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好入門

書法好入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入青 著
圖書標籤:
  • 書法
  • 入門
  • 練字
  • 字體
  • 筆畫
  • 結構
  • 技法
  • 臨摹
  • 書法基礎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大連齣版社
ISBN:978755051089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295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44
字數:2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引導書法初學者入門的優秀參考書!

  ★國傢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主講精彩講授!

  ★方法獨到,另闢蹊徑,傳統文化底蘊深厚!

  ★著名書法傢、書法理論傢、書法教育傢、書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叢文俊鼎力推薦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書法專業博士生導師韓天雍鼎力推薦


內容簡介

  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本書結閤多年書法教學經驗,將漢字內在審美規律客觀化,刪繁就簡,由技進道。具體來說,提齣瞭五種筆勢和三種筆鋒理論,使筆畫的書法特徵易於快速掌握;提齣瞭三種主筆和“三寜三勿”理論,使任何漢字結體的描述都十分清晰;提齣瞭偏旁八係列理論,使所有漢字偏旁的書法特點一目瞭然;提齣瞭以右偏旁為核心的練字方法,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行草元素和篆隸古法,剖析楷書與其他四種書體的內在聯係;此外,還從微觀視角,詳細描述瞭抑左揚右、黃金分割、空靈與飽滿、筆勢與提按等問題,對書法的初學以及深入審美均將大有幫助。


作者簡介

  入青,本名王力春,以字署,1974年生。現為瀋陽師範大學副教授,曆史學博士,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遼寜省孔子學會常務理事,遼寜省周易學會理事。吉林大學書法文獻學專業方嚮,師從著名書法傢、書法理論傢叢文俊先生。從事書法研究和書法教學二十餘年,主講的《書法審美與基本技法》被遴選為國傢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見網易公開課、愛課網),並被評為遼寜省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教學比賽一等奬。主持國傢、省部及校級項目十餘項。公開發錶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錶的近半。論文獲全國第九屆書學討論會三等奬,入選全國第六屆書學討論會。著有《趙孟頫與元初法書鑒藏》《中外巨人傳:韓愈》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力春學弟從餘攻習書學有年,畢業後於學術研究之馀,旁騖習字教學,發濛啓智。既為正字,亦為藝術,以便我書法傳統後繼有人。書法濛學,古來自成統緒,而小學築基,關乎久遠,誠屬百年之大計也。力春潛心肆力於此,頗有體味。本書所見諸說,皆取自古代技法書論精華,旁搜遠紹,自成體係,於濛學之研究與實踐,多有創新指導意義。若循此思路,由錶及裏,舉一反三,其澤及後進,前途當可期也。

  ——著名書法傢、書法理論傢、書法教育傢、書法專業博士生導師 叢文俊

  學書有法,意在筆先。初學書法,要抓住書法用筆和結體的內在規律,同時要建立一個審美高度。力春學棣具有良好的學術積澱,並且多年來從事書法啓濛教學與研究,其原創的《書法好入門》一書,刪繁就簡,條分縷析,圖文並茂,雅俗共賞,是引導書法初學者入門的一本優秀參考書。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書法專業博士生導師 韓天雍

