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悠久的“植物文化”知識,和多年旅行中獲得的全球視野,在作者腦海中激蕩衝撞,便因此有瞭這本《花與樹的人文之旅》。本書中每一種植物,都承載瞭幾韆年的曆史,同人類的認知的升華而被賦予生動的文化內涵。除引經據典之外,作者獨到的思考,也使本書不同於單純的植物小品文,具有瞭更深刻的韻味。
一種植物發源於何處?如何被傳播交流開來?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樣的意象?
在不同的國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而即便在同一種文化中,植物的象徵意義也會隨著曆史變遷而改變。從科學性、人文性齣發,結閤中外文化交流史、園林史、美術史等,本書從更為綜閤的角度看待人類如何認識植物、如何賦予不同植物不同的文化意義,以及各種植物在不同地區、文化中傳播的曆史細節和反映的文化現象。
名稱來曆、全球傳播、文化內涵與曆史典故,40篇植物文化隨筆構成的這本書,讓你有一種在文化與植物交織的時空中暢遊的感覺。
周文翰,1978年齣生,200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2002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財經時報》、《新京報》文化記者,從事文化藝術方麵的報道。2009年至2010年赴印度、西班牙旅行兼從事文化研究和寫作。2011年至今從事文化藝術産業研究,同時為《金融時報》、《新京報》、《人民文學》、《亞洲眼》(吉隆坡)、TAZ(德國)等國內外媒體撰寫文化、藝術、旅遊、收藏方麵的專欄文章和評論。齣版有建築文化文集《廢墟之美——亞歐大陸上的建築奇觀》。
Ⅷ | [自序] 花開時節又一程
002 | 嚮日葵:科學之眼與藝術之眼
012 | 鬆:從樹到文化景觀
020 | 芭蕉:叢生和孤立
026 | 茉莉:印度的香
032 | 玉蘭:堂前有春色
038 | 水仙:鏡中的男女
044 | 牡丹:象徵物之纍
056 | 芙蓉:風露清愁如有待
060 | 蘭花:君子的幽香
068 | 菊花:實用和象徵
080 | 百閤:神聖的虛構
088 | 葡萄:酒神的種子
098 | 靈芝:升華之藥
105 | 紫藤:攀緣的理由
110 | 紫羅蘭:一念之間的香
115 | 薰衣草:藍花映羅衣
121 | 鳶尾花:和瑪利亞的百閤糾纏不清
126 | 牽牛花:村邊的小花
132 | 紅豆:相思硃顔
135 | 仙人掌:現代懶人美學
142 | 玫瑰和月季:過火的情愛
153 | 桂花和肉桂:月亮和口味
164 | 荷花與睡蓮:齣世和入世
175 | 梧桐與懸鈴木:誤會的浪漫
183 | 指甲花與海娜花:十指縴縴玉筍紅
191 | 曇花與夜來香:夜晚的期待
197 | 紫丁香與丁香:你的惆悵,我的香料
207 | 虞美人與罌粟:虞兮虞兮奈若何
218 | 鬱金香與番紅花:他鄉何妨當故鄉
228 | 曼陀羅花與曼德拉草:藥毒是一傢
238 | 瓊花:傳說和命名
242 | 梅花:寒冷的限度
251 | 杜鵑花:從高黎貢山到愛丁堡花園
259 | 山茶:從邊緣到廳堂
266 | 竹:齣塵入世同一枝
274 | 柳:水和樹的牽連
279 | 槐:古樹在古跡
286 | 楓:唐突紅葉
292 | 銀杏:孑遺的高大上
297 | 菩提樹:有無之間
304 | 野草:遠望
307 | 參考文獻
309 | 後記
花開時節又一程
為瞭消磨旅行拉長的時日,我曾堅持以腳步丈量自己去過的大部分城市,從車站走到市中心,走到旅捨,走到博物館,走到廣場,走到古城牆……在海外大多數國傢這是可行的,畢竟,相比如今中國那些正在急劇擴張的城市,它們大多隻能算小城市。
等看厭瞭教堂、寺廟、展館、古跡和街頭塗鴉,就去探尋更生僻的地方,比如在加爾各答的植物園、曼榖的私傢園林多待一會兒,在阿爾罕布拉宮觀察噴泉如何運作,在羅馬尋找古引水渠的殘跡。有時候會半路在毫不知名的小鎮臨時下車,閑逛的時候,不經意間看到一戶戶人傢的窗前掛著花,紫藤順著一麵白牆攀緣而齣。印象深的是安達盧西亞人養花種草的熱情,不,不僅僅是熱情,這是他們生活本身的一部分,房前屋後總有花木盛開,收拾得乾淨利落。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母親養的那些尋常花木,紅綉球、鳳仙花、吊金鍾,想起上中學的時候校園在城市邊緣,緊鄰一大片田地,每到春季油菜花開時我們沿著田埂背書、散步。那時曾淘到一本舊書《群芳新譜》,講一些花草的栽培方法和古詩文典故,齣版時可能針對的是離退休乾部,因此拉開距離看也挺有種老派的懷舊感。
後來讀王象晉的《二如亭群芳譜》(簡稱《群芳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些有關植物的著作在挑剔的今人看來,或許插圖不夠精細,分類也有點荒誕─和林奈的植物分類學不搭界。其實明代是個特彆有意思的時代,在商業和興趣的驅動下,人們開始著力在各個行業、諸多方嚮上深究細賞,齣版商、藥物學傢、愛看雜書的文人們紛紛撰文齣書,於是有瞭徐霞客這樣的旅行傢、計成這樣的園林高手、李時珍這樣的藥物學傢和《金瓶梅》那樣世俗味濃厚的小說。
和明代大緻同時,文藝復興以後歐洲人也對植物研究産生瞭很大興趣,進而,隨著殖民的腳步到全球搜集標本和移種植物,這也是所謂現代知識建構和傳播、全球經濟文化交流全麵加速的宏大曆史的展開。在好多博物館裏能看到歐洲的博物學傢從中國、印度和東南亞采集的標本、精緻的手繪圖譜,它們足以構成迷宮一樣的景緻。
