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森山 著
图书标签:
  • 创客教育
  • 基础教育
  • STEAM教育
  • 创新思维
  • 实践能力
  • 教育研究
  • 课程开发
  • 教学方法
  • 中国教育
  • 未来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34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94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创客教育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华南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东莞市科普中心联合发布
  全书解答什么是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从哪里来,创客教育怎么做三个问题
  创客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指南

内容简介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当前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才刚刚起步,创客和创客教育都还是正在建构中的概念。本书从来自创客教育一线的老师、专家和机构的角度,为大家重点解读3个问题:什么是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从哪里来?创客教育该怎么做?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创客教育观点、创客教育课程与活动项目、校园创客空间案例以及相关资源,相信这些信息能为全国各地关注和参与创客教育的教育管理部门、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

目录

导读
第1 章 遇见 ……………………………………………002
1.1 初识 ……………………………………………………………………… 002
1.1.1 结合文化 ………………………………………………………… 003
1.1.2 基于兴趣 ………………………………………………………… 003
1.1.3 项目学习 ………………………………………………………… 004
1.1.4 数字工具 ………………………………………………………… 004
1.1.5 倡导造物 ………………………………………………………… 004
1.1.6 鼓励分享 ………………………………………………………… 005
1.1.7 跨学科 …………………………………………………………… 006
1.2 初心 ……………………………………………………………………… 006
1.2.1 李大维:让孩子把创新实践当爱好 …………………………… 007
1.2.2 叶琛:Mind+ 背后的教育梦 ………………………………… 007
1.2.3 谢作如:陪着孩子玩创客 ……………………………………… 008
1.2.4 管雪沨:6 万小学生实现趣味编程 …………………………… 008
1.2.5 吴俊杰:霞光初现 …………………………………………… 009
1.2.6 周茂华:原来我就是创客 ……………………………………… 009
1.3 愿景 ……………………………………………………………………… 009
1.4 大家谈 …………………………………………………………………… 012
1.4.1 任友群 …………………………………………………………… 013
1.4.2 刘诗海 …………………………………………………………… 013
1.4.3 黄荣怀 …………………………………………………………… 013
1.4.4 祝智庭 …………………………………………………………… 014
1.4.5 田保华 …………………………………………………………… 014
1.4.6 付志勇 …………………………………………………………… 014
1.4.7 李大维 …………………………………………………………… 015
1.4.8 叶琛 ……………………………………………………………… 015
1.4.9 潘昊 ……………………………………………………………… 016
1.4.10 肖文鹏 ………………………………………………………… 016
1.4.11 谢作如 ………………………………………………………… 016
1.4.12 管雪沨 ………………………………………………………… 017
1.4.13 吴俊杰 ………………………………………………………… 017
1.4.14 余翀 …………………………………………………………… 018
1.4.15 philosophinana ……………………………………………… 018
1.4.16 Mitch Altman ……………………………………………… 019
1.4.17 @STEAM & Maker 教育圈 ………………………………… 020
第2 章 溯源 …………………………………………… 021
2.1 准备期·2012 ………………………………………………………… 022
2.1.1 景山·零起点 …………………………………………………… 022
2.1.2 在0 之前 ………………………………………………………… 027
2.1.3 回望2012 ……………………………………………………… 032
2.2 探索期·2013—2014 ………………………………………………… 036
2.2.1 温州·亮相 ……………………………………………………… 037
2.2.2 回望2013 ……………………………………………………… 040
2.2.3 常州 ……………………………………………………………… 043
2.2.4 名教·吴俊杰 …………………………………………………… 047
2.2.5 柔软地改变教育·谢作如 ……………………………………… 048
2.3 发展期·2015—2016 ………………………………………………… 049
2.3.1 专家委员会 ……………………………………………………… 050
2.3.2 制汇节·教育日 ………………………………………………… 051
2.3.3 上海嘉定·辨析 ………………………………………………… 051
2.3.4 百城百校·创客教育直通车 …………………………………… 053
2.3.5 元宵定义·从0 到1 …………………………………………… 054
2.3.6 英文版 …………………………………………………………… 057
2.3.7 中国创客教育联盟 ……………………………………………… 059
2.3.8 关于进一步加强创客教育联盟国际合作的倡议 ……………… 060
2.4 我们这5 年·路线图 …………………………………………………… 060
2.5 觉醒·十三五 …………………………………………………………… 061
2.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062
2.5.2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2016—2020 年) ……………………… 063
2.5.3 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065
2.5.4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 066
2.5.5 在第二次课程教学改革第二次研讨会上的讲话 ……………… 066
2.5.6 教育部装备中心2016 年工作要点 …………………………… 067
2.5.7 上海·创客式学习 ……………………………………………… 067
第3 章 践行·案例 ……………………………………069
3.1 行动 ……………………………………………………………………… 069
3.1.1 课程 ……………………………………………………………… 070
3.1.2 媒介·装备 ……………………………………………………… 071
3.1.3 环境 ……………………………………………………………… 078
3.1.4 活动 ……………………………………………………………… 079
3.1.5 机制 ……………………………………………………………… 079
3.1.6 方法论 …………………………………………………………… 080
3.2 温州中学创客空间 ……………………………………………………… 082
3.2.1 空间选址 ………………………………………………………… 082
3.2.2 设备配置 ………………………………………………………… 083
3.2.3 师资队伍 ………………………………………………………… 085
3.2.4 课程设置 ………………………………………………………… 085
3.2.5 创客项目 ………………………………………………………… 086
3.2.6 感悟 ……………………………………………………………… 088
3.3 常州虹景小学创客课程基地 …………………………………………… 088
3.3.1 背景 ……………………………………………………………… 088
3.3.2 目标 ……………………………………………………………… 088
3.3.3 内容与方式 ……………………………………………………… 089
3.4 深圳二高创客空间 ……………………………………………………… 095
3.4.1 三步走 …………………………………………………………… 096
3.4.2 四特点 …………………………………………………………… 098
3.4.3 项目分享 ………………………………………………………… 099
3.4.4 思考 ……………………………………………………………… 102
3.5 3D 打印(中学版) …………………………………………………… 103
3.5.1 预期 ……………………………………………………………… 103
3.5.2 原则 ……………………………………………………………… 103
3.5.3 课程建设 ………………………………………………………… 104
3.5.4 功能分区 ………………………………………………………… 105
3.6 感悟 ……………………………………………………………………… 106
第4 章 活动 …………………………………………… 107
4.1 温州市举办首届青少年创客文化节 …………………………………… 107
4.2 常州市举办中小学生创客邀请赛 ……………………………………… 108
4.3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创客马拉松大赛 ……………………………… 108
4.4 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 ……………………………………………… 108
4.5 深圳创客周·创客教育论坛 …………………………………………… 109
