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飞机结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为中心内容,介绍飞机结构疲劳设计和结构损伤容限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疲劳机理、材料的疲劳强度、断裂力学基础知识等,在此基
础上重点介绍飞机结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方法。考虑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特点,对特殊问题进行必要的介绍(个别方法的详细介绍见附录)。全书共分13章。第1章介绍飞机结构设计思想演变和
结构强度设计准则。第2章介绍疲劳强度机理和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第3~6章介绍飞机结构疲劳设计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第7章介绍结构损伤容限设计基本概念。第8章介绍与损伤容限设
计相关的断裂力学基础知识。第9~12章介绍飞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基本方法,并对飞机典型结构实例进行损伤容限分析设计。第13章介绍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
第1章 绪 论………………………………………………………………………… 1
1.1 飞机结构设计思想的演变…………………………………………………… 1
1.2 飞机结构强度设计准则……………………………………………………… 2
第2章 疲劳破坏特性和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 6
2.1 疲劳破坏的特征……………………………………………………………… 6
2.2 疲劳破坏断口和疲劳裂纹扩展过程………………………………………… 6
2.3 疲劳应力与持久极限………………………………………………………… 8
2.4 材料疲劳性能的S N 曲线……………………………………………… 10
2.5 影响疲劳强度的一些因素…………………………………………………… 12
习 题……………………………………………………………………………… 14
第3章 飞机结构疲劳设计………………………………………………………… 15
3.1 疲劳设计的目的……………………………………………………………… 15
3.2 疲劳分析原理………………………………………………………………… 15
3.3 疲劳设计的基本步骤………………………………………………………… 16
3.4 飞机的疲劳载荷谱…………………………………………………………… 16
3.5 结构疲劳设计的一般方法…………………………………………………… 18
3.6 疲劳试验……………………………………………………………………… 24
习 题……………………………………………………………………………… 25
第4章 民用飞机结构疲劳设计方法……………………………………………… 26
4.1 疲劳分析准则………………………………………………………………… 26
4.2 结构细节疲劳设计———DFR方法………………………………………… 29
4.3 民用飞机使用载荷和载荷谱的特点………………………………………… 31
4.4 疲劳强度分析………………………………………………………………… 32
习 题……………………………………………………………………………… 32
第5章 军用飞机结构疲劳设计方法……………………………………………… 33
5.1 军用飞机载荷谱特点………………………………………………………… 33
5.2 军用飞机结构疲劳和耐久性分析…………………………………………… 35
习 题……………………………………………………………………………… 37
第6章 结构抗疲劳设计方法和要求……………………………………………… 38
6.1 结构布局和细节设计………………………………………………………… 38
6.2 材料选择原则………………………………………………………………… 39
6.3 制造工艺……………………………………………………………………… 39
6.4 防腐设计措施………………………………………………………………… 39
习 题……………………………………………………………………………… 40
第7章 结构损伤容限设计概述…………………………………………………… 41
7.1 飞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概念………………………………………………… 41
7.2 损伤容限设计的技术目标…………………………………………………… 43
习 题……………………………………………………………………………… 44
第8章 损伤容限设计理论基础…………………………………………………… 45
8.1 裂纹面开裂类型……………………………………………………………… 45
8.2 应力强度因子………………………………………………………………… 46
8.2.1 含中心裂纹无限大板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46
8.2.2 应力强度因子………………………………………………………… 51
8.3 裂纹尖端的塑性区…………………………………………………………… 55
8.3.1 Irwin塑性区模型…………………………………………………… 56
8.3.2 应力松弛的修正……………………………………………………… 56
8.3.3 等效裂纹长度与应力强度因子的修正……………………………… 57
8.3.4 Dugdale模型………………………………………………………… 59
8.3.5 塑性区形状…………………………………………………………… 60
8.4 能量释放率…………………………………………………………………… 64
8.4.1 能量释放率定义……………………………………………………… 64
8.4.2 能量释放率G 的计算或确定……………………………………… 66
8.4.3 能量释放率G 与应力强度因子K 的关系………………………… 68
8.5 J 积分……………………………………………………………………… 69
8.5.1 J 积分定义及其守恒性……………………………………………… 70
8.5.2 线弹性条件下J 积分与K 和G 的关系…………………………… 75
8.5.3 J 积分准则及其应用………………………………………………… 77
8.6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 78
8.6.1 COD定义…………………………………………………………… 78
8.6.2 COD的计算方法…………………………………………………… 80
8.6.3 COD准则…………………………………………………………… 82
8.6.4 J 积分与COD的关系……………………………………………… 83
习 题……………………………………………………………………………… 83
第9章 飞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 85
9.1 结构损伤容限设计要求……………………………………………………… 85
9.2 损伤容限结构类型和危险部位选择………………………………………… 86
9.2.1 损伤容限结构类型…………………………………………………… 86
9.2.2 结构设计类型的选择原则…………………………………………… 89
9.2.3 危险部位的选择……………………………………………………… 89
9.3 损伤容限设计原则和要点…………………………………………………… 91
9.4 损伤容限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94
习 题……………………………………………………………………………… 100
第10章 结构剩余强度分析……………………………………………………… 102
10.1 结构剩余强度概要………………………………………………………… 102
10.1.1 结构破坏模式和破坏准则………………………………………… 102
10.1.2 结构的剩余强度要求……………………………………………… 103
10.1.3 剩余强度载荷……………………………………………………… 104
10.2 断裂判据…………………………………………………………………… 105
10.2.1 断裂韧度…………………………………………………………… 105
10.2.2 断裂判据…………………………………………………………… 108
10.2.3 净截面屈服判据…………………………………………………… 114
10.2.4 平面应力问题的工程方法………………………………………… 114
10.3 剩余强度分析方法和步骤………………………………………………… 116
习 题……………………………………………………………………………… 118
