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日曆(2017)

物種日曆(201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果殼網 編
圖書標籤:
  • 自然
  • 動物
  • 生物
  • 科普
  • 博物
  • 日曆
  • 攝影
  • 物種
  • 年度
  • 圖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地齣版社
ISBN:978754552211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07067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2
字數:5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一本高顔值、漲知識的科普日曆!國內知名科普社群果殼網聯手新華文軒精心齣品!
  2.新潮的閱讀方式!365天,每天掃碼閱讀一篇自然科普短文;53周,每周一幅生物手繪寫真: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認識這個多彩的世界!
  3.與60萬人共度酷炫科普的2017!可在每篇科普文章後留言、互動交流。
  4.精美手繪寫真!可撕下來的物種日曆!可貼、可送人、可收藏!
  5.2017《物種日曆》主題詞:萌!有萌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017,365個萌寵動植物來襲,讓我們一起度過呆萌的2017!
  6.首頁附贈精美明信片。
  7.可立於辦公桌(內附使用方法),讓呆萌動植物伴您度過2017每一天!

內容簡介

  《物種日曆(2017)》不止是一本日曆,更是一本便攜的百科全書。以背麵小小的二維碼為媒介,物種日曆第1次將綫上、綫下的內容相結閤,開創瞭科學傳播的新途徑。每天淩晨零點,更新一篇生動的科普短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帶你重新認識神奇的自然世界。
  《物種日曆(2017)》是一種可“立”起來的日曆,特色:1.一年50多周,一周一張手繪生物寫真;2.一年365天,每天掃描二維碼即可看到一篇物種介紹。

作者簡介

  果殼網,是中國具影響力的科技媒介,是開放、多元的泛科技興趣社區。提供負責任、有智趣、貼近生活的科技主題內容,緻力於讓科學興趣成為人們文化生活和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科技有意思。

精彩書評

  陪伴孩子一段美好時光
  我每天都會追著物種文章看,也會讀給孩子聽,這已然成為我傢的固定習慣。
  ——讀者評論

  對世界抱有好奇心,認識新的生靈和物種。
  ——讀者評論

目錄

1月1日元旦 伊比利亞猞猁 Lynx pardinus
1月8日 八色鶇 Pitta nympha
1月15日 粒突箱魨Ostracion cubicus
1月22日 碎毛盤海蛞蝓Jorunna parva
1月29日 羊駝Vicugna pacos
2月5日 糖果蝸牛Liguus virgineus
2月12日 大嘴地雀Geospiza magnirostris
2月19日 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
2月26日 大耳蝟Hemiechinus auritus
3月5日 條紋海馬Hippocampus zebra
3月12日 長尾毛絲鼠/龍貓Chinchilla lanigera
3月19日 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3月26日 莫氏樹蛙Rhacophorus moltrechti
4月2日 鯨頭鸛Balaeniceps rex

精彩書摘

  1月15日 粒突箱魨(Ostracion cubicus):俗稱“木瓜”,幼魚金黃帶黑點的膚色惹人喜愛,長大後會變成暗淡的藍灰色。箱魨遊泳很慢,靠骨闆狀的六邊形鱗片“鎧甲”和分泌毒素防禦捕食者,但毒素過多自己也會中毒。
  1月29日 羊駝(Vicugna pacos):羊駝的祖先是安第斯山脈的野生小羊駝,也叫駱馬。人類飼養羊駝,主要是為瞭取得它的毛,用作優質衣料。經過長年選育,現在的羊駝毛發豐厚,圓滾滾的,剃毛後變“瘦”的樣子更加呆萌。
  2月5日 糖果蝸牛(Liguus virgineus):這種漂亮的蝸牛住在樹上,以樹皮上的苔蘚和真菌為食。雖然學名裏有“virgin”,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都是女性。和其他蝸牛一樣,它們雌雄同體,但仍然需要交換精子,將卵受精。卵很大,但是數量不多,産在樹下的泥土裏。
  8月20日 猴麵小龍蘭(Dracula simia):猴麵小龍蘭的屬名“dracula”意為“小龍”,也是德古拉伯爵的名字。長相如此奇葩是因為擬態,但擬態對象不是猴子,而是一種並不起眼的蘑菇。小龍蘭的唇瓣形態和氣味都像蘑菇,可以吸引食菌蠅類為自己傳粉。
  12月3日 赤狐(Vulpes vulpes)與傳說不同,赤狐並不是特彆聰明,但它適應能力很強,而且非常靈活,奔跑、跳躍都很拿手。赤狐用一套特殊的動作捕捉小動物,騰空跳起,在空中一彎腰下降,酷炫地用前爪按住獵物。但有時會一頭紮進雪裏,有點蠢。
  ……

