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理論知識豐富,知道所以然。
2實際操作具體,需求和實現一一對應,能夠快速上手OpenStack。
3知識點全麵,涵蓋OpenStack的全部服務組件,係統全麵地掌握OpenStack。
內容簡介
OpenStack作為開源雲計算技術首當其衝,有著廣泛的受眾、活躍的社區和良好的傳播,尊為雲計算技術的領導者。本書由淺入深,從設計理論到實際操作,逐漸深入,帶領讀者認識OpenStack雲計算的全貌,輕鬆步入OpenStack雲計算的世界。其內容涵蓋瞭OpenStack雲計算設計理論、虛擬化技術KVM和Xen原理和應用、四種OpenStack網絡架構(flat、local、GRE和VXLAN)模式和網絡OSI七層模型介紹、Ceph分布式存儲、OpenStack安裝配置(nova、cinder、neutron、horizon、swift和keystone等服務組件)、應用場景和OpenStack實際操作(捲管理、創建網絡和實例、實例熱遷移和冷遷移)等多個方麵,使讀者閱讀後如沐春風,真正喜歡雲計算這項技術。本書適閤於剛剛或者計劃進入雲計算領域的初級讀者學習,也適閤已經進入雲計算領域並且有一定相關知識或認識的中級讀者閱讀。對於一些從事售前工作的讀者,本書也非常適用。
作者簡介
盧萬龍,現就職於聯想集團,近十年來一直專注於虛擬化、雲計算和基礎設施架構方麵,參與建設企業眾多重要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設計、實施和運維等工作,學習和積纍瞭豐富的技術和項目管理經驗,對KVM虛擬化、OpenStack雲計算、分布式文件係統和IBM PowerVM有深入研究。
周萌,2007年加入中油瑞飛,現任部門經理、技術架構師。擁有10多年行業從業經驗,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瞭中石油多個統建項目的實施,對雲計算有深入的理解,發錶瞭多篇文章,研究領域包括分布式計算、項目管理和係統架構,積纍瞭深厚的技術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目錄
第1篇 原理篇
第1章 雲計算之OpenStack 2
1.1 什麼是雲 2
1.2 OpenStack發展曆程 4
1.3 OpenStack概念設計 4
1.4 OpenStack服務組件 6
第2章 計算(Nova)服務介紹 8
2.1 架構設計 10
2.2 虛擬化技術介紹 10
2.2.1 KVM虛擬化技術 12
2.2.2 Xen虛擬化技術 22
2.3 Libvirt技術介紹 31
2.3.1 Libvirt API介紹 32
2.3.2 Libvirt網絡架構 34
2.3.3 Libvirt存儲架構 36
第3章 網絡(Neutron)服務介紹 37
3.1 網絡OSI 7層模型 38
3.2 網絡介紹 43
3.3 網絡架構 44
3.4 網絡API簡介 45
3.5 LBaaS和FWaaS 46
3.6 網絡類型介紹 48
第4章 存儲服務介紹 51
4.1 塊存儲(Cinder)服務介紹 53
4.2 對象存儲(Swift)服務介紹 54
4.2.1 對象存儲特點 55
4.2.2 對象存儲組成 57
4.3 文件係統存儲 62
4.4 Ceph簡介 62
4.4.1 存儲數據過程 64
4.4.2 可擴展性和高可用性 65
4.4.3 集群管理 68
第5章 計量(Ceilometer)服務介紹 72
5.1 計量服務組件組成 72
5.2 計量服務組件支持列錶 73
第6章 身份認證(Keystone)服務介紹 75
第7章 鏡像(Glance)服務介紹 78
第8章 儀錶闆(Horizon)服務介紹 80
第9章 編排(Heat)服務介紹 87
第2篇 安裝配置篇
第10章 OpenStack安裝配置準備 90
10.1 架構設計 90
10.2 基礎環境準備 93
10.2.1 安全設置規則 95
10.2.2 主機節點網絡設置 96
10.2.3 節點時鍾同步 102
10.2.4 配置OpenStack安裝源和運行環境 104
10.2.5 安裝和配置SQL數據庫 104
10.2.6 安裝和配置NoSQL數據庫 105
10.2.7 安裝和配置消息隊列 106
第11章 身份認證(Keystone)服務安裝配置 108
11.1 安裝和配置 108
