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套装-阿德勒教你超越自卑:一切取决于自己(点评版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怎样过好这一生 套装共2册)

畅销套装-阿德勒教你超越自卑:一切取决于自己(点评版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怎样过好这一生 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阿德勒,叶舟 著
图书标签:
  • 阿德勒
  • 自卑
  • 超越
  • 心理学
  • 个人成长
  • 人生哲理
  • 自助
  • 畅销书
  • 经典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ISBN:120464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643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纯质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自测:躺枪4条及以上者,你需要阅读本书。
  1,觉得自己无足轻重,不敢跟人提要求,不敢接受优待;
  2,有长处也不敢表现,觉得展现自己是一件羞耻的事;
  3,人多的时候不敢主动发言,认为没有人会赞同自己的意见;
  4,没想过主动组织朋友聚会,认为自己没有号召力;
  5,对请人帮忙感到苦恼,自己没帮上别人忙时觉得很内疚;
  6,跟不熟悉的人打电话报与人的关系而不是自己的名字,觉得别人记不住自己;
  7,愤怒时也不敢当面翻脸;
  8,不喜欢打电话或视频,更喜欢用文字聊天,发微信轻易不用语音;
  9,在酒店吃饭时,不敢帮全桌人点菜;
  10,不敢穿的太时髦,别人的注目会让你手足无措,默默无闻时反而觉得轻松自在。
  ◆现代人必读个体心理学经典,心理学大师弗洛姆点评版
  1.现代社会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全球畅销80年,本书可用于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维护、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建设、人际关系协调等多个方面。
  2.附心理学大师弗洛姆点评,深入解析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全新完整译本加全面解读,屡获推荐的心理学经典!
  1.北美阿德勒心理学学会(NASAP)、不列颠阿德勒学会(BAS)、阿德勒专业心理学院(ASPP)推荐阅读!
  2.舒尔茨、墨菲、马斯洛等心理学大师诚挚推荐阅读,卡耐基、史蒂芬·柯维等人深受影响!
  ◆超*自卑,你的人生将会完全不同!
  1.如果你遭遇过这样悲催的时刻:当别人认为你行,你却认为自己不行;尝试过克服自卑,但却无法根除自卑,走不出“自卑—卑微—更自卑”的死循环——请阅读《自卑与*越》!
  2.“*越自卑”已成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课,人人皆有自卑,人人可用*越自卑!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越》
  阿德勒在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自卑可能让人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自卑也能成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而阿德勒心理学,就是要带给人*越自卑的“勇气”。谁都不能代替你过你的人生,谁都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但是拥有了勇气,我们就有了克服困难的活力,*越自卑的强大内心,任何时刻都能成为你人生的新开始。
  《你要清楚怎样过好这一生:每天读点阿德勒心理学》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研究专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本书从阿德勒的视角,结合当下人关心的话题,从七个方面去解读人生,通过解析阿德勒的名言警句,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心理学家所推崇的人生哲学,在聆听丰富而实用的哲学思想的同时,让我们找到成功的力量,帮我们从残酷的竞争丛林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社会精英。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心理激励大师,深刻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不仅适用于父母、
  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个体的成长与成功。世界知名的亲子教养方式“正面管教法”,就建立在阿德勒心理学基础之上,1976年,阿德勒S.T.E.P.父母培训课程在美国创立,更是成为
  了风靡西方的教育经典。阿德勒代表作有《自卑与*越》《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叶舟,心理学博士、心理解脱师、思维健康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出版过《在北大听解脱之道》《在北大听包容之道》《在北大听平衡之道》《快乐老人
  不生病》《心理解脱师》《国学九家智慧》等研究心灵成长的书,在心灵建设上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中“一秒钟烦恼解脱术”培训课程深受学员欢迎,被誉为“心理解脱师”。

精彩书评

  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要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阿德勒家训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墨菲

  阿勒德的思想比一般人所承认的要大些,因为其他的理论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响。
  ——舒尔茨

