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行业先锋的企业以及转型成功的企业都必须面对持续成长的选择
在正在发生的未来面前,中国企业如何成长为价值型企业,如何获取商业价值成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
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成为行业先锋的企业以及转型成功的企业都必须面对持续成长的选择,正如30年来的中国一样,当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时,如何持续成长成为根本性的问题。本书从全新成长模式——价值型企业模型的提出展开,围绕着战略、执行和文化三个重要的领域描述了价值型企业在这三个领域中的基本内涵,以及成为价值型企业的路径。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价值模型的提出,力图概括30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了解中国企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得以成长的价值判断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构建价值型企业的模型,描述价值型企业的共性特征和核心能力。第二部分提出价值战略的方向,提出价值战略思维的三个基本维度:价值增长、突破边界、回归终端。第三部分探讨如何完成价值实现,明确必须在中国本土市场领先,融合新的驱动要素,重塑新的管理。第四部分是如何实现价值持续,探讨真正具有全球化的企业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和文化基础。
事实上,在正在发生的未来面前,中国企业如何成长为价值型企业,如何获取商业价值成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不管你的企业业绩如何,你都可以让你的企业成为价值型企业。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东六和集团总裁。
总序 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
序 飞越自己
前言
第一部分 写在价值诞生001
第1章 撬动世界的中国价值002
30年中国经济发展003
30年撬动世界的四个杠杆015
第2章 价值型企业025
价值型企业模型027
价值型企业共性032
价值型企业核心能力044
第二部分 价值战略047
第3章 谁能走得更远048
中国企业为什么走不远050
价值增长驱动企业远行055
突破边界059
终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065
第三部分 价值实现071
第4章 成为中国市场的真正领先者072
本土市场领先是全球化的前提074
规模领先并不是真正的领先079
真正的领先需要聚焦于顾客085
第5章 新的驱动要素090
聚焦创新092
融合资本100
品牌构建104
公众沟通109
第6章 重塑管理118
全球市场的管理定义120
管理的新内涵126
重建领导力129
组织变革132
第四部分 价值持续139
第7章 全球化与全球本地化140
我们真的理解全球化吗142
全球化盛宴的背后147
全球化就是全球本地化152
拥有全球思维155
理念和习惯162
结语 我们面临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167
致谢169
参考文献17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人类从来没有面对过今天这样重大的问题,无论是哪个人都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犹如加速度运行的高空落体。当世界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发觉你没有了方舟,你所拥有的单方面的知识不足以负载一个沉重的使命。变革的热情如此焦灼地冲击着每个人,成功的渴望如此巨大地压迫着每个人,但是当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变革的大潮中的时候,当我们把自己和时代的成功联结在一起的时候,热情和渴望只能变换成强烈的危机感。
由于历史认识的发展不仅逐渐控制了时间,把我们的时代置于继续了几千年的进步的中心,而且由于国际关系的扩大、信息和大众传播工具的发展,我们的精神已逐渐趋于“思考世界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今天已经产生了较为普遍的认识,一种超越地域、政治、语言、经济、军事对立的概念已经明确起来,我们理解到,我们的未来完全依存于这个概念。
1978年的中国,掌握了这个概念及其性质、将会带来的后果、其产生的根源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概念所必须的改革。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时代是不同寻常的。观念的革命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人们迫切地感到,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个富有挑战性、千变万化的时代,也正是从这个年代开始,中华民族开始了自己悠久历史中又一次真正的复兴。
这是一场始于经济的变革,带来的变革却不止于经济;这是一场始于中国内部的变革,带来的变革却不止于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失时机地成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命题。走到今天,正是由于坚持了中国特色,我们才没有把西方的市场经济理念完全拿到中国来,我们才能在30年间取得高速高效的持续发展;正是由于坚持了中国特色,我们把中国嵌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企业的崛起是全球化的历史必然。
30年前,人们还在观望中国的变革;到了今天,不管人们如何评价、判断、分析中国的变革,我们自己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
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是既定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经济,如果它要求人们形成一种与该伦理道德相悖的民族精神,那么这种经济将不会发展;反之,如果一种经济与这种伦理道德互相促进,那么它必然兴盛起来。韦伯以此观点来考察世界宗教。关于儒教,他认为:儒教是出于理性的,儒教的理性主义试图在一种理性的方式中使自身去适应世界;儒教信奉者的这种思想方式,正是阻碍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是韦伯依然承认:“中国人很可能有很强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不比日本人更强,也会和日本人相当)吸引在近代文化领域中技术和经济非常发达的资本主义。”韦伯的观点有它的局限性,但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中国30年的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占主导地位的冷战体系,开始被一个崭新的全球化的体系所替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自由市场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得以实现各自的愿望;正如梅里尔林奇认为的:当技术很可能不受限制地被利用时,所产生的能量不仅会在地理上将边界障碍消除,而且还会将人类本身的差异去掉。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建立在依靠通信成本下降的基础上—由于芯片、卫星、光导纤维、互联网的发明,导致今天的世界能比以往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技术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只能向西方国家出售它们的原材料,再进口西方国家的制成品,同时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能成为高水平的生产者。这些通信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将其产品的不同部件的生产本地化,在不同的国家研究和出售,同时依然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电话会议紧紧将它们捆绑在一起,就如在同一个工厂生产制造一样。计算机和廉价电信的结合使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根据《经济学人》的资料,1930年,从纽约打3分钟电话到伦敦,费用是300美元,而今天,通过互联网,几乎是一分钱都不用。
托马斯·弗里德曼说:正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信息革命接踵而至,才有可能让如此多的人按全球化观点行事,在全球自由通信、全球旅行、全球贸易中使全球化力量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格局下开始了我们的变革,如果像韦伯所判断的那样,那么中国就是理性地选择了让自身适应世界的方向。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大略,开始用理性的眼界和观点来审视中国自身的状况、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发展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1980年年初,中国面临的第一个转折点—实行市场改革及对外开放政策。该举措促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并刺激了经济增长。
