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維護與故障排除基礎教程(第2版 配光盤)

計算機組裝·維護與故障排除基礎教程(第2版 配光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傑書院 著
圖書標籤:
  • 計算機組裝
  • 計算機維護
  • 故障排除
  • 硬件
  • DIY
  • 電腦維修
  • 基礎教程
  • 第2版
  • 光盤
  • 信息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3722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347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新起點電腦教程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6
字數:511000
附件:光盤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是學習電腦知識的新起點,是您邁嚮成功的開始!本書免費贈送多媒體全景立體視頻教學光盤,傾囊相贈4套圖書視頻教程,可享受在綫實時技術支持與全程學習指導,更可加盟實戰技術群與作者和網友麵對麵交流。教師購書免費提供PPT課件資源。

內容簡介

  作為“新起點電腦教程”係列叢書的一個分冊,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精挑細選的實用技巧、翔實生動的操作案例,全麵介紹瞭計算機組裝、維護與故障排除的基礎知識,主要內容包括初步認識電腦、選購電腦硬件設備、組裝一颱電腦、BIOS的設置與應用、硬盤的分區與格式化、安裝Windows操作係統與驅動程序、測試計算機係統性能、係統安全措施與防範、電腦的日常維修與保養、電腦故障排除基礎知識、常見軟件故障及排除方法、電腦主機硬件故障及排除方法和電腦外部設備故障及排除方法等方麵的知識、技巧及應用案例。

  本書配套一張多媒體全景教學光盤,收錄瞭本書全部知識點的視頻教學課程,同時還贈送瞭4套相關視頻教學課程,以及多本電子圖書和相關行業規範知識,可以幫助讀者循序漸進地學習、掌握和提高。

  本書作為入門圖書,適閤無基礎又想快速掌握電腦組裝、維護與故障排除的讀者閱讀,既可以作為廣大電腦愛好者及各行業人員的自學手冊,也可以作為電腦組裝、維護與故障排除培訓班的教材。


作者簡介

  文傑書院,是一支專職並專業化的圖書撰稿團隊,擁有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隊伍,自成立以來,力爭成為圖書齣版領域的一個知名工作室,先後成功與清華大學齣版社等多傢齣版媒體閤作編著齣版圖書200多個品種。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初步認識電腦 1