自然,書店、圖書館裏也有各種植物有關的書,有的從現代植物學的角度辨析花草,諸如“科”“屬”“種”“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等名詞讓我發懵,愛讀的是那些講述植物學傢、園林學傢如何去世界各地搜集標本的故事,他們進行的是真正的“發現之旅”,而我的旅行更多地是在既有的指南地圖中尋找到一個個景點。
算是為旅行留個紀念,拉拉雜雜邊走邊讀邊寫,記下我曾見到的那些植物、看到的故事和對比之下的些微感想。讓我好奇的是植物標本、命名在不同文化間“遷移”的過程中,人們對植物的“認知”以及“文化定位”在曆史長河中發生瞭怎樣的變化,這是像《群芳新譜》那樣僅僅從中國古詩文、神話傳說等“內部視角”齣發解讀植物的審美、文化意涵的傳統著作不曾涉及的。
在古代,帝國的擴張、使節的往還、僧侶的傳教促進瞭植物的傳播和植物知識的擴展,但一種花木能否得到廣泛傳播、種植往往取決於一係列偶然因素和緩慢的人為改造。而大航海後的植物傳播以現代知識體係的建構、全球經濟體係對資源的商業開發為基礎,波及規模和推進速度前所未有,一旦有市場需要或者進入公共建設範疇,就會形成規模化的開發,再進入全球的需求市場和知識體係的循環建構中。
在曆史變遷中,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代,對同種、同類的花草會有不同的命名和認知。即便是在中華文化圈,今天的我和唐代、宋代、明代的人看到的同一種花朵的前因後果就大不相同,比如現在中國很多城市的年輕人把玫瑰當愛情的象徵,視嚮日葵的寓意為生命力的張揚,等等,可是500年前的明代人可能還沒見過葵花籽這種東西呢。
養花種草方麵我是新手,不敢教大傢如何侍弄,姑且就在科學和人文、地域化和全球化、前現代和現代、中國和外國這諸多理念、機製、知識的變化糾結處和瑣細縫隙裏找些閑話說說。
是為誌。
周文翰
2016年
這本書的名稱,我第一次看到就覺得它不同尋常。《花與樹的人文之旅(自然感悟)》,這個名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邀請,邀請我去探索一段跨越瞭時間與空間的旅程。我猜測,它並不會僅僅停留在對花朵和樹木的物理描繪上,而是會深入挖掘它們背後所承載的人類文明和情感。我試著想象,這本書也許會講述那些與花草樹木有著不解之緣的曆史人物,他們是如何從自然中獲得靈感,又如何將這份感悟融入他們的生活、創作,乃至思想中的。比如,那些隱居山林的文人墨客,他們是否會以竹為友,以梅為伴,從中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超脫?又或者,那些偉大的藝術傢,他們是否會通過對花卉或樹木的描摹,來錶達對生命、對愛情、對自然的敬畏?“人文之旅”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視野會非常廣闊,可能會涉及哲學、曆史、藝術、文學等多個領域,將植物的生命力與人類的精神世界緊密地聯係起來。而“自然感悟”則更像是這本書的最終目的,它希望讀者能夠通過閱讀,重新連接與自然的紐帶,從中汲取智慧,獲得心靈的滋養,甚至是對生命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這本書能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不再僅僅將花草樹木視為自然的一部分,而是看作是與我們一同呼吸、一同存在,並默默傳遞著古老智慧的夥伴。
評分《花與樹的人文之旅(自然感悟)》,光聽名字就覺得它是一本充滿詩意和哲思的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畫麵:也許是清晨露珠在花瓣上閃耀,映射齣生命的脆弱與堅韌;又或者是古老的參天大樹,它的年輪記錄著歲月的痕跡,仿佛在低語著曆史的故事。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人文”與“自然”這兩者巧妙地結閤起來?是會從曆史的長河中,挖掘齣那些與花草樹木相關的傳說、神話,還是會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植物的獨特情感和象徵意義?我甚至可以設想,書中可能會有關於園林藝術的發展史,或者介紹一些古代的植物學傢和他們的發現,以及這些發現如何改變瞭人類的生活。而“自然感悟”這個詞,則讓我覺得這本書並非一本冰冷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作者個人的情感體驗和對生命深層的思考。它或許會引導讀者去觀察一朵花的開放,去感受一片葉子的飄落,從而體會到生命輪迴的奧秘,以及自然界中蘊含的無盡智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寜靜緻遠的閱讀感受,讓我暫時忘卻都市的喧囂,沉浸在花與樹的芬芳和低語中,去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在字裏行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自然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花與樹的人文之旅(自然感悟)》著實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尤其是“人文之旅”和“自然感悟”這兩個詞的組閤,讓我覺得它並非一本簡單的植物圖鑒或者園藝指南,而是更側重於一種精神層麵的探索。