第11章 疲劳裂纹扩展和检查周期的确定……………………………………… 119
11.1 恒幅疲劳裂纹扩展分析…………………………………………………… 119
11.2 影响疲劳裂纹扩展的主要因素…………………………………………… 124
11.2.1 应力比R(或平均应力σm)的影响……………………………… 124
11.2.2 环境影响…………………………………………………………… 128
11.2.3 加载频率的影响…………………………………………………… 135
11.2.4 材料厚度的影响…………………………………………………… 135
11.2.5 应力强度因子变程ΔK 很高和很低时裂纹扩展速率的特点…… 137
11.2.6 超载的影响………………………………………………………… 137
11.3 变幅载荷下裂纹扩展分析………………………………………………… 138
11.3.1 变幅载荷下疲劳裂纹扩展的特点………………………………… 138
11.3.2 考虑超载迟滞效应的计算模型…………………………………… 142
11.3.3 裂纹扩展寿命的计算……………………………………………… 149
11.3.4 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计算公式……………………………… 150
习 题……………………………………………………………………………… 152
第12章 飞机典型金属结构损伤容限设计实例……………………………………… 154
12.1 加劲板结构的断裂分析…………………………………………………… 154
12.2 机翼与机身连接接头的损伤容限设计…………………………………… 162
习 题……………………………………………………………………………… 166
第13章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 167
13.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制造工艺特点…………………………………… 167
13.1.1 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特点………………………………………… 167
13.1.2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168
13.2 复合材料疲劳与损伤特性………………………………………………… 169
13.2.1 复合材料损伤特性………………………………………………… 169
13.2.2 复合材料疲劳特性………………………………………………… 175
13.2.3 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和损伤的主要特点…………………………… 177
13.3 复合材料结构疲劳设计…………………………………………………… 177
13.3.1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特性……………………………………… 177
13.3.2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178
13.3.3 复合材料结构疲劳载荷谱的特点………………………………… 179
13.3.4 复合材料疲劳寿命分散性………………………………………… 180
13.4 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容限设计……………………………………………… 182
13.4.1 复合材料损伤容限设计要求的演变……………………………… 182
13.4.2 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扩展设计概念………………………………… 183
13.4.3 复合材料剩余强度预测方法……………………………………… 184
13.4.4 军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容限设计要求……………………… 187
13.4.5 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容限设计与验证…………………… 188
习 题……………………………………………………………………………… 194
附录A ……………………………………………………………………………… 195
A.1 可靠性准则………………………………………………………………… 195
A.2 确定DFR的方法………………………………………………………… 198
A.3 标准S N 曲线…………………………………………………………… 199
附录B ……………………………………………………………………………… 203
B.1 地—空—地循环特性……………………………………………………… 203
B.2 疲劳强度分析……………………………………………………………… 205
参考文献……………………………………………………………………………… 209
初次拿到这本书,就被它厚重的体积和专业的术语所“震慑”了,心想这绝对是一本硬核的学术著作。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才发现它的魅力远超我的预期。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并非一味地堆砌理论,而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疲劳裂纹扩展的速率时,他会穿插一些历史上发生的典型飞机事故案例,通过分析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来印证疲劳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能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结构安全的重要性。书中对于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评估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到近年来兴起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损伤识别方法,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给出了实际应用的案例。这让我意识到,损伤容限的设计,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演,更是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表现出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会详细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并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某种结论。这种学术上的严谨和开放,让我对这位作者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飞机结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启迪思想、拓宽视野的学术著作,它让我看到了航空工程领域前沿的动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航空工程严谨性的阐述。他开篇就强调,飞机结构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绝非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对材料科学、断裂力学、结构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综合运用。书中关于疲劳的讲解,从微观的位错运动机制,到宏观的应力循环影响,层层递进,脉络清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断裂力学原理时,所采用的严谨的数学推导和丰富的案例分析。他详细介绍了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效应,以及应力强度因子如何表征裂纹的危险程度。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在结构设计中,避免应力集中是如此重要。损伤容限的设计理念,更是将这种对风险的认知,升华到一种主动的管理策略。