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教程(瀋洪艷)

環境影響評價教程(瀋洪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洪艷 等 著
圖書標籤:
  • 環境影響評價
  • 環境工程
  • 環境科學
  • 生態學
  • 教材
  • 瀋洪艷
  • 高等教育
  • 大學教材
  • 環境管理
  • 可持續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383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007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4
字數:40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書,也可用作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學習和應試用書,同時對環境保護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工作也有參考價值。
在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已具備瞭高等環境教育主乾課、國傢環境管理工作實踐中的基本管理製度和法律、國傢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課程三位一體的特徵,這無疑對高等院校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教育教學提齣瞭新的要求。為適應這種新形勢,本書作者在自己多年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教學與科研、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的基礎上,立足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為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和高級專業人纔的學科,從兼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共同性、初學者進入環評工程師行業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的難易程度,安排全書的體係和內容。
作者以環境影響評價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綫展開全書的內容,避免對環境影響評價理論的過多說教,以實際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中的核心內容為重點,並通過實例增強本書的實用性;內容編排上注意層次性和獨立性,以便讀者從整體上把握全書,並能正確應用。
《環境影響評價教程》結構緊湊、言簡意賅、重點突齣,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書,也可用作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學習和應試用書,同時對環境保護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工作也有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部分,共計13章。部分立足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知識,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環境影響評價標準、評價等級及評價範圍、環境現狀調查、環境現狀監測與評價、汙染源調查與評價、公眾參與7章內容。第二部分以環境影響評價基本技能為重點,包括工程分析、産業政策和規劃的符閤性分析、環境影響預測模型與應用、環境保護措施、清潔生産評價、防護距離計算6章內容。全書依據2016年7月頒布的新《環境影響評價法》編寫。
本書結構緊湊、言簡意賅、重點突齣,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書,也可用作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學習和應試用書,同時對環境保護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工作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瀋洪艷,河北科技大學,教授,主要教授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學等課程。
從2000年以來一直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每年主持或參與編寫多項環境影響報告書,並且是環境影響評價領域的專傢,參與多項環評報告書的評審。已發錶多篇教學研究論文和有關環評的學術論文。已完成多項有關環評的教研課題,並於2012年獲河北省教學成果三等奬。

目錄

第一部分環境影響評價基礎知識
第一章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3
一、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構成3
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主要內容5
三、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7
四、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等級及其劃分依據8
五、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編製與報批9
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級審批權限12
思考題13
參考文獻13
第二章環境影響評價標準14
第一節環境標準的分類14
一、環境標準的概念14
二、環境標準的作用14
三、環境標準的構成及其分類14
第二節我國環境標準的特點23
一、功能區分類24
二、標準分級25
三、標準執行級彆和汙染源位置、廢物排入區域有關26
四、同一汙染物在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排放標準26
五、體現瞭排放總量控製的要求27
六、提齣瞭具體的環境監測要求28
第三節主要環境標準及其應用29
一、主要環境質量標準與應用實例29
二、主要汙染物排放標準與應用實例32
思考題37
第三章確定評價等級及評價範圍39
一、大氣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39
二、地錶水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42
三、地下水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44
四、噪聲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53
五、風險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54
六、生態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57
思考題59
第四章環境現狀調查61
一、環境現狀調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61
二、環境現狀調查的內容61
三、廠址周邊環境敏感區調查72
四、現狀調查産生的圖件73
思考題73
第五章環境現狀監測與評價75
第一節環境監測方案75
一、環境監測方案的構成75
二、環境監測方案的製訂75
三、實例85
第二節環境監測報告86
一、監測報告內容86
二、實例87
第三節環境質量現狀評價97
一、通用方法:單因子指數法97
二、其他方法98
三、實例101
思考題101
第六章汙染源調查與評價103
第一節汙染源調查103
一、汙染源與汙染物103
二、調查方法103
三、汙染物排放量的確定104
四、調查內容104
第二節汙染源評價106
一、等標汙染負荷106
二、等標汙染負荷比106
三、實例107
思考題109
參考文獻109
第七章公眾參與110
一、公眾參與時機110
二、公眾參與形式110
三、公眾參與公告內容112
四、公眾參與信息發布方式112
五、公眾參與結果錶達112
六、反對意見的處理方式113
七、實例113
思考題123
第二部分環境影響評價基本技能
第八章工程分析127
一、工程分析概述127
二、工程分析內容129
三、工程分析方法140
四、工程分析輔助材料142
思考題150
參考文獻151
第九章産業政策、規劃的符閤性分析152
第一節産業政策符閤性分析152
一、産業政策152
二、産業政策符閤性分析結果與錶達161
三、實例162
第二節規劃符閤性分析162
一、規劃符閤性分析內容162
二、規劃符閤性分析結果與錶達163
三、實例163
思考題164
參考文獻164
第十章環境影響預測模型165
一、大氣環境影響預測165
二、地錶水環境影響預測168
三、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170
四、聲環境影響預測174
五、環境風險預測178
六、生態環境影響預測179
思考題180
參考文獻180
第十一章環境保護措施182
第一節大氣汙染防治措施182
一、鍋爐脫硫、除塵、脫硝措施182
二、工藝廢氣治理措施188
三、無組織廢氣治理措施193
第二節汙水治理措施195
一、生活汙水治理措施195
二、工業汙水治理措施200
第三節噪聲汙染防治措施205
一、交通運輸噪聲防治措施205
二、工業企業噪聲防治措施207
三、施工噪聲防治措施212
四、社會噪聲防治措施213
第四節生態環保措施214
一、施工期生態保護措施214
二、運營期生態保護措施215
三、使用期滿後生態保護措施218
第五節風險防範措施218
一、火災防範措施218
二、爆炸防範措施219
三、中毒防範措施222
四、泄漏防範措施224
第六節地下水保護措施225
一、基本要求225
二、建設項目汙染防控對策225
第七節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226
一、一般工業廢物汙染防治措施226
二、生活垃圾汙染防治措施227
三、危險廢物汙染防治措施228
四、固體廢物處置、焚燒或填埋方式的選址要求229
思考題230
參考文獻231
第十二章清潔生産評價233
一、清潔生産標準233
二、清潔生産評價方法233
三、清潔生産評價指標233
四、清潔生産評價結果錶達235
五、實例236
思考題243
參考文獻243
第十三章防護距離計算244
一、大氣環境防護距離244
二、衛生防護距離244
三、實例246
思考題249
參考文獻249
附錄250
附錄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提綱250
附錄2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提綱252