目錄

緒論 書法美的韆古不傳之秘/ 001

一、書法美很重要/ 001

二、練的不是字/ 002

三、書法美的玄妙難名/ 003

四、被忽略的內在規律/ 004

五、用數學描述書法美/ 006

六、高效習字法/ 008

第一章 永字八法與三種筆鋒/ 011

一、漢字二十八種筆畫/ 011

二、二十種分解筆畫/ 012

三、永字八法/ 014

四、五種筆勢/ 015

五、筆畫的具體形態/ 019

六、三組起筆與用筆三要領/ 022

七、用筆的靈魂/ 023

第二章 主筆與結體規律/ 025

一、結構的二維/ 025

二、寜上勿下/ 026

三、寜左勿右/ 028

四、四至與主筆的界定/ 030五、橫主筆/ 033

六、兩翼主筆/ 034

七、張力與無主筆/ 036

八、閤體字的三種主筆/ 038

九、格式塔現象與寜緊勿鬆/ 042

十、結體“三寜三勿”及其運用/ 044

第三章 偏旁八係列/ 047

一、偏旁與部首/ 047

二、偏旁的簡化/ 048

三、易思維與偏旁八係列/ 049

四、點係列偏旁/ 051

五、人係列偏旁/ 055

六、木係列偏旁/ 058

七、提係列偏旁/ 061

八、口係列偏旁/ 064

九、刀係列偏旁/ 068

十、撇係列偏旁/ 071

十一、框係列偏旁/ 074

十二、 小結/ 077

第四章 偏旁習字法/ 079

一、偏旁習字法的含義/ 079

二、偏旁四重點/ 080

三、偏旁四難點/ 082

四、八係列偏旁的掌握/ 085五、所有獨體字及部件/ 088

六、閤體字的編排/ 089

第五章  抑左揚右/ 101

一、抑左揚右的含義/ 101

二、抑左揚右的文化內涵/ 102

三、筆畫中的抑左揚右/ 103

四、偏旁中的抑左揚右/ 106

五、結體中的抑左揚右/ 110

六、不同書體的抑左揚右/ 111

第六章 黃金分割/ 116

一、黃金分割的定義/ 116

二、筆畫中的黃金分割/ 117

三、習字格理論與八分格/ 119

四、八分格對主筆的描述/ 125

五、獨體字的黃金分割/ 128

六、特殊黃金分割/ 131

七、閤體字的黃金分割區/ 132

第七章 空靈與飽滿/ 137

一、空靈與飽滿的含義/ 137

二、四種空靈形態/ 138

三、筆畫均勻穿插/ 142

四、對稱與平衡/ 146

五、飽滿與方正/ 150第八章 筆勢與提按/ 157

一、楷書的筆勢/ 157

二、筆勢決定筆順/ 159

三、提按與行草的筆勢/ 164

四、草書的連帶/ 168

五、提按與節奏/ 170

第九章 行草元素/ 175

一、從楷書到行書/ 175

二、行書元素之一 —— 使/ 178

三、行書元素之二 —— 轉/ 182

四、行書元素之三 —— 簡/ 185

五、行書元素之四 —— 連/ 188

六、行書元素的簡化/ 190

七、草書的類彆/ 192

八、草法的識彆/ 196

第十章 篆隸古法/ 199

一、八分書及其特徵/ 199

二、隸書風格的審美/ 205

三、早期隸書的特點/ 209

四、篆書的種類與特徵/ 212

五、篆隸書的字外之美/ 220

六、篆法的識記/ 223

結語/ 228

附錄:圖錶索引/ 229


前言/序言

  緒論書法美的韆古不傳之秘

  什麼是書法?顧名思義,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相信每一個與書法有緣的人,讀完下麵的文字,一定會“感慨係之矣”。

  一、書法美很重要

  藝術的特質是強調美,書法自然也不例外。一個人美不美很重要,同樣,作為一個中國人,字寫得怎麼樣也應該很重要。有兩句名言為證。一句是當代人常說的,“字是人的第二門麵”,也就是說,它是人的第二張臉,是一個人學識修養的外在體現,我們總不能不要這張臉吧。與天生的麵孔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練習,讓“第二門麵”變得很漂亮。再來看另一句古訓:“字乃文之衣冠,先敬羅冠後敬人。”衣冠和羅冠,就是衣帽,在古代相當於人的身份證明,彰顯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古代的文人寫文章給彆人看,必須要過字這一關。

  在古代,字若寫不好,就會被認為沒修養。當時君子都要修“六藝”,即六項基本本領——禮、樂、射、禦、書、數,書法或書寫排在第五。孔子又說,君子必須“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也就是要“有修養,有道德”。博學一定包括六藝,所以,如此推論,字寫不好就是沒修養。唐代科舉取士,士子通過禮部試,進士及第後吏部選官時要考核“身、言、書、判”四方麵,書法排第三,明確規定“以楷法遒美為上”。對大多數人來說,想當官就要參加科舉考試,為此必須練好書法,所以唐朝的楷書水平空前絕後,便不足為怪瞭。後來的宋元明清時期,朝廷裏養瞭一大批寫字好的人,有點像現在的專職書法傢,如宋朝的禦書院、元朝的奎章閣、明朝的中書辦、清朝的南書房等,都集中瞭很多的書法傢。

  二、練的不是字

  學書法和練字,似乎是兩個相同的概念,在很多場閤都是通用的。不過,細究起來,二者是有差異的,其差異有三:其一,如前麵所講,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藝術性使它的名字更加高雅、莊嚴,魅力無窮,而練字這種說法更通俗、務實,更具有大眾的普及性。其二,書法固然不能寫彆字,但把字寫美是主要目標,而練字常有兩個義項,首先是寫對,然後纔是寫美,語文意義上的練字往往忽略瞭美的因素。其三,學書法更強調一種目標,而練字側重體現一種過程,學書法是通過練字實現的,練字是基礎,習書無止境。

  一個人的字寫得好,隻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書寫者意在筆先,成竹在胸,心中有丘壑;一個是心手相映,控筆自如,指哪兒打哪兒。寫不好字,也隻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不知如何是“好”;一個是眼高手低。這兩方麵原因中,知道如何是“好”太重要瞭。知道瞭什麼是好的,就可以有目的地練習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明確“好”在前,刻苦“練”在後。知道瞭什麼是好的還練不好,隻能怪自己不努力瞭,此時的“練”纔起到瞭關鍵作用。古代讀書人字寫得都好,並不是古人比現代人聰明,而是因為天天筆不離手,熟能生巧的緣故。

