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

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凯瑟琳·韦斯特布鲁克 著,王骏 等 译
图书标签:
  • 磁共振成像
  • MRI
  • 医学影像
  • 诊断学
  • 影像技术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育
  • 医学参考
  • 第四版
  • 影像诊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ISBN:9787543336223
版次:4
商品编码:119823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为国际畅销图书,本版为第4版,新版中介绍的概念、成像参数、技术和方法均是目前国际先进的知识,保证将新的技术和理论介绍给国内读者,使国内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国际接轨!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医学影像技术畅销图书,现已更新到第4版。本版图书在第3版的基础上的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使图书内容更加符合技术进步和放射科技师的工作需要,对放射科技师提高专业技能、和图像质量很有帮助。
  该书对脉冲序列、伪影、门控技术、预饱和技术等原理进行了讲解,且涵盖临床应用的相关参数,并就对比剂等以及受检者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更为可贵的是该书不仅有应用解剖图谱,还有扫描的参照图,便于读者阅读,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作者简介

  凯瑟琳·韦斯特布鲁克,剑桥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担任医学影像技术顾问,负责讲授MRI成像技术、对放射学相关课题和项目进行科研评估。自1990年开始从事MRI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世界上第yi个取得MRI硕士学位的学者!此后不断研究MRI新技术和新进展。同时担任BAMRR主席、临床MR教育认证委员会委员、英国放射学研究所(BIR)名誉秘书长。已出版图书:MRI in Practice, Handbook of MRI Technique, MRI at a Glance。

  王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主管技师,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医、教、研及其科普宣传工作20年,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撰写医学科普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数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部分 概述 1
第1章 使用说明 3
第2部分 理论性和实用性概念 11
第2章 参数及其利弊 13
第3章 脉冲序列 20
第4章 流动现象和伪影 27
第5章 门控和呼吸补偿技术 31
第6章 患者关怀和安全 35
第7章 对比剂 39
第3部分 检查部位 41
第8章 头颈部 43
第9章 脊柱103
第10章 胸部 129
第11章 腹部 164
第12章 盆腔 186
第13章 上肢 201
第14章 下肢 234
索引 275