温州和中国的很多地方一样,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公社制和“以粮为纲”的政策,这是全国农村基本一致的历史事实。温州地处沿海,人口密集,人多地少;温州是侨乡,没有办工业的传统,也不靠近任何一个工业城市。在“文革”期间,大量外流的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起初是卖工卖艺,并偷偷地按照他们经商的传统本领在地区间进行贩运。1984年,改革的政策承认了长途贩运的合法性,这一大批流动的人摇身一变成了一支公开的流通大军,在国内开辟了大市场。而后,这支流通大军回乡来分别开办家庭工厂,制造小商品以供应已开辟的市场,在短短的两年里,温州就出现了有名的十大小商品市场,这就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温州模式”。
这期间,也就是1992年,我到东莞厚街镇挂职,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东莞,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要致富,先修路”的投入让东莞成为内地的香港和台湾,甚至日本企业的产业转移地。在观察了整个珠江三角洲之后,我们会发现从东莞到中山、顺德、南海,这被人们称为“中国四小龙”的发展,带动的是整个制造产业的腾飞,我们开始看到中国制造的家用电器、世界品牌的鞋子和服装。东莞人就曾经自豪地告诉我:你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看到的产品,在东莞都可以找到。
供给的相对富足,是中国第一期工业化的成果。1999年,中国首次面临如何向消费者营销其工业品的问题,需求增长不足首次出现在政策声明中。中国正式告别了所谓的供应短缺型经济。
2000年年初,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了第二期工业化进程。无论中国实行的政策是否与时俱进,产业升级都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向价值链的高端移动,技术升级,聚焦于地区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注重改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系。
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得此项资格。作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联想集团将在接下来的4年内,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同时还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宝钢集团实施国际化经营,形成了由近20个海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下的哈默斯利公司在海外的合资企业已正式运营。海尔几乎占领了美国小冰箱和酒冻柜的一半市场,并且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办厂。华为技术的出口额已达自身营业额的50%,并且和3Com、微软、高通、松下等公司结盟。美的则在小家电、空调、微波炉等产品领域成为世界的领先者。
上述历程,可以视为过去30年中国商业的阶段性总结。
中国企业的未来在哪儿?下一个发展机会是什么?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起初我想写些纪念性的文字,但是当我整理思路、不断思考这30年的价值时,我发现成长才是更重要的,而且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好地前行。所以,从后面的章节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这本书既不是关于30年中国企业的总结,也不是关于30年后中国企业的判断,它依然承袭我一贯对中国企业的研究,寻找有效的因素提升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在我的《领先之道》这本书里,我和研究团队从行业先锋企业中获得了中国本土企业的领先模型,我开始尝试到具体的企业中去实践这个模型,当更多的行业先锋企业成长起来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立足点回归到大多数中国企业自身成长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超越竞争》一书中,我提出了在新的经营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寻找到适合的经营模式的思考。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企业具体实践的深入,我发现,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成为行业先锋的企业以及转型成功的企业都必须面对持续成长的选择,正如30年来的中国一样,当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时,如何持续成长成为根本性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知道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寻找中国企业成长的方向。
本书的诞生,源于我试图回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企业成就,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市场本身已经变成了最国际化的市场,这30年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不同国家主要厂商从事竞争的主战场。而中国企业站在30年后的今天,更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本国市场去获取商业价值最大化。中国不仅是中国企业的本土市场,也是可以孕育、培养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核心能力的场地,或者说是一个了解全球竞争对手的试验场。
因此,过去30年中学到的经验教训不一定能应用于未来的30 年,本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价值模型的提出,力图概括30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了解中国企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得以成长的价值判断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构建价值型企业的模型,描述价值型企业的共性特征和核心能力。第二部分提出价值战略的方向,提出价值战略思维的三个基本维度:价值增长、突破边界、回归终端。第三部分探讨如何完成价值实现,明确必须在中国本土市场领先,融合新的驱动要素,重塑新的管理。第四部分是如何实现价值持续,探讨真正具有全球化的企业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和文化基础。事实上,本书只有第1章和30年的总结相关,之后的章节最终只与一件事有关:在即将到来的未来面前,中国企业如何成长为价值型企业,如何获取商业价值最大化—不管你的企业业绩如何, 你都可以让你的企业成为价值型企业。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在我思考企业经营之道时,一束照亮前路的灯塔。它没有停留在“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降低成本”这样战术层面的探讨,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企业之所以为企业”的根本驱动力上。我尤其欣赏它对“创新生态”的解读,它不仅仅是鼓励内部的研发,更强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协同的创新环境,让外部的智慧和力量也能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书中关于“价值网络的构建”的论述,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描绘了一个超越企业边界的、多方参与的价值创造过程,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强大的企业,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能够通过整合和连接,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价值网络。我发现,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会引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并且这些案例都非常有代表性,能够让你深刻地理解书中理论的实际应用。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商业的敏锐。读起来感觉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智者在对话,能够从中汲取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本书让我对“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不仅要在当下创造利润,更要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并最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评分这本书我刚入手没多久,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简洁而有力量的感觉,仿佛预示着内容会直击核心。