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了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设施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设计之中,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综合布线系统宜与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的配线作统筹规划,同步设计,并应按照各系统对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优化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选用出具合格检验报告、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的定型产品。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缩略语
2.1 术语
2.2 缩略语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构成
3.2 系统分级与组成
3.3 缆线长度划分
3.4 系统应用
3.5 屏蔽布线系统
3.6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3.7 工业环境布线系统
3.8 综合布线在弱电系统中的应用
4 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
4.1 一般规定
4.2 用户接入点设置
4.3 配置原则
4.4 缆线与配线设备的选择
4.5 传输指标
5 系统配置设计
5.1 工作区
5.2 配线子系统
5.3 干线子系统
5.4 建筑群子系统
5.5 入口设施
5.6 管理系统
6 性能指标
6.1 缆线与连接器件性能指标
6.2 系统性能指标
7 安装工艺要求
7.1 工作区
7.2 电信间
7.3 设备间
7.4 进线间
7.5 导管与桥架安装
7.6 缆线布放
7.7 设备安装设计
8 电气防护及接地
9 防火
附录A 系统指标
附录B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端子支持的通信业务
附录C 缆线传输性能与传输距离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15号)的要求,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完成。
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缩略语、系统设计、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系统配置设计、性能指标、安装工艺要求、电气防护及接地、防火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1)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内容基础上,对建筑群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及通信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补充与完善。
(2)增加了布线系统在弱电系统中的应用相关内容。
(3)增加了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要求,并新增有关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条文。
(4)丰富了管槽和设备的安装工艺要求。
(5)增加了相关附录。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甲16号,邮政编码:10008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1-2016。此规范为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核心内容概述: 本规范旨在指导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安装,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它涵盖了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到具体的工程实施要求,为各类建筑(包括办公楼、住宅、数据中心、工业厂房、教育机构、医疗卫生场所等)的综合布线工程提供了一套统一、科学的标准。 详细分解与解读: 第一章 总则 本章确立了规范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编制目的: 规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统一我国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标准,提高设计质量,保证系统的性能,使其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适用范围: 明确了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的建筑物和建筑群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这包括了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建筑场景,确保了规范的普适性。 基本原则: 强调了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关键原则,如: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设计需考虑现有技术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满足当前实际应用需求,避免过度超前或落后。 可扩展性与灵活性: 系统应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容和升级,以适应未来技术和业务的变化。 可靠性与稳定性: 保证系统在长期运行中稳定可靠,减少故障发生率。 经济性与高效性: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寻求最优的成本效益。 兼容性: 确保不同设备、不同制造商的产品能够互联互通。 术语定义: 对综合布线领域中关键的概念和术语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如“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布线”、“设备间”、“信息插座”等,为规范的理解和应用奠定基础。 第二章 术语 本章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可能遇到的专业术语进行详细解释,确保设计人员和实施者对术语有统一的理解。这包括但不限于: 系统组成术语: 如“主干布线”、“水平布线”、“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明确了系统的结构划分。 传输介质术语: 如“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纤”及其不同类型(如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的定义和特性。 连接设备术语: 如“信息插座”、“配线架”、“跳线”等的定义和功能。 性能参数术语: 如“带宽”、“衰减”、“串扰”等,描述了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的关键指标。 