11.2 創建service entity和API endpoint 112
11.2.1 準備 113
11.2.2 創建過程 113
11.3 創建項目、用戶和角色 115
11.4 檢查配置 118
11.5 定義OpenStack客戶端環境變量腳本 119
11.5.1 創建環境變量腳本 120
11.5.2 驗證 120
第12章 鏡像(Glance)服務安裝配置 122
12.1 安裝和配置 122
12.1.1 準備 122
12.1.2 安裝和配置Glance鏡像服務組件 125
12.1.3 安裝完成 127
12.2 驗證 128
第13章 計算(Nova)服務安裝配置 130
13.1 安裝和配置(控製節點) 130
13.1.1 準備 130
13.1.2 安裝和配置Nova計算服務組件 133
13.1.3 安裝完成 136
13.2 安裝和配置(計算節點) 136
13.2.1 安裝和配置Nova計算服務組件 136
13.2.2 安裝完成 139
13.3 驗證 139
第14章 網絡(Neutron)服務安裝配置 141
14.1 安裝和配置(控製節點) 141
14.1.1 準備 142
14.1.2 配置Neutron網絡服務組件 144
14.1.3 配置metadata agent 156
14.1.4 配置計算服務組件 157
14.1.5 安裝完成 157
14.2 安裝和配置(計算節點) 158
14.2.1 網絡服務組件安裝和配置通用組件 158
14.2.2 配置網絡核心組件 160
14.2.3 配置計算服務組件 162
14.2.4 安裝完成 163
14.3 驗證 163
第15章 儀錶闆(Horizon)服務安裝配置 165
15.1 安裝和配置 165
15.1.1 安裝和配置Horizon儀錶闆服務組件 166
15.1.2 安裝完成 168
15.2 驗證 168
第16章 塊存儲(Cinder)服務安裝配置 169
16.1 安裝和配置(控製節點) 169
16.1.1 準備 170
16.1.2 安裝和配置Cinder塊存儲服務組件 173
16.1.3 安裝完成 175
16.2 安裝和配置(存儲節點) 176
16.2.1 準備 176
16.2.2 安裝和配置Cinder塊存儲服務組件 177
16.2.3 安裝完成 180
16.3 驗證 180
第17章 對象存儲(Swift)服務安裝配置 181
17.1 安裝和配置(控製節點) 181
17.1.1 準備 182
17.1.2 安裝和配置Swift對象存儲服務組件 184
17.2 安裝和配置(存儲節點) 186
17.2.1 準備 186
17.2.2 安裝和配置Swift對象存儲服務組件 188
17.3 創建和分發Ring 190
17.3.1 創建用戶Ring 190
17.3.2 創建Container Ring 192
17.3.3 創建Object Ring 193
17.3.4 分發Ring配置文件 195
17.4 安裝完成 195
17.5 驗證 197
第18章 編排(Heat)服務安裝配置 199
18.1 安裝和配置 199
18.1.1 準備 199
18.1.2 安裝和配置Heat編排服務組件 205
18.1.3 安裝完成 208
18.2 驗證 208
第19章 計量(Ceilometer)服務安裝配置 209
19.1 安裝和配置 209
19.1.1 準備 209
19.1.2 安裝和配置Ceilometer計量服務組件 213
19.1.3 安裝完成 215
19.2 啓用Glance鏡像服務計量 215
19.3 啓用Nova計算服務計量 216
19.3.1 安裝和配置agent 216
19.3.2 配置Nova計算服務使用Ceilometer計量服務 218
19.4 啓用Cinder塊存儲服務計量 218
19.5 啓用Swift對象存儲服務計量 219
19.5.1 準備 219
19.5.2 配置Swift對象存儲服務使用Ceilometer計量服務 220
19.6 驗證 220
第20章 建立虛擬機實例測試 222
20.1 創建虛擬網絡 222
20.1.1 架構一網絡(Public Provider Network) 222
20.1.2 架構二網絡(Private Project Network) 225
20.2 創建Key Pair 231
20.3 創建Security Group規則 232
20.4 創建虛擬機實例 232
20.4.1 創建虛擬機實例(Public Provider Network) 232
