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价值链

争夺价值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春花,赵海然 著
图书标签:
  • 价值链
  • 战略管理
  • 竞争优势
  • 商业模式
  • 创新
  • 增长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 经济学
  • 管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93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708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陈春花管理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4
字数:8661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找到你在价值链上的价值了吗?谁带走了你的价值?

作为价值链的成员,无论你是制造商、供货商,重要的不仅是掌握自己的生存价值,而是懂得共享价值链


内容简介

  中国中小型制造业和分销零售商的现实情况令我们诧异——大多数公司徘徊在边缘处求生存和成长,以完成利润微薄的订单来实现公司的运营;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很难维持盈利的空间去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或是致力于技术开发和质量改进……既然中国市场前景乐观,中国也以明日之星跻身于世界制造业,为什么制造商还是如此一筹莫展?是谁带走了制造商的利润?

  找到你在价值链上的价值了吗?谁带走了你的价值——作为价值链的成员,无论你是制造商、供货商,重要的不仅是掌握自己的生存价值,而是懂得共享价值链。本书特别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制造业及分销零售渠道方面的案例,比如格兰仕给中国制造业的启示,中小型供货商进入分销领域的“渠道倒立法”,家乐福的“因地制宜”战略等。

  透过书中的想法和案例,读者将看到各种利益和威胁、挑战与竞争、机会与风险。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跨国分销零售商与中国消费群在价值链上游部分的现象,论述了跨国零售集团吸引消费群的经营手段、方式和原因;第二部分深入探讨跨国零售集团为维护自身发展的利益与中国制造商之间产生的矛盾和所追求的共同利益;第三部分比较中国分销零售商与跨国零售集团,对中国制造业现状和中国制造业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帮助中国分销零售商学习借鉴跨国零售集团的经营方式,以尽可能把握中国自己的消费群和制造商,获取跨国零售集团带来的国外市场。


作者简介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东六和集团总裁。


  赵海然,

  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系毕业,惠普大学质量与供应链学院首席顾问;曾任飞利浦照明供应链管理黑带。于2004年起,以技术做公益,组织成立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创新地将供应链管理运用到政府流程和政务信息化领域;该课题成为国家五部委共同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建设者。

