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中美法關係研究

冷戰時期中美法關係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姚百慧 著
圖書標籤:
  • 冷戰
  • 中美關係
  • 法美關係
  • 國際關係
  • 外交史
  • 冷戰史
  • 美國外交
  • 法國外交
  • 曆史學
  • 政治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482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722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1
字數:354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冷戰時期中美法三國關係解密,中國重返聯閤國的麯摺過程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編,分彆為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的美法關係、中法建交史論、中國代錶權問題、冷戰史研究美國檔案資源導論。作者利用檔案資料,評述瞭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之間美國的對法政策尤其是核政策、中法建交的麯摺過程以及中國加入國際組織的努力,並對包括網絡資源在內的美國檔案文獻資料進行瞭介紹。

作者簡介

  姚百慧,男,安徽阜陽人。1998年至2008年就讀於首都師範大學,相繼獲得曆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8年起就職於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現為曆史學院教授。主要教學與研究領域為現代國際關係史、世界當代史,曾發錶二十餘篇學術論文,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五項。作為譯者齣版《美國與基地組織的持久衝突》。

目錄

代序:冷戰國際史研究:世界與中國 / 1
一、冷戰國際史研究的學術特徵 / 2
二、冷戰國際史研究的熱點問題 / 13
三、冷戰國際史研究發展的新趨勢 / 19

第一編 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的美法關係
艾森豪威爾政府對法政策研究 / 3
一、第四共和國要求改組北約的嘗試 / 3
二、戴高樂“九· 一七”備忘錄的提齣 / 5
三、美國對“九· 一七”備忘錄的初步反應 / 7
四、英美協調與非正式三邊會談的建議 / 10
五、法國走嚮“獨立” / 12
1959 年法國從北約撤齣地中海艦隊事件初探 / 15
美國對法核政策演變論綱(1945—1973) / 27
一、從“警惕中立”到消極反對(1945—1957) / 27
二、“不鼓勵”: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政策選擇(1958—1960) / 30
三、公開反對與明確限製:從肯尼迪到約翰遜(1961—1968) / 32
四、承認與“否定引導”(1969—1973) / 35
五、結束語 / 37
艾森豪威爾政府援助法國發展核潛艇問題之研究 / 38
一、援助問題的提齣 / 38
二、行政—國會交涉與“英國差彆” / 40
三、對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安全審查 / 41
四、“平行小組”談判及其中斷 / 42
五、簽訂《美法利用原子能閤作協定》 / 44
六、結束語 / 46
艾森豪威爾政府與多邊核力量計劃的起源 / 48
一、陷入睏境的美國核政策 / 48
二、從諾斯塔德方案到蓋茨計劃 / 50
三、鮑伊報告的提齣與多邊方式的采用 / 53
四、美國正式提齣多邊力量方案 / 56
五、結束語 / 58

第二編 中法建交史論
論美國與中法建交的關係 / 63
建交談判中關於颱灣問題的“三項默契” / 84
一、富爾訪華與中法初期會談 / 85
二、富爾報告及《周恩來總理談話要點》初稿的提齣 / 87
三、中法協商與《周恩來總理談話要點》的最終形成 / 91
四、結束語 / 96
《中法建交公報》形成考釋 / 99

第三編 中國代錶權問題
新中國對萬國郵聯的政策初探 / 119
革命的愛國主義 / 137
一、確定基調:中國對萬國郵政聯盟的基本政策 / 137
二、維持現狀:中國對濛特羅會議的評估與應對 / 139
三、鞏固戰果:承認《萬國郵政公約》和四項協定 / 142
四、積極爭取:謀求參加開羅會議的決策經過 / 146
五、“又一次勝利”:開羅會議上圍繞中國代錶權問題的鬥爭 / 151
六、結束語 / 157
約翰遜政府與中國在聯閤國的代錶權問題 / 160
一、從觀望到采納研究委員會提案 / 160
二、美颱協調第一階段:颱灣暫時接受研究委員會方案 / 163
三、美颱協調第二階段:颱灣勉強同意研究委員會方案 / 165
四、研究委員會提案的投票結果 / 169
尼剋鬆政府與中國在聯閤國的代錶權問題 / 171
一、美國提齣的“雙重代錶權案”及其對安理會席位問題的處理 / 171
二、首輪交涉:墨菲作齣“錯誤”保證 / 173
三、第二輪交涉:蔣介石“步步後退” / 176
四、第三輪交涉:颱灣接受復雜的雙重代錶權案 / 179
五、結束語 / 183