20.4.2 創建虛擬機實例(Private Project Network) 238
20.5 創建塊存儲 243
第3篇 管理篇
第21章 OpenStack項目管理 250
21.1 管理租戶、用戶和角色 250
21.1.1 命令行方式 251
21.1.2 圖形界麵方式 255
21.2 管理主機類型 257
21.2.1 命令行方式 257
21.2.2 圖形界麵方式 259
21.3 管理安全組 263
21.4 管理主機集閤 265
21.5 資源使用率統計 267
21.5.1 命令行方式 267
21.5.2 圖形界麵方式 269
21.6 查看係統服務信息 270
第22章 儀錶闆使用 273
22.1 Logo和圖形界麵定製化 273
22.2 HTML標題、Logo鏈接和幫助定製化 275
第23章 管理鏡像 276
23.1 命令行方式 276
23.2 圖形界麵方式 279
第24章 管理網絡 282
24.1 命令行方式 282
24.2 圖形界麵方式 285
第25章 管理捲設備 287
25.1 命令行方式 287
25.2 圖形界麵方式 295
第26章 管理虛擬機實例 298
26.1 創建虛擬機實例 298
26.1.1 命令行方式 298
26.1.2 圖形界麵方式 302
26.2 操作虛擬機實例 303
26.2.1 命令行方式 303
26.2.2 圖形界麵方式 306
26.3 選擇主機節點運行實例 307
26.4 計算節點配置SSH互信 308
26.5 實例熱遷移 310
26.5.1 KVM 310
26.5.2 XenServer 317
26.6 實例冷遷移 318
26.7 實例轉移 319
第27章 OpenStack版本升級 322
27.1 升級準備 322
27.2 版本升級 325
27.3 版本迴退 329
第28章 故障排查 333
28.1 計算服務組件故障排查 333
28.2 塊存儲服務組件故障排查 335
前言/序言
序一
第一次接到學生的作序邀請,有些許驚訝,驚訝之餘,多有感慨!感慨有三:一是當初混沌懵懂的大學生已經在社會上茁壯成長,已不復當年記憶;二是自己的學生有如此進步,實為其感到高興;三是自己的學生還在從事本專業工作,堅持不懈,為自己多年的教學生涯感到慰藉。遙記當年和學生第一次通過郵件討論Java問題,後期做畢業設計,研究項目和語言架構,學生均付之於全力。以觀如今,也屬自然,望之繼續努力。
當今,雲計算已開始浸入和影響我們的生活。社會大眾所使用的微博、微信、支付寶等手機APP多半在雲端運行,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都已離不開它們,雲計算儼然成為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必需品。正如工業革命時期的水、電和交通一樣,雲計算正在讓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實現社會化、集約化和專業化,讓信息服務成為社會的公共基礎設施。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提供模型,雲計算讓用戶可隨時、隨地、按需地通過網絡訪問計算、存儲等各種共享資源。
短短十餘載,雲計算從概念實現瞭落地,從星星之火演變成燎原烈火。在雲計算的IaaS領域,OpenStack風頭正盛,社區活躍、靈活性、創新性、不被廠傢鎖定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等一係列優點促使它成為雲計算的“寵兒”。在雲計算的發展進程中,湧現齣眾多OpenStack的産品、方案和服務。各大、中、小型公司競相趨之,希望能夠藉助OpenStack這個風口而起飛。
蘇格拉底有韆年一問,研究哲學講究三要素,問和研都集中在這三個問題上: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本書作者抱著迴答這三個問題的態度,並在此落筆,從理論齣發,結閤實際,綜閤實操,全麵講解OpenStack,闡述瞭OpenStack的前世今生,詳述瞭OpenStack的何去何從。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和本書作者一起,帶著這三個問題閱讀此書,理解雲計算和學習OpenStack,重溫快樂學習的過程。謝謝!
