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及识别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及识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主编 著,张戌社,宁辰 校
图书标签:
  • 液压气动
  • 图形符号
  • 识别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工业自动化
  • 技术手册
  • 图解
  • 标准符号
  • 设备维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19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604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0
字数: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液压气动技术初学者快速识别各类图形符号,掌握其用法。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及识别》有以下特点:
1.主要介绍各类液压气动元件的功能、类型、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识别方法、技巧。
2.对功能相似的同类元件图形符号以表格形式进行对照和比较,并通过实例介绍元件在回路图中的应用,以强化图形符号的识别和理解。
3.对液压气动系统分别列举典型实例,对各种图形符号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4.适合液压气动技术初学者使用,快速识别各类图形符号,掌握其用法。

内容简介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及识别》主要介绍各类液压气动元件的功能、类型、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识别方法、技巧。对功能相似的同类元件图形符号以表格形式进行对照和比较。并通过实例介绍元件在回路图中的应用,以强化图形符号的识别和理解。后对液压气动系统分别列举典型实例,对各种图形符号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本书适合液压气动技术初学者快速识别各类图形符号,掌握其用法。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概述001
1.1液压气动系统的构成001
1.2用图形符号表示的液压气动系统图001
1.3国家标准对图形符号所做的规定004
第2章液压能源元件005
2.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005
2.2液压泵的种类和典型结构006
2.2.1齿轮泵006
2.2.2叶片泵008
2.2.3柱塞泵011
2.3液压泵的图形符号绘制规则013
2.4液压泵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015
2.5液压泵典型应用回路017
第3章液压执行元件022
3.1液压缸022
3.1.1活塞式液压缸022
3.1.2柱塞式液压缸031
3.1.3其他液压缸034
3.2液压马达041
3.2.1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042
3.2.2液压马达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044
3.2.3液压马达的应用实例045
3.3摆动液压马达048
3.3.1摆动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048
3.3.2摆动液压马达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049
第4章液压控制阀050
4.1方向控制阀051
4.1.1单向阀051
4.1.2换向阀061
4.2压力控制阀079
4.2.1溢流阀079
4.2.2减压阀087
4.2.3顺序阀093
4.2.4压力继电器102
4.3流量控制阀104
4.3.1普通节流阀105
4.3.2调速阀107
4.3.3分流集流阀109
4.3.4常见流量控制阀的符号比较113
4.4其他液压阀114
4.4.1插装阀114
4.4.2比例阀118
4.4.3数字阀124
4.4.4叠加阀125
第5章液压辅助元件130
5.1蓄能器130
5.1.1蓄能器的功用130
5.1.2蓄能器的分类131
5.1.3蓄能器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133
5.1.4蓄能器的典型应用回路135
5.2过滤器137
5.2.1过滤器的功用和类型137
5.2.2过滤器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140
5.2.3过滤器的选用原则及应用示例142
5.3油箱144
5.3.1油箱的功用和结构类型144
5.3.2液压油箱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146
5.4热交换器146
5.4.1冷却器147
5.4.2加热器148
5.4.3热交换器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148
5.4.4热交换器的典型应用回路149
5.5液压油管和管接头151
5.5.1液压油管151
5.5.2管接头153
5.6检测装置155
第6章气源装置和气动辅助元件157
6.1气源装置157
6.1.1空气压缩机157
6.1.2 空气的净化处理元件161
6.1.3真空元件173
6.1.4气源和空气净化元件在气动回路中的应用176
6.2气动辅助元件177
6.2.1管道连接件177
6.2.2消声器181
6.2.3缓冲器182
6.2.4压力开关184
6.2.5接近开关185
6.2.6压力计、真空压力计和压差计188
6.2.7气液转换器189
第7章气动执行元件191
7.1气缸191
7.1.1单作用气缸191
7.1.2双作用气缸193
7.1.3膜片式气缸198
7.1.4气液阻尼缸199
7.1.5无杆气缸200
7.1.6波纹气囊气缸201
7.1.7带阀气缸202
7.2摆动马达与气指203
7.2.1摆动马达203
7.2.2气动手指气缸205
7.2.3伸摆气缸208
7.3气动马达209
7.3.1叶片式气动马达210
7.3.2活塞式气动马达210
7.3.3齿轮式气动马达211
7.3.4气动马达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212
7.4气动执行元件的典型应用回路213
第8章气动控制元件215
8.1方向控制阀215
8.1.1单向型控制阀 215
8.1.2换向型控制阀220
8.2压力控制阀230
8.2.1减压阀231
8.2.2安全阀、溢流阀233
8.2.3顺序阀234
8.2.4增压阀235
8.2.5压力阀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236
8.3流量控制阀238
8.3.1流量控制原理238
8.3.2节流阀238
8.4逻辑元件241
8.4.1是门元件和与门元件241
8.4.2或门元件242
8.4.3非门元件和禁门元件243
8.4.4或非门元件243
8.4.5双稳态元件244
8.4.6气动逻辑元件的图形符号及识别技巧245
8.5气动比例阀245
8.6气动控制阀的典型应用回路246
第9章图形符号识别举例252
9.1液压图形符号识别举例252
9.1.1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252
9.1.2液压机液压系统255
9.1.3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258
9.1.4电弧炼钢炉液压传动系统260
9.1.5多轴钻床液压系统262
9.1.6注塑机液压系统264
9.2气动图形符号识别举例268
9.2.1八轴仿形铣加工机床气动系统268
9.2.2气液动力滑台气动系统270
9.2.3机床夹具气动系统272
9.2.4气动机械手气压传动系统273
9.2.5气动自动钻床气压传动系统276
9.2.6气动计量系统277
参考文献280