1.1 電腦的硬件係統 2

1.1.1 中央處理器 2

1.1.2 存儲器 2

1.1.3 輸入設備 3

1.1.4 輸齣設備 3

1.2 電腦的軟件係統 3

1.2.1 係統軟件 3

1.2.2 應用軟件 4

1.3 常見的電腦硬件設備 4

1.3.1 主闆 5

1.3.2 CPU 5

1.3.3 內存 5

1.3.4 硬盤 6

1.3.5 顯卡 6

1.3.6 聲卡 7

1.3.7 網卡 7

1.3.8 光驅 8

1.3.9 機箱 8

1.3.10 電源 9

1.3.11 顯示器 9

1.3.12 鼠標 10

1.3.13 鍵盤 10

1.3.14 音箱 11

1.4 常見的電腦外部設備 11

1.4.1 打印機 11

1.4.2 掃描儀 12

1.4.3 手寫闆 12

1.4.4 移動硬盤 13

1.4.5 U盤 13

1.4.6 攝像頭 14

1.4.7 麥剋風 14

1.5 思考與練習 15

第2章 選購電腦硬件設備 17

2.1 選購主闆 18

2.1.1 主闆的分類 18

2.1.2 主闆的選購技巧 19

2.2 選購CPU 20

2.2.1 CPU的性能指標 20

2.2.2 CPU的主流産品 21

2.2.3 CPU的選購技巧 21

2.3 選購內存 22

2.3.1 內存的分類與性能指標 22

2.3.2 內存的選購技巧 24

2.4 選購硬盤 24

2.4.1 硬盤的分類 24

2.4.2 硬盤的性能參數 25

2.4.3 硬盤的選購技巧 26

2.5 選購顯卡 27

2.5.1 顯卡的分類 27

2.5.2 顯卡的選購技巧 28

2.6 選購顯示器 29

2.6.1 顯示器的技術參數 29

2.6.2 顯示器的選購技巧 30

2.7 選購光盤驅動器 31

2.7.1 光驅的分類 31

2.7.2 光驅的性能指標 32

2.7.3 光驅的選購技巧 32

2.8 選購鍵盤與鼠標 33

2.8.1 鍵盤的選購技巧 33

2.8.2 鼠標的選購技巧 34

2.9 選購機箱與電源 34

2.9.1 機箱的選購技巧 35

2.9.2 電源的選購技巧 35

2.10 選購常用電腦配件 37

2.10.1 選購音箱 37

2.10.2 選購攝像頭 37

2.10.3 選購耳麥 38

2.10.4 選購無綫路由器 38

2.10.5 選購無綫網卡 40

2.11 思考與練習 40

第3章 組裝一颱電腦 43

3.1 電腦組裝前的準備工作 44

3.1.1 常用的裝機工具 44

3.1.2 正確的裝機流程 46

3.1.3 組裝電腦的注意事項 47

3.2 安裝電腦的基本硬件設備 48

3.2.1 打開機箱蓋 48

3.2.2 安裝電源 48

3.2.3 安裝CPU及散熱風扇 49

3.2.4 安裝內存 52

3.2.5 安裝主闆 53

3.2.6 安裝硬盤 54

3.2.7 安裝光驅 55

3.2.8 安裝顯卡 56

3.3 連接機箱內的電源綫 57

3.3.1 認識電源的各種插頭 57

3.3.2 連接主闆電源綫 59

3.3.3 連接SATA硬盤電源綫 61

3.3.4 連接IDE光驅電源綫 62

3.4 連接機箱內的控製綫和數據綫 62

3.4.1 連接SATA硬盤數據綫 63

3.4.2 連接機箱內的控製綫和

信號綫 64

3.4.3 連接IDE光驅數據綫 65

3.5 連接外部設備 66

3.5.1 裝上機箱側麵闆 66

3.5.2 連接鼠標和鍵盤 67

3.5.3 連接顯示器 68

3.5.4 連接主機電源綫 68

3.5.5 按下電源開關開機測試 69

3.6 思考與練習 69

第4章 BIOS的設置與應用 71

4.1 認識BIOS 72

4.1.1 主闆上的BIOS芯片 72

4.1.2 BIOS的分類 72

4.1.3 BIOS和CMOS的關係 73

4.1.4 何時需要設置BIOS 73

4.2 BIOS的設置方法 73

4.2.1 進入BIOS的方法 73

4.2.2 設置BIOS的方法 74

4.3 常用的BIOS設置 74

4.3.1 密碼設置 75

4.3.2 加載係統默認設置 78

4.3.3 退齣BIOS的方法 79

4.4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81

4.4.1 設置係統日期和時間 81

4.4.2 設置啓動順序 82

4.4.3 設置顯示器的顯示方式 83

4.4.4 設置開機密碼 84

4.4.5 設置CPU緩存和超綫程

功能 84

4.5 思考與練習 85

第5章 硬盤的分區與格式化 87

5.1 硬盤分區概述 88

5.1.1 什麼是硬盤分區 88

5.1.2 常見的分區格式 89

5.1.3 分區的基本順序 89

5.1.4 分區規劃通用原則 89

5.1.5 硬盤分區方案 90

5.1.6 常用的硬盤分區軟件 91

5.2 使用啓動盤啓動電腦 92

5.2.1 使用光盤啓動電腦 92

5.2.2 使用U盤啓動電腦 93

5.3 使用Partition Magic分區 94

5.3.1 創建主分區 94

5.3.2 建立擴展分區 95

5.3.3 激活主分區 96

5.3.4 調整分區大小 97

5.3.5 閤並分區 99

5.4 使用DiskGenius分區軟件操作

分區 100

5.4.1 快速分區 101

5.4.2 手工創建主分區 101

5.4.3 手工創建擴展分區 102

5.4.4 手工創建邏輯分區 103

5.4.5 刪除分區 105

5.4.6 調整分區大小 106

5.5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108

5.5.1 用Partition Magic轉換分區

格式 109

5.5.2 用Partition Magic隱藏磁盤

分區 110

5.5.3 用Partition Magic刪除

分區 111

5.5.4 用DiskGenius搜索分區 112

5.6 思考與練習 113

第6章 安裝Windows操作係統與驅動

程序 115

6.1 認識Windows 7 116

6.1.1 Windows 7新增功能 116

6.1.2 Windows 7的版本 119

6.1.3 Windows 7的硬件要求 120

6.2 全新安裝Windows 7 121

6.2.1 運行安裝程序 121

6.2.2 復製係統安裝文件 122

6.2.3 首次啓動計算機並配置

係統 124

6.3 瞭解驅動程序 127

6.3.1 驅動程序的作用與分類 127

6.3.2 驅動程序的獲得方法 128

6.4 安裝驅動程序 128

6.4.1 驅動程序的安裝順序 128

6.4.2 查看硬件驅動程序 128

6.4.3 驅動程序的安裝方法 129

6.4.4 卸載驅動程序 130

6.5 使用驅動精靈快速安裝係統驅動 131

6.5.1 安裝驅動精靈 131

6.5.2 更新驅動 133

6.5.3 驅動備份與還原 134

6.5.4 使用驅動精靈卸載驅動

程序 136

6.6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137

6.6.1 使用驅動精靈進行硬件

檢測 137

6.6.2 手動更新驅動程序 137

6.6.3 使用驅動精靈進行開機

加速 138

6.7 思考與練習 139

第7章 測試計算機係統性能 141


......

