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的魅力来自声画两者的艺术组合。富有动感的声音和画面,是影视作品的基本构成元素。本书对影视摄影器材、影视摄影造型、影视文案、影视赏析和影视史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通过学习本书,读者既能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的一般理论知识,也能习得较为全面的影视摄影技术、技巧。
《影视摄影技艺》是一部以影视摄影基础技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基础类教材,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培林教授主编。《影视摄影技艺》内容涵盖影视摄影技艺的各个方面,如影视摄影器材的分类与使用、影视摄影造型技巧、影视摄影录音、影视文案写作、影视作品鉴赏、影视摄影史等,通过对本书的研读,能够高效地储备影视摄影与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顺利过渡到更为深入的学习阶段。
李培林,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摄影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影视导演、影视摄影与创作,著有《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摄影造型技巧》《现代新闻摄影》等专著近二十部,执导南京师范大学宣传片《寻梦》等作品。
第一章 影视摄影器材
1.1 常见影视拍摄器材 / 1
1.1.1 胶片摄影机 / 1
1.1.2 摄像机 / 6
1.1.3 电影级数字摄影机 / 11
1.1.4 单反摄影机(视频拍摄、拍照) / 25
1.1.5 微单摄影机(视频拍摄、拍照) / 26
1.1.6 其他影视摄影备机 / 27
1.2 影视摄影的光学镜头 / 27
1.2.1 光学镜头的性能 / 28
1.2.2 光学镜头的分类及造型特征 / 37
1.2.3 光学镜头的配备 / 50
1.2.4 光学镜头附件 / 51
1.2.5 光学镜头的养护 / 55
1.3 影视摄影附件 / 56
1.3.1 存储卡 / 56
1.3.2 三脚架和云台 / 56
1.3.3 监视器 / 57
1.3.4 摇臂 / 57
1.3.5 稳定器 / 58
1.3.6 滑轨、轨道车 / 59
1.3.7 航拍器 / 60
第二章 摄影机的操作与控制
2.1 摄影机的基本设置 / 61
2.1.1 日期、时间设置 / 61
2.1.2 寻像器或显示屏的设置 / 61
2.1.3 录音电平的设置 / 61
2.1.4 白平衡设置 / 62
2.1.5 拍摄品质设置 / 63
2.1.6 快门设置 / 63
2.1.7 感光度设置(增益设置) / 64
2.2 摄影机的基本操作 / 65
2.2.1 摄影机的固定拍摄与执机方式 / 65
2.2.2 摄影机操作的基本要领 / 66
2.3 影视摄影曝光控制 / 67
2.3.1 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 68
2.3.2 影响摄影曝光的因素 / 69
2.3.3 影视摄影的曝光方法 / 70
目 录
2.4 影视摄影的调焦控制 / 72
2.4.1 自动调焦的原理 / 72
2.4.2 自动聚焦的区域 / 73
2.4.3 手动聚焦 / 73
2.5 影视摄影的景深控制 / 73
2.5.1 景深的概念 / 73
2.5.2 影响景深的因素 / 74
2.5.3 景深的运用 / 79
第三章 影视摄影构图
3.1 构图的基本形态 / 80
3.1.1 点 / 80
3.1.2 线 / 81
3.1.3 面 / 83
3.2 构图的基本原理 / 83
3.2.1 表现力 / 83
3.2.2 对称 / 84
3.2.3 黄金分割 / 84
3.2.4 节奏 / 85
3.2.5 视觉 / 86
3.2.6 空间 / 88
3.3 构图的基本方法 / 88
3.3.1 拍摄视点 / 89
3.3.2 主体与陪体 / 92
3.4 构图的基本形式 / 94
3.4.1 横向形式 / 94
3.4.2 竖向形式 / 94
3.4.3 斜向形式 / 94
3.4.4 S形式 / 94
3.4.5 三角形式 / 94
3.4.6 V形式 / 95
3.4.7 X形式 / 95
3.4.8 圆形式 / 95
3.4.9 框形式 / 95
第四章 影视摄影用光
4.1 光的造型知识 / 96
4.1.1 光源 / 96
4.1.2 光的性质 / 98
4.1.3 光的位置 / 99
4.1.4 光的造型 / 105
4.1.5 光的明暗 / 112
4.2 自然光的运用 / 113
4.3 室内人工光的设置 / 114
4.4 影视布光实例图 / 115
4.5 光的艺术语言 / 122
4.5.1 塑造外部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 122
4.5.2 制造气氛,渲染环境 / 124
4.5.3 表达人物情感 / 125
4.5.4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126
4.5.5 突出主体形象,刻画事物细节 / 127
4.5.6 光与影的象征寓意 / 128
4.5.7 光要为主题服务,为情节服务 / 129
IV 影视摄影技艺
第五章 影视摄影色彩原理
5.1 色彩的要素 / 132
5.1.1 色别 / 132
5.1.2 明度 / 132
5.1.3 饱和度 / 132
5.2 色彩的调子 / 133
5.2.1 冷暖色调 / 133
5.2.2 淡浓色调 / 133
5.3 色彩的对比 / 133
5.3.1 色别的对比 / 134
5.3.2 色度的对比 / 134
5.3.3 色性对比 / 134
5.4 色彩的和谐 / 135
5.5 色彩的感觉 / 136
5.5.1 色彩的大小 / 136
5.5.2 色彩的远近 / 136
5.5.3 色彩的重量 / 136
5.5.4 色彩的冷暖 / 136
5.5.5 色彩的动静 / 136
5.5.6 色彩的软硬 / 137
5.5.7 色彩的联想 / 137
5.5.8 色彩的情感 / 137
第六章 影视剪辑艺术
6.1 剪辑理论 / 138
6.1.1 剪辑的定义 / 139
6.1.2 剪辑的历史 / 145