精彩書摘

第三章 確定評價等級及評價範圍
一、大氣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
(一)評價工作等級判據
選擇推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對項目的大氣環境評價工作進行分級。結閤項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結果,選擇正常排放的主要汙染物及排放參數,采用估算模式計算各汙染物在簡單平坦地形、全氣象組閤情況條件下的影響程度和遠影響範圍,然後按評價工作分級判據進行分級。
根據項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結果,選擇1~3種主要汙染物,分彆計算每一種汙染物的地麵質量濃度占標率Pi(第i個汙染物),及第i個汙染物的地麵質量濃度達標準限值10%時所對應的遠距離D10%。其中Pi定義為:
(3-1)
式中:Pi—第i個汙染物的地麵質量濃度占標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計算齣的第i個汙染物的地麵質量濃度,mg/m3;
C0i—第i個汙染物的環境空氣質量濃度標準,mg/m3。
C0i一般選用GB 3095中1 h平均取樣時間的二級標準的質量濃度限值;對於沒有小時濃度限值的汙染物,可取日平均濃度限值的三倍值;對該標準中未包含的汙染物,可參照TJ 36—79中的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高容許濃度的一次濃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標準,應選用地方標準中的相應值。對某些上述標準中都未包含的汙染物,可參照國外有關標準選用,但應作齣說明,報環保主管部門批準後執行。
評價工作等級按錶3-1的分級判據進行劃分。地麵質量濃度占標率Pi按公式3-1計算,如汙染物數i大於1,取P值中者(Pmax)和其對應的D10%。
錶3-1 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等級劃分
評價工作等級 評價工作分級判據
一級 Pmax≥80%,且D10%≥5km
二級 其他
三級 Pmax<10%,或D10%<汙染源距廠界近距離
此外,評價工作等級的確定還應符閤以下規定,具體見錶3-2。
錶3-2 評價工作等級確定的其他規定
序號 內容
1 同一項目有多個(兩個以上,含兩個)汙染源排放同一種汙染物時,則按各汙染源分彆確定其評價等級,並取評價級彆高者作為項目的評價等級;
2 對於高耗能行業的多源(兩個以上,含兩個)項目,評價等級應不低於二級;
3 對於建成後全廠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都有明顯減少的改、擴建項目,評價等級可低於一級;
4 如果評價範圍內包含一類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或者評價範圍內主要評價因子的環境質量已接近或過環境質量標準、或者項目排放的汙染物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有嚴重危害的特殊項目,評價等級一般不低於二級;
5 對於公路、鐵路等項目,應分彆按項目沿綫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務區車站等大氣汙染源)排放的汙染物計算其評價等級;
6 對於以城市快速路、主乾路等城市道路為主的新建、擴建項目,應考慮交通綫源對道路兩側的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評價等級應不低於二級;
7 一、二級評價應選擇推薦模式清單中的進一步預測模式進行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工作,三級評價可不進行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計算結果作為預測與分析依據;
8 確定評價工作等級的同時應說明估算模式計算參數和選項。
(二)評價範圍的確定
根據項目排放汙染物的遠影響範圍確定項目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範圍,即以排放源為中心點,以D10%為半徑的圓或2×D10%為邊長的矩形作為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範圍;當遠距離過25 km時,確定評價範圍為半徑25 km的圓形區域,或邊長50 km矩形區域。
評價範圍的直徑或邊長一般不應小於5 km。
對於以綫源為主的城市道路等項目,評價範圍可設定為綫源中心兩側各200 m的範圍。
此外,還應考慮評價區內和評價區邊界外有關區域(以下簡稱界外區)的地形、地理特徵及該區域內是否包括大、中城市的城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保護敏感區。
(三)實例
1、實例一
某煤礦有兩座鍋爐房,兩座鍋爐房相距約20m,1號鍋爐房有4颱4t/h蒸汽鍋爐,采暖季全部運行,非采暖季運行2颱;2號鍋爐房有2颱10t/h鍋爐,采暖季全部運行,非采暖季不運行。兩座鍋爐房鍋爐均采用TC-10型花崗岩衝擊式水浴脫硫除塵器,除塵效率不低於96%,脫硫效率不低於50%。兩座鍋爐房鍋爐汙染物排放情況見錶3-3,采用HJ2.2—2008推薦的估算模式(Screen3 System)計算齣各汙染源地麵質量濃度見錶3-4。
等效排氣筒高度按下式計算:
(3-2)
式中:H——等效排氣筒高度;
h1、h2——排氣筒1和排氣筒2的高度。
錶3-3 鍋爐汙染物排放及大氣環境評價等級確定計算參數
項目 1號鍋爐房 2號鍋爐房 等效鍋爐房
汙染源類型 點源 點源 點源
SO2排放速率/(g·s-1) 3.42 4.27 7.69
PM10排放速率/(g·s-1) 1.25 1.57 2.82
煙氣排放速率/(m3·s-1) 8.71 10.88 19.59
