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用小方

张锡纯用小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成文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方剂学
  • 张锡纯
  • 小方
  • 验方
  • 传统医学
  • 临床经验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温病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869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840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以药为纲,分门别类悉述张锡纯用药特点
  以经解经,原汁原味反映张锡纯临证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张锡纯临证应用小方的理、法、方、药、医案与医话,辑小方剂160余首、医案600余个,系统总结了张锡纯善用小方辨治病证的配伍规律与用药特色,涵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100余种病症。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各科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目录

第一章一味药方剂…………………………………………………1

白茅根汤……………………………………………………………1

保赤良方……………………………………………………………5

车前子粥……………………………………………………………5

金髓煎………………………………………………………………6

木通汤………………………………………………………………6

鲜小蓟根汤…………………………………………………………7

蒲公英汤……………………………………………………………8

通彻丸………………………………………………………………9

一味莱菔子汤………………………………………………………9

薯蓣粥……………………………………………………………11

一味铁氧汤………………………………………………………15

一味薯蓣饮………………………………………………………16

治肺病便方(一)藕方…………………………………………19

治肺病便方(二)沙参方………………………………………19

无名方剂…………………………………………………………20

阿胶方……………………………………………………………20

白矾方……………………………………………………………20

柏子仁方…………………………………………………………20

常山方……………………………………………………………21

大黄方……………………………………………………………21

大枣方……………………………………………………………22

代赭石方…………………………………………………………22

当归方……………………………………………………………24

独参汤……………………………………………………………25

茯苓方……………………………………………………………25

甘草方……………………………………………………………26

干姜方……………………………………………………………27

瓜蒌仁方…………………………………………………………28

桂圆方……………………………………………………………29

桂枝方……………………………………………………………29

海带方……………………………………………………………30

厚朴方……………………………………………………………30

黄芪方……………………………………………………………31

黄芩方……………………………………………………………31

鸡蛋方……………………………………………………………32

鸡内金方…………………………………………………………32

连翘方……………………………………………………………32

羚羊角方…………………………………………………………33

硫黄方……………………………………………………………35

鹿角胶方…………………………………………………………37

绿豆方……………………………………………………………38

麦芽方……………………………………………………………38

芒硝方……………………………………………………………38

牡牛蛋方…………………………………………………………39

硼砂方……………………………………………………………40

全蝎方……………………………………………………………40

三七方……………………………………………………………40

山楂方……………………………………………………………44

山茱萸方…………………………………………………………44

石膏方……………………………………………………………45

石榴方……………………………………………………………48

熟地方……………………………………………………………48

水蛭方……………………………………………………………49

松脂方……………………………………………………………50

鸭蛋子方…………………………………………………………51

朱砂方……………………………………………………………52


第二章二味药方剂………………………………………………54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54

