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                                   一只兔子被猎人开枪打伤。训练有素的猎犬如箭一般扑向兔子,兔子见状,开始没命地飞奔,最后竟然把猎犬甩开了。  
  猎人见它一无所获,愤愤地骂道:“没用有东西,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抓不到,今晚别想吃晚饭了!”猎犬感到很委屈,辩解道:“我虽然没能抓住兔子,但我尽力而为了呀!”  
  受伤的兔子逃回窝中,伙伴们为它死里逃生而感到惊奇问:“猎犬速度这么快,你居然还能逃脱,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惊魂未定的兔子说:“猎犬如果抓不住我,顶多被骂一顿,所以它追我只是尽力而为;可我如果被它抓住,命就没有了,所以我逃跑可是倾尽全力的呀!”  
  请记住:成功只偏爱那些倾尽全力的人。  
  倾尽全力是一种“必须赢”的精神!不松懈、不满足,永远奋力向前!  
  倾尽全力是一种“敢担当”的态度!不畏艰难、不找借口,使命必达!  
  奥里森·马登是美国“国民精神导师”,其作品累计销量超1亿册。  
  美国总统、英国王室、英美日教育机构数十次推荐全国青少年“一定要读马登”!         
内容简介
     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只有失败者才会说自己已经尽力了。  
  当你还有力气说出“我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尽全力。  
  请记住:成功只偏爱那些倾尽全力的人。  
  因为——  
  倾尽全力是一种“必须赢”的精神!不松懈、不满足,永远奋力向前!  
  倾尽全力是一种“敢担当”的态度!不畏艰难、不找借口,使命必达!        
作者简介
     奥里森·马登,美国*知名的青年导师,《成功》杂志创始人、畅销书作家。  
  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自幼家境贫寒,3岁丧父,7岁丧母。一边靠给人帮工来维持生活,一边坚持学习。21岁,从波士顿大学毕业,31岁,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37岁,创办《成功》杂志。40岁前,跻身社会名流,在法学、医学、商业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一生出版70余部作品,累计销量超1亿册。        
目录
   Part1 行动第一 永远没有准备好这回事,现在就放手去做 1  
1. 是时候马上行动了!我知道这一定会让你的人生大有不同 1  
2.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3  
3.生在最好的年代,别辜负自己的机遇 5  
4.不如人?你只是错过了成就伟大的机会 7  
5.不要觉得你没机会是因为缺乏原始资本 9  
6.用你的努力,去赚取你想要的人生 10  
Part2 倾尽全力:用你的努力,去赚取你想要的人生 17  
1. 不拼一次,没人替你成功 17  
2. 人可以输在起点,却不能输在终点 22  
3.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就会看到脱胎换骨的自己 27  
4.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33  
5.伟大总是隐藏在不显眼和令人忽视的细节中 40  
6. 今天准备好足够多的种子,明天才能收获足够多的果实 44  
7.终身学习,让自己的强项更强 53  
Part3 发挥优势:你的天赋才是你最好的归属 64  
1. 毫无疑问,所有人在他独特的人生中都有特别的天赋 65  
2.你的价值不在这里,在别处,在更好的地方 67  
3.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在意的东西构成的 72  
4.靠山会倒,唯有美德是最稳定的资本 75  
5.压缩开支,把更多资本投入你的目标 80  
Part4 坚定信念:总是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85  
1.怕,就会输一辈子 85  
2.所有的困难,都是为了淘汰掉懦夫 92  
3.失败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在抵达成功前放弃的人 99  
4. 哪里有意志存在,哪里就会有出路 104  
5.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依然不改热情 109  
6.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给你好处 111  
7.再牛的梦想,也抵不过傻瓜式的坚持 116  
