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射頻識彆 RFID 核心技術詳解(第3版)

物聯網 射頻識彆 RFID 核心技術詳解(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玉蘭 著
圖書標籤:
  • 物聯網
  • RFID
  • 射頻識彆
  • 核心技術
  • 技術詳解
  • 第3版
  • 無綫通信
  • 電子標簽
  • 數據采集
  • 智能識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38188
版次:03
商品編碼:1202244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物聯網-射頻識彆(RFID)核心技術詳解》自2010年齣版以來,受到瞭廣大讀者的一緻好評,已經多次印刷。2011年11月榮獲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傑齣教材一等奬。
為適應物聯網與射頻識彆的迅速發展,對第2版進行修訂。本版保留瞭原書的體係、結構和各章中心明確、視角全麵、層次清楚、論述流暢的特點,在保持原書第2版基本風格不變的前提下,對全書進行瞭更新和完善。
本書物聯網RFID應用實例豐富,包含:物聯網RFID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物聯網RFID在製造與物流領域的應用;物聯網RFID在防僞與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共6篇18章,全麵介紹瞭物聯網RFID係統及其工作原理。係統架構篇介紹瞭物聯網RFID的概念、産生背景、發展曆程、基本組成和係統架構。無綫傳輸篇、射頻前端篇、數字通信篇和體係標準篇講解瞭物聯網RFID工作流程、工作原理、理論數據、工程舉例、各國規範和標準體係,主要內容包括RFID使用頻率、無綫傳播、電磁能量收發、天綫技術、射頻前端電路、編碼與調製、數據完整性、數據安全性、電子標簽體係結構、讀寫器體係結構、中間件和標準體係。應用實例篇介紹瞭物聯網RFID在各個領域的典型應用實例。書中每篇均有內容導讀,每章都配有小結、思考題和練習題,列舉瞭具有實用價值和工程數據的例題,書末附有習題答案,便於學習。
本書分篇細緻介紹,內容豐富詳實,論述係統全麵,同時具有可讀性,不僅講解瞭物聯網RFID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給齣瞭理論認知和理論計算,而且介紹瞭國內外發展現狀、實踐切入點、技術數據、仿真設計和解決方案。
對於從事物聯網RFID工作的工程師,本書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本書適閤作為高等院校通信、電子、物聯網和自動控製類學生的教材。

作者簡介

黃玉蘭教授,1986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獲碩士學位。1989年至今,在西安郵電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國傢一級期刊《電信科學》編委,電磁場與無綫技術專業負責人,碩士生導師。
2011年主持陝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基於物聯網的RFID射頻前端傳輸特性的研究”,2011年主持西安郵電大學項目“物聯網與射頻識彆”,2012年主持兵器工業項目“彈丸轉速測試技術”,2012年主要參加西安市科學技術局項目“麵嚮物聯網的高速微波RFID(射頻識彆)芯片研究”。近5年在《電信科學》、《微電子學》、《電子技術應用》、《電訊技術》、《現代電子技術》、《物聯網技術》、《西安郵電大學學報》等期刊發錶論文十餘篇。

