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滇苗语366句会话句:少数民族语汉 英 日 俄

川黔滇苗语366句会话句:少数民族语汉 英 日 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莉芸,李云兵 著,朝克 编
图书标签:
  • 苗语
  • 川黔滇
  • 少数民族语言
  • 会话
  • 口语
  • 翻译
  • 汉英日俄
  • 语言学习
  • 民族文化
  • 旅行用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5407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66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少数民族会话读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116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日文,俄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整理出版少数民族语言会话读本,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意义非凡。本书从少数民族语言角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以及风俗习惯,每天一句,每本366句。这是每个少数民族对外宣传的“名片”,有利于我国文化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

作者简介

朝克,男,1957年9月29日生,鄂温克族,少数民族语言学家,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语言片党支部书记兼北方语言研究室主任、所职称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研究员。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学士学位;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民族语言研究工作;1987年3月至1988年3月在北京大学东语系给硕士研究生教满蒙比较语言学课程;1989年3月至1991年3月在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朝语系读了语言学博士课程;2004年7月在日本获得语言文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8月晋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1997年8月晋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掌握汉语、蒙古语、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达斡尔语、日语等多种语言;还学过英语、俄语、朝鲜语、日本阿伊努语等。研究方向: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
石莉芸,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馆员,主要从事苗族语言文学、苗族文化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合著多部。
李云兵,男,苗族,1968年1月15日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新哨镇阿多多村,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81年9月考入云南省弥勒县新哨中学初中部就读初中,1983年6月毕业。1983年9月考入云南省弥勒县第一中学高中部民族班就读四年制高中,1987年6月毕业。1987年9月至1991年6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三系(现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获语言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1日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室(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方民族语言学研究室)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1992年4月-12月在山东省陵县土桥镇挂职锻炼,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9月至1996年6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现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3月-4月到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6年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师从刘丹青教授做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合作研究。2006年9月-2009年8月在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师从潘悟云教授做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后合作研究。2007年7月-8月到荷兰皇家科学院亚洲研究所(荷兰莱顿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1年7月迄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描写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法学,研究对象是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及少数民族使用的汉语方言土语。1992年8月始任研究实习员,1996年8月始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8月始任副研究员,2008年12月始任研究员。主要从事语言暨语言学研究。

目录

前 言
凡 例
川黔滇苗语语音系统
川黔滇苗语366句会话句
  (一)Nongs Mongt
    (问候/Greetings/Приветствие/挨拶)
  (二)Houd Vangx Zhet
    (家庭情况/Family/Семья/家庭)
  (三)Naox houk
    (餐饮/Food and Drink/Поставка/飲食)
  (四)Xox Xaof
    (学校/School/Школа/学校)
  (五)Gongb Zox
    (工作/Work/Работа/仕事)
  (六)Jaix Nyos Tab Ged Ndoux Drangs
    (时间、交通/Time and Transportation/Время、Коммуникация/時間、交通)
  (七)Tinb Qif
    (天气/Weather/Погода/天気)
  (八)Ndouk Dinf Huaf
    (打电话/Phone Call/Позвонить/電話をかける)
  (九)Nyaf
    (兴趣/Hobbies/Вкус/趣味)
  (十)Chongb Gol Tab Juab Yis
    (婚姻、家庭/Marriage & Family/Брак и Семья/結婚、家庭)
  (十一)Yib Yinf
    (医院/Hospital/Больница/病院)
  (十二)Mual Ndox Deb
    (购物/Shopping/Покупка/買い物)
  (十三)Feb Jib Changd
    (机场/At the Airport/Аэропорт/空港)
  (十四)Binb Guangd
    (宾馆/Hotel/Гостиница/ホテル)
  (十五)Njis ndox
    (旅游/Travel/Туризм/旅行)
川黔滇苗语基础词汇300例
川黔滇苗族节日
后 语

