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結構: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BIM結構: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言磊,張褘男,陳煒 著
圖書標籤:
  • BIM
  • Revit Structure
  • 土木工程
  • 結構設計
  • 建築信息模型
  • Autodesk
  • 結構工程
  • 建模
  • 軟件應用
  • 工程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977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326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8
字數:39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用於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建築結構設計和施工管理人員以及BIM愛好者。
《BIM結構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應用 》是作者近年針對bim相關軟件工程實踐的總結。作者基於某一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和某一鋼結構為實例,詳細介紹瞭Autodesk Revit Structure軟件,《BIM結構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應用 》具有以下特點:(1)完整的內容體係,涵蓋瞭三維結構建模的整個過程;(2)以命令操作為本,以實例講解為主,在詳細介紹基本操作的同時,注重實際應用技巧;(3)采用簡單、典型工程實例模型,內容完整,貫穿始終,方便初學者體驗結構建模的全過程;(4)操作步驟詳細、連貫,圖文並茂,便於讀者理解;(5)包含瞭實用性的操作技巧,方便讀者快速掌握;(6)詳細講解各構件的族文件創建過程,為讀者日後自行拓展程序的應用做準備;(7)特彆介紹瞭與結構分析軟件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進行數據交互的整個操作流程。

內容簡介

《BIM結構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應用 》基於鋼筋混凝土結構實例和鋼結構實例,從實際建模應用的需求齣發,詳細介紹瞭Autodesk Revit Structure軟件中結構構件的創建過程和應用技巧,尤其重點介紹瞭速博插件在結構建模中的應用、混凝土結構配筋方法、與結構分析軟件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的交互以及結構施工圖紙的設計與處理。全書的內容涵蓋瞭一個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從建模到分析、齣圖的全過程,並穿插瞭一個鋼結構模型的創建。內容完整,貫穿始終,方便讀者學習完整的建模方法,提高學習效率。《BIM結構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應用 》還為讀者提供瞭很多建模技巧,減少學習建模過程中的睏擾,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BIM結構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應用 》適用於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建築結構設計和施工管理人員以及BIM愛好者。

作者簡介

王言磊,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現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縴維增強塑料(FRP)及工程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質量分會檢測鑒定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矽酸鹽學會玻璃鋼分會理事、中國復閤材料學會土木工程復閤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文核心期刊《玻璃鋼/復閤材料》編委、國傢標準《結構用縴維增強復閤材料拉擠型材》編委、行業標準《縴維增強復閤材料加固修復鋼結構技術規程》編委、行業標準《縴維片材加固修復結構用粘接樹脂》編委、行業標準《結構加固修復用碳縴維片材》編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評審專傢、《ACI Journal》和《土木工程學報》等10餘個國內外期刊評審人。負責包括“973”項目子課題1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十二五”國傢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等項目2項。發錶學術論文60餘篇(SCI收錄14篇,EI收錄31篇),獲得授權專利6項。

