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勤华 著
图书标签:
  • 一带一路
  • 能源投资
  • 国际合作
  • 中国能源
  • 能源发展
  • 地缘政治
  • 经济发展
  • 投资分析
  • 报告
  • 2015-2016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28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32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报告在国家层面、国家间互动关系的层面以及国家与市场互动的层面上展开,试图进行跟踪式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国际能源整体形势的变化对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影响过程、影响程度、主要影响因素及主要影响方式等;中国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如何做出相应的回应:中国是否能够通过国际合作,解决自身能源安全问题?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有哪些可以优先考虑的合作模式?如何开展多边能源合作?开展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的利与弊?开展能源合作的重点是什么?中国对合作的战略选择有哪些限制性因素?

作者简介

  许勤华,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讲授课程有“能源与环境政治经济学”“国际能源、环境及气候概论”“东欧中亚政治与经济研究”“非传统安全概论”和“Understanding Energy in China under the Globalization”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能源政治、国际能源战略、中国能源政策和大中亚地区安全。
  刘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讲授课程有“俄罗斯政治与经济”“国家转型研究”“国际经济关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能源合作、原苏联地区能源政策、转型经济。

目录

引篇
把握“一带一路”能源投资的机遇
地区篇
亚太地区
原苏联地区
美洲地区
非洲地区
欧洲地区
中东地区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聚焦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2015年至2016年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对外投资与合作态势。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源项目投资活动,揭示其特点、挑战与机遇。 报告首先对2015-2016年全球能源市场格局进行了宏观描绘,包括国际油价的波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势头、以及能源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契机。 在投资领域方面,本书细致研究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中亚、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的能源投资重点。这包括但不限于: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管道建设: 分析了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海外油气田的并购、勘探项目投资,以及跨国油气管道(如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进展和战略意义。重点关注了这些项目如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并为沿线国家带来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 电力项目投资: 涵盖了火电站(含煤电)、水电站、核电站以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情况。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大型能源基础设施的模式,以及技术输出和标准推广的实践。 能源贸易与物流: 除了直接投资,报告也关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产品贸易上的互动,以及为保障能源供应链安全所进行的物流和储运设施建设。 本书着重分析了“一带一路”能源投资的显著特征: 规模与方向: 201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能源领域的投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投资方向更加多元化,涵盖了从上游勘探开发到下游电力生产和输配的完整产业链。 企业主体: 分析了包括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华电等)以及部分具有实力的民营能源企业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的作用和策略。 合作模式: 深入研究了股权投资、项目融资、工程承包、技术转让、联合开发等多种合作模式,并探讨了不同模式下的风险与收益分配。 绿色与可持续性: 尽管传统能源仍占有重要比重,报告也关注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增长,以及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和标准的应用,体现出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在挑战与机遇方面,本书并未回避现实问题。报告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 地缘政治风险: 部分沿线国家政局不稳定,地缘冲突和地区安全问题对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构成潜在威胁。 市场风险: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汇率变动以及目标国的经济周期性波动,都可能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法律与监管环境: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投资政策、环境保护标准存在差异,增加了投资的复杂性。 文化与社会接受度: 项目落地过程中可能面临当地社区关系、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与此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蕴藏的巨大机遇: 巨大的市场潜力: 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需求旺盛,基础设施薄弱,为中国能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资源禀赋优势: 部分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煤炭、水力、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与中国的能源需求形成互补。 政策支持与金融助力: 中国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金融机构(如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支持,为能源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与产能输出: 中国在能源工程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可以满足沿线国家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前瞻性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富有洞察力的视角,以理解和把握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能源国际合作的动态,对于政府决策者、企业管理者、研究机构以及关注国际能源格局的各方人士,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旨在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贡献一份智力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这本书时,我脑海中立刻闪过了2015-2016年全球能源市场的那段跌宕起伏的时光。在那段时期,“一带一路”倡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描绘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在资源丰富的地区,是如何进行能源投资的。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项目实例,例如,中国企业在哪些国家进行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修建了哪些输送管道,投资了多少电力项目(包括传统的火电、水电以及新兴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及这些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以及中国自身能源安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书中读到关于中国在2015-2016年间,如何应对“一带一路”能源投资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包括政治风险、融资难、技术瓶颈、环境影响以及文化适应等问题。这本书如果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和翔实的证据,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能源战略的实施和全球能源格局的演变。

评分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这本书,当我拿到它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2015-2016年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全球能源市场波诡云谲,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我最想从这本书中了解的,是中国在这个背景下,是如何具体实践其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案例分析,比如,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油气管道投资,或者在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建设能源基础设施,亦或是中国企业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故事。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数据,更能深入挖掘这些项目背后的决策逻辑、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困难以及中国企业是如何克服的。更进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中国在“一带一路”能源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采取的策略,是单纯的资金输出,还是技术转移、标准推广,或者是多方共赢的伙伴关系构建?2015-2016年,正值“一带一路”从理念走向落地的关键时期,那个时期的投资决策,对于理解中国能源战略的演进和全球能源格局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