前言/序言

前  言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的苗族人口有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湖北、重庆、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此外,东南亚及欧美、澳洲有苗族约200万人。
中国的苗族主要聚居在云贵高原的的山区、半山区,如与湘黔川渝毗邻的武陵山区,黔桂交界的苗岭、月亮山、麻山、大苗山,滇黔交界的乌蒙山区,滇西横断山区,滇东南山区。川黔滇地区的苗族居住环境较为恶劣,相当一部分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或喀斯特地区,生活贫困,社会经济文化落后。
中国苗族居住地区资源丰富,有煤、铁、铜、汞、铅、锌、锰等矿产资源,盛产松、杉、竹、油桐、生漆、五倍子、天麻、三七。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等。苗族地区的民族风情独特,如湘西苗寨德夯、黔东南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朗德上寨等旅游景点的民间歌舞、民族节日、民间工艺吸引了无数旅游者。
苗族的历史悠久,苗族的先民与中国历史上的九黎、三苗、荆蛮或南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与炎黄部落联盟逐鹿中原后,退居长江中下游,组成三苗部落联盟;尧舜禹北分三苗后,退居荆楚大地,形成荆蛮或南蛮;历经楚国800年后,退居武陵五溪地区,形成武陵蛮或五溪蛮;至隋唐时期,形成单一的稳定的族群;唐宋时期形成苗族族群,以后逐渐流徙到贵州、广西、川南、云南。清改土归流后,部分苗族流徙到越南、老挝、泰国北部山区。1975年越南战争后,十数万苗族难民为欧美、澳洲的一些国家接收安置,于是苗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苗族为争取生存空间,在历史上曾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反封建统治斗争,如武陵五溪苗族反抗汉朝统治的斗争、湘西及湘西南苗族反抗明朝同化的斗争、湘西苗族反抗清朝改土归流的乾嘉苗民起义、黔东南及黔西北反抗清朝武力开辟苗疆的咸同苗民起义。
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即苗语。在谱系分类中,中国的学者认为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苗语属南亚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或南岛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分湘西(东部)方言、黔东(中部)方言、川黔滇(西部)方言。苗语的方言之间差别较大,互不能通话。苗语川黔滇方言较为复杂,又分成川黔滇、滇东北、贵阳、惠水、麻山、罗泊河、重安江、平塘八个次方言,有的次方言又分成若干土语。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分成三种土语。本书所用的会话资料即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的语料。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传统文字。据一些地方志记载,湘西南的苗族曾使用一种类似隶书的民族文字,清乾隆时期被禁用。清末,湘西永绥苗族秀才石板塘曾用汉字的六书创制了一种用以记录湘西苗族民间文学的文字,即板塘苗文。清末流官陆次云所撰《峒溪纤志》收录了一些苗字。清咸同苗民起义失败后,黔东南雷公山发现了雷公碑残片,残片上有一些文字符号,有人认为是苗文。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西南苗族地区传教。为传教的需要,传教士创制了一些苗文,较有名的如柏格里苗文、旁海苗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组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对苗语进行调查后,于1956年为苗族创制了湘西苗文、黔东苗文、川黔滇苗文,改革了柏格里苗文,称滇东北苗文。本书所用的书写符号系统就是1956年创制的由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的政务院备案的川黔滇苗文。