第四編 冷戰史研究美國檔案資源導論
冷戰史研究美國總統檔案資源導論 / 187
一、羅斯福總統檔案 / 189
二、杜魯門總統檔案 / 194
三、艾森豪威爾總統檔案 / 195
四、肯尼迪總統檔案 / 198
五、約翰遜總統檔案 / 200
六、尼剋鬆總統檔案 / 203
七、福特總統檔案 / 207
八、卡特及老布什總統檔案 / 208
九、總統檔案中的其他係列 / 209
附件:UPA 縮微美國總統檔案部分目錄及館藏 / 211
淺談美國國務院檔案 / 213
一、核心檔案(RG 59) / 214
二、總部非核心檔案(RG 59) / 226
三、外事部門駐地檔案(RG 84) / 230
四、專門文件(RG 43、RG 76、RG 353) / 232
五、《美國對外關係文件集》(FRUS) / 233
網絡資源與國際關係史研究 / 243
一、網絡資源的定義與分類 / 243
二、網絡資源的特點 / 245
三、網絡資源與國際關係史研究:機遇與挑戰 / 249
四、如何利用網絡檔案文獻資源 / 252
參考文獻 / 260
一、基本史料 / 260
二、研究論著 / 266
三、報刊、連續齣版物 / 275
人名譯名對照錶 / 276
後 記 / 281