  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马斯洛

目录

《自卑与超越》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1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27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53
第四章 早期记忆 77
第五章 梦 99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127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63
第八章 青春期 191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207
第十章 职业 259
第十一章 朋友及同伴 275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291
附录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年谱 319
附录二 超越自卑心理导图 324
《你要清楚怎样过好这一生:每天读点阿德勒心理学》
Part1 阿德勒谈人生
——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
人生活于意义之中 ………………………………002
角色伴随着责任而存在 …………………………004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007
自我完善比接受教育重要 ………………………010
告诉你,过去的你不是你 ………………………013
认识自己,挑战自己 ……………………………017
依赖是成功最大的敌人 …………………………021
认识充满神秘感的“自我” ……………………025
一定要积极认定自己 ……………………………027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潜能 …………………………031
Part2 阿德勒谈灵魂
——让心灵支配你的肉体
心灵和肉体是一种完美的合作 …………………036
生存还是生活?这值得深思 ……………………038
残缺中往往孕育着强大的灵魂 …………………041
学会让心灵和肉体更契合 ………………………044
不要让自己的肉体缺乏意识 ……………………047
内心忠于自己所坚持的目标 ……………………049
肉体里的意识才是人生的宝藏 …………………053
克服嫉妒,你会变得更强大 ……………………056
肉体的美源于心灵之美 …………………………059
认真地倾听内心的声音 …………………………062
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064
Part3 阿德勒谈勇敢
——让自卑的心充满勇气
人因为自卑,所以发展 …………………………068
身体缺陷不是自暴自弃的理由 …………………070
自卑感将唤醒追求更高目标的愿望 ……………073
懂得去自我认同才会被认同 ……………………076
敢于向自己的弱点宣战 …………………………079
充满自信,你能面对任何挑战 …………………082
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 ………………………085
谁都可以拥有意义非凡的人生 …………………088
找一找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090
确立属于自己的优越感目标 ……………………095
Part4 阿德勒谈个性
——用完美性格面对世界
阿德勒眼里人的性格 ……………………………100
活着一定要注重个人魅力 ………………………103
自己的个性是成功的阶梯 ………………………105
认清楚塑造自己个性的目的 ……………………108
积极的性格成就你的一生 ………………………111
人的性格都可以改造得更完美 …………………114
好性格是锤炼出来的 ……………………………117
自己的性格自己来决定 …………………………120
换掉性格系统中的那块短板 ……………………123
Part5 阿德勒谈困苦
——敢于迎接人生的挑战
困难是通向成功的必经关卡 ……………………128
不服输的人就会有希望 …………………………131
不幸的开始能让人幸运地成功 …………………133
生命的真谛需要不满足的精神 …………………136
生活中没有注定的失败者 ………………………139
执著是打破人生堡垒的力量 ……………………143
挫折是社会赋予的独特礼物 ……………………146
营造一个创造型人生 ……………………………149
有勇气的人永远不失自尊 ………………………152
Part6 阿德勒谈交际
——不为人际关系而烦恼
缔结友谊是人类最古老的愿望 …………………158
用一生去呵护你的友谊 …………………………161
充分理解朋友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165
只有没有教养者才希望与人保持距离 …………168
极力营造欢乐的生活气氛 ………………………171
快乐是弥合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情感 ……………173
自私的人很难获得他人认可 ……………………175
忽视身边人即将其推向冷漠的世界 ……………178
合作是开启人格之门的钥匙 ……………………180
以谦卑的心获得更多的人赞扬 …………………183
Part7 阿德勒谈情说爱
——让爱情成就幸福一生
阿德勒说,爱是一种依附关系 …………………188
家庭和事业相辅相成 ……………………………190
爱情和婚姻有合作的一面 ………………………192
生活中不能将伴侣理想化 ………………………195
婚姻也需要准备和学习 …………………………198
爱,一定要学会主动表达 ………………………201
让做家务成为一种艺术 …………………………203
家庭生活中,不需要权威 ………………………206
在婚姻中获得爱的满足 …………………………208

