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二卷(上)(1931-1933)(英汉对照平装本)

《nature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二卷(上)(1931-1933)(英汉对照平装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多克斯,[英] 坎贝尔,路甬祥 编
图书标签:
  • 自然科学
  • 科学史
  • 经典文献
  • 英汉对照
  • 百年科学
  • Nature
  • 物理学
  • 生物学
  • 化学
  • 科学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807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1389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4
字数:46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学生、科研工作者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是国内一套英汉双语对照版的《自然》论文精选集,汇集了自《自然》杂志1869年创刊以来近150年间自然科学各领域(生物、物理、化学、天文、材料、基础医学、地球科学等)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每篇文章均配有由《自然》杂志编辑撰写的简短导读,中文译文由国内各领域的专家审稿把关。与此前世界范围内曾出版过的各种《自然》论文选集相比,本套丛书涵盖时间跨度广,所选篇目。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二卷收录了自1931年至193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经典论文,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科学五个学科领域,共计103篇。在这短短两三年间,物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均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米耳恩提出恒星构造的理论;北京猿人头骨特征公布;爱丁顿断言决定论在衰落;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斯潘塞指出玻陨石的成因;阿德里安揭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百年自然科学的波澜壮阔,尽在《〈自然〉百年科学经典》!

内容简介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平装版)第二卷上(1931-1933)》是一套自然科学论文精选集中的一卷,收录了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从1931年创刊到1933年期间发表过的经典科学论文59篇,这些文章由《自然》杂志主编遴选,并由《自然》杂志的编辑为每篇文章撰写编者按,然后由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翻译成中文并审订。全书通过原汁原味的科学论文,回顾了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等)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作者简介


(英)约翰·马多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杂志前任主编,著名物理学家,两度担任《自然》主编达23年之久。
(英)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bell),《自然》杂志现任主编,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威斯特费尔学院获得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莱斯特大学获得上层天体物理博士学位,并在莱斯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
路甬祥,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

内页插图

目录

001 宇宙超穿透性辐射起源于恒星的证据
002 恒星的结构和恒星能量的起源
003 胚胎学与进化
004 胚胎学与进化
005 恒星的构造
006 维生素B——检验与维生素B1
007 维生素B——维生素B2和B3:生长素
008 维生素B——分布与生理学
009 恒星的构造
010 原子衰变与原子合成目前在理论和实验上的进展状况
011 恒星的构造
012 放射性研究的新面貌
013 蛋白质的结构与变性
014 以数学物理的视角看宇宙的终点
015 维生素B2的化学性质
016 恒星结构
017 蛋白质的分子量
018 遗传的细胞学理论
019 讣告
020 北京人的头骨
021 维生素在化学方面的新进展
022 物质的湮灭
023 活细胞氧化
024 原子合成与恒星能量
025 催情激素
026 原子核的量子力学模型
027 光的角动量
028 孤立的量子化磁极
029 病毒的生物学本质
030 麦克斯韦与现代理论物理
031 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032 白矮星的内部温度
033 光子自旋的实验证据
034 一种可能的质量数为2的氢同位素
035 皇家学会蒙德实验室的氢液化设备
036 新闻与观点
037 决定论的衰落
038 快质子的人工产生
039 维生素D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040 可能存在中子
041 决定论
042 决定论
043 作为抗坏血病因子的己糖醛酸
044 由快质子引起的锂衰变
045 锡叫
046 膨胀的宇宙
047 中子假说
048 白矮星
049 关于中子的新证据
050 超导机制
051 快质子引起的轻元素衰变
052 一种合成的催情化合物
053 玻陨石的成因
054 宇宙射线的能量
055 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的氦液化车间
056 葱属植物细胞常染色体结构及染色体分裂
057 关于元素嬗变的最新研究
058 数量遗传学中孟德尔因子的数量
059 光与生命
060 核能级
061 有关正电子的新证据
062 神经冲动的物理学本质
063 一种新型合金——“不生锈的因瓦合金”
064 氨基酸、蛋白质和蛋白质水解酶 I
065 氨基酸、蛋白质和蛋白质水解酶 II
066 宇宙射线的性质
067 合金的结构
068 正电子可能具有的性质
069 生命体中的结晶
070 普里斯特利发现氧气的日期和地点
071 维生素C及肿瘤和其他组织中还原性物质的化学检测
072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073 正电子和原子核
074 液晶
075 质子的磁矩
076 宇宙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077 肿瘤遗传学
078 大气中臭氧层的垂直分布
079 视网膜中的维生素A
080 轻核俘获快中子产生的核衰变
081 极低温
082 生命的某些化学面貌
083 神经细胞的活性
084 电视技术的最新进展
085 重氢和重水
086 恒星的内部温度
087 纤维的X射线分析
088 原子嬗变和恒星温度
089 低温下强磁场的产生
090 天然染色物质及其类似物
091 自由基
092 玻陨石的成因
093 玻陨石的成因
094 宇宙射线测量中的新结果
095 硬γ射线和原子核的反应
096 β射线放射性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097 有关基因概念的一般本质
098 宇宙射线的纬度效应
099 原子嬗变和恒星温度
100 肌红蛋白的氧亲合力
101 正电子
102 重氢
103 烟草花叶病毒的化学本质