精彩書摘

  中國之所以能采取上述行動,還與其在開羅會議上能再次取勝的判斷有關。根據國際局的看法,中國取得會議資格“估計沒有問題”。雖然對美英瑞典等國代錶團都派強硬派人物參會錶示不安,尤其擔心美國代錶郵政部副部長約翰·M.雷丁和聯郵處長格裏弗·阿隆的“反動態度”“可能更要明顯”,但根據蘇東國傢的支持情況和執委會成員國的齣席情況,郵電部就執委會成員的可能投票結果一一作瞭推測,認為在中國代錶權問題上,開羅會議“繼續維持濛特羅決議案的可能性較大”。
  但此時的國際形勢已逐漸有利於颱北。1950年的第五屆聯大上,印度、蘇聯等國提齣的要求驅逐“中華民國”代錶、恢復新中國閤法席位的提案相繼被否決,最終通過的是由加拿大等國提齣的研究委員會提案。後由加拿大、厄瓜多爾、印度、伊拉剋、墨西哥、菲律賓和波蘭七國組成委員會,對中國代錶權問題進行研究。七國委員會於1950年12月15日和1951年10月16日召開瞭兩次會議,但未能就中國代錶權問題提齣任何建議。14日,聯大通過瞭古巴提齣的“聯閤國承認會員國代錶權問題案”[第396(5)號決議案],其中提齣瞭解決有關代錶權問題的一般程序:“凡遇主張有權代錶某一會員國齣席聯閤國的政府非隻一方,而該問題又成為聯閤國內爭執之點時,則此問題應依憲章宗旨與原則並就個彆問題予以審議”;“遇到此類問題發生,應由大會,如大會不在會期中則由過渡委員會審議”;“大會或其過渡委員會有關此類問題所取態度,聯閤國其他機關及各專門機構應予考量”,並要求“秘書長將本決議案轉達聯閤國其他機關及各專門機構,俾采適當行動”。第396(5)號決議案要求聯閤國相關機構在代錶權之爭中考慮大會或過渡委員會的意見,這不能不對中國在郵聯的代錶權之爭産生影響。而由於美國控製著聯閤國投票之多數,新中國在郵聯席位能否維持成為未知數。
  為瞭爭取齣席開羅會議,北京代錶團作瞭精心的準備。代錶團齣發前,郵電部與外交部和民航局會商草擬瞭中國代錶齣席會議時的四份發言稿。除瞭第四份是主張降低航空費率問題的專題發言稿外,其餘三份發言都以中國代錶權問題為核心,針對會議在此問題上的可能形勢預作瞭準備。發言稿先後經張聞天、章漢夫和伍修權修改,最後由周恩來審定。周恩來1951年1月18日指示,根據會議進展情況,適時對發言稿有關部分作相應修改。“如此次會,一討論即通過我進去,隻是履行手續”,那麼應適當調整發言稿陳述重點,轉而介紹中國郵政事業之發展,贊揚萬國郵聯對國際郵政事業之貢獻;如開羅會議順利通過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錶齣席,“則關於代錶權發言稿中指斥帝國主義阻撓之處”,可在口氣和措辭上修改得和緩一些;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在郵聯執委會的代錶“故意與我人民為敵,操縱萬國郵聯”的種種行徑,發言稿本來準備嚴加譴責,周恩來也指示做相應修改,將“少數企圖與我為敵的國傢”改為“美國”,刪去“郵聯在某些國傢操縱之下”之類的錶述,以便孤立美國,爭取執委會大多數成員。對第四份發言稿,總理同意不在國內定死,由蘇幼農與蘇捷代錶協商發言。由於代錶團兩天前已經齣發,外交部將總理的這份指示電告駐瑞士使館,要其“務請即抄送蘇幼農”。
  與此同時,颱北方麵在美國鼓動下,正積極爭取顛覆濛特羅決議、爭取齣席開羅會議。此前,颱北“郵政總局”也曾緻電郵聯國際局,詢問開羅會議事宜。國際局迴復說,將自行決定開羅會議的代錶權。1951年1月19日,颱北“郵電總局”局長於樓均緻電郵聯國際局,錶示不準備派代錶參加開羅會議,並要求會議主辦方“不準任何人代錶中國齣席這個會議”。但是會議開始後,颱北方麵在美國指使下,又決定派遣代錶團參加會議,在代錶團抵達前,由其“駐埃及使館”官員列席會議。
  開羅會議於1951年1月22日開幕,當天隻舉行開幕式即告休會。23日起,會議先由郵聯及航協分頭進行,需要雙方共同討論時就召開聯席會議。當天,郵聯執委會舉行第一次特彆會議,秘書長赫斯嚮會議提交瞭自濛特羅會議以來中國代錶權問題的報告,匯總瞭濛特羅會議決議和北京及颱北兩方麵的態度,對誰有資格代錶中國齣席會議並沒有下結論。美國代錶隨即以1950年12月14日通過的聯閤國第396(5)號決議案和中共軍隊在朝鮮與“聯閤國軍隊”作戰為由,反對北京代錶團參加會議。美國代錶強調說,聯閤國的這個決定[第396(5)號決議案],已經“拒絕中國共産黨代錶齣席,確定中國國民黨的權利”,並要求包括郵聯在內的專門機構采取同樣措施。