精彩书摘

  《自卑与超越》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因为,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有待改进的。假如我们每一次都能勇敢地寻找到适当的办法来克服困难,就可以摆脱自卑感。没有谁能够长久地忍受自卑的困扰,他必定会想方设法消除不好的情绪。就算是一个人已经丧失信心,不再相信踏实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他也不能容忍自卑的感觉,他还是会想办法自救,只不过他的做法都是徒劳的罢了。他的目光总是锁定在如何克服困难上面,却没有想方设法排除万难,反而以一种优越的姿态进行自我催眠。这样一来,他的自卑情结反而越来越严重,因为引发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他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是自欺欺人的可笑行为,他的压力反而会越来越大。假如我们不去了解问题的实质,而是简单关注他的行为,会误以为他是盲目的。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的计划性,他虽然也在努力让一切变得合情合理,却并没有坚持改善所处环境的信念,他的行为将这一点暴露无遗。假如,他觉得自己不够坚强,他就会躲避到一个会让他感觉良好的环境中去,他并不着眼于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是想让自己在自己的心中显得坚强一些。他这样自欺欺人的努力只能换取一丁点儿的成功。假如这样的问题挥之不去,或许他会变成专制的暴君,刻意维护自身的权威性;他可以自我催眠,然而,自卑情结却从未改变。那些旧有的情境会潜伏在生活中,依然会引发他的自卑感,这便是所谓的“自卑情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这样来为自卑情结下定义: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自卑情绪会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眼泪、愤怒、歉意等。因为自卑感会让一个人感到焦虑,因此,他就会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将真正的问题掩藏起来。于是,他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会致力于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努力解决问题。困难所带给他的只剩下彷徨、犹豫和退却了。
  我们可以通过对公共场所具有恐惧症的案例来深入了解上面的理论。患有这种病症的人一般都存在这样的心理:“我不应该离开熟悉的环境而走得太远,我一定要避免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当一个人存在这样的心理时,他会待在屋子里或者躲在床上不下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还有可能采取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这个时候,个人已经完全放弃了解决问题的想法,对于自己的处境,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如果我们明白自杀的行为意味着一种报复或苛责,便可以明白自杀者不过是试图从自杀中获取一定程度的优越感。从各种自杀案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死者一般会把导致自杀的责任推到某个人身上。他们仿佛在对外宣称:“看,我是多么的柔弱和仁慈,而你,却是这样的残忍。”
  通常,神经病患者会通过缩小自身活动范围的方式来避免与情绪的全方位接触。他想要把自己限制在自己能够主宰的环境中,从而远离各种现实问题。这样的做法,类似于给自己建起一座狭小的城堡,紧闭门窗,远离阳光、清风和户外新鲜的空气。他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在所掌握的各种方法里,挑选出一种能够达到目标的有效方式,或许是低声下气,或许是怒吼呵斥。如果对第一种方法不是很满意,他则会尝试另一种。然而,无论方式是怎样的,将获取优越感作为终极目标却是不会改变的。当孩子发现用泪水可以很好地驾驭他人时,他会变得爱哭,而爱哭的孩子患上忧郁症的概率非常大。眼泪和抱怨等被我们称作“水性的力量”的方式不仅会破坏合作,还会导致将他人贬为奴仆的结果。从这些人的言谈举止间,我们可以看出自卑情结,他们和忸怩作态、过度害羞及有犯罪感的人一样,总是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他们的目标超越一切,会不择手段地试图凌驾于别人之上,对此,他们绝口不提。
  一个喜欢夸耀的孩子,在见面伊始就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优越感,然而,倘若我们注意他的行为,那么,他的自卑情结将暴露无遗。对于神经病患者的“狭小城堡”,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俄狄浦斯(Oedipus)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这种说法缘自古希腊,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它是儿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的心理构成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构,即个体自身、所爱的个体对象、执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随爱与恨,以及恐惧等矛盾的情绪。它存在的外在条件是人类的两性差异和乱伦禁忌。 ——译者注