精彩書摘

  第2章 選購電腦硬件設備
  * 選購主闆
  * 選購CPU
  * 選購內存
  * 選購硬盤
  * 選購顯卡
  * 選購顯示器
  * 選購光盤驅動器
  * 選購鍵盤與鼠標
  * 選購機箱與電源
  * 選購常用電腦配件
  本章主要介紹如何選購電腦硬件設備,包括選購主闆、選購CPU、選購內存、選購硬盤、選購顯卡、選購顯示器、選購光盤驅動器、選購鍵盤與鼠標、選購機箱與電源和選購常用電腦配件等方麵的知識與技巧。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可以掌握選購電腦硬件設備的相關知識,為深入學習計算機組裝、維護與故障排除知識奠定基礎。
  2.1 選 購 主 闆
  主闆作為電腦係統中各大部件的載體,CPU、內存、顯卡、聲卡和網卡等都安裝在其中,並為打印機、掃描儀等設備提供瞭接口,其品質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機器的性能,用戶在選購主闆時擁有相當大的自由度,本節將詳細介紹選購主闆的相關知識。
  2.1.1 主闆的分類
  在選購主闆之前應先瞭解和掌握主闆,主闆包括接口、插座插槽、芯片組、BIOS芯片和CMOS電池等,如圖2-1所示。
  圖2-1
  主闆按照闆型主要分為Baby-AT型、ATX型、Micro-ATX型、NLX型和BTX型等幾種,其中Baby-AT型目前已經被淘汰,下麵分彆予以詳細介紹。
  1. ATX型
  ATX型結構主闆將串、並口和鼠標接口等直接設計在主闆上,並集中在一起。此外,該類型主闆還改進瞭電源管理,通過使用ATX電源,可以支持軟關機與遠程啓動電腦等,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主闆。
  2. Micro-ATX型
  Micro-ATX型結構是ATX的簡化版,通過減少PCI插槽、內存插槽和ISA插槽的數量,以達到縮小主闆尺寸的目的。與ATX型主闆相比,少瞭一些擴展插槽,闆型較小。
  3. NLX型
  NLX是Intel最新的主闆結構,最大特點是主闆、CPU的升級靈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齣一種CPU就必須更新主闆設計,此外還有一些主闆的變形結構,如華碩主闆就大量采用瞭3/4 Baby-AT尺寸的主闆結構。
  4. BTX型
  BTX是英特爾推齣的新型主闆架構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簡稱,是ATX架構的替代者。與ATX主闆相比,BTX主闆的體積更小,綫路布局更加優化,安裝更加簡便,同時性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1.2 主闆的選購技巧
  電腦的主闆對電腦的性能來說,影響是很重大的。選購主闆時,應主要考慮三個因素,即主闆品牌、技術指標、主闆做工和用料等,下麵分彆予以詳細介紹。
  1. 主闆品牌
  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産品一樣,品牌意味著産品的質量高低和服務的優劣,選購主闆時也應關注品牌。目前,在電子市場上,有多個知名主闆品牌,如華碩、技嘉和微星等。
  2. 技術指標
  技術指標主要為使用平颱、芯片組和主闆布局等,下麵分彆予以詳細介紹。
  (1) 使用平颱。
  由於目前生産CPU的廠商主要是Intel和AMD兩大公司,因此在選購主闆時首先要瞭解選購的CPU屬於哪個廠商,Intel CPU隻能用在Inter平颱的主闆上。
  (2) 芯片組。
  主闆上的芯片組決定瞭主闆的主要參數,如所支持的CPU類型、內存容量和類型、接口和工作的穩定性等,因此選購時必須要注意。
  (3) 主闆布局。
  在選購主闆時首先要觀察主闆的設計布局,主闆布局設計不閤理會影響芯片組的散熱性能,進而影響整個機器性能的發揮。
  3. 主闆做工和用料
  優秀的主闆無論做工和用料都會非常講究,好的主闆綫路闆光滑,沒有毛刺,各接口處焊點結實飽滿,主闆上的參數、數據標注清晰。
  主闆用料方麵,重點關注關鍵部分的元件,一般來說使用固態電容、封閉電感和高品質接插件的主闆性能會比較好。
  最後,確認主闆中電容的質量。主闆上常見的電容有鋁電解電容、陶瓷貼片電容等。鋁電解電容(直立電容)是最常見的電容,一般在CPU和內存槽附近比較多,鋁電解電容的體積大、容量大、陶瓷貼片電容比較小,外觀呈黑色貼片狀,體積小,耐熱性好,損耗低,但容量小,一般適用於高頻電路,在主闆和顯卡上被大量采用。
  2.2 選購CPU
  CPU是電腦的核心,要選購一個好的CPU,首先需要瞭解CPU和CPU的選購技巧,本節將詳細介紹選購CPU的相關技巧。
  2.2.1 CPU的性能指標
  CPU的性能指標包括主頻、外頻、前端總綫頻率、CPU的位與字長、倍頻、緩存、CPU擴展指令集、CPU內核與I/O工作電壓,下麵分彆予以詳細介紹。
  1. 主頻
  主頻也稱時鍾頻率,單位為MHz或GHz,錶示CPU運算和處理數據的速度,公式為"CPU的主頻=外頻?倍頻"。
  2. 外頻
  外頻為CPU的基準頻率,單位為MHz,決定主闆的運行速度。
  3. 前端總綫頻率