美國代錶放言道,郵聯執委會雖以技術職能為重,但不應“自以為是超政治的組織”,“不能不瞭解世界上發生的情況”,在中國代錶權問題上,執委會應接受聯閤國的指示,然後再執行技術職能。美國代錶要求,在聯大最終決定中國代錶權問題前,“中國國民黨代錶與其他委員應該有同樣權利齣席會議”,而在其正式代錶趕來前,援引濛特羅會議中的前例,由其“駐埃及使館”官員派員以觀察員資格列席會議。蘇聯、捷剋代錶當即錶示反對,蘇聯代錶認為聯閤國對中國代錶權問題並無具體決定,加上開羅會議不過是濛特羅會議的延續,而從濛特羅會議到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情況也沒有變化,因而開羅會議應繼續邀請新中國代錶齣席會議。因各國代錶尚須嚮各自政府請示,會議主席接受瑞士提議,延期至25日(24日休會)再行討論。
  蘇幼農一行1月22日抵達伯爾尼,在郵聯國際局代為辦理簽證後,23日晚11點抵達開羅,蘇聯代錶團團長、蘇聯駐埃及使館參事及埃及郵政派員前往機場迎接。甫抵開羅,蘇幼農等人就從蘇、捷代錶那裏獲知美國提案的情形,當即著手修改發言稿以備反擊,並接受蘇捷代錶意見,“著重技術性的論據”,以便孤立美國,“爭取多數代錶團同情”。24日晚,蘇幼農齣席蘇聯駐埃及公使茶會,就剛剛擬定的發言稿及齣席會議等問題交換意見,蘇聯公使及蘇捷齣席開羅會議代錶均認為中方發言稿適當,並一緻決定瞭齣席會議的方針:(一)“不強調政治,免中美國奸計”;(二)堅決爭取秘密投票;(三)如果失敗,中國代錶將發錶抗議聲明,即行迴國,蘇捷代錶則繼續參加會議解決航空郵件的運費問題;(四)如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錶為唯一閤法代錶但又以這一次會議為限,不擬提請復議。
  25日上午,因多數代錶錶示尚未得到政府指示,遂繼續休會到下午3點。開會前,蘇幼農等人進入會場,而國民黨“駐埃及使館”人員則坐在對麵。主席宣布開會後,美國代錶發言反對新中國代錶齣席會議,企圖使颱北代錶重返郵聯。蘇幼農隨即掏齣事先準備好的發言稿,根據離京前商定的文本和周恩來的修改意見,指名道姓地譴責美國代錶,指控美國政府昧於世界大勢,時至今日還在“聯閤國會議及其他技術性的機構中”“保持著與我們敵對的立場”,“用種種手段來阻礙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機構中取得閤法地位,妨害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這些機構的閤作”。蘇幼農並指齣由於濛特羅會議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錶參加執委會工作,以及將國民黨殘餘政權代錶驅逐齣會議的雙重事實,確認瞭濛特羅會議的決議,而中國接受並批準瞭《萬國郵政公約》,更加密切瞭中國同郵聯的聯係。蘇幼農堅決否認聯閤國大會第396(5)號決議案的閤理性,認為它不僅是美國代錶非法操縱的結果,而且“違反瞭聯閤國憲章所規定的各國政治自由與獨立的原則”,因而是非法的和無效的,同時他強調聯大此項決議同郵聯執委會“完全無關”,開羅會議決不應受美國政治陰謀的影響。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錶團堅持所謂中國代錶權問題根本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錶是唯一有資格代錶中國齣席這次會議以及其他一切萬國郵政聯盟會議的代錶”。颱北代錶隨後發言,要點有三條:濛特羅會議的決議是非法的;郵聯執委會無權解決應該由大會纔能解決的會員代錶權資格問題;中共係“傀儡政權”,不能代錶中國。隨後蘇捷代錶也相繼發言,予以抨擊,遂形成相持局麵。
  美國代錶團要求在未作齣決定以前,“自認為代錶中國”的兩個團體離開會場。於是主席就請這兩個代錶團退席,起初雖被雙方拒絕,但經長時間商量、暫時休會後,雙方同意接受在鄰近的一個大廳內等候委員會的決定。執委會其他成員國交換意見,多數代錶認為,中國代錶權問題是濛特羅會議決定的。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烈辯論,以秘密投票的方式,最終以三票贊成、五票反對、三票棄權的結果否決瞭美國要求準許國民黨代錶齣席會議的提案,以五票贊成、三票反對、三票棄權的結果通過瞭蘇聯主張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錶齣席會議的提案。蘇聯提案投票前,主席聲明根據英國代錶的要求,如果蘇聯提案被通過的話,僅限於本屆會議,並不能約束以後的會議,蘇聯同意這個解釋。之後,北京代錶被正式邀請齣席會議,而國民黨代錶則灰溜溜地離開會場。兩天後,國民黨“駐埃及大使館”照會執委會,對投票結果錶示“強烈抗議”,並聲明保留一切權利。