  臨和摹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摹相比,臨有兩方麵優點:其一,臨更能體現學習的主動性,剋服描紅中常見的被動學習的缺點。其二,臨更能鍛煉手眼協調能力,提高造型能力和大小協調感,從而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不過,雖然臨帖是解決眼高手低的基本方法,但是如前所述,眼高手低隻是寫不好字的次要原因。寫不好字的主要原因還是“不知如何是好”,也就是缺少最基本的美感,這一矛盾是不能通過臨帖解決的。也就是說,臨帖並不是建立美感的第一選擇。

  書法審美是道的問題,是形而上的問題;基本技法是技的問題,是形而下的問題。是道重要,還是技重要呢?二者都重要,但相比之下,道更重要。《周易·係辭傳》說得好:“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就是技,技就是器。書法要想寫得好,是先問道還是先修技呢?還是先問道吧,路都沒走對,彆的就沒有意義瞭。練習書法必須以道馭技,然後再由技進道,最終實現技道兩進。如果知道瞭書法美的基本規律和道理再練字,再臨帖,一定會事半功倍。

  三、書法美的玄妙難名

  中國古代書論,對於書法學習者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對於大部分不太懂古文又急於找到簡明書法審美規律的書法初學者來說,古代書論的作用經常發揮不齣來,非得配個好翻譯不可。以當代人的眼光來看,書論中也有缺點和不足,尤其是對書法美的總結方麵,不太直觀和具體,甚至故意繞圈子、弄玄虛,缺少對書法審美規律的科學分析,真有點“韆古不傳”的味道。古人論書法,常見的有兩個路子:其中一路的特點是特彆形而上,玄之又玄,奧中有奧,自詡為“書道玄妙”、“玄妙難名”。另一路的特點是特彆形而下,總結書法的技法,事無巨細,名目繁多。前者的缺點是太“玄”,後者的缺點是太“繁”。玄側重於道,繁側重於技,繁的本質也是玄,是技法方麵的玄。下麵,分彆來看古人是如何玄之又玄的。古人善於寫文章,鴻詞博學,縱橫捭闔,論書法也有這樣的特點。有的古人論書法,經常先在外麵兜個大圈子,從倉頡造字講起,講文字的功能是“經藝之本,王政之始”,講“王者之風,化及天下”,歌功頌德一番,而書法變成瞭題材之一。古代的所有書籍,常被分成經、史、子、集四部。經部最重要,文字學屬於“小學”,放在瞭經部之末,而書法又依附在“小學”之後。所以,論書法當然先要說文字,說文字先要論經藝,厚皮饅頭,在所難免。

  僅就書法技法而言,古人對此津津樂道,脫不瞭玄的特點。具體來說,就是技法方麵的繁,逐漸復雜化。就楷書的筆法而言,最早是傳為衛夫人授秘的《筆陣圖》,將筆畫概括為七種;之後齣現瞭“永字八法”,有的人認為是智永和尚所作,有的人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蘭亭序》的第一個字“永”來的;之後是智果和尚的《心成頌》,提齣瞭十八法;之後又有瞭傳為初唐歐陽詢所作的《三十六法》;元代有和尚李溥光的《雪庵字要》;明代有薑立綱所書《七十二例》,又有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到瞭清代,有《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越演越繁,層層疊疊,邏輯混亂,好像快成瞭一字一法。法多瞭,似乎比沒有法更難掌握,讓人望而卻步。

  四、被忽略的內在規律

  本質決定現象,內在決定外在。孔子的學生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說,作為一個高尚而高明的人,一定要抓住根本,根本抓住瞭,就明白瞭所有的道理。就書法學習規律的總結來說,如果隻注重外在規律,被漢字牽著鼻子走,而忽略瞭內在規律的深入總結,就真的是捨本逐末,甚至是本末倒置瞭。

  為瞭簡明起見,我們從筆畫、偏旁、結構三方麵,分彆來看書法美的內在規律是如何被忽略的。

  筆畫的靈魂就是筆鋒問題,由筆鋒變化而成筆勢,筆勢變化而成筆畫,簡單的筆畫相連接,便有瞭復雜的筆畫。目前通用的二十八種漢字筆畫中有1/3是組閤的筆畫,這完全是一種現象而已,離筆畫的內在規律差瞭五六步。筆鋒如何寫齣來,纔是筆畫的內在規律,它是筆畫力量和美感的主要源泉。越接近於筆鋒問題,就越接近於筆畫的內在規律。僅次於筆鋒的內在規律,就是筆勢問題。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及相鄰部分之間有不同的筆勢,就是內在的規律。筆勢的數量,一定少於筆畫的數量,因為筆畫是筆勢的外在現象,現象總是要復雜於規律的。次於筆勢的問題纔是筆畫問題,沒有筆勢,就沒有書法中的筆畫。而筆畫又有三種層次。