二鲜饮……………………………………………………………54

化瘀理膈丹………………………………………………………55

健脾化痰丸………………………………………………………56

姜胶膏……………………………………………………………56

坎中丹……………………………………………………………57

龙马自来丹方……………………………………………………57

明目硼硝水………………………………………………………58

清脑黄连膏………………………………………………………58

山药贝母末………………………………………………………59

石膏阿司匹林汤…………………………………………………59

石膏粳米汤………………………………………………………63

薯蓣半夏粥………………………………………………………66

薯蓣芣苢汤………………………………………………………66

薯蓣鸡子黄粥……………………………………………………67

水晶桃……………………………………………………………68

消毒二仙丹………………………………………………………69

硝菔通结汤………………………………………………………69

治暴发眼便方……………………………………………………72

治痨嗽方…………………………………………………………72

治脑贫血之方……………………………………………………72

无名方剂…………………………………………………………73

白芍阿胶方………………………………………………………73

白术马钱子方……………………………………………………74

半夏生姜方………………………………………………………74

半夏旋覆花方……………………………………………………74

。。。。。。


第三章三味药方剂………………………………………………105

安胃饮……………………………………………………………105

白散方……………………………………………………………106

白通汤方…………………………………………………………107

薄荷连翘葱白汤…………………………………………………108

大陷胸汤方………………………………………………………109

仿大黄.虫丸……………………………………………………111

扶中汤……………………………………………………………111

甘露清毒饮………………………………………………………112

还少丹……………………………………………………………113

化血丹……………………………………………………………113

黄芪桃红汤………………………………………………………114

解砒石毒兼解洋火毒方…………………………………………114

加味天水散………………………………………………………114

苦酒汤……………………………………………………………116

离中丹……………………………………………………………117

馏水石膏饮………………………………………………………118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119

曼陀罗汤…………………………………………………………121

秘红丹……………………………………………………………121

秘真丸……………………………………………………………123

强肾瑞莲丸………………………………………………………123

清带丸……………………………………………………………123

三宝粥……………………………………………………………124

三鲜饮……………………………………………………………126

四逆汤方…………………………………………………………126

。。。。。。


第四章四味药方剂………………………………………………158

白虎汤……………………………………………………………158

白头翁汤方………………………………………………………174

补络补管汤………………………………………………………175

大承气汤方………………………………………………………176

大顺汤……………………………………………………………180

荡胸汤……………………………………………………………182

敷牙疳散药方……………………………………………………183

附子泻心汤变通方………………………………………………183

附子泻心汤方……………………………………………………184

《傅青主女科》有治老妇血崩方………………………………185

葛根黄连黄芩汤方………………………………………………185

更定麻杏甘石汤方………………………………………………186

寒解汤……………………………………………………………187

寒通汤……………………………………………………………191

化瘀通经散………………………………………………………191

活络效灵丹………………………………………………………192

急救回生丹………………………………………………………194

。。。。。。


第五章五味药方剂………………………………………………259

安肺宁嗽丸………………………………………………………259

白虎承气汤………………………………………………………260

白虎加人参汤方…………………………………………………260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272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283

