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為綱,分門彆類悉述張锡純用藥特點
以經解經,原汁原味反映張锡純臨證經驗
本書匯集張锡純臨證應用小方的理、法、方、藥、醫案與醫話,輯小方劑160餘首、醫案600餘個,係統總結瞭張锡純善用小方辨治病證的配伍規律與用藥特色,涵蓋內科、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100餘種病癥。適閤中醫院校師生、臨床各科醫師及中醫愛好者學習使用。
第一章一味藥方劑…………………………………………………1
白茅根湯……………………………………………………………1
保赤良方……………………………………………………………5
車前子粥……………………………………………………………5
金髓煎………………………………………………………………6
木通湯………………………………………………………………6
鮮小薊根湯…………………………………………………………7
蒲公英湯……………………………………………………………8
通徹丸………………………………………………………………9
一味萊菔子湯………………………………………………………9
薯蕷粥……………………………………………………………11
一味鐵氧湯………………………………………………………15
一味薯蕷飲………………………………………………………16
治肺病便方(一)藕方…………………………………………19
治肺病便方(二)沙參方………………………………………19
無名方劑…………………………………………………………20
阿膠方……………………………………………………………20
白礬方……………………………………………………………20
柏子仁方…………………………………………………………20
常山方……………………………………………………………21
大黃方……………………………………………………………21
大棗方……………………………………………………………22
代赭石方…………………………………………………………22
當歸方……………………………………………………………24
獨參湯……………………………………………………………25
茯苓方……………………………………………………………25
甘草方……………………………………………………………26
乾薑方……………………………………………………………27
瓜蔞仁方…………………………………………………………28
桂圓方……………………………………………………………29
桂枝方……………………………………………………………29
海帶方……………………………………………………………30
厚樸方……………………………………………………………30
黃芪方……………………………………………………………31
黃芩方……………………………………………………………31
雞蛋方……………………………………………………………32
雞內金方…………………………………………………………32
連翹方……………………………………………………………32
羚羊角方…………………………………………………………33
硫黃方……………………………………………………………35
鹿角膠方…………………………………………………………37
綠豆方……………………………………………………………38
麥芽方……………………………………………………………38
芒硝方……………………………………………………………38
牡牛蛋方…………………………………………………………39
硼砂方……………………………………………………………40
全蠍方……………………………………………………………40
三七方……………………………………………………………40
山楂方……………………………………………………………44
山茱萸方…………………………………………………………44
石膏方……………………………………………………………45
石榴方……………………………………………………………48
熟地方……………………………………………………………48
水蛭方……………………………………………………………49
鬆脂方……………………………………………………………50
鴨蛋子方…………………………………………………………51
硃砂方……………………………………………………………52
第二章二味藥方劑………………………………………………54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54
二鮮飲……………………………………………………………54
化瘀理膈丹………………………………………………………55
健脾化痰丸………………………………………………………56
薑膠膏……………………………………………………………56
坎中丹……………………………………………………………57
龍馬自來丹方……………………………………………………57
明目硼硝水………………………………………………………58
清腦黃連膏………………………………………………………58
山藥貝母末………………………………………………………59
石膏阿司匹林湯…………………………………………………59
石膏粳米湯………………………………………………………63
薯蕷半夏粥………………………………………………………66
薯蕷芣苢湯………………………………………………………66
薯蕷雞子黃粥……………………………………………………67
水晶桃……………………………………………………………68
消毒二仙丹………………………………………………………69
硝菔通結湯………………………………………………………69
治暴發眼便方……………………………………………………72
治癆嗽方…………………………………………………………72
治腦貧血之方……………………………………………………72
無名方劑…………………………………………………………73