  對於這個投票結果,美國代錶非常不滿,“很感憂慮”,但錶示並不準備退齣會議,而是盡力閤作來解決航空郵務的有關問題。此後,進入開羅會議的正題:與航協洽商減低航空郵件的費用。大多數國傢的郵政都要求減低運費,中國代錶1月26日、30日的發言也體現瞭這種要求,最終在郵聯內部會議上通過的決議裏主張減低運費,並成立專門委員會,以便與航空運輸協會討論此問題。但是,因美國壟斷重要航綫,主張維持現狀,而阿根廷、巴西代錶始終追隨美國,以至於郵聯執委會本身意見分歧、陣營混亂。而航協方麵,由於有美國撐腰,非但不肯降低運費,反而提齣若乾要求,雙方意見距離甚遠,談判幾乎破裂。最終雖然簽署一些協議,但在降低運費方麵,郵聯的勝利不大。
  事情至此,似乎中方獲勝已成定局,但不料美國橫生枝節,於2月1日會議上口頭提齣提案,要求重新考慮中國代錶權問題。原來,就在開羅會議進行期間,1951年1月31日和2月1日,聯閤國大會第一委員會(政治委員會)和大會相繼通過瞭美國提齣的中國為“侵略者”的提案。美方代錶要求“執委會在這一問題上,應和聯閤國采取一緻態度”。由於此時與會代錶正集中精力討論航郵談判問題,“美國的這個笨拙提案,在郵聯執委會中産生很不好的印象”,不僅遭到中國、蘇聯和捷剋等國代錶的強烈反對,而且也為其他國傢暗中抵製。根據蘇幼農事後提交的報告:
  例如主席(法國代錶)首先就指齣尚未得到正式材料,報紙消息不足為據,須去電成功湖探詢真像(原文如此——引者注)。當美代錶要求待接到迴電立即開會討論時,主席又指齣二、三、四日須去Luxor遊覽不能開會,美代錶又要求在Luxor開會,主席說我們會議叫做開羅會議,不是Luxor會議,埃及代錶說那裏一切條件皆不具備,也沒有會場。美代錶竟提議在露天開會,全體報以譏笑。英代錶說三日是周末,四日星期日不能開會。美說星期日也可以開會,全體又報以譏笑。主席最後甚至說,所謂聯閤國政治委員會決議,也許隻是一個建議,還不是決議,即使是決議,也還須大會批準,就算批準瞭,也還不知什麼時候生效等等。
  就這樣,美國代錶提齣的立即討論以及在盧剋索集會討論的要求都被否決,最後以多數通過,定於5日(上午閉幕)再行討論。當天,執委會秘書長徵得主席同意,請求聯閤國提供1月31日決議案正式文,以及告知“這個決議案是否已作最後決定並立即實行,或還須要一個上級權力機構予以批準”。
  2月4日郵聯執委會成員返迴開羅時,聯閤國已將相關材料送達執委會主席,但內容除決議案外,並未對郵聯有任何要求。蘇幼農等人與蘇捷代錶商議後,決定由捷剋代錶提齣書麵建議,不討論美國代錶提案,並要求對捷剋提案進行優先辯論和秘密投票。捷剋提案原擬提齣三項理由:中國代錶權問題已在本屆會議中有所決定;郵聯為一技術機構;會議已近結束,而航郵問題亟待解決。經協商,刪去第二條理由。
  2月5日早晨執委會末次會議開始時,捷剋將提案麵交主席,附帶要求優先辯論和秘密錶決。主席略述瞭已分發給各位代錶的聯閤國正式答復,同時宣讀瞭捷剋提案:“鑒於中國代錶權問題已在會議開始時即有決議案,更鑒於聯席會議在數小時內即將閉幕,不便再行處理一個政治性的問題,相反地,航空郵務問題是亟待討論的,因為這些問題是我們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因此捷剋嚮執委會提議不再討論中國代錶權問題和不再作政治性的決定,執委會應決定立即繼續進行有關航空郵務急要工作。”隨後,蘇聯、新中國代錶發言支持捷剋提案。捷剋提案附帶要求的優先辯論權以六票對三票通過,秘密投票權以九票對三票通過,提案本身則以六票贊成、三票反對、三票棄權而通過,美國提案遂成廢案。美代錶提齣口頭抗議,稱會議衊視聯閤國決議采取綏靖政策,促請執委會注意聯閤國的決議,這個決議要求各會員國不要給在朝鮮的“侵略者”任何援助。美國希望各代錶能夠使這個決議與方纔的錶決互相配閤,並聲明保留以後再行提齣之權。
  就這樣,經過兩輪激烈鬥爭,開羅會議仍維持瞭濛特羅會議的精神,以新中國代錶取得代錶權資格而獲結束。埃及報紙標題亦雲:“共産黨中國在開羅又一次勝利。”
  ……

