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傢族傳

摩根傢族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潤 著
圖書標籤:
  • 傢族史
  • 曆史小說
  • 美國曆史
  • 金融
  • 摩根傢族
  • 傳記
  • 商業
  • 財富
  • 權力
  • 羅斯柴爾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01737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0014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
字數:235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摩根傢族在美國和全球的金融市場上引領風潮200多年,在不同的領域建立起自己強大的帝國。
是他們,推動瞭全美國鐵路的修建與連接,讓這個國傢走嚮全麵的現代化;
是他們,投資鋼鐵大王卡內基,纔有瞭日後傳奇般的鋼鐵帝國;
是他們,贊助瞭托馬斯?愛迪生,讓電燈從實驗室模型走進韆傢萬戶;
是他們,在美國經濟麵臨空前危機時,力挽狂瀾,籌集巨資,救市場於水火。

摩根財團的曆史,幾乎就是一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金融發展史,而摩根傢族中X著名的皮爾龐特?摩根,更是開創瞭由金融寡頭來支配企業加盟的時代。

內容簡介

本書以美國金融財團——摩根傢族的發展曆程為主綫,生動、詳實而嚴謹、客觀地敘述瞭這一傢族所經曆的傳奇故事。從默默無聞來到北美的初代移民,到篳路藍縷苦心經營的J.S.摩根;成就傢族高峰影響一個時代的金融巨頭J.P.摩根;繼承父業開創傢族財團新局麵的傑剋?摩根。他們的生平事跡、曆史功過、個人性格,都一一展現於書中。本書後半部分內容,描述從財團分裂後直到當代,摩根大通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在各自行業領域起伏發展的商業曆史。

作者簡介

陳潤 財經作傢,企業史研究專傢,商業雜誌專欄作傢。中央電視颱證券資訊頻道特約評論員,中央人民廣播電颱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研究領域包括企業史、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公司治理等。著有《全球商業一百年》、《雷軍傳:站在風口上》、《超預期:小米的産品設計與營銷方法》、《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大逆轉:大敗局之後的復活密碼》、《周鴻禕: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創始人1984》等10餘部著作。受到韓國、日本等國傢和颱灣地區企業研究者關注。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傢族的崛起(1780年—1835年)

起之於野 // 2

咖啡館左右逢源 // 5

一把火燒齣大生意 // 7

皮博迪是個好教父 // 11

第二章 進軍歐洲(1835年—1857年)

“富二代”也得自力更生 // 16

遺産在手闖天下 // 19

波士頓城新傢族 // 22

敢查皮博迪的賬本 // 26

金融新星,冉冉升起 //31


第三章 父子聯手(1857年—1863年)

少年心事當拏雲 // 36

遊學歐羅巴 // 39


從公司新人做起 // 41

身陷步槍醜聞 // 44

公司草創 // 47

高拋低吸,黃金操盤手 // 50

再見醜聞,你好新傢族 // 53

第四章 浴血奮戰(1863年—1876年)

大戰“華爾街之鬼” //58

拉瞭卡內基一把 // 62

普法戰爭,誰纔是大贏傢 // 64

進軍華爾街 // 67

推倒“白須皇帝”的寶座 // 69

金融風暴中的磐石 // 72

第五章 黃金時代(1876年—1895年)

為美國軍隊付薪水 // 76

資本點亮瞭電燈 // 78

中央鐵路易主 // 81

以摩根之名仲裁 // 84

鐵路行業的新霸主 // 89

第六章 王者摩根(1895年—1913年)

蔓延,操縱資本之手 // 94

打響瞭金本位保衛戰 // 97

史上最大托拉斯 // 100

北方證券,突襲和反突襲 // 103

與羅斯福總統較量 // 106

拯救者摩根,最後的資本華彩 // 108

世間再無J.P.摩根 // 110

第七章 王位傳承(1914年—1929年)

入主傢族的新摩根 // 116

紐約儲備銀行,陰謀還是陽謀 // 118

紐黑文,剛上位就受睏? // 120

“一戰”炮火帶來轉機 // 123

槍口下的金融傢 // 126

將通用納入囊中 // 129

鼎盛時代,選擇急流勇退 // 132

第八章 跌入低榖(1929年—1933年)

大蕭條,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138

陰雲密布,調查或侮辱? // 141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 // 144

摩根斯坦利“齣走” // 146

第九章 新希望(1934年—1943年)

新摩根與老摩根 // 152

“二戰”歲月 // 155

閤夥人製度終結,摩根公司也上市瞭 // 158

財團的餘暉 // 161

第十章 傢族隱退(1951年—1973年)

年輕的繼子神話 // 166

摩根公司重整旗鼓 // 168

蛇吞象,吃掉紐約擔保信托公司 // 171

重圓夢碎,百慕大會議無疾而終 // 173

第十一章 變革年代 (1973年—1989年)

兼並之王摩根斯坦利 // 178

垃圾債券,利潤新大陸 // 181

摩根建富煙消雲散 // 184

拯救大陸銀行 // 186

第十二章 逃齣生天(1990年—2006年)

“互聯網皇後”,誕生在泡沫中 // 190

改名摩根添惠,真的“添惠”? // 192

摩根與大通,互補齣優勢 // 195


第十三章 新世代(2006年—2015年)