博物精選:自然世界的微觀與宏觀之旅 一部關於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深度探索之作 作者/編者團隊: 跨學科研究團隊(古生物學傢、植物學傢、動物行為學傢、生態地理學傢) 齣版年份: 2023年(或根據您期望的“不含《物種日曆(2017)》”的年份設定) 圖書定位: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物種的工具書,而是旨在通過嚴謹的科學觀察、生動的敘事手法,帶領讀者領略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偉曆程與當下生態係統的精妙平衡。它聚焦於那些未被主流科普讀物充分揭示的物種間的互動關係、獨特的生存策略,以及驅動生物地理格局形成的關鍵地理與氣候因素。 --- 第一部分:隱秘的微觀世界——生命的基礎結構與適應 章節概述: 本部分將鏡頭聚焦於宏大敘事之外的生命細節,探索支撐地球生態係統運作的基礎機製,從細胞層麵的精密工程到微小生物的生存法則。 1.1 細胞的史詩:從原核到真核的遷徙 本書將深入探討生命起源的關鍵轉摺點——真核細胞的形成。我們不僅迴顧恩塞·薩剋的內共生學說,更側重於介紹近年來對綫粒體和葉綠體基因組演化的最新研究發現。重點剖析瞭細胞器如何通過基因水平轉移(HGT)實現瞭功能互補,並探討瞭這種結構突破對多細胞生物復雜性爆發的決定性意義。 1.2 微生物的地下帝國:看不見的驅動力 重點介紹那些在土壤、深海熱泉和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群落。深入分析瞭微生物如何通過氮循環、碳循環維持地球的生命支持係統。例如,對嗜酸古菌和深海化能自養細菌的生存策略進行詳細描摹,揭示它們如何在沒有光照的極端壓力下,構建起完整的能量流動體係。 1.3 植物的化學戰爭:次生代謝的進化軍備競賽 本章拋棄對常見開花植物的簡單介紹,轉而關注植物次生代謝産物的復雜性。通過對特定科屬(如唇形科、菊科)的深入解剖,闡述植物如何通過閤成生物堿、萜類和酚類化閤物,有效地防禦植食性昆蟲和病原體的侵襲。同時,也探討瞭這些化學物質在人類傳統醫藥中的應用潛力與科學驗證。 --- 第二部分:形態的奇跡——動物世界的生存藝術與功能演化 章節概述: 本部分聚焦於動物界中那些在特定環境下進化齣非凡結構和行為的物種,探索自然選擇塑造的令人驚嘆的適應性案例。 2.1 僞裝的極限:擬態、趨同與環境適應 本書細緻比較瞭不同物種間的防禦策略。重點對比瞭貝茨擬態(無害模仿有害)和繆勒擬態(共同示警)在不同生態係統中的傳播效率。引入瞭對變色龍、章魚等利用皮膚色素細胞進行動態僞裝的物理學原理分析,以及一些昆蟲如何通過模仿枯枝、葉片等無機物來規避捕食者的案例。 2.2 遷徙的導航係統:超越本能的生物羅盤 深入探討幾種長距離遷徙動物(如北極燕鷗、斑蝶、洄遊魚類)如何實現精準導航。除瞭已知的地磁感應能力外,本章著重介紹瞭對“量子羅盤”機製(基於隱花色素)的最新理論探討,以及它們如何整閤太陽角度、偏振光和氣味信息,構建多重導航冗餘係統。 2.3 聲音的生態學:復雜鳴叫背後的社會結構 本章分析瞭高等脊椎動物(尤其是鯨豚類和靈長類)的社會性發聲。研究瞭抹香鯨獨特的“密碼式”哢嗒聲在遠距離交流和群體協作中的作用,以及一些鳥類鳴唱中學習和方言的形成機製,揭示瞭聲音復雜性與社會群體規模之間的關聯。 --- 第三部分:地球的脈絡——生態地理與生物多樣性熱點 章節概述: 從宏觀視角審視地理因素、氣候變遷如何塑造瞭今日地球上物種的分布格局,並探討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基礎。 3.1 闆塊漂移與物種隔離:大陸的生物學遺産 本章以岡瓦納古陸的解體為背景,係統梳理瞭現存物種(如南美洲的負鼠、澳洲的有袋類)在不同大陸上獨立演化的曆史軌跡。重點分析瞭“孤立島嶼”生態係統(如馬達加斯加、夏威夷)中特有種(Endemics)形成的速度與脆弱性,解釋瞭這些地區為何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和保護的難點。 3.2 氣候帶的邊界:山脈、洋流與物種的垂直分布 探討瞭海拔梯度如何模擬緯度梯度,形成“山地島嶼”效應。詳細分析瞭安第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的物種分帶現象,以及洋流(如寒冷的秘魯寒流)如何影響沿岸生態係統的生産力和特有物種的形成。 3.3 生物多樣性的衡量與危機:功能性多樣性的視角 本書呼籲超越傳統的物種豐富度(Species Richness)概念,引入“功能性多樣性”(Functional Diversity)的衡量標準。解釋瞭即使在物種數量相近的兩個森林中,由於關鍵功能類群的缺失,其生態係統服務能力也可能存在巨大差異。最後,本書以嚴謹的數據模型,分析瞭當前人類活動對關鍵生態係統功能(如授粉、水分調節)造成的不可逆的潛在影響。 --- 結語:未來的生態想象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基於當代科學前沿的、立體的生命圖景。它提醒讀者,自然界不僅存在著我們熟悉的宏大敘事,更蘊含著無數精妙的設計和未解之謎。理解這些生命運作的內在邏輯,是我們在快速變化的地球環境中,製定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必要前提。 關鍵詞: 內共生、次生代謝、擬態、量子羅盤、生物地理學、功能性多樣性、極端微生物、生態演化。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物種日曆(2017)》,就好像打開瞭一扇通往自然界奇妙角落的任意門,瞬間將我從鋼筋水泥的都市生活拉扯齣來,置身於一個生機勃勃、充滿驚喜的世界。書中的每一頁,都仿佛是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觸精心描繪的微縮畫捲,講述著那些我們平日裏可能擦肩而過,卻又無比迷人的生命故事。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科普讀物,而是充滿瞭溫度和人文關懷的散文集。作者以細膩的觀察和充滿詩意的語言,將一個個看似平凡的物種,挖掘齣它們背後隱藏的獨特魅力和生存智慧。讀著讀著,你會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小蟲、小草,甚至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某些動物,都擁有著超乎想象的生命力與復雜性。書中的故事,有時令人捧腹,有時引人深思,有時又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但無一例外,都深深觸動瞭我的心弦。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提醒我,在這顆星球上,我們並非孤單的存在,而是與萬韆生命共享著同一片天空,同一片土地。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物種的知識,更是關於生命的贊歌,關於敬畏與熱愛,關於重新發現世界的美好。

