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购热门图书!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重磅刊文解读。
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毛泽东终生精神导师。
《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一生推荐,千古完人王阳明传世经典!
《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吕铮的导师!中国王阳明研究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月亮教授王阳明20年心血之作,研究高峰!
次全面系统讲述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和知行合一理念!
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内容简介
史上写透王阳明传奇人生与心学智慧的标杆作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阳明研究人周月亮数十载学术成果。本书无论是从王阳明生平史料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对心学研究的精深程度,还是写作的严谨程度上都比其他版本更胜一筹。
本书凝聚了作者批阅数十载、增删数次的心血。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而不失品味、严谨且不失趣味的语言,将王阳明从凡人到圣人并创立心学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并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解开了王阳明诸多不为人所知的生平细节和思想谜题。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把这种思想文化,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源泉,变成我们的自身的营养,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正心诚意,抵达良知。
作者简介
周月亮,当代“心学”名家,国内王阳明研究领域学者。1958年出生于河北涞源,1975年插队当知青,1977年返城当工人,1978年考入河北师范中文系,1985年研究生毕业,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出版《大儒王阳明》《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历代大儒传》《孔学儒术》等一系列著作。
精彩书评
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梁启超
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日本倒幕领袖西乡隆盛
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严复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阳明者。
――《明史·王守仁传》
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王文成公为明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士祯
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严复
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章太炎
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蔡元培
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日本著名学者高濑武次郎
目录
导读 修心炼胆吐光芒(○○六)
小引 缀着驼铃的鞋(○○九)
第一回 姚江夜航船( ○一一)
夜之光(○一二)
夜中正是用功时(○一五)
超拔的家风(○一六)
古越姚江(○一九)
启蒙大师(○二四)
第二回 内圣外王起脚处(○二七)
亲佛近道学养生(○二八)
侠客梦(○三二)
圣人必可学而至(○三三)
纸上谈兵(○三七)
第三回 英雄心性奴才命(○四一)
八股文中的心学端倪(○四二)
跨界发声(○四三)
不做空头文学家(○四五)
刑部里的名士(○四八)
筑室阳明洞(○五二)
宰相经(○五三)
师友之道(○五六)
第四回 北风送南雁 有情觉悟难 (○五九)
流氓(○六○)
大墙国子监:习忍达无所伤(○六二)
追杀造神话(○六六)
情牵返尘寰(○七○)
第五回 临崖一跳悟心宗(○七七)
若转不得虽活犹死(○七八)
撒手悬崖自肯承当(○八○)
阳明学诞生(○八二)
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八六)
生活艺术化(○八八)
太极功夫(○九○)
第六回 以行求知身心好(○九三)
坐起咏歌俱实学(○九四)
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九九)
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一○四)
以《易》终吾身(一○七)
为学着力处在出感觉(一○九)
建立新感性的意术(一一二)
第七回 圣学即心学(一一五)
毫厘须遣认教真(一一六)
静生明(一一八)
政事皆学问(一二一)
破蔽解缠 实处用功(一二五)
打通朱陆 合和而三(一二八)
或语或默 无我方能自得(一三二)
心外无善(一三四)
第八回 正意功夫《传习录》(一三七)
《传习录》的第一篇导读(一三八)
心即理(一四二)
意识形态纯洁法(一四五)
主一提住心(一四八)
立志如种树(一五二)
心体虚灵不昧(一五六)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一五九)
未发之中(一六二)
悔悟是去病的药(一六八)
不动于气 不着意思(一七一)
动静一机 体用一源(一七四)
第九回 文人用兵的意术(一七九)
踏上征途(一八○)
连续出其不意(一八二)
百战自知非旧学(一八五)
制度养育心中贼(一八七)
像情书的檄文(一八九)
上善若水(一九二)
真诚的权术(一九四)
学用一体(一九七)
大学中的小(一九八)
教典问世(二○一)
第十回 智的直觉(二○五)
宁王起事(二○六)
行间用诈(二○七)
不动心才能神机运变(二○九)
心法气机(二一○)
这边讲学 那边宁王被擒(二一一)
圣贤功夫 俗世智慧(二一三)
江山如戏院(二一五)