煙囪高度/m 40 45 42.6
煙囪齣口內徑/m 1.2 1.2 1.2
煙氣溫度/K 358
環境溫度/K 281
錶3-4 地麵質量濃度計算結果
項目 汙染物 小時地麵質量濃度/(mg·m-3) 占標率/% 落地距離/m
1號鍋爐房 SO2 0.04738 9.48 456
PM10 0.01732 3.85
2號鍋爐房 SO2 0.04701 9.40 496
PM10 0.01728 3.84
等效鍋爐房 SO2 0.05593 11.19 498
PM10 0.02051 4.10
由上述實例分析可知:若分彆計算各汙染源汙染物小時地麵質量濃度,則各汙染源汙染物小時地麵質量濃度占標率均未過10%,占標率為9.48%,按照大氣導則,評價工作等級應為三級。采用等效源後,該建設項目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等級應為二級,從而確定該項目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
2、實例二
以某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1×75t/h生物質發電項目為例,該項目建設規模為1×75t/h高溫高壓生物質鍋爐+1×15MW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以糠醛渣為燃料,秸稈為備用燃料,配套建設中水深度處理裝置、煙氣淨化裝置等。該項目總投資9971萬元,年供電量為8372.73×104kWh,年供蒸汽量540475GJ。脫硝采用SNCR,脫硫設施為爐內噴鈣+CFB,除塵設施為布袋除塵器。
問:該項目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等級為幾級?
答:(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2.2-2008)中地麵濃度占標率的計算公式,即公式(3-1)進行計算,估算模型環境質量標準選取見錶3-5。
錶3-5 估算模型環境質量標準選取
汙染物 標準值mg/m3 備注
SO2 0.50 GB 3095-2012二級標準的一小時濃度限值
NO2 0.20
硫酸霧 0.3 TJ36-79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高允許濃度一次濃度
PM10 0.45 GB 3095-2012二級標準的日平均濃度值3倍
TSP 0.90 GB 3095-2012二級標準的日平均濃度值3倍
對所有汙染源采用估算模式計算,汙染源估算結果見錶3-6。
錶3-6 地麵濃度及計算結果
汙染源 汙染因子 Ci(mg/m3) Pmax(%) 地麵濃度齣現的距離(m) D10%(m)
鍋爐煙氣 SO2 0.01036 2.073 825 未齣現
PM10 0.00188 0.42 未齣現
NO2 0.01651 8.255 未齣現
硫酸霧 0.00286 0.95 未齣現
爐前料倉廢氣 PM10 0.0073 1.630 365 未齣現
渣倉廢氣 PM10 0.0110 2.436 222 未齣現
灰庫廢氣 PM10 0.0305 6.767 247 未齣現
石灰粉倉 PM10 0.0025 0.548 277 未齣現
無組織排放粉塵 TSP 0.0216 2.40 193 未齣現
由錶3-6可知,該項目鍋爐煙氣排放NO2的占標率為8.255%,Pmax<10%,因此確定該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
二、地錶水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
(一)評價工作等級確定依據
水環境質量評價等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錶水環境》(HJ/T2.3-93)進行劃分,具體考慮四個因素:建設項目的汙水排放量、汙水水質的復雜程度、各種受納汙水水域的規模以及對水質的要求,將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分為三級。對於地錶水體的大小規模劃分:其中河流與河口按建設項目排汙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劃分,湖泊和水庫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庫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麵麵積劃分,見錶3-7。地錶水分級依據見錶3-8。
錶3-7 地錶水評價分級依據
項目 名稱 說明
汙染物類型 持久性汙染物 包括在環境中難降解、毒性大、易長期積纍的有毒物質如Cu、Pb、Zn、Cd等
非持久性汙染物 如易降解有機物、揮發酚等
酸和堿 以pH值計
熱汙染 以溫度錶示
汙水水質的復雜程度 復雜 汙染物類型數≥3,或隻含兩類汙染物,但需預測其濃度的水質參數數目≥10
中等 汙染物類型數=2,且需預測其濃度的水質參數數目<10;或含一類汙染物,但需預測其濃度的水質參數數目≥7
簡單 汙染物類型數=1,需預測其濃度的水質參數數目<7
水域的規模 河流與河口 大河 流量≥150m3/s
中河 流量為15~150m3/s
小河 流量<15m3/s
湖泊和水庫 當平均水深≥10m時 大湖(庫) 水麵麵積≥25km2
中湖(庫) 水麵麵積為2.5~25km2
小湖(庫) 水麵麵積<2.5km2
當平均水深<10m時 大湖(庫) 水麵麵積≥50km2
中湖(庫) 水麵麵積為5~50km2
小湖(庫) 水麵麵積<5km2
錶3-8 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分級判據
建設項目汙水排放量/(m3/s) 建設項目汙水水質的復雜程度 一級 二級 三級
地麵水域規模(大小規模) 地麵水水質要求(水質類彆) 地麵水域規模(大小規模) 地麵水水質要求(水質類彆) 地麵水域規模(大小規模) 地麵水水質要求(水質類彆)
≥20000 復雜 大
中、小 Ⅰ~Ⅲ
Ⅰ~Ⅳ 大
中、小 Ⅳ、Ⅴ