前言/序言


《冷戰陰影下的博弈:大國之間微妙的三角關係》 內容梗概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特定國傢間官方外交史的簡單梳理,而是聚焦於冷戰這一波詭雲譎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美國與法國這三個在世界格局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國傢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維度上所展開的復雜互動與深刻博弈。本書旨在揭示,盡管三國間存在著意識形態的鴻溝、國傢利益的衝突以及戰略目標的差異,但在曆史的洪流中,他們卻又常常在不經意間形成一種動態的、非對稱的三角關係,這種關係既充滿瞭對抗與試探,也蘊含著閤作與製衡的可能。 本書的敘事並非綫性展開,而是通過對一係列關鍵曆史節點和重要議題的深入剖析,展現三國關係演變的復雜性與內在邏輯。我們不關注具體的外交條約簽訂過程,不羅列官方聲明的原文,而是著重於還原那些隱藏在官方話語之下的真實意圖、策略考量以及各國內部決策的考量因素。本書的重點在於“研究”,即對這些互動進行深入的分析、解釋與評價,從而揭示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動因與影響。 第一部分:裂痕與警惕——冷戰初期的三國地緣政治博弈 在冷戰的黎明時分,世界被兩大陣營的意識形態對峙所撕裂。對於中國而言,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麵臨著來自西方世界的孤立與敵視,尤其是在朝鮮戰爭爆發後,與以美國為首的聯閤國軍的直接對抗,更是將中美關係推嚮瞭冰點。本書將審視中國在這個時期如何在中美之間尋找戰略生存空間,以及其與蘇聯的聯盟關係是如何在現實地緣政治壓力下不斷演變的。 與此同時,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在地緣政治上既要應對蘇聯的擴張威脅,又要努力擺脫美國的影響力,重建歐洲的獨立地位。戴高樂主義的興起,標誌著法國開始尋求一條更加自主的外交道路。本書將探討法國如何在這種大背景下,審視其與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以及潛在的中國)——之間的關係,以及其在維護自身國傢利益和歐洲安全方麵的考量。 美國作為冷戰的主導者之一,其戰略目標是如何遏製共産主義的擴張,並維護其在全球的霸權地位。本書將分析美國如何在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革命後,將其視為一個主要的戰略對手,並在此基礎上製定一係列對華政策。同時,我們也將考察美國對歐洲,特彆是法國的政策,包括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北約的建立,以及在意識形態和經濟領域對法國的影響。 第二部分:角力與疏離——大國戰略調整中的三國互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冷戰的格局並非一成不變。蘇聯與中國的“蜜月期”走嚮終結,中蘇分裂的齣現,為國際關係注入瞭新的變數。本書將深入分析中蘇分裂對中美法三國關係的影響。對於中國而言,與蘇聯的決裂意味著其失去瞭強大的後盾,也使其在與美國的對抗中不得不更加獨立自主。本書將探討中國如何在這種新的環境下,調整其外交策略,包括在意識形態上的獨立探索,以及在國際舞颱上爭取更多話語權。 對於美國而言,中蘇分裂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本書將詳細闡述美國如何在這種背景下,開始重新評估其對華政策,並最終邁齣瞭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步伐。我們將審視這一過程中的外交斡鏇、戰略考量以及由此帶來的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 法國在這一時期,也在不斷調整其在東西方對峙中的定位。戴高樂總統對美國主導地位的挑戰,對歐洲一體化的推動,以及對核武器的追求,都顯示瞭法國試圖在兩大陣營之間尋找獨立的戰略空間。本書將分析法國如何在這種全球性的戰略調整中,處理其與美國、蘇聯,以及新興的中國之間的復雜關係,例如法國率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便是其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體現。 第三部分:試探與融閤——冷戰後期三國關係的新動嚮 進入冷戰的後期,世界格局開始齣現緩和的跡象,但暗流湧動從未停止。本書將聚焦於這一時期,三國關係的具體錶現。 在美中關係方麵,盡管正式建交,但兩國之間的戰略疑慮和競爭依然存在。本書將深入探討,在共同對抗蘇聯的背景下,美中兩國在哪些領域進行瞭有限的閤作,例如在情報共享、軍備控製等問題上的初步接觸。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兩國在颱灣問題、地區影響力等問題上,仍然存在著難以彌閤的裂痕。 在中國與法國的關係方麵,隨著法國對中國態度的轉變,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開始逐漸增多。本書將分析法國在冷戰後期,如何將其對華政策從早期的排斥轉變為一種更為務實的接觸,以及這種接觸對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可能産生的影響。 美國在這一時期,麵對著蘇聯實力的相對下降和中國崛起的力量,其全球戰略也麵臨新的挑戰。本書將考察美國如何在全球範圍內,特彆是亞太地區,調整其戰略部署,以及如何應對中國和法國所代錶的新的國際力量。 核心研究視角與方法 本書的研究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曆史事件的簡單描述,而是力求從多個層麵進行深入的分析: 戰略三角理論的視角: 本書將嘗試運用戰略三角理論來理解中美法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三國各自的力量對比、戰略目標以及相互之間的認知,都會影響到這種三角關係的形態,可能錶現為對抗、製衡、有限閤作,甚至是不穩定。 非對稱性博弈分析: 三國在實力、地緣政治地位以及國際影響力上存在顯著的非對稱性。本書將重點研究這種非對稱性如何影響三國的互動模式,以及較弱的一方如何利用戰略空間來規避或製衡較強的力量。 國內因素的考量: 國際關係並非孤立存在。本書將深入挖掘每個國傢內部的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以及社會思潮對其外交政策的塑造作用。例如,美國國內的反共情緒、法國的民族主義思潮、中國革命初期的建設需求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瞭其對外政策的製定。 概念史與話語分析: 本書也將關注冷戰時期,中美法三國是如何構建和使用特定的概念和話語來界定彼此、解釋自身行為並爭取國際支持的。例如,“和平演變”、“兩個陣營”、“第三世界”等概念在不同國傢語境下的解讀與應用。 曆史情境的還原: 本書將注重還原曆史事件發生時的具體情境,避免以今天的視角去簡單評判過去的決策。力求理解決策者在當時所麵臨的局限性、信息不對稱以及戰略選擇的復雜性。 結論與啓示 《冷戰陰影下的博弈:大國之間微妙的三角關係》並非旨在為某個特定國傢“正名”或“辯護”,而是希望通過對這一時期中美法三國關係的深入研究,揭示大國政治的復雜性、曆史演進的非綫性以及國際關係中的權力、利益與意識形態的相互作用。本書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個更深刻、更立體的視角來理解冷戰時期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以及它對當今世界格局所産生的深遠影響。研究這段曆史,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即使在意識形態尖銳對立的時代,國傢間的互動也並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滿瞭策略、妥協與博弈的微妙空間。對於理解當今國際關係中的權力分配、戰略競爭以及潛在的閤作可能,本書的研究視角與結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所探討的,是隱藏在官方文件和曆史年錶之下的,真實的大國互動。它關於如何在對抗中尋找生存之道,如何在博弈中調整自身定位,如何在分裂與聯閤的邊緣行走,這些經驗與教訓,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看到《冷戰時期中美法關係研究》這個書名時,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處理這三個國傢之間復雜而動態的關係。冷戰是一個宏大敘事的時代,但真正吸引我的往往是那些隱藏在曆史洪流中的具體的人物、事件和決策。例如,書中是否會描繪美國在試圖構建西方同盟時,與法國在北約領導權、歐洲安全以及獨立核力量等問題上的分歧與妥協?而中國,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其外交政策又是如何在意識形態的對抗和現實的地緣政治考量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書中是否會涉及中美兩國在不同時期,例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關鍵事件中,與法國所産生的間接或直接的聯係?我尤其關注那些“幕後故事”,比如,在某些重大的國際會議上,這三個國傢的外交官們是如何進行溝通、博弈,甚至暗中較量的?如果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或者從新的角度解讀一些既有的曆史事件,那我一定會非常投入地去閱讀。我對那些影響曆史進程的決策者們,他們的戰略思維、利益考量以及個人情感,是如何交織在一起,最終塑造瞭那個時代的國際關係的,充滿瞭求知欲。這本書名承諾的正是這樣一個引人入勝的探索領域。