  也稱總綫頻率,可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進行數據交換的速度。
  4. CPU的位與字長
  在電腦中使用二進製的數字,包含0和1,其中的0和1都為1位;字長為電腦在單位時間內,一次處理的二進製數的位數,如32位的CPU在單位時間內能夠處理的字長為32位的二進製數,其中8位二進製數稱為一個字節。
  5. 倍頻
  倍頻為主頻與外頻的相對比例關係,如果主頻相同,則倍頻越高,外頻就越高。
  6. 緩存
  緩存為CPU的重要指標之一,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有很大的影響,由於CPU的麵積和成本的因素,緩存占用的麵積都很小。L1 Cache為一級緩存,是CPU的第一層高速緩存,包括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L2 Cache為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包括內部和外部兩種芯片,其中內部芯片的二級緩存的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外部芯片的二級緩存僅為主頻的一半,L2 Cache可影響CPU的性能,且越大越好;L3 Cache為三級緩存,是CPU的第三層高速緩存,早期為外置,現為內置,可降低內存延遲,提升數據計算的處理性能。
  7. CPU擴展指令集
  CPU使用指令進行計算和控製係統,指令集是提高CPU效率的工具,指令集包括復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擴展指令包括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可用於增強CPU的多媒體、圖形圖像和Internet等的處理能力等。
  8. CPU內核與I/O工作電壓
  CPU的工作電壓包括內核電壓和I/O電壓,一般情況下,CPU的內核電壓小於等於I/O電壓,其中內核電壓取決於製作工藝,製作工藝越小,內核電壓越高;I/O電壓一般在1.6至5V之間。
  2.2.2 CPU的主流産品
  目前世界上生産CPU的主要廠商有Intel、AMD、IBM、VIA及Transmeta等,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被Intel和AMD兩傢公司所壟斷。
  1. Intel係列CPU
  Intel處理器的産品綫非常齊全,從低端的賽揚係列處理器到高端的酷睿處理器和服務器專用的至強處理器應有盡有。主流的産品有以下係列。
  > 奔騰雙核,賽揚雙核:是比較低端的處理器,隻能滿足上網、辦公、看電影使用。
  > 酷睿i3:是中端的處理器,可以理解為精簡版的酷睿i5,除瞭可以滿足上網、辦公、看電影之外,還可以玩網絡遊戲或大型單機遊戲。
  > 酷睿i5:是高端的處理器,除瞭可以滿足上網、辦公、看電影之外,還可以玩大型網絡遊戲、大型單機遊戲,並且可以支持較高的遊戲效果。
  > 酷睿i7:是發燒級處理器,常用的網絡應用都可以,還能以最高效果運行發燒級大型遊戲。
  2. AMD係列CPU
  AMD公司推齣的CPU産品因具有較高的性價比而贏得用戶的好評,占據瞭一定的市場份額。主流的産品有以下係列。
  > 閃龍係列:單核心、雙核心(低端),隻能滿足上網、辦公、看電影使用。
  > 速龍係列:雙核心、三核心、四核心、多核心(中端),除瞭可以滿足上網、辦公、看電影之外,還可以玩網絡遊戲或大型單機遊戲。
  > 羿龍係列:雙核心、三核心、四核心、六核心(高端),發燒級處理器,常用的網絡應用都可以,還能以最高效果運行發燒級大型遊戲。
  2.2.3 CPU的選購技巧
  CPU是電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CPU的性能直接關係到整機的速度,所以CPU的選購非常重要。選擇CPU有三個方麵需要考慮:一是考慮購買電腦的用途;二是考慮CPU主頻和核心的性能;三是考慮CPU的包裝方式和售後服務。
  在選擇CPU時首先需要明確電腦的用途。目前市場上的CPU主要有兩個品牌:Intel和AMD,總體來說,AMD的CPU在遊戲方麵的性能更加齣色,而Intel的CPU在辦公、上網、圖形設計方麵的錶現更勝一籌。因此,如果是為瞭傢用,不妨多考慮一下AMD;如果是用來辦公或者進行一些設計工作,Intel將是最佳的選擇。
  接著應考慮CPU的主頻和核心。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CPU的主頻自然是越高越好,四核、三核和雙核CPU肯定優於單核CPU,四核最強。可是大多數人還是很關注産品價格的,因此還是以適用為好。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CPU的包裝方式。CPU分盒裝和散裝兩種,盒裝CPU有漂亮的包裝盒,內含質量保證書和一個CPU散熱器(散熱片+風扇),不過價格要比散裝的貴一些。 可是買散裝CPU的同時必須另外買散熱器,因此兩者價格相差不大。推薦沒有特殊需求的 用戶購買盒裝CPU,畢竟可以享受完善的售後服務,可以得到更好的質量保證。
  ......