目錄

第1章Revit Structure 2016基本知識1
1.1Revit Structure 簡介3
1.2用戶界麵3
1.2.1應用程序菜單3
1.2.2標題欄4
1.2.3快速選項工具欄4
1.2.4功能區4
1.2.5選項欄6
1.2.6項目瀏覽器6
1.2.7屬性麵闆7
1.2.8狀態欄7
1.2.9視圖控製欄7
1.2.10導航欄8
1.2.11信息中心8
1.2.12ViewCube8
1.2.13繪圖區域8
1.3基本概念9
1.4圖元9
1.4.1圖元的分類9
1.4.2圖元的層級關係10
1.5視圖和顯示11
1.6族和族的創建12
1.6.1族的基本介紹13
1.6.2族的創建13
1.7速博插件20
第2章創建新項目23
2.1新建項目文件25
2.2前期設置25
2.2.1設置選項25
2.2.2設置捕捉26
2.2.3設置材質27
2.2.4結構設置32
2.3創建標高32
2.3.1標高修改與命名32
2.3.2標高命令33
2.3.3標高鎖定36
2.3.4實例應用36
2.4創建軸網37
2.4.1軸網命令37
2.4.2軸網的調整38
2.4.3實例應用40
2.5導入CAD42
第3章結構柱45
3.1添加結構柱47
3.1.1結構柱的創建47
3.1.2結構柱的放置48
3.2實例詳解53
3.3結構柱族的創建55
3.4速博插件的應用62
第4章結構框架梁65
4.1添加梁67
4.1.1梁的創建67
4.1.2梁的放置67
4.1.3梁係統69
4.2實例詳解72
4.3結構框架梁族的創建74
4.4速博插件的應用77
第5章結構牆和樓闆79
5.1結構牆81
5.1.1結構牆的創建81
5.1.2結構牆的放置81
5.1.3結構牆的修改84
5.2結構樓闆85
5.2.1結構樓闆的創建85
5.2.2結構樓闆的放置86
5.3實例詳解89
5.3.1嚮項目中添加牆89
5.3.2嚮項目中添加樓闆92
第6章基礎97
6.1添加基礎99
6.1.1獨立基礎99
6.1.2條形基礎101
6.1.3基礎闆103
6.2實例詳解105
6.2.1添加柱下獨立基礎105
6.2.2添加牆下條形基礎106
6.3基礎族的創建107
6.3.1創建樁107
6.3.2創建承颱112
6.3.3載入樁族114
6.3.4添加隱藏綫115
第7章樓梯117
7.1創建樓梯119
7.1.1按構件方式創建樓梯119
7.1.2按草圖方式創建樓梯125
7.2實例詳解126
7.2.1參照平麵127
7.2.2參數設置127
7.2.3繪製樓梯127
7.2.4為其他層添加樓梯129
第8章結構配筋131
8.1鋼筋命令添加鋼筋133
8.1.1設置混凝土保護層133
8.1.2創建剖麵視圖133
8.1.3放置鋼筋135
8.1.4鋼筋的顯示136
8.2使用速博插件配筋137
8.3實例詳解138
8.3.1柱配筋138
8.3.2梁配筋145
8.3.3闆配筋150
8.3.4剪力牆配筋152
8.3.5基礎配筋157
8.3.6樓梯配筋164
8.4配筋參照圖165
第9章鋼結構實例167
9.1創建標高、軸網169
9.2創建框架171
9.2.1創建構件171
9.2.2使用速博生成框架173
9.3創建連接176
9.3.1梁-柱連接176
9.3.2梁-梁連接183
9.3.3檁條墊183
9.3.4支撐連接189
第10章結構分析模型193
10.1結構參數設置195
10.1.1符號錶示法設置196
10.1.2荷載工況196
10.1.3荷載組閤197
10.1.4分析模型設置198
10.1.5邊界條件設置199
10.2結構分析模型查看和編輯200
10.2.1添加分析模型平麵200
10.2.2梁、支撐、結構柱的分析模型201
10.2.3闆的分析模型202
10.2.4分析模型顯示控製202
10.2.5分析模型調整202
10.2.6邊界條件204
10.3結構荷載205
10.3.1點荷載205
10.3.2綫荷載206
10.3.3麵荷載207
10.4實例詳解208
10.5Revit和Robot Structure Analysis之間的數據交互210
10.5.1發送結構模型到Robot210
10.5.2Robot中結構分析與調整211
10.5.3從Robot更新模型到Revit218
第11章圖紙設計與處理221
11.1圖紙設計223
11.1.1標題欄族的創建223
11.1.2新建圖紙226
11.1.3視圖227
11.1.4外部信息231
11.1.5明細錶232
11.2梁柱平法施工圖234
11.2.1鋼筋字體234
11.2.2創建共享參數234
11.2.3創建注釋族235
11.2.4梁柱平法施工圖237
11.3圖紙變更239
11.3.1修訂信息239
11.3.2雲綫批注241
11.4圖紙打印244
11.4.1打印244
11.4.2圖紙導齣244
參考文獻248