6.2 影视剪辑技巧 / 148
6.2.1 基本剪辑 / 149
6.2.2 匹配剪辑 / 153
6.2.3 转场剪辑 / 161
6.2.4 结语 / 164
第七章 影 视 文 案
7.1 影视文案写作的意义 / 165
7.1.1 为影视创作打下根基 / 165
7.1.2 为影视创作提供向导 / 166
7.1.3 为影视作品进行商业宣传 / 166
7.1.4 影视文案的文学之美 / 166
7.2 影视文案写作的素养要求 / 167
7.2.1 熟知影视语言特性及其传播的特征 / 167
7.2.2 对周遭生活细节的敏感 / 168
7.2.3 谙熟叙事技巧 / 168
7.2.4 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的能力 / 169
7.3 影视文案的写作 / 170
7.3.1 影视剧本文案写作 / 170
7.3.2 电视新闻文案写作 / 174
7.3.3 谈话类节目文案写作 / 179
7.3.4 综艺类节目文案写作 / 179
7.3.5 纪录片文案写作 / 180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日益渗透,各门类视觉艺术之间的界 限正在趋于模糊。跨界与融合,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强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摄影系针对视觉传播业的新态势,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将原有 的新闻摄影专业,升级为全新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这是从静态画面向动态视频的转变, 也是从单一的平面视觉艺术向多元媒体综合艺术的飞跃。 摄影系开展专业转型后,依次创作了《春祭》《狗三爹》《老兵不死》等剧情片和纪录 片,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艺术思维在影视摄影创作中所占据的地位,是核心 而关键的。《春祭》取材于一座私宅庭院,一对白头翁夫妇辛勤哺育四只雏鸟,却因庭院主 人的一次失误而酿成惨剧;《狗三爹》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摄影系师生在安 徽绩溪县采风创作时的偶成之作,来自导演对创作价值的精确把握;《老兵不死》是一部访 谈类微纪录片,跳剪碎接、分剪插接、频闪飞黑、断章跃接等手法的运用,令这部微纪录片 具备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再强大、高深的艺术思维,也需要通过高超的影视摄影和制作技艺加以呈现,影 视摄影基础技艺的锤炼打磨,是迈向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作为一本专业入门教 材,本书的内容编排,充分考虑到了“基础”这一基本定位,在涵盖影视摄影各类技艺的同 时,力求用通俗而准确的语言,帮助读者较为高效地把握摄影机、构图和用光等艺术造型、 后期剪辑、影视文案、影视鉴赏、影视录音以及影视发展史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为深入的 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技术基础。 本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培林主编。 书中第一、二章,由卜新章负责编写,对影视摄影器材的分类与操作做出了详尽的介绍; 第三、四、五章,由李培林负责编写,从影视摄影造型的角度,对构图、用光、色彩这三个 重要造型技巧进行分析;第六章由李天语负责编写,以剪辑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概括性地 追溯了剪辑技艺的来龙去脉,并对剪辑技艺的未来展开畅想;第七、八章由许敏负责编写, 主要内容是对影视文案和影视作品鉴赏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分析;第九章由汤天明负责编写, 分别论述了声音基础知识、影视声音知识和影视录音技术三项内容;第十章由唐团结负责编 写,讲述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影视类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影视摄影爱好者及有志于报考影 视类专业的高中毕业生阅读参考。
我是一名对电影理论和美学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部“摄影美学的教科书”。我特别关注书中在“叙事性摄影”方面可能提供的深入探讨。电影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如何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通过构图来暗示剧情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光影来营造出影片的悬疑感或浪漫感。这本书是否会分析一些经典电影的镜头运用,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普适性的拍摄原则?我对此非常期待。此外,书中对于“多机位拍摄”的理论和实践,是否会有详尽的介绍?我知道,在很多大型场景或者重要的表演中,多机位拍摄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调度多个机位,才能保证画面的连贯性和戏剧性,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评分我是一个刚入行不久的影视制作者,说实话,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之间总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这次偶然接触到《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就像是沙漠里遇到了一泓甘泉。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镜头语言”部分可能涉及到的内容。