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影视制作系列丛书--风光摄影(齐镇宇)

摄影与影视制作系列丛书--风光摄影(齐镇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齐镇宇 编
图书标签:
  • 风光摄影
  • 摄影技巧
  • 摄影入门
  • 齐镇宇
  • 摄影教程
  • 风景摄影
  • 摄影后期
  • 摄影构图
  • 摄影器材
  • 自然风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18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536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摄影与影视制作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36
字数:2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风光摄影一书全面讲述了风光摄影的拍摄方法和技巧。具体分为八章,章介绍了风光摄影所用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第二章介绍了风光摄影的基本拍摄技巧;第三章介绍了风光摄影的取景和构图方法;第四章学习辨识自然界的光线,并学会运用和控制它来进行拍摄;第五章介绍再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各种拍摄技巧;第六章讲述城市风光和室内外建筑的拍摄技巧;第七章介绍风光摄影的高级技巧,使学习者获得更专业和更广泛的拍摄技能;第八章讲解数码影像的后期处理技术,以获得更完美的摄影作品。
风光摄影一书适合高等院校摄影专业和影视专业师生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摄影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作者简介

齐镇宇,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多年平面设计和印刷工作经验,2007年开始从事摄影和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作品被国家多次采用发行邮票等出版物。设计作品获得中国包装设计评比银奖,全国zui佳集邮品设计金奖,被天津多所高等院校聘为客座讲师,中国摄影函授学员特聘讲师。从2008年起就作为风光摄影指导老师,带领摄影旅行团拍摄,足迹遍布新疆、内蒙、山西、陕西、江浙、福建、广东;德国、法国;以及印度、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有着丰富的行摄经验。

目录

引言 001
第一章 风光摄影器材的选择 006
第二章 风光摄影拍摄技巧 017
第一节 景深控制 018
第二节 曝光控制 020
第三节 白平衡设置 021
第四节 包围曝光 023
第三章 风光摄影的取景与构图 025
第一节 广角镜头的取景 026
第二节 长焦镜头的取景 028
第三节 中焦镜头的取景 029
第四节 构图的基本法则 031
第四章 风光摄影中光线的运用与控制 039
第一节 光的性质 040
第二节 日出光线的拍摄 046
第三节 日落光线的拍摄 047
第五章 自然风光摄影 049
第一节 高原 050
第二节 海岸线 052
第三节 草原 055
第四节 丘陵与山脉 056
第五节 乡村风光 058
第六节 森林 060
第七节 水 063
第八节 冰雪 066
第六章 城市风光与建筑摄影 068
第一节 建筑摄影拍摄技巧 069
第二节 城市风光鸟瞰拍摄技巧 078
第三节 城市旅游摄影 082
第四节 室内建筑摄影 090
第五节 建筑摄影透视、失真的控制 094
第七章 风光摄影进阶 099
第一节 星空摄影 100
第二节 黑白风光摄影 103
第三节 微距摄影 106
第四节 红外摄影 107
第五节 航拍 110
第六节 水下风光摄影 114
第八章 风光摄影的后期处理技术 118
第一节 风光摄影的文件拍摄格式 119
第二节 高动态照片的制作 120
第三节 黑白照片的处理 123
第四节 全景图片的拼接技术 126
第五节 PS中的堆栈技术 128
第六节 照片的管理和储存 133
第七节 照片的输出和打印 134
参考文献 136

前言/序言

风光摄影又叫风景摄影,是指以大自然或人文景观为主要摄影题材的摄影活动。它的拍摄内容十分广泛,风光摄影主要通过天气、季节以及光线等因素,突出自然的美感和独特的氛围,来表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并借此表达出拍摄者的主观审美情趣。它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对大自然或人造景观(包括都市景观)的提炼和捡取,让我们更加热爱身边的环境。
风光摄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摄影艺术门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风光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文本,帮助我们记录自然界的不同样貌和变化,具有极高的学术文献价值。
在摄影实践中,因为风光摄影的拍摄对象千变万化,所以需要摄影者有丰富的摄影理论知识和实践,才能拍出高质量的风光摄影作品。本书汇集作者多年的风光摄影实践和教学经验,将纷杂的拍摄对象和拍摄技巧、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归纳,引导读者由浅入深,逐步掌握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和方法,并启发读者在已有的拍摄艺术规律上,追求新的突破。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编排了大量生动的风光摄影作品,以启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并更直观地学习到风光摄影的知识,体会不同摄影技巧在拍摄中的应用。
本书的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全面地讲述了风光摄影的拍摄方法与技巧。
本书由齐镇宇主编,陈畅、陈梓、王雯馨、张伟参编。特别感谢成群、张明峰、陈畅、张瑜、李梅华、俞晓英、朱慧、祝宾、于文斌、窦华云、崔坚、丁军、张洋、王立国在本书编写中提供的帮助和摄影作品。