薄荷连翘苍术黄芩木通方………………………………………285

荡痰汤……………………………………………………………285

定风丹……………………………………………………………285

附子汤方…………………………………………………………286

桂枝汤方…………………………………………………………287

寒淋汤……………………………………………………………290

和解汤……………………………………………………………290

。。。。。。


无名方剂…………………………………………………………323

白虎加人参汤山药代粳米生地代知母方………………………323

白虎加人参汤生地代知母方……………………………………325

。。。。。。

蜈蚣白虎汤………………………………………………………348

玄参地黄山药枸杞子天门冬方…………………………………348

滋阴清燥汤加玄参方……………………………………………348


精彩书摘

  第一章一味药方剂
  白茅根汤
  [组成]白茅根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一斤
  [主治]治阳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用法]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
  [方论]茅根形象中空,颇类苇根。鲜者煮稠汁饮之,则其性微凉,其味甘而且淡。为其凉也,故能去实火。为其甘也,故能清虚热。为其淡也,故能利小便。又能宣通脏腑,畅达经络,兼治外感之热,而利周身之水也。然必须如此煮法,服之方效。若久煎,其清凉之性及其宣通之力皆减,服之即无效矣。所煮之汤,历一昼夜即变绿色,若无发酵之味,仍然可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癃闭方·白茅根汤》)
  [案例]
  一、内科医案温病医案
  舒啸岑,天津二区华新公司办公处经理,年四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兼痧疹。[病因]舒君原精医术,当温疹流行之时,屡次出门为人诊病,受其传染因得斯病。[证候]其前数日皆系自治,屡次服表疹清热之药,疹已遍身出齐而热仍用小方2不退,因求愚为延医。其表里俱觉发热,且又烦躁异常,无片时宁静,而其脉则微弱不起,舌苔薄而微黄,大便日行一次不干不溏,小便赤涩短少。[诊断]此证当先有伏气化热,因受外感之传染而激发,缘三焦脂膜窜入少阴遏抑肾气,不能上与心火相济,是以舌苔已黄,小便短赤,阳明腑热已实,而其脉仍然无力也。其烦躁异常者,亦因水火之气不相交也。此虽温病,实与少阴伤寒之热者无异,故其脉亦与少阴伤寒之脉同。当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将原方少为变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辅之。[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大潞参四钱、天花粉八钱、生怀山药八钱、鲜茅根四钱、甘草二钱;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鲜茅根也。花粉与知母皆能清热,而花粉于清热之外又善解毒,山药与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药于和胃之外又能滋肾。方中之义,用白虎汤以治外感实热,如此变通则兼能清其虚热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参更可治证实脉虚之热,引以鲜茅根并可治温病下陷之热也。复诊将药煎服一剂,热退强半,烦躁亦大轻减,可安睡片时。至翌日过午,发热烦躁又如旧,脉象仍然无力,因将生石膏改用三两,潞参改用五钱、俾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每饮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服后其病亦见愈,旋又反复,且其大便一日两次,知此寒凉之药不可再服。乃此时愚恍然会悟,得治此证之的方矣。[处方]鲜白茅根六两切碎,添凉水五盅,在炉上煎一沸,即将药罐离开炉眼,约隔三寸许,迟十分钟再煎一沸,又离开炉眼,再迟十分钟,视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约可取清汤三盅,趁热顿饮之以得微汗方佳。[效果]此方如法服两剂,其病脱然愈矣。[说明]按此证其伏气之化热,固在三焦,而毒菌之传染,实先受于上焦,于斯毒热相并随上焦之如雾而弥漫于全身之脏腑经络不分界限。茅根禀少阳最初之气,凉而能散,且其形不但中空,周遭爿上皆小孔玲珑透彻,故能通达经络脏腑无微不至。惟性甚平和,非多用不能奏效。是以一剂重用至六两,其凉散之力,能将脏腑经络间之毒热尽数排出茅根能微汗利小便,皆其排出之道路,毒热清肃,烦躁自除矣。愚临证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参汤时不知凡几,约皆随手奏效。
  ……