4.6 STEAM 创客教育专家论坛·2015 佛山 …………………………… 124
4.7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STEAM 教育论坛·2015 嘉定 ……………… 126
4.8 佛山市教育创客培养计划首期创新班 ………………………………… 129
4.9 东莞市科普中心:“创客+”(Madlab)·2015 东莞 ………… 130
4.10 “创客教育直通车”“百城百校”行动 …………………………… 131
4.10.1 缘起 …………………………………………………………… 132
4.10.2 组织单位 ……………………………………………………… 132
4.10.3 活动内容 ……………………………………………………… 133
4.10.4 长期规划 ……………………………………………………… 133
4.10.5 巡游时间表·路线图 ………………………………………… 134
4.10.6 示范课程体系 ………………………………………………… 134
4.10.7 试点校申报 …………………………………………………… 135
附录1 创客与创客文化 ………………………………… 136
附1.1 创客与创客精神·创客从哪里来? ………………………………… 137
1.1.1 创客来源与创客精神 …………………………………………… 137
1.1.2 对骇客(Hacker)精神的继承 ……………………………… 138
1.1.3 对极客(Geek)精神的发展 ………………………………… 138
1.1.4 对工匠(Craftsman)精神的传承 …………………………… 138
1.1.5 开源精神:开源(Open Source) ………………………… 140
1.1.6 创客基因:互联网+ …………………………………………… 142
1.1.7 动力:创意当实现 ……………………………………………… 142
附1.2 创客空间(Maker Space)·自由地撒野……………………… 143
1.2.1 国外创客空间介绍 ……………………………………………… 143
1.2.2 国内创客空间介绍 ……………………………………………… 145
附1.3 创客文化(Maker Culture)·交流与分享 …………………… 147
1.3.1 国外创客活动 …………………………………………………… 148
1.3.2 国内创客活动 …………………………………………………… 149
附录2 资源礼包 ………………………………………… 153
附2.1 推荐书目 ……………………………………………………………… 153
附2.2 蓝皮书导图 …………………………………………………………… 155
附2.3 资源网盘 ……………………………………………………………… 156
附录3 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 …………………………… 157
附3.1 第一届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简介 …………………………………… 157
附3.2 委员简介 ……………………………………………………………… 157
唤醒创新基因:中国基础教育创客实践与未来展望 一、 引言:新时代教育的时代命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打破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最为迫切的议题。 “创客精神”,作为一种鼓励实践、探索、合作、分享的创新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它不仅仅是一种动手能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一种面向未来的自信。 本报告并非直接介绍《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的具体内容,而是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在拥抱创客理念、推进创新教育实践中所展现出的宏大图景、核心挑战、关键路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从国家政策的指引、理念的演进、实践的落地、师资的培育、评价体系的重塑以及国际视野的借鉴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中国基础教育如何通过创客教育,唤醒学生内在的创新基因,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 国家政策引领:创客教育的战略高度 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一系列顶层设计为创客教育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倡导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这些都与创客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双减”政策的出台,更是为创客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如何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项目式的学习,发展兴趣特长,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创客教育恰恰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创,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教育部的各项试点项目,如创客教育实验区、STEM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都在积极推动创客教育的区域化、特色化发展。这些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支持,为全国各地开展创客教育提供了方向、动力和保障,正在加速创客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普及和深化。 三、 理念的演进:从“做中学”到“创中学” 创客教育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但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索、敢于试错、迭代优化的学习过程。在基础教育领域,创客教育的理念正在经历深刻的演进,从最初的简单动手制作,逐渐发展为更加注重设计思维、工程伦理、跨学科整合以及社会责任的培养。 设计思维的融入: 创客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模仿或复制,而是鼓励学生从真实世界的痛点出发,运用设计思维的五大步骤——共情、定义、构思、原型、测试——来解决问题。这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发散性地提出创意,并快速将想法转化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跨学科的整合: 创客教育打破了学科壁垒,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时,可能需要运用物理学的原理来搭建结构,编程知识来控制设备,数学知识来计算尺寸,艺术设计来美化外观。这种融合式的学习方式,更能贴近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计算思维与编程能力的培养: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技能。创客教育通过图形化编程、机器人搭建、开源硬件等工具,让学生在低门槛下接触和学习编程,掌握逻辑思维、算法设计等核心能力,为未来科技发展打下基础。 STEAM教育的深化: 创客教育是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Mathematics)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它将“Arts”艺术学科融入其中,强调创意、美学和人文关怀,使技术与艺术相得益彰,培养出既懂技术又富有人文精神的创新人才。 创新文化与共享精神: 创客教育更是一种文化,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从错误中学习,不断迭代改进。同时,创客社区的共享精神也体现在教育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和经验,在交流互助中共同进步。 四、 实践的落地:校园里的“创客空间” 创客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涌现出大量富有成效的创客实践。 创客空间建设: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设专门的“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电子积木、编程机器人、通用器件等一系列现代化设备。这些空间成为了学生们的创意实验室,让他们能够将奇思妙想变为现实。 项目式学习(PBL)的广泛应用: 以创客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学生围绕一个真实世界的问题或挑战,自主组建团队,开展研究、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等一系列活动。例如,设计并制作一个节水装置,为社区设计一个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或者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的学习辅助工具。 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校积极开发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元素的创客课程。这些课程往往以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例如,“机器人编程与应用”、“智能家居设计”、“可持续城市模型制作”等课程,都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社团活动与竞赛驱动: 创客社团成为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创意实践的重要阵地。