  ]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不能勇敢地面对爱情,便无法真正收获爱情。倘若他的生活圈子仅限于家庭,那么,他的性欲问题也必须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解决,这不足为奇。因为他缺乏安全感,他的兴趣总是局限在熟悉的几个人身上。他怕无法继续按照习惯来控制局面,因而害怕与人相处。受到这一情结困扰的一般是受到父母溺爱的儿童,他们不知道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家庭以外获取关心和爱情,而是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愿望天生就可以被无条件满足。成年之后,他们对母亲的依赖有增无减。他们想找到一个仆人而不是一个伴侣,最让他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仆人就是他们的母亲。这一情节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儿童身上,只要他的母亲溺爱他,不允许他对其他人产生兴趣,而他的父亲则对他不闻不问。
  大多数神经病患者都会限制自己的行为,避免跟整个环境接触。比如,口吃者常常持有怀疑的态度。在仅存的一点社会感的支配下,他与人交往,但是他害怕这种尝试,鄙视自己,结果在语言方面表现得犹豫不决。除此之外,具有自卑情结的人群还包括:上学期间明显不如别人的孩童、强迫症神经病患者、而立之年却一事无成或者婚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的男人女人、由于厌恶工作而失眠的人等,这些人在解决问题时都会感到无助。有些人面对异性时,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怀疑,于是出现了早泄、阳痿、性冷淡、手淫等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那是因为这些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知道,自卑可以促进人类地位的提升,它本身并不是变态的。比如:由于人类觉得自己无知,而对未来的预测却是异常美好的,人类必须努力改进自身所处的情境,于是他们努力地控制自然,努力探求宇宙的领域,这些做法便促成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其实,在我看来,自卑情结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础。倘若我们邀请一位外来的客人观光,他一定会发出一些感慨:“人类一定是地球上最弱势的群体了,看!他们建立了各种团体,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们做出了各种努力,为了防风避雨,他们建造房屋;为了抵御严寒而穿上衣服。”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在某些领域是比较弱势的。我们不像猩猩或狮子一样健壮,地球上很多动物都比人类适合单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虽然群居与团结也是解决困难的一种方式,然而,人类却比其他动物更加需要合作。婴儿是脆弱的,需要长期的呵护和照顾。而任何人都是从婴儿发展而来的。若是缺乏了合作,就只能被环境所限制,因此,我们认识到:假若一个孩子没有学会与人合作,他就会越来越悲观,渐渐发展成牢固的自卑情结。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就算是一个非常喜欢与人合作的人,也需要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棘手问题。没有哪个人能够完完全全地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人生苦短,人类是脆弱的,而生活中的三个现实问题却始终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不会满足现状,止步不前。不管怎样,我们始终要奋斗,但是,只有与人合作,我们的奋斗才是充满希望并且有意义的。
  我想,没有人会怀疑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是永远无法达到生命的终极目标的。如果一个人或者整个人类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没有任何困难的程度,那么,我们可以想象,生活在这样完美的环境中,一定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我们可以推算出将要发生的每一件事,明天是不存在任何风险和意外的,一切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那么,对于未来,我们也就没有什么期望了。其实,生活的乐趣主要是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如果我们可以确定每件事的发展,那么,也就没有了讨论和发现的必要性,这个时候,科学也就走上了末路,宇宙对于我们来说,也就只意味着一次轮回;曾经让我们感到愉悦的艺术或宗教,也将失去意义。幸好,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走向末路,我们奋斗的脚步不会停下来,我们也能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病患者往往不能找到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他们的前进是相当困难的。而正常人对待问题时,总会用较为合适的方法一步步解决,他们能够接受并解决新问题。因此,他们不需要他人特殊的照顾,不会让同伴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他们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就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优越感,都会树立各自的目标。目标的建立是以个人生活意义为基础的,而这种生活意义往往不只停留在口头上。它像个人独创的新奇曲目一样存在于个人生活方式之中,目标就隐藏在其中,而并非清晰地呈现在外面。它们的表现一般比较模糊,我们也只能根据个人的行为来进行推测。对生活模式的探索,就像品读一首小诗。诗中隐藏的意义远远比它表面上所呈现的文字要丰富。我们需要细细品读,推敲它蕴涵的意义。其实,每个人的生活模式都是复杂而丰富的艺术作品,心理学家必须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推敲其中的含义。生活的意义是在个体生命开始的前4~5年间确定的。我们就像黑暗中的瞎子,凭借感觉逐渐找出确定的答案,而非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最终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同样也不是一个静态的点,而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推测中确定下来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去向,是生活奋斗的目标。
