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用桂枝肉桂

张锡纯用桂枝肉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成文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张锡纯
  • 桂枝汤
  • 肉桂
  • 温病
  • 伤寒
  • 方剂
  • 医案
  • 清代医学
  • 中医药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862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84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张锡纯临证应用桂枝、肉桂的理、法、方、药、医案与医话,辑桂枝、肉桂方剂49首,医案100余则,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等40余种病证。可作为中医各家学说辅导参考用书,也适合临床、文献研究者对张锡纯使用的药物进行专题研究参考之用,更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系统研究学习张锡纯用药经验之用。

目录

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1
第一节 药性功效………………………………………………………1
一、桂枝………………………………………………………………………1
二、肉桂………………………………………………………………………2
第二节 桂枝配伍………………………………………………………3
第三节 用法禁忌………………………………………………………3
一、肉桂用法…………………………………………………………………3
二、桂枝汤禁忌………………………………………………………………4
第二章 方剂………………………………………………………7
大青龙汤…………………………………………………………7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0
当归四逆汤………………………………………………………11
肝脾双理丸………………………………………………………11
桂枝二越婢一汤…………………………………………………12
桂枝加大黄汤……………………………………………………13
桂枝加葛根汤……………………………………………………15
桂枝加芍药汤……………………………………………………17
桂枝汤……………………………………………………………18
回阳升陷汤………………………………………………………28

活络祛寒汤………………………………………………………29
加减八味地黄汤…………………………………………………30
加味桂枝代粥汤…………………………………………………30
加味黄芪五物汤…………………………………………………32
加味理中地黄汤…………………………………………………32
加味苓桂术甘汤…………………………………………………34
加味玉屏风散……………………………………………………35
金匮肾气丸………………………………………………………36
理饮汤……………………………………………………………37
理郁升陷汤………………………………………………………38
理中丸……………………………………………………………38
苓桂术甘汤………………………………………………………39
麻黄加知母汤……………………………………………………42
麻黄汤……………………………………………………………43
秘红丹……………………………………………………………49
培脾舒肝汤………………………………………………………49
升降汤……………………………………………………………50
舒和汤……………………………………………………………51
俗传治产后风方…………………………………………………51
桃核承气汤………………………………………………………52
通小便秘方………………………………………………………54
温冲汤……………………………………………………………54
乌梅丸……………………………………………………………55
五苓散……………………………………………………………56
小柴胡汤…………………………………………………………57
小青龙加石膏汤…………………………………………………59
小青龙汤…………………………………………………………60
燮理汤……………………………………………………………69
新拟和肝丸………………………………………………………71
阳旦汤……………………………………………………………71

炙甘草汤…………………………………………………………72
治喘证方1………………………………………………………74
治喘证方2………………………………………………………74
治吐血方…………………………………………………………75
治咽喉病方………………………………………………………75
中将汤……………………………………………………………76
竹皮大丸…………………………………………………………76
逐寒荡惊汤………………………………………………………77
滋肾丸……………………………………………………………78
第三章 医案………………………………………………………79
第一节 内科医案………………………………………………………79
感冒………………………………………………………………79
伤寒………………………………………………………………81
咳嗽………………………………………………………………82
喘证………………………………………………………………83
神昏………………………………………………………………91
痫证………………………………………………………………92
胃脘痛……………………………………………………………93
痞满………………………………………………………………94
结胸………………………………………………………………95
呕吐………………………………………………………………97
饮食不化…………………………………………………………97
泄泻………………………………………………………………98
痢疾………………………………………………………………98
胁痛………………………………………………………………99
黄疸……………………………………………………………101
积聚……………………………………………………………102
臌胀……………………………………………………………103

中风……………………………………………………………104
颤证……………………………………………………………104
肝阳不振………………………………………………………105
水肿……………………………………………………………105
白浊……………………………………………………………106
癃闭……………………………………………………………108
小便不禁………………………………………………………109
血证……………………………………………………………111
痰饮……………………………………………………………114
消渴……………………………………………………………115
汗证……………………………………………………………115
虚损……………………………………………………………116
痹证……………………………………………………………120
痿证……………………………………………………………120
腿痛……………………………………………………………121
肌肤麻痹………………………………………………………122
奔豚……………………………………………………………122
第二节 妇科医案……………………………………………………123
痛经……………………………………………………………123
不孕症…………………………………………………………124
阴挺……………………………………………………………124
第三节 儿科医案……………………………………………………124
温病……………………………………………………………124
呕吐……………………………………………………………126
泄泻……………………………………………………………130
惊风……………………………………………………………130
结胸……………………………………………………………131
虚损……………………………………………………………131
第四节 外科医案……………………………………………………132

破伤风…………………………………………………………132
第五节 五官科医案…………………………………………………132
耳鸣……………………………………………………………132
咽干……………………………………………………………133
牙疳……………………………………………………………133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

  第一节 药性功效

  一、桂枝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大小青龙诸汤用之治外感,是取其能散也。而《本经》论牡桂(即桂枝),开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气,似又以能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诸家本草鲜有言其能降逆气者,是用桂枝而弃其所长也。小青龙汤原桂枝、麻黄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诚以《本经》原谓桂枝主吐吸,吐吸即喘也,去桂枝则不能定喘矣。乃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本经》之过也。其花开于中秋,是桂之性原得金气而旺,且又味辛属金,桂枝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横恣,又桂之枝形如鹿角(树形分鹿角、蟹爪两种),直上无曲,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条达也。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脾胃调和则留饮自除,积食自化。其宣通之力,又能导引三焦下通膀胱以利小便(小便因热不利者禁用,然亦有用凉药利小便而少加之作向导者),惟上焦有热及恒患血证者忌用。桂枝非发汗之品,亦非止汗之品,其宣通表散之力,旋转于表里之间,能和营卫、暖肌肉、活血脉,俾风寒自解,麻痹自开,因其味辛而......