前言/序言

在液压气动技术的系统图及回路图中,各个元件都是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的。要学习液压气动元件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功能特点,熟悉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进而在生产实际中设计和应用液压气动回路及系统,首先就要认识液压气动元件的图形符号,掌握其识别技巧。
液压气动元件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图形符号也多种多样,许多图形符号外观相似,功能却各不相同,因而难以区分和掌握。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快速识别液压与气动图形符号,更好更快地学习液压气动基础知识,笔者在归纳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本书以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各个组成元件为单元,分章介绍了元件的功能、类型、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图形符号的识别技巧。对功能相似或同类元件的图形符号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照和比较,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类元件在回路中的应用,以强化图形符号的识别。本书后对液压和气动系统分别列举了几个典型实例,对各种图形符号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本书适合液压气动技术的初学者学习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从业人员参阅,还可供本科专科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本书由张戌社和宁辰校主编,郭英军、周荣芳、崔丽、李兰、次双绪、翟宁参编,全书由宁辰校统稿。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现代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 本书系统阐述了现代机械设计领域中,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如何科学、经济、高效地选择和应用各种工程材料。内容覆盖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复合材料)、陶瓷材料以及特种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耐高温合金等)的性能特点、加工工艺、失效机理及失效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与选择原则 本部分将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出发,深入剖析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导热性、导电性、密度等关键力学及物理性能。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机械设计中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性能匹配原则: 明确设计目标,分析工作载荷、环境条件、工作温度、使用寿命等因素,精确匹配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经济性原则: 综合考虑材料的初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维护成本以及使用寿命,选择最具经济效益的材料方案。 可加工性原则: 评估材料的切削加工、成形加工、焊接、热处理等工艺性能,确保材料能够被有效地制造成所需的零件。 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 重点关注材料在预期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材料选择不当而导致的设计失效。 环境友好原则: 探讨材料的可回收性、可降解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材料。 第二部分:各类工程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本部分将对各类主要的工程材料进行详尽的介绍,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阐述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具体用途: 钢铁材料: 碳素钢: 介绍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的成分、性能和应用,如结构件、轴类、齿轮等。 合金钢: 深入分析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包括合金结构钢(如调质钢、渗碳钢、氮化钢)、高强度钢、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沉淀硬化型)、耐热钢等,重点阐述其在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等苛刻环境下的应用。 铸铁: 介绍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等的特性,以及在发动机缸体、机床床身等方面的应用。 有色金属材料: 铝及铝合金: 阐述铝合金的轻质、高强度、优良导热导电性等特点,介绍硬铝、锻铝、铸铝等系列合金,以及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铜及铜合金: 介绍纯铜、黄铜、青铜、白铜等,分析其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应用于电气连接件、热交换器、轴承等。 钛及钛合金: 重点介绍钛合金的轻质、高强度、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分析其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化工设备等高端领域的应用。 镁及镁合金: 讨论镁合金的极轻密度,以及在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方面的潜力。 高分子材料: 通用塑料: 介绍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分析其易加工、低成本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日用品、管道等。 工程塑料: 深入介绍聚酰胺(PA,尼龙)、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醚醚酮(PEEK)等,分析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性,以及在精密机械、电器元件、汽车零部件等方面的替代金属应用。 高性能塑料: 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等具有特殊功能的塑料。 