白芍阿膠方………………………………………………………73
白術馬錢子方……………………………………………………74
半夏生薑方………………………………………………………74
半夏鏇覆花方……………………………………………………74
。。。。。。
第三章三味藥方劑………………………………………………105
安胃飲……………………………………………………………105
白散方……………………………………………………………106
白通湯方…………………………………………………………107
薄荷連翹蔥白湯…………………………………………………108
大陷胸湯方………………………………………………………109
仿大黃.蟲丸……………………………………………………111
扶中湯……………………………………………………………111
甘露清毒飲………………………………………………………112
還少丹……………………………………………………………113
化血丹……………………………………………………………113
黃芪桃紅湯………………………………………………………114
解砒石毒兼解洋火毒方…………………………………………114
加味天水散………………………………………………………114
苦酒湯……………………………………………………………116
離中丹……………………………………………………………117
餾水石膏飲………………………………………………………118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119
曼陀羅湯…………………………………………………………121
秘紅丹……………………………………………………………121
秘真丸……………………………………………………………123
強腎瑞蓮丸………………………………………………………123
清帶丸……………………………………………………………123
三寶粥……………………………………………………………124
三鮮飲……………………………………………………………126
四逆湯方…………………………………………………………126
。。。。。。
第四章四味藥方劑………………………………………………158
白虎湯……………………………………………………………158
白頭翁湯方………………………………………………………174
補絡補管湯………………………………………………………175
大承氣湯方………………………………………………………176
大順湯……………………………………………………………180
蕩胸湯……………………………………………………………182
敷牙疳散藥方……………………………………………………183
附子瀉心湯變通方………………………………………………183
附子瀉心湯方……………………………………………………184
《傅青主女科》有治老婦血崩方………………………………185
葛根黃連黃芩湯方………………………………………………185
更定麻杏甘石湯方………………………………………………186
寒解湯……………………………………………………………187
寒通湯……………………………………………………………191
化瘀通經散………………………………………………………191
活絡效靈丹………………………………………………………192
急救迴生丹………………………………………………………194
。。。。。。
第五章五味藥方劑………………………………………………259
安肺寜嗽丸………………………………………………………259
白虎承氣湯………………………………………………………260
白虎加人參湯方…………………………………………………260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272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283
薄荷連翹蒼術黃芩木通方………………………………………285
蕩痰湯……………………………………………………………285
定風丹……………………………………………………………285
附子湯方…………………………………………………………286
桂枝湯方…………………………………………………………287
寒淋湯……………………………………………………………290
和解湯……………………………………………………………290
。。。。。。
無名方劑…………………………………………………………323
白虎加人參湯山藥代粳米生地代知母方………………………323
白虎加人參湯生地代知母方……………………………………325
。。。。。。
蜈蚣白虎湯………………………………………………………348
玄參地黃山藥枸杞子天門鼕方…………………………………348
滋陰清燥湯加玄參方……………………………………………348
第一章一味藥方劑
白茅根湯
[組成]白茅根掘取鮮者去淨皮與節間小根細切,一斤
[主治]治陽虛不能化陽,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緻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用法]將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候十數分鍾,視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須臾視其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去渣溫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兩三次,使藥力相繼,周十二時,小便自利。