前言/序言

  計算機操作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都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對於很多用戶來說,瞭解和掌握計算機各種部件的分類、性能、選購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方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為瞭幫助電腦初學者快速地掌握電腦組裝、維護與故障排除方法,以便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學以緻用,我們編寫瞭本書。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根據計算機組裝、維護與故障排除初學者的學習習慣,采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方式講解,全書結構清晰、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麵的內容。
  1. 認識電腦
  本書第1章,介紹電腦的基礎知識,包括電腦的硬件係統、電腦的軟件係統、電腦的基本硬件和電腦的外部設備等內容。
  2. 選購與組裝電腦
  本書第2、3章,介紹選購與組裝電腦的相關知識,詳細講解選購電腦各個硬件設備的方法,並用精美的圖例講解如何將各個硬件設備組裝成一颱完整的電腦。
  3. 係統設置與安裝
  本書第4~6章,介紹Windows係統設置與安裝的操作方法,包括BIOS設置與應用、硬盤的分區與格式化和安裝Windows操作係統與驅動程序的相關知識及操作方法。
  4. 維護電腦及操作係統
  本書第7~9章,介紹維護電腦及係統的相關方法,包括計算機係統性能測試、係統的安全措施與防範和電腦的日常維修與保養等內容。
  5. 電腦故障排除
  本書第10~13章,介紹電腦故障排除的方法,以大量的實例來講解常見軟件故障及排除方法、電腦主機硬件故障及排除方法和電腦外部設備故障及排除方法。
  本書由文傑書院編著,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有李軍、袁帥、文雪、肖微微、李強、高桂華、藺丹、張艷玲、李統財、安國英、賈亞軍、藺影、李偉、馮臣、宋艷輝等。
  我們真切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可以開闊視野,增長實踐操作技能,並從中學習和總結操作的經驗和規律,達到靈活運用的水平。鑒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紕漏和考慮不周之處在所難免,熱忱歡迎讀者予以批評、指正,以便我們日後能為您編寫更好的圖書。
  編 者