精彩書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二維建築結構設計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建築設計的發展要求,如何將設計過程變得可視化,將三維模型更直觀地展現齣來,是目前建築行業的發展方嚮。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的齣現,引發瞭建築行業一場新的革命,它突破瞭傳統設計方法的瓶頸,采用三維參數化的設計理念,以一種全新的方法定義三維模型,使得建築項目從初期設計、施工到後期運營管理的全過程效率都得到瞭大幅提升,無論是業主、設計方,還是施工方都能感受到BIM在建築行業中的價值,所以BIM技術將在未來建築行業得到大力發展,並引領建築行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Autodesk Revit係列軟件是Autodesk公司在建築設計行業推齣的三維設計解決方案,是BIM平颱中比較齣色的建模軟件,其優勢在於能夠協調建設工程中各專業的工作,將所有的模型信息儲存在一個協同數據庫中,實現“一處修改,處處更新”的效果,從而程度地減少瞭重復性的建模和繪圖工作,降低瞭項目設計方案變更中的失誤,提高瞭工程師的工作效率。同時它能在施工前對建築結構進行更的可視化,從而在設計階段早期製定更加明智的決策。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是Autodesk Revit係列軟件中的結構闆塊,它是專為結構工程專業定製的BIM解決方案,擁有用於結構設計與分析的強大工具。它將多材質的物理模型與獨立、可編輯的分析模型進行瞭集成,可實現高效地結構分析,並為常用的結構分析軟件提供瞭雙嚮鏈接。基於BIM需求,進行三維結構建模和結構分析是未來發展的方嚮,而目前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和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相對較少,學習並研究使用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就顯得尤為必要。
本書基於某一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和某一鋼結構為實例,詳細介紹瞭Autodesk Revit Structure軟件,本書具有以下特點:(1)完整的內容體係,涵蓋瞭三維結構建模的整個過程;(2)以命令操作為本,以實例講解為主,在詳細介紹基本操作的同時,注重實際應用技巧;(3)采用簡單、典型工程實例模型,內容完整,貫穿始終,方便初學者體驗結構建模的全過程;(4)操作步驟詳細、連貫,圖文並茂,便於讀者理解;(5)包含瞭實用性的操作技巧,方便讀者快速掌握;(6)詳細講解各構件的族文件創建過程,為讀者日後自行拓展程序的應用做準備;(7)特彆介紹瞭與結構分析軟件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進行數據交互的整個操作流程。
本書共分為11章,主要內容如下:第1章對Autodesk Revit Structure 2016和一些基本概念進行瞭介紹;第2章介紹瞭在如何在Revit Structure中新建項目、建模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標高和軸網的創建;第3章至第6章基於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實例,詳細介紹瞭結構柱、結構框架梁、結構牆、結構樓闆,以及基礎的創建過程,包含瞭各種結構構件創建添加的基本操作命令、實例中構件的建模方法、結構構件族文件的創建和速博插件的應用等;第7章介紹瞭樓梯的創建,包括按構件和按草圖兩種樓梯創建方法,以及實例中樓梯的建模方法;第8章介紹瞭為混凝土結構配筋的方法和技巧,使用鋼筋命令和速博插件,為不同的混凝土構件進行配筋;第9章基於鋼結構實例,詳細介紹瞭三維門式剛架的建模過程,包括主體框架和結構連接,並介紹瞭鋼結構連接族的創建;第10章介紹瞭Revit Structure結構分析模型的相關內容,並基於鋼筋混凝土實例模型介紹Revit Structure和Robot Structure Analysis之間的數據交互;第11章介紹瞭圖紙設計和處理的相關內容,主要是混凝土平法施工圖的齣圖。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建築結構設計和施工管理人員以及BIM愛好者使用。
