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公家范

温公家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家善 著
图书标签:
  • 家范
  • 温公
  • 家训
  • 家风
  • 传统文化
  • 修身
  • 处世
  • 教育
  • 儒家
  • 明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39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625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12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为人恭俭正直,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其所著《温公家范》既反映了他对道德礼义教育的理解,又融入了他从个人人生经历中提炼出的精华经验。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温公家范》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温公家范》是司马光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课本,许多思想都对现代人经营家庭有借鉴作用。


内容简介

  《温公家范》以儒家经典论证治国之本在于齐家的道理,广泛选取历代人物史事作为“轨范”、“仪型”,具体阐述各项道德准则和治家的方法,既采用儒家经典的所述道德准则与相关事迹,又辅以司马光本人的论述,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家庭伦理关系、治家方法、子弟的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思想都对现代人经营家庭有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


目录

《温公家范》序................1

卷之一

治家..................................13

卷之二

祖........................................31

卷之三

父........................................40

母........................................52

卷之四

子(上)........................72

卷之五

子(下)........................97

卷之六

女........................................121

孙........................................131

伯叔父.............................138

侄........................................142

卷之七

兄........................................144

弟........................................151

姑姊妹.............................174

夫........................................179

卷之八

妻(上)........................189

卷之九

妻(下)........................210

卷之十

舅甥..................................232

舅姑..................................235

妇........................................238

妾........................................245

乳母(保母附)................249

后记...........................................255


精彩书摘

  《周易》[1]:[2],家人[3],利女贞[4]。

  彖曰[5]:家人,女正位乎内[6],男正位乎外[7]。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8]。家人有严君焉[9],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10]。正家而天下定矣[11]。

  象曰[12]:风自火出[13],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14],闲有家[15],悔亡[16]。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17]。

  六二[18],无攸遂,在中馈,贞吉[19]。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20]。

  九三[21],家人嗃嗃,悔厉,吉[22];妇子嘻嘻,终吝[23]。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24]。

  六四,富家,大吉[25]。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26]。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27]。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28]。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29]。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30]。

  注释

  [1]《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卜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传》,包括解释卦辞、爻辞的十篇文字,称为《十翼》,旧传系孔子所作,据考,恐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2]:六十四卦符号之一,离下巽上,即(离)在下;(巽)在上。这套符号以阳爻()和阴爻()组配而成。三个爻组成“经卦”,共八个,又称“八卦”;六个爻即两个“经卦”组成“别卦”,共六十四个,又称“六十四卦”。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

  [3]家人:此卦的卦名,意为一家之人。

  [4]利女贞:利于女子守正道。

  [5]彖(tu3n):彖传(zhu3n),亦称彖辞。《易经》中说明各卦基本观念的篇名。彖辞总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文,或说其卦之名。