《深入解析:現代計算機硬件係統》 一、 目錄概覽與核心主題 本書並非麵嚮初學者的入門讀物,而是旨在為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讀者,提供對現代計算機硬件係統進行深度剖析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本書的核心主題在於揭示計算機硬件的內在運行機製,理解各組件如何協同工作,以及在復雜的係統環境中進行高級故障診斷與性能優化。內容涵蓋從基礎的數字邏輯電路到復雜的片上係統(SoC)設計理念,從馮·諾依曼體係結構的演進到現代並行處理架構的實現。本書將引導讀者超越“裝配”和“簡單維護”的層麵,進入對計算機硬件係統進行全麵、深入理解的境界。 二、 章節詳細內容解析 第一部分:數字邏輯與電路基礎的深度迴溯 第一章:二進製世界與邏輯門奧秘(非入門) 本章將不對二進製的錶示方法進行基礎介紹。而是直接深入討論不同進製下的數製轉換在高級計算中的應用,例如在底層驅動開發或硬件描述語言(HDL)中的重要性。 我們將重點分析各種基本邏輯門(AND, OR, NOT, XOR等)的物理實現原理,探討其在集成電路中的晶體管級聯和工作特性。 重點講解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原則,如編碼器、譯碼器、多路選擇器和數據分配器的復雜應用場景,並引入如何使用HDL(如Verilog或VHDL)對這些電路進行建模和仿真。 順序邏輯電路的分析將從觸發器(D, JK, T, SR)的內部結構和時序特性入手,重點闡述它們如何構成存儲單元,並引申到寄存器、計數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設計思想。 本章將不會涉及簡單的邏輯門組閤練習,而是聚焦於如何通過邏輯電路設計實現復雜的數據通路和控製單元。 第二章:運算單元的架構與時序分析 本章將深入剖析算術邏輯單元(ALU)的設計,包括整數加法器、減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的不同實現方式(如全加器、行波進位加法器、進位預測加法器、Booth乘法算法等)及其性能影響。 將詳細講解浮點數的錶示(IEEE 754標準)和浮點運算單元(FPU)的內部結構,分析浮點加減、乘除以及特殊運算(如NaN、Inf)的處理過程,並討論其在科學計算和圖形處理中的關鍵作用。 時序邏輯在處理器中的應用將得到詳盡闡述,包括如何設計時鍾分頻器、同步與異步電路的權衡,以及如何在高速數字係統中消除競爭冒險和亞穩態。 本章將不會列舉簡單的邏輯運算實例,而是側重於理解這些運算單元的架構如何影響CPU的整體性能和功耗。 第二部分:核心處理器架構與指令集深度解析 第三章:CPU微架構演進與指令執行流程 本章將迴顧經典的CPU微架構,如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和CISC(復雜指令集計算)的演變,並重點分析現代主流CPU(如x86-64、ARM)的混閤架構特性。 我們將深入解析指令流水綫(Pipeline)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取指、譯碼、執行、訪存和寫迴等五個基本階段,以及流水綫冒險(數據冒險、控製冒險、結構冒險)及其解決方法,如流水綫暫停、指令旁路(Forwarding/Bypassing)和分支預測。 亂序執行(Out-of-Order Execution)機製將被詳盡講解,包括重排序緩衝區(ROB)、保留站(Reservation Station)和指令調度器(Scheduler)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CPU的吞吐量。 本章將不會涉及CPU型號的簡單介紹,而是聚焦於理解這些微架構設計如何影響指令的並行度和執行效率。 第四章:指令集架構(ISA)的精細解讀 本章將深入分析x86-64指令集架構的特點,包括其寄存器模型、尋址模式、指令格式(定長與變長)、操作數類型以及各種指令(整數運算、浮點運算、SIMD指令、係統指令)的詳細功能和使用場景。 ARM指令集架構也將得到詳細介紹,特彆是其RISC設計理念、條件執行、Thumb指令集以及在移動和嵌入式領域的優勢。 SIMD(單指令多數據)指令集(如SSE、AVX、NEON)的原理和應用將得到重點闡述,包括如何利用嚮量指令加速多媒體處理、科學計算和大數據分析。 本章將不會列舉大量指令的簡單用法,而是側重於理解不同指令集在設計哲學、性能錶現和特定應用上的差異。 第三部分:存儲係統層次結構與內存管理 第五章:緩存體係結構及其性能優化 本章將深入探討CPU緩存(L1、L2、L3)的工作原理,包括緩存行、緩存映射(直接映射、全關聯、組關聯)、寫策略(寫迴、寫通)以及緩存替換算法(LRU、FIFO等)。 緩存一緻性問題(Cache Coherency)及其解決方案(如MESI協議)將得到詳細講解,以及多核處理器中緩存一緻性的挑戰。 如何通過程序設計優化緩存利用率,減少緩存未命中(Cache Miss)將是本章的重點,例如通過數據局部性、空間局部性和時間局部性來提高緩存命中率。 本章將不會討論簡單的緩存大小設置,而是深入理解緩存工作機製對程序性能的影響。 第六章:內存控製器、DRAM原理與虛擬內存 本章將詳細分析內存控製器(Memory Controller)的功能,包括內存請求調度、時序控製以及與CPU和DRAM的交互。 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的內部工作原理,如行地址/列地址復用、刷新機製(Refresh Cycle)以及不同DDR標準(DDR3、DDR4、DDR5)的演進和性能提升將得到深入探討。 虛擬內存機製的原理將得到全麵解析,包括頁錶(Page Table)、頁目錄(Page Directory)、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的作用,以及頁錯誤(Page Fault)的處理過程。 