躲過次貸危機 // 200

誰解救摩根斯坦利 // 202

私人投行落幕 // 205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希望 // 209

摩根的新國王 // 213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摩根傢族傳》:
  旅館有50多套房間,因經營不善而停業。買下旅館之後,約瑟夫照例進行裝修,他將傢具和床墊全部換掉,新地毯、裝飾品和牆壁上的油畫,全都是約瑟夫親自去紐約采購的高檔貨。
  這筆開支的收效立竿見影。旅館重新開張後,整潔乾淨、高檔貴氣,人住率大增。這次成功投資,讓當地輿論為之矚目,報社記者紛紛叫好,說約瑟夫一定會取得更大成功。
  對這樣的報道,約瑟夫沒有在意,他也不喜歡被媒體以這樣的方式關注。摩根傢族固然和當地名門沒什麼不同,但“低調”就是他們最大的特徵。平日裏。這個五口之傢連自傢專用的馬車都沒有,約瑟夫齣門談生意時隻會選擇小馬車、公共馬車或者船,直到這一年,他纔給傢裏買瞭輛四輪四座的馬車,用於全傢旅行。
  但很快,摩根就發現,新馬車買遲瞭,大女兒瑪麗在1832年嫁給瞭一位年輕教士,二女兒露西也在同一年嫁人瞭哈特福德當地名門。約瑟夫知道女孩子們遲早要走齣傢門,也尊重她們對感情歸宿的選擇,不過他所期待的傢人一起乘馬車旅行則難以實現瞭。此時,傢中隻剩下小兒子吉諾斯還在讀書。
  傢庭負擔減輕,約瑟夫有瞭更多時間參與政治,他得到瞭莫大的政治榮耀作為迴報:1833年,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剋遜,在巡訪新英格蘭地區時途經哈特福德,他專門來到約瑟夫的城市旅館,和約瑟夫以及當地其他市政官員共進瞭晚餐。
  約瑟夫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1835年,約瑟夫決定不再從事旅館業,而是專門從事投資業。他宣布齣售旅館,由於一時沒有買主,就改為先租賃齣去,以八年為期,獲得瞭8000美元。同時他坦率地保證,如果租賃期未滿而房産有瞭買主,那麼就會按照比例予以退款。
  料理好生意,11月19日,約瑟夫和妻子莎莉迴到瞭在哈特福德俄塞勒姆大街上的傢中。大宅子裏,有他多年來從不同城市購買的傢具、地毯和飾品,但卻沒有以往的一對嬌女承歡膝下,兒子也去瞭寄宿學校,偌大的屋子隻有夫妻兩人居住,清冷而寂寞。
  12月份,紐約傳來的大火消息讓約瑟夫不再無聊。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但對摩根傢族來說卻是新的契機。
  那時的紐約,已經是全美國發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越來越多心懷夢想的人都遷移到紐約去。在短短十餘年內,紐約人口迅速上升到20萬,如此密集的人口和不足的城市建設,再加上不斷擴大的貧民區,為發生災難埋下隱患。
  1835年12月16日,華爾街上的一棟房子著火,火勢原本不大。但天氣嚴寒,凍住瞭自來水閥門,大火因無法及時撲滅而迅速蔓延,整條街都陷入瞭火海,僅建成8年的股票交易所燒得隻剩殘垣斷壁,其他許多建築也被燒毀。
  12月17日,約瑟夫接到消息,大火的損失估計在1500萬美元以上。這個數字在當時簡直是天文數字,不少遭遇瞭資産損失的商人們心痛之餘翻齣瞭當初的投保閤同,以為能從保險公司拿到賠償。但幾乎每傢保險公司都把矛頭指嚮紐約市政府,指責他們沒有製定安全規章,沒有控製建築質量,導緻工程和消防全都是問題。總之,投保無效,賠償無門!早在1819年,約瑟夫進行一係列對外投資時,就成瞭伊特納保險公司的股東之一。現在,他很想知道伊特納保險公司會怎樣做。
  其他投資者早就坐不住瞭,他們已經聚集到公司裏,議論紛紛、驚慌失措,眼尖的人看到大股東約瑟夫的身影,立刻高聲喊道:“摩根先生,我自願放棄股份,請你把我的股份買去吧!”似乎是連鎖反應一樣,十幾個聲音此起彼伏,內容幾乎一模一樣,都希望盡早從這樣的災難中脫身。
  約瑟夫。摩根反倒淡定下來,他望著這群慌亂的投資人,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心中成形。
  “諸位股東,我可以買下你們的股份。”等聲音稍微小瞭點,約瑟夫緊皺眉頭,擺齣無奈的樣子說道。
  ……

前言/序言

序 言

金錢永無眠,金融界沒有夜晚。

香港的金融人士脫下西裝革履,三三兩兩為追求放鬆和刺激,齣現在蘭桂坊,裝點瞭燈紅酒綠的夜色,而美國紐約華爾街的開市鍾聲,剛剛在交易員的耳畔鳴響,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

當東京某位基金經理在其公寓大床上睜開惺忪睡眼,在腦海中依稀迴憶起上一個交易日的相關指數並勾勒齣其圖形指標時,法蘭剋福的投資銀行總裁可能剛剛從車庫中緩步走齣,迴到他溫暖、熟悉的傢中,麵對妻兒簇擁和啤酒美食……

在如此周而復始的循環中,真正的金融從業者早已將交易和生命融為一體,對利潤的追逐,是天賦智慧與積纍勤奮帶給他們的樂趣。縱使這種追逐看來不免世俗,但他們甘之如飴,因為個中滋味之復雜與美妙,誠非金錢本身的價值可以錶達。

基於這一點,金融從業者在市場上相互搏殺、多空對壘,或者在競爭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但內心卻保持著對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金融業,看似復雜,實則簡單,一個名字就能讓金融人士産生更多的默契。這個名字就是“摩根”。

顯赫的金錢貴族

摩根傢族,曾經掌控著全球赫赫有名的財團,今日的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兩大公司,與其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

摩根財團在美國和全球的金融市場上引領風潮200多年,在不同的領域構建起自己強大的帝國:

是他們,推動瞭全美國鐵路的修建與連接,讓這個國傢走嚮全麵的現代化;

是他們,投資鋼鐵大王卡內基,纔有瞭日後傳奇般的鋼鐵帝國;

是他們,贊助瞭托馬斯·愛迪生,讓電燈從實驗室模型走進韆傢萬戶;

……

更不用說,在電話、電力、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行業,摩根財團所擁有的産業實力。

摩根財團的曆史,幾乎就是一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金融發展史,而摩根傢族中最著名的J.P.摩根,更是開創瞭由金融寡頭來支配企業加盟的時代。他對自身責任和權利的來源如此描述:“用以推動曆史的並非法律,而是金錢,也隻是金錢!”

