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百年人生玉成的善良、智慧和正氣將永遠開悟與潤澤後人,先生的生命將在她的著作中延續。
《聽楊絳談往事》講述我樂於和一個知心好友一起重溫往事,體味舊情,所以有問必答。我的生平十分平常,如果她的傳讀來淡而無味,隻怪我這人是蕓蕓眾生之一,沒有任何奇偉大的事跡可記。我感激她願為一個平常人寫一篇平常的傳。
全書30萬言,兼以圖片若乾,記敘瞭楊絳從幼年到98歲的生活,其中的主綫是她與錢锺書相識、相知、相愛和互相扶持的故事、是女兒錢瑗成長的故事;不僅再現瞭錢锺書、楊絳兩位先生很多作品誕生時的曆史場景與深層契機,更是對中國讀書人深邃厚重的人情、正直清朗的操守以及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生活狀態、生存空間的具體描述。作者認為:對待曆史,不迴避,不粉飾,因為楊絳的“往事”並不隻是個人的生命,而是曆史的環節。楊絳先生親自為本書作序,並題寫瞭書名。
《聽楊絳談往事》實際上相當於一本楊絳先生的自述。書中記錄瞭自楊先生齣生至九十八歲的經曆,在大量楊先生口述的一手資料基礎上,加入作者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搜集的材料,史料翔實且具有高度的準確性,敘述清晰生動,與楊先生的語言風格非常近似。書稿完成後,楊先生題簽並作序。“序”中明確說明:經傳主本人認定的傳記隻此一本。書中並插有珍貴的照片,其中有從未發錶過的錢、楊一傢不同時期的圖片。《聽楊絳談往事》不是對一個傢庭私生活的津津樂道,而是對中國讀書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的推崇和對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生存空間的關注。
吳學昭,1929年生於北京,長於上海,北京燕京大學畢業。曾任《中國兒童》主編;《中國少年報》副秘書長,負責編輯事物;新華社、人民日報駐外記者;人民日報國際評論員。著名學者、教育傢吳宓的女兒。
徵得我同意而寫的傳記,隻此一篇。
——楊絳
序(楊絳)
1北京女孩
2阿季迴南
3啓明小鬼
4振華女生
5東吳高材生
6清華藉讀生到研究生
7留學牛津
8在巴黎
9振華分校校長
10酷哉此彆離
11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12妻子·情人·朋友
13重返母校清華
14我是一個零
15體味人性
16我仍是一個零
17最賢的妻,最纔的女
18剩瞭我一個
19“逃——逃——逃——”
後記
兒子和兒媳即將遠行,錢基博老夫子在兩人齣發前夕,將一份锺書的“命書”鄭重其事地交給阿季。命書稱:父豬母鼠,妻小一歲,命中注定。又說命裏沒有兒子。末尾說:“六旬又八載,一去料不返,夕陽西下數已終。”根據這個說法,锺書壽命的最高限度是六十八歲。
楊先生心想,可能老夫子實誠,被算命的三言兩語把自己和老伴的生肖屬相等等全給套瞭去。至於錢先生,對此根本不感興趣,他嚮來不記自己的齣生年月日。1979年春,在美國為《圍城》英文版譯者審閱其所作《後記》,說錢先生生於1911年,他就沒看齣錯來。關於那份“命書”,锺書隻模糊記得算命的說他最多活六十八歲。1978那年錢先生剛巧六十八歲,他問楊先生:“我哪年死?”楊先生哄他:“還有幾年。”他也不深究,就過去瞭。待過幾年,錢先生已忘記這事。
阿季和锺書拜彆錢老夫子夫婦,就由無锡乘火車至上海,在上海逗留幾天。阿季住在三姐傢,锺書住彆處,各有應酬餞彆活動,十分忙碌。阿季迴啓明女校參加校友會,校長禮姆姆要為她介紹同船赴歐的意大利公使,托他照顧,但後來知道不是同船。阿季帶瞭三姐的女兒肇瑜同去,葉崇範小姐看見“瑜頭”,便過來跟阿季招呼:“閏康的女兒嗎?”阿季笑笑點頭。葉小姐穿的旗袍襯裙,開叉處不露腿,有細褶子的半透明白綢,和阿季好友燕華所穿一個式樣,所以阿季也一眼認齣瞭葉小姐,覺得她是個大傢風度的女人。
阿季和锺書是1935年8月13日乘P&O;公司的郵輪離開上海遠航的,那天阿季的三姐閏康送行,隻送到岸邊。锺書的師友溫源寜、邵洵美等來碼頭送行,坐小船直把他們送上郵輪。
由於當時任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的葉恭綽規定,庚款學生齣國留學不得攜眷同行;阿季以自費生身份齣國,憑教育部發給的留學證書辦簽證、買船票。她的留學護照上的身份是楊季康小姐。阿季登上輪船,和另兩位女伴同艙,與锺書同船而不同艙。這艘郵輪載有許多同屆留英學生,大傢都知道锺書和阿季是新婚蜜月。
郵輪自上海港南行,在香港遇上颱風,阿季小時乘過從天津到上海的海船,锺書從未乘過海船。遇颶風,彆人早已躲避,他們貪看風浪,還留在甲闆上,後來風大得站不住瞭,又加暴雨如注,兩人手牽著手跌跌撞撞逃離甲闆迴艙,暈得兩天未能進食,肚皮和後背貼在一起瞭。船進港後,兩人上岸,餓得要命。恰逢星期日,帶的十先令鈔票,無處兌換,香港人不懂英語,他們倆不能粵語,幸好阿季口袋裏還有銀幣一元,便上點心店吃瞭燒賣、小籠包子,喝瞭釅茶,開上賬單來,恰好一元。
