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参加2017年度注册会计师备考的人员 命题研究专家,联袂倾力打造。
教学智慧与命题经验的完美结合!
1册教材+1张大型题库版模考软件光盘,助您CPA考试轻松过关!
一、教材特色
**,把“以教材为基础,科学设计图表”作为学习的有力保障。
第二,把“以图表为形式,深度剖析考点”作为记忆的形象抓手。
第三,把“以考点为依托,串联考试真题”作为点拨思路的指引。
第四,把“以真题为模板,提升解题能力”作为实战的快捷通道。
二、光盘特色
1.试题精
1800道真题及全真模拟测试题,全面覆盖考试要点。
其中:
真题:含有2011年——2016年6年考试真题。
同步练习:与教材章节同步,边学边练,大幅提高复习效果。
题型分类训练题:按照真实机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有利于集中掌握每种题型的考点以及解题方法,可快速提高解题能力。
2.功能强
(1)备考指南
提供新考情,超高效率的复习攻略,能得分的应试方法
(2)模拟考场
全真模拟计算机考试环境,提前应考,避免不适应答题环境而造成的各种失分
(3)海量题库
精心编制1600余道模拟试题,囊括各种难度,全面覆盖考纲
(4)同步练习
每一章节,均配套有本章习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同步练习,确保吃透知识点
(5)题型精练
针对特定题型进行专项训练,迅速提高专项题型解题能力
(6)错题重做
系统自动记录错题,可供反复练习,查缺补漏,快速提分
(7)网上答疑
加入客服QQ,考试专家网上互动答疑,发布考点记忆手册等多种助考工具
(8)考点记忆手册
考试辅导专家精心编写,重点难点一览无余,提高复习效率,强化重点记忆,减少错误才是过关的关键
内容简介
《201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用教材 审计 图解版》是专门针对2017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科目而编写的同步辅导用书。审计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之一,应用性较强,注重考核考生对法律具体规定的把握,以及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学习时,考生应注意紧密围绕新制度考试大纲的范围,全面学习,循序渐进,通过多做练习深化对法律的认识,做到有的放矢。
《201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用教材 审计 图解版》以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并充分结合该学科的学习特点,以审计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基础,将各章节的考点提炼出来,并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表格形式全面展示考试内容,帮助考生从纷繁冗杂的文字叙述中摆脱出来,轻松且条理清晰地把握会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201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用教材 审计 图解版》还在各个考点后配以历年考试真题和经典习题,并给予精彩解答,使考生基础知识与应试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201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用教材 审计 图解版》适合参加2017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科目考试的考生复习备考之用,相信考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考试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作者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科学研究院等名校教师,倾注大量精力与心血,汇聚数十年教学经验,凝聚多年命题经验,旨为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献上一本严谨准确、形式新颖的备考教材。
本书编委会
吴曦,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奚淑琴,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方文兵,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博士
张金辉,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邢铭强,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汪华亮,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姚宇,陕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目录
目
contents 录
第一章 审计概述 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1
考点1 审计的定义 1
考点2 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2
第二节 审计要素 3
考点 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3
第三节 审计目标 5
考点1 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准则 5
考点2 认定 6
考点3 具体审计目标 7
第四节 审计基本要求 10
考点 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0
第五节 审计风险 11
考点1 审计风险的含义 11
考点2 审计的固有限制 12
第六节 审计过程 14
考点 审计过程 14
第二章 审计计划 15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 15
考点1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15
考点2 审计的前提条件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16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20
考点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20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 22
考点1 重要性的理解 22
考点2 错报 27
第三章 审计证据 31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性质 31
考点 审计证据的性质 31
第二节 审计程序 35
考点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35
第三节 函证 36
考点 有关函证的决策 36
第四节 分析程序 41
考点 分析程序的运用 41
第四章 审计抽样 46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46
考点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46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49
考点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49
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53
考点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53
第四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57
考点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57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61
第一节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61
考点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61
第二节 评估信息技术的风险 62
考点 评估信息技术的风险 62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中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测试
63
考点 信息技术中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测试
63
第四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65
考点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65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66
考点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66
第六节 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 67
考点 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 67
第六章 审计工作底稿 69
第一节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 69
考点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述 69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70
考点 确定审计工作底稿时要考虑的因素及内容
70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71
考点1 底稿的归档 71
考点2 审计档案的结构和保存 72
第七章 风险评估 74
第一节 审计风险准则概述 74
考点 审计风险准则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的作用
74
第二节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
的讨论 75
考点1 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 75
考点2 项目组内部讨论 76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77
考点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77