《张锡纯用小方》是一本致力于探索中医辨证施治精髓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药方,而是着眼于张锡纯先生在临证实践中,如何巧妙运用“小方”来解决复杂病症。其核心在于揭示张氏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而非浅尝辄止于方剂的应用。 全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展开。在理论层面,作者首先梳理了张锡纯先生的核心医学思想,包括其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病因病机、正邪斗争的深刻认识。特别是在“辨证”环节,作者详细阐述了张氏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捕捉疾病细微之处,精准判断病位、病性、病势,为后续用药奠定坚实基础。书中着重强调了张氏“审因论治”的理念,即不仅仅关注症状的表面现象,更要追溯其根本病因,才能做到“万病皆可医”。 在实践层面,本书选取了张锡纯先生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病种所拟定的代表性“小方”,并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这里的“小方”并非指用药数量少,而是指其方剂组成精炼,配伍巧妙,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切中病机要害。作者逐一剖析每个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理,解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为何选用特定剂量和炮制方法。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并不止步于对处方进行机械的解读,而是着重于挖掘每个方剂背后所蕴含的临床智慧。例如,对于外感热病的辨证,张氏如何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灵活调整麻黄、桂枝、石膏、知母等药物的配伍,以达到“散邪”或“清热”的目的。书中会详细介绍张氏在处理风寒、风热、暑湿、燥邪等不同外感病时的思路转变,以及如何在同一方剂的基础上,通过加减药物来应对病情的复杂变化。 在内科杂病方面,《张锡纯用小方》也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书中会重点分析张氏在治疗咳嗽、喘息、胸痹、心悸、胃脘疼痛、泄泻、便秘、水肿、黄疸、失眠等常见病症时,是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体质、病程长短、兼夹症状等因素,来选择和运用“小方”。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张氏会根据是痰湿阻肺、肺热壅盛、肺阴亏虚,还是肝火犯肺,来选择如杏苏散、桑菊饮、麦门冬汤、咳逆散等方剂,并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以求得最佳疗效。 书中对于“虚证”的辨治,尤为值得称道。张锡纯先生擅长运用扶正固本之法,针对各种虚损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脾、肺、肾等脏腑功能的虚弱,设计出精当的方剂。作者会详细讲解张氏如何通过补中益气、养血荣筋、滋阴润燥、温阳助火等手段,来恢复人体正气,增强脏腑功能。例如,在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倦怠、腹胀时,张氏可能会运用如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但会根据病人是否有湿邪兼夹,或是存在明显的食积,而在原方上进行调整,以达标本兼治之效。 此外,本书也触及了一些张锡纯先生在妇科、儿科以及一些疑难杂症方面的经验。例如,对于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张氏会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以及病人的具体体质,来运用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健脾益肾等方法。在儿科方面,张氏会更加注重小儿的生理特点,用药剂量小、药性平和,以求速效且不伤正气。 《张锡纯用小方》不仅仅是一本药方汇编,更是一部中医临床思维的实战教程。它鼓励读者在学习方剂的同时,更要深入理解方剂背后的辨证逻辑和用药原则,培养举一反三的临床能力。本书强调,真正掌握“小方”的精髓,在于理解其“理”,在于领悟其“法”,在于体悟其“变”。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时,运用张锡纯先生的智慧,奏响治病救人的华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了《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作者在书中对张锡纯先生的方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这个中医初学者也受益匪浅。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每个小方所处的“语境”的重视。他会尽可能地还原张锡纯先生当年诊治病人的场景,比如病人的症状、体征,甚至当时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张锡纯先生是如何进行辨证论治,最终确定方剂的。这种“情景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方剂的由来和应用。 书中对药物的讲解也非常到位。作者不仅会告诉你每味药的功效,还会深入分析它们的药性、归经,以及在方剂中扮演的角色。比如,为什么在治疗某种疾病时,会选择某味药作为“君”,而另一味药作为“臣”?它们之间是如何配合,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这些细致的分析,让我对中药的配伍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古代医家的论述,以及一些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来佐证张锡纯先生的方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这表明中医理论并非是过时的,而是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张锡纯先生的医术充满了敬佩。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就是一本介绍经典方剂的书。然而,翻开目录,才发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对张锡纯先生医案的解读,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张氏学术思想的核心。他会从张锡纯先生的“辨证论治”理念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医学发展水平,来分析每一个小方的形成过程。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随证立法,因病用药”这一原则的阐述。书中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张锡纯先生是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化裁方药,而不是拘泥于古方。比如,针对同一个“咳嗽”的症状,张锡纯先生会根据是风寒、风热、痰湿还是阴虚,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作者在解读这些医案时,会详细分析张锡纯先生当时是如何辨别这些细微差别的,比如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声音、呼吸等。这种严谨的分析,让我对中医的辨证思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医家对类似病症的治疗经验,与张锡纯先生的方剂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张锡纯先生的创新之处和过人之处。这种对比分析,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中医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张锡纯先生的方剂,更是学习他对待疾病的态度、对待医学的态度。它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实践,如何去创新。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医学宝典。

