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羊行屮
一
唐朝,开元盛世,正是“纸香墨飞,词赋满江”的文豪辈出年代,文人都以能写出一首传世名诗为荣。酒馆、客栈、青楼更是留出一面白壁,供诗人即兴挥墨。若诗写得好,不仅酒肉白吃、客栈白住,青楼女子也会青睐有加,共度良宵,诗人在温柔乡缠绵数日,临别时赋诗一首,不但使青楼女子身价倍增,更是一段缠绵悱恻的千古佳话。
酒娘本姓曹,生于辽东苦寒之地。曹父有一手家传的酿酒手艺,倒也家境殷实,收入颇丰。按说这日子过得不错,可是曹父偏是个有匠心的酿酒师,总是对所酿美酒不满意。辽东虽说物产丰实,酿酒材料应有尽有,可是天气极寒,酿酒周期太短,水质又冷,酿出的酒浆烈而不醇,浓而不香。
曹父索性变卖家产,带着妻儿走南闯北,寻找酿酒佳地。他们路过汾州(今山西汾阳),发现此地四季分明,粮食丰厚,水肥土沃,正是绝佳的酿酒场所,于是定居此处,专心酿酒。
靠着多年酿酒所得家产,曹家收粮买料,酿了五年酒,却不卖一两半钱。邻里不解,这样光买不卖,再大的家产也撑不住几年。曹父总是摸着封酒的阴窑,笑而不语。
直到五年后的农历四月二十一,子夜时分,曹父突然惊醒,探着鼻子闻了片刻,猛地一拍大腿,喊了一声“成了”,匆匆披了件套褂直奔酒窑,捻起一撮墙根土,用舌尖舔了舔,仰天大笑:“曹家古法酿酒,失传百年,今日终于让我破解,无愧列祖列宗!”
第二日,曹父郑重地打开一封木盒,取出黄豆大小的五粒药丸,埋于酒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留一粒放在手中,对着窑门三叩九拜,念叨着祭祀酒神的敬语,这才开窑取酒。
泥土密封的窑门打开,顿时酒香扑鼻,随风四散,方圆十里都能闻到这股异香。窑子里的酒坛原是陶土坛子,经过酒浆的多年浸淫,竟然晶莹剔透,宛如琥珀。
围观邻里肚子里的酒虫早就蹦达不停,起哄请曹父快快开坛,否则就动手抢走了。邻里玩笑虽说粗俗,可也是对曹家美酒的认可。曹父笑吟吟地摆摆手,把药丸捻碎倒进小竹筒,郑重地交到酒娘手中:“此为曹家传下来的千年酒引,凡酒洒进一点儿小沫,立成佳酿圣品。咱们曹家的酒,那可就是能位列王母娘娘蟠桃会的仙品。为了不让酒有污浊之气,需由处子之身进窑调入酒中。去吧,每坛倒入一丁点儿即可。”
酒娘年级尚小,哪懂得什么是“处子之身”?邻里粗俚的笑声让她多少有些明白,红着脸进了酒窑。众人伸长了脖子眼巴巴等着,曹父更是搓着手面色紧张。足足过了三炷香时间,酒窑里忽然酒香大盛,只是闻闻就满口生津,唇齿留香。
几个酒量差的满脸通红,踉踉跄跄地跌倒在地,胡乱说着醉话“好酒”,引得众人哄然大笑。
酒娘顶着满头尘土怯生生地钻出来,曹父一把抱起她,抛在空中稳稳接住,转身对众人说道:“今天曹家美酒开窑,诚邀邻里乡亲品尝。”
此话一出,几个精壮小伙跑进酒窑,抬出几坛美酒,分与众人开怀畅饮。
村里教书的老秀才砸吧着嘴:“曹师傅,这么好的酒,该有个好名字啊。”
“曹某才疏学浅,还望先生赐教。”
老秀才指着远山一片杏树:“此时杏花刚开,依在下愚见,就叫‘杏花村’,如何?”