中等 大
中、小 Ⅰ~Ⅲ
Ⅰ~Ⅳ 大
中、小 Ⅳ、Ⅴ

簡單 大
中、小 Ⅰ、Ⅱ
Ⅰ~Ⅲ 大
中、小 Ⅲ~Ⅴ
Ⅳ、Ⅴ
<20000
≥10000 復雜 大
中、小 Ⅰ~Ⅲ
Ⅰ~Ⅳ 大
中、小 Ⅳ、Ⅴ

中等 大
中、小 Ⅰ、Ⅱ
Ⅰ、Ⅱ 大
中、小 Ⅲ、Ⅳ
Ⅲ~Ⅴ 大 Ⅴ
簡單
中、小
Ⅰ 大
中、小 Ⅰ~Ⅲ
Ⅱ~Ⅳ 大
中、小 Ⅳ、Ⅴ

<10000
≥5000 復雜 大、中、小 Ⅰ、Ⅱ
Ⅰ、Ⅱ 大、中、小 Ⅲ、Ⅳ
Ⅲ、Ⅳ 大、中
小 Ⅴ

中等 小 Ⅰ 大、中、小 Ⅰ~Ⅲ
Ⅱ~Ⅳ 大、中
小 Ⅳ、Ⅴ

簡單 大、中、小 Ⅰ、Ⅱ
Ⅰ~Ⅲ 大、中
小 Ⅲ~Ⅴ
Ⅳ、Ⅴ
<5000
≥1000 復雜

Ⅰ 大、中
小 Ⅰ~Ⅲ
Ⅱ~Ⅳ 大、中
小 Ⅳ、Ⅴ

中等 大、中
小 Ⅰ、Ⅱ
Ⅰ~Ⅲ 大、中
小 Ⅲ~Ⅴ
Ⅳ、Ⅴ
簡單

Ⅰ 大、中
小 Ⅰ~Ⅳ
Ⅱ~Ⅴ
<1000
≥200 復雜 大、中
小 Ⅰ~Ⅳ
Ⅰ~Ⅴ
中等 大、中、小 Ⅰ~Ⅳ
Ⅰ~Ⅴ
簡單 中、小 Ⅰ~Ⅳ
(二)評價範圍的確定
地錶水評價範圍應包括建設項目對周圍地麵水環境影響較顯著的區域。
(三)實例
1、實例一
某建設項目的汙水排放量為5800m3/d,經類比調查可知,汙水中含有COD、BOD、Cd、Hg、pH為酸性,受納水體為一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為90m3/s,水質要求為IV類,此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應按幾級進行評價?
解:因汙水排放量在5000~20000的範圍內;汙染物含三類(COD和BOD屬於非持久性汙染物,Cd、Hg屬於持久性汙染物,pH為酸性,屬於酸堿汙染物,水質為復雜;河流流量在15~150m3/s之間,屬於中河;水質要求IV類。查錶3-8可知,地錶水評價等級為二級。
2、實例二
某縣集中供熱鍋爐改造項目建於該縣循環經濟示範區內,建設規模為4×220t/h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3用1備),燃料為山西礦務局壽陽縣段王煤化有限責任公司所産混煤並摻燒某汙水廠汙水處理過程中産生的汙泥。配套建設煙氣淨化裝置及汙水處理設施。該項目為鍋爐替代改造項目,工程投産後年供熱量6.74×106GJ。項目建成後保證入駐該縣循環經濟示範區的各紡織企業和部分城區居民采暖用戶的熱負荷需求。
問:請對該項目的地錶水環境評價等級進行分析。
答:根據項目工程分析,該項目廢水主要為鍋爐排汙水、化學水處理排汙水,脫硫係統排汙水、地坪衝洗廢水及生活汙水。該項目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水除水溫和渾濁度升高外,汙染物主要為SS,基本無其他汙染物。從節約水資源和保護環境角度,要求該項目廢水盡可能處理後迴用。
鍋爐排汙水與化學水處理排汙水混閤後,部分用於鍋爐除灰渣係統、廠區綠化、煤廊清洗,脫硫係統補水,地坪衝洗,剩餘部分與地坪衝洗後廢水、生活汙水,全部排入該縣汙水處理廠。煤廊清洗後廢水與脫硫係統排汙水一並經絮凝沉澱池處理後用於煤場灑水。
廠區雨水為獨立的排水係統,廠區設有完整的雨水口和雨水管道。雨水排水係統通過管道收集後,排入廠區內雨汙水泵房,經提升外排水溝。
本項目廢水不直接排入地錶水環境。因此,本次評價僅對項目廢水水質達標情況進行分析。
三、地下水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範圍
(一)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
1、劃分原則
評價工作等級的劃分應依據建設項目行業分類和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進行判定,可劃分一、二、三級。
2、評價工作等級劃分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10-2016)附錄A確定建設項目所屬的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類彆,見錶3-9。
錶3-9 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類錶
序號 行業類彆
A水利
1 水庫
2 灌區工程
3 引水工程
4 防洪治澇工程
5 河湖整治工程
6 地下水開采工程
B農、林、牧、漁、海洋
7 農業墾殖
8 農田改造項目
9 農産品基地項目
10 農業轉基因項目、物種引進項目
11 經濟林基地項目
12 森林采伐工程
13 防沙治沙工程
14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
15 淡水養殖工程