评分

《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让我对中医的理解焕然一新。我一直对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深信不疑,但总觉得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做到精准辨证,如何灵活组方,是很大的挑战。这本书恰好解决了我的困惑。 作者对张锡纯先生方剂的解读,不是简单地摘抄,而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解构”和“重塑”。他会从张锡纯先生的学术思想出发,分析他之所以选择某个特定方剂的原因,以及在这个方剂中,每味药物所扮演的角色。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看似普通的小方,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比如,为什么在治疗某个病症时,会选择某味草药,而不是另一味?这背后有什么样的药物学原理和临床经验的支撑? 书中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解释了“为什么”。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君臣佐使”理论在具体方剂中的应用的阐述。他会详细地剖析,在这个小方中,哪味药是君,哪味是臣,哪是佐,哪是使,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达到治疗目的的。这种细致的分析,让我对中药的配伍理论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书中还会结合一些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比如,对于某个方剂的抗炎作用,作者会引用一些科学文献来佐证,让中医理论不再是“玄之又玄”的神秘学说,而是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支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张锡纯先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评分

《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我之前一直觉得中医的方剂很多都很复杂,很难掌握。但这本书通过精选张锡纯先生的一些“小方”,让我看到了中医治疗的另一种可能性——简单而有效。 作者在解读方剂时,不仅仅是告诉你药名和用法,更重要的是,他会深入剖析这些药物的药性、归经、功效,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作用,共同发挥疗效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配伍”的讲解,为什么张锡纯先生会选择这几味药放在一起,而不是其他药物?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这种细致的分析,让我对中药的配伍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还结合了张锡纯先生的一些经典医案,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来展示这些小方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我读到这些医案时,常常会感到惊喜,感叹张锡纯先生的医术之高明。他能够用如此简单的方剂,解决如此复杂的疾病,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医家的观点,以及一些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发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方剂的介绍,更是一部中医智慧的结晶。它让我对中医充满了敬意,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学习和运用中医。

评分

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感觉收获满满。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珍贵的医学瑰宝。作者在书中对张锡纯先生的方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解读,让我对中医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每个方剂背后“辨证论治”的强调。他会从病人的具体症状出发,分析病人的病因病机,然后根据病机来确立治则治法,最后选择出最合适的方剂。这种循序渐进的分析过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方剂是如何从理论推导出来的。 书中对药物的讲解也非常到位。作者不仅会告诉你每味药的功效,还会深入分析它们的药性、归经,以及在方剂中扮演的角色。比如,为什么在治疗某种疾病时,会选择某味药作为“君”,而另一味药作为“臣”?它们之间是如何配合,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这些细致的分析,让我对中药的配伍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古代医家的论述,以及一些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来佐证张锡纯先生的方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这表明中医理论并非是过时的,而是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张锡纯先生的医术充满了敬佩。

评分

《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化繁为简”的智慧。我一直觉得中医的方剂浩如烟海,初学者很容易感到无从下手。但是,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识中医方剂的新视角。作者通过精选张锡纯先生的一些“小方”,而不是那些动辄十几味药的大方,来展示中医治疗的精髓。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个小方背后“情境”的描绘。作者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方子治什么病,而是会尽可能还原张锡纯先生当时接诊病人的情景,包括病人的主诉、症状特点、生活习惯等等。然后,再层层剥茧,分析张锡纯先生是如何从这些信息中抓住病机,然后选择出最适合的药物。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药堂,亲耳聆听张锡纯先生的诊脉和处方。 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泄泻”的小方,作者详细描述了患者腹泻次数、大便的性状、是否有腹痛、舌苔等细节,并以此来推断病因是属于脾胃虚寒还是湿热侵袭。然后,再对比不同的药物,比如砂仁、白术、干姜等,是如何针对这些不同的病因发挥作用的。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方剂的组成并不是随意拼凑,而是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理论依据。 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中医方剂是枯燥的药名列表,而是充满生命力和智慧的艺术品。它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简洁之美,以及张锡纯先生在医学上的独到之处。这本书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中医,但又觉得无从下手的读者来说,绝对是绝佳的入门读物,更是提升临床思维的利器。