[方論]茅根形象中空,頗類葦根。鮮者煮稠汁飲之,則其性微涼,其味甘而且淡。為其涼也,故能去實火。為其甘也,故能清虛熱。為其淡也,故能利小便。又能宣通髒腑,暢達經絡,兼治外感之熱,而利周身之水也。然必須如此煮法,服之方效。若久煎,其清涼之性及其宣通之力皆減,服之即無效矣。所煮之湯,曆一晝夜即變綠色,若無發酵之味,仍然可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癃閉方·白茅根湯》)
[案例]
一、內科醫案溫病醫案
舒嘯岑,天津二區華新公司辦公處經理,年四十五歲,於仲夏得溫病兼痧疹。[病因]舒君原精醫術,當溫疹流行之時,屢次齣門為人診病,受其傳染因得斯病。[證候]其前數日皆係自治,屢次服錶疹清熱之藥,疹已遍身齣齊而熱仍用小方2不退,因求愚為延醫。其錶裏俱覺發熱,且又煩躁異常,無片時寜靜,而其脈則微弱不起,舌苔薄而微黃,大便日行一次不乾不溏,小便赤澀短少。[診斷]此證當先有伏氣化熱,因受外感之傳染而激發,緣三焦脂膜竄入少陰遏抑腎氣,不能上與心火相濟,是以舌苔已黃,小便短赤,陽明腑熱已實,而其脈仍然無力也。其煩躁異常者,亦因水火之氣不相交也。此雖溫病,實與少陰傷寒之熱者無異,故其脈亦與少陰傷寒之脈同。當治以白虎加人參湯,將原方少為變通,而再加托錶疹毒之品輔之。[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大潞參四錢、天花粉八錢、生懷山藥八錢、鮮茅根四錢、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花粉與知母皆能清熱,而花粉於清熱之外又善解毒,山藥與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藥於和胃之外又能滋腎。方中之義,用白虎湯以治外感實熱,如此變通則兼能清其虛熱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參更可治證實脈虛之熱,引以鮮茅根並可治溫病下陷之熱也。復診將藥煎服一劑,熱退強半,煩躁亦大輕減,可安睡片時。至翌日過午,發熱煩躁又如舊,脈象仍然無力,因將生石膏改用三兩,潞參改用五錢、俾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每飲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服後其病亦見愈,鏇又反復,且其大便一日兩次,知此寒涼之藥不可再服。乃此時愚恍然會悟,得治此證之的方矣。[處方]鮮白茅根六兩切碎,添涼水五盅,在爐上煎一沸,即將藥罐離開爐眼,約隔三寸許,遲十分鍾再煎一沸,又離開爐眼,再遲十分鍾,視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約可取清湯三盅,趁熱頓飲之以得微汗方佳。[效果]此方如法服兩劑,其病脫然愈矣。[說明]按此證其伏氣之化熱,固在三焦,而毒菌之傳染,實先受於上焦,於斯毒熱相並隨上焦之如霧而彌漫於全身之髒腑經絡不分界限。茅根稟少陽最初之氣,涼而能散,且其形不但中空,周遭爿上皆小孔玲瓏透徹,故能通達經絡髒腑無微不至。惟性甚平和,非多用不能奏效。是以一劑重用至六兩,其涼散之力,能將髒腑經絡間之毒熱盡數排齣茅根能微汗利小便,皆其排齣之道路,毒熱清肅,煩躁自除矣。愚臨證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參湯時不知凡幾,約皆隨手奏效。
……
我最近讀瞭《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作者在書中對張锡純先生的方劑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讀,讓我這個中醫初學者也受益匪淺。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每個小方所處的“語境”的重視。他會盡可能地還原張锡純先生當年診治病人的場景,比如病人的癥狀、體徵,甚至當時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特點。然後,再根據這些信息,分析張锡純先生是如何進行辨證論治,最終確定方劑的。這種“情景式”的學習方式,讓我更容易理解方劑的由來和應用。 書中對藥物的講解也非常到位。作者不僅會告訴你每味藥的功效,還會深入分析它們的藥性、歸經,以及在方劑中扮演的角色。比如,為什麼在治療某種疾病時,會選擇某味藥作為“君”,而另一味藥作為“臣”?它們之間是如何配閤,達到協同增效的目的?這些細緻的分析,讓我對中藥的配伍原理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還會穿插一些古代醫傢的論述,以及一些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來佐證張锡純先生的方劑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這讓我感到非常振奮,因為這錶明中醫理論並非是過時的,而是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張锡純先生的醫術充滿瞭敬佩。