  《你要清楚怎样过好这一生:每天读点阿德勒心理学》
  积极的性格成就你的一生
  在积极性格的支配下,他们完全可以激发出蕴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阿德勒
  为什么有的人身处恶劣的环境,却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而有的人,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之中,却只能默默无闻、毫无建树地度过自己的一生?问题的答案就是:性格不同。
  “人们之所以彼此之间有如此大差别,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消极退让;有的人坚韧不懈,有的人懦弱懒散……不同的性格往往造就不同的人生。”阿德勒这样说。
  拥有积极性格的人,他们经常会以一种乐观、进取的姿态面对人生。即使是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他们也能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对这种拥有积极性格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取得生活上、事业上的成功。而拥有消极性格的人,他们的人生则完全是另一种模样。他们以消极、避世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环境、运气以及他人。他们不会去主动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困境,而是寄希望于环境自己的变化,甚至于贵人的出现。这种人往往没有生气、死气沉沉,不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主动出击,即使机遇就在面前,他们也会视而不见,任凭机会从自己的指缝间溜走。拥有消极性格的人,即使他们身处优越的环境之中,他们也无法利用这些优质的资源来取得人生的成功。
  在19世纪末,有三名欧洲的探险家准备进行穿越北极的探险活动。他们来到了北极圈附近,准备驾驶雪橇进行探险。一开始,探险的进展情况非常顺利,他们没有遇到任何的困难,眼看着离目标越来越近,他们每个人心中都十分兴奋。可是当他们将要到达北极点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恶劣起来。风暴夹杂着雪花,向他们劈头盖脸地砸了过来。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只好停顿下来,在极点附近安营扎寨,等待暴风雪的结束。
  可是一周之后,天气依然是恶劣不堪,暴风雪没有一点减弱的迹象。这时,其中一个人害怕起来,他向另外两个同伴说:“即使明天天气好转,能够为我们成功穿越北极提供良好的天气条件,我们的粮食也难以为继了。走不到极点,我们就会饿死的,还是回去吧。”他失望、害怕的情绪很快传染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也认为粮食已经不能维持到穿越北极,最好的选择就是撤退。他们俩都表示,如果明天天气转好,他们就将返回。只有第三个人不为他们的消极情绪所感染,他信心满满地说:“如果明天天气好转,我们完全可以继续前进。我们可以在沿途捕猎海豹。这样的话,加上我们所剩的粮食,我们完全可以到达北极点,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天一早,天气果然放晴。由于三个人的意见无法统一,他们只得把粮食分为三份。前两个人带着他们的干粮原路返回了。第三个人则独自上路,继续自己的探险。靠着自己的那份粮食和沿途捕猎的海豹,第三个人终于完成了自己极地穿越的探险活动。
  试想,如果第三个人没有积极进取的性格,他能完成如此辉煌的壮举吗?
  性格对人的一生,就是具有如此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性格也一直是阿德勒研究的一个重点。心理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性格研究方面的案例,关于儿童性格发展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例。
  阿德勒几乎一生都将自己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儿童性格发展的研究上。他跟自己的研究伙伴随机抽取了一批儿童,并持续地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这项研究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几年,从孩子们小的时候一直追踪观察到成年。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这些心理学家就把孩子们的各种行为记录在案。比如,遇到问题的时候,这些孩子当中谁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谁会在一旁无助地哭泣,等待别人的帮助;遇到失败的时候,谁会坚持去尝试不同的方法,谁会将其置之不理;授课老师不在的时候,谁会做到自觉自律,而谁会敷衍应付……他们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以备日后的研究。
  几年之后,他们会再去对孩子进行观察研究,以和前期的研究进行比较。这种研究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幼儿园期间就表现得积极、乐观、勇敢、自律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大都有着令人满意的表现。而表现的消极、保守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则大多不尽如人意。
  阿德勒用科学的实验观察,再次为我们证明了性格在人的一生中何其重要。因此,务必使自己拥有一种积极的性格,这样我们才能以乐观开朗、勇于开拓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才能获得自己期望中的成功。
  ……