忠而被谤最窝囊(二一六)
心血凝冰六月寒(二一九)
我仍爱山亦恋官(二二一)
两个真学做圣人的学生(二二五)
第十一回 功夫不能断 良知成良能(二三一)
致良知工夫的诀窍(二三二)
本体要虚 功夫要实(二三六)
良知应世:两难而两可(二三八)
念头功夫 心地法门(二四二)
诗意地栖居 圣学艺术化(二四七)
文火炼现量(二五○)
夜航灯塔(二五三)
几则“语案”(二五七)
第十二回 煮沙为盐 此心光明(二六三)
曲成万物(二六四)
天泉证道(二六六)
权道合一(二七○)
重建伦理合理的社会(二七四)
兵声寒带暮江雄(二七五)
镜里觅头(二七九)
书院传心灯(二八二)
良知化成息壤(二八六)
画外音
王阳明:那边会了,却来这边行履(二九一)
心学关键词(二九七)
附录
传主年表(三一二)
简述阳明学在东亚的影响(三一五)
参考文献(三二二)
精彩书摘
渴望不朽的人认为日常生活不值得过,渴望生活的人认为追逐不朽是虚妄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告诉你:人可以通过任何生活来创造自己,渴望生活与渴望不朽正可统一于“致良知”。他还告诉你一套随分用力、用自我的力量来生成自我的方法,找着良知这个“发窍处”,便能每天都活出新水平。若找不着便架空度日,给别人活了。梵??高渴望生活是用自己的感性来创意,王阳明渴望不朽也是用感性来创意,他们的感觉把他们的生命和生活一体化了,从而都“活”出了不朽。
心学就是用良知建功立业、诗意栖居活出灵性的意义学,是个靠意念贯通心物建立起来的自己成全自己的成功学。匹夫而为百世师,许多人从阳明学中取了一瓢饮。王阳明的启示在于:凡墙都是门,圣雄事业是从心头做。他高度强调道德的自我完成,并因为这种追求相当纯粹反而建立了救时济世的事功,而不是相反,讲道德就什么也不干了,像以往成了艺术品的君子那样。他的秘密在于超道德而道德化、超实用而相当实用,又不是两张皮,从而真诚至极又机变至极,高度恪守道德又相当心智自由,将一生变成了自觉改造自己、自觉改造社会的觉世行道之旅。每一天都不白活,无事时成圣,有事时成雄。
……
《王阳明传: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精品典藏》 一、 时代背景:风雨飘摇中的哲学曙光 本书《王阳明传》所描绘的时代,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关键时期——明朝中后期。这是一个表面繁荣之下暗流涌动的时代,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土地兼并、民生凋敝等问题日益严峻,社会矛盾日渐尖锐。思想界也并非铁板一块,程朱理学虽然占据主流地位,但其僵化的教条和脱离实际的倾向,已经难以回应时代提出的诸多疑问,人们在精神层面也渴望一种新的慰藉与指引。 正是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思潮涌动的时代背景下,王阳明横空出世,他的思想犹如一道划破黑暗的哲学曙光,不仅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王阳明思想产生的土壤,以及他在其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二、 阳明童年:异禀天资与早慧之思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本书将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细致描绘他的童年岁月。他并非寻常孩童,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与独特的思考方式。从孩提时期就对“天理”产生浓厚兴趣,甚至在嬉戏玩耍中,也能流露出对事物本质的探究。这种早慧并非是刻意为之的表演,而是其天性中对真理的天然渴求。 本书将深入剖析阳明童年时期的一些重要经历,例如他早年随父亲在福建为官的经历,以及他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启蒙老师,这些经历都为他日后心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看到,幼年时期的王阳明,已经开始显露出其与众不同的哲学气质,对“格物致知”的初步理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早期思考。 三、 求索之路:坎坷仕途与心学萌芽 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充满了跌宕起伏。他怀揣着报效国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进入官场,却屡屡遭遇打击。从初入仕途的意气风发,到屡次被贬谪,甚至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 本书将详细记述王阳明一生中的重要贬谪经历,特别是他被贬至龙场(今贵州修文)的那段艰难岁月。在龙场,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与孤独,但正是在这片蛮荒之地,在对自然的深入体悟和对自我的深刻反思中,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突破——“龙场悟道”。“格物致知”的真谛在此时豁然开朗,“知行合一”的思想雏形开始显现。 本书将深入解读“龙场悟道”的意义,它并非一蹴而就的灵光一闪,而是多年求索、无数次失败与反思的必然结果。我们将看到,王阳明如何在绝境中寻找出路,如何将个人的困顿转化为思想的飞跃,从而创立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 四、 心学体系: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深刻阐释 阳明心学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也是本书着重阐述的重点。本书将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两个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 致良知: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良知”,这是一种天然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区分善恶、是非的内在准则。致良知,就是要通过体察内省,将这种潜藏的良知发掘出来,并使其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根本原则。“致”字,既有“推致”、“穷究”之意,也有“到达”、“实现”之意。