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企业价值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而是将视角拓展到了品牌影响力、客户忠诚度、员工归属感乃至社会责任等更宏观的层面。读到关于“隐形资产”的部分,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所在行业里那些默默耕耘但极具潜力的初创公司,它们或许没有惊人的营收数字,但其技术壁垒、创新能力和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才是它们真正的价值所在。作者在举例时,也巧妙地结合了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的案例,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微观细节,让我对“价值”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立体而丰富的。尤其是书中对“护城河”概念的阐述,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不仅仅是会赚钱,更重要的是它能建立起难以被竞争对手逾越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技术、品牌、网络效应,甚至是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思考方式,让我在审视自己工作中的项目时,不再仅仅关注短期效益,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构建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平实,没有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企业管理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我真的很期待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多关于如何识别和创造企业价值的深刻见解,让我的工作和投资决策更加明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企业价值”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一家公司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利润、它的市值。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它谈到了“利他主义”在企业长期发展中的作用,这点让我非常惊讶,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者并没有把“利他”简单地理解为慈善捐款,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战略选择,一种与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的基石。它解释了为什么那些真正伟大的企业,往往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福祉,并且这种兼顾最终会反哺企业自身。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共生生态系统”的论述,它描绘了一幅企业与其他实体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美好图景。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行业内的一些联盟,虽然表面上看是合作,但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价值共享和风险分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雅,文笔流畅,读起来不像是在读一本商业书籍,更像是在品味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作者在引经据典时,也显得十分自然,毫不生硬。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复杂概念时,能够化繁为简,用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例子来解释。它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不应该仅仅是追逐短期利润的机器,而应该是一个能够持续为社会创造积极影响的有机体。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所谓的“成功学”书籍都流于表面,讲一些大而空的道理,然后套用几个光鲜亮丽的案例。但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究竟是什么驱动了一个企业的长期增长,以及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穿越周期,而另一些则迅速陨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组织韧性”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把这仅仅归结为管理层的英明神武,而是深入剖析了整个组织的文化、流程以及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我联想到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在面对市场突变时,内部的反应速度和调整能力,确实和那些在危机中反而逆势增长的企业有着天壤之别。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我们企业内部的运作机制,以及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它提出的“价值创造的系统性”观点,让我意识到,价值的提升并非某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整个组织协同努力,从战略制定到执行落地,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发现,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并不回避问题,而是会深入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整本书读起来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意义。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持续学习和进化”的理念,这对于任何一家希望在未来立足的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翻这本书,我对它的标题《成为价值型企业》并没有太深的期待,以为又是那些空洞的成功学鸡汤。但越读越觉得,这本书的内容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成功公式”,而是从更根本的层面去剖析“价值”的本质。我特别喜欢它对“用户体验”和“品牌忠诚度”的深入挖掘,作者并没有将它们视为营销部门的KPI,而是将其上升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层面。它详细分析了为什么那些能够真正赢得用户心的企业,最终能够建立起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书中提到的“情感连接”的力量,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它让我反思,我们企业在与客户互动时,是不是更多地停留在功能性层面,而忽略了情感层面的共鸣?这种思考方式,让我对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论证时,非常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它会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你一步步认同它的观点。而且,它在引用数据和案例时,也显得十分严谨,不会为了证明观点而断章乱章。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直击要害,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发现,这本书提出的很多观点,都与我近期的思考不谋而合,它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UFO【投名状】自我介绍+推荐一本自己的爱书+推荐理由/书评[嘿哈]
评分特别好的一本书,读后受益匪浅。
评分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陈春花老师的书内容比较深刻,揭露了很多企业内部应该变化的东西,很喜欢?
评分偶然看到陈春花老师的书籍,试着在网上购买了几本,还不错,切合中国实际国情,也符合和谐发展的需求。只是需要双方能够把想法和规划落到实处,让企业收受益,让员工受益,最终是国家受益,自利利他。
评分田思佳
评分陈春花教授(1964年出生,籍贯广东湛江)为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获硕士课程进修证书;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工商管理硕士;爱尔兰欧洲大学海外部,获工商管理博士,2003年入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
评分京东的商品就是好,服务好。
评分书是正版非常的不错包装有些简陋不如以前快递不错快递小哥晚上还是大雪天送的非常辛苦
评分激活组织,激活伙伴,激活客户,激活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