“好!就叫杏花村。”曹父舀了一碗酒递给酒娘,“把酒喝了。”
酒娘绞着衣角,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辣……我不喝。”
“你还要继承为父手艺,怎能不会喝酒。”
酒娘捧着碗抿了一小口,霎时间嫩脸通红,剧咳不止。
“哈哈……”众邻里和曹父捧腹大笑。
二
如此过了几年,“杏花村”的名号越来越响,曹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酒娘也出落成明眸皓齿的美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闻名十里八乡,还夺得当地的“花魁”。
酒娘把花魁奖励的钱财,全都捐与私塾,供贫苦孩子识字读书。乡间邻里提起酒娘和曹家,无不竖起大拇指。提亲的媒婆快把曹家门槛踏破了,偏偏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秀才商贾,酒娘都看不上。曹父疼爱女儿,也由得她性子,曹母反倒是经常唠叨:“再嫁不出去,就在家里成了老姑娘,看谁要你?”
酒娘嘟着小嘴撒娇:“那就陪在爹妈身边一辈子好了。”
这年清明,酒娘在酒铺卖酒,进来一个身材高大、风尘仆仆的书生,打了一壶酒仰脖灌下,大呼“好酒”,解开包裹取出文房四宝,在白壁上挥毫而就--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酿默念这首诗,心中一动,看书生的眼神多了一丝别样情愫。
书生写罢诗,扔下毛笔,又打了几壶酒,转身离去。
酒娘急忙追出:“你……你还没给钱呢。”
书生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墙上的诗:“傻丫头,单凭这首诗,每天就能多很多顾客,区区几瓶酒钱算得了什么?我的脑袋就是钱,我就在这里住下了,以诗换酒如何?”
“原来是个呆子。”酒娘心中暗嗔,再读那首诗,愈发觉得情景、韵味、平仄、韵脚恰到好处,实属佳作,忍不住心生欢喜。
再看书生已经走至街头,酒娘跺脚喊道:“你叫什么名字?你还会来么?”
“我姓羊,羊肉的羊。”书生喝了一大口酒,衣袖擦着嘴角,“我本浪荡笑天涯,日月做马夜为家。你们家的酒好喝,我就不走啦。”
酒娘的俏脸没来由飞起一抹红晕,心头小鹿乱撞,痴痴望着书生背影。
“哦,对了!丫头,我喜欢你。待你长发及腰,待我功成名就,娶你可好?”
“啊!”酒娘哪曾见过这等莽撞之人,捂着脸回了酒铺。
那一日,酒娘心思纷乱,总出现书生依壁写诗的幻觉,几次酒钱都算错了,只是盘弄着头发,心中暗自思量:“还差两寸就长到腰了呢。”
三
接下来数月,果然如书生所说,来酒铺赏诗的人络绎不绝,生意自然更加红火。又恰逢当朝大诗人杜牧途经山西,这首诗风格与杜牧作品极为相似,一传十,十传百,这首诗倒成了杜牧佳作。
却说书生在此定居下来,白天苦读诗书,晚上饮酒作诗,次日拿诗换些钱财,到酒铺打酒。只是每次见到酒娘,再没有初识的狂放,多了几分腼腆,不敢多说一句话,打了酒匆匆离去。
这一天,书生刚踏出门槛,酒娘小声说道:“人家都说这首诗是杜牧写的。”
书生顿住脚步,沉默片刻,眉宇间的傲气神采飞扬:“随他们说吧。终有一天,我要比杜牧有名气。”
“你知道么?”酒娘的脸比喝了一坛“杏花村”都要红,“我就喜欢你的与众不同。”
“我哪里有什么不同,”书生欲言又止,“只不过多了几分阅历而已。”
“你的诗像故事,读着读着就明白了你的心意。”酒娘指着那首《清明》,“你藏了很多心事,你不快乐。”
书生身躯微晃,嘴角闪过一异样的神差,一时激动握住酒娘小手:“你真得看懂了?”
酒娘脸上的红晕红到了脖根,轻轻抽出双手:“有人看着呢。”
那一秒,时间停顿了,两颗相互爱慕的心,在满是酒香的铺子里,悄悄碰撞。
“我现在还不值得你喜欢,没功名,没家业……”书生面色一黯,随即兴奋地挥着手,又指着自己的脑袋,“不过我有这个,一定会娶你回家。”
“刚正经两句又满嘴胡话。”酒娘微嗔,低头胡乱拨着算盘,“明天是未嫁女子上山拜姻缘娘娘的日子,爹妈忙着酒铺生意,我也没个伴儿。”
书生挠着脑袋怔了片刻,欢天喜地出了门:“我陪你啊。给你讲故事,给你作诗,好不好?”