本書由大連理工大學王言磊、張禕男和陳煒編著,其中第1章、第5~6章、第8~10章由王言磊編寫,第2~4章、第7章由張禕男編寫,第11章由陳煒編寫,全書由王言磊統稿。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編者參考瞭大量文獻,在此謹嚮這些文獻的作者錶示衷心的感謝。雖然編寫過程中力求敘述準確、完善,但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前言/序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二維建築結構設計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建築設計的發展要求,如何將設計過程變得可視化,將三維模型更直觀地展現齣來,是目前建築行業的發展方嚮。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的齣現,引發瞭建築行業一場新革命,它突破瞭傳統設計方法的瓶頸,采用三維參數化的設計理念,以一種全新的方法定義三維模型,使得建築項目從初期設計、施工到後期運營管理的全過程效率都得到瞭大幅提升,BIM技術的價值得到瞭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等的認可。可以預見BIM技術在未來建築行業將取得長足發展,並引領建築行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Autodesk Revit係列軟件是Autodesk公司在建築設計行業推齣的三維設計解決方案,是BIM平颱中比較齣色的建模軟件,其優勢在於能夠協調建設工程中各專業的工作,將所有的模型信息儲存在一個協同數據庫中,實現“一處修改,處處更新”的效果,從而程度地減少重復性的建模和繪圖工作,降低項目設計方案變更中的失誤,提高工程師的工作效率。同時它能在施工前對建築結構進行更的可視化,從而使相關人員在設計階段早期做齣更加明智的決策。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是Autodesk Revit係列軟件中的結構闆塊,它是專為結構工程專業定製的BIM解決方案,擁有用於結構設計與分析的強大工具。它將多材質的物理模型與獨立、可編輯的分析模型進行瞭集成,可實現高效的結構分析,並為常用的結構分析軟件提供瞭雙嚮鏈接。基於BIM需求,進行三維結構建模和結構分析是未來發展的方嚮,而目前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和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相對較少,學習並研究使用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就顯得尤為必要。
本書以某一鋼筋混凝土框架�布裊η澆峁購湍騁桓紙峁颳�實例,詳細介紹瞭Autodesk Revit Structure軟件,本書具有以下特點:①完整的內容體係,涵蓋瞭三維結構建模的整個過程;②以命令操作為本,以實例講解為主,在詳細介紹基本操作的同時,注重實際應用技巧;③采用簡單、典型的工程實例模型,內容完整,貫穿始終,方便初學者體驗結構建模的全過程;④操作步驟詳細、連貫,圖文並茂,便於讀者理解;⑤包含瞭實用性的操作技巧,方便讀者快速掌握;⑥詳細講解各構件的族文件創建過程,為讀者日後自行拓展程序的應用做準備;⑦特彆介紹瞭與結構分析軟件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進行數據交互的整個操作流程。
本書共分為11章,主要內容如下:第1章對Autodesk Revit Structure 2016和一些基本概念進行瞭介紹;第2章介紹瞭如何在Revit Structure中新建項目、建模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標高和軸網的創建;第3~6章基於鋼筋混凝土框架�布裊η澆峁故道�,詳細介紹瞭結構柱、結構框架梁、結構牆、結構樓闆,以及基礎的創建過程,包含瞭各種結構構件創建添加的基本操作命令、實例中構件的建模方法、結構構件族文件的創建和速博插件的應用等;第7章介紹瞭樓梯的創建,包括按構件和按草圖兩種樓梯創建方法,以及實例中樓梯的建模方法;第8章介紹瞭為混凝土結構配筋的方法和技巧,使用鋼筋命令和速博插件,為不同的混凝土構件進行配筋;第9章基於鋼結構實例,詳細介紹瞭三維門式剛架的建模過程,包括主體框架和結構連接,並介紹瞭鋼結構連接族的創建;第10章介紹瞭Revit Structure結構分析模型的相關內容,並基於鋼筋混凝土實例模型介紹Revit Structure和Robot Structure Analysis之間的數據交互;第11章介紹瞭圖紙設計和處理的相關內容,主要是混凝土平法施工圖的齣圖。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建築結構設計和施工管理人員以及BIM愛好者使用。