船過新加坡,英國高級專員署招待留英學生參觀停在海上的海陸兩棲飛機。過锡蘭(1972年改稱斯裏蘭卡),在島國首府、印度洋的主要港口科倫坡小停,阿季和锺書隨眾上岸,陽光太強,兩人隻好戴上墨鏡。他們參觀瞭印度教的蛇廟。初進蛇廟,廟內黑暗,摘去墨鏡,起始一無所見,漸漸眼睛適應瞭,隻見廟內無處不是大大小小的蛇,沿著門、桌、燭颱,滿處都是蛇,嚇得忙逃齣去。廟外有個院子,內有大蟒蛇,剛脫瞭皮,盤做一大堆,蛇總是不好看的東西。他們又參觀瞭一座小乘教神廟。外麵陽光刺目,兩廊畫著羽毛蛇。廟內深處有一盞燈,陰森森的,他們覺得可怕,沒進去。
上船以後,天氣一直炎熱,由蘇伊士運河過紅海入大西洋以後轉為涼爽。船上有人死亡,有關人員將死者包裹後投入海中,這是阿季第一次參加海葬。
郵輪在海上行駛三星期,於1935年9月初抵英國。本傢錢臨照到車站來接,見瞭阿季,稱“嬸嬸”,阿季由小姐一躍而為嬸母,害羞得不敢應對。
——摘自《留學牛津》
……
我不值得傳記作者為我立傳,但我也不能阻止彆人寫我的傳記。不相識、不相知的人如有意寫我的傳,盡管對我的生平一無所知,隻要湊足資料,能找到齣版社,就能齣書。不過,並沒有幾個人為我寫傳。這本用“聽楊絳談往事”命題的傳記,是徵得我同意而寫的。
作者吳學昭是我的好友。她篤實忠厚,聰明正直,又待人真摯,常為瞭過於老實而吃虧。她富有閱曆,乾練有纔,但她不自私,滿肚子閤己為人的俠義精神,頗有堂吉訶德的傻氣。不過她究竟不是瘋子,非但不荒謬,還富有理智,凡事務求踏實而且確鑿有據,所以她隻是傻得可敬可愛而已。
她要求為我寫傳,我覺得十分榮幸。有她為我寫傳,鬍說亂道之輩就有所避忌瞭,所以我一口答應。她因此要知道我的往事。我樂於和一個知心好友一起重溫往事,體味舊情,所以有問必答。我的生平十分平常,如果她的傳讀來淡而無味,隻怪我這人是蕓蕓眾生之一,沒有任何奇異偉大的事跡可記。我感激她願為一個平常人寫一篇平常的傳。
不過我還活著呢。我身後的事,她沒法兒問我瞭,怎麼辦?我想不要緊,寫到九十八歲還忠實,以後的事也不會走樣。為我寫的傳並沒有幾篇,我去世後也許會增加幾篇,但徵得我同意而寫的傳記,隻此一篇。是為序。
《聽楊絳談往事》這本書,在我心中占據瞭一個特彆的位置。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深深吸引,是因為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女性在時代洪流中,如何保持獨立與堅韌。楊絳先生的文字,總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她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最深刻的人生哲理。她的愛情,她的事業,她的傢庭,都充滿瞭生命的痕跡,而她始終保持著一種平和而達觀的態度。我常常在閱讀她的文字時,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共鳴,仿佛她就在我身邊,用她的人生智慧,為我指點迷津。這本書,沒有教條式的說教,也沒有空洞的理論,而是通過她真實的人生經曆,展現瞭一種生命的智慧。她教會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敢地麵對挑戰,也要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好。她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滌蕩著我內心的塵埃,讓我看到瞭另一種生活的可能,一種更加寜靜、更加充實的生活。
評分初識楊絳先生,是在某個尋常午後,偶然翻到一本泛黃的舊書,書頁間散落著她筆下輕描淡寫的時光。那一刻,仿佛有一縷清風拂過心田,拂去瞭平日裏的浮躁與喧囂。我對她名字的印記,便是從那時起,深深烙在瞭心底。後來,輾轉得知瞭《聽楊絳談往事》這本書,腦海中便勾勒齣一幅畫麵:在鼕日暖陽下,圍爐而坐,聽一位溫婉的長者,娓娓道來她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隻有一種源自生命本身的沉靜與力量,像一杯溫熱的白開水,初嘗無味,細品之下卻能滌蕩靈魂。她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智慧,一種看透世事的達觀,一種寵辱不驚的從容。每每讀到她的句子,總能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慰藉,仿佛她就在眼前,用她平和的語調,訴說著人生中的悲歡離閤,以及在這一切中,她如何尋找到內心的安寜與力量。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心靈的指南,它教會我如何在喧囂的世界裏保持一份清醒,如何在睏境中尋找一絲希望,如何在人生的長河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評分翻開《聽楊絳談往事》這本書,如同推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門,門後是斑駁陸離的歲月,是楊絳先生那深邃而寜靜的目光。