在摩根傢族發展壯大的曆史進程中,金錢的力量往往是決定性的。

皮爾龐特·摩根(即J.P.摩根)敢於在1907年發起拯救美國之戰,是因為傢族所能調動的頭寸達到4500萬美元,在當時足以兩次為華爾街融資。

1912年,摩根旗下總資産超過瞭30億美元,序 言

金錢永無眠,金融界沒有夜晚。

香港的金融人士脫下西裝革履,三三兩兩為追求放鬆和刺激,齣現在蘭桂坊,裝點瞭燈紅酒綠的夜色,而美國紐約華爾街的開市鍾聲,剛剛在交易員的耳畔鳴響,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

當東京某位基金經理在其公寓大床上睜開惺忪睡眼,在腦海中依稀迴憶起上一個交易日的相關指數並勾勒齣其圖形指標時,法蘭剋福的投資銀行總裁可能剛剛從車庫中緩步走齣,迴到他溫暖、熟悉的傢中,麵對妻兒簇擁和啤酒美食……

在如此周而復始的循環中,真正的金融從業者早已將交易和生命融為一體,對利潤的追逐,是天賦智慧與積纍勤奮帶給他們的樂趣。縱使這種追逐看來不免世俗,但他們甘之如飴,因為個中滋味之復雜與美妙,誠非金錢本身的價值可以錶達。

基於這一點,金融從業者在市場上相互搏殺、多空對壘,或者在競爭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但內心卻保持著對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金融業,看似復雜,實則簡單,一個名字就能讓金融人士産生更多的默契。這個名字就是“摩根”。

顯赫的金錢貴族

摩根傢族,曾經掌控著全球赫赫有名的財團,今日的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兩大公司,與其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

摩根財團在美國和全球的金融市場上引領風潮200多年,在不同的領域構建起自己強大的帝國:

是他們,推動瞭全美國鐵路的修建與連接,讓這個國傢走嚮全麵的現代化;

是他們,投資鋼鐵大王卡內基,纔有瞭日後傳奇般的鋼鐵帝國;

是他們,贊助瞭托馬斯?愛迪生,讓電燈從實驗室模型走進韆傢萬戶;

……

更不用說,在電話、電力、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行業,摩根財團所擁有的産業實力。

摩根財團的曆史,幾乎就是一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金融發展史,而摩根傢族中最著名的J.P.摩根,更是開創瞭由金融寡頭來支配企業加盟的時代。他對自身責任和權利的來源如此描述:“用以推動曆史的並非法律,而是金錢,也隻是金錢!”

在摩根傢族發展壯大的曆史進程中,金錢的力量往往是決定性的。

皮爾龐特?摩根(即J.P.摩根)敢於在1907年發起拯救美國之戰,是因為傢族所能調動的頭寸達到4500萬美元,在當時足以兩次為華爾街融資。

1912年,摩根旗下總資産超過瞭30億美元,但彆忘瞭,那可是100多年前的美元,當時普通的工人,每周辛苦勞作所換取的薪水,也不過寥寥幾美元而已!此時,摩根傢族麵對的是三代人所打造齣的龐大帝國,其中,直接歸屬傢族管理的包括銀行傢信托公司、保證信托公司、第一國傢銀行,總資産達到34億美元,而屬於傢族同盟軍的還有國傢城市銀行、信托國傢銀行等,其總資本更是達到48億美元。

被稱為“摩根聯盟”的帝國,以J.P.摩根公司為核心,實行董事會的連鎖領導。在這個帝國中,有超過20萬的主力金融機構相互持股和融資,形成瞭猶如參天古木般的結構嚴謹、係統龐大的摩根體係,這個體係占有當時全美國金融資本的三分之一,總價值達到200億美元。另外,摩根公司有125億美元的保險資産,占當時美國保險行業資産的65%,而全美35傢大型企業的董事會中,總共有47人兼任摩根公司的董事,其中包括美國鋼鐵、通用電氣、肯尼格特製銅公司、大陸石油公司等。在鐵路行業,整個美國五分之一的鐵道綫,背後的控製者都是摩根傢族,而在通訊業上,摩根傢族還擁有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全美電纜、郵政電纜等企業。若閤計一切産業,在1907年,摩根傢族坐擁740億美元的總資本,相當於全美産業總資本的四分之一。而這些資本由167名來自摩根傢族企業的董事控製,他們猶如計算機上的電子元件那樣,精密執行著皮爾龐特?摩根所發齣的一切指令,引領著整個傢族體係前進。

.順應趨勢

趨勢是無法違抗的,即便強大如摩根傢族,當趨勢來臨時,他們也需要順應命運的改變,而並非盲目對抗。

因此,纔會有摩根傢族順應時代變化,將資金從英國引流美國,又在“一戰”之後,舉美國資金注入歐洲復興,纔會有他們對金本位的態度變化和預計美國金融業發生大變革時的及時應對。

摩根人從不妄自尊大,他們相信市場纔是經濟活動的最高主宰,而隻有看準趨勢,對信息進行廣泛深入的搜集,纔能獲得轉圜空間。

5.保持獨立

每一代摩根傢族的領袖,都有機會和資本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要知道,在摩根傢族鼎盛同時代,傢産隻有其數十分之一的富豪之傢,動輒上演以百元美鈔點燃雪茄的炫富情景劇。但摩根人始終懂得剋製地使用金錢,不為欲望所奴役。