  楷書中的基本筆畫,不應該是所有的漢字筆畫,目前把二十八種筆畫叫作基本筆畫是有問題的。永字八法纔是最基本的筆畫,哪八法呢?就是點、橫、竪、撇、捺、摺、提、鈎,這是筆畫的第一個層次。橫分為長橫、短橫,竪分為垂露竪、懸針竪,撇分為短撇、長撇,摺分為橫摺、竪摺,等等,這是筆畫的第二個層次,叫作分解筆畫。而將分解筆畫再閤成,就包含瞭二十八種筆畫中的所有形態,這是筆畫的第三層次。相比之下,永字八法的規律是內在規律,而“橫摺摺摺鈎”這類閤成筆畫的規律就是外在規律。

  接下來看結構,而不是偏旁。因為,偏旁也屬於筆畫的結構,大部分獨體字本身也是偏旁,所以,結構具有更廣義的內容,結構的美決定著偏旁的美。相比之下,結構規律是內在的,而偏旁隻是外在錶象,隻是體現結構規律的具體形態,所以必須先掌握結構規律,再具體分析偏旁。主筆是結構的靈魂。所謂主筆,就是達到邊界的筆畫,左右的主筆是關鍵,有三種情況,分彆是橫主筆、兩翼主筆、無主筆,以“一、大、口”三字為代錶。再深入一步,與主筆相關的問題有四至、中宮、張力、重心等。再深入一步,有許多細節問題,如空靈、飽滿、勻稱、方正、黃金分割等。如果不解決上述問題,就是沒有注意到結構的內在規律。所謂結構的內在規律,一定是涉及成韆上萬漢字的規律,而不是就字論字,盯住錶象。

  最後來看偏旁。不算復閤的偏旁,漢字的偏旁有500多個,可以說是變化多端,但內在的規律並沒有變。這個規律是什麼呢?如何總結和歸納呢?能歸納齣多少種呢?能不能通過一小部分偏旁的學習,掌握所有偏旁的要領?這些纔是偏旁的內在規律。對應著永字八法,我們把所有偏旁閤成八係列。可以說,抓住瞭每係列偏旁的核心特徵,纔是抓住瞭偏旁的內在規律。

  五、用數學描述書法美

  書法是一門藝術,而數學是一門科學。一個唯美,衡量的標準是美和醜;一個求真,評判的準則是對與錯。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而藝術的美感極具主觀性,怎麼可以用數學來描述美和醜呢?這一問題,我們從兩方麵迴答。

  一方麵,用數學描述書法美是必要的。書法的審美固然有其主觀的感性存在,但總體來說,書法是有其相對客觀的美醜標準和內在規律的,而客觀標準和內在規律是可以進行理性說明的,這就為我們用數學描述書法美提供瞭可能。按照書法美的內在規律寫字就美,否則就不美,也是這個道理。用數學的對與錯評判書寫的效果,對書法教學具有極為實用的價值,越是初學者、越是低年齡段,這一方法就越有意義。

  這裏,要強調一下觀念的層麵區分問題。米芾在《海嶽名言》中,攻擊顔柳二傢書法,他說“顔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又說“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劄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語鋒甚毒。我們認為,基本的層麵不同於提高的層麵,教學的層麵不同於藝術的層麵,臨摹的層麵不同於創作的層麵,學習的層麵不同於批評的層麵。如果所有的名傢書法“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那就是不可知論,用數學方法分析書法美,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另一方麵,用數學描述書法美是可能的。數學和美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最著名的莫過於黃金分割,這是數學傢描述美的偉大傑作。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和之後的歐幾裏得等數學傢,用黃金分割證明數學與美有著天然的聯係,是典型的科學的美。黃金分割無處不在,就是用來衡量美的。書法既然也屬於一種美的藝術,自然也可以用黃金分割來描述。這隻是數學可以描述書法美的證據之一。

  筆畫的靈魂就是筆鋒問題,而筆鋒就是數學中的角的問題。在所有的筆畫中,能體現筆鋒之處,隻有三種,即起筆、尖鋒收筆、行筆與兩端的連接處。一般來說,起筆全是尖鋒,這個尖兒是空中落筆形成的銳角。收筆有兩種,一種是尖鋒的,一種是圓鋒的,而尖鋒收筆的尖兒是越來越輕形成的銳角。行筆一共有兩種筆勢,一種是直綫,一種是帶弧度的麯綫。復閤的筆畫,兩部分之間的交接也隻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方摺,一種是圓轉。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中的角度、弧度、直綫、麯綫加以錶達。總結起來,筆畫由起筆、行筆、收筆構成,而其形態不外乎“方、圓”二字,方是數學中的角,圓是數學中的圓,這就是筆畫與數學的關係。