本書由大連理工大學王言磊、張禕男和陳煒編著,其中第1章、第5~6章、第8~10章由王言磊編寫,第2~4章、第7章由張禕男編寫,第11章由陳煒編寫,全書由王言磊統稿。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作者參考瞭大量文獻,在此謹嚮這些文獻的作者錶示衷心的感謝。雖然編寫過程中力求敘述準確、完善,但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6年9月
現代工程建造的基石:BIM技術在結構工程領域的革新之路 本書旨在深度剖析“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特彆是其在土木工程結構領域的革命性應用。我們將超越傳統的二維圖紙和孤立的軟件工具,聚焦於BIM如何重塑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建造和運維全生命周期,為現代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精度和協同。 第一章:BIM理論與實踐基礎 在深入探討BIM在結構工程中的具體應用之前,本章將為讀者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將首先厘清BIM的核心概念,解釋它不僅僅是一種軟件,更是一種集成的流程和方法論,強調信息模型在其中扮演的中心角色。讀者將瞭解到BIM模型如何承載豐富的幾何信息和非幾何數據,並貫穿於項目始終。 BIM的定義與演進: 從早期三維建模的萌芽,到如今高度集成的多維度信息平颱,我們將迴顧BIM技術的發展曆程,理解其不斷深化和拓展的內涵。 BIM的核心要素: 重點闡述BIM模型的“信息”屬性,包括構件的屬性、材料規格、性能參數、成本數據、施工計劃等。理解這些信息如何支持項目決策和管理。 BIM的優勢與價值: 詳細分析BIM為工程項目帶來的具體效益,例如: 可視化與溝通: 強大的三維可視化能力極大地提升瞭項目參與者之間的溝通效率,減少誤解。 衝突檢測與碰撞檢查: 在設計早期發現結構、機電、管道等各專業之間的衝突,避免後期返工。 協同工作流程: 建立多方協同的工作平颱,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更新,提高團隊協作效率。 生命周期管理: BIM模型可以作為項目在建造完成後的“數字孿生”,為後期的運維、改造和拆除提供重要依據。 提高精度與質量: 精確的模型數據有助於減少施工錯誤,提高工程質量。 成本與進度控製: 基於精確模型進行工程量計算、成本估算和進度模擬,實現更有效的項目管理。 BIM等級與成熟度模型: 介紹當前行業內普遍認可的BIM等級劃分(如LOD - Level of Development)和BIM成熟度模型,幫助讀者理解不同階段BIM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BIM標準與規範: 探討國內外的BIM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包括信息交換標準(如IFC -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模型交付要求等,為實際項目應用提供指導。 第二章:BIM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本章將聚焦於BIM技術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階段的強大應用能力,探討如何利用BIM工具進行高效、精確的設計,並實現設計成果的優化。 參數化建模與構件創建: 深入講解如何利用BIM軟件創建包含豐富信息的結構構件,例如梁、柱、闆、牆、樓梯、基礎等。理解參數化建模的優勢,即通過修改參數即可實現模型幾何形狀和屬性的聯動更新。 結構分析與優化: 介紹BIM模型如何與結構分析軟件進行無縫集成。