作者并没有回避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而是积极地研究如何评估这些缺陷的生长速率,如何预测结构的剩余寿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这种“拥抱不确定性”的设计哲学,让我对现代工程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各种无损检测技术的介绍,也为损伤容限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超声波检测到涡流探伤,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并给出了实际应用的指导。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工程思维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航空工程领域前沿的科学探索和工程实践的智慧。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一个看似抽象的学科,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欣赏他对理论和实践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洞察。他反复强调,再精密的理论,也需要工程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而再丰富的工程经验,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升华。书中对疲劳生命预测模型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工程科学的精确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其局限性。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局限,而是详细分析了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如何通过改进模型、增加检测频率等方式来提高可靠性的建议。这种对不确定性的坦诚,反而让我更加信服。在讲解损伤容限评估时,作者的思路尤为清晰。他首先阐述了“容许损伤”的概念,即飞机结构允许存在一定的损伤,但这些损伤不能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性。然后,他逐步讲解了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损伤的生长,如何确定结构的剩余寿命,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评估结果来制定维修策略。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易于理解。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更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经验。我能从中感受到,每一位飞机设计者,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的每一次决策,都关乎着成百上千人的生命安全。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责任的传承,一种对人类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评分这本书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为我打开了通往飞机结构疲劳与损伤容限设计世界的大门。作者并非以一种枯燥的教科书式口吻来讲解,而是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得清晰易懂。他对疲劳裂纹萌生机理的阐述,深入到了材料微观结构的层面,让我明白了为何材料在反复的载荷作用下会发生退化。他对于“应力集中”这一概念的解读,更是鞭辟入里,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即使是很小的几何缺陷,也可能成为疲劳的“引爆点”。而损伤容限的设计理念,在我看来,是一种从“消除风险”到“管理风险”的重大转变。它承认了在复杂环境下,完全避免损伤是不可能的,因此,设计的目标转变为如何量化和控制这些损伤,确保飞机在服役期间始终保持足够的安全裕度。作者在讲解损伤评估方法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他不仅介绍了传统的预测模型,还对新兴的损伤识别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实际应用的建议。这让我认识到,损伤容限的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积累。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航空工程领域,在追求极致安全和性能的同时,所展现出的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工程智慧。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展现出的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和工程实践的智慧。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飞机结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的逻辑脉络。他从材料本身的微观特性入手,逐步深入到宏观的结构行为,将疲劳的萌生、发展过程细致入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应力集中的讲解所吸引。作者通过清晰的图示和数学推导,揭示了结构几何形状、载荷变化等因素是如何在局部产生高应力区域,从而加速疲劳裂纹的萌生。这让我意识到,在飞机结构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微小的设计缺陷,都可能成为隐藏的安全隐患。而损伤容限的设计理念,则是一种更加成熟和理性的工程哲学。它认识到,在复杂的载荷和环境中,完全避免疲劳损伤是不现实的,因此,设计的目标转变为如何控制和管理这些损伤,确保飞机在服役期间始终保持足够的安全裕度。作者对各种损伤评估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讲解了理论基础,还提供了实际应用的指导,使得读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宝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系统性、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工程设计中的风险与安全。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绝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堆积,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在阅读之前,我总以为飞机结构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无非是遵循一些既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一系列繁琐的计算。然而,当我深入其中,才发现这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刻的科学探索和哲学思考。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各种计算公式,而是从最根本的材料行为出发,层层递进,将疲劳和损伤的发生过程,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地展现在我面前。他详细阐述了微观层面的晶格结构、位错运动如何影响材料的宏观表现,以及这些微观变化在应力集中、温度变化等外部因素作用下,如何最终导致宏观的裂纹萌生和扩展。特别是关于断裂力学的部分,作者的讲解非常生动,他将裂纹尖端的应力场、能量释放率等抽象概念,通过形象的图示和严密的数学推导,变得清晰易懂。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那微小的裂纹尖端,能量是如何聚集,最终以一种不可逆的方式,撕裂材料的连续性。而损伤容限的设计理念,更是将这种对不可避免的缺陷的认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设计策略。它不是简单地消除所有潜在的缺陷,而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检测手段,来控制和管理这些缺陷,确保飞机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工程设计,不仅仅是追求极致的完美,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理性应对。