目錄

第1篇 物聯網RFID係統架構 1
第1章 物聯網與RFID技術 2
1.1 物聯網起源於射頻識彆(RFID)領域 2
1.1.1 物聯網和RFID的概念 2
1.1.2 RFID的發展曆程 3
1.1.3 物聯網的曆史與未來 5
1.2 RFID是一種自動識彆技術 7
1.2.1 自動識彆技術的概念 7
1.2.2 自動識彆技術的分類 7
1.2.3 條碼識彆技術 8
1.2.4 磁卡識彆技術 10
1.2.5 IC卡識彆技術 10
1.2.6 RFID技術 11
1.3 物聯網RFID的應用領域和應用前景 12
1.3.1 物聯網RFID的應用領域 12
1.3.2 物聯網RFID的應用前景 13
1.4 本章小結 14
1.5 思考與練習 14
第2章 RFID係統的基本構成 15
2.1 RFID係統概述 15
2.1.1 RFID係統的基本組成 15
2.1.2 RFID係統的“主-從”原則 16
2.1.3 RFID係統的技術流程 17
2.1.4 RFID係統的分類方法 17
2.2 電子標簽 21
2.2.1 電子標簽的基本組成 21
2.2.2 電子標簽的結構形式 22
2.2.3 電子標簽的工作頻段和功能特點 25
2.2.4 電子標簽的技術參數 28
2.2.5 電子標簽的封裝 30
2.2.6 電子標簽的發展趨勢 30
2.3 讀寫器 32
2.3.1 讀寫器的基本組成 32
2.3.2 讀寫器的結構形式 32
2.3.3 讀寫器的工作特點 34
2.3.4 讀寫器的技術參數 35
2.3.5 讀寫器的發展趨勢 35
2.4 係統高層 36
2.5 本章小結 36
2.6 思考與練習 37
第3章 物聯網RFID體係架構 38
3.1 物聯網RFID體係的基本構成 38
3.2 全球物品編碼 39
3.2.1 物品編碼概述 39
3.2.2 條碼編碼 40
3.2.3 EPC碼 42
3.3 電子標簽與讀寫器構成的RFID識彆係統 44
3.3.1 EPC標簽 44
3.3.2 EPC讀寫器 47
3.3.3 EPC讀寫器與電子標簽構成的係統 48
3.4 中間件 48
3.4.1 中間件的特性 49
3.4.2 中間件的基本構成 49
3.4.3 中間件的發展階段 50
3.4.4 中間件的應用和發展方嚮 50
3.5 物聯網名稱解析服務和信息發布服務 51
3.5.1 物聯網網絡服務概述 51
3.5.2 物聯網名稱解析服務 52
3.5.3 物聯網信息發布服務 53
3.6 基於物聯網的RFID在我國的實施政策 55
3.7 本章小結 55
3.8 思考與練習 56
第2篇 物聯網RFID無綫傳輸 57
第4章 RFID使用的頻率及電磁波的輻射 58
4.1 頻率及其分類 58
4.1.1 電磁波譜 58
4.1.2 無綫電波的頻譜分段法 59
4.1.3 頻譜分配和ISM頻段 60
4.1.4 RFID使用的頻段 62
4.1.5 我國800/900MHz頻段射頻識彆(RFID)技術應用規定 65
4.1.6 我國微功率(短距離)無綫電設備的技術要求 68
4.2 電磁波的電參數 68
4.2.1 電磁波的傳播速度 68
4.2.2 RFID的工作波長 70
4.2.3 波阻抗和能流密度矢量 71
4.2.4 波的極化 73
4.2.5 反射係數和摺射係數 74
4.3 電磁波的輻射 76
4.3.1 赫茲偶極子産生的場 76
4.3.2 磁基本振子産生的場 80
4.3.3 任意長度偶極子天綫産生的場 82
4.3.4 不同波段RFID的電磁場特性 84
4.3.5 各國RFID輻射功率 87
4.4 本章小結 89
4.5 思考與練習 89
第5章 RFID電磁波傳播及接收功率恢復 91
5.1 RFID電磁波的傳播 91
5.1.1 自由空間的傳輸損耗 91
5.1.2 弗裏斯方程 93
5.1.3 RFID工作環境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95
5.2 電磁波的接收 102
5.2.1 互易定理 102
5.2.2 有效接收麵積 102
5.2.3 接收的電場強度 104
5.2.4 失配與損耗 107
5.2.5 RFID標簽的最大工作距離 110
5.3 電磁波的反嚮散射 111
5.3.1 標簽散射的功率 111
5.3.2 雷達截麵 112
5.3.3 反嚮接收的功率 113
5.3.4 RFID失配對反嚮接收的影響 115
5.4 本章小結 118
5.5 思考與練習 119
第3篇 物聯網RFID射頻前端 120
第6章 RFID天綫技術 121
6.1 天綫概述 121
6.1.1 天綫的定義 122
6.1.2 天綫的分類 122
6.1.3 天綫的研究和設計方法 122
6.1.4 天綫的電參數 124
6.1.5 天綫陣 132
6.2 RFID天綫應用及設計現狀 135
6.2.1 RFID天綫的應用現狀 135
6.2.2 RFID天綫的設計現狀 137
6.3 低頻和高頻RFID天綫技術 138
6.3.1 低頻和高頻RFID天綫的結構和圖片 139
6.3.2 低頻和高頻RFID天綫的磁場 140
6.3.3 低頻和高頻RFID天綫的最佳尺寸 143
6.4 微波RFID天綫技術 143
6.4.1 微波RFID天綫的結構和圖片 143
6.4.2 微波RFID天綫的應用方式 145
6.4.3 多種類型的微波RFID天綫 145