謝斌紅
太原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
序二
與本書作者的初次相識,是在一次雲計算技術交流大會上,我倆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本書作者對技術的追求和癡迷,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也一下子拉近瞭我們的距離。同為技術研究人員的我們,此後一直保持聯係,對技術的鑽研、實踐中問題的探討、對行業發展的思考……最近一次見麵,本書作者拿著自己的書稿,讓我幫忙寫一段話。我在瀏覽此書後,覺得此書對於雲計算的初級學者和中級讀者來講,在係統、全麵地學習OpenStack方麵是非常有幫助的。
OpenStack作為一款雲計算軟件,成功地利用軟件定義瞭傳統的一切,包括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等。它將傳統所見的黑盒子全部利用軟件定義成白盒子。原來的計算或存儲設備很神秘,像“變形金剛”一樣屹立在我們的機房中,默默地提供服務,而數據在這些設備中如何進行計算、存儲,以及數據的安全性、持久性,隻能依賴廠商的産品說明書,而我們被拒之門外。然而OpenStack解決瞭這一切,隻要你懂得代碼,你就通曉一切。OpenStack對計算、存儲、網絡等多個功能進行瞭融閤,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解決瞭我們的各種IT需求。在原來的世界中,計算是計算、存儲是存儲、網絡是網絡,彼此之間分離,安裝、配置、部署和運維極其復雜,並且還要考慮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OpenStack將這些功能設計成不同的服務組件,彼此之間鬆耦閤,組閤在一起,並且提供瞭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完成瞭我們想要實現的所有功能,承載它們的物理硬件也由“變形金剛”變成瞭普通的“鐵盒子”——X86服務器。開源是OpenStack最大的優勢,避免瞭被IT廠商鎖定,我們可以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再也不用因為某個技術不熟悉而棄用或另行招聘人纔,或者因為不兼容而不得不購買固定品牌的昂貴設備,避免由此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
迴想自己初入雲計算領域,當時亦是十分茫然,在市麵上找瞭很多相關書籍,如飢似渴地閱讀。本書作為一本係統化講述OpenStack的書籍,闡述瞭OpenStack的前世今生,詳述瞭OpenStack的何去何從,深入淺齣,理論結閤實踐,具有很強的實操性。相信初入雲計算領域的技術人員在詳細閱讀此書後,會有一種打通任督二脈、茅塞頓開的收獲;對於中級讀者來說也能融會貫通,有新的收獲。祝願讀者在此書中有一個愉快的閱讀旅程!
張誌飛
WatchGuard加拿大區首席架構師
前言
記得初識雲計算時,根本不知道雲計算為何物,同時齣現的還有物聯網概念,它們滿滿地衝擊著我這個剛剛適應工作崗位的菜鳥。隨著各IT廠商對雲計算概念的熱炒,慢慢地我知道瞭什麼是雲計算、雲計算能夠做什麼。不知道是我抽離現象看到瞭本質,還是目光淺薄,竟然逐漸看輕雲計算,認為其不過是IT廠商忽悠甲方的一個概念,要落地並産生效益很難。
後來,中國整個IT市場掀起瞭去IOE的颶風,尤其是在“棱鏡門”爆齣後,呈愈演愈烈之勢,傳統的高性能、高穩定性和高安全性設備與架構失去瞭其繼續存在的依靠,讓傳統IT建設在整個IT大環境中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同時,也讓我這個傳統IT從業者變得惴惴不安,讓我多年視若瑰寶的UNIX和存儲技術一下子變成瞭過去時。在我情緒低落時,無所適從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感覺既迷茫又無奈。
這也印證瞭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人們大抵隻會在互相調笑的時候纔會祭齣“三觀不正確”的觀點來反擊他人,但是在某段比較盲從的時間裏,可能也隻有一個人具備的先天與後天共同作用而産生的“三觀”能幫助你、解救你,至少自己可以這麼認為。正確的“三觀”告訴我們,人要順應潮流,要順勢而為,要迎閤變化,要擁抱改變。因此,我放棄瞭學習多年的UNIX和存儲技術,投身於Linux和各種開源技術,也正在此時,OpenStack進入瞭我的世界。我重拾荒廢多年的Linux,開始學習Hadoop和OpenStack。
接觸OpenStack三年多來,我一直在碎片化地學習,走瞭不少彎路,也錯誤地理解瞭很多概念。人多半都是在睏惑的道路上一直前行,走走看看,看看走走。某天下午,我無意中看到一句話——最好的學習就是寫作,如夢初醒,於是萌生瞭寫作此書的想法。希望閱讀此書的讀者能夠在學習OpenStack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能夠係統、全麵地學習和掌握OpenStack。
本書內容
本書共分為3篇28章。第1篇是原理篇,包括9個章節,詳細講述瞭OpenStack項目中各服務組件的原理知識,對計算虛擬化技術、網絡知識模型和分布式存儲進行瞭重點講解,對讀者學習、理解OpenStack很有幫助,同時為下一篇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2篇是安裝配置篇,包括11個章節,詳細講述瞭如何安裝配置OpenStack項目中的各服務組件。該篇承上啓下,既是對原理篇所述原理知識的落地,又是對管理篇操作由來的一個剖析。
第3篇是管理篇,包括8個章節,詳細講述瞭如何管理OpenStack環境,既包括管理主機類型、虛擬機實例這樣的基礎操作,又包括虛擬機實例熱遷移、冷遷移、轉移及OpenStack版本升級這樣的高級操作,相信對讀者完全理解和掌握OpenStack會有一個極大的促進。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剛剛或者計劃進入雲計算領域的初級讀者學習,也適閤已經進入雲計算領域並且有一定相關知識或認識的中級讀者閱讀。對於一些從事售前工作的讀者,本書也非常適用。同時,非常歡迎一些雲計算資深人士或行業專傢閱讀本書以提齣寶貴意見。
感謝
感謝張鵬程,鵬程在工作方式方法、為人處世方麵給瞭我很多影響,對我未來的職業生涯有極大的幫助。
感謝馬筵峰,老馬給予瞭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使我始終存有對技術的興趣,堅持前行。
感謝瑞飛的領導和兄弟們,包括楊劍鋒書記、陸春陽副總經理、羅革新副總經理、劉哲生總監、丁閆總監、丁建新、張驍、曾國強、張樹海、楊友紅、侯明揚、金鵬飛、王誌剛,還有一些沒有提到的兄弟姐妹,你們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幫助和指導讓我受益良多,非常感謝!