  數學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通過若乾變量,把感性的問題理性化。這一方法,對書法結體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認為,漢字的結構就是筆畫或偏旁在二維空間的組閤問題,所以一定可以分解成左右關係和上下關係兩個變量,這就是數學中的二元法,也相當於數學中的橫縱坐標問題。藉助於這樣一種思維,結構的把握便會變得非常明確。我們提齣的重心、主筆、四至、中宮等概念,都是二元思維的産物。主筆是結構的靈魂,它是可以通過數學精確描述的。在本書強調的書法啓濛教學方法中,極具數學特色的是八分格的運用。八分格是我們獨創的一種集方格、田字格、米字格、迴宮格、九宮格等優點於一身的習字格,是完全使用數學方法製訂齣來的。該習字格將字的大小精確為黃金分割的數學值:(5-1)/2。格中的內框,每側由五條短綫組成,每條短綫的長度為1/12,分彆組閤齣1/2、1/3、1/4、2/5、3/5、1/6、1/12、1/24等點,為精確描述任何一個楷體字提供瞭可能。而且,在縱嚮的1/3和2/5之間,形成瞭一個黃金分割區,占內框總寬的1/15,這是大約2/3漢字左右偏旁的重閤區,是對漢字結構寜左勿右、寜緊勿鬆的數學化描述。

  六、高效習字法

  我們認為,科學方法是高效習字的前提,高效率是科學方法的結果。在書法學習中,科學方法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宏觀方麵的,指練字進程的科學;一個是微觀方麵的,指具體練每一個字時的方法的科學。關於後者,上述數學方法就是最好的答案,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實現微觀方麵的科學高效習字。而關於宏觀方麵的科學進程問題,其實上文也曾有過相關錶述,這就是要先抓住書法美的內在規律,而不是先盲目地練字。比如,明白瞭筆鋒問題,所有筆畫的核心書寫原理也就清楚瞭;明白瞭主筆問題,結構的靈魂問題也就解決瞭。同樣道理,明白瞭提按的原理,行草書的靈魂也就抓住瞭;明白瞭“高、古”二字,篆隸的靈魂也就通曉瞭。這就是規律與效率的關係。

  習字進程的科學性問題,有兩點最重要:一是楷書的學習要優先於行草和篆隸的學習;二是楷體的教程問題。

  強調楷書優先,不僅涉及如何科學高效練字的問題,也涉及能否建立包含五種書體的一整套書法教學理論的問題。楷書像坐標一樣,它可以作為其他四種書體的坐標,楷書的筆畫、偏旁、結構方麵的理論,也可以作為行草篆隸理論的坐標。與楷書關係最為緊密的是行書,行書包括兩大類,偏於楷書的叫行楷,偏於草書的叫行草。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楷書成分占80%的行楷最為常見。也就是說,行楷的絕大部分內容是通過楷書奠定的,我們隻要再學20%與楷書不同的行書內容就可以瞭,這就是先學楷書的高效之處。以此類推,行書掌握瞭,再嚮草書過渡,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營,學習也就容易瞭。從書法學習的角度,楷書的另外一個分支是篆隸,楷書的主筆關係、多數偏旁係列劃分,對隸書同樣適用,而隸書的筆畫與楷書的筆畫也可以形成一種對比關係,完全可以由此及彼。隸書掌握瞭,嚮前推,就是由篆書嚮隸書過渡的早期隸書;再嚮前推,就是各種篆書。這樣,按照一般的書法學習進程,隸書和篆書之間形成瞭一個完整的變化脈絡,在筆畫、偏旁、結構方麵都是有跡可循,而其理論根源,也都是基於楷書。由楷書齣發,一條綫索是行草,一條綫索是篆隸,最後殊途同歸,五體兼善,從而實現五種書體的審美理論、書寫技法渾然一體。這就是優先學習楷書的意義所在。我們將楷書的教程分為兩個層麵:一個是審美層麵,也是本書的教程順序;另一個是技法層麵,也就是字帖的編排問題。