評分

《物種日曆(2017)》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一本。它顛覆瞭我對於“物種介紹”類書籍的刻闆印象。過去,我總覺得這類書籍要麼枯燥乏味,要麼過於專業,難以消化。但這本書完全不同,它就像一個博學又風趣的朋友,用一種極其平易近人、充滿故事性的方式,將那些關於自然界的小秘密娓娓道來。作者的文字功底著實瞭得,常常能將一個簡單的物種,通過生動的比喻、巧妙的聯想,描繪得活靈活現,仿佛就齣現在眼前一般。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場彆開生麵的“自然對話”,每一頁都充滿瞭新鮮感和探索的樂趣。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跳齣純粹科學描述的段落,它們往往會涉及到物種與人類文化、曆史、甚至是一些有趣的民間傳說之間的聯係,這使得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多元。它教會我,觀察世界,不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那些隱藏在事物錶象之下的深刻內涵。

評分

不得不說,《物種日曆(2017)》這本書,就像一首首關於生命的輕柔民謠,在我的腦海裏久久迴蕩。它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作者仿佛是一位飽經風霜的旅人,用他那充滿智慧和溫情的目光,為我們一一揭開那些隱藏在日常之下的自然奇跡。我常常會在深夜,捧著這本書,沉浸在那些關於植物生長、動物遷徙、或是昆蟲繁衍的故事裏。每一個物種,都在作者的筆下擁有瞭鮮活的生命,它們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冰冷名詞,而是有瞭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悲歡離閤。我被書中描述的那些微小生命的堅韌與頑強所震撼,也為它們所經曆的生死輪迴而感嘆。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與寶貴,也讓我對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多瞭一份敬畏和珍惜。

評分

《物種日曆(2017)》這本書,絕對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它像一本精心製作的自然圖鑒,又像一篇篇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將那些我們常常忽視的、甚至是被誤解的物種,展現在讀者麵前。他的文字,時而幽默風趣,時而深沉哲思,總能精準地捕捉到物種最動人、最特彆的一麵。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不落俗套的敘事方式,它不是一味地羅列科學數據,而是將科學知識巧妙地融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有趣的觀察中。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跟著一位資深博物學傢進行一場奇妙的探險,每一次翻頁,都可能遇見一個令人驚喜的新發現。它不僅僅是關於“物種”本身,更是關於“生命”的哲學。它讓我重新思考,在這個星球上,我們人類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該如何與這個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和諧共處。

評分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心情舒暢的書,《物種日曆(2017)》。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彆緻,帶著一種悠閑而又敏銳的觀察力,將大自然中那些細微之處的美好,一一展現齣來。作者就像一個生活在自然中的隱士,用他那平靜而又充滿力量的筆觸,描繪著生命的百態。我喜歡它沒有那種說教式的知識灌輸,而是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讀者去發現和體會。書中的每一個物種,都被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力和人格魅力,它們不再是冷冰冰的樣本,而是有瞭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讀這本書,就好像置身於一個寜靜的花園,或者漫步在清晨的森林,感受著生命的氣息,體驗著自然的饋贈。它讓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瞭一片可以暫時棲息的寜靜之地,也讓我對這個充滿奇跡的世界,多瞭一份新的認識和熱愛。

評分

喜歡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滿意

評分

漂亮

評分

非常喜歡很萌很可愛,喜歡。

評分

喜歡

評分

日曆的邊角磨損嚴重,已經磨開瞭。因為是送人的所以很在意這點。兩顆星是給設計的,真的很喜歡果殼的物種日曆。不過現在已經年中瞭,在倉庫裏壓瞭這麼久也可以理解。。還是希望發貨的時候可以稍微檢查一下。

評分

漂亮

評分

送貨快,價格優惠,值得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