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落梅珍爱之作,作者亲自修订,新增5000字全新内容。
“我曾告诉过许多人,这册书,是我传记里zui为喜爱的一本。时光虽简短,情意却深沉,其间的悲伤,感动,唯有自己深知。”——白落梅
★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终其一生,横空出世的来,旁若无人的活,听天由命的走。
★ 和《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一起被称为“民国唯美三传”,是现象级畅销书,出版五年位居各大图书销售网站传记文学排行榜前列。
★ 精美插图,双色印刷,2017年全新升级版。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是畅销书作家白落梅的一部人物随笔集。主要内容是作者以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翔实的资料,写出了张爱玲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并结合人物经历,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鉴赏,尽显其传奇的艺术性与文学性。书稿内容高雅积极,诗意唯美,是当代不可多得的随笔佳作。
胥智慧(白落梅),原籍江西南城县,现栖居江南,一个带着梅花气息的隐世才女。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四十余篇,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她开创了“唯美传记”这一全新畅销书领域,成为具影响力的畅销书作家。代表作有《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在zui深的红尘里重逢》《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等。
目 录
CONTENTS
第一卷
民国临水照花人
临水照花- 002
簪缨世族- 008
春意迟迟- 014
归来海上- 020
时光如歌- 026
第二卷
当知出名要趁早
孤独的云- 034
青青校园- 040
劫后重生- 046
港岛岁月- 054
天才梦想- 060
第三卷
尘埃里开出花朵
乱世风烟- 068
风华绝代- 074
缘分路口- 081
爱情毒药- 087
尘埃花开- 093
第四卷
人生有情皆过往
倾城之恋- 100
情深不寿- 106
曾经沧海- 112
独自萎谢- 121
后会无期- 127
第五卷
倾城后华丽转身
红尘擦肩- 134
半生情缘- 140
华胥一梦- 146
穷尽人海- 155
执子之手- 161
故乡月明- 167
第六卷
今生只作最后一世
山穷水尽- 174
日影如飞- 180
倦掩心门- 186
离群索居- 193
急景凋年- 199
最后一世- 206
附录一 张爱玲作品选析
倾城之恋- 213
半生缘- 220
你也在这里吗?- 226
天才梦- 231
附录二 张爱玲年谱
后 记 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今生只作最后一世
叶落空山,寒枝拣尽。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午后,采一束阳光,读几卷诗书,日子陶然忘己。走过山长水远的流年,以为世事早已面目全非,生出许多无端的况味。原来有一种岁月叫慈悲,因为它懂得,在这寥廓的人间剧场,一个人要从开场走到落幕,是多么不易,所以它如此宽厚,让尝尽烟火的我们,依旧拥有一颗梨花似雪的心。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民国就是一场散去的戏,曾经锣鼓喧天的倾城故事,早已湮没在落落风尘中,不知所往。那个被光阴抛掷的女子,又从远年的巷陌款款走了出来。她着一袭素锦旗袍,穿越民国烟雨,走过季节轮回,那散落一地的,是薄荷般清凉的记忆。
我是喜欢张爱玲的。喜欢一个人,无须缘由,不问因果。喜欢她年少时的孤芳自赏,喜欢她遭遇爱情后的痴心不悔,亦喜欢她人生迟暮的离群索居。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滩,不费吹灰气力,便舞尽了明月的光芒。浮沉几度,回首曾经沧海,她最终选择华丽转身,远去天涯。清绝如她,冷傲如她,从不轻易爱上一个人,亦不轻易辜负一个人。
民国男子多如星辰,却偏偏有那么无情的一颗点亮了张爱玲。人生的相遇,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而我们却总要为美丽扮演一个深情与无情的角色。胡兰成用一盏茶的时间就可以忘记许下一生的诺言,而张爱玲却要为一段爱情负责到底。她为他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朵花开错了时间,在他背离的那一刻,她甘愿独自萎谢。
之后,张爱玲又遇到过一段缘分,与那个叫桑弧的导演,有了一次清心寡欲的相逢。再后来,她又邂逅了一段异国爱情,和一个叫赖雅的老者执子之手,相濡以沫十一年。但滚滚红尘终究没能给得起她要的那份现世安稳。也许爱情一定要将你伤到无以复加,你才可以看得清醒明透。
胡兰成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无须经历多少世事,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来与她交涉。她不美丽,却能够以任何一种姿态倾城。就是这个传奇女子,和月亮结下了一世情缘,生于月圆之日,死于月圆之时。民国的月亮早已下沉,而她的故事却永远不会结束。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世间曾有张爱玲,世间唯有张爱玲,只是这个人早已隔了风雨时空。纵算我们穷尽人海,也不能再与之相遇。因为她只有一生,她不会转世,亦不会依附于某个人或某种物。但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个让人珍爱的女子,这个不会老去的灵魂。所以,你寻她,她在这里;你不寻她,她也在这里。
水寒江静,月明星疏。在散场之前,我竟落下泪来。也许我们都该持有一颗良善的心,把今生当作最后一世,守候在缘分必经的路口,尊重每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要知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要修多少年的缘分!