評分

《冷戰時期中美法關係研究》這個名字,讓人立刻感受到其曆史的厚重感與學術的嚴謹性。我一直對冷戰時期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深感著迷,尤其是那些大國之間的微妙平衡與動態演變。這本書如果能夠深入剖析美國、中國以及法國這三個國傢在冷戰這一特殊曆史時期內的相互作用,無疑會是一次極具價值的思想探索。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本書是否會著重探討法國在冷戰期間所采取的獨特外交路綫。作為歐洲老牌強國,法國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夾縫中,如何巧妙地周鏇,既要保持與美國的盟友關係,又要爭取更大的戰略自主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與蘇聯的緊張關係?這其中的政治智慧與外交手腕,令人神往。同時,我也期望書中能夠對中國在冷戰初期的外交政策進行深入解讀。在那個特殊的曆史節點,新中國是如何在兩大陣營的壓力下,確立自己的國際地位,並與其他國傢發展關係的?中美兩國的互動,自然是冷戰的核心,但如果能從法國這個視角切入,或許能看到一些不同尋常的觀察角度。我期待書中能有詳實的史料支撐,以及對復雜外交博弈的深刻洞察,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提供一個更加立體和 nuanced 的畫麵。

評分

《冷戰時期中美法關係研究》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對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好奇心。我一直對國際關係史,尤其是大國博弈與地緣政治的演變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所聚焦的中美法三國關係,正好處在冷戰時期國際格局的關鍵節點。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美國在試圖鞏固其全球領導地位時,如何處理與歐洲傳統強國法國之間的關係?法國在戴高樂時期所推行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挑戰瞭美國的戰略意圖,又如何影響瞭西方陣營的內部平衡?同時,我也對中國在冷戰初期的國際地位和外交策略感到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中國是如何在兩大超級大國的夾縫中,發展與其他國傢,特彆是與法國的非典型關係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這些國傢在處理彼此關係時,所麵臨的意識形態分歧、國傢利益衝突以及戰略考量。如果本書能提供對一些具體曆史事件,例如圍繞歐洲安全、裁軍談判、或特定地區衝突的分析,並且能夠提供一些新穎的視角或者未曾披露的史料,那將是非常吸引我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在那個充滿對抗與閤作的時代,這三個國傢是如何相互影響,又如何共同塑造瞭冷戰格局的。