操作係統如何管理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以及內存分頁(Paging)和分段(Segmentation)的實現將是本章的重點。 本章將不會討論內存條的安裝,而是側重於理解內存係統的工作原理對整體係統性能的影響。 第四部分:輸入輸齣(I/O)係統與互連技術 第七章:總綫與互連技術詳解 本章將深入解析各種計算機總綫(Bus)的類型和功能,如PCIe(PCI Express)的總綫拓撲、事務模型(Transactions)、通道(Lanes)和鏈路(Link)的概念,以及其在現代高性能計算中的核心地位。 SATA、USB等接口標準的工作原理和數據傳輸模式也將得到分析,並討論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 DMA(直接內存訪問)的機製及其在提高I/O效率方麵的作用將是本章的重點,包括DMA控製器的工作流程和中斷處理。 本章將不會列舉各種接口的連接方法,而是側重於理解這些互連技術如何影響數據傳輸的帶寬和延遲。 第八章:存儲設備接口與RAID技術 本章將深入分析SSD(固態硬盤)和HDD(機械硬盤)的技術原理,包括NAND閃存的工作機製、控製器功能、TRIM命令以及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接口協議的優勢。 RAID(獨立磁盤冗餘陣列)的各種級彆(RAID 0, 1, 5, 6, 10)的原理、性能特點、冗餘機製和適用場景將得到詳細講解,以及如何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閤適的RAID配置。 對於高級用戶,本章還將探討軟件RAID與硬件RAID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優化RAID的性能。 本章將不會討論存儲設備的選購,而是聚焦於理解不同存儲技術和RAID配置對數據讀寫性能和數據安全性的影響。 第五部分:係統診斷、性能分析與高級故障排除 第九章:係統性能瓶頸分析與工具應用 本章將指導讀者如何識彆和分析係統性能瓶頸,包括CPU、內存、磁盤I/O和網絡I/O等各個環節。 將詳細介紹各類係統性能監控工具(如Windows下的Performance Monitor、Task Manager的高級視圖,Linux下的top、htop、vmstat、iostat、sar等)的使用方法和數據解讀。 性能剖析(Profiling)工具的應用將是本章的重點,包括如何使用專門的工具來分析應用程序的CPU使用率、內存占用和I/O活動,從而找齣性能瓶頸的代碼段或操作。 本章將不會教授如何安裝操作係統,而是側重於如何利用工具來深入理解係統運行狀態。 第十章:硬件故障的高級診斷與排除策略 本章將不再是簡單的“硬件更換”指南,而是深入探討如何通過邏輯分析和多維度信息來定位復雜硬件故障。 將詳細介紹POST(Power-On Self-Test)代碼和BIOS/UEFI錯誤信息的解讀,以及如何利用診斷卡等工具輔助排查。 係統性地分析CPU、內存、主闆、顯卡、電源等核心組件的常見故障現象,並提供一套係統的排查流程,包括硬件隔離法、交叉測試法等。 對於涉及底層驅動或固件的故障,將提供分析思路和方法,指導讀者如何通過日誌文件、硬件信息報告等來推斷故障根源。 本章將不會教授如何拆裝電腦,而是專注於通過邏輯分析和工具手段來解決疑難硬件問題。 三、 目標讀者與學習建議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具備一定計算機硬件基礎,並希望深入理解計算機係統工作原理的專業人士、技術愛好者、計算機係學生,以及需要進行高級係統維護和故障排除的IT工程師。 本書的學習建議如下: 1. 係統性閱讀: 建議按照章節順序進行學習,建立對計算機硬件係統的完整認識。 2. 理論與實踐結閤: 閱讀過程中,嘗試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係統環境相結閤,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和理解自己的計算機。 3. 工具的掌握: 積極學習和使用書中介紹的性能分析和診斷工具,動手實踐是掌握關鍵技能的必由之路。 4. 深入探索: 對於感興趣的章節,鼓勵讀者進一步查閱相關技術文檔、論文,拓展更深層次的知識。 四、 結語 《深入解析:現代計算機硬件係統》是一本旨在為讀者提供深厚理論基礎和實戰技能的專業讀物。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計算機硬件的運行機製,更有效地進行係統性能優化和故障排除,從而在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裏明確提到瞭“維護與故障排除”,這正是我最頭疼的部分。我的電腦偶爾會齣現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突然卡頓、藍屏,或者某個硬件失靈,但每次都束手無策,隻能嘗試重啓或者祈禱。我真心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的“電腦醫生”。它應該能夠列舉齣各種常見的電腦故障,並對這些故障進行分類,比如硬件故障、軟件故障、係統問題等等。對於每一種故障,書中都應該給齣詳細的分析,幫助我判斷問題的根源可能在哪裏。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故障排除步驟,最好是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比如,如果電腦開不瞭機,應該檢查電源、內存、顯卡等等;如果某個程序運行緩慢,應該檢查病毒、後颱進程,或者係統垃圾文件。我希望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是易於理解和操作的,即使是對電腦不太熟悉的人也能照著做。而且,如果能附帶一些實用的診斷工具的介紹和使用方法,那就再好不過瞭。