通過將BIM模型中的幾何信息和材料屬性導入結構分析引擎,進行結構受力分析、荷載計算、內力分析等,並根據分析結果對結構方案進行優化,如調整截麵尺寸、配筋等。 可視化設計審查與方案比選: 利用BIM模型直觀展示設計方案,方便設計團隊、顧問、業主等多方進行可視化審查,及時發現設計缺陷。同時,BIM也支持多方案的快速建模和比選,為最優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 基於模型的工程量計算: 詳細闡述如何從BIM模型中自動提取結構構件的幾何信息,實現精確的工程量計算,包括混凝土體積、鋼筋重量、模闆麵積等。這將大大提高工程量計算的效率和準確性,減少人工誤差。 結構深化設計與節點詳圖: BIM軟件能夠支持對結構節點進行詳細建模,直觀展示鋼筋連接、錨固等細節,為施工提供清晰的指導。通過三維模型,復雜的節點構造得以清晰展現,有效避免施工中因理解偏差造成的錯誤。 預製構件設計與管理: 對於采用預製構件的工程項目,BIM模型能夠精確定義預製構件的尺寸、形狀、連接方式,並進行虛擬安裝模擬,優化預製構件的設計和生産流程。 第三章:BIM在土木工程結構施工中的應用 施工階段是BIM技術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本章將深入探討BIM如何賦能土木工程結構施工,從場地規劃到現場執行,再到進度與成本的精細化管控。 施工場地規劃與布置: 利用BIM模型進行施工總平麵布置,模擬塔吊、施工通道、材料堆放區域等,優化場地利用效率,確保施工安全。 施工順序模擬與虛擬建造: 通過BIM模型進行施工工序的模擬,生成時間軸,直觀展示各個構件的安裝順序。這有助於發現施工中的潛在衝突,優化施工計劃,預測進度。 碰撞檢測與施工方案優化: 在施工前,通過BIM模型進行各專業(結構、機電、給排水等)的碰撞檢測,提前發現施工中可能齣現的矛盾,並據此優化施工方案,避免後期返工。 基於模型的現場指導與交底: 將BIM模型直接應用於施工現場,作為現場人員的指導工具。例如,利用平闆電腦或AR/VR設備,現場技術人員可以直觀查看構件的安裝位置、尺寸、連接方式等信息,提高施工精度。 鋼筋工程的BIM應用: 重點講解BIM在鋼筋工程中的應用,包括鋼筋的建模、排布、綁紮、預製等。精確的鋼筋模型不僅可以實現鋼筋工程量的精確計算,還可以為鋼筋加工和現場綁紮提供清晰的指導,減少錯誤。 模闆工程的BIM應用: BIM可以用於模闆的設計、建模和安裝指導,尤其是在復雜結構造型中,能夠實現模闆的精確定位和高效安裝。 施工進度與成本控製: 將BIM模型與施工進度計劃(如P6, MS Project)和成本信息相結閤,實現基於模型的進度模擬和成本跟蹤。通過對模型進度的實時更新,可以準確預測工期,監控成本偏差,及時采取糾偏措施。 現場質量管理與安全監控: BIM模型可以承載質量檢查點信息,指導現場人員進行質量檢查。同時,通過模擬施工過程,可以識彆潛在的安全風險,並製定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第四章:BIM在土木工程結構運維中的應用 BIM的價值並非止於項目竣工。本章將探討BIM模型如何貫穿於結構的運維階段,為資産管理、健康監測和未來改造提供強大的支持。 資産信息管理: BIM模型能夠集成結構的各種資産信息,包括材料類型、製造日期、安裝位置、維護曆史、供應商信息等,形成一個集中的資産數據庫,方便管理和查詢。 結構健康監測與診斷: 將傳感器數據與BIM模型關聯,可以實現對結構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測和可視化展示。例如,通過傳感器數據反饋的位移、應力等信息,在BIM模型中進行直觀呈現,輔助結構診斷和評估。 應急響應與災害預案: 在發生自然災害或突發事故時,BIM模型可以提供結構的詳細信息,包括結構布置、關鍵構件、承載能力等,為應急響應和搶險救災提供決策依據。 後期改造與擴建規劃: 當需要對現有結構進行改造或擴建時,BIM模型可以作為基礎,直觀展示現有結構的情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設計,減少對原有結構的乾擾,提高改造效率。 設施管理與維護計劃: BIM模型可以用於製定和執行結構維護計劃,例如,標記需要定期檢查的構件,安排定期的維修保養工作,並記錄維護過程。 能源效率分析與可持續性評估: 在部分應用中,BIM模型還可以整閤結構的熱工性能、材料的碳排放等信息,用於可持續性評估和能源效率分析。 第五章:BIM項目實施的關鍵因素與挑戰 成功實施BIM並非易事,需要係統性的規劃和周密的準備。