前言/序言

李政道序

如何认识自然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物质层面,尤其是近百年来,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多跨越性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二是精神层面,科学精神日益深入人心,这种科学精神并不是认为科学万能、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它应该是一种老老实实、严谨缜密、又勇于批判和创造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种坚持为人类福祉而奋斗的信念。这种科学精神可能比物质意义上的科技成就更重要,因为技术进步的影响可能与时代具体的背景有密切关系,但科学精神却永远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这套《〈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的出版,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发展的历史轨迹,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无数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艰难求索、百折不回的精神世界。《自然》作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反映了各个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概貌,报道了现代科学中最重要的发现。这套丛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汇聚了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量子理论的成熟、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这些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大事件、大成就,还将一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文章囊括进来,并展现了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这是一种难得的眼光和胸怀。科学之路是艰辛的,成功背后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失败,前人的失败是我们今日成功的基石,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忘记。因此,《〈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这套丛书不但能让读者了解对人类科技进步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成果,以及科学中的焦点和前沿问题的演变轨迹,更能使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感受到思想激辩带来的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苦努力,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精神的真意。

当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已经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为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中国的科学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理论和人才基础。如何进一步引进国外的学术精华,促进中外科技交流,使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使中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升至世界前列就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课题。因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合作出版这套《〈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可谓贡献巨大,我衷心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获得极大成功,促进全民族的科技振兴。

科学的事业永无止境。这是科学的永恒魅力所在,也是我们砥砺自身、不断求索的动力所在。这样的事业,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Nature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系列其他卷册的图书简介,侧重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发展,并避免提及您提到的特定卷册内容。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系列:跨越世纪的科学思想探索(精选集) 聚焦人类智识的演进,洞察科学发现的磅礴历程 《自然》(Nature)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便以其前瞻性、权威性和全球视野,记录了现代科学史上无数里程碑式的突破。本系列精选集旨在汇集那些塑造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生命起源乃至宇宙图景理解的关键文献,力求呈现一个连贯而丰富的科学思想演变图谱。 本系列精选集并非单一的历史断代记录,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漫游。它带领读者穿梭于不同的科技前沿,感受每一次范式转移带来的震撼。每一卷(册)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一个核心的科学领域,通过精选的原始论文、权威评论及关键通信,还原出科学发现的真实脉络与当时科学界的集体心声。 第一卷:科学革命的奠基石(早期卷册,约1869-1900年代初) 此阶段的卷册集中展现了科学从古典物理学向近代科学过渡的剧变。读者将见证经典热力学、电磁学理论的巩固与深化。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实验验证、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深入传播与早期修正,以及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核心叙事。 核心议题探索: 电磁学的统一与应用: 记录了法拉第、麦克斯韦等巨匠关于电与磁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以及赫兹成功验证电磁波存在的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不仅是物理学的胜利,也为后来的无线电通信奠定了基础。 生命起源与分类的争论: 深入探讨了基于化石证据和生物地理学的早期研究,呈现了关于物种起源和遗传机制的激烈辩论,反映了科学界对生命复杂性解释的探索。 物质结构的初探: 涉及对原子和分子概念的精确化,以及早期对X射线等新现象的观测,预示着对微观世界的深入挖掘即将到来。 第三卷: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黎明(约1905-1920年代) 这是物理学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之一。本卷册凝练了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里程碑式论文,以及普朗克、玻尔等人对能量量子化的开创性思考。科学共同体如何从经典世界的确定性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概率与不确定性,是本卷的灵魂所在。 核心议题探索: 时空观念的颠覆: 呈现了光速不变原理如何重塑我们对时间、空间和质量的理解。对引力如何被视为时空几何弯曲的描述,提供了直观的思考路径。 原子的内部构造: 记录了卢瑟福对原子核的发现,以及玻尔提出的基于量子化的原子模型。这些工作标志着经典物理学对原子尺度的解释宣告失效,为现代原子能理论铺平了道路。 早期化学键理论: 探讨了原子如何通过电子的得失或共享结合成分子,这为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结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卷:生命科学的革命性突破(跨越不同关键期) 不同于聚焦于物理学革命的卷册,本系列中的生命科学专题卷册侧重于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轨迹。它们展现了科学家如何从宏观的生物现象转向分子层面的机制解析。 核心议题探索: 遗传信息的初步定位: 记录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以及早期关于染色体在遗传中作用的观察。这为将遗传研究从模糊的性状传递转向具体的细胞结构奠定了基础。 酶与代谢的精确描绘: 深入研究了生物体内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器——酶。这些研究揭示了生命活动得以持续的精细化学调控网络,推动了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且强有力的学科。 病原体与免疫学的进步: 汇集了对特定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工作,以及早期关于抗体如何特异性识别外来入侵者的理论建构,这极大地改变了公共卫生和医学实践。 总结:科学的连续性与断裂 本《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系列精选集,其价值不仅在于重温历史上的伟大发现,更在于让读者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本质:严谨的求证、不断的自我批判与迭代更新。 从早期的纯粹观察,到理论构建,再到实验技术的飞跃,每一卷都像是一面透镜,聚焦于特定历史时刻的智力高峰,同时也揭示了科学思想传承中那些关键的“断裂点”——那些需要前人巨大勇气才能跨越的理论鸿沟。 通过本系列,读者将获得一个宏观且深刻的视角,理解我们今日所依赖的科学知识体系,是如何在无数次对话、争论与突破中,一步步从模糊走向清晰的。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人类求知历程抱有好奇心读者的珍贵文献汇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精装书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厚重感,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排版风格,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科学思想激荡的年代。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阅时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我个人对科学史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十世纪初那段被誉为“黄金时代”的时期,各种颠覆性的理论层出不穷。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具体内容,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编者在筛选这些经典时所下的苦心。他们显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文献,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清晰的脉络,展现出科学是如何一步步突破旧有框架,迈向更广阔天地的。那种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严谨的求证态度,是任何时代都值得学习的精神财富。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与那些伟大的头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思维的火花。