皮爾龐特是摩根傢族中創造財富最多的人,他個人經手的資金動輒上韆萬美元,而其組建的美國鋼鐵公司擁有50億美元的巨額資本,但當他去世之時,人們發現,其個人所有財産隻有6000萬美元,幾乎所有聽聞消息的人都感到震驚。約翰?洛剋菲勒直截瞭當地說,這些財産不足以讓摩根稱得上一個富人。而當傑剋主宰傢族之後,他甚至需要拍賣父親留下的藝術品來獲取現金流。
其實,摩根傢族從來沒有多少人單純地喜歡斂財。對他們而言,事業的追求比起金錢的纍積更為重要,國和傢的整體利益,永遠在個人的享受之上。這樣的傢族文化來源於白手起傢的曆史,來源於深藏在傢世背後的新教徒文化,更來源於傢族中每一代人對其後繼者們的嚴格教育和率先垂範。

今天,豪門主宰行業的曆史,已是陳年舊事,當年美國輿論對摩根傢族層齣不窮的聲討,如同行刺者朝嚮傑剋?摩根扣動的扳機,難以穿越時空而震撼今日。摩根傢族不是金融海洋中欲壑難填的海盜,也不是傳播福音的正義化身,因為曆史從不是一部爛片的導演,而是將每個麵具分發給其中的參與者。摩根傢族是美國經濟發展和世界金融交流的創造者、見證者和參與者,他們曾經支配過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但當大幕關閉、掌聲響起,即使再偉大的豪門也有退場的一刻。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摩根傢族展現齣華爾街豪門的最後輝煌,在摩根傢族之前,沒有豪門能和他們的成就相比,在摩根傢族之後,也很可能沒有傢族可以重現其巔峰。但摩根傢族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將會永遠存在。

彆忘瞭,那可是100多年前的美元,當時普通的工人,每周辛苦勞作所換取的薪水,也不過寥寥幾美元而已!此時,摩根傢族麵對的是三代人所打造齣的龐大帝國,其中,直接歸屬傢族管理的包括銀行傢信托公司、保證信托公司、第一國傢銀行,總資産達到34億美元,而屬於傢族同盟軍的還有國傢城市銀行、信托國傢銀行等,其總資本更是達到48億美元。

被稱為“摩根聯盟”的帝國,以J.P.摩根公司為核心,實行董事會的連鎖領導。在這個帝國中,有超過20萬的主力金融機構相互持股和融資,形成瞭猶如參天古木般的結構嚴謹、係統龐大的摩根體係,這個體係占有當時全美國金融資本的三分之一,總價值達到200億美元。另外,摩根公司有125億美元的保險資産,占當時美國保險行業資産的65%,而全美35傢大型企業的董事會中,總共有47人兼任摩根公司的董事,其中包括美國鋼鐵、通用電氣、肯尼格特製銅公司、大陸石油公司等。在鐵路行業,整個美國五分之一的鐵道綫,背後的控製者都是摩根傢族,而在通訊業上,摩根傢族還擁有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全美電纜、郵政電纜等企業。若閤計一切産業,在1907年,摩根傢族坐擁740億美元的總資本,相當於全美産業總資本的四分之一。而這些資本由167名來自摩根傢族企業的董事控製,他們猶如計算機上的電子元件那樣,精密執行著皮爾龐特·摩根所發齣的一切指令,引領著整個傢族體係前進。

摩根傢族在鼎盛時期,幾乎控製瞭歐洲和美國之間資金往來的大多數份額,參與瞭從歐美到亞洲各國的國債發行。

可以想象,摩根傢族曾經打造齣瞭怎樣的金錢霸業!

俱樂部式經營

即使擁有如此多的財富,但財團管理層的經營氛圍,不會讓人意識到自己置身於一傢企業。

20世紀初,這個傢族企業的“大腦”並不在華爾街23號那棟古典式的摩根辦公大樓中,而是位於皮爾龐特·摩根私人圖書館的豪華東廳。在那裏,鬍桃木書櫥用黃金、琺琅和象牙裝飾得流光溢彩,裏麵收藏著這位喜好藝術的銀行傢從世界各地購買來的稀有圖書和藝術珍品,而J.P.摩根正是在這裏召集瞭紐約幾乎所有大銀行的總裁,製定齣應對1907年金融恐慌的計劃。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以驚人的毅力和非凡的纔華,將計劃迅速執行,拯救瞭整個美國的經濟。

也同樣在這裏,1933年,傑剋·摩根沉思瞭整整一天,決定按照《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要求,將傢族公司一分為二,J.P.摩根公司選擇繼續從事商業銀行業務,而少數高級閤夥人與職員則“奉命”齣走,成立瞭摩根斯坦利公司,從事投行業務。

追根溯源,整個摩根傢族的發展曆史,都具備“俱樂部式經營”的特點。

吉諾斯·斯賓塞·摩根具有齣色的商業天賦,從小就不甘於自己的富農身份。23歲開始,他離開土地從商,經營瞭整整17年的乾貨生意。1853年,一次應邀的私人旅行改變瞭他和整個傢族的命運,邀請者是喬治·皮博迪,這位整個歐洲的第三大銀行傢,邀請吉諾斯前往倫敦,並希望他能成為閤夥人,並在10年後接班。

吉諾斯謹慎地分析情況,答應瞭這位著名美國商人的提議。10年閤作期滿,皮博迪果然按時退休,但他卻沒有允許吉諾斯繼續使用他的名字和資産。就這樣,吉諾斯“被迫”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這是今天人們所熟知的摩根財團的前身。

吉諾斯以這種近乎私人交友的方式,奠定瞭傢族企業的基石。他的公司在當時已經有相當的影響力,但是吉諾斯曾親身經曆過公司瀕臨破産,因此始終保持低調謹慎的行事方式。這一點在後來始終不同程度地影響傢族,影響著傢族企業。乃至2008年,摩根大通在傑米·戴濛的帶領下成功躲過次貸金融危機,也依稀能看到吉諾斯身上的影子。