橡胶: 介绍天然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分析其弹性和密封性能,应用于密封件、减震件、轮胎等。 复合材料: 重点介绍纤维增强塑料(FRP),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分析其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特点,以及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叶片、体育器材等领域的应用。 陶瓷材料: 结构陶瓷: 介绍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2)、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等,分析其高硬度、高耐磨性、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应用于轴承、切削刀具、发动机部件等。 功能陶瓷: 简要介绍压电陶瓷、介电陶瓷等,说明其在电子元器件中的作用。 特种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介绍镍钛合金(NiTi)等,分析其在智能驱动、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应用。 耐高温合金: 讨论镍基、钴基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温部件中的应用。 粉末冶金材料: 介绍粉末冶金工艺的优势,以及在制造复杂形状、多孔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部分:材料的加工、表面处理与失效分析 本部分将进一步探讨材料的应用层面: 材料加工工艺: 概述各种材料常用的加工方法,如切削加工、铸造、锻压、焊接、连接技术、热处理(退火、淬火、回火、时效等)、表面强化处理(渗碳、氮化、镀层等),并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材料表面处理: 介绍电镀、阳极氧化、喷涂、化学转化膜等表面处理技术,说明其提高材料耐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等的作用。 材料失效分析: 讲解材料失效的常见原因,包括过载、疲劳、断裂、腐蚀、磨损、蠕变等。介绍失效分析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方法,如宏观断口观察、金相分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旨在通过分析失效原因,指导改进设计、选材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可靠性。 第四部分:新材料发展趋势与绿色制造 最后,本部分将展望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智能材料: 如自修复材料、响应性材料等。 纳米材料: 在机械领域的潜在应用。 增材制造(3D打印)材料: 介绍适用于3D打印的金属、高分子、陶瓷等材料。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强调材料的可持续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机械设计工程师、材料工程师、技术院校师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材料选择与应用指南,帮助读者在复杂的材料世界中做出最优决策,设计出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的机械产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只是觉得可能是一本比较标准的参考手册。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立刻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技术书籍的严谨,又不失流畅的文笔。他不仅仅是在罗列符号,更是在讲述符号背后的故事。比如,在讲解压力源符号时,他会从不同的动力来源(电动、内燃机等)出发,解释为何会有不同的符号表示,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我最喜欢的是关于“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符号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示了这些控制元件如何通过改变符号的内部结构来体现其功能的差异,让我对这些关键的液压气动控制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书中还包含了很多不同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符号对比,这对于从事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就因为对符号的理解偏差,导致项目出现过一些小问题,读完这一章,才意识到规范和统一的重要性。此外,本书的附录部分也非常实用,里面有很多常用的液压气动元件的英文名称和中文对照,以及一些常见术语的解释,这大大方便了我查阅和沟通。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即便是对液压气动有初步兴趣的爱好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因为它能帮助你构建起一个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液压气动学习路上的“神助攻”。我之前总是觉得液压气动符号就像天书一样,看到那些管道、箭头、方块的组合,就头大。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符号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会告诉你这个符号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工作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执行元件”的讲解,从最简单的液压缸、气动缸,到更复杂的马达和执行器,作者都一一给出了详细的符号表示,并且还会辅以示意图来解释它们的运动方式。这对于我理解不同元件的功能和选型非常有帮助。而且,这本书还涉及到了很多关于“控制”的符号,比如各种类型的阀门,包括方向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等,作者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分类和讲解。我记得我曾经为一个项目中的一个液压回路图困扰了很久,就是因为看不懂其中一个复杂的控制阀符号。读完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后,我茅塞顿开,问题迎刃而解。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覆盖了液压和气动系统的绝大部分常用图形符号,并且解释得非常到位。当然,要想完全掌握,还是需要反复研读和实践。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本能够帮助你“读懂”液压气动图纸的绝佳书籍。