探索自我,重塑人生:点亮内心的勇气与智慧 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所裹挟,在无形的压力下匍匐前行,迷失在“不够好”的阴影里。我们渴望摆脱自卑的束缚,找回内心的力量,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然而,通往自我超越的道路并非坦途,它需要我们审视内心深处的困惑,理解那些潜藏的根源,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 这套精心编选的图书,正是为了帮助您踏上这场意义非凡的自我探索与人生重塑之旅。它汇聚了影响深远的心理学智慧,用深刻的洞见和实用的方法,指引您穿透迷雾,看见内在的光芒,点燃改变的勇气。 第一册:超越自卑的智慧,直击内心深处的藩篱 在现代社会,自卑感仿佛如影随形,困扰着无数人。它可能源于童年经历的创伤,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或是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焦虑。这种难以言说的“不够好”的感觉,不仅消磨着我们的自信,更阻碍了我们去追求梦想,去体验更深层次的幸福。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卑感的形成机制,揭示了那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却又深刻影响着我们行为模式的心理动力。它告诉我们,自卑并非天生,更非无法克服。通过对阿德勒心理学经典思想的深度解读,您将了解到,那些让我们深陷泥沼的“不如人”的认知,往往是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心理壁垒。 洞察自卑的根源: 本书将带领您走进自卑的内心世界,探索其在童年经历、家庭关系、社会比较等方面的深层根源。您将认识到,那些看似不可动摇的自卑情结,其实是可以被理解和消解的。 理解“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 您将学习区分自卑情结的真实表现,以及与之相伴的,试图掩盖自卑的“优越情结”。理解这两者的运作方式,是摆脱它们的第一步。 阿德勒的“生活风格”理论: 深刻理解每个人独特的“生活风格”,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行为方式。学会辨识和调整自己的生活风格,朝着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共同体感觉”的力量: 认识到人类的社会性,理解“共同体感觉”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从孤立的“自我”走向与他人的连接,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 “目的论”的革命性视角: 颠覆传统的“原因论”,学习从“目的”的角度理解我们的行为。认识到我们并非被过去所束缚,而是为了达成某个内在目的而行动。这将赋予您极大的自由和选择权。 勇气与挑战: 本书强调,克服自卑的关键在于勇气。您将学习如何培养面对挑战的勇气,如何拥抱不完美,如何从失败中汲取力量,而不是被其击垮。 关系的力量: 深入探讨人际关系在克服自卑中的关键作用。学习如何建立健康、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支持和力量。 实践性的练习与反思: 附带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练习和引导性问题,帮助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觉察和实际的行动。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和实践,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内在力量。 第二册:清晰认知,规划人生的深度指南 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被日程表推着走,却很少停下来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许多时候,我们 perceived 的“好生活”并非真正出自内心深处的渴望,而是被社会标准、他人期望所塑造。 这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清晰的思维框架和实用的工具,帮助您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并切实地规划出一条通往内心充盈的人生道路。它鼓励您跳出惯性的思维模式,用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活好”的真谛。 重新定义“成功”与“幸福”: 挑战社会对成功和幸福的单一化定义,引导您探索属于自己的、多元化的成功标准和幸福体验。摆脱外在评价,回归内在的满足感。 认识并拥抱真实的自我: 学习如何剥离社会强加的面具,认识到自己真实的性格、喜好、能力和局限。真正的自我接纳是构建美好人生的基石。 