评分

拿到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便是它那详尽的英汉对照版式。对于非母语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能够确保在理解复杂的科学术语和精确的学术表达时,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而产生任何偏差。我深知,科学的精确性不容有失,哪怕是一个词汇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导致整个理论理解的偏差。这种双语对照的处理方式,不仅方便了学习和查阅,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学共同体。我注意到扉页上对翻译团队的介绍,看得出他们是下了大功夫的,力求在信、达、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这套丛书的整体质量更有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精美的学术艺术品,值得珍藏在书架之上,时不时地拿出来品味一番。

评分

我一直觉得,研究特定时间段的科学文献,就像是进行一次“考古挖掘”。通过这本收录了1931到1933年间顶尖研究成果的文集,我希望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全球科学界的脉搏。那几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但科学研究却似乎在某种张力下迸发出更强的创造力。我很好奇,在那些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下,这些顶尖的物理学、生物学或化学的突破,是如何在实验室的方寸之地悄然酝酿并最终影响世界的。这种对“时代切片”的捕捉,是任何概括性的教科书都无法替代的。我打算系统地浏览一下,看看哪些突破是在我原先的认知之外发生的,这无疑会极大地丰富我对现代科学史的理解深度。

评分

说实话,选择购买这套《Nature》的百年精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怀的驱使。它代表着对“纯粹科学”时代的一种致敬。如今的科研环境日益功利化,成果发表的速度快得惊人,但沉淀下来的、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似乎越来越少。而这套书收录的,无疑是经过了历史淘洗的真金。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那些具体的公式和实验数据,但光是想到这些文字曾经是当时科学界最前沿的思考结晶,就让人感到兴奋。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让我们反思现在的科学研究是否还保有那份初衷和锐气。对我来说,这本书是书架上的一座灯塔,时刻提醒着我,科学的伟大在于其对真理无止境的探索,而非短期的效益。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选择透露出一种老派的、对知识的虔诚。我个人偏爱这种不追逐浮夸潮流的经典设计,它能让人心静下来,专注于文字本身的力量。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互联网、信息传播极其缓慢的年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文字,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火种一样,一点点建立起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科学大厦。这种阅读体验,比单纯在电子屏幕上浏览摘要要来得震撼得多。它迫使你放慢速度,去体会每一个论证背后的逻辑推导和实验支撑。对我而言,阅读这样的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去学习那种面对未知时的谦逊和对真理不懈的追求,这才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我购买这本书的最大动机。

评分

珍惜,是,啊。啊,并无,丢,丢丢丢丢丢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幼教

评分

龟龟龟龟,龟龟好,贵好贵好贵贵贵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好,贵贵不贵,贵,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鳜

评分

珍惜,是,啊。啊,并无,丢,丢丢丢丢丢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幼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满意,还没看,看后追评。

评分

。京东送货的速度和大部分自营商品质量相当可靠放心,售后也比

评分

期刊下卷,喜欢,以后追评

评分

《自然》杂志每周发表经过完善同行评审的研究。《自然》杂志的编辑是基于论文的独创性、重要性、跨学科性、及时性、易理解性和结论性等方面作出决定。《自然》杂志同时也提供及时、具权威性和有深度的新闻,以及对科学、科学家和大众有影响力的专题和未来趋势分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