  第二章 方 剂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石膏碎,如鸡子大(如鸡子大当有今之三两)[主治]治伤寒无汗烦躁。[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方论]此大青龙汤所主之证,原系胸中先有蕴热,又为风寒锢其外表,致其胸中之蕴热有蓄极外越之势。而其锢闭之风寒,而犹恐芍药苦降酸敛之性,似于发汗不宜,而代以石膏,且多用之以厚其力,其辛散凉润之性,既能助麻、桂达表,又善化胸中蕴蓄之热为汗,随麻、桂透表而出也,为有云腾致雨之象,是以名为大青龙也。至于脉微弱,汗出恶风者,原系胸中大气虚损,不能固摄卫气,即使有热亦是虚阳外浮,若误投以大青龙汤,人必至虚者益虚,其人之元阳因气分虚极而欲脱,遂致肝风萌动而筋惕肉也。夫大青龙汤既不可用,遇此证者自当另有治法,拟用生黄芪、生杭芍各五钱,麻黄钱半,煎汤一次服下,此用麻黄以逐其外感,黄以补其气虚,芍药以清其虚热也。为方中有黄芪以补助气分,故麻黄仍可少用也。若其人已误服大青龙汤,而大汗亡阳,筋惕肉者,宜去方中麻黄加净萸肉一两。其三十九节原文云: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