同时,各类创客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创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校企合作与社区联动: 部分学校积极与企业、高校、社会创客空间建立联系,引入行业专家、工程师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客作品应用于社区服务,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 师资的培育:点燃教育者的创新引擎 创客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具备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技能的教师队伍。 教师培训的创新: 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将创客理念和实践技能融入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同时,为在职教师提供系统的创客教育培训,帮助他们理解创客教育的理念,掌握使用创客工具和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方法。 “创客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创意的激发者、资源的组织者和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 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提升其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整合和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跨领域的探究。 建立教师交流与分享平台: 搭建教师之间的创客教育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课程设计、项目案例,形成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六、 评价体系的重塑:关注过程与能力的多元评估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往往难以全面衡量学生在创客教育中的成长。 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在项目探索、方案设计、动手实践、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而非仅仅以最终作品的好坏来衡量。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引入作品集、项目报告、口头展示、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长进步。 能力导向的评价: 评价标准应更加侧重于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提升。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建立学生完整的创客教育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创意萌芽、方案形成、原型制作、迭代优化等各个阶段的成果与心得,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七、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前行中的思考 尽管创客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与持续性: 创客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目前仍存在师资短缺和专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可持续的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 资源配置的均衡性: 部分地区和学校在创客教育的设备、场地、经费等方面存在差距,影响了创客教育的普及。需要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评价体系的改革滞后: 传统的评价体系仍是阻碍创客教育深化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推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能力导向,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课程体系的融合与创新: 如何将创客教育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体系,避免形式化,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需要开发更多高质量的跨学科创客课程。 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 营造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八、 未来展望:拥抱科技,赋能未来 展望未来,创客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虚拟现实等将为创客教育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和高效。 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 创客教育培养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将帮助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未来社会,成为终身学习者。 社会创新的孵化器: 学校的创客空间将不仅仅是学习场所,更有可能成为孕育社会创新项目和创新企业的摇篮。 全球教育合作的新契机: 创客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将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思想碰撞,为全球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结语: 中国基础教育的创客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正在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让他们成为敢于质疑、勇于尝试、善于创造的未来公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股澎湃的创新力量,正以中国创客教育的蓬勃发展为载体,点燃教育的希望,照亮未来的征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引人注目,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合着醒目的标题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专业与深度。我一直对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真正触及教学一线、推动变革的实践案例。拿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集合,缺乏落地的细节和可操作性的指导。但翻开目录后,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它似乎非常注重结构化地梳理当前创客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宏观政策导向到微观的课程设计,都有着清晰的脉络。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如何剖析现有教育体制下,创客精神如何能不被僵化的评价体系所扼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高效的跨学科融合。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可复制的“成功模板”或“踩坑指南”,那对于全国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目前来看,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精准,瞄准了那些渴望从“知道”到“做到”的教育先行者。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够的案例支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的描绘,毕竟,实践的温度才是检验教育创新的唯一标准。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蓝皮书”类型的出版物一直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它们往往肩负着描绘行业现状、指引未来方向的重任,但稍有不慎,就容易沦为政策解读的复述,缺乏真正能够激发思考的“火花”。然而,这本书的开篇部分,那种直面现实困境的勇气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没有回避当前创客教育在资源分配、师资培训以及与传统学科冲突等方面的尖锐问题。我个人最关注的是,它如何平衡“创新”与“普及”之间的关系。创客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能力固然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校长和老师们看到它对提高传统学业成绩也有潜在的积极影响,这才是推动其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适应性评价工具的思路,比如如何量化评估一个学生在项目制学习中展现出的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报告,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了。期待它在后续章节中能有更具颠覆性的思考,而不是墨守成规地重复已被广泛讨论的观点。