感謝孫學瑛老師,孫老師認真的工作態度、專業的齣版知識和熱心的幫助,使得此書最終可以齣版。
感謝周琦老師,周老師熱心的幫助和專業的項目管理知識,對本書的寫作和齣版給予瞭巨大幫助。
聲明
1.本書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引用的目的是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此書內容,感謝原作者貢獻。
2.作者水平有限,開源技術無限,如有錯誤,敬請廣大讀者斧正。
感悟
1.IT技術變化之快,摧枯拉朽。技術人得閑時,還是要多看看、多想想、多聽聽。
2.許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與諸君共勉。
OpenStack:賦能雲計算時代的企業級基礎架構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浪潮中,雲計算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速創新的核心驅動力。而在眾多雲計算技術中,OpenStack以其開源、靈活、可擴展的特性,成為瞭構建私有雲和混閤雲解決方案的基石。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OpenStack的某個版本或某個組件的簡單介紹,而是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具備實踐指導意義的OpenStack知識體係,幫助您從零開始,逐步掌握這項強大技術的精髓,並能夠將其應用於實際的企業級IT環境中。 為何選擇OpenStack?—— 洞悉開源力量的價值 OpenStack的崛起並非偶然。在經曆瞭Proprietary(專有)軟件的種種限製後,業界對一個開放、標準化的雲平颱産生瞭迫切的需求。OpenStack正是應運而生,它匯聚瞭全球頂尖的技術人纔和企業力量,通過社區驅動的方式,不斷迭代和完善。選擇OpenStack,意味著您站在瞭一個開放的生態係統之上,能夠自由地選擇硬件廠商、集成第三方服務,並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進行深度定製,擺脫瞭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獲得瞭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自主權。 從概念到實踐:構建堅實的OpenStack知識框架 本書的編寫初衷,是希望能為每一個渴望理解和掌握OpenStack的讀者提供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我們堅信,理解一項技術,不僅僅是記住它的API和命令,更在於理解其背後的設計理念、架構原理以及如何將其與實際業務場景相結閤。因此,本書將從以下幾個核心維度展開: OpenStack的起源與演進: 瞭解OpenStack如何從一個簡單的項目發展成為一個龐大而成熟的雲平颱,有助於我們理解其設計哲學和未來的發展方嚮。我們將迴顧其關鍵裏程碑,探討不同版本帶來的革新,以及社區在推動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組件的深度剖析: OpenStack並非一個單一的軟件,而是一個由多個核心組件協同工作的復雜係統。本書將逐一深入剖析這些關鍵組件,例如: Nova (Compute): 負責虛擬機實例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創建、啓動、停止、刪除等操作。我們將深入理解其調度算法、主機聚閤、資源分配等核心機製。 Neutron (Networking): 提供網絡即服務(NaaS),允許用戶創建和管理復雜的虛擬網絡拓撲,包括路由器、防火牆、負載均衡等。我們將探討其插件機製、ML2(Modular Layer 2)架構以及各種網絡驅動的實現。 Cinder (Block Storage): 提供塊存儲捲的管理,為虛擬機提供持久化的存儲。我們將瞭解捲的類型、快照、備份以及與不同存儲後端(如Ceph、NFS)的集成。 Swift (Object Storage): 提供對象存儲服務,適用於存儲非結構化數據,如圖片、視頻、備份等。我們將深入理解其分布式架構、一緻性模型和數據冗餘機製。 Keystone (Identity Service): 負責用戶認證和授權,是OpenStack安全的核心。我們將理解其服務目錄、令牌管理以及與外部認證係統的集成。 Glance (Image Service): 提供虛擬機鏡像的管理,包括上傳、查找、下載和管理鏡像的各種元數據。 Horizon (Dashboard): 提供一個用戶友好的Web界麵,方便用戶通過圖形化方式管理OpenStack資源。 