Part5 调控状态: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119  
1.你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让自己快乐起来 119  
2.自信,没人能给,更别自己摧毁 125  
3.别让坏脾气毁了你 128  
4.不准情绪化,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131  
5.做不好不可怕,可怕的是总盯着自己做不好的地方 134  
6.如果陷入绝望,那么就在绝望中继续战斗 137         
精彩书摘
     6.用你的努力,去赚取你想要的人生  
  “啊,如果我能把梦想画在帆布上就好了!”一个充满热情的年轻艺术家指着一幅漂亮的画叫道。“帆布上的梦想!”主人吼道,“你要学会上万次将笔刷在帆布上,这才是成全你梦想的东西。”  
  “就算弥尔顿的想象能成为他的双眼,”华特斯说,“还是他无上的勤劳才能谱写出让世人铭记的诗句。就算牛顿的心灵能触摸到自然的秘密,就算他有天赋,他也只能用勤奋的工作来取得成功。培根的作品不是仲夏夜之梦,但是就像珊瑚岛一样,它们是从真实的深处生出,一丝一毫的生长都是靠持续的工作,直到它们在海面上形成宽广的表面。米开朗基罗的概念如果没有勤奋给予它们支撑的话,可能会像夜梦一样消散。”  
  ◆  
  萨尔维尼把以下的文字写进《世纪》中,这是在他成为悲剧大师前的习惯。“我让自己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在我忙着写索尔那部分的时候,我重读了圣经,这样我就被恰当的情感、方法和地域色彩浸染了。在我写奥赛罗的时候,我研究威尼斯共和国还有摩尔人入侵西班牙的历史。我研究摩尔人的激情,他们的战争艺术,他们的宗教信仰,当然我也没有忽略辛提欧的浪漫,这都是为了掌握令人崇敬的人物性格。我不担心用词遣句、场景的效果或者是为了赢得掌声而刻意强调一些词句这些表面的东西;我眼前有更宽广的视野—我的小船能在无尽的海洋中安全行驶,我不用担心会触礁。”  
  ◆  
  很多年前,一个小男孩进入哈罗公学,读了超出他水平的一个年级。在那里,其他男孩都受到前期的教育所以占尽优势。他的老师曾经指责过他的迟钝,但他所有的努力都不能让他成绩提高。他最终拿到了其他孩子学习过的初级教材。他花掉大部分玩耍和睡觉的时间来掌握书中的基本法则。这男孩很快就成了班上第一和哈罗的骄傲。威廉·琼斯爵士的雕像现在就伫立在圣保罗大教堂里,因为他在有生之年成为了欧洲最伟大的东方学者。  
  ◆  
  “什么是事业成功的秘密?”康内留斯·范德比尔特的朋友问他。“秘密!这没有秘密。”这位海军准将说,“你要做的就是照管好你的事业然后继续前进。”如果你要采用范德比尔特的方法,那就了解你的事业,照管好它,节省开支,直到你的财富安全规避商业风险。  
  “工作或者挨饿”是自然的法则,在天上和地上都是一样的—精神上挨饿,道德上挨饿,肉体上挨饿。这是自然无情的法则,谁不能适应谁就只有死亡。如果我们选择虚度光阴无所事事,我们一定会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伟人们的格言给我们带来一些他们性格和成功的启示。“工作!工作!工作!”是乔舒亚·雷诺兹爵士、大卫·维基和很多在世上留下印记的人的格言。伏尔泰的格言是“一直工作”。斯科特的格言是“永远不要无所事事”。米开朗基罗是个伟大的工作者,他甚至穿戴整齐地睡觉,以便他一睡醒就跳起来工作。他在卧室里放一块大理石以便在他睡不着的时候起来工作。他最喜欢的作品是一个在推车里的老人,旁边还有一个沙漏,上面刻着“我仍在学习”。就算是在他瞎了以后,他都会叫人把他推到贝尔维迪尔雕像前,用手“检视”雕塑。  
  科布登曾经说过:“我像一匹马一样工作,一刻也没空停歇。”据说作曲家汉德尔一个人做了十几个人的工作。没有东西能吓到他。他不怕嘲笑也不怕失败。帕莫斯顿勋爵在晚年也像个奴隶一样工作。当被问起他认为人的黄金年龄是几岁的时候,他说“七十九岁”。那是他自己的年纪。洪宝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者之一。夏天,他凌晨四点就起床,三十年如一日。他说过工作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必要。华尔特·斯科特爵士是个惊人的工作者。他以一年十二本的速度写了《威弗利故事集》。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他平均每两个月就写出一部作品。  
  ◆  
  德怀特总统告诉莫斯说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画家,还暗示道如果他不再学习的话他将一事无成。虽然在伦敦西方和奥斯顿学院学习之后他成了一名合格的肖像画家,但是直到他坐帆船从英格兰回来,他都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在帆船上,他听见杰克逊教授说起巴黎的电力试验。电报这个想法在他脑中形成之后他就再也不能休息了,直到1844年4月24日他通过巴尔的摩和华盛顿之间的试验线路成功发送了第一条信息—“上帝做了什么!”  
