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史诗电影,由葛优、章子怡等实力明星演绎)
七个短篇小说,七把扎出人性荒诞的利刃。
程耳的小说如同他的电影,循环推进,起落得当,总要人怀着好奇与疑惑,绝难一览无余。他通过冷静自律又舒缓细腻的叙述,连接往昔与现在,抖落隐秘——人类的存在就是一部消亡史,那些浪漫的,需要被重新打量,那些经得起打量的荒诞,才更浪漫。
如果你曾被程耳的《边境风云》吸引,如果你喜欢《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如果你觉得循环推进、多线叙事是很酷的玩法,如果你对未知的悬念欲罢不能,请一定不要错过程耳的这部短篇小说集,这里有电影之外更广阔的文字世界。
作为导演的程耳,喜欢驾驭犯罪题材,将人逼入绝境,显现真性情。作为作家的程耳,亦是如此,生活中很多悄无声息的绝望时刻都被他死死抓住,然后一笔一画慢慢讲述。你会惊叹于他的冷静从容,也会在一无所有的荒诞里,发现温情。
去看看程耳吧,从小说到电影,从电影到小说,你都会有惊喜的感觉。
长风破浪会有时,《罗曼蒂克消亡史》。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导演程耳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将于2016年12月16日与导演的同名大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同步上市。
书中收录了程耳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人鱼》《鸡》《童子鸡》《第三个X君》《女演员》《皮囊的诗篇》等,共7个短篇。大部分内容与电影无关,更多是程耳在导戏之外的另一种表达。
小说大致述说的,是导演自己的见闻,有朋友的、教授的、小姐的、女演员的,多是隐在平淡生活中的秘密,藏了难以道尽的辛酸和喜悦。程耳以导演特有的镜头感,将一个个故事娓娓讲出,读来曲径通幽,回味无穷。
在这个被过分高估的世界里,寻觅是必不可少的。来吧,让我们跟随程耳的笔,一起探寻浪漫之下的人性荒诞,并记住程耳这个新鲜又重要的身份:作家。
程耳,作家,电影导演,生于1976年8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人鱼
女演员
鸡
童子鸡
皮囊的诗篇
罗曼蒂克消亡史
第三个×君
是在两年前靠近新年的一个冬日里,×君来到我家的餐桌边上坐定,我们依靠啤酒、香烟、沉默、哀叹来打发这夜阑人静的时光。不久之后,在我的记忆或是想象里,×君说起了下面的事。
他是在今天午后接到一个姑且称作朋友的人的电话,大意是说,新认识一姑娘,闲得很。长得嘛,普通人,但是年轻。我觉得还算凑合吧,你有兴趣请人家吃个饭吗?×君心领神会地嗯了一声,说名字电话发过来,便挂了电话。之后他便在家里闲逛,女儿只有一岁大,多半是由老婆抱着,也是在家里闲逛,岳母则始终在厨房与饭厅之间挪进挪出,在他看来,也是闲逛。
四点钟他准时坐到小区门口的咖啡馆里,不假思索就把电话拨了出去。她的声音中性、态度平淡、亲疏难以分辨,总之一切均谈不上甜美,他便也懒得再客套。
你在什么位置?
工体。
哦,工体,你想吃什么?
我都行,你定吧。
×君接连建议了好几处地方,她却都不热烈,话回得死气沉沉。×君感到无趣。
可是你总得吃饭不是?
其实我可以不吃的。
这是什么话,×君一时语塞。她是在暗示见面的急切或是在营造某种直奔主题的气氛吗?