6.5 RFID天綫的製造工藝 152
6.5.1 綫圈繞製法 152
6.5.2 蝕刻法 153
6.5.3 印刷法 154
6.6 本章小結 156
6.7 思考與練習 156
第7章 RFID電感耦閤方式的射頻前端 158
7.1 綫圈的自感和互感 158
7.1.1 磁通量 158
7.1.2 綫圈的電感 159
7.1.3 綫圈間的互感 159
7.2 RFID讀寫器的射頻前端 160
7.2.1 RFID讀寫器射頻前端的結構 160
7.2.2 串聯諧振電路 161
7.3 RFID電子標簽的射頻前端 165
7.3.1 RFID電子標簽射頻前端的結構 166
7.3.2 並聯諧振電路 166
7.4 RFID讀寫器與電子標簽之間的電感耦閤 168
7.4.1 電子標簽的感應電壓 168
7.4.2 電子標簽的直流電壓 171
7.4.3 負載調製 171
7.5 本章小結 174
7.6 思考與練習 174
第8章 RFID電磁反嚮散射方式的射頻前端 176
8.1 微波RFID射頻前端的基本構成 176
8.2 射頻濾波器的設計 177
8.2.1 濾波器的基本類型 178
8.2.2 低通濾波器原型 178
8.2.3 濾波器的變換及集總參數濾波器的設計 180
8.2.4 分布參數濾波器的設計 183
8.3 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的設計 186
8.3.1 放大器的穩定性 186
8.3.2 放大器的功率增益 187
8.3.3 放大器輸入、輸齣駐波比 188
8.3.4 放大器的噪聲 188
8.4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 189
8.4.1 A類放大器的設計 189
8.4.2 交調失真 190
8.5 射頻振蕩器的設計 191
8.5.1 振蕩器的基本模型 192
8.5.2 射頻低頻頻段振蕩器的設計 192
8.5.3 微波振蕩器的設計 194
8.6 混頻器的設計 196
8.7 本章小結 199
8.8 思考與練習 199
第4篇 物聯網RFID數字通信 201
第9章 RFID編碼與調製 202
9.1 信號與信道 202
9.1.1 信號 203
9.1.2 信道 204
9.2 編碼與調製 208
9.2.1 編碼與解碼 208
9.2.2 調製和解調 209
9.3 RFID常用的編碼方法 210
9.3.1 編碼應具有的預期性能 210
9.3.2 編碼格式 211
9.3.3 RFID常用標準的編碼方式 216
9.3.4 編碼方式MATLAB/Simulink仿真 217
9.4 RFID常用的調製方法 219
9.4.1 調製的目的和方式 219
9.4.2 載波 220
9.4.3 振幅鍵控 221
9.4.4 頻移鍵控 222
9.4.5 相移鍵控 223
9.4.6 副載波調製 224
9.4.7 RFID常用標準的調製方式 227
9.5 本章小結 227
9.6 思考與練習 228
第10章 RFID的數據完整性 229
10.1 差錯控製 229
10.1.1 差錯的分類和衡量指標 229
10.1.2 差錯控製的方式和原理 230
10.1.3 檢糾錯碼的分類 233
10.2 常用的數據校驗方法 234
10.2.1 奇偶校驗 234
10.2.2 縱嚮冗餘校驗(LRC) 236
10.2.3 循環冗餘校驗(CRC) 236
10.2.4 RFID標準的誤碼檢測方式 238
10.3 數據傳輸中的碰撞問題及防碰撞機製 239
10.3.1 標簽碰撞和讀寫器碰撞 239
10.3.2 防碰撞機製 241
10.4 防碰撞算法及防碰撞協議 242
10.4.1 碰撞的判彆 242
10.4.2 防碰撞算法 242
10.4.3 RFID標準的防碰撞協議 246
10.5 數據完整性實施策略 248
10.5.1 RFID中數據完整性的實施策略 248
10.5.2 編解碼電路和校驗電路FPGA設計 249
10.5.3 RFID通信資源利用 252
10.6 本章小結 255
10.7 思考與練習 256
第11章 RFID的數據安全性 257
11.1 RFID的安全與隱私問題 257
11.1.1 RFID的安全問題舉例 257
11.1.2 RFID的隱私問題舉例 258
11.1.3 RFID係統麵臨的安全攻擊 258
11.1.4 RFID係統的安全需求 259
11.2 RFID係統的安全解決策略 261
11.2.1 物理安全機製 262
11.2.2 密碼學基礎 262
11.2.3 基於加密算法的安全機製 264
11.2.4 基於共享秘密和相互對稱鑒彆的安全機製 267
11.2.5 基於哈希函數的安全機製 268
11.3 RFID電子標簽和應用係統的安全設計 268
11.3.1 RFID電子標簽的安全設計 269
11.3.2 RFID應用係統的安全設計 271
11.3.3 RFID安全策略舉例 272
11.4 本章小結 274
11.5 思考與練習 275
第5篇 物聯網RFID體係標準 276
第12章 標簽的體係結構 277
12.1 一位電子標簽 277
12.2 采用聲錶麵波技術的標簽 279
12.2.1 聲錶麵波的形成及計算 279
12.2.2 聲錶麵波器件概述和特點 281
12.2.3 聲錶麵波標簽 282
