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工程專業,RFID應用技術。
本書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RFID應用技術及相關課程的理論、實驗教學要求編寫。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RFID技術及基礎知識介紹,RFID高頻ISO 15693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RFID高頻ISO 14443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RFID超高頻ISO 18000-6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2.4G有源RFID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RFID低頻125K ID卡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以及RFID與Zigbee相結閤的綜閤應用開發。本書的所有開發例程都是在基於工程應用背景的開放實驗平颱上完成的,有效地將RFID技術與物聯網工程應用相結閤,有利於培養讀者的工程應用能力。
李小龍,博士、教授、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TCP/IP體係結構》、《物聯網綜閤實訓》、《計算機網絡》、《傳感器網絡》、《無綫通信與網絡》等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工作。***精品課程《離散數學》和廣西區精品課程《算法分析與設計》的骨乾成員。
第1章 RFID技術簡介 (1)
1.1 RFID 定義 (1)
1.2 RFID 的發展曆史 (1)
1.2.1 發展和趨勢 (1)
1.2.2 RFID 的熱潮和整閤性應用 (3)
1.3 RFID係統的組成 (3)
1.4 RFID 的應用 (4)
第2章 RFID相關基礎知識 (7)
2.1 工作頻率及應用範圍 (7)
2.2 相關協議標準 (7)
2.3 RFID射頻識彆卡的分類 (8)
2.4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8)
2.5 RFID相關術語和定義 (8)
第3章 RFID高頻ISO15693 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 (10)
3.1 HF 13.56MHz ISO 15693模塊尋卡 (13)
3.1.1 協議原理 (13)
3.1.2 操作步驟 (15)
3.1.3 程序設計:應用程序的建立及尋卡功能的實現 (17)
3.2 HF 13.56MHz ISO 15693數據塊的讀寫 (23)
3.2.1 協議原理 (23)
3.2.2 操作步驟 (24)
3.2.3 程序設計:多數據塊數據讀寫功能的實現 (26)
3.3 HF 13.56MHz ISO 15693應用族標識 (33)
3.3.1 協議原理 (33)
3.3.2 操作步驟 (34)
3.3.3 程序設計:應用族標識寫入及鎖定功能的實現 (37)
3.4 HF 13.56MHz ISO 15693存儲格式標識 (40)
3.4.1 協議原理 (40)
3.4.2 操作步驟 (41)
3.4.3 程序設計:存儲格式標識寫入及鎖定功能的實現 (42)
3.5 HF 13.56MHz ISO 15693防衝撞 (46)
3.5.1 協議原理 (46)
3.5.2 操作步驟 (47)
3.5.3 程序設計:防衝突測試功能的實現 (49)
第4章 RFID高頻ISO14443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 (52)
4.1 HF 13.56MHz ISO 14443模塊尋卡 (53)
4.1.1 協議原理 (53)
4.1.2 操作步驟 (53)
4.1.3 程序設計:尋卡功能的實現 (55)
4.2 HF 13.56MHz ISO 14443模塊認證 (59)
4.2.1 協議原理 (59)
4.2.2 操作步驟 (60)
4.2.3 程序設計:認證操作功能的實現 (61)
4.3 HF 13.56MHz ISO 14443模塊讀取數據 (65)
4.3.1 協議原理 (65)
4.3.2 操作步驟 (66)
4.3.3 程序設計:讀取數據功能的實現 (67)
4.4 HF 13.56MHz ISO 14443模塊寫入數據 (71)
4.4.1 協議原理 (71)
4.4.2 操作步驟 (71)
4.4.3 程序設計:寫入數據功能的實現 (73)
4.5 HF 13.56MHz ISO 14443模塊休眠 (77)
4.5.1 協議原理 (77)
4.5.2 操作步驟 (78)
4.5.3 程序設計:休眠功能的實現 (79)
4.6 HF 13.56MHz ISO 14443模塊電子錢包 (82)
4.6.1 協議原理 (82)
4.6.2 操作步驟 (83)
4.6.3 程序設計:電子錢包功能的實現 (85)
第5章 RFID超高頻ISO18000-6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 (90)
5.1 UHF 900MHz ISO 18000-6識彆標簽號 (91)
5.1.1 協議原理 (91)
5.1.2 操作步驟 (92)
5.1.3 程序設計:識彆標簽號功能的實現 (96)
5.2 UHF 900MHz ISO 18000-6功率設置操作 (102)
5.2.1 協議原理 (102)
5.2.2 操作步驟 (102)
5.2.3 程序設計:功率設置功能的實現 (104)
5.3 UHF 900MHz ISO 18000-6讀取數據 (107)
5.3.1 協議原理 (107)
5.3.2 操作步驟 (108)
5.3.3 程序設計:讀取數據功能的實現 (111)
5.4 UHF 900MHz ISO 18000-6寫入數據 (115)
5.4.1 協議原理 (115)
5.4.2 操作步驟 (117)
5.4.3 程序設計:寫入數據功能的實現 (119)
第6章 2.4G有源RFID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 (124)
6.1 2.4G有源RFID尋卡操作及實現 (127)
6.1.1 協議原理 (127)
6.1.2 操作步驟 (128)
6.1.3 程序設計:尋卡功能的實現 (129)
6.2 2.4G有源RFID讀取數據操作及實現 (133)
6.2.1 協議原理 (133)
6.2.2 操作步驟 (135)
6.2.3 程序設計:讀取數據功能的實現 (137)
6.3 2.4G有源RFID寫入數據操作及實現 (141)
6.3.1 協議原理 (141)
6.3.2 操作步驟 (142)
6.3.3 程序設計:寫入數據功能的實現 (143)