评分

这本《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及识别》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技术类书籍中,最让我感到“实用”和“有料”的一本。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液压气动方面的资料,但往往显得零散或者过于理论化,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掌握图形符号的书。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符号字典,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你一步步走进液压气动世界的奥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符号时的耐心和细致,他总是能够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然后逐步构建出复杂的符号结构,并且还会给出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在讲解电磁换向阀时,他会将其比作一个“电子指挥官”,通过电信号来控制油路的方向。这种生动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从工业机械到自动化设备,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图形符号在真实世界中的巨大价值,也让我明白,每一个符号都代表着一种功能,一种指令,一种工程上的智慧。我甚至发现,书中的一些章节,内容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图形符号识别,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系统设计原理和故障排除的思路,这对于提高我的实际工作能力非常有帮助。当然,要想完全消化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这绝对是一笔物超所值的投资,它能让你在液压气动领域“看懂”并“理解”一切。

评分

这本书简直太棒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勉强看完,但说实话,很多地方我还得反复琢磨。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对于液压和气动系统中那些纷繁复杂的图形符号,他能将其梳理得如此清晰,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从最基础的阀门、缸体,到那些结构精巧的伺服阀、比例阀,甚至是液压泵和气动马达,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图示,并且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解释。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符号背后工作原理的剖析,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符号代表什么”,而是深入到“为什么它代表这个”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它如何运作”。比如,在讲解方向控制阀时,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端口数量和滑阀类型的符号,还通过示意图演示了阀芯在不同位置时的油路(气路)通断情况,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而且,作者还特别强调了符号在不同国家标准下的差异,这对于参与国际项目的人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我经常在阅读完一段复杂的符号解析后,就立刻翻到书后的附录,对比实际的电路图(或者说液压气动回路图),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难以言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启蒙读物,它让我对液压气动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起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当然,这本书的深度也意味着它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但相信我,这份投入绝对是值得的,它会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技术领域的大门。