  [6]女正位乎内:女守正道,居于家内操持家务。

  [7]男正位乎外:男守正道,在家外处理外务。

  [8]大义:在此意为大道理。

  [9]严君:本指严格的君主。此指父母。

  [10]父父:前一个“父”为名词,后一个“父”为动词。意为父亲守父亲的本分。后文的“子子”“兄兄”??解法同此。

  [11]定:安定。

  [12]象:象征。《周易》用爻卦等符号象征自然变化及人事休咎。

  [13]风自火出:风,指巽;火,指离。火在下,炎上升,空气升腾则风生。此句解释离下巽上为家人的卦象。

  [14]初九:本卦的第一爻。

  [15]闲有家:闲,闲习;有,助词。本句意为闲习其家。即闭门在家,用以防人妄入。

  [16]悔亡:悔恨消失。

  [17]“象曰”三句:这几句意思为,象辞上说,闲有家是因为正志未变的缘故。

  [18]六二:此卦的第二爻。

  [19]“无攸遂”三句:意为,在外没有事情可做,在家主持中馈之类家务,是正而且吉的。

  [20]“象曰”三句:这几句意为,象词上说,本卦第二爻吉利的原因,在于能柔顺而谦逊。

  [21]九三:本卦的第三爻。

  [22]家人嗃(h-)嗃,悔厉,吉:嗃嗃,火势炽盛貌,引申为严酷,使人感到恐惧。这几句意为,治家严厉,使家人感到恐惧,有悔有厉,也是吉利的。

  [23]妇子嘻嘻,终吝:嘻嘻,嘻笑貌;吝,鄙吝。此二句意为,若违背了上述原则不使妇人、子女端庄娴雅,而滋长嬉闹之风,则鄙吝失节。

  [24]“象曰”五句:意为,象辞上说,“家人嗃嗃”虽然显得过于严正,但未失正道;若“妇子嘻嘻”则失去家庭的节度。

  [25]“六四”三句:意为,本卦第四爻居阴阳正位,是富贵美满的象征,大吉大利。

  [26]“象曰”三句:意为,象辞上说,“富家大吉”,是因为能顺应本分,慎守其位。

  [27]“九五”四句:假,大;恤,忧虑。意为,本卦第五爻意味着,君王有大家天下安定,不用忧虑,就会吉祥。

  [28]交相爱:人们互敬互爱。

  [29]“上九”四句:上九,指本卦最上一爻;孚,信用;威如,有威仪的样子。这几句意为,上九爻以阳爻居家人之上,是有信有威的表征,最终是吉利的。

  [30]“象曰”三句:意为,象辞上说,“威如之吉”,说的是能反身自省的意思。即反之于己则知施之于人。

  《大学》曰[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2],先治其国[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4];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5];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6]。致知在格物[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8],一是皆以修身为本[9]。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10],而其所薄者厚[11],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12]。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诗》云[13]:“桃之夭夭[14],其叶蓁蓁[15]。之子于归[16],宜其家人[17]。”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18]:“宜兄宜弟[19]。”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20]:“其仪不忒[21],正是四国[22]。”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23]。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孝经》曰[24]:闺门之内[25],具礼矣乎[26]?严父严兄[27],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28]。

  昔,四岳荐舜于尧曰[29]:瞽子,父顽,母嚚,象傲[30]。克谐以孝[31],烝烝[32],不格奸[33]。帝曰:“我其试哉[34]。”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35]。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36]。帝曰:“钦哉[37]!”

  《诗》称文王之法曰[38]:“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39]。”此皆圣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降及后世,爱自卿士以至匹夫,亦有家行隆美可为人法者[40],今采集以为《家范》。

  注释

  [1]《大学》: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一说为曾子作。据考为秦汉之际的作品。宋代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2]明明德:第一个“明”系动词,作“彰明”解;“明德”是名词,是光明的品德之意,与暗中做坏事相对。明明德,彰明光明的道德。

  [3]治其国:把国家治理好。

  [4]齐其家:把家庭治理好。

  [5]正其心:端正内心使之无邪念。

  [6]致其知:致,至;知,人对世间万物万态的了解。致其知,获取那些知识(指对客观事物、道理的认识与了解)。

  [7]格物:即“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真知。

  [8]庶人:普通人。西周以后对从事农业生产者的称谓;春秋时,其地位在士以下,工、商、隶之上。

  [9]一是:即“壹是”。一切。

  本:树木的主干,比喻事物的根基、主体。

  末:树木的末梢,与“本”相对。

  [10]厚:关系亲近的人。薄:感情薄,待遇薄。

  [11]薄:关系远的人。厚:感情厚,待遇厚。

  [12]知之至:至,极至,极点。知之至,对认识的最高境界。

  [13]《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大抵是周初至春秋末的作品,编成于春秋末期,包括风、雅、颂三大类。下段引文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4]夭夭:桃花鲜红色。一说为随风倾侧。