评分

阅读任何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书籍,我都会下意识地寻找它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论述深度。在创客教育的浪潮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资源的整合者,甚至是和学生一起探索未知的伙伴。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如何对现有师资进行有效赋能,而非简单地要求他们“自主学习”,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PLC)建设的范式,展示一些成功学校是如何通过内部协作、经验共享来克服技术和理念上的滞后。更进一步说,它是否触及了“跨界合作”的问题?例如,如何有效引入企业工程师、设计师、甚至艺术家进入基础教育的创客课堂?这种外部资源的整合,往往是很多学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难突破的瓶颈。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可行的、低成本的合作框架,帮助学校打破校墙,将外部世界的创新活水引入课堂,那么它的实践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评分

从整体结构来看,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向前看的、具有前瞻性的视野,而不是仅仅对过去几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创客教育本身是一个快速迭代的领域,技术和工具日新月异。这本书是否对未来三到五年内,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如何重塑基础教育的创客实践有所预判和布局?我希望它能引导我们思考,今天的创客教育,如何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例如,它是否讨论了“数字公民素养”与“动手实践”的结合点?此外,对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而言,这本书如果能提出关于如何将创客教育成果纳入国家课程体系的建设性意见,那它就完成了从“实践参考”到“政策建议”的升华。总而言之,一本优秀的蓝皮书,应该像一座灯塔,不仅照亮脚下的路,更能指引远方的航向。我希望这本书在严谨的论述中,能保持对未来教育的无限憧憬和务实的探索精神。

评分

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语感”和“视角”。很多教育类书籍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官方腔调,读起来生硬且缺乏人情味,让人难以产生代入感。我希望这本《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能够展现出一种更贴近一线教师和学生日常的叙事风格。创客教育的核心魅力在于“玩中学,做中学”的活力与乐趣,如果书中的文字能够传递出这种蓬勃的生命力,哪怕是描述一个简单的创客空间建设经验,也会比干巴巴的理论阐述更有力量。我尤其好奇它对不同年龄段(小学、初中)创客教育的区分度分析是否足够细致。例如,小学阶段可能更侧重于基础的材料认知和结构搭建,而初中则应开始引入更复杂的编程逻辑和工程思维。如果它能清晰地勾勒出一条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图,并配以生动的案例,那么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将大大提升。毕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最急需的就是那些可以直接转化为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灵感碎片”。

评分

购物经历不错,但书稿质量不敢恭维,以偏概全,缺少最起码的教育底蕴。不推荐。

评分

价格高,内容宣传太多

评分

很满意的购物哦

评分

一直在京东自营买书。快捷方便,正版书。

评分

感觉内容还不错,,主要就是介绍概况

评分

东西不错,很实用,物流也很快

评分

好!!!!!!!!!!!!!!!!!!!!!!!!!!!!!

评分

还是不错的,比较经典,适合入门了解看

评分

东西不错,很实用,物流也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