编 者 
2016年10月
《山河入梦:风光摄影的视觉叙事》 引言: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钢筋水泥的丛林所包围,与自然的宏伟壮丽渐行渐远。然而,内心深处,我们对那片辽阔的天地、变幻的云霞、沉默的山峦,以及那流淌不息的江河,始终怀揣着一份深沉的眷恋。风光摄影,正是我们与自然对话,捕捉天地之灵秀,记录时间流转,并将其转化为触动人心的视觉叙事的桥梁。《山河入梦:风光摄影的视觉叙事》并非一本技术指南,也不是一本器材评测手册,而是一场关于如何用镜头去“看”世界,去“感受”自然,去“讲述”风光的故事。它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之旅,学会用眼睛捕捉稍纵即逝的光影,用思想构建画面的深度,用情感赋予每一帧照片灵魂。 第一章:凝视大地,洞悉光影的诗篇 风光摄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光的敏锐捕捉。光,是风光摄影的灵魂,是塑造画面的决定性因素。它赋予山峦以轮廓,描绘云海的层次,点亮溪流的生机。本章将深入探讨光的本质及其在风光摄影中的多种形态: 晨曦与暮色:黄金时刻的魔力 清晨的霞光,带着初生的温柔,为大地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拉长了影子,勾勒出景物的轮廓。傍晚的晚霞,则如燃烧的火焰,将天空渲染成一幅幅绚烂的油画,为远山近水增添了戏剧性的色彩。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利用这“黄金时刻”,抓住那短暂而珍贵的窗口期,捕捉最富表现力的光线。这不仅仅是关于日出日落的时间,更是关于理解光线角度、强度以及它们如何与地形、水体、植被互动,创造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低角度的光线能强调景物的纹理和立体感,而高角度的光线则可能使画面显得平坦。 阴天与雨后:柔光下的细腻表达 许多摄影师会避开阴沉的天气,但实际上,阴天提供了独特而柔和的光线,能够减少强烈的阴影,使色彩更加饱和,细节更加丰富,尤其适合拍摄森林、瀑布等需要细腻质感的场景。雨后的空气清新,泥土的芬芳与雨滴的光泽交织,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彩虹、雨雾弥漫的林间小道。本章将引导读者如何在这种“不利”的光线下发现美,调整曝光和色彩,从而拍出具有独特氛围感的照片。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低对比度环境下寻找画面中的亮点,以及雨水如何为画面增添生动感和动感。 逆光、侧光与顺光:光线方向的叙事性 不同的光线方向会赋予画面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感受。逆光能勾勒出景物的金边,营造出神圣、梦幻的感觉;侧光能够很好地展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纹理,增加画面的层次和深度;顺光则色彩鲜艳,细节清晰,但有时可能缺乏戏剧性。本章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讲解如何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巧妙运用不同的光线方向,让光线成为讲故事的强大工具。我们将深入分析光线穿透薄雾、反射于水面、穿过树叶时的效果,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机位和构图来最大化利用光线。 第二章:构图的智慧,景框内的天地 有了对光的理解,接下来便是如何将眼前的景象组织进画面,使其成为一幅引人入胜的视觉作品。构图,是摄影师思想的载体,是引导观众视线的艺术。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经典构图法则的运用与突破 传统的构图法则,如黄金分割和三分法,是构建和谐画面的基础。它们能帮助我们避免画面失衡,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于画面的关键元素。然而,这些法则并非束缚,而是起点。本章将深入解析这些经典法则背后的原理,并鼓励摄影师在理解它们之后,学会灵活运用,甚至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大胆的突破,以创造出更具个性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画面中的“点”、“线”、“面”,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引导视线,创造动感或稳定感。 引导线与前景的运用:延伸空间,增加深度 引导线,可以是河流、道路、山脊线,甚至是天空中的云彩,它们能够巧妙地将观众的视线引入画面深处,从而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前景的运用,则能为画面增加层次,提供叙事线索,并起到“门框”或“透视窗”的作用。本章将通过丰富的案例,讲解如何寻找和运用这些视觉元素,让平面的照片呈现出三维的视觉效果。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引导线(直线、曲线、S形线)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前景来衬托主体。 留白与对称:画面节奏与意境的营造 “留白”在中国画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风光摄影中同样重要。适度的留白能够使画面呼吸,突出主体,营造宁静、开阔的意境。而对称性的构图,虽然有时显得较为规整,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创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平衡和庄重感。本章将探讨如何把握留白与画面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对称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第三章:色彩的情感,色调的和谐交响 色彩,是风光摄影中最直接、最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元素之一。它能唤起回忆,表达情绪,传递信息。 色彩的感知与心理学:理解色彩的语言 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冷色调(如蓝色、绿色)通常带来宁静、清凉的感觉,而暖色调(如红色、橙色)则给人温暖、激情、活力的感受。理解色彩的感知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拍摄对象和后期调整色彩。本章将探讨色彩的对比、和谐与并置,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谱写画面的情感乐章。 色彩的观察与提取:发现大自然的调色盘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调色盘。从日出日落时天空的渐变色,到秋叶的斑斓,再到海水的湛蓝,色彩无处不在。本章将引导读者培养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学会识别画面中的主导色彩,以及如何通过构图和后期来强化或调整色彩,从而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例如,我们将讨论如何捕捉不同季节的色彩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来突出画面的主题。 后期调色的艺术:适度的润色,而非过度修饰 后期调色并非“欺骗”,而是对前期拍摄的补充和升华。适度的后期处理,能够还原或强化景物本应有的色彩,修正曝光不足或过曝的部分,甚至可以调整画面的整体色调,以更好地表达摄影师的情感和意图。本章将强调“适度”的原则,鼓励读者在尊重景物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后期软件,如Lightroom或Photoshop,来提升画面的质感和艺术性,而不是进行过度修饰,破坏画面的真实感。我们将讲解如何进行白平衡的校准、饱和度与明度的调整、以及如何运用曲线和色彩平衡来营造特定的氛围。 第四章:季节的变奏,时间的叙事 风光摄影,记录的不仅仅是某一刻的景色,更是时间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记。季节的更迭,是大自然最宏伟的叙事。 春的生机,夏的繁茂,秋的绚烂,冬的静谧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拍摄重点。春季的嫩绿与新芽,夏季的生机勃勃与热烈阳光,秋季的层林尽染与丰收景象,冬季的银装素裹与极简之美。本章将逐一分析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和拍摄技巧,帮助读者把握每个季节的精髓。例如,我们将讨论在春季如何捕捉花卉的细节和盎然的生机,夏季如何应对强光和寻找阴凉,秋季如何展现色彩的丰富性,以及冬季如何利用雪景来创造简约而富有冲击力的画面。 光阴的故事:延时摄影与长曝光的魅力 延时摄影能够将缓慢变化的天空、云朵、星轨或潮汐浓缩成动态的视觉故事。长曝光则能捕捉流水如丝、云海翻腾的梦幻效果,使静止的画面拥有了时间的流动感。本章将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来记录大自然中时间缓慢而宏伟的律动。我们将分享如何设置快门速度、ISO和光圈来获得理想的长曝光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后期软件将一系列照片合成为延时摄影作品。 第五章:心之所向,风光摄影的灵魂 风光摄影,最终关乎的,是我们内心的感受与表达。镜头不仅仅是记录工具,更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语言。 发现与感知: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伟大的风光摄影师,不仅拥有高超的技术,更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他们能在平凡的景象中看到不凡,能在常见的元素中挖掘出独特的视角。本章将引导读者如何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多次探访同一地点来深入了解其不同时段、不同天气下的变化,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风光之美。 情感的注入:让照片拥有生命力 仅仅技术上的完美,并不足以打动人心。一幅真正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摄影师情感的流露。无论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赞叹,还是对某种情绪的表达,当情感被注入画面,照片便拥有了生命力。本章将鼓励读者思考,你想通过你的风光照片传达什么?是壮丽,是宁静,是孤独,还是喜悦?并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光线、色彩和后期,将这些情感转化为视觉语言。 旅途的意义:不仅仅是目的地,更是过程 风光摄影的旅途,往往充满了未知与惊喜。一次成功的拍摄,不仅仅是获得一张好照片,更是整个探险、等待、观察和学习过程的收获。本章将分享一些关于户外拍摄的经验,强调安全第一,以及如何在旅途中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将鼓励读者享受每一次的户外体验,将其视为一次与自然的深度交流。 结语: 《山河入梦:风光摄影的视觉叙事》是一次诚挚的邀请,邀请您放下功利,回归本真,用镜头去拥抱自然,用心去感受世界。它希望引导您超越简单的“拍景”,而是学会“看景”,理解景,并最终“说景”。愿您在每一次按下快门时,都能感受到与这片土地、这片天空的深层连接,并将这份连接,化为一幅幅触动人心的视觉故事。记住,最美的风景,往往藏在您最用心观察的地方,等待着您用镜头去发掘,用灵魂去解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一项孤独的艺术,但这本书却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真诚和热情。他将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倾囊相授,并且毫不保留地分享了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方法。我尤其欣赏他在书中提到的“慢下来,去感受”的理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停下来,去细细品味周围的世界。这本书鼓励我,在每一次按下快门之前,先用心去感受眼前的风光,去理解它,去与它对话。这种“慢摄影”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一直觉得,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能够超越单纯的记录,触及观者的内心,引发共鸣。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分享拍摄技巧的同时,也融入了他自己对风光的情感和思考。他会告诉你,为什么在某个特定的天气条件下,你会感受到某种情绪,又该如何用镜头去放大这种情绪。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化构图”的章节,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构图不仅仅是摆放元素,更是传递情感的语言。通过调整视角、运用景深、甚至选择特定的焦段,都能极大地影响观者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评分