評分《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寶藏!我之前一直覺得中醫的方劑很多都很復雜,很難掌握。但這本書通過精選張锡純先生的一些“小方”,讓我看到瞭中醫治療的另一種可能性——簡單而有效。 作者在解讀方劑時,不僅僅是告訴你藥名和用法,更重要的是,他會深入剖析這些藥物的藥性、歸經、功效,以及它們是如何協同作用,共同發揮療效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配伍”的講解,為什麼張锡純先生會選擇這幾味藥放在一起,而不是其他藥物?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化學反應”?這種細緻的分析,讓我對中藥的配伍原理有瞭更深入的理解。 書中還結閤瞭張锡純先生的一些經典醫案,通過這些真實的案例,來展示這些小方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我讀到這些醫案時,常常會感到驚喜,感嘆張锡純先生的醫術之高明。他能夠用如此簡單的方劑,解決如此復雜的疾病,這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智慧? 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還穿插瞭一些古代醫傢的觀點,以及一些現代藥理學的研究。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看到瞭中醫理論的傳承和發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方劑的介紹,更是一部中醫智慧的結晶。它讓我對中醫充滿瞭敬意,也讓我更有信心去學習和運用中醫。
評分《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化繁為簡”的智慧。我一直覺得中醫的方劑浩如煙海,初學者很容易感到無從下手。但是,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認識中醫方劑的新視角。作者通過精選張锡純先生的一些“小方”,而不是那些動輒十幾味藥的大方,來展示中醫治療的精髓。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每個小方背後“情境”的描繪。作者不僅僅是告訴你這個方子治什麼病,而是會盡可能還原張锡純先生當時接診病人的情景,包括病人的主訴、癥狀特點、生活習慣等等。然後,再層層剝繭,分析張锡純先生是如何從這些信息中抓住病機,然後選擇齣最適閤的藥物。這種“情景教學”的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古代的藥堂,親耳聆聽張锡純先生的診脈和處方。 比如,書中有一個關於“泄瀉”的小方,作者詳細描述瞭患者腹瀉次數、大便的性狀、是否有腹痛、舌苔等細節,並以此來推斷病因是屬於脾胃虛寒還是濕熱侵襲。然後,再對比不同的藥物,比如砂仁、白術、乾薑等,是如何針對這些不同的病因發揮作用的。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明白瞭方劑的組成並不是隨意拼湊,而是有著嚴謹的邏輯和深厚的理論依據。 讀完這本書,我不再覺得中醫方劑是枯燥的藥名列錶,而是充滿生命力和智慧的藝術品。它讓我看到瞭中醫的簡潔之美,以及張锡純先生在醫學上的獨到之處。這本書對於想要係統學習中醫,但又覺得無從下手的讀者來說,絕對是絕佳的入門讀物,更是提升臨床思維的利器。
評分《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我之前接觸過一些中醫典籍,但總覺得晦澀難懂。這本書則以一種非常親切、易懂的方式,將張锡純先生的醫學智慧展現在我麵前。 作者在解讀每個小方時,都非常注重“理法方藥”的結閤。他會首先分析病癥的病因病機,然後根據病機確立治則治法,最後再選擇相應的方劑。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過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個方劑是如何從理論推導齣來的,而不是簡單地記憶幾個藥方。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君臣佐使”的講解。作者會詳細地分析,在這個小方中,每味藥的“君臣佐使”地位,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配閤,共同發揮療效的。這讓我明白,中醫方劑的組成並不是隨意拼湊,而是有著嚴謹的邏輯和深厚的理論依據。 而且,書中還會結閤一些張锡純先生的臨床醫案,來展示這些小方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我讀到這些醫案時,常常會感到驚喜,感嘆張锡純先生的醫術之高明。他能夠用如此簡潔的方劑,解決如此復雜的疾病,這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智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的簡潔之美,以及張锡純先生在醫學上的獨到之處。
評分剛拿到《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我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這本書該不會是那種枯燥的藥方大全吧?然而,讀瞭不到幾頁,我就被深深吸引住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羅列方劑,更是把這些方劑背後的人物、故事、思想都生動地展現齣來。 作者在解讀每個小方時,都會盡量還原張锡純先生當時診治病人的情境。他會描述病人的癥狀,甚至包括病人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然後分析張锡純先生是如何根據這些信息,做齣診斷,並選擇齣最恰當的方劑。這種“情景還原”,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見證張锡純先生的醫術。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變通”的強調。張锡純先生的方劑,很多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作者在解讀這些醫案時,會詳細分析張锡純先生是如何進行“化裁”的,為什麼會在原方基礎上增減幾味藥,以及這些變動會對療效産生什麼影響。這讓我明白,中醫的方劑不是僵化的,而是充滿生命力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而且,書中還融入瞭一些作者自己對這些方劑的思考和體會,以及一些臨床上的應用經驗。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也更具實踐指導意義。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不僅僅是具體的方劑,更是一種治學態度和臨床思維。它讓我認識到,學習中醫,不能死記硬背,而要理解其精髓,並將其靈活運用於臨床。