  由書法審美指導基本技法,是本書的主要特點。本書的核心理論集中體現在前三章中。第一章是筆畫理論,主題是永字八法與三種筆鋒。先舉齣組成所有漢字的二十八種筆畫,然後簡化為二十種分解的筆畫,再歸為永字八法,再進一步分解為五種筆勢,最後歸結為一個提的三種筆鋒問題,以筆鋒為筆畫的靈魂。第二章為結構理論,主題是主筆與結體規律。結構的靈魂是主筆,所以,本章圍繞著主筆問題,將所有的漢字概括為三種主筆,分彆以“一、大、口”為代錶。主筆問題的另一種錶述叫作寜緊勿鬆,也就是中宮與四至的關係問題。寜緊勿鬆是一個字左右關係與上下關係綜閤産生的格式塔現象,除寜緊勿鬆、突齣主筆外,左右關係要做到寜左勿右,上下關係要做到寜上勿下,做到瞭“三寜三勿”,這個字的結構就好看瞭。第三章是偏旁理論,主題是偏旁八係列。該章將所有的偏旁進行類化,平行分齣八種係列,分彆是點、人、木、提、口、刀、撇、框,對應著永字八法,各訓練一個方麵。

  楷書教程的技法層麵,即字帖編排理論,體現在本書的第四章,主題是偏旁習字法。該章既是對第三章的深化,也創造性地提齣瞭全新的字帖編排理論。所謂全新,即提齣瞭以右偏旁為軸心進行字帖編排的理論,迥異於以往以左偏旁為軸心進行字帖編排的常見情況。其原因有四:其一,左右結構的字約占2/3,一般來說,右偏旁要比左偏旁復雜,若以左偏旁為核心,必然導緻把練習的重點轉移到更復雜、更難寫的右偏旁,而降低瞭練習左偏旁的效率。其二,右偏旁固然相對復雜,但若按照以“一、大、口”為代錶的三種主筆,由簡到繁地進行有規律的編排,形成一個完整的序列,右偏旁反而變得整齊有序,練習的效率就大大提高。其三,因為左偏旁相對簡單,可以通過偏旁八係列進行專門的練習,而到瞭以右偏旁為核心編排的字帖中,左偏旁反復齣現,這樣有利於對其進行鞏固和復習。其四,漢字大約80%是形聲字,絕大多數的聲旁在右側,即“左錶形,右錶聲”,或者“左錶義,右錶音”,所以以右偏旁為核心編排,對於識字以及由書法糾正彆字有非常大的幫助,可謂一舉兩得。

  本書的教程還有一個特點,即由廣大至精微,環環相扣。從第五章到第八章,是對書法美的微觀分析和專題講座,以使前麵的宏觀理論更加豐滿,更具說服力。第五章的主題是抑左揚右,就上下關係和左右關係作深入概括,涉及筆畫、偏旁、結體三大方麵以及各種書體。第六章的主題是黃金分割,對主筆問題、筆畫和偏旁形成的結構關係作數學化的精密分析,以期做到鞭闢入裏、入木三分。第七章的主題是空靈與飽滿,強調漢字靜態的生命力,對四至和中宮進行深入說明,對筆畫之間的搭配關係作精密概括,在理論上真正實現瞭“一點成一字之規”。第八章的主題為筆勢與提按,強調漢字動態的生命力,並由楷書筆法嚮行草書過渡,解決瞭垂直於紙麵的第三變量和運行速度方麵的第四變量問題。本書的最後兩章,主題分彆是行草元素和篆隸古法。行草元素以行書為重點,客觀解決在靜態方麵楷書如何嚮行書過渡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介紹草書的特點和學習方法。篆隸古法以審美引導技法,結閤書法史強調篆隸書的字外之象、審美意趣以及基本技法。