6.4 2.4G有源RFID擦除數據操作及實現 (148)
6.4.1 協議原理 (148)
6.4.2 操作步驟 (148)
6.4.3 程序設計:擦除數據功能的實現 (149)
第7章 RFID低頻125K ID卡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 (153)
7.1 協議原理 (154)
7.2 操作步驟 (154)
7.3 程序設計:尋卡、數據顯示功能的實現 (156)
第8章 RFID與ZigBee互聯原理實踐開發 (162)
8.1 RFID與ZigBee互聯原理 (162)
8.2 ZigBee與RFID ISO15693模塊互聯實踐開發 (162)
8.3 程序設計 (165)
前 言
本書是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RFID應用技術及相關課程的理論、實驗教學要求編寫的教材。
隨著物聯網技術在各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應用型人纔的培養提齣瞭新的更高的要求。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不僅要求掌握物聯網技術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具備紮實的物聯網係統分析、設計、開發能力。RFID是物聯網應用係統中的重要感知技術之一,RFID應用技術是構建物聯網應用係統的關鍵技術之一,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學習掌握RFID應用技術是以後從事物聯網技術工作的基礎。RFID應用技術課程的應用性較強,對學生在RFID技術實際工程應用能力上的培養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改進的課題,本書作者及專業教學團隊編寫本書,試圖以工程應用為背景、構建實用的RFID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教學體係,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在物聯網工程應用中的RFID技術設計開發能力。
本書是作者及專業教學團隊在多年從事物聯網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工作及對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與探索的基礎上編寫的。我們圍繞應用型本科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應用型人纔培養的目標,聯閤廣西、湖南及廣東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就如何培養學生的物聯網應用係統設計開發能力,開展瞭長期的探討與實驗教學改革實踐,通過長期的探討與實踐,我們認為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工程技術應用能力,需要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在人纔培養方案中的比重。
(2)要建設以工程應用為背景、開放並可定製的實驗實訓平颱。
(3)開發與實驗實訓平颱緊密結閤的實踐性教材。
(4)在以工程應用為背景、開放的實驗實訓平颱的建設及實踐教材的開發編寫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學團隊的實踐教學執行能力。
本書正是作者及專業教學團隊在以工程應用為背景、開放的RFID開發平颱建設的基礎上開發編寫的,因此本書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及實用性。
本書共分8章,第1章和第2章分彆介紹RFID技術及基礎知識,這是後續各章節開展相關實踐開發的基礎;第3章到第7章分彆以實際工程中的應用為背景,對在物聯網工程中廣泛應用的RFID模塊的相關協議的工作原理、編程應用的方法和過程給予瞭詳細的介紹與指導,其中第3章介紹RFID高頻ISO15693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第4章介紹RFID高頻ISO14443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第5章介紹RFID超高頻ISO18000-6協議原理及實踐開發,第6章介紹RFID有源2.4G原理及實踐開發,第7章介紹RFID低頻125K ID卡原理及實踐開發,第8章介紹RFID與ZigBee互聯實踐開發,以提升學生的綜閤應用能力。書中包含的所有RFID模塊的硬件原理圖、實例源代碼都可以通過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後下載。
本書適用於物聯網工程專業本科學生及物聯網技術專業高職學生的RFID應用技術及相關課程的理論、實驗教學指導,也適用於從事物聯網相關技術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RFID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中,作者建議的教學課時為22~28學時。
本書由鄧昀教授、李小龍教授、張彭老師主編,參與編寫的還有陶曉玲、程小輝、王魯達。
本書是物聯網工程規劃教材,本書的齣版得到瞭桂林理工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市華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得到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462021)的資助。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緊迫,可能存在錯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鄧昀