本书将阐述,致良知并非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体悟和实践,是通过不断地反省和实践,使良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我们将看到,阳明心学是如何将道德的根源从外在的条文和教条,回归到个体内在的道德自觉,从而实现思想的解放。 知行合一: 这是阳明心学对传统“知行”观的重大突破。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本是一体,真正的“知”必然包含着“行”,而“行”也必然是“知”的实践。知而不能行,便不是真知;行而无所知,便是盲目。本书将通过丰富的史实和案例,阐释“知行合一”的内涵,以及它在个人修养、社会实践和政治治理等方面的深刻意义。例如,在平定宸濠之乱时,王阳明以“知”为“行”,迅速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力量。又如,他在治理地方时,将心学思想应用于实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都是知行合一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本书还将探讨阳明心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分析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军事才能:乱世中的儒将风采 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和地方叛乱此起彼伏。王阳明在平定这些叛乱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本书将重点记述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的史实。在危急关头,他临危不乱,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周密的部署和对人心的洞察,迅速平息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叛乱,为朝廷挽回了声誉。这其中,他的“心即理”的思想在军事指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能够深刻地理解敌我双方的心理,从而制定出出人意料的战术。 同时,本书也将提及他在其他军事行动中的表现,例如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等。通过这些事例,读者将看到一个在乱世中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儒将形象,他的军事才能与他的哲学思想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 六、 政治实践:革新吏治与地方治理 王阳明还将他的思想实践于政治治理之中,他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践者。在担任巡抚、总督等职务期间,他力图推行其治国理念,革新吏治,改善民生。 本书将详细介绍王阳明在地方治理方面的成就,例如他在推广教育、整顿吏治、平定盗匪等方面的努力。他反对形式主义,强调实际效果,鼓励官员务实进取。他“知行合一”的思想在官员选拔和考核方面也有所体现,他更看重官员的实际能力和道德操守,而非虚浮的政绩。 他所倡导的“致良知”的思想,也为官员的道德约束提供了内在的动力,鼓励他们自觉地履行职责,为民众服务。本书将通过具体的史料,展现王阳明在政治实践中的不易与坚持,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 七、 弟子传承与后世影响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并非止步于他个人,他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弟子,如湛若水、罗洪先、王畿等,他们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并传播到中国各地乃至海外。 本书将介绍阳明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我们将看到,阳明心学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思想文化,其“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鼓励了个人的道德自觉和主体精神,对后来的启蒙思想,甚至近代中国的改革和革命,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书还将探讨阳明心学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例如在日本、韩国等地的接受情况,以及其在这些国家所引发的思想变革。 八、 总结与思考:不朽的阳明精神 《王阳明传: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精品典藏》旨在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王阳明的传奇一生。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一生。他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力图深入挖掘王阳明思想的精髓,解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能够了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的生平,更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王阳明的“致良知”是对个体道德自觉的呼唤,“知行合一”是对实践精神的强调。在当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阳明身上找到前行的力量。本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阳明精神的内涵,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体悟和实践,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智慧的时代新人。 本书将以精美的装帧、严谨的考证,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一世珍藏”之作,让王阳明的智慧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