  我們以上倡導的高效習字法,以永字八法、偏旁八係列、三種主筆、八分格為四大理論特色,可稱為八分習字法。


《翰墨丹青: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與美學探微》 內容提要: 《翰墨丹青: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與美學探微》並非一本側重於書法入門的指南,而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綜閤性著作。本書聚焦於水墨山水、花鳥人物三大主要畫科的技法精髓、哲學意蘊及其曆史演變,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理解中國畫“以形寫神”的核心精神。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詳實,共分為七個主要部分,係統梳理瞭從遠古岩畫到近現代文人畫的脈絡,並詳細剖析瞭不同曆史時期畫傢的創作理念與實踐方法。 第一部分:中國畫的哲學基石與審美範疇 本部分首先確立瞭中國傳統繪畫區彆於西方造型藝術的根本立場——“氣韻生動”的審美標準。我們詳細探討瞭“天人閤一”的宇宙觀如何滲透到繪畫構圖中,以及儒、釋、道三傢思想對文人畫“寫意”精神的塑造作用。通過對“六法”的現代解讀,闡明瞭“骨法用筆”、“應物寫形”、“隨類賦彩”等原則在實際創作中的操作邏輯。此外,本書還探討瞭“計白當黑”、“虛實相生”等中國畫特有的空間處理手法,這些都是理解中國畫美學的關鍵。 第二部分:筆墨的語言:綫條的生命力與“十八描”的奧秘 “筆墨是中國畫的骨骼和血肉。”本章深入剖析瞭毛筆作為獨特工具的性能。我們不僅講解瞭基礎的“提、按、頓、挫”,更細緻地劃分瞭中國畫中對綫條的運用——從如錐畫沙的剛勁到如蠶吐絲的柔韌。 針對人物畫,本書用大量圖例解析瞭“十八描”技法的精微之處。從最基礎的蘭葉描、鐵綫描,到用於錶現衣物質感的曹衣帶描、釘頭鼠尾描,每一描法都配有古代大師的經典案例分析,並提供現代學員可模仿的步驟圖示,展現綫條如何獨立承擔起造型、質感和精神氣質的重任。 第三部分:山水畫的意境營造:從“斧劈皴”到“披麻皴”的地域特徵 山水畫是中國畫中最具哲學厚度的門類。本書將山水畫的技法流派化,重點分析瞭北方畫派(如荊浩、關仝)對宏大敘事和堅硬山體的處理,特彆是對“斧劈皴”和“大斧劈”等錶現北方山石皴法的深度剖析。 隨後,轉嚮南方文人畫派(如董源、巨然),詳細闡釋瞭“董巨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運用“披麻皴”、“芝麻皴”等柔和的皴法來錶現江南水土的溫潤與濕潤感。最後,本書專題研究瞭元四傢(黃公望、倪瓚等)的筆墨語言,特彆是黃公望的“淺絳山水”中墨色的層次變化和倪瓚標誌性的“摺帶皴”的筆法特點,力求讓學習者掌握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皴法內涵。 第四部分:花鳥畫的生意盎然:寫意與工筆的平衡術 花鳥畫重在“寫生”與“寫意”的結閤。本部分首先區分瞭“雙勾填彩”的工筆畫法與“潑墨”、“破墨”的寫意技法。 在寫意花鳥部分,我們聚焦於蘭、竹、梅、菊“四君子”的文化象徵意義,並分彆教授瞭錶現它們神韻的特定筆法:如畫竹葉時側鋒的運用、畫蘭花時“一筆成竹”的控製力。對於禽鳥的描繪,則深入解析瞭如何通過眼睛的神采和羽毛的質感(如翎毛的細緻描繪)來賦予生命力,而非僅僅是形態的復製。 第五部分:人物畫的“傳神”之道:解剖學基礎與衣紋的流動性 人物畫是中國畫技法中對觀察力和造型能力要求最高的門類。本書摒棄瞭簡單的“佛像”或“仕女”描摹,而是迴歸到學習中國畫人物畫的基礎——“骨法用筆”在人體結構中的應用。 我們詳細介紹瞭唐代吳道子開創的“吳帶當風”與清代陳老蓮的“鐵綫描”在錶現衣紋上的區彆。重點講解瞭“高古遊絲描”如何錶現人物的內在氣質,以及通過對衣紋褶皺的精確把握,實現人物內心活動的外部投射,力求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 第六部分:設色與墨分五色的藝術:礦物顔料的永恒與水墨的層次 色彩的應用是中國畫的另一重要課題。本書係統介紹瞭傳統礦物顔料(如石青、石綠、硃砂)的特性、保存方法以及在畫麵中的使用原則,強調其與金石學、書法用印的關聯性。 在墨色運用上,本書深入研究瞭“墨分五色”的實踐。通過對焦、濃、重、淡、清五種墨色的精確控製,探討畫傢如何在單一的黑色中創造齣豐富的空間感和物象的立體感,特彆是潑墨法和積墨法在營造厚重與空靈效果上的對比運用。 第七部分:中國畫的裝裱與收藏基礎 成功的繪畫作品需要閤適的裝裱來襯托其意境。本章簡要介紹瞭傳統捲軸畫、冊頁、屏風等不同裝裱形式的曆史沿革和功用。同時,也為有誌於收藏的讀者提供瞭辨彆古代及近現代中國畫真僞的基礎知識,包括對紙張、絹本年代的初步判斷,以及對不同時期印章風格的鑒賞要點。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有一定傳統文化基礎,希望係統、深入學習中國繪畫(山水、花鳥、人物)技法原理、哲學背景與曆史脈絡的繪畫愛好者、藝術史學生及專業研究人員。它提供的是一條從理論到實踐、從技法到心境的全麵探索之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在傳統功底上顯然是下瞭深厚功夫的,但更難得的是他能夠將這種深厚的內功用現代人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轉化齣來。我過去買過幾本老先生寫的字帖,內容全是文言文的注解,看得我雲裏霧裏,很多時候連作者想錶達的“氣韻”在哪都摸不著頭腦。而這本《書法好入門》則完全不同,它用非常白話、甚至帶點幽默感的文字來解釋那些抽象的術語。例如,它描述“飛白”時,不是簡單地說“筆毛乾澀”,而是形容為“像一位跑得太快的舞者,鞋子揚起瞭地麵的塵土”,這種形象化的描述瞬間就讓那個抽象的狀態變得鮮活起來。此外,書中穿插瞭許多關於書法史的“小八卦”和趣聞軼事,這些內容雖然不是直接的技法傳授,但極大地激發瞭我對這門藝術更深層次的好奇心,讓我不再覺得書法是枯燥的技能,而是一門充滿故事的文化傳承。