12.2.4 聲錶麵波技術的發展方嚮 284
12.3 含有芯片的電子標簽 285
12.3.1 電感耦閤標簽的基本功能模塊 285
12.3.2 電磁反嚮散射標簽的基本功能模塊 286
12.3.3 控製部分的電路結構 287
12.4 具有存儲功能的電子標簽 288
12.4.1 地址和安全邏輯 289
12.4.2 存儲器 290
12.4.3 具有密碼功能和分段存儲的電子標簽 291
12.4.4 非接觸式IC卡和ID卡芯片介紹 292
12.4.5 MIFARE技術 295
12.5 含有微處理器的電子標簽 297
12.5.1 微處理器 298
12.5.2 操作係統命令的處理過程 298
12.5.3 含有微處理器的電子標簽實例 299
12.6 標簽信息編碼規則 300
12.6.1 EPC碼的標識類型 300
12.6.2 EPC碼的編碼結構 301
12.7 本章小結 303
12.8 思考與練習 304
第13章 讀寫器的體係結構 305
13.1 RFID係統“主-從”原則中的讀寫器 305
13.2 讀寫器的組成與設計要求 306
13.2.1 讀寫器的組成 306
13.2.2 讀寫器的設計要求 309
13.3 低頻讀寫器 309
13.3.1 基於U2270B芯片的讀寫器 309
13.3.2 考勤係統的讀寫器 311
13.3.3 汽車防盜係統的讀寫器 312
13.4 高頻讀寫器 314
13.4.1 MF RC500芯片 314
13.4.2 基於MF RC500芯片的讀寫器 317
13.5 微波讀寫器 319
13.5.1 微波RFID係統射頻前端的一般結構 319
13.5.2 用於聲錶麵波標簽的微波讀寫器 319
13.5.3 微波讀寫器的一個實例 320
13.5.4 射頻電路與ADS仿真設計 322
13.6 本章小結 327
13.7 思考與練習 328
第14章 物聯網RFID中間件 329
14.1 RFID中間件概述 329
14.1.1 中間件的概念 329
14.1.2 RFID中間件的分類 330
14.1.3 RFID中間件的發展曆程 331
14.1.4 RFID中間件的特徵與作用 332
14.2 RFID中間件的接入技術和業務集成技術 333
14.2.1 RFID硬件設備與中間件架構 333
14.2.2 RFID中間件的接入技術 334
14.2.3 RFID中間件業務集成技術 335
14.3 RFID中間件的基本結構 337
14.3.1 中間件的係統框架 337
14.3.2 中間件的處理模塊 338
14.4 RFID中間件實例 341
14.4.1 IBM的RFID中間件 341
14.4.2 微軟的RFID中間件 342
14.4.3 國內的RFID中間件 343
14.5 本章小結 345
14.6 思考與練習 345
第15章 物聯網RFID標準體係 347
15.1 物聯網RFID標準體係簡介 347
15.1.1 RFID標準化組織 347
15.1.2 RFID標準體係構成 349
15.1.3 標準的本質與作用 350
15.1.4 標準與知識産權 351
15.2 ISO/IEC RFID標準體係 351
15.2.1 ISO/IEC 技術標準 352
15.2.2 ISO/IEC數據結構標準 354
15.2.3 ISO/IEC性能標準 354
15.2.4 ISO/IEC應用標準 355
15.2.5 ISO/IEC其他標準 357
15.2.6 ISO/IEC的RFID標準匯總錶 358
15.3 EPCglobal RFID標準體係 361
15.3.1 EPC係統的框架結構 362
15.3.2 EPC係統的標準體係框架 364
15.3.3 EPC係統的工作流程 365
15.4 日本泛在識彆UID標準體係 366
15.4.1 UID標準體係的架構 366
15.4.2 泛在識彆碼 367
15.4.3 Ucode標簽 367
15.4.4 泛在通信器 368
15.4.5 信息係統服務器 369
15.4.6 Ucode解析服務器 369
15.5 我國物聯網RFID技術標準 370
15.5.1 製訂我國RFID標準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則 370
15.5.2 我國RFID標準體係框架 371
15.5.3 我國RFID的關鍵技術及標準 373
15.5.4 我國RFID應用標準 374
15.6 本章小結 376
15.7 思考與練習 377
第6篇 物聯網RFID應用實例 378
第16章 物聯網RFID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379
16.1 物聯網RFID在民航領域的應用 379
16.1.1 RFID在機場管理係統的應用優勢 379
16.1.2 RFID在機場管理係統的應用前景 380
16.1.3 RFID在機場管理係統各個環節中的應用 381
16.1.4 實施RFID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384
16.1.5 RFID在世界各國機場的應用案例 384
16.2 物聯網RFID在鐵路領域的應用 385
16.2.1 RFID在鐵路車號自動識彆係統中的應用 385
16.2.2 RFID在京津城際列車係統中的應用 388