  [15]蓁蓁(zh8n):桃叶繁盛貌。

  [16]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女子出嫁。

  [17]宜其家人:一家之人皆以为宜,即指与其家人和睦相处。

  [18]《诗》云:下文引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蓼(l&)萧》。

  [19]宜兄宜弟:如兄如弟一样的亲密。

  [20]《诗》云:以下一段引文出自《诗经·国风·曹风·鸤鸠》。

  [21]忒(t-):差错。仪:法度。

  [22]正:匡正,治理。四国:四方部落。即国家。

  [23]“其为父子”二句:法,效法。这二句意为,父子、兄弟递相效法,而后百姓也就自然效法了。

  [24]《孝经》:儒家经典之一。作者说法不一,多以为孔门后学所作,专论孝道及宗法思想。现以《十三经注疏》本最为通行。

  [25]闺门:原为宫中之小门,后引申为内室。

  [26]礼:此泛指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闺门”二句意为,闺门之治虽狭,然而可与治天下之道相通。

  [27]严父严兄:尊敬父、兄。此句意为,尊敬尊长如事君之礼。这句与下句引自《尚书·尧典》。

  [28]“妻子臣妾”二句:妻子,妻与子;臣妾,古代对奴隶的称谓,男奴曰臣,女奴曰妾;犹,如,同;徒役,古代民有十等,徒役为十等之下的奴隶之属。这二句意为,妻、子如百姓,臣妾如徒役。御之必以其道,然后上下相安。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29]四岳:传说为尧舜时四方部落的首领。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荐舜为继承人。舜继尧位后,又推荐禹帮助舜。以下引文出自《尚书·虞书·尧典》。

  [30]“瞽子”四句:瞽(g^),无目曰瞽。史称舜的父亲为“瞽”或“父瞽”“瞽叟”。舜父有目,然而不能分辨好恶,不了解他的儿子,故称之为“瞽子”;顽,蠢而无才;嚚(y!n),愚顽;象,舜之弟;傲,傲慢无礼。这几句是说其父、母、弟都不好。

  [31]克谐:克,能够;谐,合,和。

  [32]烝(zh8ng)烝(y#):孝德厚美。,治理。

  [33]不格奸:不至于奸恶。

  [34]我其试哉:我要试试舜,以观其行迹。

  [35]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厥,其,他;刑,法度,治理。这二句意为,尧嫁二女给舜,以观察他治理家事的法度。

  [36]“厘降”二句:降,下;妫(gu~),即妫水,又称乌浒河、阿姆河,流经原苏联之土库曼、乌兹别克入咸海;汭(ru#),河流的弯曲处,嫔(p!n),嫁人为妇;虞(y%),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该部落领袖。这二句意为,舜能以义礼待帝尧之二女,使之居于妫水之滨,为有虞氏行妇人之道。

  [37]钦:敬佩。

  [38]称:称赞,称颂。文王:指周文王。以下诗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王·思齐》。

  [39]“刑于寡妻”三句:刑,法度,示范;寡妻,适妻,正妻(因国王自我谦称为“寡人”,妻亦谦称为“寡妻”);家邦,国家。这三句意为,文王给他的妻子做出了示范,影响了他的兄弟,也推行到全国。

  [40]隆美:深厚之大美。


前言/序言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品类繁多。其中,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诫”“家规”“家礼”,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整齐家风以至维持整个社会的谐调稳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文化遗产很值得重视。