环境与安全术语: 如“防火等级”、“电磁兼容性”等,涉及系统的安全和环境适应性。 第三章 基本规定 本章为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系列基础性的、通用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系统设计要求: 强调了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用途、规模以及用户数量等因素。 传输介质的选择: 提供了不同应用场景下传输介质(铜缆、光缆)选择的指导,例如,在对带宽、传输距离和抗干扰性有较高要求时,应优先考虑光缆。 系统拓扑结构: 明确了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这是目前最普遍、最易于管理和扩展的结构。 标识系统: 强调了建立一套完整、清晰的标识系统的重要性,以便于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所有线缆、端口、设备都应有明确的标识。 接地与防雷: 对系统的接地和防雷设计提出了要求,以保护设备免受电瞬态的损害,并确保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第四章 水平布线 水平布线是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连接工作区信息插座到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 布线路由: 规定了水平布线应尽可能短,并避免穿越强电区域,以减少电磁干扰。设计中应考虑线缆的敷设方式,如穿管、桥架等,并预留适当的余量。 线缆类型与规格: 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规定了不同类别的双绞线(如Cat5e、Cat6、Cat6A)和光纤在水平布线中的适用性。 信息插座: 详细规定了工作区信息插座的数量、类型(RJ45、光纤接口等)、安装位置和高度。通常每个工作区至少应设置一个信息插座,并根据需要增加。 端口数量: 规定了每个工作区域信息插座的最小端口数量,并鼓励根据未来发展趋势预留更多端口。 第五章 垂直布线(主干布线) 垂直布线(主干布线)连接建筑物内的各个楼层配线间、设备间以及外部网络接口。 布线路由: 规定了垂直布线应沿建筑物竖井敷设,并应选择最短、最直接的路径,以减小信号损耗。 线缆类型与规格: 强调了在垂直布线中,尤其是在跨楼层或长距离传输时,应优先选用光纤,以满足高带宽和远距离传输的要求。同时,也对铜缆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规定。 冗余设计: 鼓励对垂直布线进行冗余设计,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某一路发生故障时,另一路仍可正常工作。 连接点: 规定了楼层配线间和设备间的设备连接要求,包括配线架的安装、光纤的熔接和跳接等。 第六章 设备间和管理间 设备间(如设备配线间、数据中心机房)和管理间(如楼层配线间)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节点。 选址要求: 规定了设备间和管理间的选址原则,应便于线缆的引入和布放,远离强电、强磁干扰源,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消防和安全条件。 空间要求: 对设备间和管理间的面积、层高、承重等进行了规定,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设备和方便维护。 配线架和连接设备: 规定了配线架、跳线架、光纤配线箱等设备的安装要求,以及线缆的端接、管理和标识。 接地与电源: 强调了设备间和管理间应有完善的接地系统和可靠的电源供应。 第七章 建筑群布线 建筑群布线负责连接同一建筑群内不同建筑物之间的综合布线系统。 线缆类型: 规定了建筑群布线应优先选用光缆,以满足长距离、高带宽的传输需求,并考虑抗电磁干扰。 敷设方式: 针对直埋、穿管、架空等不同的敷设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保护措施。 穿越道路: 对需要穿越道路的线缆,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要求,如采用套管保护等。 外部接口: 规定了建筑群外部接口的设计要求,应满足连接外部网络(如互联网、广域网)的需求。 第八章 防火、防盗和防鼠 本章关注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防火: 规定了线缆和布线器材的防火性能要求,以及在穿越防火分区时的防火封堵措施,以防止火势蔓延。 防盗: 提出了在公共区域或易受侵扰的场所,对线缆和设备进行防盗保护的措施。 防鼠: 强调了在有鼠害风险的环境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鼠类啃咬线缆。 第九章 电磁兼容性(EMC) 电磁兼容性是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 干扰源分析: 鼓励设计人员识别潜在的电磁干扰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屏蔽措施: 详细规定了在必要时,对线缆和设备进行屏蔽的类型和要求,以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接地系统: 再次强调了完善的接地系统对于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 第十章 测试与验收 本章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测试和验收的要求。 测试项目: 列举了需要进行的各项性能测试,如线缆的长度测试、链路损耗测试、串扰测试、回波损耗测试等,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测试仪器: 规定了测试所使用的仪器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验收标准: 明确了系统验收的合格标准,并要求提供完整的测试报告。 第十一章 设计文件 本章规定了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所需提交的设计文件内容。 设计说明: 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原则、系统总体方案、各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说明等。 图纸: 如系统结构图、平面布线图、立面布线图、设备安装图等。 设备材料表: 列出所需设备和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技术经济分析: 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 总结: 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一部集技术性、规范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重要国家标准。它为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套严谨、全面的技术框架,旨在确保所设计的布线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并能够适应未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该规范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水平,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