时光无涯,聚散有时。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白落梅
前言
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叫张爱玲。
她一直都在这清平俗世的某个角落,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很多年前,她给自己安排好了命途,从此漫无边际地迁徙,随心所欲地飘零。
她是一个不爱生活的人,尽管也曾学着和这个迷幻的尘世相处,但终究徒劳无益。她算来是个无情的人,却在年轻之时没能守住淡然心性,放纵自己爱了一场。后来的背离是真的别无他法,但凡有一点转机,她亦无须假装冷漠,故作坚强。
原以为民国烟雨能够滋养性情,以为上海风云能够续写传奇,以为人间草木能够成为知己,可她还是抛掷一切,丢下倾城故事、风华文章,不与任何人道别离。她选择漂洋过海,去一个谁都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谁的地方,被遗忘地活着。任你穷尽人海,都不能将之寻找。
纷乱山河,荆棘岁月,带给她太多的伤。只因洞明世事,知强极则辱、情深不寿,故而在人生荣盛之时,自减锋芒,华丽转身。坚守孤独,是为了有一处宁静的归宿,得以无所畏惧,从容度日。
她沉浸在虚无的世界里,不可自拔。以为光阴慈悲,许她缓慢老去;以为世人宽容,许她半生安稳。她的心始终不能平静无波。那些书中故事,戏里人物,原本就只是别人的传奇,为何独要她一人承?担?
如果可以,她愿意将人生改写成一本平淡简洁的书册,而她做那个微小的人物,无多爱恨,淡漠悲欢,只将生命里一次短暂的邂逅留在永远的回忆里。至于以后谁来过,谁又走了,再无瓜葛。
她什么也没有带走,仅择了一件旗袍裹身。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一生,她说过许多的话,有些被时光淡忘,模糊不清,唯独这句,清醒明透,不离不舍。离世的那一天,她穿着一件赭红色旗袍,这是她留给世人的念想。
“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没有谁,值得她等到迟暮。她之所以活到白发苍颜,是为了偿还人间给过的山石草木,偿还岁月给过的冷暖朝夕。她真的无情吗?不,她分明有情有义,她爱得生动、深沉。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生命中的过客,如尘埃一般淡淡来去,是我们缘薄,不得与她同修因果。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这一生隐居在茫茫人海里,却走不出心灵寂寞的樊篱。
她只有自己。
这本《倾城往事》的书名,刚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提到张爱玲,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旧上海的风情万种,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爱恨纠葛的女子。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题词更是点睛之笔,仿佛一语道破了张爱玲作品中那些看似冷漠,实则深情的底色。白落梅老师的笔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温婉沉静的气质,让人期待她如何解读张爱玲那些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我特别好奇,在这2017年的全新升级版中,她会带来怎样的视角和感悟,是更深入地挖掘人物内心,还是会勾勒出更具时代感的背景?毕竟,张爱玲的作品,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都会因为自己人生阅历的增长而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本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解读,更是一次与内心对话的契机,让我重新审视那些关于爱、关于人生、关于女性命运的永恒命题。我期待着,在白落梅老师的文字里,重温那些经典,并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和思考。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传递出的一种温暖的力量。在阅读张爱玲那些带着忧伤和残酷的故事时,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消极的情绪。但白落梅老师的文字,却总能在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对生命的关怀,对人性的理解。她并没有试图去“美化”张爱玲的悲剧,而是用一种更具同情心的视角,去解读那些人物的无奈和挣扎。她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会有人性的闪光点,也总会有值得我们去关怀和理解的部分。这是一种超越了时代和背景的“慈悲”,它让我们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时,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找到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这本书,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读”书,更像是在“感受”书,在与作者,与张爱玲,与那些书中人物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是一本让人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的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纯粹的书评,却没想到,它更像是一部女性成长的启示录。白落梅老师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命运与现代女性的困境巧妙地联系起来。她并没有回避那些现实的残酷,而是用一种温和却又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面对情感选择时,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我特别欣赏她对“选择”的探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很多时候似乎是被命运推着走,但仔细品味,她们也并非完全没有选择。只是,她们的选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代价。白落梅老师引导我去思考,在那个时代,她们有哪些“可能”的选项,以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那条路。这种解读,让我对张爱玲的作品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反思。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仿佛在白落梅老师的笔下,找到了理解和共鸣。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倾城往事》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白落梅老师的文笔,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又带着现代的流畅,读起来非常舒服。她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最复杂的人物内心,能够用最朴素的意象,传递出最深刻的情感。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某一句精彩的评论而停下来,反复咀嚼。例如,她对“苍凉”这个词的理解,运用得炉火纯青,将张爱玲作品中那种看透世事后的冷静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对张爱玲生平的简单介绍,到对她作品中经典人物的细致剖析,再到对她创作思想的深度挖掘,每一个部分都衔接得天衣无缝。我最喜欢的是她对于“情”的解读,她认为张爱玲笔下的情,不是简单的男女之爱,而是包含了对亲情、友情,乃至对时代、对人生的复杂情感。这种解读,让我看到了张爱玲作品更广阔的维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白落梅老师真的走进去了,她不是站在外面评论,而是仿佛化身为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去体验她们的悲欢离合。我尤其喜欢她对那些“边缘”人物的刻画,那些在繁华背后默默承受的女性,她们的隐忍,她们的坚韧,她们在绝望中寻找一丝希望的光芒,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解读,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力量。特别是关于“懂得”的部分,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张爱玲故事表面的爱恨情仇,却忽略了她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人性弱点的理解。白落梅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她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那些被世人误解甚至谴责的角色,她们也并非全然的恶,只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下,做出了她们能做出的选择。这种“慈悲”,不是原谅,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