对于《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为我揭示中国在2015-2016年间,“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投资究竟是如何展开的。这个时期,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从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阶段,许多投资决策和项目落地都在这个时间段内密集发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统计数据,例如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主要投资国别、重点投资领域(石油、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的分布情况。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我更关心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中国石油公司、电力企业、以及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克服政治风险、经济波动、技术难题以及文化差异,去推进这些规模宏大的能源项目的?我个人对其中涉及的融资模式、风险管控策略、以及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机制特别感兴趣。要知道,在2015-2016年,全球能源市场正经历着油价的剧烈波动,许多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中国在这个十字路口,是如何确定其能源投资方向的?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例如某个大型天然气管道项目,或是某个风电场、光伏电站的投资过程,通过这些微观的剖析,来折射出宏观的战略意图和实践路径。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全球能源治理的学者,我对《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这本书抱有极大的期待,尤其是它所聚焦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投资。2015-2016年,正是“一带一路”从宏伟蓝图一步步走向现实的关键时期,那个时期的能源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日后的格局。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分析中国在此时期推动能源国际合作的战略动机,它是否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还是旨在输出中国的能源技术和产业标准,甚至是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书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那些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的国家,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如何影响其经济结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我会非常关注。此外,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中国在这些投资中面临的挑战,例如地缘政治风险、项目融资的可持续性、环境社会影响评估、以及如何与西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利益进行协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概览,而是能够提供深刻的洞察,分析中国能源投资的模式和特点,以及它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格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这本书,光是题目就足以燃起我对那个时期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投资。2015-2016年,正值“一带一路”从宏伟蓝图一步步走向现实的关键阶段,那时的能源投资决策,无疑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最想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如何在全球能源领域,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那些国家,构建其能源合作网络。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中国企业在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领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投资案例?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这些投资项目是如何实施的,例如,它们的资金来源、技术引进、市场准入、以及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更进一步,我想知道,在2015-2016年这个充满变数的时期,中国在进行大规模能源投资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比如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地缘政治的风险、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人文交流的障碍等。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深入的分析和翔实的数据,那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中国能源战略的全球布局和实践过程。

评分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这本书,让我对2015-2016年这个关键时期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个时间点,正值“一带一路”倡议从构想走向实践的初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中国则扮演着重要的投资和建设者的角色。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中国在这一时期,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在石油、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具体的能源投资合作的。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投资的规模、重点投资领域、投资目的地国家等方面的详实数据?我同样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在2015-2016年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中国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能源投资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例如地缘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障碍、融资渠道的通畅性、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问题,以及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取得合作成果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将对我理解中国能源外交的实践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我购买《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这本书,主要是被其“一带一路”能源投资的主题所吸引。2015-2016年,正是这个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并逐步落地生根的时期,中国在能源领域,无论是传统的化石能源还是新兴的可再生能源,都在通过“一带一路”进行着大规模的国际布局。我非常想了解,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中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究竟进行了哪些具体的能源投资项目?例如,在哪些国家投资了油气勘探开发,又在哪些国家建设了输电网络、水电站、风电场或者太阳能电站?书中是否会提供这些项目的详细信息,比如投资金额、合作方、项目周期、技术构成等等?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这些投资项目背后的逻辑,它们是如何契合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又是如何回应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的?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探讨的风险因素很感兴趣,包括政治稳定性、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劳工问题以及当地社区关系等等,中国企业在2015-2016年间,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详实的案例研究和数据支撑,那将对我理解中国能源的全球化进程具有极大的价值。

评分

对于《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我的好奇心主要集中在2015-2016年,也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不久后的那个时期,中国能源企业究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哪些具体的能源投资?那个时期,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发展,而中国则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中国在这些国家进行的能源项目,无论是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化、运输,还是电力项目,亦或是日益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比如风能、太阳能、水电等。我想了解这些投资项目的规模、分布、以及它们对当地能源供应、经济发展以及中国自身能源安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在2015-2016年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中国企业在进行能源国际投资时,是如何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市场波动、法律法规差异以及文化隔阂等复杂挑战的。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通过合作与创新,实现互利共赢?这种深入的洞察,对于我理解中国能源外交的实际操作和成效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刚拿到手,还未及细细研读,仅凭其厚重的体量和醒目的标题,便足以勾起我对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投资领域的浓厚兴趣。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在全球能源版图中的角色演变,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这一宏大战略的驱动下,能源合作将如何重塑区域乃至全球能源格局,这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信息量却不小,暗示着内容会是扎实的研究成果。2015/2016这个时间节点也很有意义,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逐步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彼时该领域的投资动向和政策导向,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关于中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诸如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在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具体投资案例,深入分析这些投资项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当地能源供应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进一步,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中国在这些投资中扮演的角色,是单纯的资本输出,还是技术转移、标准输出,抑或是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构建?这些都是我阅读这本书时想要寻求的答案。

评分

拿到《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一带一路”能源投资2015/2016》这本书,我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议题所吸引。2015-2016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从宏大构想到实际落地的关键过渡期,那个时期的能源投资动向,无疑是中国对外经济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中国在此期间,如何在全球能源领域,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多元化的能源合作版图。这本书是否会提供关于中国能源企业在这些区域的投资概况,包括具体的项目类型(如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化、管道建设、电力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投资规模,以及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国家?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投资的战略意义,例如如何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如何促进中国能源技术的“走出去”,以及如何通过能源合作,深化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此外,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也渴望了解在2015-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中国在推动能源国际合作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例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风险、融资难题、以及环境与社会责任等问题,书中是否会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探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