前言/序言

環境影響評價是20世紀60年代纔明確提齣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不僅包括自然科學知識,也涉及社會科學知識,隨後其逐步發展成為環境科學體係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為此我國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已把環境影響評價作為主乾課程之一。如今環境影響評價已不僅僅是我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實施的一項基本環境管理製度,隨著200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頒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已由一項基本環境管理製度上升到國傢的法律層麵,2004年我國推齣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和認證製度,使環境影響評價具備瞭高等環境教育主乾課、國傢環境管理工作實踐中的基本管理製度和法律、國傢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課程三位一體的特徵,這無疑對高等院校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教育教學提齣瞭新的要求。為適應這種新形勢,本書作者在自己多年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教學與科研、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的基礎上,立足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為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和高級專業人纔的學科,從兼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共同性、初學者進入環評工程師行業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的難易程度,安排全書的體係和內容。
本書分為兩部分,共計13章。部分立足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知識,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環境影響評價標準、評價等級及評價範圍、環境現狀調查、環境現狀監測與評價、汙染源調查與評價、公眾參與,共計7章內容。第二部分以環境影響評價基本技能為重點,包括工程分析、産業政策和規劃的符閤性分析、環境影響預測模型與應用、環境保護措施、清潔生産評價、防護距離計算,共計6章內容。全書依據2016年7月頒布的新《環境影響評價法》編寫。
作者以環境影響評價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綫展開全書的內容,避免對環境影響評價理論的過多說教,以實際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中的核心內容為重點,並通過實例增強本書的實用性;內容編排上注意層次性和獨立性,以便讀者從整體上把握全書,並能正確應用。
本書結構緊湊、言簡意賅、重點突齣,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書,也可用作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學習和應試用書,同時對環境保護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工作也有參考價值。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國內外的一些有關論著,每章附有參考文獻,在此深緻謝意。
本書由瀋洪艷等編著。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楊雷、李艷、曹誌會、趙月、王冰、周可心、李華、孟靜文等同學做瞭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錶示感謝。
本書試圖係統地、準確地、具體地論述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諸問題,但由於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正處在不斷發展和變革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所涉及的內容又十分廣泛,加之水平有限,書中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瀋洪艷
2016年9月
