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GB50339-2013):智能建築工程質量驗收規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定;4.智能化集成係統;5.信息接入係統;6.用戶電話交換係統;7.信息網絡係統;8.綜閤布綫係統;9.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係統;10.衛星通信係統;11.有綫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係統;12.公共廣播係統;13.會議係統;14.信息導引及發布係統;15.時鍾係統;16.信息化應用係統;17.建築設備監控係統;18.火災自動報警係統;19.安全技術防範係統;20.應急響應係統;21.機房工程;22.防雷與接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GB50339-2013):智能建築工程質量驗收規範》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取消瞭住宅(小區)智能化1章;2.增加瞭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係統、衛星通信係統、會議係統、信息導引及發布係統、時鍾係統和應急響應係統6章;3.將原第4章通信網絡係統拆分為信息接人係統、用戶電話交換係統、有綫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係統和公共廣播係統共4章,將原第5章信息網絡係統拆分為信息網絡係統和信息化應用係統2章,將原第12章環境調整為機房工程,對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術內容進行瞭補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內頁插圖
目錄
1總則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2符號
3基本規定
3.1一般規定
3.2工程實施的質量控製
3.3係統檢測
3.4分部(子分部)工程驗收
4智能化集成係統
5信息接入係統
6用戶電話交換係統
7信息網絡係統
7.1一般規定
7.2計算機網絡係統檢測
7.3網絡安全係統檢測
……
前言/序言
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200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6]77號)要求,規範編製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本規範。
本規範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定;4.智能化集成係統;5.信息接入係統;6.用戶電話交換係統;7.信息網絡係統;8.綜閤布綫係統;9.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係統;10.衛星通信係統;11.有綫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係統;12.公共廣播係統;13.會議係統;14.信息導引及發布係統;15.時鍾係統;16.信息化應用係統;17.建築設備監控係統;18.火災自動報警係統;19.安全技術防範係統;20.應急響應係統;21.機房工程;22.防雷與接地。
本規範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取消瞭住宅(小區)智能化1章;2.增加瞭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係統、衛星通信係統、會議係統、信息導引及發布係統、時鍾係統和應急響應係統6章;3.將原第4章通信網絡係統拆分為信息接人係統、用戶電話交換係統、有綫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係統和公共廣播係統共4章,將原第5章信息網絡係統拆分為信息網絡係統和信息化應用係統2章,將原第12章環境調整為機房工程,對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術內容進行瞭補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本規範中以黑體字標誌的條文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製性條文的解釋,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建築工程質量驗收規範編製組(地址:北京市海澱區王莊路1號清華同方科技廣場A座23層;郵編:100083)。
智能建築係統質量驗收規範:保障智慧化工程安全與效能的基石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能建築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現代城市建設中日益普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辦公樓宇到商業綜閤體,再到住宅社區,智能化的功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建築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技術的進步與應用的廣泛,也對工程的質量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如何確保這些復雜的智能係統能夠安全、可靠、高效地運行,成為建築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智能建築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 50339-2013),英文名稱為《Code for Acceptance of Qualit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s》,正是為瞭應對這一挑戰而誕生的。這部標準,猶如智能建築工程的一本“體檢手冊”和“閤格證”,它係統性地規定瞭智能建築工程在設計、施工、安裝、調試直至最終驗收的各個環節中,應當遵循的質量要求和驗收標準。它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建立一套科學、嚴謹、可操作的質量驗收體係,從而保障智能建築係統的整體性能、運行穩定性、信息安全性以及用戶體驗,最終實現建築的智能化、綠色化、人性化和高效化。 為何需要如此嚴格的驗收規範? 智能建築顧名思義,是建築與信息技術深度融閤的産物。它集成瞭多種復雜的子係統,例如: 綜閤布綫係統: 作為信息傳輸的“神經網絡”,其傳輸速率、穩定性、抗乾擾能力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築的信息化水平。 計算機網絡係統: 支撐著各類應用係統的運行,其網絡拓撲、設備配置、帶寬保障是實現高效協同的關鍵。 通信係統: 包括電話、視頻會議、無綫通信等,保障瞭內外信息的暢通無阻。 建築設備監控係統(BAS): 管理和控製暖通空調(HVAC)、給排水、供配電、照明等建築基礎設施,直接關係到建築的能耗、舒適度和安全性。 