評分

一本名為《冷戰時期中美法關係研究》的書,這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學術的厚重感,讓人立刻聯想到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以及那些在曆史舞颱上扮演著關鍵角色的國傢。我一直對冷戰時期的國際關係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博弈,以及那些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他們的選擇和命運是如何被大環境所影響的。這本書的標題恰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它不僅僅聚焦於兩個主要力量——中美,還加入瞭法國這個重要的第三方。法國在冷戰時期,尤其是在戴高樂時期,其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在東西方之間扮演的特殊角色,總是讓我感到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法國是如何在這種全球性的對抗中,既要維護自身在歐洲的地位,又要處理與美蘇兩國的復雜關係?它的視角是否會從宏觀的國際戰略層麵,深入到微觀的國傢決策過程?我期待能看到對那個時期,這三個國傢政治傢們如何權衡利弊,如何製定外交戰略的細緻分析。同時,我也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披露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或者對一些曆史事件提齣新的解讀?例如,法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作用,以及它與美國在北約框架下的矛盾和閤作,這些方麵都可能對理解冷戰格局産生重要的啓示。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視角,讓我更清晰地認識那個時代的國際政治圖景。

評分

讀到《冷戰時期中美法關係研究》這個書名,我的思緒 immediately 飄到瞭那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年代。我特彆關注曆史敘事中的“細節”與“動因”。這本書如果能細緻地勾勒齣,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中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傢在特定曆史節點上的互動邏輯,那將是非常吸引我的。比如,在某些重大的國際危機中,它們各自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們的決策過程是怎樣的?是否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談判與妥協?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探討法國的“大國自主”外交策略,以及它在多極世界形成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戴高樂是否真的如同一些史料所言,看到瞭西方陣營內部的裂痕,並試圖從中找到法國的戰略空間?而中國,在那個時期,它的外交策略又是如何在美蘇兩大陣營的夾擊下,逐漸走嚮獨立自主的?至於中美關係,那更是冷戰的核心之一,書中是否會探討雙方在意識形態、地緣政治以及經濟利益上的博弈,以及這些博弈如何影響瞭它們與法國的關係?我對那些隱藏在官方聲明和外交照會背後的真實想法和策略非常感興趣。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對這些國傢領導人決策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動機與考量,那就太有價值瞭。我期待它能為我們理解那個復雜時代的國際關係提供一把新的鑰匙。

評分

豆瓣評分不低,遂下單,先五星吧

評分

【數據處理必備!8個Excel技巧讓你效率翻倍[太開心]】初入職場,辦公軟件用起來不熟練,總是手忙腳亂?不懂Excel技巧,彆人隻要5分鍾,你可能要琢磨好幾天?8個Excel技巧,教你輕鬆學會數據拆分、自動填充單元格、篩選排序、用數據透視錶處理數據…戳圖學習↓↓得心應手處理Excel數據,轉發速收!

評分

一直都比較喜歡看通俗易懂的曆史著作,比起文縐縐和咬文嚼字的專業著作,比起枯澀難懂的論文,我更喜歡看演講錄,因為更加生動通俗,更讓人容易理解和領悟。瀋誌華教授首次齣版的演講錄還未有時間仔細品讀,大緻翻閱瞭一下,我應該比較感興趣認真閱讀這本書。

評分

瀋誌華老師這套“冷戰五書”,我是特地買來收藏的。

評分

《莫言文集》莫言文集包含十六部莫言經典著作,囊括瞭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中國作傢莫言的所有小說作品,包括11部長篇小說、5部中短篇小說共16部作品。此次推齣的“莫言作品係列”,包括長篇小說《蛙》、《檀香刑》、《豐乳肥臀》、《生死疲勞》、《酒國》、《紅高粱傢族》、《四十一炮》、《紅樹林》、《十三步》、《食草傢族》、《天堂蒜薹之歌》,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歡樂》、《懷抱鮮花的女人》,短篇小說集《與大師約會》、《白狗鞦韆架》。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傢科學院諾貝爾奬評審委員會宣布,中國作傢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奬。委員會錶示,莫言將現實和幻想、曆史和社會角度結閤在一起。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剋納和馬爾剋斯作品的融閤,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齣發點。

評分

瀋誌華的書一嚮很好

評分

書挺好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字有點小,京東的活動很給力,支持京東

評分

趕著促銷,買瞭一米的書,迴頭追加評價。留著認真看嘍,這是一個囤書的時代。晚上九點瞭,快遞小哥還在努力工作,點個大贊,發個紅包瞭。

評分

正九州齣版社2016年4月瀋誌華多年來緻力於搜集、整理、研究大量蘇聯曆史檔案,並將研究成果藉由演講的形式,用生動的語言展現給關注曆史的人。本書是作者研究的精華,包括中蘇結盟、中蘇交惡的過程、朝鮮戰爭的起源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