第四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80
考点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80
第五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85
考点1 重大错报风险 85
考点2 特别风险 88
第八章 风险应对 90
第一节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
对措施 90
考点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总体应对措施
90
第二节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
程序 92
考点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概念与要求 92
第三节 控制测试 94
考点 控制测试 94
第四节 实质性程序 97
考点 实质性程序 97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00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100
考点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100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03
考点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03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12
考点 销售与收款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112
第十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123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123
考点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123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26
考点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26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36
考点 采购与付款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136
第十一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145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145
考点 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凭证及业务活动
145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46
考点 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以及测试 146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48
考点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48
第十二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 158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158
考点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158
第二节 库存现金审计 161
考点 库存现金审计的概述 161
第三节 银行存款审计 162
考点 银行存款审计的概述 162
第十三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167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167
考点1 舞弊的含义、种类及各方责任 167
考点2 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 169
考点3 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172
考点4 会计分录测试 174
考点5 评价审计证据 176
第二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177
考点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177
第十四章 审计沟通 181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沟通 181
考点 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沟通 181
第二节 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189
考点 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189
第十五章 注册会计师利用他人的工作
192
第一节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 192
考点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 192
第二节 利用专家的工作 195
考点 利用专家的工作 195
第十六章 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200
第一节 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概念 200
考点 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概念 200
第二节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 责任设定和注册
会计师的目标 202
考点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责任设定和注册会
计师的目标 202
第三节 集团审计业务的承接与保持 204
考点 集团审计业务的承接与保持 204
第四节 了解集团及其环境、集团组成部分及其环境
206
考点 了解集团及其环境、集团组成部分及其环境
206
第五节 了解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207
考点 了解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207
第六节 重要性 208
考点 重要性 208
第七节 针对评估的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212
考点 针对评估的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212
第八节 合并过程 214
考点 合并过程 214
第九节 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215
考点 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215
第十节 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217
考点 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217
第十一节 与集团管理层和集团治理层的沟通
218
考点 与集团管理层和集团治理层的沟通 218
第十七章 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222
第一节 审计会计估计 222
考点 审计会计估计 222
第二节 关联方的审计 229
考点 关联方的审计 229
第三节 考虑持续经营假设 235
考点 考虑持续经营假设 235
第四节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240
考点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240
第十八章 完成审计工作 244
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244
考点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244
第二节 期后事项 247
考点 期后事项 247
第三节 书面声明 253
考点 书面声明 253
第十九章 审计报告 258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258
考点 审计报告的概述 258
第二节 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 259
考点 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 259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260
考点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260
第四节 非标准审计报告 262
考点 非标准审计报告 262
第五节 比较信息 274
考点 比较信息 274
第六节 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277
考点 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277
第二十章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295
第一节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
领导责任 295
考点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
领导责任 295
第二节 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297
考点 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297
第三节 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299
考点 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299
第四节 人力资源 301
考点 人力资源 301
第五节 业务执行 302
考点 业务执行 302
第六节 监控 309
考点 监控 309
第二十一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314
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314