評分

從實踐操作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可操作性”幾乎是滿分。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指導書,更像是一個隨身攜帶的“微型書法課堂”。首先,它提供瞭大量的範例供你參考,這些範例的綫條粗細、墨色的濃淡變化,都清晰可見,讓人有跡可循。其次,它在介紹完某個技法後,通常會立刻提供一個“同步練習區”,這個區域的紙張設計略有不同,稍微吸墨一些,能更好地模擬真實宣紙的效果,讓練習者在不浪費正式紙張的情況下進行試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最後幾章專門設立瞭一個“常見錯誤診斷與修正”的闆塊。這個闆塊不是羅列錯誤,而是以“問答”的形式,模擬瞭學習者最可能遇到的睏惑:“我的字為什麼總像在往左倒?”“為什麼寫齣來的橫綫軟弱無力?”然後針對性地給齣調整方案,這比單純的“照著寫”要有指導意義得多,它教會我的是“如何思考我的筆觸”,而不是簡單地“模仿筆觸”,這一點對於培養長期的獨立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組織結構,簡直是為零基礎的人量身定製的,邏輯鏈條清晰到讓人佩服。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復雜的理論或者晦澀難懂的古人碑帖分析,而是非常耐心地從最基礎的“執筆”和“坐姿”開始講起。我以前總覺得這些基礎知識不重要,隨便拿起來寫就行,但書裏配上的那些精確到毫米的圖解,讓我立刻意識到瞭自己過去姿勢的錯誤。接著,它引入瞭“點、橫、竪、撇、捺”這最基本的五筆,用近乎微觀的視角去剖析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和收筆的微妙變化。我特彆欣賞它反復強調的一個觀點:先求“形似”,再求“神韻”,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心理門檻。在學習完基礎筆畫後,它並沒有急於跳轉到復雜的結構,而是用瞭一整個章節來專門練習“間架結構”的平衡感,這種注重底層構建的教學方式,遠比市麵上那些直接臨摹整字的教材來得紮實有效得多。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棒瞭,封麵那種淡雅的水墨暈染效果,光是看著就讓人心生寜靜。我特意選瞭一個周末的下午,泡上一壺清茶,纔迫不及待地翻開它。內頁紙張的選擇也非常講究,微微泛黃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絲毫沒有廉價感。我一直覺得,學習傳統藝術,從工具到書籍的觸感都很重要,它能烘托齣一種儀式感。這本書的排版布局更是巧妙,大麵積留白的處理,使得原本密集的字帖和講解文字之間有瞭呼吸感,閱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擁擠或壓迫。特彆是那些示範性的篇章,圖案的清晰度和綫條的銳利度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即便是初學者,也能清楚地分辨齣每一筆的提按頓挫。更讓我驚喜的是,書的側邊還設計瞭便於翻閱的小標簽,這在實際練習中極其方便,不用在需要參考某個特定筆畫時手忙腳亂地找。整體而言,從視覺到觸覺,這本書都體現瞭一種對“書法”這份藝術的敬畏與專業。

評分

對於我這種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時間碎片化是常態,所以一本能夠適應碎片化學習的書籍價值更高。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將每一課的內容都控製在半小時左右可以完成的閱讀和少量練習量,非常適閤通勤或者午休時間。它沒有強求你一次性掌握太多知識點,而是通過高頻次的重復和不同角度的講解來加深記憶。比如,它在講解“中宮收緊”這個概念時,用瞭三種不同的比喻方式進行闡述,第一次是幾何學的概念,第二次是建築學的概念,第三次是音樂的節奏感,這種多維度的闡釋,確保瞭即便是對某一種比喻不敏感的學習者,也能被其他方式所觸動。而且,書裏還貼心地設計瞭“自查清單”的小模塊,每次練習結束後,對照清單快速檢查自己的不足,效率比找老師指導要高得多,因為它能讓你立刻對自己的問題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評分

入門好書強烈推薦?

評分

好書,值得每一位愛好的和不愛好的都去看看,學學

評分

不錯,看過公開課

評分

嗯。好

評分

這本書很好,可以在網上看視頻(網易公開課)。很方便學習。

評分

另外贊一下京東物流,快速及時。

評分

發貨及時,質量不錯,態度好

評分

質量不錯,比超市便宜。

評分

書內容非常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