苗族民间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苗族民间文学以韵文作品最为丰富。苗族民间文学大体上分为史诗、神话、故事与传说、民歌等。苗族的史诗、神话多蕴含于苗族古歌中。苗族古歌分为创世史诗、叙事史诗、英雄史诗。创世史诗,如黔东南苗族地区的《苗族古歌》、湘西苗族地区的《鸺巴鸺玛》。叙事史诗分为历史叙事史诗、婚姻叙事史诗、习惯法叙事史诗、战争叙事史诗和英雄史诗。历史叙事史诗,如湘西苗族地区的《古老话》;婚姻叙事史诗,如黔东南苗族地区的《仰阿莎》;习惯法叙事史诗,如黔东南苗族地区的《苗族理辞》;战争叙事史诗,如黔西北苗族地区的《战争与迁徙》《格蚩爷老》;英雄史诗,如黔中南苗族地区的《亚鲁王》。苗族的神话经常寓于苗族古歌和苗族史诗之中,包括创世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射日月神话、物种起源神话、推原神话。苗族民歌有飞歌、游方歌、创世歌、祖先歌、婚姻歌、迁徙歌、理辞、议榔辞、生产劳动歌、苦歌、起义斗争歌、情歌、风俗歌、酒歌、祭祀歌、儿歌。
苗族的民间音乐有如民歌曲调、芦笙曲调、唢呐曲调和箫琴曲调等。传统乐器有如芦笙、鼓、笛箫、琴等。民间舞蹈有如芦笙舞、花鼓舞、木鼓舞、铜鼓舞等。民间工艺美术有如蜡染、挑花、刺绣、银饰、织锦等。
苗族服饰不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是最能代表苗族民族特征的物品。苗族服饰有湘西、黔东、川黔滇、黔中南、海南5种类型20多种亚型100多种款式。苗族服饰丰富多采,样式色调繁多,且以色彩艳丽而出名。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苗族服饰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苗族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女性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苗族妇女大多佩戴手镯、耳环,胸前有大项圈及银锁,有的在项圈与银锁上还垂下长短不同的银质珠穗,显得华贵富丽。
苗族大多数地区以稻米、玉米为主食,辅以荞麦、小麦、马铃薯。肉类以猪肉、禽肉为主,菜肴以瓜豆、蔬菜为主。多数苗族地区喜食酸辣,喜饮酒。
至于住房,黔东南及其毗邻地区多为干栏式吊脚楼,湘西、湘西南干栏式吊脚楼与土木结构瓦房交错,其他苗族地区多为土木结构瓦房。
苗族自古以来崇尚婚姻自由,男女青年通常通过诸如赶边边场、游方、坐妹、跳花、跳月等传统自由社交活动择偶。以对歌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姻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特色的习俗。苗族青年择偶以对象人品和才华为重。择偶时,父母与子女相互尊重并征求意见。媒妁、定亲是建立婚姻关系的必定程序。家庭财产通常按父系继承。
苗族节日众多,除习用其他民族节日外,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诸如吃新节、赶秋节、姐妹节、芦笙节、花山节、牯藏节等。
苗族现大多实行棺木土葬,多数直葬,少数横葬。葬前的活动,各地有所不同,多数地区都要为亡魂指路,指引亡魂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还要为亡逝者吹笙击鼓,以示吊唁。
苗族崇尚自然宗教,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他们以祖先崇拜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活动,如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吃牯藏、湘西苗族地区的椎牛、川黔滇苗族地区的打牛等都是规模较大的祭祖活动。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进入苗族地区传教,在特定时期内,湖南沅陵、黔东南、黔中南、黔西、黔西北、川南、滇东北、滇北等地区的一些苗族皈依了基督教,滇东南的一些苗族皈依了天主教。
历史上,苗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苗族人民获得解放、获得新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使苗族地区成立或联合成立了6个自治州、22个自治县、230多个民族乡镇,数以万计的各级苗族干部得到培养和任用,苗族的政治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湘黔、贵昆、枝柳等铁路干线以及国道、省道、县道、乡村公路的建成和通车,较大程度地推动了苗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苗族的文教、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批专家学者。