我一直认为,风光摄影是一项需要耐心和观察力的运动,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关于等待最佳光线,更是关于如何主动地去“创造”光线,或者说,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看似不起眼的光影。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二次曝光”和“光影堆栈”的实用技巧,这颠覆了我之前对风光摄影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这些技术只适用于棚拍或者更专业的领域,但事实证明,在风光摄影中,它们同样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书中大量的对比案例,清晰地展示了这些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让我茅塞顿开。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不仅关注“拍什么”,更关注“怎么拍”。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风光摄影的拍摄场景,例如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海洋等等,并针对不同场景给出了具体的拍摄建议和注意事项。我特别喜欢关于“雨天风光摄影”的章节,我一直觉得雨天拍摄很困难,但作者却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雨天特有的朦胧美和戏剧性,并且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拍摄技巧,让我对雨天风光充满了期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风光摄影的魅力,在于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一本好的摄影教程,最重要的是能够循序渐进,并且条理清晰。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从最基础的相机设置,到各种参数的意义,再到后期处理的流程,作者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尤其感谢书中关于“后期色彩调校”的章节,之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照片色彩不够鲜活,或者过于平淡,读完这一章后,我才理解了色彩在风光摄影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饱和度、对比度、色温等参数,来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华丽的后期,而是强调“尊重自然,适度调整”的原则,这让我觉得非常受用。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风光摄影教程。它不仅涵盖了风光摄影的方方面面,从器材选择到后期处理,从技术技巧到艺术理念,而且内容详实,案例丰富,讲解清晰易懂。对于我这样对风光摄影充满热情,但又希望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风光的方式,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所学应用到下一次的拍摄中,去捕捉那些属于我自己的风光故事。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大自然”这个主题。我过去常常追逐那些宏伟壮丽的景色,比如雪山、海滩、日出日落。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关注那些更细微、更具生命力的风光元素,比如一棵孤独的树,一片被风吹拂的草地,或者是一滴落在叶片上的露珠。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些关于“微距风光”的拍摄心得,这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微小的细节,也能蕴含着无穷的魅力。通过本书,我学会了如何用更细腻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用镜头去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