  “三代而下,教详于家。”清代学者钱大昕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具有重视家教的传统。“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人们十分熟悉的诸葛亮的《诫子书》,即产生于汉魏之际;而最早系统编撰成书的家训著作,当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作者撰写该书的直接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则是为了“轨物范世”“遗泽后昆”。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绝对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亲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之所以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家族宗法制度的客观存在和历久不衰,就为家教传统的延续和“家训”一类著作的蕃衍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被视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一书问世后,曾辗转流布,反复梓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在其影响示范之下,各种形式的家训、家教、家规、家约、治家格言之类著作层出不穷,无代无之。如若将这类著作加以汇集,恐怕有数百千家之多,显然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文化的视角来审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其内容丰富而芜杂,但总的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受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历代家训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透过其或典雅精微或通俗易懂的言辞,其着力宣传之要旨大抵不外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立人”“达人”“爱人”“谅人”的“忠恕之道”,以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絜矩之道”。也就是说,儒家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模式和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历代家训的主要精神支柱,是“儒者宣而明之”欲使其“家至而户说”的基本内容。当然,受释道思想文化的影响,古代家训中也夹杂着若干儒家文化以外的其他思想成份或因素,如道家之“无为”,佛家之心性修养等等,这也完全是事实。家训作为在历史上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现象,它也不可能不带有其所经历的各个时代的烙印,但从实质和总体上来看,它还是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为本,吸纳融汇某些佛道思想,不过是作为达到忠孝仁义的手段而已。

  显然,就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家训并非如前人所夸誉的那样,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但它也绝不是一堆粪土,不是一堆完全有害无益的封建糟粕。对于家训这种既包含着糟粕,又包含着许多人生智慧和真、善、美的启示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像对待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一样,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分析和批判继承的态度。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作为完整的结构,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每一层面又可以分解为若干要素;换言之,文化要素构成文化层面,文化层面构成文化系统。对它们是可以加以分析分解的,也可以根据新时代的需要进行重组或新的综合。我们对待历代家训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别良莠,批判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改造继承吸收其富有生命力的或在今天仍有启迪借鉴意义的文化内容,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

  既然古代家训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大多出自历代帝王、名臣仕宦、封建士大夫之手,而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倡导,它就不可能不带有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不可能不大量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例如,历代家训中反复强调必须遵从封建的纲常名教,倡导愚忠愚孝的封建伦理道德;反复鼓吹“学而优则仕”、“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士大夫观念;反复提倡安常处顺、知足常乐、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和保守思想,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属于封建思想的糟粕,是应该批判和舍弃的。这方面的思想流毒在今天仍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历代家训中还包含着相当多的思想精华和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教育后代如何处世做人的论训中,提供了前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宣传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内容,都可供我们发现剔抉、含英咀华和借鉴吸收。从大的方面来说至少可以举出以下几点:

  其一,鼓励立志。如诸葛亮《诫外甥书》说:“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温氏母训》说:“岂有子孙专靠父祖过活之理!??若肯立志,大小自成结果。”

  其二,奖掖进学。如诸葛亮《诫子书》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颜氏家训》说:“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其三,劝勉勤俭。《朱柏庐治家格言》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吴麟徵《家诫要言》说:“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茹荼历辛,自是儒生本色。”

  其四,提倡清廉。《景氏家训》载胡康公诲诸子曰:“予居官四十余年,无他长,但‘清白’二字,平生守之不失。尔曹今日虽未有官守,务全名节,金帛易动人,远而勿亲。”高攀龙《家训》说:“世间惟财色二者,最迷惑人,最败坏人。”

  其五,导人行善。《朱柏庐治家格言》说:“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家诫要言》说:“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习。”“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此外,历代家训还在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应世涉务,分阴惜时,遵守礼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慎择朋友,睦邻友好,克己让人等许多方面,都有一些精采的议论和非凡的识见,有的至今仍能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奉劝和美的鉴赏,展示出永久的价值和魅力。这些积极的内容自然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经过批判的分析和创造性的转化,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益资粮和历史教材,倡导良好的家风亦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调发展。

  《中国历代家训丛书》的主编夏家善同志,是我刚调到南开大学工作时就已相识的老朋友。他长期研治中国文学,详熟古代文化典籍,特别瞩意于历代家训的搜集整理,用力甚勤,颇有心得。这套丛书就是他从我国历代家训中精选汇辑出来的,共计十二册,虽分类汇编而又构成一完整系统,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并邀请专家学者对各书分别加以标点、注释和说明,以便于读者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智慧和涵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夏家善同志向我征序,作为老朋友,我觉得难以拒绝,于匆忙中写了上述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请编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方克立