凡  例

一、川黔滇苗语会话资料尽量选取与人们现代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366个短句。选择这些短句,主要是为了人们易学、易记、易掌握、易使用。
二、川黔滇苗语会话资料,以分布于川南、川西南、黔北、黔西北、黔西、黔中南、黔南、桂西北、滇东北、滇西、滇西北、滇东南、滇西南以及东南亚、欧美、澳洲的广大苗族地区约400万苗族同胞使用的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为基础,用1956年创制的川黔滇苗文作为书写符号系统进行编译。
三、会话中用川黔滇苗语表述困难或译说相当麻烦,或者由此使句子拉长的个别内容,直接用川黔滇苗语的习惯说法进行表述或译写。
四、366句会话句中有相当一部分为疑问句,而川黔滇苗语对疑问句的表达有三种形式:用上升语调、用疑问词、用正反选择问句。用上升语调和用疑问词的是无标记的句子。用反正选择问句的句子有两种基本表达形式,一种是直接用词汇表达,另一种是用动词的肯定加否定的方式表达。用于表达选择疑问的词汇,不同地区的苗族稍有差异,有的地区用buak(是否),有的地区用gak(是否),本书在译写相关句子时,将两个词都标写在句子中,并用斜线隔开。用动词的肯定加否定的表达式,又有两种,一种是用动词肯定加否定的方式,另一种是用动词加否定副词的方式,省略后一个动词。如果所设计句子都适用三种疑问表达方式,编译时,应该都译写出来。这样编译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学会多种疑问句的表达式,而且,可以为研究川黔滇苗语的疑问句提供丰富的话语材料。但是,根据出版社的要求,丛书需要统一体例和格式,所以本书只采用带buak(是否)/gak(是否)表选择疑问的形式。
五、创制和修订川黔滇苗文时,正字法规定,苗文书写词儿不连写,句子、国名、地名、人名首起字母大写。本书遵循这些正字法。川黔滇苗语的词汇在组合和聚合中,会产生连读变调。根据规定,连读变调,在行文时只标本调,不标连读变调。本书为口语会话材料,为学习方便,行文时,一律标连读变调,不标本调。
六、川黔滇苗语的程度副词有hend(很)、das(真)、hend das(很),hend(很)是汉语借词,可以用于句尾,也可用于其所修饰的形容词的前面,而且,用于其所修饰的形容词的前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本书则一律将hend(很)置于句尾。
七、川黔滇苗语的结构助词,不同地区稍有差异,有的地方用let(的)、lek(得),有的地方用lek(的、得),有的地方用nit(的)、nik(得)。let(的)、lek(得)为汉语西南官话贵昆话借词。本书则采用nit(的)、nik(得)。
八、川黔滇苗语的范围副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读音,有的地区用doub(都),为汉语西南官话借词,有的地区用dis(都)。本书采用dis(都)。
九、川黔苗语的疑问数词,表疑问时,不同地区用不同说法,有的地区用dob zheus(多少),有的地区用ndout zheus(多少),有的地区用bub zheus(多少),有时缩略为zheus。前两种为汉语音义合译词。本书采用bub zheus(多少)。
十、会话资料涉及诸多新词术语,川黔滇苗语可以用新创或老词新用的方式来表达相关的新词术语,也可以用汉语音译词,为简便,本书采用汉语音译词,音译时,严格遵循川黔滇苗语的语音系统。
十一、在基础词汇表中,虽然尽量照顾到了366句会话句资料里的诸多词条,但借词、复合词以及使用率较低的词等未纳入列表。
《川黔滇苗语366句会话句:少数民族语汉 英 日 俄》 一、 源远流长,文化瑰宝:苗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苗族,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其足迹遍布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世代相传的苗族语言,更是承载着苗族人民深厚的历史记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妙的生活智慧。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星空中,却又因为其相对封闭的传播方式和地域性,不为外界所熟知。 本书所收录的川黔滇地区苗语,更是苗族语言宝库中极具代表性的分支。这一区域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既保留了苗语的古老韵味,又融入了当地文化的印记。他们的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沟通工具,更是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繁衍子孙、传承文化的载体。每一种音节,每一个词汇,都凝聚着祖先的经验,都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 了解川黔滇苗语,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文明的窗口。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苗族人民朴素的生活哲学,感受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体会他们对家庭的珍视,以及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语言,是他们精神家园的基石,是他们民族认同的血脉。 二、 实用为先,沟通无界:366句精选会话,勾勒生活百态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本书的核心价值,便在于其高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我们精心挑选了366句覆盖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苗语会话,力求让学习者能够迅速掌握最常用、最核心的交流表达。 这些会话句并非孤立的词组,而是被巧妙地组织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之中。从最基本的问候、介绍,到日常起居、饮食、购物,再到旅游出行、问路指引,乃至涉及情感交流、节日庆典等更为丰富的内容,都得到了细致而全面的涵盖。每一个场景的设计,都贴近真实的苗族生活,让学习者在模拟情境中,感受语言的温度。 试想一下,当您踏上川黔滇的土地,能够用流利的苗语与当地居民交流,那种惊喜与亲切将是何等美妙!您可以向热情好客的苗族阿婆询问当地的特色美食,向勤劳朴实的苗族老乡请教农耕的技巧,与活泼可爱的苗族孩童分享简单的快乐,与风趣幽默的苗族青年畅谈生活哲理。这些交流,将瞬间拉近您与这片土地、与这群人民的距离,让您的旅行体验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骨髓的文化浸润。 本书的编排,以“会话”为单位,注重语境的完整性和逻辑的连贯性。您无需死记硬背孤立的单词,而是在真实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词汇的含义、语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 nuances。每一句会话,都配以清晰的汉译,让您准确把握其意思。