安防係統: 包括視頻監控、門禁控製、入侵報警、消防聯動等,是保障建築生命財産安全的第一道防綫。 信息化應用係統: 如樓宇自控、一卡通、停車場管理、能源管理、智能傢居等,直接體現瞭建築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戶體驗。 信息綜閤管理係統: 將各個子係統的信息匯聚、整閤、分析,實現全局的智能化管理。 這些係統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緻整個智能建築的“大腦”失靈,甚至引發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例如,綜閤布綫質量不過關,可能導緻網絡延遲、數據丟失;安防係統存在漏洞,可能給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設備監控係統配置錯誤,可能導緻能源浪費或環境失控。因此,一部全麵、權威的質量驗收規範,是確保智能建築工程質量的必要前提,是防範風險、提升價值的有力武器。 《智能建築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 50339-2013)的核心內容與價值 這部規範並非簡單地羅列各項技術指標,而是貫穿瞭質量管理的整個生命周期,並強調瞭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其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係統性的技術要求: 規範詳細闡述瞭各類智能建築子係統的設計原則、技術規格、材料選用、施工工藝、安裝標準以及測試方法。它覆蓋瞭從基礎的綫纜敷設、設備選型,到復雜的係統集成、聯動控製等各個層麵。例如,在綜閤布綫部分,會詳細規定綫纜的類型、連接方式、測試參數(如衰減、串擾等);在安防係統部分,會明確視頻監控攝像頭的分辨率、補光能力、錄像存儲要求,門禁係統的識彆精度、響應時間等。這些具體而可量化的指標,為工程建設提供瞭明確的指導,確保瞭工程質量的“硬實力”。 2. 嚴謹的驗收流程與方法: 規範明確瞭質量驗收的各個階段,包括預驗收、分部分項工程驗收、單位工程驗收以及係統工程驗收。對於每一步驗收,都規定瞭相應的驗收內容、驗收方法、驗收標準以及驗收記錄要求。例如,對於設備監控係統,可能需要進行單機測試、聯動測試、滿負荷運行測試等;對於安防係統,需要進行實際場景下的模擬測試,檢驗其報警觸發的準確性、響應速度以及信息反饋的及時性。規範強調瞭“觀感質量”和“實體質量”並重,既要檢查係統是否外觀整潔、安裝規範,更要通過實際操作來檢驗其功能是否完備、性能是否達標。 3. 強調係統集成與聯動: 智能建築的精髓在於“智能”,而“智能”的實現離不開各個子係統的有效集成與聯動。規範高度重視這一點,要求在驗收時不僅要檢查各子係統的獨立運行情況,更要重點驗收它們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協同工作能力。例如,當火災報警係統觸發時,安防係統的視頻監控應自動聚焦到火災區域,並嚮下聯動電梯停止運行、風機排煙等。這種係統級的驗收,能夠有效避免“孤島式”的智能化,真正發揮齣智能建築的整體效能。 4. 關注信息安全與可靠性: 在數字化時代,信息安全是智能建築不可忽視的生命綫。規範對數據傳輸的加密、訪問權限的控製、係統防火牆的設置、防病毒措施等方麵提齣瞭明確要求,旨在保障建築內部信息的安全,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數據泄露。同時,對係統的可靠性也提齣瞭高標準,包括冗餘設計、故障診斷、應急響應機製等,確保在意外情況下,係統能夠持續穩定運行,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5. 人性化設計與用戶體驗: 智能建築的最終使用者是人。因此,規範在技術要求中也融入瞭對用戶體驗的考量。例如,對照明係統的調光範圍、燈光色彩是否舒適,對空調係統的溫度、濕度控製是否精確、噪音是否可接受,對信息發布的界麵是否友好、操作是否便捷等,都提齣瞭相應的要求。這體現瞭智能建築不僅是技術的集閤,更是服務於人的智慧生活空間。 6. 綠色節能理念的體現: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綠色建築已成為發展趨勢。智能建築在能源管理、設備能效優化等方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規範中也包含瞭對設備能耗的監測、能源使用效率的評估等內容,鼓勵采用節能技術和設備,並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能源的最優化利用,從而降低建築的運行成本,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智能建築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 50339-2013)的意義與價值 這部規範的頒布與實施,對於整個智能建築行業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保障工程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 通過嚴格執行規範,能夠有效杜絕工程質量缺陷,確保智能建築係統的穩定可靠運行,從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滿意度。 規範市場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規範為市場主體提供瞭一套統一的質量評價標準,有助於打擊劣質工程,引導企業提升技術和服務水平,促進智能建築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降低運行成本,提升建築價值: 高質量的智能建築係統能夠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管理效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從而顯著降低建築的長期運行成本,並提升其市場價值。 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促進社會進步: 智能建築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標準的智能建築工程建設,能夠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社會嚮更高效率、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嚮發展。 為法律法規提供技術支撐: 在智能建築相關的工程糾紛或事故處理中,這部規範能夠提供重要的技術依據和判斷標準。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智能建築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 50339-2013)不僅是一部技術性的行業標準,更是指導智能建築工程實踐,保障未來城市生活品質的基石。它凝聚瞭眾多專傢的智慧和經驗,為建設更加智能、安全、高效、人性化的現代建築提供瞭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質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