16.3 物聯網RFID在公路領域的應用 391
16.3.1 RFID在公交管理係統中的應用 391
16.3.2 美國雙子城RFID公交車庫定位和管理係統 393
16.3.3 RFID不停車收費智能化管理係統 394
16.4 本章小結 396
16.5 思考與練習 396
第17章 物聯網RFID在製造與物流領域的應用 397
17.1 物聯網RFID在製造領域的應用 397
17.1.1 物聯網RFID在製造業中的作用 397
17.1.2 物聯網RFID在德國汽車製造領域的應用實例 400
17.1.3 物聯網RFID在美國電路闆製造領域的應用實例 402
17.1.4 各國用於製造業的RFID産品實例 403
17.2 物聯網RFID在物流領域的應用 406
17.2.1 物聯網RFID在物流領域的實施效果 406
17.2.2 物聯網RFID在日本物品配送領域的應用實例 407
17.3 本章小結 410
17.4 思考與練習 411
第18章 物聯網RFID在防僞和安全領域的應用 412
18.1 物聯網RFID在防僞領域的應用 412
18.1.1 物聯網RFID電子票證在防僞係統中的作用 412
18.1.2 南非世界杯預選賽RFID電子門票係統 413
18.1.3 五糧液酒RFID防僞係統 415
18.2 物聯網RFID在安全領域的應用 417
18.2.1 中國RFID門禁控製係統 417
18.2.2 德國RFID醫院信息係統 422
18.2.3 RFID智能汽車鑰匙防盜係統 425
18.3 本章小結 427
18.4 思考與練習 427
習題答案 429
參考文獻 431
深度解析現代通信與識彆的基石:無綫射頻技術的演進與應用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萬物互聯的物聯網(IoT)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深刻改變我們生活、工作和認知方式的現實。而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中,一種看似普通卻至關重要的技術——無綫射頻識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正以其獨特的優勢,扮演著核心驅動者的角色。它如同隱藏在幕後的精密神經係統,賦予瞭物體“被看見”、“被識彆”、“被感知”的能力,為構建智能化、高效化的未來社會奠定瞭堅實基礎。 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RFID技術的核心奧秘,從其最基礎的原理齣發,層層遞進,直至其在現代通信與識彆體係中的前沿應用。我們不滿足於僅僅羅列概念,而是緻力於提供一種係統性、深度化的認知框架,幫助您理解RFID技術為何能夠成為物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基石。 第一章:穿越時空的信號——RFID技術基礎原理剖析 在深入理解RFID的應用之前,掌握其根本原理至關重要。本章將從電磁波的物理特性入手,深入淺齣地解析RFID技術工作的基本機製。我們將探討射頻信號如何在不同頻率下傳輸信息,以及標簽(Tag)與讀寫器(Reader)之間如何通過電磁場進行能量耦閤和數據交換。 電磁波的語言: 從赫茲到吉赫,我們將解析不同頻段(如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微波)的特性及其對RFID係統性能的影響。低頻適閤近距離識彆,傳輸速率較低;高頻在工業和物流領域應用廣泛,具有較好的穿透性;超高頻則以其遠距離、高效率成為物聯網的明星頻段;微波則在特定高端應用中展現其優勢。理解這些頻段的差異,是選擇閤適RFID解決方案的關鍵。 標簽的秘密: 我們將詳細介紹RFID標簽的構成,包括芯片(IC)、天綫(Antenna)以及封裝。重點解析無源標簽(Passive Tag)和有源標簽(Active Tag)的工作原理及其優缺點。無源標簽依賴讀寫器的能量供電,成本低廉,壽命長;有源標簽則自帶電池,信號強大,識彆距離更遠,但成本較高。此外,我們還將探討半有源標簽(Semi-passive Tag)的獨特設計思路。 讀寫器的智慧: 讀寫器是RFID係統的“眼睛”和“大腦”,負責産生射頻信號,激活標簽,並接收、解碼標簽迴傳的數據。本章將深入剖析讀寫器的關鍵組件,如射頻前端、微處理器、通信接口等,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實現高效的數據采集。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的讀寫器,包括固定式讀寫器、手持式讀寫器以及嵌入式讀寫器,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特點。 通信協議的對話: RFID係統並非簡單的信號傳輸,而是遵循一係列標準化的通信協議。我們將介紹ISO/IEC 14443、ISO/IEC 15693、EPC Gen2等行業主流標準,解析它們在數據編碼、幀結構、防衝突機製等方麵的具體規定。理解這些協議,是實現不同廠商設備之間互聯互通的基礎。 無處不在的識彆: 從簡單的“讀”到復雜的“寫”,RFID技術的核心在於其非接觸式、遠距離、高速度的識彆能力。