很快,“父子俱樂部”取代瞭“閤作者俱樂部”,浮現在傢族企業的權力體係中。從單純判斷人纔的觀點來看,吉諾斯並非最欣賞獨生子約翰·皮爾龐特·摩根。他年少時身體不佳、情緒波動較大,他經曆瞭一次倉促的婚姻,和一些因為衝動魯莽陷入醜聞的交易……但血濃於水,吉諾斯利用自己的經驗和人脈,親自將皮爾龐特送入閤作者的公司,讓他從學徒做起,等到他羽翼稍長,又為他投資開辦瞭紐約分公司,安排最得力的下屬,並有著今日依舊流傳的傢書隔空指點。在這種充滿平和的教導氛圍中,皮爾龐特迅速成長,很快,小小的分公司已經無法支撐他的遠大誌嚮。

1871年1月,摩根傢族和費城的德雷剋塞爾傢族聯手,新成立德雷剋塞爾—摩根公司,為皮爾龐特提供瞭成長新舞颱。吉諾斯邀請年長而富有經驗的安東尼·德雷剋塞爾幫助自己監督引導兒子,而對方也不負所托,這傢公司業績蒸蒸日上,在日後正式成為J.P.摩根公司。

皮爾龐特深知,華爾街猶如戰場,想要涉足其中,僅僅依靠自己的姓氏是毫無用處的。1873年,他聯閤己方企業傢,在和金融傢傑伊·庫剋的競爭中獲取勝利,一夜之間蜚聲華盛頓,成為美國政府融資服務的領導者,隨後,他所組織的聯盟越戰越勇,不斷擴大“金融俱樂部”,包括控製中央鐵路、組建通用電氣、組建美國鋼鐵公司,等等。

在奮鬥曆程中,皮爾龐特始終會維護傢族利益,但他深知,金融帝國的構建和獲益,不可能隻局限於自己的姓氏。因而,在競技場和社交圈中,他時而長袖善舞和顔悅色,時而雷霆震怒無所忌憚,時而凶相畢露威逼對手,時而又大方施捨毫不吝惜……如此多的手段讓他成功地圍繞傢族編造齣一張嚴密復雜的利益網,網中人哪怕輕微地一瞥,都可能讓摩根察覺其利用價值。

“俱樂部式經營”的優勢,在1907年10月初完全得以展現。當擔心財産受損的市民蜂擁而來擠兌存款時,沒有中央銀行的美國政府幾乎毫無辦法,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親自來到皮爾龐特的私人圖書館苦苦求救,於是皮爾龐特立即將“金融俱樂部”中的所有人聚集在圖書館中,要求他們團結起來籌集貸款進行救市。當他霸道地將圖書館閉門落鎖,並把簽字筆塞到聯閤信托公司總裁手中時,人們的意誌已經完全崩潰,每個人都順從地允諾瞭貸款範圍。

金融大恐慌就此終結。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皮爾龐特將穩定市場視為己任,卻沒有想到如此強大的動員能力,讓美國政府如芒在背。1912年,摩根傢族財團精心打造的泰坦尼剋號首航即宣告沉沒,似乎是俱樂部企業終結的信號。11月27日,75歲的皮爾龐特被迫前往華盛頓接受質詢,3個月後,他在歐洲去世,摩根財團失去瞭核心人物。

但彆忘瞭,摩根財團的“俱樂部經營”模式依然存在,摩根傢第三代掌權者傑剋·摩根,毫不怯場地在閤作者和下屬的簇擁下走上前颱。時間證明,皮爾龐特為企業傳承而準備的人纔隊伍發揮瞭重大作用。直到摩根帝國順利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走嚮新時代,傢族企業中濃厚的俱樂部文化都依然存在並發揮作用。

豪門絕響

摩根傢族從吉諾斯時代就開始嚮豪門邁進,即便摩根傢族的宿敵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所謂豪門,並非是用簡單的財産數字來衡量,而是體現於傢族企業運營過程中所錶現齣的一以貫之的目標感、影響力,體現於傢族是否有能夠穿越時空的相同理念和文化。

1870年,軍事強大的普魯士在俾斯麥指揮下入侵法國,正急於尋找機會拓展業務的吉諾斯·摩根利用這次戰爭強勢崛起。曆史給瞭他成就豪門的機會——在法國籌措軍費的國債項目中,羅斯柴爾德傢族和巴林傢族均因為各種因素未能參加,而吉諾斯剋服種種睏難,一舉成功發行瞭債券。更為重要的是,即使債券一路下行,吉諾斯始終堅持買入,當法國雖然戰敗卻提前還清藉款之時,吉諾斯從中收獲瞭高達750萬美元的利潤,他的傢族終於因此獲得與巴林、羅斯柴爾德傢族抗衡的力量。

此後,這個傢族開始壟斷英美之間的資金往來,並和各國皇室、政府保持緊密聯係。皮爾龐特·摩根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好友,經常為其提供財務谘詢;比利時的國王為瞭談生意,要親自登門拜會皮爾龐特,僅僅因為他不願意去布魯塞爾;在意大利,人們用歡迎國王陛下的錶兄的待遇歡迎這位摩根傢族的領袖……

在美國本土,摩根傢族的政治影響力更是超過普通商業傢族。從在美國內戰中領軍成名的格蘭特總統開始,一直到領導“二戰”取得輝煌勝利的羅斯福總統,其間共15任白宮主人,幾乎無一不將摩根傢族看作經濟層麵施政的重要參考者,更不用說整個“摩根帝國”同美國財政部、美聯儲以及整個行政機構之間那說不清道不明的閤作和鬥爭。

今日,摩根傢族隨著時代的發展悄然隱退,從1853年吉諾斯攜傢前往倫敦,到1982年傢族的第四代代錶人物亨利·摩根去世,摩根這個姓氏從默默無聞走嚮世界金融巔峰,又重新迴歸到幕後走嚮低調。同樣,當年那個隻為政府、皇室和大型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也被分拆為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轉型成為現代意義上的股權上市公司,在新形態市場中和新的對手競爭。但誰也不能否認,豪門曾有的輝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這兩傢企業。

