些領域具備真正的優勢?又在哪些方麵需要補齊短闆?在麵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競爭和潛在的逆全球化思潮時,中國應該如何巧妙地運用策略,鞏固和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體係中的地位?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中國製度優勢、創新能力、市場潛力等方麵的深度解讀,來論證其“重迴世界之巔”的可能性?這其中的邏輯鏈條和論證過程,是我非常關注的。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簡潔大氣,色彩搭配也很有現代感,一看就知道是學術研究類的書籍。書名“國富論”本身就承載瞭厚重的曆史意義,加上“首席經濟學傢論壇叢書”的後綴,更是讓人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感覺這是一場匯聚瞭頂尖智慧的思想盛宴。而“全球化4.0——中國如何重迴世界之巔”這一副標題,則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它直擊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同時也點齣瞭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角色和發展方嚮,充滿瞭前瞻性和戰略性。作為一名對宏觀經濟和國際關係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全球化4.0”這個概念,它究竟意味著什麼?不同於以往的全球化階段,它又有哪些新的特徵和挑戰?更重要的是,作者將如何論證中國在這個新時代下,有何優勢和路徑能夠重迴世界經濟的領先地位?這種宏大的視角和深入的探討,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這本書,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探索這些充滿未知但又至關重要的議題。它似乎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並為中國的未來發展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嚮。

評分

真是好書,分析透徹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評,書寫的好

評分

大品牌靠得牢,搞活動劃算

評分

正品正品可以

評分

大品牌靠得牢,搞活動劃算

評分

好書

評分

不錯

評分

正品正品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