目录

总序 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

前言

第一部分 “销售的商品总是最低的价格”——价值链上游之争:跨国零售集团和中国消费群体001

第1章 中国分销领域的主宰者002

跨国零售集团目前的发展情况004

何谓分销渠道战争009

中国分销零售渠道的现状015

跨国零售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优势018

第2章 跨国零售集团的价值链023

跨国零售集团如何把握价值链026

跨国零售集团怎样掌控消费群体029

贪婪扩张的方式036

第3章 零售商营销决策052

零售业发展053

零售商业营销管理的新特点057

零售商之创新063

21世纪中国零售业的转型与业态革命066

21世纪中国零售业的经营策略070

第二部分 “别无选择的分销模式?”——价值链下游之争:跨国零售集团和供货商075

第4章 面对跨国零售集团076

已成历史的平等合理的伙伴合作关系077

从品牌供货商看零售商088

全球采购在中国迅速发展094

第5章 寻找商品差价以外的利润空间103

整合资金资源104

整合制造商资源107

整合营销资源109

整合管理资源111

第6章 供货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117

供货商对零售商的原始寄望118

供货商如何利用跨国零售集团资源121

不赚钱的订单还做不做133

第7章 善用渠道创造新优势136

分销渠道何其多137

中小企业专用的“渠道倒立法”140

如何应对跨国零售集团对中国传统分销渠道的冲击151

第三部分 价值链征战——中国制造商和中国零售商161

第8章 面向世界的中国制造162

做好制造业163

占领价值链终端181

中小制造商的成长空间在哪里191

第9章 面向中国消费群体的中国流通企业200

中国零售业的迅猛发展201

本土分销零售企业的管理改进214

与领先者竞飞224

未雨绸缪的思考230

第10章 客户的拉动与流程的推动237

分销渠道令人困惑的现象238

联合才是出路241

价值链总动员245

后记261

参考文献263


前言/序言

  “达摩克利斯之剑”来源于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达摩克利斯是古希腊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廷臣,他讨好国王迪奥尼修斯一世,说国王财势双全,洪福齐天。迪奥尼修斯想让达摩克利斯领略一下当国王的滋味,于是举行盛宴,让达摩克利斯坐在国王的宝座上,用一根马鬃拴住一把锋利的宝剑悬挂在他的头顶,使他知道帝王的忧患。此后人们以“达摩克利斯之剑”形容非常具备威胁力的危险。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开放经济特征越发明显的宏观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国零售集团的到来和发展引发了中国消费群体无限的向往期待和激动兴奋之情。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外资大卖场”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好处,却没有看到这个国家将要为此付出的代价:跨国零售集团对中国分销零售领域的侵蚀正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中国制造商、分销零售商和消费群体的头顶,给他们带来看得见的利益和触不到的风险。

  毫无疑问,每家公司都在追求盈利,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每家公司的成长都折射出中国的改革发展与民族振兴。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处在价值链上的各个成员,从制造商到分销零售商到最终消费群体,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各自的利益和风险。

  然而,我们所发现的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和分销零售商的现实情况令人诧异:大多数公司徘徊在边缘处求生存和成长,以完成利润微薄的订单来实现公司的运营;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很难维持盈利空间,去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或是致力于技术开发和质量改进……既然中国市场前景乐观,中国也以明日之星跻身世界制造业,为什么制造商仍然一筹莫展?是谁带走了制造商的利润?

  回顾我们的发现,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扮演着“折扣巨人”这一角色的跨国零售集团无处不在地缠绕在我们的分销领域,而且正以无法想象的速度锈蚀着中国制造业赖以生存的价值链;它们所带来的威胁并不仅局限于中国制造业,由于各种各样形式的跨国零售集团在分销零售行业有着各自长期的经验和经营方式以吸引消费群体,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分销零售群体而言,与跨国零售集团共争分销零售领域注定是一场艰难的竞争。

  我们以跨国分销零售商与中国消费群体在价值链上游部分的现象作为本书的第一部分,希望读者能通过了解跨国零售集团吸引消费群体的经营手段和方式明白跨国零售集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缘由:既然跨国零售集团通过它们的经营方式把握住中国消费群体,那么它们就更可以掌握中国制造商和供货商。

  由此,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深入探讨跨国零售集团为维护自身发展的利益与中国制造商之间产生的矛盾与所追求的共同利益。由于跨国零售集团给中国制造商带来跨国采购的可能,加之跨国零售集团已逐渐成为分销领域最重要的成员,中国制造商和供货商只能面对这一“别无选择的分销模式”。

  我们看到中国分销零售领域的成长非常迅速,中国分销零售商和中国制造商共同经营价值链是化解跨国零售集团“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战略。在本书的第三部分,首先试图通过中国分销零售商与跨国零售集团的比较,帮助中国分销零售商学习借鉴跨国零售集团的经营方式以尽可能把握中国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制造商;其次试图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现状和中国制造业成功案例的分析,使中国的中小型制造商既能服务好中国国内市场也能尽可能地获取跨国零售集团带来的国外市场,令制造商自身得以最大可能的发展,把握好制造商应有的利润。

  我们希望读者可以将书中提供的想法和案例当作一面透镜,从中看到各种利益和威胁、挑战与竞争、机会与风险。鉴于此,本书特别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制造业及分销零售渠道方面的案例以飨读者,比如格兰仕给中国制造业的启示、中小型供货商进入分销领域的“渠道倒立法”、家乐福的“因地制宜”战略。我们希望这是一本内容紧凑、条理清晰的书,能带给读者思索的空间和灵感。