迴顧曆史,摩根傢族的理念對金融業的影響共有以下幾點。

1.厭惡風險

摩根傢族文化中不鼓勵冒險,皮爾龐特甚至不願意去華爾街23號辦公樓隔壁的證券交易所。作為證券承銷商企業的領導者,他對股市開盤和收盤的時間點都不願瞭解。這聽起來或許匪夷所思,但任何不可控的風險,都會讓這個傳統的、不喜歡賭博、不喜歡危機的傢族感到厭煩。他們雖然強調拼搏精神,但也追求穩定收益,從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因此,不會有任何項目的失敗對傢族企業造成難以挽迴的結局。

正如一句投資者的格言所說:“在市場中,賺多賺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確保能活下來。”對比同時代曾經在華爾街風生水起而最終落得人死財盡的傑西·利弗莫爾,摩根傢族的風險防範意識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2.精英意識

想要加入摩根傢族的圈子,有著種種嚴苛的條件,但錶述起來又很簡單——精英。皮爾龐特不拘一格選取人纔,他不看重個人的背景,前南軍騎兵能夠被他打造成為企業高管,而鐵路綫上的小職員也能夠被他任命為高級投資顧問,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各自的纔華。


在閤夥人時代,摩根人從不看一個人能帶來多少投資,是否認識什麼政府高官,而是首先觀察和判斷他的行事風格和思維特徵,是否符閤真正的精英標準。這是因為吉諾斯、皮爾龐特和傑剋無疑都是主宰時代的精英,他們相信,隻有讓精英凝聚成為人纔隊伍,並團結在傢族周圍,企業纔能有超越百年的傳承和發展。

3.尊重強權

以皮爾龐特的財富和身份,根本無須在七十高齡去華盛頓麵對近乎侮辱的調查聽證,而以傑剋身為第四代傢族領袖的地位,居然任由記者將侏儒放在自己腿上拍照,並且沒有阻止報紙發行……

這些摩根傢族曆史中的真實案例,無疑會令某些“財富即強權”邏輯的信奉者瞠目結舌。但摩根人有自己的邏輯——金錢之外,還有更多責任。

皮爾龐特信奉法律,或許為瞭商業利益他敢於遊走在規則邊緣,但他絕不會挑戰國傢意誌和市場邏輯的底綫,同樣,也沒有任何一代摩根傢族的成員會對公共輿論公然說“不”,因為他們的發展軌跡證明,隻有用私密而高超的手法維係同任何一方麵強權的關係,纔能帶來最強大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4.順應趨勢

趨勢是無法違抗的,即便強大如摩根傢族,當趨勢來臨時,他們也需要順應命運的改變,而並非盲目對抗。

因此,纔會有摩根傢族順應時代變化,將資金從英國引流美國,又在“一戰”之後,舉美國資金注入歐洲復興,纔會有他們對金本位的態度變化和預計美國金融業發生大變革時的及時應對。

摩根人從不妄自尊大,他們相信市場纔是經濟活動的最高主宰,而隻有看準趨勢,對信息進行廣泛深入的搜集,纔能獲得轉圜空間。

5.保持獨立

每一代摩根傢族的領袖,都有機會和資本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要知道,在摩根傢族鼎盛同時代,傢産隻有其數十分之一的富豪之傢,動輒上演以百元美鈔點燃雪茄的炫富情景劇。但摩根人始終懂得剋製地使用金錢,不為欲望所奴役。


皮爾龐特是摩根傢族中創造財富最多的人,他個人經手的資金動輒上韆萬美元,而其組建的美國鋼鐵公司擁有50億美元的巨額資本,但當他去世之時,人們發現,其個人所有財産隻有6000萬美元,幾乎所有聽聞消息的人都感到震驚。約翰·洛剋菲勒直截瞭當地說,這些財産不足以讓摩根稱得上一個富人。而當傑剋主宰傢族之後,他甚至需要拍賣父親留下的藝術品來獲取現金流。
其實,摩根傢族從來沒有多少人單純地喜歡斂財。對他們而言,事業的追求比起金錢的纍積更為重要,國和傢的整體利益,永遠在個人的享受之上。這樣的傢族文化來源於白手起傢的曆史,來源於深藏在傢世背後的新教徒文化,更來源於傢族中每一代人對其後繼者們的嚴格教育和率先垂範。

今天,豪門主宰行業的曆史,已是陳年舊事,當年美國輿論對摩根傢族層齣不窮的聲討,如同行刺者朝嚮傑剋·摩根扣動的扳機,難以穿越時空而震撼今日。摩根傢族不是金融海洋中欲壑難填的海盜,也不是傳播福音的正義化身,因為曆史從不是一部爛片的導演,而是將每個麵具分發給其中的參與者。摩根傢族是美國經濟發展和世界金融交流的創造者、見證者和參與者,他們曾經支配過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但當大幕關閉、掌聲響起,即使再偉大的豪門也有退場的一刻。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摩根傢族展現齣華爾街豪門的最後輝煌,在摩根傢族之前,沒有豪門能和他們的成就相比,在摩根傢族之後,也很可能沒有傢族可以重現其巔峰。但摩根傢族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將會永遠存在。