《温公家范》:一部凝聚千年智慧的家风传承之书 在中国浩瀚的书卷中,有一部著作,它不以奇诡的情节吸引眼球,不以华丽的辞藻修饰文采,却以一种温润而深沉的力量,穿越千年,静静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士大夫家庭。这部著作,便是世人熟知的《温公家范》。它并非泛泛而谈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是温国公文彦博一生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更是对良好家风家训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 《温公家范》的价值,首先在于其“范”字的深刻含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家规”或“训诫”,而是一种行为的模范,一种榜样的力量。文彦博作为宋代名臣,历经三朝,德高望重,其一生奉行的做人做事之道,以及他对子孙后辈的殷切期望,都凝聚在这部著作中。它所勾勒的,是一个理想的家庭模型,一个如何培养出有德有才、能安邦定国、能立身处世的优秀后代的蓝图。 深入这部著作,我们会发现其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泛,远超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并非局限于道德说教,而是将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修身养性,到待人接物,从读书治学,到治家理财,无不体现着文彦博深邃的洞察力和务实的态度。 修身立德,乃是根本 《温公家范》将“修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认为这是治家、治国乃至安天下的根本。文彦博深知,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其立身处世的基石。因此,书中对于如何培养正直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有着详尽的阐述。这包括了对个人言行的严谨要求,强调“慎独”,即在无人监督时也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它鼓励人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虚伪,不矫饰。同时,也强调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戒除骄傲自满,时刻反省自身不足。 在品德的培养上,《温公家范》特别注重“孝悌”的重要性。它认为,一个人如果连对父母长辈都不能孝顺,对兄弟姐妹都不能友爱,那么他如何能指望他能忠于君主,友于百姓?这种由近及远,由内而外的道德推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由此推及社会秩序的深远考量。 读书治学,是传家之道 文彦博深谙“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他将读书治学视为家族兴旺发达、子孙后代得以立足社会的重要途径。《温公家范》中,对读书的重要性进行了反复强调。但这种读书,并非为了功名利禄而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学以致用”,注重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 书中鼓励子孙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要学习儒家经典,也要涉足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文彦博并非要求子孙成为书呆子,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读书,能够明辨是非,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对于读书的方法,书中也有具体的指导。例如,强调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种对读书的务实态度,正是《温公家范》区别于许多空洞理论的独特之处。 治家理财,是家庭基石 一个家庭的稳固,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和合理的财务规划。《温公家范》也为如何“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不仅仅是家庭琐事的管理,更是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以及物质财富的合理运用。 在家庭成员关系上,书中强调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夫妻之间要恩爱有加,父子之间要慈爱孝顺,兄弟之间要团结友爱。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优秀后代的土壤。 在理财方面,《温公家范》告诫子孙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它鼓励人们要量入为出,合理规划开支,避免不必要的债务。同时,也强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财富,反对不劳而获和贪污腐败。文彦博认为,一个家庭的财富,是靠勤劳和智慧积累而来,也应该用于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事情,而不是用来挥霍享乐。 处世之道,是人生智慧 除了对家庭内部的关注,《温公家范》也深刻地阐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文彦博身处官场多年,深知官场的复杂和人情世故的微妙,因此,书中对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与人交往,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 书中强调要“待人以诚”,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个人,不欺骗,不隐瞒。同时,也要学会“宽以待人”,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的缺点。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意气用事。 《温公家范》还强调要“慎交友”,选择志同道合、品德高尚的朋友。因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也告诫子孙要“戒贪”,贪婪是万恶之源,会让人迷失方向,做出不可挽回的错误。 历史的传承与当下的启示 《温公家范》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其成书的那个时代。时至今日,在物质日益丰富、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其所蕴含的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个人层面,它提醒我们要回归修身养性的根本,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家庭层面,它教导我们要重视家庭伦理,传承优良家风,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社会层面,它启示我们要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格。 《温公家范》以一种平实而深刻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建设一个好家庭,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行动指南。它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充满温情与智慧的引导,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从中汲取力量,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让优良的家风,如涓涓细流,滋养我们的生命,也传承给下一代。这部著作,是温国公文彦博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温公家范》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一开始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书籍,但事实恰恰相反。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与为人处世的智慧相结合,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博学的老者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修身齐家”的部分,它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比如某个古代官员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处理家庭内部的矛盾,让我看到了古人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和魄力。书中的语言也很讲究,既有文言文的典雅,又不失白话文的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能感受到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一些家规家训印象深刻,它们并非刻板的束缚,而是充满了对后代子孙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关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受到了洗礼,对家庭、对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不足之处,也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评分