我知道,不同的镜头,比如广角、长焦,它们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传达是截然不同的。书中会不会详细讲解,在什么场景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镜头,以及如何通过运镜,比如推、拉、摇、移,来增强画面的动感和故事性?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摄影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按快门,更要懂得如何用镜头去“思考”。此外,书中对于“景深”的运用,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如何利用浅景深突出主体,制造虚幻感,或者通过大景深展现宏大的场景,这些都是我一直想深入学习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并将它们运用到我自己的拍摄实践中去,让我的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在叙事上更富表现力。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电影爱好者,尤其钟爱那些画面构图精巧、色彩运用大胆的影片。《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本摄影师的“百科全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电影的时代美学”这一概念?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其摄影风格和视觉语言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黄金时代的电影,往往追求古典、写实的画面;而新浪潮时期的电影,则可能更加实验和打破常规。这本书是否会梳理这些历史脉络,并分析不同时代摄影风格的特点和演变?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此外,书中对于“绿幕抠像”和“特效镜头”的拍摄技巧,是否会有一些深入的探讨?在当今视觉特效日益重要的电影制作中,摄影师如何与特效团队紧密合作,才能保证画面最终呈现出自然且震撼的效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话题。
评分我是一个对电影充满热情的普通观众,虽然不从事相关行业,但我总觉得,理解一部电影的幕后制作,能够让我更深入地欣赏它。《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影艺术殿堂的大门。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在特定拍摄环境下,摄影师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影像的?比如,如何在光线极其不足的夜晚拍摄,如何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瞬间,或者如何在外景拍摄中,巧妙地利用自然光线来达到最佳效果?我一直觉得,那些经典的电影画面,背后一定凝聚着摄影师的无数心血和智慧。如果书中能够分享一些摄影师的创作心得和经验,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技巧,对我来说也会非常有启发。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加理解和欣赏电影中那些精妙绝伦的画面,让我在观影时,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能品味其中奥妙的鉴赏者。
评分作为一名对电影特效和视觉语言充满好奇的观众,《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一些“著名电影场景的拍摄秘辛”?例如,那些让人惊叹的动作场面,是如何通过多机位拍摄、高速摄影、定格动画等技术实现的?或者,那些充满诗意的自然风光,是如何在摄影师的镜头下被赋予生命的?我渴望了解这些画面背后的故事,以及摄影师们是如何运用技术和创意,将他们的想象变为现实的。此外,书中对于“镜头滤镜”的运用,是否会有深入的讲解?我知道,不同的滤镜能够改变光线的色彩和强度,从而影响画面的整体风格。例如,偏振镜可以消除反光,ND减光镜可以增加曝光时间,这些在实际拍摄中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滤镜的知识,并尝试将其运用到我的学习和实践中。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深知摄影在影视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实操手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导演沟通并理解导演意图”的建议。我知道,摄影师是导演的“眼睛”,能够准确理解导演的艺术构思,并将其通过镜头语言呈现出来,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与导演沟通的技巧,或者一些关于如何分析剧本,从而提前构思拍摄方案的方法?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此外,书中对于“后期数字合成”的理念和技巧,是否会有涉及?在现代影视制作中,后期制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摄影师如何与后期团队协作,才能保证前期拍摄的素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整体的视觉效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但也极具吸引力的话题。