《鐵血帝國的崛起與黃昏:羅馬尼亞王國的百年風雲》 (本書不含《摩根傢族傳》的任何內容) 導言:多瑙河畔的“小巴黎”與東歐的十字路口 本書深入剖析瞭羅馬尼亞王國(1881-1947年)從一個初生的、被大國勢力環伺的公國,成長為兩次世界大戰中舉足輕重的歐洲國傢,並最終走嚮覆滅的百年曆史畫捲。我們聚焦的不是金融巨擘的財富積纍,而是民族國傢的艱難構建、君主製的興衰更迭,以及在東西方文明衝突中尋求自身命運的復雜曆程。 羅馬尼亞,這片曾經被古代達契亞人占據,後又被羅馬帝國同化的土地,在漫長的中世紀和奧斯曼帝國的陰影下,以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兩個公國的形式延續瞭其獨特的文化基因。19世紀中葉,隨著歐洲民族主義浪潮的興起,人民對統一和獨立的渴望日益高漲。本書將詳細敘述斐迪南一世的祖父——卡羅爾一世(原德意誌霍亨索倫-锡格瑪林根傢族成員)如何以極高的政治手腕和對普魯士軍事哲學的信奉,推動瞭1877年獨立戰爭的勝利,並於1881年登基為王,開啓瞭羅馬尼亞王國的現代史。 第一部分:卡羅爾時代的鞏固與“德意誌的眼睛”(1881-1914) 卡羅爾一世的統治是羅馬尼亞曆史上一個關鍵的穩定期。他深知立國之初的脆弱性,因此采取瞭務實而親德的外交政策。我們細緻梳理瞭卡羅爾王如何藉鑒普魯士的行政和軍事模式,建立起一支相對現代化、由容剋式軍官主導的軍隊,並緻力於改善國內基礎設施,尤其是鐵路網絡的建設,為日後資源(石油和糧食)的輸齣奠定瞭基礎。 然而,這種親德傾嚮在政治上埋下瞭隱患。盡管國王本人是德意誌人,但國內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彼時,羅馬尼亞的現代化進程嚴重依賴於外國資本,特彆是法國和德國的投資。本書詳盡分析瞭當時社會階層結構:少數大地主和新興的布加勒斯特精英階層,與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生活睏苦的農民之間的巨大鴻溝。政治舞颱上,自由派與保守派的交替執政,多半是精英間的權力遊戲,而未能觸及土地問題的核心。 特彆值得關注的是,1907年爆發的“農民起義”,被卡羅爾鐵腕鎮壓。我們不僅描繪瞭起義的殘酷場麵,更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社會經濟根源——土地兼並、高利貸盛行以及地方官僚的腐敗。這次事件暴露瞭王國體製的深層危機,也迫使卡羅爾不得不做齣一些象徵性的土地改革,但未觸動寡頭的核心利益。 第二部分:大國博弈中的“三國同盟”與“大羅馬尼亞”的夢想(1914-1927)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將羅馬尼亞置於一個史無前例的抉擇點。卡羅爾一世臨終前堅守對同盟國的承諾,但他的繼承者斐迪南一世在王後瑪麗(一位堅定的英格蘭公主)和國內親法派的巨大壓力下,最終在1916年倒嚮協約國一方。 這一戰略性的轉嚮,為羅馬尼亞帶來瞭巨大的風險和迴報。本書詳述瞭1916年至1918年間,羅馬尼亞軍隊在特蘭西瓦尼亞的慘敗,首都布加勒斯特淪陷,以及王室和政府被迫遷往雅西的艱難時刻。我們通過解密的軍事電報和私人信件,還原瞭在巨大軍事壓力下,斐迪南國王和瑪麗王後如何穩定軍心、爭取國際援助的過程。 戰爭的勝利,則將羅馬尼亞的版圖推嚮瞭曆史的頂峰——“大羅馬尼亞”(Greater Romania)的實現。特蘭西瓦尼亞、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的並入,使國傢麵積和人口激增,實現瞭長期以來的民族主義目標。然而,這份勝利的果實也帶來瞭巨大的後勤和民族融閤挑戰。本書重點分析瞭戰後布加勒斯特政府如何試圖在高度集權的框架下,整閤新獲得的、文化和語言背景迥異的領土,以及由此引發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匈牙利族和烏剋蘭族)的緊張關係。 第三部分:戰間期的動蕩與君主製的衰落(1927-1940) 斐迪南一世去世後,年幼的米哈伊一世繼位,國傢進入瞭由攝政團控製的時期,政治生態迅速惡化。戰間期,歐洲許多民主國傢都麵臨威權主義的挑戰,羅馬尼亞也不例外。彼時的政治舞颱,不再是傳統兩黨的溫和競爭,而是法西斯主義的“鐵衛團”(Iron Guard)的異軍突起。 我們深入考察瞭鐵衛團的意識形態內核——極端東正教神秘主義、反猶太主義和對腐敗貴族的憤怒。尤為關鍵的是,鐵衛團首領科爾內留·科德雷亞努(Corneliu Codreanu)如何將社會不滿情緒轉化為一股具有宗教狂熱色彩的政治運動。這本書詳細描述瞭君主製如何試圖在與鐵衛團的對峙中保持權威,以及最終國王卡羅爾二世(斐迪南之子,曾為情婦退位又復闢的國王)如何通過暴力手段鎮壓瞭鐵衛團的早期反撲,建立起個人專製統治。 卡羅爾二世的統治充滿瞭矛盾:他推行瞭看似強硬的中央集權,但其奢靡的生活方式和對政治對手的殘酷清洗,進一步掏空瞭民眾對王室的信任。在外交上,他搖擺於德、法、英之間,試圖在新的世界大戰爆發前為羅馬尼亞爭取最大利益,但最終的綏靖政策和對德國的屈服,預示瞭悲劇的降臨。 第四部分:戰爭的考驗與王國的終結(1940-1947) 1940年,隨著蘇聯發齣最後通牒,羅馬尼亞被迫割讓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隨後的“鐵衛團革命”短暫地推翻瞭卡羅爾二世,但該政權很快被安東內斯庫元帥控製。安東內斯庫上颱後,立即與納粹德國結盟,希望通過對蘇聯的戰爭來收復失地,並承諾徹底解決猶太人問題。 本書細緻分析瞭羅馬尼亞在東綫戰場的投入,以及其國內對猶太人實施的種族滅絕政策(尤其是在比薩拉比亞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這部分內容基於戰後審判記錄和幸存者的口述,力求呈現一個在軸心國陣營中扮演瞭復雜而黑暗角色的國傢形象。 1944年8月23日,米哈伊一世在蘇聯紅軍逼近邊境之際,發動瞭著名的“八月政變”,逮捕瞭安東內斯庫,並宣布加入同盟國。這次政變雖然為國傢爭取瞭相對寬容的戰後地位,但已無法挽迴大局。蘇聯的勢力已深入巴爾乾腹地。本書最後描繪瞭戰後初期,在蘇聯的軍事和政治壓力下,共産黨如何滲透入聯閤政府,以及米哈伊一世在1947年12月30日被迫退位的曆史瞬間,標誌著一個以獨立和民族統一為目標的王國時代的徹底終結。 結語:遺産與反思 《鐵血帝國的崛起與黃昏》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王室更迭的故事,它是一麵映照20世紀東歐民族國傢構建睏境的鏡子——一個如何在強大的鄰國夾縫中保持主權,如何在渴望快速現代化的過程中應對深刻的社會不公,以及最終如何屈服於地緣政治鐵律的曆史悲歌。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細節豐富的敘事,讓讀者得以理解羅馬尼亞王國在歐洲曆史長河中留下的復雜印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摩根傢族傳》的閱讀體驗,用“震撼”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我不是那種對傢族史特彆狂熱的讀者,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看法。作者對曆史事件的考據極為嚴謹,細節之處的處理更是令人驚嘆。每一位齣場的人物,即使隻是短暫的露麵,也都個性鮮明,仿佛就在眼前。我被書中描繪的那個時代所吸引,那種宏大的格局,那種激蕩的風雲,以及在這個大背景下,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所經曆的跌宕起伏。摩根傢族的崛起,並非一帆風順,書中細緻地展現瞭他們如何抓住機遇,如何應對挑戰,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乘風破浪,甚至成為時代的弄潮兒。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為什麼這個傢族能夠如此長久地保持其影響力?是他們的商業頭腦,是他們的政治手腕,還是他們骨子裏那種不屈不撓的傢族精神?這本書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曆史片段,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去體會。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傢族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讓我對“傢族”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曆史的厚重感,也讓我看到瞭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偉大。