清晰的人生目标设定: 并非空泛的理想,而是基于对自我深刻理解而设定的,具有可行性和内在驱动力的人生目标。本书将引导您一步步拆解,将宏伟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 时间管理的哲学与实践: 摆脱被动应付,掌握高效的时间管理策略,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服务于您真正珍视的生活。不仅仅是提高效率,更是为了将时间投入到最有意义的事情上。 构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深度解析如何与家人、朋友、伴侣建立深刻、和谐、互相支持的关系。理解不同关系模式的意义,并学习如何从中获得滋养和成长。 财务自由的智慧: 并非鼓吹一夜暴富,而是引导您建立健康的金钱观,学习理性消费、有效储蓄和明智投资,最终实现财务上的从容与自由,让金钱成为服务于您人生的工具,而非束缚。 身心健康的平衡之道: 认识到身体与心灵的紧密联系,学习如何通过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有效的压力管理来维护身心健康。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承载美好人生的基础。 持续学习与个人成长: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拥抱变化,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拓展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认识到个人成长是一个持续而充满惊喜的过程。 积极应对人生中的挑战与变化: 学习以更成熟、更具韧性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挫折和不确定性。将挑战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阻碍。 活在当下,享受过程: 引导您从对未来的焦虑和对过去的懊悔中解脱出来,学会专注于当下的体验,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生命的本真。 这套图书的独特之处 这套图书并非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将深刻的心理学洞见与贴近生活的案例相结合,辅以启发性的思考题和实用的练习,旨在帮助读者将书中的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它鼓励读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我探索和人生规划中,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如果您渴望摆脱自卑的阴影,找回内在的自信与力量;如果您希望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为人生设定更具意义的目标;如果您正在寻找一套能够真正指导您“怎样过好这一生”的智慧之书,那么,这套图书将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翻开它,您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一段看见内在力量、重塑人生格局、活出璀璨自我的精彩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另一本书,那种笔触和风格,简直就像是带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考古”。它没有急着给我一个“药方”,而是先引导我深入挖掘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地基”——那些塑造了我们现在行为模式的早期经历和潜意识的信念。我以前总以为自己的焦虑是外界环境造成的,读了之后才惊觉,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内心深处对“被认可”的渴望,或者对“失败”的恐惧牢牢控制着。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指责你“你错了”,而是提供了一个理解和重新审视自己行为动机的全新视角。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就像你一直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在看世界,这本书提供了一块干净的布,让你擦去镜片上的污垢,第一次看清事物的原貌。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过去常常因为害怕冲突而选择忍耐或过度讨好,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成熟不是避免冲突,而是有能力在保持自我边界的前提下进行健康的沟通。这种对内在世界的细致剖析,让我感到自己被深刻地理解了,从而也更容易接纳自己那些曾经被视为“缺陷”的部分。