本章將通過生動的實例,展示RFID技術如何在實際環境中實現對物體的精準識彆,為後續的應用場景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章:穿梭於信號之海——RFID係統架構與設計考量 理解瞭RFID的基本原理,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構建一個穩定、高效、可擴展的RFID係統。本章將從係統架構、關鍵技術以及設計中的挑戰與對策展開論述。 係統級思考: 一個完整的RFID係統通常由標簽、讀寫器、天綫、通信網絡以及後颱管理係統組成。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組成部分之間的協同關係,以及如何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進行最優化的係統設計。例如,在倉儲管理中,我們需要考慮標簽的密度、讀寫器的覆蓋範圍以及後颱係統的庫存數據處理能力;在資産追蹤中,則需要關注標簽的耐用性、定位精度以及通信的可靠性。 天綫:連接世界的橋梁: 天綫是RFID係統中最具挑戰性的組件之一。本章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RFID天綫(如偶極子天綫、貼片天綫、環形天綫等)的設計原理、極化方式(綫極化、圓極化)及其對識彆性能的影響。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應用場景選擇閤適的天綫,並優化天綫的布局,以達到最佳的信號覆蓋和識彆率。 防衝突機製:讓識彆不再混亂: 在一個區域內,存在大量RFID標簽時,如何避免信號乾擾,確保讀寫器能夠準確地識彆每一個標簽,是RFID技術麵臨的一大難題。本章將深入解析各種防衝突算法,如ALOHA、Q-learning、二進製追溯法等,並對比它們的優缺點,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在實際係統中選擇和優化防衝突策略。 數據的生命周期: 從標簽産生數據到數據被最終應用,其生命周期管理至關重要。本章將探討RFID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各個環節,並介紹常用的數據編碼格式(如EPC編碼)以及數據加密技術,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性能優化之道: 提高RFID係統的識彆率、讀取速度以及穩定性是永恒的追求。本章將深入分析影響係統性能的各種因素,如環境乾擾、標簽損壞、讀寫器配置等,並提供一係列實用的優化技巧和故障排除方法。 第三章:智慧的延伸——RFID在物聯網時代的多元化應用 RFID技術並非孤立存在,它與物聯網的深度融閤,正在催生齣前所未有的應用場景,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本章將聚焦RFID在物聯網各領域的創新應用,展現其強大的賦能作用。 智能倉儲與物流: RFID技術徹底改變瞭傳統的倉儲管理模式。從入庫、盤點、齣庫到貨物追蹤,RFID能夠實現全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例如,通過在貨架和貨物上粘貼RFID標簽,係統可以實時掌握庫存信息,大幅提高盤點效率,減少人工差錯;在物流配送環節,RFID標簽能夠實現對每一件貨物的精準追蹤,提升物流透明度和效率。 智慧零售: 消費者體驗升級與運營效率提升並行。在智慧零售領域,RFID標簽被用於商品管理、防盜、自助結賬等方麵。商品標簽化後,商傢可以輕鬆實現庫存的實時可見,有效避免缺貨;消費者可以通過自助結賬終端快速完成支付,縮短排隊時間;RFID技術還可以用於商品的防盜,減少損耗。 資産管理與追蹤: 無論是在大型企業、醫療機構還是圖書館,對大量資産進行有效管理和追蹤始終是一個挑戰。RFID技術能夠為每一件資産賦予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實現快速、準確的盤點和追蹤。例如,在醫療器械管理中,RFID標簽可以追蹤醫療設備的流嚮和使用情況,提高使用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在圖書館,RFID可以實現圖書的快速藉還和盤點,提升服務效率。 智慧交通與齣行: RFID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由來已久,並持續深化。從車輛識彆、電子不停車收費(ETC)到公共交通的票務係統,RFID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ETC係統使得車輛能夠無需停車即可通過收費站,大大提高瞭通行效率;在公共交通領域,RFID卡或手機NFC功能可以作為電子車票,方便乘客刷卡乘車,提升齣行便捷性。 工業自動化與智能製造: RFID技術是實現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關鍵支撐。在生産綫上,RFID標簽可以追蹤零部件的加工過程,記錄生産數據,實現對生産過程的實時監控和追溯。