評分我最近一口氣讀完瞭《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感覺收獲滿滿。這本書就像一個寶庫,裏麵藏著無數珍貴的醫學瑰寶。作者在書中對張锡純先生的方劑進行瞭非常細緻的解讀,讓我對中醫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 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對每個方劑背後“辨證論治”的強調。他會從病人的具體癥狀齣發,分析病人的病因病機,然後根據病機來確立治則治法,最後選擇齣最閤適的方劑。這種循序漸進的分析過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個方劑是如何從理論推導齣來的。 書中對藥物的講解也非常到位。作者不僅會告訴你每味藥的功效,還會深入分析它們的藥性、歸經,以及在方劑中扮演的角色。比如,為什麼在治療某種疾病時,會選擇某味藥作為“君”,而另一味藥作為“臣”?它們之間是如何配閤,達到協同增效的目的?這些細緻的分析,讓我對中藥的配伍原理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還會穿插一些古代醫傢的論述,以及一些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來佐證張锡純先生的方劑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這讓我感到非常振奮,因為這錶明中醫理論並非是過時的,而是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張锡純先生的醫術充滿瞭敬佩。
評分《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簡直是一本中醫臨床實踐的“聖經”。我之前一直對中醫的方劑感到陌生,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張锡純先生的醫學智慧展現在我麵前。 作者在解讀每個小方時,都非常注重“理法方藥”的結閤。他會首先分析病癥的病因病機,然後根據病機確立治則治法,最後再選擇相應的方劑。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過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個方劑是如何從理論推導齣來的,而不是簡單地記憶幾個藥方。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君臣佐使”的講解。作者會詳細地分析,在這個小方中,每味藥的“君臣佐使”地位,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配閤,共同發揮療效的。這讓我明白,中醫方劑的組成並不是隨意拼湊,而是有著嚴謹的邏輯和深厚的理論依據。 而且,書中還會結閤一些張锡純先生的臨床醫案,來展示這些小方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我讀到這些醫案時,常常會感到驚喜,感嘆張锡純先生的醫術之高明。他能夠用如此簡潔的方劑,解決如此復雜的疾病,這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智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的簡潔之美,以及張锡純先生在醫學上的獨到之處。
評分《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流,讓我對中醫的理解煥然一新。我一直對中醫的“辨證施治”理念深信不疑,但總覺得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做到精準辨證,如何靈活組方,是很大的挑戰。這本書恰好解決瞭我的睏惑。 作者對張锡純先生方劑的解讀,不是簡單地摘抄,而是進行瞭一次深入的“解構”和“重塑”。他會從張锡純先生的學術思想齣發,分析他之所以選擇某個特定方劑的原因,以及在這個方劑中,每味藥物所扮演的角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看似普通的小方,進行瞭非常詳盡的分析,比如,為什麼在治療某個病癥時,會選擇某味草藥,而不是另一味?這背後有什麼樣的藥物學原理和臨床經驗的支撐? 書中不僅解釋瞭“是什麼”,更解釋瞭“為什麼”。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君臣佐使”理論在具體方劑中的應用的闡述。他會詳細地剖析,在這個小方中,哪味藥是君,哪味是臣,哪是佐,哪是使,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配閤,協同作戰,最終達到治療目的的。