自此,两人一起结伴游历了很多地方,说不完的话,看不够的风景。书生总是紧紧握着酒娘的手,酒娘用丝帕擦着书生鬓角的汗珠。
爱情,简单,美好。
四
唐朝民风甚豪,男女之情极少遮遮掩掩,酒娘和书生的恋情,很快传遍乡里。
书生虽然贫寒,可是满腹经纶,已成方圆百里有名的文人,功名指日可待。曹家乐善好施,家境殷实,酒娘知书达理,待嫁闺中。邻里乡亲觉得这段姻缘挺合适,就等书生乡试,考了功名,回来娶酒娘,好好喝一顿“杏花村”的喜酒。
曹家父母早默许了两人亲事,私下跟酒娘商量过,两人先成亲,书生也好有个生活着落,能安心应考。就算考不上,书生的诗能卖好价钱,曹家的酒更没得说,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偏偏书生是个执拗性子,非要门当户对才迎娶酒娘,坚决不同意曹家安排。这股傲气不贪财的品性,更让曹家父母和酒娘喜欢不已。
春来夏往,乡试邻近,书生终日闭窗苦读,两人相处时间少了许多。秋天,乡里来了一位熊姓商贩,出手阔绰,买下了“杏花村”酒铺对面的铺子,开起了“杭州胭脂水粉”的店铺。
汾州属于西北地区,哪见过江南妆品?女人爱美,一时间胭脂店的生意兴盛,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名铺,就连官府太太,也常登门采购。
熊老板三十多岁,虽说其貌不扬,天生一副好口才,满嘴辽东口音的乡间俚语常逗得女人们笑逐颜开。两个店铺相邻,熊老板也常来沽酒,两家都是辽东来到中原,更加亲近。
熊老板每次沽酒,只要酒娘在,就多买几瓶酒,还经常让伙计送过来上等水粉丝绸。曹家父母心里有数,早看出熊老板对酒娘有意,可是酒娘心有所属,哪容得下这个粗鄙商贾?
酒娘当然知道熊老板的心思,碍着人情也不好多说什么,就多打一壶酒当做回礼。
俗话说“好汉不经磨,好女要人疼”。一来二去,两人熟络起来,熊老板使尽浑身解数,舌灿莲花,逗得酒娘“咯咯”直笑。江南胭脂更使得酒娘容貌娇艳,宛如天仙。时间久了,酒娘心里多少开始暗中比较熊老板和书生哪个更好?
书生性子本就豪放,对酒娘全心全意,根本没有察觉酒娘心思。再加上乡试临近,陪伴的时间更少,常常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有时为了赴诗会结交达官显贵,更是和诗友结伴而去,一走月余。
书生原本最不屑这种事情,可是为了对酒娘许下的诺言,也只得硬着头皮参加。
时间,是恋人之间最好的陪伴,也是恋人之间最伤的别离。
被冷落的酒娘,时常在酒铺发呆,想着书生在青楼饮酒作诗,周围满是仰慕的妖冶女子。熊老板送的礼物越来越贵重,终日陪着酒娘聊天解闷,描述杭州美景美食,更让酒娘心神向往。
爱情的天平,一旦倾斜,迅速崩塌!