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对应的英文、日文、俄文翻译,这使得本书的实用性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三、 多语对照,拓展视野:汉、英、日、俄,助力全球化交流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常态。而语言,正是连接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桥梁。本书在提供地道川黔滇苗语会话的同时,辅以汉、英、日、俄四种语言的对照翻译,其意义深远。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最直接、最便捷的学习途径。汉译不仅帮助理解苗语的含义,更可以作为对照,加深对苗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认识。 而英文、日文、俄文的加入,则极大地拓展了本书的应用范围。这意味着: 国际旅行者: 对于来华旅游的英语、日语、俄语母语者,或者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友人,本书将是他们与川黔滇苗族人民进行初步交流的宝贵工具。他们可以在旅行中,借助本书,体验与当地人真诚沟通的乐趣。 语言学习者: 对于正在学习英语、日语、俄语的学习者,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将这些国际语言与一种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对照。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语言,更能让他们在比较中,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和思维方式。 民俗文化研究者: 对于致力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民俗、文化的学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种多角度的观察和研究视角。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翻译,可以更清晰地发现苗语与其他语言在表达方式、文化内涵上的异同。 民族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至关重要。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向世界展示苗族文化的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这种多语对照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本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将原本可能局限于特定区域的语言学习,提升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国际化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苗语会话手册,更是一部促进文化理解的“通用语”工具。 四、 精雕细琢,传承创新:语言学习的严谨与乐趣 本书的编写,凝聚了编者在苗语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对语言教学的深刻理解。每一个句子的选取,每一个词汇的标注,都经过反复推敲和严谨考证。我们力求在保证语言地道性的同时,使其易于学习和掌握。 发音指导: 苗语的发音系统相对复杂,尤其是一些声调和辅音的发音,可能对非母语者构成挑战。虽然本书以文字形式呈现,但我们鼓励学习者结合听力资源(例如,若本书配备有光盘或配套在线音频),模仿发音,力求准确。对可能存在的发音难点,我们会尽量在附录或说明中加以提示,引导学习者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 语法讲解: 在会话句中,我们会自然地呈现苗语的语法结构。虽然本书不是一本系统性的语法书,但通过大量的实例,学习者可以逐步体会苗语的语法特点,例如语序、时态、助词等的运用。 文化解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翻译和解释一些会话句时,我们会适当融入与苗族文化相关的背景信息,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例如,某些节日祝福语,可能包含着深厚的传统习俗;而一些关于家庭和劳动的词汇,则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设计精美: 为了提升阅读体验,本书在版式设计上力求简洁、清晰、美观。排版合理,字体清晰,易于查找。我们会根据内容特点,选择恰当的插图或装饰元素,使本书在视觉上具有吸引力,增加学习的乐趣。 本书的编写,并非仅仅是对现有苗语资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基于对苗族语言和文化的深入理解,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了解和学习苗族语言,让这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语言,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五、 结语:开启你的苗语之旅 《川黔滇苗语366句会话句:少数民族语汉 英 日 俄》是一扇通往川黔滇苗族文化的大门,是一把解锁与苗族人民深度交流的钥匙。无论您是出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对语言学习的热情,还是希望在川黔滇地区拥有一次更加独特而难忘的旅行体验,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伙伴。 请跟随本书,踏上这段充满惊喜和发现的语言探索之旅,感受苗族语言的独特魅力,体验跨越语言障碍的真挚情感,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收获知识与成长。让我们一同,用语言连接心灵,用沟通点亮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信息量,一下子就能抓住对语言学习、民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的眼球。我原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入的,毕竟涉及到多个语种的对照,而且是相对小众的苗语,通常这类书籍要么内容过于学术化,要么实用性不强。但拿到手后发现,它在平衡学术严谨性和日常实用性方面做得相当出色。首先,它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不同于那种干巴巴的词汇罗列,它用“会话句”的形式来组织内容,这让学习者可以很快地进入情境,理解这些表达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场景。例如,你在苗寨做客时想表达感谢,或者在集市上询价,书中的句型都能直接拿来用,而且中、英、日、俄四种语言的对照,极大地拓展了这本书的受众群体和应用价值。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亚洲文化有兴趣的人来说,能同时对比学习到日语和俄语的对应表达,简直是意外之喜,这无疑提升了这本书的性价比。它的翻译质量也值得称赞,没有那种生硬的机器翻译痕迹,读起来比较自然流畅,这点对于建立准确的语言感知非常重要。

