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於新的形勢任務,把全麵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麵”戰略布局,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全麵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正風肅紀,反腐懲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的重大成效。
本書係統總結瞭黨中央和中央紀委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紀律檢查工作的一係列新思想、新舉措、新要求。在研究內容上,立足於紀律檢查是中國共産黨一項基礎性黨內治理製度,從製度概論、基本範疇、職責定位、領導體製、職權配置、運行機製、製度保障、約束機製等方麵,闡述瞭紀律檢查工作的理念、機製與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把紀律檢查作為一種“製度形態”進行研究,既有理論的支撐與推演,又有曆史的梳理與迴放,同時有實踐的總結與提煉,把實踐性強的業務工作提升到理念層麵進行分析,著力構建紀律檢查工作專門的理論範式和話語體係。這在國內對紀律檢查工作的研究中尚屬首次。
該書對全體黨員乾部特彆是紀檢監察乾部更好地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紀律檢查工作的一係列新思想新要求,深入瞭解關注黨的建設特彆是紀律建設,具有很好的學習和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王希鵬,1982年生,山東即墨人,中央紀委中國紀檢監察學院乾部,法學博士。專門從事黨風廉政建設與紀檢監察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經濟社會體製比較》《中國紀檢監察》等期刊雜誌發錶文章30餘篇。講授《中國共産黨紀律檢查史》《落實黨委主體責任與紀委監督責任》等多門課程。2015年榮立中央紀委監察部三等功一次。
目錄
導論:紀律檢查工作是一門科學
第一章 紀律檢查製度概論
第一節 中國共産黨的紀律
一 無産階級政黨紀律的起源與發展
二 黨的紀律的內涵
三 黨的紀律的特徵
四 黨的紀律的實施過程
第二節 紀律檢查製度的概念
一 紀律檢查製度的內涵
二 紀律檢查製度的基本內容
三 紀律檢查製度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 紀律檢查製度的本質
一 政治屬性
二 紀律屬性
三 監督屬性
第二章 紀律檢查工作的基本範疇
第一節 紀律檢查工作的基本要素
一 紀律檢查的主體
二 紀律檢查的對象
三 紀律檢查的職責
四 紀律檢查的職權
五 紀律檢查的程序
第二節 紀律檢查工作的基本功能
一 揭示功能
二 糾偏功能
三 維護功能
四 助推功能
第三節 紀律檢查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 把黨的紀律挺在前麵
二 依紀依規獨立行使
三 紀檢監察一體化
四 專業化
五 秉公執紀
六 保障黨員權利
第三章 紀律檢查工作的職責定位
第一節 紀律檢查職責定位的一般原理
一 找準紀律檢查職責定位的意義
二 紀律檢查職責定位的基本特徵
三 紀律檢查職責定位的分類方法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紀律檢查職責變遷脈絡
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
二 改革開放全麵展開時期
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立時期
四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初期
五 黨的十八大以來
第三節 紀律檢查機關的監督職責
一 監督職責的內涵
二 突齣監督的重點
三 創新監督的方法
第四節 紀律檢查機關的執紀職責
一 執紀職責的內涵
二 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
三 實現執紀“零容忍”
第五節 紀律檢查機關的問責職責
一 問責職責的內涵
二 推動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問責工作
三 創新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問責方法
第四章 紀律檢查工作的領導體製
第一節 紀律檢查領導體製的一般原理
一 監督權與製約權的機理差異
二 完善紀律檢查領導體製的基本要求
三 國外反腐敗機構的設置與領導體製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紀律檢查領導體製改革脈絡
一 紀律檢查屬地領導為主時期
二 紀律檢查雙重領導體製確立時期
三 紀律檢查雙重領導體製發展時期
四 紀律檢查雙重領導體製完善時期
第三節 紀律檢查領導體製的改革模式辨析
一 垂直領導模式
二 平行領導模式
三 雙重領導模式
四 整閤反腐敗專門機構
第四節 深化紀律檢查雙重領導體製改革
一 領導體製改革的背景
二 落實“兩個責任”
三 強化“兩個為主”
四 實現“兩個全覆蓋”
第五章 紀律檢查工作的職權配置
第一節 紀律檢查職權配置的基本原則
一 職權明晰原則
二 互補協同原則
三 有效履職原則
第二節 優化紀律檢查機關內部職權配置
一 新中國成立後紀律檢查機關內設機構變革曆史
二 紀律檢查機關內設機構設置規則
三 以監督權優化配置為基礎規範內設機構職權
第三節 優化上下級紀律檢查機關職權配置
一 上級紀律檢查機關的職權內容
二 下級紀律檢查機關的職權內容
三 強化上級對下級領導的具體對策
第四節 優化紀律檢查機關與同級黨委職權配置
一 “兩個責任”的曆史由來
二 “兩個責任”的辯證關係
三 黨委主體責任的職權內容
四 紀委監督責任的職權內容
第五節 優化派駐機構與駐在部門職權配置
一 新中國成立後派駐機構改革的曆史脈絡
二 駐在部門的職權內容
三 派駐機構的職權內容
四 派齣機關的職權內容
第六章 紀律檢查工作的運行機製
第一節 黨內紀律審查機製
一 紀律審查的概念涵義
二 紀律審查的構成要素
三 紀律審查的重要意義
四 紀律審查存在的問題
五 紀律審查的方法創新
第二節 黨風政風監督機製
一 黨風政風監督的構成要素
二 黨風政風監督的重要意義
三 黨風政風監督的職責內容
四 黨風政風監督的方法創新
第三節 執紀審查工作機製
一 執紀審查的構成要素
二 執紀審查的指揮協同
三 執紀審查的領導體製
四 執紀審查的統一管理
五 執紀審查的組織協調
六 執紀審查的執紀手段
第四節 黨的巡視工作機製
一 巡視工作的曆史沿革
二 巡視工作的職責權限
三 巡視工作的體製機製
四 巡視工作的程序方法
第七章 紀律檢查工作的製度保障
第一節 反腐倡廉法規製度建設的一般原理
一 反腐倡廉法規製度的構成
二 黨內法規與國傢法律的辯證關係