例如,在汽車製造中,RFID可以追蹤每一個零部件的生産曆史,確保産品質量;在電子産品製造中,RFID可以用於工序之間的物料流轉和質量檢測。 食品安全與溯源: RFID技術為食品安全和産品溯源提供瞭強有力的保障。通過在食品包裝上粘貼RFID標簽,可以記錄食品的生産日期、批次、産地、運輸過程等信息,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一旦齣現食品安全問題,可以通過RFID信息快速定位問題源頭,有效控製風險。 人員管理與安防: 在特定場所,RFID技術可以用於人員的身份識彆和訪問控製。例如,在企業園區或科研機構,RFID門禁係統可以實現對人員的身份驗證和權限管理,保障區域安全。 環境監測與智慧農業: RFID技術也逐漸滲透到環境監測和智慧農業領域。在環境監測中,RFID傳感器可以用於收集土壤濕度、溫度等環境數據;在智慧農業中,RFID可以用於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進行監測,並對農用設備進行管理,提高農業生産效率。 第四章:挑戰與未來——RFID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展望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伴隨著挑戰,RFID技術也不例外。本章將探討RFID當前麵臨的挑戰,以及其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潛在的創新方嚮。 成本與標準化: 盡管RFID技術的成本在不斷下降,但在某些大規模應用場景下,標簽的成本仍然是一個限製因素。同時,雖然已有許多標準,但標準的統一和完善仍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隨著RFID應用的普及,數據的安全性和用戶隱私的保護變得尤為重要。如何防止RFID數據被非法讀取、篡改,如何保護用戶隱私,是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環境適應性與讀寫距離: RFID在某些惡劣環境(如潮濕、金屬乾擾)下的性能錶現以及進一步提升讀寫距離,仍然是技術研發的方嚮。 與其他技術的融閤: RFID技術將更加緊密地與其他物聯網技術融閤,如傳感器技術、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5G通信等。例如,通過AI對RFID采集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實現更智能化的決策和預測;與5G的結閤,將大大提升RFID數據的傳輸速度和實時性。 柔性電子與嵌入式RFID: 隨著柔性電子技術的發展,未來RFID標簽將更加輕薄、柔韌,甚至可以集成到衣物、紙張等各種載體中,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麵嚮更復雜的識彆需求: 未來的RFID技術將朝著更精細化的識彆方嚮發展,例如,能夠識彆物體的狀態(如溫度、濕度、壓力)、實現更精準的定位,甚至實現對物體內部結構的識彆。 本書力求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結閤豐富的案例分析,幫助讀者構建起對RFID技術的全麵認知。我們相信,通過掌握RFID的核心技術,您將能夠更好地理解物聯網的潛力,並抓住其中蘊含的機遇。無論是技術研究者、係統開發者,還是行業應用決策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知識財富。讓我們一同探索RFID技術所開啓的智慧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融閤瞭科技感和工業風的配色,以及“物聯網”、“射頻識彆”、“RFID”這些關鍵詞的醒目布局,立刻就吸引瞭我的目光。當我拿到實體書時,它的紙張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有一種紮實的感覺,翻閱起來也很順暢,不會有廉價感。封底的簡介雖然簡短,卻勾勒齣瞭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深度,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作為一名在物聯網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深知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而RFID作為物聯網感知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細節的深入理解更是不可或缺。封麵設計不僅僅是産品的門麵,更是其內在價值的一種初步展現,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無疑做得非常齣色,成功地在眾多技術書籍中脫穎而齣,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專業和權威。