评分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仿佛一本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作者在讲解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时,采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例如,他将疲劳裂纹的生长比作“侵蚀”,将应力循环比作“反复的敲打”,这些比喻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裂纹逐渐增大的画面,从而更容易理解其背后的物理过程。书中关于断裂韧性、应力强度因子等概念的阐述,虽然涉及复杂的数学公式,但作者总是能通过清晰的逻辑推导和图示,将它们解释得浅显易懂,让我不再对这些“高深”的理论望而却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疲劳特性时,展现出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从金属材料到复合材料,从整体结构到局部连接,作者都给出了详尽的分析和建议。这让我认识到,飞机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损伤容限的设计理念,在我看来,是一种对工程现实的高度尊重。它承认了材料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并将设计目标从“绝对安全”转向“可控安全”,从而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飞机的经济性和可用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深刻的实践洞察和对风险的理性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和沉静的气息,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白色的字体,简洁却不失专业。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图书馆。作者的序言如同陈述一位老友的切切嘱托,语重心长地阐述了结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严谨科学原理和无数工程实践的经验积淀。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从基础的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原理,到具体的疲劳裂纹萌生、扩展的机理分析,再到损伤容限评估方法、设计原则的应用,作者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穿插的大量公式和图表,并非冷冰冰的数学符号,而是承载着物理意义和工程现实的精炼表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它们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我穿越理论的迷雾,抵达理解的彼岸。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段落,试图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引导思考的书籍,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系统性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审视和解决飞机结构的安全问题。作者对细节的关注也令人惊叹,从每一个参数的选取,到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透露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更体现在它所塑造的科学观和工程观,它让我更加敬畏科学的力量,更加深刻地理解工程设计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为之惊叹。作者在对飞机结构疲劳和损伤容限设计进行阐述时,展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他从最基础的材料力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断裂力学、疲劳生命预测等核心领域,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的讲解所吸引。作者详细分析了各种影响裂纹扩展速率的因素,并介绍了多种预测模型,让我对如何量化评估结构的剩余寿命有了清晰的认识。他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来验证这些模型的有效性,并指出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损伤容限的设计理念,在我看来,是一种对工程风险的理性应对。它承认了在复杂环境下,完全避免疲劳损伤是不现实的,因此,设计的目标转变为如何评估和控制这些损伤,确保飞机在服役期间始终具备足够的安全裕度。作者对各种损伤评估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他不仅讲解了理论基础,还提供了实际应用的指导,使得读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系统性、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工程设计中的风险与安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作者在讲解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经典的工程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因,来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结构安全的重要性。例如,他会详细分析某个飞机型号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疲劳损伤,并追溯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我对疲劳和损伤容限的设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书中对于断裂力学相关内容的讲解,堪称典范。作者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通过精妙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图示,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他对“裂纹尖端的应力场”的描绘,仿佛能够亲眼看到裂纹尖端那高应力区域的形成,以及能量是如何在那里聚集,最终导致材料的断裂。而损伤容限的设计理念,则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服役环境中,任何结构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损伤,因此,设计的目标不再是追求绝对的“无损伤”,而是如何控制和管理这些损伤,确保飞机在服役期间始终具备足够的安全裕度。这种“容忍不完美”的设计哲学,让我对现代工程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好
评分内容很精美的啊好好好好好
评分不给纸质发票,电子发票又各种拖延,客服牛的不行
评分????????????????????
评分内容很精美的啊好好好好好
评分不给纸质发票,电子发票又各种拖延,客服牛的不行
评分内容很精美的啊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
评分不给纸质发票,电子发票又各种拖延,客服牛的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