本章將探討BIM項目實施中的關鍵因素和可能麵臨的挑戰,並提供相應的對策。 組織機構與流程再造: 探討BIM實施對現有組織機構和工作流程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流程再造,適應BIM的工作模式。 人員培訓與能力建設: BIM的應用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本章將強調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包括軟件操作、建模技能、協同流程等。 技術選型與平颱搭建: 分析不同BIM軟件的功能特點,以及如何根據項目需求選擇閤適的軟件,並搭建統一的BIM協作平颱。 信息管理與數據安全: 強調BIM項目中的信息管理策略,包括模型數據的組織、存儲、備份和安全防護。 閤同與法律問題: 探討BIM項目在閤同條款、知識産權、責任劃分等方麵可能齣現的法律問題,並提齣應對建議。 行業生態與標準協同: 分析BIM技術在行業內的推廣應用現狀,以及如何通過行業標準的建立和協同,促進BIM技術的健康發展。 變革管理與文化適應: 識彆BIM實施可能遇到的變革阻力,並探討有效的變革管理策略,幫助組織和個人適應新的工作模式。 附錄:BIM軟件與工具介紹(非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側重於通用性介紹) 本附錄將簡要介紹市場上一些主流的BIM軟件和相關工具,但不會深入講解特定軟件的操作。其目的是讓讀者對BIM工具生態有一個大緻的瞭解,為他們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軟件選擇提供參考。這部分內容將涵蓋: 主流BIM建模軟件: 介紹如ArchiCAD, Vectorworks等其他BIM軟件的基本特點。 BIM協同與項目管理平颱: 介紹如Autodesk BIM 360, Bentley ProjectWise等協同平颱。 BIM模型審閱與可視化工具: 介紹如Navisworks, Solibri Model Checker等模型審閱工具。 BIM與GIS集成工具: 介紹將BIM模型與地理信息係統集成的解決方案。 BIM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工具: 介紹用於BIM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展示的工具。 本書緻力於為土木工程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關於BIM技術在結構工程中應用的全麵視角。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和對實踐應用的詳盡分析,我們希望能夠激發讀者對BIM技術潛力的認知,並為他們在未來的工程實踐中應用BIM提供有力的指導和支持,從而共同推動現代工程建造邁嚮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續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位資深結構工程師,對軟件的更新換代持有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很多新工具隻是曇花一現的噱頭。但是,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BIM技術的核心價值。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哪些功能是真正能提高生産力的“硬通貨”,哪些隻是錦上添花的“花架子”。書中對軟件新版本特性的解讀非常到位,能夠精準地指齣這些新特性在結構工程中應用的最大價值點和潛在限製。例如,書中對“協同工作流程”的探討,詳細描述瞭如何利用雲平颱進行多方實時修改和反饋,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頻繁與建築師、機電工程師溝通的團隊來說,是解決協作難題的鑰匙。這本書的結構組織邏輯非常清晰,知識點層層遞進,從基礎模型的搭建到復雜的分析集成,再到最終齣圖和信息交付,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未來幾年內結構設計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嚮有瞭一個非常堅實和清晰的認知。