终于,书生又一次匆匆告别,酿成一段孽缘……
……
说实话,这本书的篇幅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一旦进入书中构建的世界,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对“灰色地带”的探索。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他们的动机复杂交织,经常是出于保护至亲或维持体面的无奈选择。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使得情节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我常常会猜错接下来的走向,因为作者总能找到一个更符合逻辑、却又出乎意料的方式来推动事件发展。这本书的结构处理也相当精巧,它不像传统线性叙事那样平铺直叙,而是通过穿插回忆片段、私人信件甚至是日记摘录等多种文体形式,像拼图一样,让真相逐渐显现。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流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但回报是巨大的——当所有碎片最终契合时,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是无与伦比的。它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挑战和情感上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吸引力,说白了,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逃离日常、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维度的机会。我不是指那种天马行空的奇幻世界,而是那种极其真实,却又因为被艺术化处理而显得比现实更具冲击力的社会切片。作者似乎对权力的运作机制有着近乎病态的着迷,并将这种机制如何腐蚀个体灵魂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角色的对话充满了张力,许多看似平淡的交谈背后,都隐藏着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和潜在的威胁。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于“沉默”的运用,有些地方,作者会用大量的留白来处理关键的对话场景,这种留白不是空洞,而是充满了未说出口的潜台词和危险的预期。这种处理方式要求读者必须主动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去填补那些沉默中的信息,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临场感。读完整本书,我感到了一种极度的满足,这种满足来源于深度思考后的清晰感,以及被一个精心编织的复杂故事所完全征服的体验。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类带有浓厚年代色彩的作品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会有些枯燥和说教。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语言风格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陶艺家,打磨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一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美感。作者似乎对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底层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入骨髓的了解,没有生硬地灌输历史知识,而是将历史的重量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日常对话和习惯动作之中。比如,他们说话时特有的停顿和用词,对某种特定物件的珍惜程度,都无声地展现了物资匮乏年代的生存哲学。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感”,它没有美化苦难,却在最灰暗的角落里,描绘出了人与人之间最坚韧的联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很多时候,最激烈的交锋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几次意味深长的眼神交汇或是一句意有所指的疑问来实现的,那种“你懂的”的默契和张力,简直比直接的争吵更令人窒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在那样的时空里生活过,与那些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承受,是一种非常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通常对严肃文学不太感冒,但这本书却有着一种奇特的魔力,让人无法抗拒地想一探究竟。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用非常现代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看似古老的故事。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大胆且富有创造力,某些段落的句法结构和意象的组合,甚至带有一丝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尽管故事本身扎根于现实土壤。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环境的拟人化描写,无论是暴雨洗刷过的街道,还是密不透风的旧办公室,这些环境元素不再是背景板,它们本身就是角色,承载着人物的情绪和命运的暗示。例如,书中对“钟声”的描写反复出现,每一次出现的时间、音色和被聆听者的反应都不同,成为了一个贯穿始终的隐喻,探讨着时间流逝与记忆的本质。这本书需要细细品味,初读可能只会觉得故事还行,但一旦你回过头去重读那些关键的象征性文字,你会发现作者埋下了多少层精心设计的伏笔和对照,简直叹为观止。
评分这本小说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作者对细节的把控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初读时,我几乎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潮湿气息和老旧木材散发的霉味。故事的节奏张弛有度,前期铺垫的每一个小线索,都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在后半段精准地咬合在一起,共同驱动着剧情的轰然爆发。尤其要提的是,书中对几位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细腻到让人心疼。他们不是脸谱化的英雄或恶棍,而是活生生的人,在巨大的压力和道德困境面前挣扎、摇摆,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我记得有一段场景,主人公在深夜里独自面对一盏昏黄的煤油灯,那种孤独和绝望感,即使隔着书页,都能清晰地传递给我,让我忍不住放下书,在黑暗中坐了很久,回味那种深沉的压抑。这本书的叙事视角转换得非常自然流畅,时而拉远景描绘宏大的时代背景,时而又聚焦到某个微小的动作,比如主角紧握的手指关节,这种切换让读者既能把握全局,又不失情感上的代入感。全书读完后,留下的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一连串关于选择、命运与救赎的沉重思考,后劲十足,绝对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评分送货速度快,内容还不错
评分红红火火、红红火火、红红火火!大爱!慢慢看!!!
评分物流超快,书买的太多了还没有看,外观上看质量非常好。感谢京东。
评分这个系列真的是很好看,有新的不能错过,期待下一本早日出版
评分灯下黑才是中国异闻录,就为了异域密码而买的
评分读过一二,内容蛮精彩的
评分一直在京东购买,放心又便捷
评分开头有点莫名其妙,可能是因为没看前几部的原因,到后面逐渐融入故事还好。情节比较紧张连贯,但和我之前想象的还不太一样,挺好。
评分凑齐一个系列满减,还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