说实话,初拿到《温公家范》这本书,我心里是带着一点点疑虑的,毕竟“家范”二字听起来就有点老派。但翻开书页,我立刻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直接给读者灌输道理,而是通过描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他们自己去展现家风的传承与力量。我尤其欣赏书中所展现的“言传身教”的力量,那些看似微小的日常行为,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书中有很多让人动容的细节,比如一位长辈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一个叛逆的晚辈,一位母亲如何用温婉而坚定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走上正途。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仔细回味其中的道理,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这些古老的智慧。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家风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去传承。这不仅仅是关于“家”的书,更是关于“人”的书,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如何建立一个更和谐的家庭。

评分

《温公家范》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探索那些关于家庭、关于品德的宝藏。我被书中那些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所折服,它们并非陈词滥调,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比如,在谈到“诚信”时,他会引用某个历史人物如何因为一次失信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又或者如何因为坚持诚信而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价值是永恒不变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责任感”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指对家庭的责任,更是对社会、对后代的责任。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亲历着那些家族的兴衰,感受着那些人物的悲欢离合。它让我对“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白家庭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的港湾,一个孕育品德的温床。

评分

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但《温公家范》这本书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的养成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书中的许多观念,比如“克己复礼”、“温良恭俭让”,在现代社会听起来可能有些“过时”,但作者却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让我们看到这些看似朴素的品质,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教育的本质”的探讨,它告诉我,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成名成家,而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这本书没有刻意去迎合任何一种阅读潮流,它就是静静地在那里,用最真诚的笔触,讲述着最深刻的人生道理。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陷入深深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反思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一种由内而外的升华。

评分

《温公家范》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我最初的期待。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实际阅读下来,却发现它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饱含智慧的语言,将古人的家风智慧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生硬和说教。我尤其被书中那些关于“知足常乐”和“勤俭持家”的篇章所打动。在当下这个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这些观念显得尤为可贵。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切,它描绘了许多古代家庭如何凭借着勤劳和节俭,一步步走向兴旺,又如何因为骄奢淫逸而走向衰败。这些故事就像一记记警钟,提醒着我们,物质的富足并非人生的全部,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丰盈才是更重要的追求。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血缘的维系,更是精神的传承,是价值观的传递。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读到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在迷茫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方向。

评分

商品很好,京东快递也很好,送货速度快,快递员很负责任,服务态度很好,是很愉快的购物体验,对京东商城很信赖,在京东商城购物心里很放心。

评分

还没有看,物流速度挺快的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很好,是我喜欢的书,谢谢你们!

评分

全家共读,代代相传,所选家训,去一个“训”字,本一个“情”字,强调一个“用”字,发自肺腑,真心真意,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全家共读,代代相传。

评分

性价比很高,这样的价能买到这质量非常不错。

评分

书不错的 下次再多买吧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很好,是我喜欢的书,谢谢你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