评分

一直以来,风光摄影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心情的记录,是看到壮丽景色时按下快门的冲动。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风光摄影远不止于此。它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书中的每一页都仿佛在诉说着作者齐镇宇先生对于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光影的精准把握。从最初的器材选择,到如何利用不同时段的光线,再到构图的黄金法则,这本书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寻找并捕捉决定性瞬间”的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教会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环境中,迅速识别出最能打动人心的画面,并运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将其定格。

评分

我一直对风光摄影的“故事性”感到好奇,但又不知如何下手。这本书,尤其是关于“叙事性构图”的章节,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通过分析一系列经典的风光作品,讲解了如何通过构图来引导观者的视线,从而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不仅仅教你如何摆放前景、中景、远景,更重要的是,他会告诉你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暗示时间、空间、以及场景的情感氛围。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于“留白”的运用,他指出,适当的留白并非空虚,而是为了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画面更具深度和意境。

评分

这本书在后期处理的部分,也给了我全新的视角。我一直以来都对后期处理有些畏惧,总觉得会破坏照片原有的质感。然而,作者在书中却强调,后期处理并非“ P图”,而是一种“数码暗房”的技术,是让照片更好地展现其内在美的一种方式。他详细介绍了RAW格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Lightroom、Photoshop等软件,对照片进行基础的调整,例如曝光、白平衡、锐化等,并且还分享了一些高级的后期技巧,例如局部调整、色彩分离等。读完这一章,我感觉我对后期处理的恐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