其实我最好不吃。
×君仍没有搭腔。
因为我脸上和背上长了很多包,怎么也不见好,我怀疑是吃了什么东西过敏。因为还不知道是吃了什么东西,所以最好就先什么东西也都不要吃了。
哦。
×君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不过你放心,不是传染性的。我下午才刚去了医院,医生说不会传染,说我只是需要休息。不过没有化验结果,我看的是中医,但是请你相信我,真的不会传染。
多半是出于无意,我想早在这时候,她已经用有关包的想象以及这看似紧凑的逻辑亦或是语汇的贫乏直白以及重复过多浇灭了×君的好奇心与性欲。化验结果,这样的说法让他感到尴尬。
不放心你可以去问给你打电话的朋友,他再清楚不过,不会传染。
她异常笃定,他则倒吸一口凉气。那么改天吧,再约吧。他原本一定想过就此顺势推辞不见算了,但话到嘴边,今晚该如何打发呢?这千篇一律的漫漫长夜。一念及此,瞬间就没了底气。他便对着电话说,那么喝点东西吧,晚饭后,找个地方坐一坐。她同意,但表示不能晚于七点钟见。他再次感到无趣,但并没有表现出来,之后又花了点时间才定好坐坐的地方,终于挂了电话。
七点怎么能是晚饭后呢?他开始感到后悔,不该约定的。×君再次环顾咖啡馆,仍然没能发现熟人。那么今晚只能这样了,既然已经约好了,还是去吧,无所谓的事。他大概只好先饿着肚子了,除非要在咖啡馆耗到六点钟,上楼回家,胡乱吃几口岳母下午不断在厨房与饭厅间闲逛搞出的所谓晚餐,然后再出门。
这多出的繁琐让他厌恶,他决定饿着。饥饿的猎食者,猎食者的饥饿。他想出这样的短句,随即又得意起来。我熟悉这得意里的悲哀,陶醉于只言片语,被只言片语蛊惑。虽然我自认诸多烦恼,时常压抑忧愁,此刻却感到优越,畅快地喝下一大口。
……
这本书的氛围感营造得真是绝了,读进去之后,仿佛一下子被拉进了一个光怪陆离、却又透着股颓废美学的旧上海。作者对细节的描摹极其考究,那些老式旗袍的颜色、弄堂里空气中弥漫的烟草和脂粉气,甚至连黄包车夫吆喝的声音,都清晰地刻在了脑海里。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那种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渴望抓住点什么却又不断失落的复杂情绪,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主角们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其实都藏着深深的寂寞和不安,这种反差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阅读过程中,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去回味那些略带诗意却又残酷的句子,它们像是一颗颗精心打磨的宝石,散发着幽暗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场华丽而又仓皇的梦境回顾,让人在结束后仍久久不愿醒来。
评分语言的运用精妙绝伦,简直是文字的饕餮盛宴。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够将最寻常的词汇组合出令人惊艳的画面感和韵律感。这里的描述毫不冗余,每一个词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被摆放在那个位置,既承担了叙事的功能,又承载了强烈的抒情色彩。特别是那些描绘人物内心挣扎的段落,句子结构复杂却又流畅无比,读起来有一种古典的庄重感,仿佛在阅读一部跨越时代的文学经典。这种对文字的极致打磨,使得即便是表达悲伤或空虚,也依然保持着一种高雅的格调,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享受着纯粹的文字美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其对“时间”这个主题的探讨,它展现的不是时间流逝的客观规律,而是时间在不同个体生命中沉淀下来的重量和质感。那些曾经轰轰烈烈的情感,在岁月的冲刷下,如何被稀释、扭曲,最后只剩下模糊的剪影。我能感受到角色们试图抵抗时间的努力,无论是通过纵情声色,还是沉溺于回忆,但最终都逃不过被时代巨轮碾过的结局。作者的笔触里带着一种深沉的悲悯,他没有去审判任何人的选择,而是冷静地记录了他们在特定时空下的必然命运。读完后,我常常会思考自己与过去的关系,那些被我们称为“美好时光”的片段,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被记忆美化过的幻象。
评分我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在处理角色之间的互动时所采用的“距离感”。角色们看似亲密无间,无论是合作还是纠缠,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像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毛玻璃在观察彼此,从未真正触碰到对方的核心。这种疏离感不仅塑造了角色之间的微妙张力,也侧面反映了那个特定环境下的社会形态——每个人都在戴着面具生活,真诚反而成了一种奢侈或危险。故事里的爱与背叛,暧昧与坦诚,都处于一种模糊的边界线上,你永远无法用简单的“好人”或“坏人”去界定他们。这种复杂的人性群像,让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思考着我们自己生活中,又有多少“不愿被看穿”的部分。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大胆,它不走传统的线性叙事老路,而是像一幅被撕裂又重新拼凑起来的旧照片,充满了跳跃和留白。这种处理方式初看可能会让人有些措手不及,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去梳理时间线和人物关系,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那种迷离的美感就显现出来了。作者似乎更热衷于捕捉瞬间的“感觉”而非事件的“逻辑”,很多重要的转折点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却在回想起来时,又觉得是必然的宿命。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恰恰完美呼应了故事中人物那种漂浮不定、抓不住实感的命运。它考验着读者的耐心,但回报给你的,是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更深层次的、近乎体感的理解。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东西,实惠方便快捷,网购第一选择
评分正品无误,很好用。在京东买东西,送货非常快,第一天买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那些经得起打量的荒诞,才最浪漫。程耳式浪漫。
评分因为电影看得不是很懂,又买的书,但是看过书之后也不是很懂…
评分作为导演程耳写的小说能算上的是一流,小说中有好多弦外之音是电影中看不到的,但电影中的镜头语言确是比文字来的更猛烈,喜欢童子鸡,写的真棒。
评分包装良好 快递给力
评分有意思的一本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包装很好,印刷不错,字体也十分清晰,无可挑剔。封面很喜欢喜欢,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