《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解锁现代医学影像的奥秘 在日新月异的医学影像领域,磁共振成像(MRI)无疑是诊断和研究的金字塔尖。它以其无创、高分辨率、出色的软组织对比度以及对电离辐射的零依赖性,彻底改变了我们观察人体内部的方式。而《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正是这样一本致力于为从业者和学习者提供全面、深入、实用的MRI知识的权威指南。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技术参数或操作流程,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完整且富有逻辑的MRI知识体系。它从磁共振成像最基础的物理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成像序列、图像重建算法以及临床应用。无论您是初涉MRI领域的学生,还是希望深化理解、拓展视野的资深技师、医生,都能在这本手册中找到宝藏。 核心内容概览: 1. 基础物理原理的深入解析: 核磁共振现象: 手册将带领读者回顾和深入理解质子在强磁场中的行为,以及射频脉冲如何与其发生交互,产生可供探测的信号。这部分内容将清晰解释自旋、磁矩、拉莫尔频率等基本概念,并将其与实际成像过程紧密联系。 梯度磁场的作用: 读者将了解到梯度磁场在空间编码中的关键作用,如何通过施加不同方向和强度的梯度磁场,实现对空间位置信息的精确赋予,从而为图像的形成奠定基础。 弛豫机制(T1和T2): T1和T2弛豫是MRI成像对比度的根本来源。手册将详细阐述这些弛豫过程的物理机制,以及影响弛豫时间的因素,并引导读者理解不同组织在MRI图像上呈现不同信号强度的生理学基础。 核选择性(RF 脉冲): 射频脉冲的设计是MRI序列的核心。手册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射频脉冲(如90度、180度脉冲)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激发和改变质子的自旋状态。 2. 成像序列的详尽讲解: 脉冲序列设计: 本书将系统介绍多种主流的脉冲序列,包括但不限于: 自旋回波(Spin Echo, SE): 阐述其原理、优势(抑制磁敏感伪影)以及在T1加权、T2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 GRE): 讲解其快速成像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参数设置下(如翻转角、回波时间)如何生成不同的图像对比度。 快速成像序列(如FSE, EPI): 深入解析这些序列如何通过快速采样或多次回波来缩短扫描时间,以及它们在动态成像和功能成像中的价值。 反转恢复序列(Inversion Recovery, IR): 重点介绍STIR(短T1反转恢复)和FLAIR(流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以及它们如何有效抑制特定信号(如脂肪或脑脊液),从而突出病灶。 图像重建技术: 从二维傅里叶变换到更复杂的算法,手册将解析图像数据如何从频域转换到空域,以及各种重建技术如何影响图像质量和成像效率。 3. 图像质量控制与伪影的辨识与处理: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读者将学习到从线圈选择、参数设置到患者体动的各种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并掌握优化扫描参数以获得最佳图像的策略。 常见伪影的成因与对策: 手册将全面梳理MRI成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伪影,例如运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截断伪影、金属伪影等,并提供详细的辨识方法和有效的处理或规避技巧,帮助读者在实际操作中避免或减少伪影的干扰。 4. MRI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 各系统应用: 手册将覆盖MRI在神经系统(脑、脊髓)、骨骼肌肉系统、腹部、盆腔、心脏、乳腺等各个器官系统的广泛应用,并结合典型的病例,展示MRI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特殊成像技术: 读者将了解到诸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血流成像、MR波谱(MRS)等高级成像技术,以及它们在评估组织微观结构、血流动力学、病理变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新兴技术与未来展望: 手册还将触及近年来MRI技术的新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在图像分析和加速成像中的应用、新型造影剂的研发、超高场MRI的发展趋势等,为读者描绘MRI技术未来的发展蓝图。 目标读者: 医学院学生与研究生: 为他们提供扎实的MRI理论基础和临床认知。 放射科技师/影像技师: 帮助他们掌握精密的仪器操作、优化扫描参数,提高图像质量,并理解不同序列的选择依据。 放射科医生与相关临床医生: 提升他们对MRI图像的判读能力,深入理解MRI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能更有效地与技师沟通,制定最佳的检查方案。 医学影像研究人员: 为他们提供深入研究MRI原理和新技术的理论支持。 学习体验: 《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在文字表述上力求清晰、准确,同时辅以大量的示意图、流程图和实际图像示例,将抽象的物理原理和复杂的技术流程直观化,易于理解和记忆。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流畅,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的学习体验。 总而言之,《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是一本集理论深度、技术广度与临床实用性于一体的宝贵资源。它不仅是一本手册,更是每一位致力于探索和掌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专业人士的良师益友,助您在纷繁复杂的医学影像世界中,精准把握每一次成像的真谛。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开始接触一些更复杂的MRI序列,比如功能磁共振(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但市面上很多文献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要么过于侧重数据分析,而忽略了其底层成像技术的原理。 《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在介绍这些先进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追溯到MRI的基本原理,让我能够理解这些复杂序列是如何建立在经典MRI基础之上的。例如,在讲解EPI序列时,它不仅描述了其快速成像的优势,还深入分析了其对梯度场快速开关的要求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失真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校正方法。对于fMRI中的BOLD效应,书中也给出了清晰的物理和生理学解释,并阐述了采集这类信号所需要的特定脉冲序列和参数设置。而对于DTI,书中不仅解释了扩散敏感梯度和FA(b值)的概念,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采集不同方向的扩散加权图像来构建扩散张量,并最终重建物体各向异性。这本书让我对这些前沿技术有了更扎实的理解,也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简直是我近期学术生涯中的一束光!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影像学研究领域的菜鸟,原本对MRI那复杂的技术参数和原理望而却步,总觉得它高深莫测。然而,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清晰的逻辑和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的困惑,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讲起,一点点深入到梯度场、脉冲序列的设计,再到图像重建的过程。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K空间”、“回波时间”、“重复时间”等概念,在这里都变得生动形象,甚至还配有大量的图示和示意图,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视化。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脉冲序列(比如SE、GRE、EPI)在原理和应用上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不仅仅是理论,书里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解了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优化参数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我常常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手册”,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掌握MRI这门精深的技艺。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到MRI图像,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看图说话”的层面,对于图像出现的伪影、异常信号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扫描参数来改善诊断信息,都缺乏深入的理解。而《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关于成像质量控制和伪影识别与处理的宝贵经验。书中的许多章节,例如关于金属伪影、运动伪影的成因分析和解决方法,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曾经因为一些顽固的伪影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能够更系统地分析问题,并尝试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书中对各种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也做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理解和解读增强扫描的图像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逐渐变成了一个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MRI成像问题的实践者。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确实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本技术手册,我本以为会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和枯燥的公式,但《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却做到了在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取得绝佳的平衡。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类比和实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例如将K空间比作一张“照片”的“底片”,将图像重建比作“显影”过程,这些生动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而且,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逻辑清晰,几乎没有生硬的跳跃感。我特别喜欢书中每章结尾的“总结”部分,它能够帮助我快速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另外,全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图文并茂,阅读体验非常好。即使是面对一些篇幅较长的章节,我也能够保持专注,不会感到疲惫。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愉悦的学习体验。

评分

作为一个在MRI硬件研发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从物理原理到临床应用的全流程书籍,而《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在深入剖析MRI成像的物理基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不仅仅是停留于表面,而是对磁场、射频脉冲、梯度场等核心要素的产生机制、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实现图像形成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梯度线圈设计、射频线圈性能以及梯度回波序列动态演变过程的数学建模和物理分析。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硬件的局限性以及如何优化设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至关重要。同时,这本书也很好地连接了硬件与软件,对于图像重建算法、并行成像技术以及并行采集等前沿技术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将优秀的硬件性能转化为卓越的图像质量。它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站在更宏观的视角下理解MRI系统的宝藏,也是激发我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专业书,有帮助,充点是必须的

评分

^_^^_^^_^

评分

与我想要的有点出入

评分

一本经典著作,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好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专业书,有帮助,充点是必须的

评分

^_^^_^^_^

评分

书内容丰富,实用,工作中有指导作用,包装简单,书有折横,给中评。

评分

一本经典著作,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好书。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快递又快,主要是价钱比起书店的便宜,又是正品^_^一次买了两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