  没有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是放纵的。通过辛勤工作、克己、节约、正确的方法、精确和节制,20世纪的亿万富翁会像现在的百万富翁一样常见。约翰·洛克菲勒从没尝过酒精饮料。他的方法论和系统性就像宇宙定律一样一成不变。杰伊·高德不喝红酒或者是其他酒精饮料。亨丁顿先生甚至都不喝咖啡。威廉·华道夫·阿斯特只会出于礼仪喝一小口红酒。  
  就他们的承诺而言,几乎所有有钱人都守诚信。威廉·华澳福·阿斯特直到最近都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虽然据说现在约翰·D.洛克菲勒超过了他。克里萨斯王所有的财富加起来也只比现代的克里萨斯一年的收入多一点点而已。洛克菲勒先生控制着标准石油托拉斯八九千万的股权。标准石油集团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公司之一。  
  ……        
前言/序言
       
				 
				
				
					《但愿你也曾倾尽全力》:一曲关于成长、选择与不懈追求的生命赞歌  在这本《但愿你也曾倾尽全力》中,你将跟随一群平凡而又不甘平庸的灵魂,一同踏上一段充满荆棘与鲜花的追寻之旅。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关于那些在人生岔路口,我们如何咬牙坚持,如何跌倒后又重新站起,如何用尽全力去拥抱那个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的未来。  故事的主人公们,或许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缩影。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身世,也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但他们拥有一颗炽热的心,和一份不甘于被命运摆布的倔强。从青涩的少年到成熟的青年,他们的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青春画卷。  书中,你会看到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憧憬,却在现实的严峻考验面前屡屡碰壁。他曾有过迷茫,有过退缩,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内心的声音,那份对梦想的执着,最终驱使他重新振作。他学会了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挫折中磨砺意志,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他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无数个汗水浸透的日夜,无数次咬紧牙关的坚持,以及无数个深夜里闪烁的星光。  你也会遇见那个在爱情的迷雾中徘徊的女孩。她曾以为找到了此生的归宿,却在命运的捉弄下不得不面对分离。她用尽全力去维系,去挽留,却终究明白,有些缘分,注定只能在回忆里闪耀。然而,她并没有沉沦,而是选择将这份刻骨铭心的爱,转化为成长的力量。她开始审视自己,发掘内心深处的潜能,用独立和坚强来装点自己的人生。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经历伤痛,生命依然可以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书中还有那些为了生活而奔波的身影,他们或许是为家庭默默付出的父母,是为事业奋斗的创业者,或是为理想而努力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困境,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一种共同的光芒——那就是“倾尽全力”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心中的希望。他们的故事,平凡却伟大,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往往就蕴藏在每一个微小而坚定的付出之中。  《但愿你也曾倾尽全力》并非一本简单的励志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它没有提供捷径,也没有承诺成功,它只是真实地描绘了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那些必不可少的付出与牺牲。它告诉我们,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塑造了自己,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小说深刻地探讨了“选择”与“代价”的哲学命题。在人生的无数个十字路口,我们做出选择,也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有时,最艰难的选择,恰恰是通往真正自我的必经之路。那些看似痛苦的经历,往往会沉淀成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情感的描绘真挚动人。你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们内心的喜悦与悲伤,他们的犹豫与坚定,他们的迷茫与顿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复杂而立体的灵魂,让你仿佛能与他们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命运的起伏。  《但愿你也曾倾尽全力》是一曲献给所有不甘平庸者的赞歌。它鼓励我们去勇敢地追寻,去不懈地努力,去用尽我们所有的力量,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曾倾尽全力,那份无悔的付出,本身就是一种最辉煌的胜利。  读完这本书,你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或许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又或许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但无论如何,你都会从中汲取一份力量,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它将提醒你,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记得,曾经,你也是那个“倾尽全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