好的,下麵為您創作一本與《環境影響評價教程(瀋洪艷)》內容不重復的、詳細的圖書簡介,大約1500字。 --- 圖書名稱:《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生態係統服務評估與管理》 導言:重塑人地關係的核心視角 在當代全球環境挑戰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傳統的以“汙染控製”和“風險規避”為核心的環境管理範式已顯露齣其局限性。我們亟需一種更加前瞻性、更具係統性和更強調積極生態貢獻的管理哲學。本書《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生態係統服務評估與管理》正是立足於這一時代需求,旨在提供一個整閤生態學原理、經濟學工具與社會治理實踐的全新框架。它不再僅僅關注“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瞭哪些負麵影響”,而是深入探討“自然生態係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瞭哪些不可替代的貢獻”,並指導我們如何科學、有效地維護和提升這些“服務”。 本書的核心思想是:將生態係統視為一個復雜的、動態的生命支持係統,其提供的服務(如氣候調節、水源淨化、授粉、文化休閑等)是實現人類社會長期繁榮的物質與非物質基礎。環境管理的目標,應從單純的“最小化損害”轉嚮“最大化可持續效益”。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與概念重構 本部分緻力於為讀者構建理解生態係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 ES)的理論基礎和分析工具。 第一章:從自然資源到生態係統服務:概念的演進與範式轉移 本章追溯瞭環境科學與資源管理領域中核心概念的演變曆程,從早期的自然資源清單,過渡到功能導嚮的生態係統功能(Ecosystem Functions),最終聚焦於與人類福祉直接相關的“生態係統服務”。我們將深入剖析“韆年生態係統評估”(MA)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中對ES的經典分類體係(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和支持服務),並討論這些分類在不同地理尺度和文化背景下的適用性與局限性。重點探討瞭將生態價值“內部化”的必要性,以及生態係統服務作為社會經濟決策中關鍵投入要素的定位。 第二章:生態係統服務的功能機製與耦閤關係 本章深入探討瞭支撐各類服務的底層生態學機製。不同於關注單一汙染物的技術性評估,本章強調多功能性、冗餘性、閾值效應和時間滯後性。例如,我們將詳細分析植被結構(生物多樣性、物種組成)如何通過影響冠層截留和根係分泌物,進而影響到土壤保持和水文循環的調節服務。此外,本章將引入“共效益”(Co-benefits)和“權衡”(Trade-offs)的概念,闡明提升某項服務(如碳匯)可能對另一項服務(如水資源供給)産生的負麵或正麵影響,為綜閤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第三章:價值化:生態係統服務的經濟學計量方法 要使生態係統服務進入主流經濟決策,必須將其價值量化。本章係統介紹評估ES價值的量化方法,這與傳統的工程成本分析或環境損害評估存在顯著差異。 A. 直接價值評估: 詳細介紹市場法、替代成本法和預防成本法。特彆關注市場法在評估木材、漁業等供給服務時的應用細節,以及替代成本法在衡量濕地淨化功能時的操作流程。 B. 間接價值評估: 重點闡述非市場價值的計量技術,包括: 偶遇成本法(Travel Cost Method, TCM): 用於評估生態旅遊和休閑服務的文化價值。 支付意願法(Willingness To Pay, WTP)與接受意願法(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 通過支付卡技術和定點展示法等,量化人們願意為保護或獲取某項服務所付齣的經濟代價。 本章將通過案例分析,對比不同方法的適用性、數據需求和潛在的偏倚,指導讀者選擇最閤適的經濟學計量工具。 第二部分:評估技術與空間工具應用 本部分側重於將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空間分析和模型構建技術。 第四章:基於地理信息係統的ES空間評估(Geo-ES Assessment) 現代生態係統服務評估離不開空間技術。本章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GIS平颱整閤多源異構數據(遙感影像、地形數據、土地利用/覆蓋圖等)進行ES的尺度化評估。重點介紹: 1. 尺度效應: 如何在研究區尺度、流域尺度和區域尺度上調整模型參數和數據分辨率。 2. 數據處理流程: 從數據預處理、指標標準化到空間權重矩陣的構建。 3. 案例應用: 以某典型流域為例,展示如何利用GIS平颱快速生成區域尺度的“水源涵養潛力圖”和“授粉適宜性指數圖”。 第五章:情景模擬與動態預測模型 生態係統服務並非靜態不變,它們會隨著氣候變化、土地利用變化而動態演變。本章引入瞭用於模擬未來情景的工具箱。 A. 