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以一種非常詩意和哲學的筆觸,去描繪花草樹木的生命狀態,並將之與人類的情感、思想、甚至是社會發展聯係起來。比如,作者是否會通過對某種花朵的短暫盛放與凋零的觀察,來引申齣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又或者通過對古老樹木年輪的解讀,來講述曆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沉澱?我尤其好奇“人文之旅”究竟會如何展開,是會介紹曆史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花木的獨特情感和審美,還是會探討這些植物在哲學、宗教、藝術等領域所扮演的角色?我甚至可以想象,書中可能會穿插一些曆史人物或藝術傢與花木的故事,以此來展現人類文明與自然相互滋養的過程。比如,莫奈畫筆下的睡蓮,梵高筆下的嚮日葵,這些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人文與自然的完美結閤。而“自然感悟”則更像是這本書的核心,它暗示著作者希望讀者能夠通過閱讀,在與花草樹木的“對話”中,獲得一種內心的寜靜和對生命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超脫凡塵的閱讀體驗,讓我在文字中感受到自然的呼吸,領悟到生命的美好,並對生活有更深層的思考。
評分《花與樹的人文之旅(自然感悟)》這個書名,讓我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就感覺被一股清風拂過。它不僅僅是關於植物的,更像是一次心靈的遠足。我一直認為,自然界中蘊藏著最深刻的哲學,而花草樹木,作為最直觀的自然元素,承載瞭無數的故事和啓示。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何種方式來呈現這種“人文之旅”。是否會從植物的形態、生長規律,甚至是它們的傳說故事齣發,來探討人類的情感、曆史、社會變遷?我腦海中已經浮現齣一些畫麵:也許是描寫一棵古樹,它經曆瞭風雨,見證瞭滄桑,作者藉此來講述曆史的厚重與人生的沉浮;又或者是描繪一朵花的綻放,短暫卻絢爛,從而引發對生命瞬間之美的感悟。我想象中,書中會穿插大量優美的描寫,用文字勾勒齣花木的姿態,用詞語捕捉住它們微妙的氣息,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而且,“人文”二字,讓我期待書中會有對不同文化中花木象徵意義的解讀,比如玫瑰在西方愛情中的地位,梅花在東方文化中的堅韌象徵等等。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重新審視我們與自然的關係,理解花草樹木在我們生活中的價值,不僅僅是作為裝飾,更是作為一種精神的寄托和力量的源泉。讀完之後,我希望自己能以一種更溫柔、更敏感的心去感受身邊的自然,去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去獲得一種更深刻的,屬於自己的“自然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是《花與樹的人文之旅(自然感悟)》,聽起來就有一種悠遠而寜靜的氛圍。我是在一個微雨的下午,在一傢舊書店裏偶然翻到的。封麵就帶著一種素雅的質感,淡淡的花朵和挺拔的樹木交織在一起,仿佛已經將讀者帶入瞭一個充滿故事的世界。我當時就被吸引住瞭,雖然我對園藝並非專傢,但“人文之旅”這幾個字,讓我聯想到瞭古今中外那些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者,以及他們從花草樹木中汲取的深刻智慧。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植物的生命周期與人類的情感、曆史、哲學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是會將植物的生長比喻為人生的起伏,還是會探討不同文化中人們對花的象徵意義和對樹的崇敬?我腦海裏浮現齣各種可能性,比如書中是否會描繪古希臘神話中花神與樹神的傳說,或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詠梅、贊鬆的詩篇,甚至是大文豪在田園生活中獲得的靈感。也許,作者還會從植物的物質屬性齣發,挖掘齣它們在醫藥、建築、藝術等領域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從而展現植物與人類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領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用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並從中獲得一些滌蕩心靈的啓示,讓我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寜靜角落,感受花開花落的詩意,體悟樹木生生不息的力量。
評分配送效率高,服務態度好,一如既往的信奈!
評分好
評分大品牌,值得信賴,物流快。服務好。
評分在讀
評分質量非常好,快遞小哥三十二個贊,物流速度快,京東值得信賴
評分書塑封包裝,非常精美。
評分書塑封包裝,非常精美。
評分性價比不錯,滿意。
評分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