考点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314
第二节 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316
考点 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316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
317
考点1 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17
考点2 应对不利因素的防范措施 318
第四节 非执业会员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运用
323
考点 非执业会员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运用
323
第二十二章 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329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要求 329
考点 基本概念和要求 329
第二节 经济利益 331
考点 经济利益 331
第三节 贷款和担保以及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
334
考点 贷款和担保以及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
334
第四节 与审计客户发生人员交流 336
考点 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336
第五节 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 338
考点 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 338
第六节 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 340
考点 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
精彩书摘
《201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用教材 审计 图解版》: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复核上期财务报表中会计估计的结果,是为了识别和评估本期会计估计重大错报风险而执行的风险评估程序,目的不是质疑上期依据当时可获得的信息而作出的判断。
(2)恰当。
(3)不恰当。即使不存在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也应了解相关控制。
(4)不恰当。根据审计项目组的区间估计,只能得出错报不小于50万元的结论,并不能确定就是50万元。该错报是判断错报,不是事实错报。
(5)不恰当。管理层变更折旧年限的理由不合理。
(6)恰当。
例17-2(多选题)丁注册会计师负责对A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实施审计。在对审计过程中,遇到下列有关会计估计和关联方的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在对A公司会计估计进行审计时,丁注册会计师发现下列()情形,表明某些会计估计涉及相对较低的估计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较低的重大错报风险。
A.从事不复杂的经营活动的实体作出的会计估计
B.在模型的假设或输入数据是可观察到的情况下,采用广为人知或被普遍认可的计量模型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C.因与常规交易相关而经常作出并更新的会计估计
D.从较易获得的数据(如公布的利率或证券交易价格)中得出的会计估计
(参考答案)ABCD
(解析)某些会计估计涉及相对较低的估计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较低的重大错报风险。例如:(1)从事不复杂的经营活动的实体作出的会计估计;(2)因与常规交易相关而经常作出并更新的会计估计;(3)从较易获取的数据(如公布的利率或证券较易价格)中得出的会计估计,这些数据在公允价值会计估计中可能被称为“可观察到的”;(4)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规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简单且容易使用的情况下,对需要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5)在模型的假设或输入数据是可观察到的情况下,采用广为人知或被普遍认可的计量模型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例17-3(多选题)下列有关会计估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对判断的依赖程度越强,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越大
B.对假设变化的敏感性越强,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越大
C.预期的长度和从过去事项得出的数据对预测未来事项的相关性越大,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越大
D.从外部来源获得可靠数据越多,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越小。
……
注册会计师考试深度解析与实战演练:2017年度审计精讲手册(非图解版) 本书定位与目标读者 本书并非坊间流行的“图解版”教材的替代品,而是一本专为深入理解注册会计师(CPA)全国统一考试《审计》科目核心知识体系、提升应试技巧而精心编撰的深度学习资料。我们假定读者已对审计学科的基础概念有所了解,或正在寻求一套能够提供超越图示表层、直击考点精髓的详尽文本支持。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考生: 1. 建立严谨的理论框架: 不仅仅是“知道”审计程序是什么,而是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依据和准则要求。 2. 掌握复杂的实务应用: 针对准则中抽象的条款,提供详细的文字解释和案例剖析。 3. 应对高难度论述题和计算分析题: 培养考生在考试中清晰、有逻辑地组织答案的能力。 内容结构与特色(重点突出文字深度与逻辑性) 本书严格按照2017年度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内容组织,但在呈现方式上,我们摒弃了过度依赖视觉辅助的模式,转而采用严密的逻辑推导和详尽的文字论述来构建知识体系。 第一篇:审计环境与职业道德 本篇聚焦于审计的法律环境、职业道德和质量控制。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具体条款,特别是独立性要求的细微差别和潜在陷阱。在质量控制方面,本书详细解析了事务所层面质量控制与具体业务层面质量控制的差异,并辅以大量文字描述,阐述在不同规模事务所中,如何落实这些控制政策。对于《公司法》、《证券法》中与审计报告相关的关键条款,我们进行了精确的摘录和深度解读,强调法律责任的认定边界。 第二篇:风险评估与舞弊应对 这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本书在风险评估部分,着力于重要性概念的量化与非量化判断。我们提供了比一般教材更细致的文字分析,说明如何根据风险因素(如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性、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设计缺陷)来设定和调整整体重要性和特定项目重要性。 在舞弊应对方面,本书的重点在于专业怀疑态度的文字体现。我们详细梳理了舞弊三角理论(压力、机会、合理化)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应用,并通过多角度的文字描述,指导考生如何设计和实施针对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舞弊风险的应对程序,如对日记账记录的复核和异常会计估计的判断。 第三篇: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 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不同于流程图展示,本书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勾勒出关键控制点(Key Controls)在不同业务循环中的具体操作细节。 在信息技术审计部分,本书着重分析了通用IT控制和应用控制的内在联系。我们没有简单罗列控制目标,而是深入探讨了数据中心管理、程序变更控制、信息安全策略等环节中,文字描述所蕴含的风险点,并指导考生如何撰写针对信息系统风险的审计发现和建议。 第四篇: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 本书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进行了严苛的区分和论述。针对函证程序,本书提供了不同业务下(如银行询证、往来单位询证)的法律效力和可采信程度的文字分析。 在分析程序方面,本书着重于解释数据的波动和异常的逻辑链条,而非仅仅展示计算公式。我们详细阐述了分析程序从设计、执行到评估结论的全过程,特别是如何运用预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并对差异进行合理的文字解释,以支持审计结论。 第五篇:审计报告 这是考生得分的关键环节。本书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文字界定。 保留意见 vs. 强调事项段: 详细区分了何时需要增加强调事项段(例如,重大会计政策变更的持续影响),何时必须出具非无保留意见。 无法表示意见 vs. 否定意见: 通过大量文字情景模拟,明确了“广泛”与“重大”程度的文字量化标准,指导考生在面对范围限制和错报影响时,如何准确选择报告类型。 对于其他信息段、关键审计事项(KAM)的撰写,本书提供了专业、规范的措辞模板和逻辑结构,强调如何用精确的语言来履行这些附加的报告责任。 第六篇:特定项目审计与实务 本篇涵盖了收入、存货、固定资产、金融工具等核心业务领域的审计策略。例如,在收入确认部分,本书详细分析了合同资产、或有对价等复杂情形下,依据新收入准则如何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并要求考生用文字论述审计师如何评估管理层判断的合理性。 总结 本书是一份面向深度学习者和应试高分的参考资料。它通过详尽的文本阐述、严密的逻辑推导和对准则条文的精准把握,为考生提供了坚实的文字基础,以应对CPA考试对深度理解和文字组织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我们相信,对于那些希望跳出表面知识,真正掌握审计学科内在逻辑的考生而言,本书将是其备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深度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