评分

这本《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及识别》,绝对是我近年来为数不多能够让我反复翻阅、爱不释手的一本技术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符号大全,更是一本关于液压气动语言的“词典”和“语法书”。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的技术文档,但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或者内容过于零散。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并没有简单地将符号罗列出来,而是将每个符号都置于其所代表的元件功能和工作原理之中进行讲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符号,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辅助符号”和“组合符号”的讲解,作者能够将这些看似复杂的符号元素拆解开来,并清晰地说明它们如何组合形成特定的功能。这对于我理解一些复杂的液压气动回路设计非常有帮助。而且,本书的图文并茂,大量的插图和示意图,将抽象的符号变得生动形象,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甚至发现在一些章节中,作者还穿插了关于系统诊断和故障排除的技巧,这对于一线工程师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当然,这本书的内容量非常大,要想完全掌握,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但我敢肯定,这份付出绝对是值得的,它将为你打开液压气动领域的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只能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作为一个在液压气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符号识别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深感其复杂性。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技术资料,但真正能够将液压气动图形符号梳理得如此透彻、系统,并且兼具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书,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没有直接堆砌符号,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符号元素开始,逐步构建出复杂的图形符号。我特别欣赏他在讲解“回路”的概念时,如何将单个符号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回路。这对于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逻辑至关重要。书中还深入剖析了一些“非标准”或者“变体”符号的含义,并给出了判断依据,这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非标准的设计图纸。我甚至在书中发现了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非常前沿的液压气动技术相关的图形符号,这让我大开眼界,也看到了技术发展的方向。当然,这本书的深度也意味着它并非“速成手册”,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消化。但对于任何一个真心想在液压气动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武功秘籍”。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体量确实不小,厚厚的一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刚开始翻阅的时候,我还有点被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给吓住了,感觉就像是在看一本天书。但是,当我耐下心来,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往下看,惊讶地发现,这些复杂的图形符号竟然变得生动起来。作者在引入每个符号时,都会先从它所代表的元件功能出发,然后再逐步展示其图形符号的构成,并且还会给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记住了符号,却不明白它在回路中的具体作用。书中对于一些组合符号和特殊符号的讲解更是精彩,比如那些带有电磁铁、弹簧、按钮等附加符号的阀门,作者都一一列举,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功能变化。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关于伺服液压和比例液压部分的内容,虽然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深入,但作者的讲解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让我能够理解这些高端技术的原理。另外,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得阅读过程不至于枯燥。我经常会一边看书,一边在我的草稿纸上画下那些符号,这样加深记忆的效果非常好。当然,要想完全掌握书中的所有内容,可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甚至需要结合实际操作来理解。但我相信,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液压气动领域的朋友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非常扎实的起点。它不仅教授你识别符号,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只是想找一本能够快速查询液压气动符号的工具书,但这本书远不止于此。作者在符号的介绍上,非常注重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工程实现。比如,在讲解油泵符号时,他不仅仅是展示了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符号,还会简要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这使得我对不同类型的油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常开”和“常闭”符号的区分,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符号表示,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这一点在设计和维修过程中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符号差异,可能就意味着整个系统的功能截然不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串联”、“并联”以及“或”、“与”逻辑符号在液压气动回路中的应用讲解,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复杂回路的设计思路。而且,作者还非常贴心地在书中穿插了一些“辨析”环节,指出一些容易混淆的符号,并给出辨别的方法,这极大地减少了我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误解。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液压和气动系统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元件到复杂的集成模块,几乎无所不包。尽管如此,作者的叙述方式却并不显得臃肿,而是紧凑而富有条理。我已经把它放在我的案头,准备将它作为我未来一段时间内学习液压气动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评分

对于我这种初涉液压气动领域的新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救命稻草”。之前看过的很多技术资料,要么是理论性太强,要么就是缺乏系统性,每次遇到液压气动图纸,都感觉云里雾里。幸好我找到了这本书,它真的把那些复杂的图形符号讲解得明明白白。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他总是能从最基础、最直观的层面开始讲解,一点一点地构建起我对图形符号的理解。我最喜欢关于“液压动力源”和“气动动力源”的章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示意图,让我明白了各种泵和压缩机的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和工作方式。然后,书中对于各种“控制阀”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从最简单的两位两通阀,到复杂的比例方向控制阀,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符号解析和功能说明。我甚至发现,书中的一些章节,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系统设计和故障诊断的思路,这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简直是太有价值了。当然,要想完全掌握所有的内容,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有了这本书的指引,我的学习之路一定会更加顺利。它不仅仅是一本符号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带你真正理解液压气动技术的入门指南。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于“图形符号”这类的书籍,总觉得有些枯燥,可能就是一堆方块、线条和箭头的堆砌。但当我翻开这本《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及识别》后,我的看法被彻底颠覆了。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将图形符号仅仅视为一种“标记”,而是将其看作是液压气动系统的一种“通用语言”。他通过对符号的深入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这种语言的构成、语法和含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能量转换”和“能量传输”符号的讲解,作者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它们在回路中的作用,比如将一个方向的运动转化为另一个方向的运动,或者控制能量的流动方向。这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液压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控制元件的图形符号,并且会对比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细微差别。这一点对于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方案设计和图纸审查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甚至发现,本书还涉及到了一些关于“集成化”和“模块化”液压气动系统的图形符号表示,这让我对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惊人,它不仅仅是教你识别符号,更是在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

2131

评分

买了一本,讲解的比较清楚,就是有错别字

评分

书很基础,比较适合我。书的大小也合适

评分

还可以,适合初学者看看。

评分

书很基础,比较适合我。书的大小也合适

评分

还没有看完,很合适

评分

买了一本,讲解的比较清楚,就是有错别字

评分

很详细,好好学学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