  ……


《医林集锦:桂枝肉桂应用精粹》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名医的临证经验,而是旨在系统梳理、集纳历代医家对于桂枝与肉桂这两种常用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独特应用与深刻见解。全书围绕桂枝与肉桂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方法、配伍禁忌等基础知识展开,继而深入剖析其在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助阳固脱、行水消肿等核心功用下的丰富变化与具体体现。 本书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桂枝与肉桂基础辨析 性味归经与药理基础: 详细阐述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肉桂辛、甘、热,归心、肝、脾、肾经的性味特点,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探讨其主要有效成分(如桂皮醛、桂皮酸、挥发油等)如何作用于人体,发挥温通、散寒、回阳、活血等作用。 炮制工艺与临床应用: 介绍生桂枝、炙桂枝,以及生肉桂、炙肉桂的不同炮制方法,并详细说明炮制前后性味、功效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适应症差异。例如,生桂枝侧重于发汗解肌,而炙桂枝则更偏重于温通四肢。 配伍禁忌与应用原则: 总结桂枝与肉桂在配伍中需要注意的禁忌,如阴虚阳亢、血热妄行、内有实热者忌用;并提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核心原则,例如“善散不可止,善补不可耗”的运用之道。 第二部分:桂枝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探索 外感温病与风寒感冒: 重点阐述桂枝作为解表散寒、发汗解肌的要药,如何在《伤寒论》等经典方剂(如桂枝汤)中发挥核心作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等症。 痹证与痛证: 探讨桂枝通过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功效,在治疗风湿痹痛、寒凝血瘀引起的肢体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等方面的应用,如配合白术、防风等治疗风湿痹痛。 水肿与小便不利: 分析桂枝行水消肿的作用,尤其是在阳气不足、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中的应用,如配合茯苓、泽泻等治疗水肿。 心悸与胸痹: 介绍桂枝温通心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在治疗心阳不振、寒凝血瘀引起的心悸、胸痹、心痛彻背等症中的应用,如配合当归、川芎等。 第三部分:肉桂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探索 肾阳虚衰与脾阳虚衰: 深入讲解肉桂作为大辛大热、善补命火的药物,在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以及脾阳虚引起的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症中的核心地位,如在金匮肾气丸、四神丸等方剂中的应用。 虚寒腹痛与脘腹胀满: 强调肉桂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在治疗寒邪犯胃、虚寒腹痛、里急后重等症,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等症中的作用。 脱证与休克: 阐述肉桂回阳固脱的强大功效,在治疗阳气虚衰、亡阳证,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急重症中的抢救应用,如在四逆汤、回阳救逆汤中的重要作用。 跌打损伤与血瘀疼痛: 介绍肉桂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的功效,在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尤其是在寒邪侵袭、瘀血阻络的疼痛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桂枝肉桂协同与辨证施治 桂枝与肉桂的配伍原理: 详细探讨两种药物在性味、功效上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不同病症中为何会协同作用,如桂枝温通四肢、肉桂温壮命火;或在寒湿痹痛中,桂枝散寒通经,肉桂温阳散寒。 辨证施治案例分析: 精选历代医籍中关于桂枝与肉桂在辨证论治下的经典案例,结合具体证候,分析方剂的配伍思路,强调“审证求因,随证立法”的治疗原则,使读者深刻理解如何精准运用这两种药物。 现代研究进展与应用拓展: 简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桂枝和肉桂在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心血管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现代医学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本书特点: 1. 集纳广博: 广泛搜集历代医家对桂枝、肉桂的经验论述,力求全面而深入。 2. 体系清晰: 将复杂的药物应用知识,系统地进行分类梳理,条理分明。 3.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药理基础与理论阐述,又有大量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4. 辨证论治突出: 强调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桂枝与肉桂。 5. 语言通俗易懂: 采用清晰流畅的语言,便于初学者理解,也方便有经验者参考。 《医林集锦:桂枝肉桂应用精粹》旨在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学生及临床医师提供一本关于桂枝、肉桂深入学习和临床参考的实用宝典,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常用而重要的中药,提高临床疗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治学态度和人生智慧。作者在书中流露出的对医学的敬畏之心,对病人的仁爱之心,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之心,都让我深受感动。它让我明白,学习中医,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更是为了修身养性,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在与我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它不仅解答了我关于医学的疑问,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接地气”,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理论,而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智慧结晶。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绍一些方剂时,经常会结合实际的病例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案例,这对于我这样的实践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的一些论述,让我对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往的一些治疗思路。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病例时,所展现出的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拘泥于刻板的条文,而是能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药,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精髓所在。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耳边娓娓道来,传授着他毕生的心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古朴的韵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中医古籍,但多数是以学术理论为主,枯燥乏味,而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都显得格外用心,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被它吸引。书的装帧很牢固,每一页的印刷都十分清晰,没有出现模糊不清的字迹,这一点对于阅读体验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标题的处理上,既保留了古籍的庄重感,又加入了一些现代设计的巧思,让人耳目一新。翻开第一页,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学术氛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智慧的年代。我毫不犹豫地将它加入我的书架,相信它会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伴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于“变通”的强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而不是“千人一方”。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要根据具体病情、证型、体质等因素,灵活调整方药,而不是死守成方。这种灵活变通的思路,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在学习中医时,总觉得有些条文过于刻板,不够灵活,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生命力所在。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懂得根据不同的食材和客人的口味,调制出最合宜的菜肴。这种思想的启迪,让我对中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医学书籍,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能够指导实践。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么用”。作者在讲解方剂的配伍原则时,非常细致,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配伍,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一些经典方剂时,会列出多个化裁的方剂,并分析其适应症的细微差别,这对于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实用的工具,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应对临床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无论是目录、索引,还是章节的划分,都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我尤其喜欢它在文末提供的参考文献列表,这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而且,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虽然是医学书籍,但插图却一点也不显得生硬,反而为内容增添了几分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它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将复杂的知识雕琢得如此精美,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编撰这本书时,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籍的典雅,又不失现代的流畅。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考究,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能够准确地传达医学的深意。我最喜欢的是它在描述药物功效时,所使用的那些形象生动的比喻,让人过目不忘。例如,将某味药的疏散作用比作“春风拂面”,将某味药的清热作用比作“烈火逢甘露”,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药物的功效。这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享受,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医这门古老而迷人的学科。

评分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所蕴含的严谨的学术态度。作者在论述每一个观点时,都力求有据可依,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让人信服。它不像市面上的一些快餐式读物,仅仅是罗列一些药方,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甚至连炮制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所表现出的细致入微。例如,在描述某味药如何与另一味药协同作用时,作者会详细阐述其作用机理,以及可能产生的协同增效或拮抗作用,这对于临床应用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知识。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但又不乏可读性,即使是对于中医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药的辨证施治理念深感兴趣,尤其是在读到一些经典医案时,总会被那些巧妙的方剂组合和精辟的论述所折服。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引导读者去理解药物的本源和药理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基础概念时,所采用的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了使用过多生僻的术语,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丝毫不会感到压力。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解答我心中一直存在的疑惑。通过阅读,我对一些传统中药材的认识有了更深的层次,不再停留在表面的功效认知,而是开始探究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这种深入的探索让我对中医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继续钻研下去的决心。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就像一条清晰的脉络,引领我一步步深入中医的海洋。从基础的药物知识,到复杂的方剂运用,再到辨证论治的精髓,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非常自然。我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药物时,都会有一个小的总结,概括其主要功效和应用特点,这对于我快速记忆和理解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名家经验,让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它就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我在中医的知识园林中漫步,每到一处,都能发现新的风景。这种愉悦的学习体验,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张锡纯经典作品之一,当年参西录记录内容

评分

谢谢

评分

医学大家的书,必须得看,否则怎么能成大家呢?

评分

张锡纯经典作品之一,衷中参西录摘抄部分作品

评分

很不错的医学书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书,非常好用的一本书。

评分

挺好看!内容基本来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只是作者注解了一些内容,整体还是可读性较高的。看了这本书还是想看《医学衷中参西录》。如果买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就不用再买这本了!

评分

需要慢慢学习,单买不是太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