评分

《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简直是一本中医临床实践的“圣经”。我之前一直对中医的方剂感到陌生,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张锡纯先生的医学智慧展现在我面前。 作者在解读每个小方时,都非常注重“理法方药”的结合。他会首先分析病症的病因病机,然后根据病机确立治则治法,最后再选择相应的方剂。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过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方剂是如何从理论推导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几个药方。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君臣佐使”的讲解。作者会详细地分析,在这个小方中,每味药的“君臣佐使”地位,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疗效的。这让我明白,中医方剂的组成并不是随意拼凑,而是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理论依据。 而且,书中还会结合一些张锡纯先生的临床医案,来展示这些小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我读到这些医案时,常常会感到惊喜,感叹张锡纯先生的医术之高明。他能够用如此简洁的方剂,解决如此复杂的疾病,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简洁之美,以及张锡纯先生在医学上的独到之处。

评分

刚拿到《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这本书该不会是那种枯燥的药方大全吧?然而,读了不到几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方剂,更是把这些方剂背后的人物、故事、思想都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在解读每个小方时,都会尽量还原张锡纯先生当时诊治病人的情境。他会描述病人的症状,甚至包括病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然后分析张锡纯先生是如何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诊断,并选择出最恰当的方剂。这种“情景还原”,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张锡纯先生的医术。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变通”的强调。张锡纯先生的方剂,很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作者在解读这些医案时,会详细分析张锡纯先生是如何进行“化裁”的,为什么会在原方基础上增减几味药,以及这些变动会对疗效产生什么影响。这让我明白,中医的方剂不是僵化的,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而且,书中还融入了一些作者自己对这些方剂的思考和体会,以及一些临床上的应用经验。这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实践指导意义。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方剂,更是一种治学态度和临床思维。它让我认识到,学习中医,不能死记硬背,而要理解其精髓,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

评分

最近读了《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简直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种渴望。书中的每个“小方”都像是藏宝图一样,揭示了张锡纯老先生在数十年行医过程中,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候中提炼出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解读这些方剂时,并非简单地罗列药味和用法,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方剂背后的配伍原理、君臣佐使的运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细致的讲解,让我不仅仅是记住了几个方子,更是理解了它们为什么有效,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最大的疗效。 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个针对“湿热内蕴”的小方子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列出了具体的药物组成,如苍术、厚朴、茯苓等,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药物能够燥湿、健脾、利湿。他会从药性、归经等角度分析,为什么苍术能“燥湿而脾气”,厚朴能“行气消胀”,茯苓能“渗湿利水”。更妙的是,作者还会结合古代医家对此症的认识,以及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佐证这个方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随张锡纯老先生一起在临床一线,亲眼见证他如何辨证论治,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看似简单的药物,解决复杂的疾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传授,一种临床经验的传承。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医临床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评分

《张锡纯用小方》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中医典籍,但总觉得晦涩难懂。这本书则以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将张锡纯先生的医学智慧展现在我面前。 作者在解读每个小方时,都非常注重“理法方药”的结合。他会首先分析病症的病因病机,然后根据病机确立治则治法,最后再选择相应的方剂。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过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方剂是如何从理论推导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几个药方。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君臣佐使”的讲解。作者会详细地分析,在这个小方中,每味药的“君臣佐使”地位,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疗效的。这让我明白,中医方剂的组成并不是随意拼凑,而是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理论依据。 而且,书中还会结合一些张锡纯先生的临床医案,来展示这些小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我读到这些医案时,常常会感到惊喜,感叹张锡纯先生的医术之高明。他能够用如此简洁的方剂,解决如此复杂的疾病,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简洁之美,以及张锡纯先生在医学上的独到之处。

评分

实用,很喜欢

评分

张锡纯的书很不错,

评分

很好,很满意。zzzzzzz

评分

书籍内容不错,有参考价值。。配送小伙服务很好!

评分

声音还可以,不是烧友的话马马虎虎的凑合着用可以了

评分

挺好的都是正派。

评分

张锡纯的书很不错,

评分

还不错,老妈喜欢,说有的可以借鉴

评分

包装完好,知识量丰富,非常实用,谢谢!今后会常来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