我之所以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並非源於書中描寫的轟轟烈烈的事跡,而是她那種舉重若輕的敘事方式,以及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深沉智慧。她的文字,沒有一絲張揚,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仿佛她隻是平靜地站在那裏,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著她所經曆的時代變遷,講述著她與錢鍾書先生那份相濡以沫的愛情,講述著她在漫長人生中的觀察與感悟。這種看似平淡的敘述,卻蘊含著對人生、對人性深刻的洞察。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放慢瞭速度,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試圖從中汲取那種曆經風雨後的淡定與從容。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傳記,不如說是一堂關於人生哲學的課,一堂用生命踐行的課。它沒有給我直接的答案,卻引導我思考,在復雜的世界裏,如何保持獨立的思考,如何堅守內心的原則,如何在喧囂中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寜靜。
評分讀《聽楊絳談往事》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種彆樣的心靈體驗。我常常覺得,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碎片化的信息淹沒,而忽略瞭那些真正能夠滋養靈魂的東西。楊絳先生的文字,恰恰是一種“慢”的藝術,她用一種溫和而有力的筆觸,勾勒齣她的人生軌跡,以及她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我被她那種不卑不亢、淡泊名利的態度所摺服。她的人生,看似平凡,卻充滿瞭深刻的意義。她不追求外界的贊譽,隻專注於內心的充實與平靜。這種境界,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尋的。書中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戲劇性的轉摺,但正是這種娓娓道來的敘述,反而更能觸動人心。它讓我反思,在追求物質豐富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關注精神的成長?在浮躁的世界裏,如何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力量?這本書,就像一位智者,在耳邊輕輕地訴說,指引我走嚮更成熟、更豁達的人生。
評分《聽楊絳談往事》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部閱讀作品,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朝聖。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深深吸引,是因為它提供瞭一種不同於當下快節奏、強刺激的生活方式的參照。楊絳先生的文字,如同她的人一樣,內斂而有力量。她從不刻意渲染悲傷,也從不炫耀成就,隻是平靜地訴說著過往,字句之間卻透露齣一種洞穿世事的達觀與超然。閱讀她的文字,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普洱,初入口可能覺得微澀,但細細迴味,卻能感受到其中醇厚甘甜的韻味。她的人生,經曆瞭戰亂、動蕩,經曆瞭個人命運的起伏,但她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這種韌性與豁達,深深地打動瞭我。這本書,沒有給我提供解決現實生活難題的“秘方”,但它教會我一種心態,一種麵對睏境時的從容,一種在平凡生活中發現美好的能力。她的智慧,不是說教式的,而是滲透在字裏行間,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評分作者是吳宓大師的女兒,文筆也是棒棒噠
評分三聯新版紙麵精裝,封麵素雅喜人。值得收藏
評分給老人傢的
評分先生的書,每一版都值得讀,多讀兩遍,看看大師走過的路
評分物流快、包裝好、服務好
評分給老人傢的
評分物流快、包裝好、服務好
評分不錯
評分速度一如既往的快,包裝也很好,以後還從京東上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