土地利用/覆蓋變化(LULC)模型: 介紹CA-Markov模型(元胞自動機-馬爾可夫鏈)在模擬未來土地利用格局變化中的應用,並探討不同政策情景(如城市擴張情景、生態紅綫劃定情景)對ES格局的影響。 B. 耦閤模型: 講解如何將經濟模型(如投入産齣模型或引力模型)與水文模型(如SWAT模型)或生物地球化學模型相結閤,以評估氣候變化或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對調節服務(如蒸散發、河流徑流質量)的綜閤影響。 第六章:生物多樣性與功能實現的關係建模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穩定性的基礎。本章聚焦於如何將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指標納入功能評估框架。介紹多樣性-功能關係(Diversity-Function Relationship)的理論模型,包括物種豐富度效應、物種均勻度效應以及功能群組效應。通過實例展示,如何使用功能特徵矩陣來預測生物群落結構改變(如外來物種入侵或關鍵物種缺失)如何直接影響特定服務(如碳固定速率)的穩定性和冗餘性。 第三部分:管理實踐與政策整閤 本部分將評估結果轉化為具體的、可執行的政策工具和管理策略。 第七章:基於ES的土地利用規劃與空間管控 生態係統服務評估的最終目的是指導更優化的空間規劃。本章探討瞭如何運用“生態重要性圖譜”(Ecological Importance Mapping)來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1. 生態服務功能區劃: 基於關鍵服務提供強度和敏感性,進行優先級劃分,明確保護區、緩衝區和開發適宜區的邊界。 2. 生態基礎設施網絡構建: 強調構建連接關鍵生態斑塊的生態廊道,以確保服務流動的連續性和有效性,而非僅僅是孤立的保護地網絡。 3. 決策支持係統: 介紹如何將多目標評估結果(經濟效益、社會公平、生態産齣)集成到決策支持係統中,以實現更科學的“權衡管理”。 第八章:生態補償機製與可持續金融工具 要激勵主體保護生態係統服務,必須建立有效的經濟激勵機製。本章深入剖析當前國際和國內實施的生態補償政策(PES),重點關注: 1. 機製設計: 如何明確服務供給者、受益者和第三方監管者之間的責任和支付流程。 2. 效果評估: 評估不同補償模式(如流域綜閤補償、森林碳匯交易)在提升服務供給質量方麵的實際成效。 3. 創新金融工具: 介紹綠色債券、生物多樣性信用體係和基於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NbS)等新型可持續金融工具,及其在生態係統服務價值實現中的作用。 第九章:綜閤性環境管理中的ES集成:超越環評的視角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超越傳統環境影響評價(EIA)範疇的綜閤管理視角。本章討論如何將ES評估結果融入到更宏觀的規劃流程中: 1. 戰略環境影響評估(SEIA)中的ES應用: 如何在規劃初期,用ES基綫分析來約束和引導區域發展戰略。 2. 基礎設施項目的影響再評估: 針對大型工程(如水壩、高速公路),不再僅關注局部的物理破壞,而是評估其對區域尺度的關鍵服務流(如泥沙輸送、水文連接性)的長期、纍積影響。 3. 社區參與和公平性: 探討ES評估結果如何影響決策的社會公平性,確保服務收益的公平分配,並納入地方知識(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TEK)以提升管理方案的適應性。 結語:邁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 《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生態係統服務評估與管理》不是一本簡單的技術手冊,而是一部方法論的指南,旨在培養讀者將生態係統服務視為核心資産的思維模式。通過掌握這些理論和工具,管理者、規劃師和政策製定者將能夠更有效地維護地球的生命支持係統,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書強調的重點是積極的生態價值創造、係統的功能維護以及基於價值的科學決策。 ---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任何一個在環境領域工作的人而言,環境影響評價都是一項繞不開的關鍵技能。我一直緻力於提升自己在這一方麵的專業素養,並且在尋找能夠係統性學習和深入理解這一領域的優質資源。瀋洪艷教授的《環境影響評價教程》這本書,在我看來,極有可能成為我期待已久的那個“寶藏”。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希望它能夠展現齣一種前瞻性的視角,能夠幫助我理解當前環境影響評價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方嚮。我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掌握當前最前沿的評價技術和方法,並且能夠理解在復雜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如何進行科學、公正、有效的環境影響評價。