三 反腐倡廉法規製度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反腐敗國傢立法建設
一 我國反腐敗立法模式
二 源頭防腐方麵的法律設計
三 懲治腐敗方麵的法律設計
四 以德治腐方麵的法律設計
第三節 反腐倡廉黨內法規製度建設
一 黨內法規的內涵及分類
二 改革開放後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建設情況
三 當前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建設重點
第四節 紀律檢查內部製度建設
一 紀律檢查機關決策製度
二 紀律檢查機關執行製度
三 紀律檢查機關監督製度
第八章 紀律檢查工作的約束機製
第一節 紀律檢查工作的實體約束
一 執紀紀律建設
二 執紀隊伍專業化建設
三 職業道德建設
四 教育培訓機製建設
第二節 紀律檢查工作的程序約束
一 各部門內部的程序性約束機製
二 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程序性約束機製
三 上下級機關之間的程序性約束機製
第三節 紀律檢查工作的內部約束
一 建立健全紀委常委會監督製約機製
二 發揮紀委內部專門監督部門的職能作用
三 構建以案件監督管理部門為主導的執紀監督機製
第四節 紀律檢查工作的外部約束
一 接受人大政協工作監督
二 完善特邀監察員製度
三 依靠人民參與支持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共産黨紀律檢查工作概論》:
我們必須明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不能鬆,腐敗問題是腐敗問題,政治問題是政治問題,不能隻講腐敗問題、不講政治問題。乾部在政治上齣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於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在政治問題上,任何人同樣不能越過紅綫,越過瞭就要嚴肅追究其政治責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絕不能做的,做瞭就要付齣代價,誰都不能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當兒戲。
身為黨員,鐵的紀律就必須執行。如果黨的政治紀律成瞭擺設,就會形成“破窗效應”,使黨的章程、原則、製度、部署喪失嚴肅性和權威性,黨就會淪為各取所需、各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黨的各級組織要自覺擔負起維護和執行政治紀律的責任,對大是大非問題要堅定立場,對背離黨性的言行要有鮮明態度,對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要堅決製止。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要提高政治敏銳性和鑒彆力,通過紀律審查、派駐監督、巡視等渠道,做好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審查工作。要加大問責力度,對於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搞團團夥夥、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培植私人勢力、對抗組織審查等行為予以嚴肅查處,通過嚴明政治紀律帶動六大紀律嚴起來、立起來。
(二)加強對組織紀律遵守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組織紀律是處理黨組織與黨組織、黨組織與黨員以及黨員與黨員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組織紀律的核心是民主集中製。政治紀律重在講“忠誠”,廉政紀律重在講“廉潔”,而組織紀律則重在講“服從”。
……
前言/序言
unll
《紅色脈絡:中國革命的紀律保障》 內容梗概: 本書並非一部僵化的理論手冊,而是一部生動的曆史畫捲,它以宏大的視角、細膩的筆觸,深入剖析瞭中國共産黨在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中,如何運用嚴明的紀律,鍛造齣一支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革命隊伍,最終奪取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本書聚焦於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在各個曆史時期的演變軌跡、麵臨的挑戰、應對的策略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旨在展現紀律作為中國共産黨“傳傢寶”的獨特價值與強大生命力。 第一章:星火燎原,紀律之基奠定 本書開篇,將讀者帶迴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在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産黨初創伊始,麵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圍剿,以及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産階級思想的侵蝕,如何建立起一套嚴明的組織紀律,成為黨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本章將重點梳理中國共産黨早期關於黨的組織原則、政治紀律、群眾紀律等 foundational 思想的形成過程。我們將看到,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毛澤東同誌等老一輩革命傢如何以身作則,強調“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將黨的紀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使其成為凝聚人心、統一思想、剋服睏難的強大武器。同時,本章還將探討,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紀律的約束如何幫助黨在根據地內開展土地改革,發動群眾,以及在紅軍長徵的艱險曆程中,紀律如何成為支撐部隊浴血奮戰、最終完成戰略轉移的生命綫。 第二章:抗日烽火,紀律鑄就鋼鐵長城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麵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中國共産黨肩負起民族救亡的重任,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戰場浴血奮戰。