《企业战略的重塑:在动态竞争中构建核心优势》 图书简介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传统的竞争分析框架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技术颠覆、全球化重构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深刻变化,使得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赖以生存的战略基础。本书《企业战略的重塑:在动态竞争中构建核心优势》,并非专注于单个产业的价值分配博弈,而是聚焦于企业如何通过根本性的战略范式转移,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它旨在为高层管理者、战略规划师以及有志于领导企业穿越不确定性的商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战略重塑工具箱。 本书的基石建立在对“静态优势”消亡的深刻洞察之上。过去数十年,企业倾向于通过巩固和优化其在现有价值链中的特定环节来锁定利润。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任何固化的壁垒都可能瞬间被技术创新所瓦解。因此,本书将战略的焦点从“如何赢取现有市场的份额”转向“如何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第一部分:战略思维的范式转移 本书首先剖析了传统战略理论(如波特五力模型)在应对快速迭代环境时的局限性。我们认为,成功的企业不再是那些仅仅擅长在既定结构中竞争的公司,而是那些能够主动、持续地塑造甚至颠覆行业结构的公司。 从“位置优势”到“动态能力”: 强调企业必须具备感知机会、快速捕捉机会并及时重构资源组合的“动态能力”。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适应的组织架构,确保战略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颠覆性创新的内化: 探讨了如何将颠覆性创新视为一种常态,而非偶然事件。企业需要建立机制,主动寻找并投资于可能淘汰自身现有业务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避免“创新者的窘境”。这要求领导层具备强大的远见和承担短期阵痛的勇气。 生态系统思维的建立: 现代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较量。本书深入分析了构建强大、包容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平台战略,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能力进行深度耦合,创造超越个体之和的整体价值。 第二部分:驱动增长的新引擎——从产品到体验的飞跃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重点转向如何通过重塑客户接触点来创造不可替代的客户价值。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产品性能的提升已不足以维持高利润率。 “以人为本”的深度嵌入: 我们推崇“情境感知设计”的战略应用。企业必须深入理解客户在特定场景下的真实需求、痛点和潜在愿望,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跨越物理与数字界限的无缝体验。这涉及到对客户旅程的精细化拆解和重构。 数据驱动的实时决策: 战略不再是每年制定的静态蓝图,而是需要实时调整的动态航向。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闭环反馈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市场信号的即时捕捉和战略响应的自动化优化。我们关注的不是数据的量,而是数据转化为战略洞察的速度和准确性。 服务化与订阅模式的战略意义: 探讨了将一次性销售转化为持续关系的商业模式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关乎收入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它迫使企业持续投入于改进客户体验,从而在客户生命周期内不断积累竞争壁垒。 第三部分:组织结构与文化对战略实施的支撑 战略的宏伟蓝图最终需要坚实的组织土壤来浇灌。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视角转向内部——如何设计一个能够高效执行复杂、快速变化的战略的组织。 敏捷型组织的构建哲学: 传统的科层制结构难以应对高速变化。我们提出了构建“跨职能、授权赋能”的敏捷团队的原则。这要求领导层学会放弃对细节的控制,转而专注于设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边界条件。 人才战略与核心技能的再定义: 在战略转向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本书强调了对“T型人才”(既有深度专业知识,又有广阔的跨界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通过内部创新孵化器和外部人才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快速获取未来所需的核心能力。 风险管理与战略韧性: 动态竞争意味着更高的不确定性。我们提出了“预见性风险管理”的概念,即不仅要应对已知的风险,更要主动模拟和准备应对“灰犀牛”事件。战略韧性被视为一种关键的竞争资产,它要求企业具备在危机中快速恢复并利用混乱局面的能力。 总结 《企业战略的重塑》致力于为决策者提供超越传统竞争分析的深度视角。它要求企业放弃对现有优势的过度依赖,转而专注于构建一套能够持续自我革新、主动塑造外部环境的组织系统。本书不是一本理论汇编,而是一份行动指南,旨在帮助企业在不可预测的未来中,找到并巩固其持久的、内生的核心优势。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争夺价值链》这本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实践性的洞察。我一直在思考,在如今这个信息透明度极高的时代,企业如何才能真正创造并“争夺”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这本书似乎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仅分析了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比如原材料、生产、销售等环节,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在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用户体验、数据资产等新型价值要素是如何被创造和嵌入到价值链中的。我非常喜欢作者对“生态系统”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了企业之间并非总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通过构建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书中所举的案例,比如某个行业的整合者是如何通过技术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最终形成强大的议价能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期待书中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时,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和差异化,在价值链的多个节点上建立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争夺价值链》的开篇就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价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又如何从创造者手中流向下一个环节?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粗暴的答案,而是带领读者深入到产业链的肌理之中,去探寻隐藏在每一个环节背后的价值逻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重塑”的讨论。作者通过对一些新兴行业和企业的分析,揭示了那些打破常规、挑战既有格局的创新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们如何最终改变整个价值链的规则。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关注大型企业的战略,也对中小型企业如何在价值链中寻找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对“逆向价值链”或“共享价值链”等概念的阐释,这是否意味着在新的商业模式下,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方式正在发生更深刻的变革?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来理解和应对未来商业世界的挑战,是我阅读的最大动力。