评分

坦白讲,我是一个对阅读有“洁癖”的人,我不喜欢那些语气过于激昂、口号式的自助书籍。但这两本书的语言风格,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平衡——既有洞察人心的深度,又不失贴近生活的温度。特别是关于“自我接纳”的部分,它没有要求我立刻变成一个“完美的人”,而是温柔地提醒我,接纳自己的局限性,本身就是强大的一种体现。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童年阴影如何影响成年选择的例子,描述得非常细腻,让我忍不住在阅读时反思了自己童年时期一些被遗忘的瞬间,它们竟然真的影响了我现在对成功的定义。这种深层次的共鸣,让我觉得作者真的是一个深刻的观察者,他看到了我们大多数人在光鲜外表下隐藏的那些脆弱和挣扎。阅读过程不是一次轻松的旅程,它需要你正视自己的不足,但正是这种“直面”带来的阵痛,才换来了真正的成长和释然。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没有那种“豁然开朗”的虚假兴奋,而是多了一种沉甸甸的平静和对未来持续探索的渴望。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心灵成长的“救命稻草”!我刚开始接触这类主题时,总是觉得那些理论听起来很高大上,离我的实际生活很遥远。但读完这本《你要清楚怎样过好这一生》,我才发现,原来作者是用一种极其朴实、近乎“拉家常”的口吻,把那些看似深奥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听。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条,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我对面,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嘿,别想那么复杂,从你现在能做的小事开始。”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面对“不如意”和“不完美”的探讨,简直直击灵魂。我过去总是纠结于过去无法改变的失误,沉浸在“如果当初……”的幻想里,这本书直接把我从那种无休止的内耗中拽了出来。它不是鼓吹盲目乐观,而是鼓励你清晰地认识到: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当下”组成的,你的专注点在哪里,你的能量就在哪里。这种强调“行动胜于空想”的理念,对我这种容易陷入过度思考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读完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加务实和积极了,不再被那些宏大的目标压垮,而是专注于每天的小小进步。这种“脚踏实地”的改变,远比那些华丽辞藻堆砌的成功学更具力量。

评分

这两本书的组合,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全面的自我成长框架。它不仅仅停留于“你要自信”这种空泛的口号,而是拆解了“如何建立自信”的每一个步骤。比如,关于如何设立恰当的目标,它强调了“小胜利”的重要性。我过去总是设定那种“一年内要实现财务自由”的宏大目标,结果往往因为看不到短期回报而早早放弃。这本书教我把大象切成片,先关注本周能完成的最小可行性目标,一旦达成,那种即时的满足感和积累的信心,远比空想成功更有激励作用。同时,另一本书则像一个可靠的导航仪,帮助我在方向感迷失时重新校准我的价值观。它让我明白,我们的人生价值,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之上,而是应该由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对“有意义的生活”的定义来驱动。这种内在驱动力的建立,是持续进步的燃料。读完后,我不再盲目追逐外界的“成功”,而是更关注自己每天的“有效行动”和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才是真正持久的幸福源泉。

评分

我必须说,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读,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如果说一本是帮我构建了清晰的人生蓝图和行动指南,那么另一本就是帮助我清理了通往蓝图的路上的“精神垃圾”。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停滞不前的原因,都源于一种微妙的“受害者情结”,总觉得生活亏欠了我什么,或者事情发展不如我意是别人的错。而当我开始用另一本书里强调的“积极承担责任”的视角去看待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变亮了。它并不是要我为所有的不幸负责,而是提醒我,即便我不能控制事件的发生,但我绝对可以控制我对事件的反应和接下来的选择。这种“掌控感”的回归,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替代的。读完后,我不再抱怨交通堵塞、工作中的琐事或者他人的无理取闹,而是开始问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我现在能做的最有效的一步是什么?” 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直接体现在我处理日常压力的方式上,明显感觉到从“被动反应”转变成了“主动应对”。

评分

3、如果赶上活动,物美价廉,棒棒哒!

评分

东西非常好,一分钱一分货,快递也非常快,下次还会来。

评分

大学和心理学老师一直推荐,毕业之后偶然看见就买了。

评分

感谢京东,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评分

半年来买了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现代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荣格分析心理学、自体心理学学等著作已经五六十本了,可惜连二十本都没有看完,有时候一天才能看几十页,和小说一天一本的阅读速度没法比。这次买了几本之后,应该要缓一年了,把剩下的读完。

评分

618活动买的,一次买了15本,性价比很高!包装也很好没有破损,书中自有黄金屋,希望自己多读书!哈哈

评分

赶上活动,价格非常合适,还没有看,一下子买了好多书,只是这本书没保护,不过还好。

评分

质量很好的书。包装很棒。很厚。而且京东搞活动。一本书不到10块钱。物超所值。物流也超级快。一如既往的快。

评分

心理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好好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