本章將深入分析,在全民族抗戰的大背景下,中國共産黨如何進一步加強黨的紀律建設,以應對黨內存在的狹隘經驗主義、保守主義、投降主義等錯誤思潮,以及國民黨頑固派的乾擾破壞。我們將看到,黨的紀律在統一戰綫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如何確保黨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下,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本章還將著重展現,黨的紀律在整頓三風(反對主觀主義以學習之,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等運動中的重要體現,這些運動不僅提升瞭黨的思想理論水平,更淨化瞭黨的組織,增強瞭黨的凝聚力,為抗戰的最終勝利提供瞭堅強的政治保證。 第三章:解放戰爭,紀律引領走嚮勝利 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本章將重點考察,在奪取全國政權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産黨如何將紀律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麵對國民黨軍隊的優勢兵力和裝備,以及黨內可能齣現的驕傲自滿、居功自傲等情緒,黨的紀律在團結全黨、統一思想、指揮作戰方麵發揮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將詳細闡述,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關於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論述,如何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指明瞭方嚮。本章還將剖析,在解放戰爭的各個重要戰役中,紀律如何成為保證我軍戰略戰術得以有效執行、基層官兵能夠英勇作戰、最終以劣勝優的重要因素。同時,本章還會探討,在即將建立新中國之際,如何通過嚴肅的黨紀國法,防止腐敗現象的滋生,為新中國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第四章:建設時期,紀律守護初心使命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麵臨著艱巨的社會主義建設任務。本章將聚焦於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這段時期,中國共産黨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尤其是紀律建設方麵所做的努力。我們將探討,在嚮社會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如何運用黨的紀律來鞏固政權,推進經濟建設,並抵禦來自國內外的各種挑戰。本章還將分析,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黨的紀律在維護國傢穩定、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等方麵所發揮的作用。雖然這段時期存在一些麯摺,但本章將客觀地呈現,中國共産黨始終在探索和實踐,如何通過嚴明的紀律,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以完成建設強大社會主義國傢的曆史使命。 第五章:改革開放,紀律煥發新的生機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麵臨的又一次偉大革命。本章將深入分析,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中國共産黨如何審時度勢,對黨的紀律建設進行創新和發展。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何將黨紀與國傢法律、市場經濟的規律相結閤,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本章還將闡述,麵對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國共産黨如何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監督機製、嚴厲查處腐敗等方式,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特彆是,本章將詳細梳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産黨在反腐倡廉方麵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新的曆史時期,對黨的紀律建設提齣的新要求。 第六章:新時代,紀律引領民族復興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全麵從嚴治黨嚮縱深發展。本章將聚焦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在紀律建設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將詳細解讀,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反腐敗鬥爭,構建起全方位的黨內監督體係。本章還將深入分析,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的鮮明特徵,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及將紀律建設融入國傢治理的各個方麵。我們將看到,嚴明的黨紀是如何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強政治保障,如何為黨贏得民心,如何提升中國共産黨在國際舞颱上的影響力。 結論: 《紅色脈絡:中國革命的紀律保障》並非僅僅是對中國共産黨紀律工作曆史的迴顧,更是對其思想精髓和實踐經驗的深刻提煉。本書旨在嚮讀者展現,紀律,是中國共産黨能夠曆經磨難、不斷發展壯大,並最終帶領中國人民走嚮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證。通過對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曆程的係統梳理,本書將深刻揭示,為何中國共産黨能夠成為一個始終充滿生機活力、具有強大領導力的馬剋思主義政黨。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政黨紀律的書,更是一部關於革命、發展與復興的史詩,它所展現的紅色脈絡,將永遠是中國共産黨和中華民族前行道路上最鮮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