架構設計與部署策略: 成功的OpenStack部署離不開對整體架構的深刻理解。本書將詳細闡述OpenStack的控製節點(Controller Nodes)和計算節點(Compute Nodes)等關鍵角色的職責,以及它們之間的通信機製。同時,我們將探討不同的部署方案,包括All-in-One(一體化部署)、多節點部署,以及在生産環境中常用的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和災難恢復(Disaster Recovery)策略。我們將介紹諸如RDO、Packstack、Kolla-Ansible等流行的部署工具,並提供相應的實踐指導。 網絡篇:構建靈活高效的雲網絡: 雲計算的生命綫在於網絡。本書將花費大量篇幅深入講解Neutron組件,從基礎的網絡概念(如VLAN、VXLAN)到高級的網絡配置(如安全組、端口轉發、浮動IP),再到多租戶網絡的設計和實現。我們將探討如何構建一個安全、隔離且高性能的雲網絡環境,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存儲篇:實現彈性可擴展的雲存儲: 數據是企業的寶貴資産,而高效可靠的存儲是保障數據安全和業務連續性的關鍵。本書將詳細介紹Cinder和Swift組件,從捲的創建、掛載、快照到對象存儲的上傳、下載、生命周期管理。我們將深入探討與各種主流存儲後端(如Ceph、NFS、iSCSI)的集成,以及如何根據業務需求選擇閤適的存儲方案,實現存儲資源的彈性伸縮和高效利用。 安全篇:構築堅不可摧的雲安全防綫: 在多租戶的雲環境中,安全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本書將係統性地講解OpenStack的安全機製,包括Keystone的身份認證與授權,安全組(Security Groups)的網絡訪問控製,以及如何結閤其他安全工具(如防火牆、入侵檢測係統)構建多層次的安全防護體係。我們將強調最小權限原則、數據加密、審計日誌等安全最佳實踐。 運維與監控:保障雲平颱穩定運行: 部署OpenStack隻是第一步,如何有效地運維和監控,確保其穩定、高效地運行,是企業級應用的關鍵。本書將分享OpenStack的日誌管理、故障排查、性能調優等方麵的實用技巧。我們將介紹各種監控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以及如何構建一套完善的監控告警體係,及時發現並解決潛在問題。 擴展與集成:釋放OpenStack的無限潛能: OpenStack的強大之處在於其開放性和可擴展性。本書將探討如何利用OpenStack的API與第三方係統進行集成,例如與監控係統、自動化運維工具、CI/CD流水綫等。我們還將介紹一些常用的OpenStack擴展項目,如Heat(Orchestration)用於自動化部署應用棧,Magnum(Container Orchestration Engine)用於容器編排等,幫助您構建更加豐富和智能的雲平颱。 實踐案例與進階主題: 為瞭讓讀者更好地掌握OpenStack,本書將穿插大量實際操作的步驟和示例。我們將通過模擬真實場景,演示如何部署、配置和管理OpenStack環境。此外,我們還將涉及一些進階主題,如OpenStack的二次開發、性能優化、與其他雲平颱的互聯互通等,為希望深入研究的讀者提供指引。 本書的目標讀者: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體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IT運維工程師: 想要學習和掌握OpenStack的企業級私有雲/混閤雲部署、運維和管理。 係統架構師: 尋求構建可擴展、高可用、靈活的企業級IT基礎架構的方案。 開發工程師: 希望瞭解雲平颱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利用雲原生技術進行開發和部署。 技術愛好者: 對開源雲計算技術充滿熱情,希望深入瞭解OpenStack的原理和實踐。 學生與研究人員: 學習和研究雲計算技術的學生和研究者。 結語: OpenStack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潛力的技術領域,掌握OpenStack,意味著您將擁有構建和管理下一代企業級IT基礎設施的能力。本書的目標,是成為您踏入OpenStack世界的最佳嚮導,為您提供最全麵、最深入、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幫助您自信地應對雲計算帶來的挑戰,並從中發掘無限機遇。讓我們一同踏上OpenStack的學習之旅,賦能您的企業,駕馭雲計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