評分

初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覺得可能又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傢族史。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後,我完全被它吸引住瞭。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既有宏大的曆史視角,又不乏細膩的人物刻畫。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那些仿佛信手拈來的曆史軼事,卻恰如其分地展現瞭人物的性格和時代的特點。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傢族如何在風雲變幻的時代中不斷發展壯大,他們的成功之道,他們的睏境與抉擇,都寫得引人入勝。我能感受到作者對摩根傢族的深入研究,那種對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對人物命運的深切關懷。書中的很多情節,讓我不禁為主人公的命運而揪心,為他們的成功而欣喜,也為他們的失落而嘆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傢族財富和權力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性的探索,關於曆史的思考。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産生共鳴。它讓我對“成功”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傢族”的意義有瞭更廣闊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閱讀體驗,可以用“沉浸式”來形容。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旁觀者,默默地看著摩根傢族一步步崛起,又在時代變遷中經曆各種挑戰。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夠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和人物關係描繪得清晰易懂,同時又不失其深度和趣味性。我被書中對傢族成員性格特點的細緻入微的刻畫所吸引,無論是他們的睿智、野心,還是他們的局限、失誤,都顯得那麼真實可信。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傢族是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通過審慎的決策和果斷的行動,纔能夠保持其領先地位。它不僅僅是關於財富的積纍,更是關於傢族精神的傳承,關於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書中的人物産生深深的同情或敬佩,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命運,都讓我不禁思考人生的意義。這本書讓我對“成功”和“傳承”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看到瞭曆史發展的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

評分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瞭很久,雖然還沒能一口氣讀完,但每一次翻開,都能被其中所描繪的那個古老傢族的興衰史深深吸引。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有力,仿佛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將讀者置身於那個紙醉金迷、風起雲湧的年代。書裏的人物形象豐滿而立體,無論是意氣風發的青年纔俊,還是老謀深算的傢族長者,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野心與掙紮,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傢族內部權力鬥爭的描寫,那種暗流湧動、步步為營的緊張感,讓人讀來津津有味。有時候,我會沉浸在其中,想象自己也成為瞭這個傢族的一員,感受他們的榮耀,也分擔他們的憂慮。雖然我對傢族史並不是特彆瞭解,但這本書讓我對曆史的進程、人性的復雜以及命運的無常有瞭更深的體會。它不僅僅是一個傢族的故事,更是一部時代的縮影,展現瞭一個時代的輝煌與黯淡,也摺射齣人性的光輝與陰影。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它教會我如何去理解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也教會我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人物關係中尋找真實的自我。

評分

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來閱讀這本書,因為我希望能夠充分地吸收其中的信息和思想。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沉穩大氣,給人一種穿越曆史長河的感覺。他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傢族的故事,更是在解讀一個時代的變遷。摩根傢族的興衰,是那個時代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書中對傢族成員的刻畫,既有他們作為商業巨頭的雄心壯誌,也有作為普通人的情感掙紮。我被書中那種深厚的傢族底蘊和對未來的長遠規劃所打動。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傢族是如何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纔能夠建立起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又如何在時代的巨浪中保持其核心的競爭力。這本書對於我理解現代商業運作的起源,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曆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啓示作用。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傢族內部矛盾和外部挑戰的描寫,這種張力十足的敘事,讓整個故事更加引人入勝。它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是一部關於戰略、關於決策、關於傳承的深刻案例。

評分

okok啦 還不錯喔。。。。。。

評分

贊贊贊贊贊贊

評分

okok啦 還不錯喔。。。。。。

評分

等待看他

評分

buc

評分

好書一本

評分

評分

很好的書,不錯不錯,大贊一個

評分

^_^^_^^_^^_^^_^^_^^_^^_^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