評分

在軟件和協議層麵,本書同樣展現瞭其深度和廣度。對於RFID係統中數據傳輸的幀結構、校驗機製、加密算法等,都有著清晰的講解。我特彆喜歡關於數據采集和處理的章節,裏麵詳細介紹瞭如何從RFID標簽中讀取信息,如何進行數據去重、過濾和格式化,以及如何將這些數據集成到物聯網平颱中。書中還對一些常見的RFID中間件和應用軟件的架構進行瞭剖析,這有助於我們理解整個RFID係統的軟件棧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講解協議時,不僅僅是羅列規範,而是結閤實際的應用場景,解釋瞭這些協議的設計初衷和解決的問題,讓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價值所在,這對於我們進行係統集成和二次開發非常有幫助。

評分

我非常欣賞這本書在知識體係構建上的嚴謹性。從基礎概念的鋪墊,到核心技術的層層剖析,再到實際應用的探討,整個脈絡清晰而富有邏輯。作者沒有急於進入復雜的細節,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RFID的物理原理,例如電磁波的傳播、能量的耦閤、信息的編碼與解碼等,這些基礎知識的紮實掌握,是後續深入理解更高級技術的基石。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RFID技術標準的對比分析,比如EPC Gen2、ISO 14443等,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這對於我們在實際項目中選擇閤適的技術方案非常有指導意義。此外,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還穿插瞭一些原理示意圖和流程圖,這些可視化工具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更加直觀易懂,避免瞭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

評分

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部分,無疑是其亮點之一。作者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選取瞭幾個典型的物聯網應用場景,例如智能倉儲、資産追蹤、門禁管理等,詳細闡述瞭RFID技術在這些場景下的具體實現方案和技術挑戰。每一個案例都從需求分析、技術選型、係統架構、部署實施到後期優化,進行瞭全方位的解讀。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智能倉儲的案例,作者分析瞭如何利用RFID實現貨物的自動化盤點、入庫、齣庫,以及如何與WMS係統進行對接,這為我們構建高效的倉儲管理係統提供瞭極具價值的參考。這些實際案例的分析,讓枯燥的技術理論變得生動起來,也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RFID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評分

書中對於RFID硬件部分的介紹,可以說是既全麵又深入。從標簽的芯片設計、天綫結構,到讀寫器的射頻電路、通信協議,都有著詳盡的闡述。我尤其關注瞭關於天綫阻抗匹配和射頻鏈路損耗的分析,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RFID係統的通信穩定性和讀取距離至關重要。作者還探討瞭不同封裝形式的RFID標簽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問題,以及如何通過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來提高其耐用性,這對於我們在工業、物流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一些芯片級的微觀機製,比如數據存儲原理、防衝突算法的實現細節,這些細節的披露,讓我們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RFID的運行邏輯,而不僅僅停留在應用層麵。

評分

好像很不錯的書,買來研究一下

評分

書本質量好,內容完整!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多學習一下

評分

好書,隻是沒看完,等看完後在評價

評分

價格便宜還送貨上門,有瞭京東後,生活簡直太方便瞭

評分

物聯網射頻識彆核心技術

評分

看介紹不錯,買來看看再說

評分

書本質量好,內容完整!

評分

物聯網 潮流啊 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