评分作为一名影评人,我始终认为,一部电影的灵魂,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画面决定的。《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着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我尤其看重它在“色彩美学”方面可能提供的见解。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够唤起观众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冷色调往往给人一种疏离、冷静的感觉,而暖色调则可能带来温馨、激情的氛围。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色彩的情感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拍摄中,通过灯光、滤镜或者后期调色,来营造出符合影片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色彩基调?我还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关于“黄金分割”和“三分法”等构图原理的经典运用,以及一些突破常规的创新构图技巧。在我看来,构图是画面的骨架,决定了画面的稳定性和引导性。一本真正优秀的摄影技艺书籍,应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这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原则,并激励他们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评分我是一名独立纪录片导演,深知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下,如何拍出有质感的画面是多么重要。《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实战宝典”。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便携式摄影设备”的运用技巧。在纪录片拍摄中,我们常常需要快速反应,跟随拍摄对象,这时候轻便且高效的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手持拍摄的稳定技巧,或者如何巧妙利用反光板、小型的LED灯等配件,来提升画面的整体质感?我非常看重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如何在低预算下拍出高水准画面”的建议。此外,书中对于“声画同步”的重视程度,也是我非常关心的一点。我知道,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不仅要有动人的画面,更要有清晰、饱满的声音。摄影师如何与录音师协同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专业劲儿,深邃的蓝色背景,几个简洁而有力的汉字“影视摄影技艺”,再配上一张仿佛定格了某种电影史瞬间的黑白照片,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翻到它的,当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严谨和深刻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带回家,在周末的午后,伴着一杯温热的咖啡,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我一直对光影的魔力着迷,总觉得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这本书,从标题上看,就好像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一本“秘籍”。我尤其期待书中能详细解析那些大师们是如何运用光线来塑造人物情感,如何通过景别和构图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电影感。当然,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现代数字摄影技术的最新进展,毕竟时代在发展,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一本好的摄影技艺书籍,理应与时俱进,兼顾经典与前沿。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预定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我迫不及待地想从里面汲取养分,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对影视摄影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评分我是一名电影学院的学生,正在攻读摄影专业。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接触过不少关于摄影的书籍,但《影视摄影技艺》这本书,在我看来,似乎更具深度和前瞻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灯光设计”的论述。我知道,灯光是摄影的灵魂,它能够塑造出三维空间感,烘托人物情绪,甚至影响观众对角色的认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不同布光方式的详细讲解,比如三点布光、伦勃朗光、蝴蝶光等等,以及它们在不同拍摄场景下的适用性。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巧妙结合,如何在最大化利用自然光优势的同时,通过补光来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另外,书中关于“运动镜头”的分析,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如何通过轨道、斯坦尼黑、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平稳、流畅且富有表现力的镜头运动,这对于提升影片的现代感和观赏性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