評分

讀到“基礎教程”這幾個字,我心裏就打瞭個問號。我的電腦硬件知識可以說是停留在“能用就行”的層麵,對於那些復雜的參數和技術指標,我完全是一竅不通。所以,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一切。它不應該充斥著那些讓我摸不著頭腦的專業術語,或者如果必須使用,也應該有清晰的解釋。比如,在講到CPU的“主頻”、“核心數”、“綫程數”時,能不能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來類比,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它們的含義和對電腦性能的影響?同樣,在講解內存的“頻率”、“時序”時,也能有類似的簡化說明。對於新手來說,最怕的就是看到一本“天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做到“零基礎入門”,循序漸進,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壓力,反而會産生濃厚的興趣。如果書中還能加入一些“你知道嗎”的小知識點,或者一些關於電腦發展史的趣聞,那就更有意思瞭。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我的,那種工業風的配色和略帶科技感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電腦內部構造充滿好奇,尤其是在自己組裝一颱電腦時,更覺得需要一本“說明書”。雖然這本書的題目看起來很實在,但坦白說,我最看重的還是它的“配光盤”這個部分。我希望光盤裏能有詳細的視頻教程,能夠一步步演示組裝的每一個細節,從主闆的安裝、CPU的固定、內存條的插拔,到顯卡的連接、硬盤的固定,再到各種綫纜的整理和連接,每一個環節都能有清晰的圖文配閤,甚至最好能有慢動作播放,讓我這個新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不至於手忙腳亂。而且,我非常期待光盤裏能提供一些實際操作的案例,比如如何根據預算和需求選擇閤適的配件,以及組裝完成後的初步設置和驅動安裝。如果光盤內容再能涵蓋一些常見的組裝錯誤及其解決方法,那簡直就是錦上添花瞭。畢竟,第一次動手,總會有些忐忑,如果能有一個“安全網”,我想我會更有信心。

評分

我一直覺得,買書更重要的還是看作者的經驗和這本書的實用性。雖然書名聽起來很全麵,但最終我還是要看它能否解決我的實際問題。我的電腦經常需要升級一些配件,比如更換內存條、硬盤,或者加裝一塊新的顯卡。我希望這本書在“組裝”這部分,能夠提供非常實用的指導。它應該能告訴我,在進行硬件升級之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比如主闆是否支持新的配件,電源功率是否足夠,機箱空間是否允許等等。在實際操作方麵,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步驟分解,甚至是分解到每一個螺絲的擰緊、每一個接口的連接。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教會我如何避免在升級過程中損壞硬件,或者導緻係統不穩定。而且,書中如果能介紹一些常見的升級誤區,或者一些“進階”的玩法,比如超頻技巧、多硬盤組建RAID等,那我就覺得這書真的值瞭。我想要的是一本能夠讓我“看得懂,做得來,玩得轉”的書。

評分

對於我這種剛接觸電腦硬件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的標題“基礎教程”聽起來就讓人安心不少。我之前嘗試過網上搜集一些組裝教程,但零散的信息總是讓我感到頭暈腦脹,缺乏係統性。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把我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地教會。這意味著,它應該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什麼是CPU、內存、主闆,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然後,再深入到具體的硬件選擇,應該介紹市麵上常見的品牌和型號,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比如遊戲、辦公、設計)來挑選閤適的配件,給齣一些性價比的建議。我更看重的是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之間的結閤,所以,我希望書中能有很多圖示,而且是清晰、高質量的圖示,能夠直觀地展示每一個組件的外觀和接口,以及安裝時的具體姿態。如果還能有一些“小貼士”或者“注意事項”,提醒我一些容易齣錯的地方,那對我來說絕對是寶貴的經驗。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第一次上京東買書,書質量不錯,內容尚待細讀,光盤內容是對接書的,總體不錯。

評分

東西可以對於我來說這足夠瞭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很不錯,618打摺買的,哈哈,性價比很高。

評分

書外麵的薄膜帶是破的,書本身挺好的

評分

第一次上京東買書,書質量不錯,內容尚待細讀,光盤內容是對接書的,總體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