評分

我在尋找關於環境影響評價方麵的學習資料時,瀋洪艷教授的《環境影響評價教程》這本書引起瞭我的好奇。雖然我還沒有親自接觸過這本書,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教程,其核心在於其體係的完整性和內容的深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勾勒齣環境影響評價的整個框架,從立項、環評報告的編製、專傢評審到最後的批復,都能夠有清晰的脈絡。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講解評價的各個環節,例如環境現狀調查、環境因素識彆、影響預測與評價、對策措施的製定以及環境監測等。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全麵地瞭解整個環境影響評價的流程,並且掌握各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和注意事項,從而能夠自信地應對未來的工作挑戰。

評分

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教科書,其價值遠不止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能否點燃讀者的學習熱情,並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環境影響評價教程》這本書,我雖然尚未閱讀,但從書名和作者來看,我預感它將是一本能夠滿足我這一需求的著作。我一直認為,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在環境影響評價這樣一項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生動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理論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不同類型項目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和挑戰。我也期待這本書能夠引導我思考如何將評價結果應用於實際的決策過程中,為項目規劃和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評分

作為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學習環境影響評價是課程體係中的重要一環。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復雜概念的最佳方式,是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淺齣講解理論,又能提供豐富實踐指導的教材。關於《環境影響評價教程》,我聽聞瀋洪艷教授在該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有瞭很高的預期。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原理、評價內容、技術方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帶領我一步步走進這個專業領域,解答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睏惑。從教材的結構設計到語言風格,我希望它能夠清晰明瞭,邏輯嚴謹,並且富含啓發性,能夠激發我對環境影響評價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評分

我最近在尋找一本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的書籍,在網上瀏覽時,瀋老師的《環境影響評價教程》引起瞭我的注意。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翻閱這本書,但從它在學術界和實踐領域內良好的口碑來看,我對此書充滿瞭期待。我相信,一本好的教材,不僅要係統地梳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清晰地闡述方法論,並提供案例分析,幫助讀者將理論與實際相結閤。尤其是在當前日益重視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環境影響評價作為一項重要的工具,其科學性和規範性顯得尤為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在我即將開始的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工作中,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操作指導,讓我能夠更準確、更有效地進行項目評估,從而為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在我手邊,成為我學習和工作的得力助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