评分

初读《争夺价值链》的章节,我便被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作者并没有采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将复杂的商业理论娓娓道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商业博弈现场,我看到了那些在市场浪潮中沉浮的企业,它们如何审时度势,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在这条看不见的价值链上,与对手展开一场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其中,关于“技术赋能”的那部分论述,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作者详细描绘了新兴技术如何打破原有的产业壁垒,重构生产关系,创造出全新的价值模式。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技术背后的逻辑,分析了不同技术在价值链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协同,形成合力。我尤其对作者关于“平台化”战略的解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当今互联互通的时代,平台似乎已经成为连接供需、整合资源的关键枢纽。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示构建和运营一个成功平台的秘诀,以及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平台生态中脱颖而出,这是我接下来非常期待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配合着抽象的、仿佛在流动的数据流,立刻就勾起了我对“价值”这个概念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商业运作的内在逻辑感到着迷,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否正在经历一场颠覆?这本书的名字《争夺价值链》恰恰点出了这一点,它似乎暗示着,价值的创造和分配不再是线性的、静态的过程,而是一场动态的、充满博弈的竞赛。我猜想,作者一定深入剖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如何在竞争中寻求突破的。或许书中会通过大量案例,揭示那些成功企业是如何抓住关键节点,整合资源,最终在价值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我特别期待看到关于技术创新如何重塑价值链的讨论,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它们究竟为价值链带来了怎样的变数?是加剧了竞争,还是创造了新的合作模式?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些洞察,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商业世界,无疑是我阅读它最大的期待。

评分

拿到《争夺价值链》这本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平衡。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将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领域的精髓融会贯通,但又避免了晦涩的理论堆砌。取而代之的是,他用大量详实、鲜活的案例,将这些理论具象化。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网络效应”和“平台的力量”的分析,这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至关重要。书中对不同行业的价值链进行深度剖析,比如从农业的“从田间到餐桌”,到高科技的“从实验室到市场”,都揭示了不同领域价值创造和传递的独特规律。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章节,在当前地缘政治和贸易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调整其全球布局,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对我来说是急需的知识。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驾驭复杂的全球商业环境,是我阅读这本书的最终目标。

评分

质量很好是正版,陈春花的激活系列看了几本了,非常好。现在单位很多同事都在看,非常棒的一套书。

评分

京东挺快的

评分

夏至已至,天气热得不出门窝在家里看书会变书虫的吧?

评分

我喜欢在京东上面买东西,感觉自己变穷了。我的天,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加油自己,加油

评分

部门买来给大家学习的,买了一堆书都很新,一本都没出错,发货速度快,很满意。

评分

陈春花,1964年出生,籍贯广东湛江,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主讲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1] 。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同时担任南京大学外聘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客座教授、澳洲国立大学国际管理硕士课程客座教授。她是集教授、企业家、作家于一体的传奇女性。

评分

书装订不错,可能就是卖给经营者的吧,价格有点偏贵,虽然是知识无价,但一本薄薄的书将近40元,定价有点意思。谁让我是陈教授的粉丝呢!!

评分

部门买来给大家学习的,买了一堆书都很新,一本都没出错,发货速度快,很满意。

评分

干嘛非得十个字,真麻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