於桂林理工大學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射頻識彆(RFID)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帶來瞭一股清流。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被其厚重而又不失精緻的封麵所吸引。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圖示,這對於理解復雜的RFID協議至關重要。書中對各個協議的原理講解,深入淺齣,仿佛作者本人就在旁邊娓娓道來,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讀者能夠輕鬆地掌握其核心思想。對於初學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極佳的入門指南;而對於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書中對一些細節的深入挖掘,也能夠提供新的啓發和思考。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在介紹某些協議時,會穿插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這使得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讓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RFID技術的強大潛力。而且,作者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恰到好處地把握瞭技術性和可讀性之間的平衡,既保證瞭專業性,又不至於讓讀者望而卻步。整體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為後續的實踐開發打下瞭堅實的地基。
評分作為一個對RFID技術懷有濃厚興趣的跨學科研究者,我發現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來審視RFID協議及其應用。書中對於不同應用場景下,各種RFID協議的適用性和優劣勢的分析,給瞭我很大的啓發。例如,在智慧物流、智能製造、甚至是文物保護等領域,RFID技術都能發揮關鍵作用,而書中對這些場景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技術在不同領域的落地可能性。作者不僅僅局限於介紹技術本身,更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産業背景下進行解讀,這使得我對RFID技術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刻。尤其是關於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麵的討論,在當前信息時代尤為重要,書中對此的探討,不僅提供瞭技術上的解決方案,更引發瞭我對倫理和社會責任的思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打破學科壁壘,連接技術與社會,為未來的RFID技術發展和應用指明方嚮。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其對實踐開發的側重點。雖然原理的闡述同樣詳盡,但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對於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實際項目中的指導。從硬件選型、軟件開發環境的搭建,到具體的編程示例和調試技巧,作者都給予瞭非常細緻的指導。這些內容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充滿瞭實操性,讀來讓人躍躍欲試。書中提供的代碼片段,不僅可以直接藉鑒,更能引發讀者對不同實現方式的思考。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如何優化RFID係統性能的章節,裏麵提到的幾種方法,都是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瓶頸,而書中給齣的解決方案,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實踐指導,讓人受益匪淺。此外,書中對一些常見問題的排查和解決思路的梳理,也極大地節省瞭我的寶貴時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能夠在我開發過程中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評分對於許多在RFID領域摸索多年的工程師來說,能夠找到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的書籍,實在不易。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一需求。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協議的標準,更重要的是,它解析瞭這些協議背後的設計哲學和演進邏輯。在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對RFID技術發展曆程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未來趨勢的精準把握。書中關於不同標準之間的兼容性、互操作性以及未來發展方嚮的探討,為我們這些一綫開發者提供瞭重要的參考。尤其是關於一些前沿RFID技術的介紹,如低功耗、高安全性等方麵的研究進展,讓我對RFID技術的未來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理解RFID技術,去規劃未來的發展路徑。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反復思考的寶貴資料。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帶著一種樸實而又充滿智慧的魅力。作者並非用華麗的辭藻來堆砌,而是用最直接、最接地氣的方式來闡述技術原理。仿佛坐在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工匠旁邊,聽他講述如何打磨一件精美的作品。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解釋,用瞭大量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而且,在介紹一些復雜的算法或通信流程時,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圖錶和流程圖,將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隱藏”細節的挖掘,那些在其他書籍中可能一帶而過的要點,在本書中卻被細細道來,這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嚴謹的態度。讀這本書,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體會其中蘊含的匠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