評分

這本書的體量相當可觀,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和內容的厚度。我最關注的是它對不同結構類型,比如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的BIM應用差異化處理。很多教材往往會“一刀切”,但這本書非常細緻地分析瞭在處理預應力構件或者復雜節點時,軟件的特定功能如何被定製和優化,這對於需要進行精細化設計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它不僅僅是軟件操作手冊的升級版,更像是一份關於“工程建模最佳實踐”的行業標準草案。我發現書中的某些案例分析,甚至涉及到施工階段的4D/5D管理,這讓我意識到,這本書的視野已經超齣瞭單純的設計範疇,而是覆蓋瞭整個項目生命周期。每次翻閱,都能從中找到新的可以藉鑒的細節,比如如何更有效地創建族文件,如何保證模型的輕量化以便於協作,這些都是長期經驗積纍纔能得齣的結論,作者能將其係統化地呈現齣來,非常瞭不起。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極具專業感,深沉的藍色調與清晰的字體排版讓人立刻感受到內容的嚴謹性。我原本是抱著學習新工具的心態來翻閱的,沒想到它給我的觸動遠超預期。書中對於BIM理念在結構工程領域中的深度剖析,特彆是它如何係統地將設計、分析和施工整閤到一個流程中,真是讓人茅塞頓開。作者似乎花瞭大量篇幅來闡述如何通過軟件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基礎操作層麵。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碰撞檢測和信息可視化的章節,那些詳盡的圖例和步驟解析,讓我看到瞭傳統二維圖紙在效率和準確性上存在的巨大鴻溝。這本書似乎不是麵嚮初學者的“入門手冊”,更像是一本指導中高級工程師如何實現工作流程優化的“實戰指南”。它沒有過多渲染技術的光環,而是腳踏實地地探討如何在真實的工程項目中,利用這些先進手段解決實際難題,比如如何管理模型版本迭代,如何確保不同專業之間的數據互操作性,這些都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痛點。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價值不隻在於教你“如何使用”,更在於幫你建立起一套全新的、以信息為核心的工程思維框架。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和圖錶質量非常高,這是我評估一本技術書籍的重要標準之一。很多技術細節如果僅靠文字描述,很容易産生歧義,但這本書裏幾乎每一個關鍵步驟都有清晰、高質量的截圖或流程圖輔助說明,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難度。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信息流管理”的章節,它用非常直觀的圖錶展示瞭從結構計算軟件導齣數據,到Revit中建立主模型,再到輸齣施工圖和物料清單的全過程。這套流程圖清晰地揭示瞭數據在各個階段的轉化和丟失風險,幫助我反思自己團隊目前流程中的薄弱環節。這本書的風格是那種非常務實、不事渲染的學院派專業風格,沒有任何浮誇的辭藻,每一個句子似乎都承載著明確的技術目的。它更像是教科書,但又比傳統教科書多瞭一份與時俱進的靈活性和對前沿實踐的關注。

評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種技術類書籍的閱讀體驗是比較抗拒的,總覺得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枯燥的軟件界麵截圖。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分享他的實踐心得和踩過的“坑”。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近乎於“手把手”的引導,盡管內容涉及復雜的結構分析和模型建立,但行文流暢,邏輯層次分明。特彆是關於參數化建模的部分,作者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具體的構件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調整少數幾個參數,就能立刻看到整個模型反饋的變化,這種即時反饋機製極大地提升瞭設計效率。讀到後麵,我甚至能感覺到一種緊迫感,仿佛作者在催促我們這些行業從業者必須跟上這個技術迭代的速度。這本書成功地將“技術工具”與“工程智慧”完美地結閤起來,使得讀者在學習軟件功能的同時,也能領悟到背後更深層次的結構設計原則和規範要求,這種綜閤性的提升,是我讀過的其他同類書籍裏少有的。

評分

很不錯哦,下次還要買它

評分

買的書部分退貨退換發票一個月四次人工尚未解決,推諉敷衍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可以。

評分

不錯

評分

物美價廉!值得擁有!

評分

買的書部分退貨退換發票一個月四次人工尚未解決,推諉敷衍

評分

不錯,送貨快,東西好,下次再買

評分

很不錯哦,下次還要買它

評分

不是以實例為基礎講的,隻是泛泛的介紹,不實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