评分

坦白说,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沉浸感”和“可操作性”。市面上很多语言学习材料,教出来的都是“书面语”,真正到了当地,往往会因为发音和语境问题而“水土不服”。但《川黔滇苗语366句会话句》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它挑选的366个句子,覆盖的场景非常贴近苗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从问候、交通、饮食到风俗习惯的简单介绍,可以说是把“生存必备口语”和“文化交流导引”完美结合了起来。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某些句子可能包含了苗语特有的语法结构或语气词,这些在其他综合性语言教材中是很难找到的。我试着用书里的几个句子跟一位苗族朋友交流,对方反馈说我的发音虽然不完美,但句子的结构和用词非常地道,这极大地鼓舞了我。这种即时、正向的反馈,比枯燥地背诵语法规则有效得多。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而不是冰冷的教科书。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算得上是用心之作。在实用性强的工具书中,往往牺牲了视觉体验,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对平衡。纸张的选择比较适中,反光度低,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这一点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初学者非常友好。更重要的是,它的版式设计考虑到了实际使用场景。句子间的留白合理,中、英、日、俄四种文字的字体选择和字号也区分得当,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语种。我发现有些时候,我只是想快速复习一下某个场景下的俄语表达,通过清晰的排版,我可以迅速略过其他部分,这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在旅途中,或者在需要快速应对突发交流的时刻,这种“即时可用”的设计理念比厚重的词典要实用得多。它让你感觉这本书是为“带着走”和“马上用”而设计的。

评分

对于一个对跨文化交际感兴趣的“斜杠青年”来说,这本书的国际视野让人眼前一亮。当我看到除了中文和苗语,还配有英文、日文和俄文的对照时,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民族语学习者。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研究苗族文化的外国学者带着这本书,他不仅能学习苗语,还能利用他熟悉的英语、日语或俄语来理解和记录这些表达,这无疑极大地降低了国际交流的门槛。这种多语种的并列,体现了编者希望将苗族文化推向更广阔世界的愿景。我个人对俄语比较熟悉,对比了几个句子后发现,在某些抽象概念的翻译上,不同语系的思维差异通过这些对比句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学观察。它不再是孤立地学习一门语言,而是通过多语种的棱镜去观察和理解苗语的独特性,这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思辨的乐趣。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超越了我对一本“地方方言学习手册”的初始预期。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连接了主流语言使用者与川黔滇地区的苗语社群。我特别欣赏它在“366句”这个数字上的精确性,这种限定反而促使编者必须精选那些使用频率最高、文化指代最明确的表达,避免了内容冗余。对于想要进行短期深度文化体验的旅行者,或是从事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入门级工具包。它不仅仅是语言的集合,更是一种文化接入码。当我翻到最后几页,看到对一些特定词汇的简要注释时,那种被尊重和被引导的感觉油然而生。这说明编者不仅是翻译者,更是文化的介绍人和守护者,这本书的价值,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