這種細緻的分析,讓我對中藥的配伍理論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而且,書中還會結閤一些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來解釋傳統中醫理論的科學性,這讓我感到非常振奮。比如,對於某個方劑的抗炎作用,作者會引用一些科學文獻來佐證,讓中醫理論不再是“玄之又玄”的神秘學說,而是有堅實的科學基礎支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的博大精深,也看到瞭張锡純先生的智慧和創造力。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就是一本介紹經典方劑的書。然而,翻開目錄,纔發現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我的想象。作者對張锡純先生醫案的解讀,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張氏學術思想的核心。他會從張锡純先生的“辨證論治”理念齣發,結閤當時的時代背景和醫學發展水平,來分析每一個小方的形成過程。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隨證立法,因病用藥”這一原則的闡述。書中舉瞭幾個例子,說明張锡純先生是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靈活化裁方藥,而不是拘泥於古方。比如,針對同一個“咳嗽”的癥狀,張锡純先生會根據是風寒、風熱、痰濕還是陰虛,選擇不同的藥物組閤。作者在解讀這些醫案時,會詳細分析張锡純先生當時是如何辨彆這些細微差彆的,比如觀察患者的舌苔、脈象、聲音、呼吸等。這種嚴謹的分析,讓我對中醫的辨證思維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古代醫傢對類似病癥的治療經驗,與張锡純先生的方劑進行對比,從中可以看齣張锡純先生的創新之處和過人之處。這種對比分析,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看到瞭中醫在曆史長河中的發展脈絡。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張锡純先生的方劑,更是學習他對待疾病的態度、對待醫學的態度。它教會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實踐,如何去創新。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醫學寶典。
評分最近讀瞭《張锡純用小方》這本書,簡直讓我醍醐灌頂!我一直對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的結閤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這種渴望。書中的每個“小方”都像是藏寶圖一樣,揭示瞭張锡純老先生在數十年行醫過程中,如何從紛繁復雜的癥候中提煉齣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案。更讓我驚嘆的是,作者在解讀這些方劑時,並非簡單地羅列藥味和用法,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方劑背後的配伍原理、君臣佐使的運用、以及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細緻的講解,讓我不僅僅是記住瞭幾個方子,更是理解瞭它們為什麼有效,在什麼情況下能發揮最大的療效。 舉個例子,書中對某個針對“濕熱內蘊”的小方子的講解,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不僅列齣瞭具體的藥物組成,如蒼術、厚樸、茯苓等,還詳細解釋瞭為什麼這些藥物能夠燥濕、健脾、利濕。他會從藥性、歸經等角度分析,為什麼蒼術能“燥濕而脾氣”,厚樸能“行氣消脹”,茯苓能“滲濕利水”。更妙的是,作者還會結閤古代醫傢對此癥的認識,以及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成果,來佐證這個方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讀到這裏,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跟隨張锡純老先生一起在臨床一綫,親眼見證他如何辨證論治,如何巧妙地運用這些看似簡單的藥物,解決復雜的疾病。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醫學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傳授,一種臨床經驗的傳承。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醫臨床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評分不錯啊!胸羅靈素費,腹閦懷奇纔。用藥被德,功參造化。
評分自學中醫,買來增長自己的知識,希望能夠看懂
評分京東自營值得信賴,謝謝京東!
評分買東西,最大的成本其實是挑選的時間精力,這個真的好!
評分這套書的內容還可以,用來收藏,慢慢看。
評分産品非常不錯,受益匪淺,可以讓人感到非常滿意,開心,希望大傢都來買!
評分看書內容真是好書,很可惜紙質真是很一般啊,看在書的內容上,給五星瞭。
評分還沒看,屯著,希望對學習有幫助。
評分聲音還可以,不是燒友的話馬馬虎虎的湊閤著用可以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