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从机制设计理论看比特币区块链
肖风
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交易(Transaction)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企业、市场、金融中介、货币体系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组织,都是重要的便于交易完成的经济关系的一部分。在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的新古典经济环境中,交易无论是在市场中还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结果都完全一样,不同的制度安排仅仅被视为满足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所需的“替代方式”。
但是,近年来,从赫维茨(Hurwicz)、马斯金(Maskin)、梅耶森(Myerson)、梯诺尔(Tirole)、奥斯特罗姆(Ostrom)、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著名学者纷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看出,理论界和实务界重新认识到不同的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在非古典经济环境中对交易费用、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影响。
事实上,在更接近于现实世界的非古典经济环境中,竞争性的市场机制或政府机构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不了激励和效率的问题,诸如规则和原则之类的分散决策机制、去中心化机制或许是更为有效的制度。尤其在一些超越国家主权和市场主体的全球公共事务,如气候变化、反恐等问题上,“自主治理、自主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区块链的治理机制也是“自主治理、自主组织”。诞生于2009年的比特币区块链就是这样一个自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产权完全开源、代码随便复制、任何人使用无须得到许可;没有股东会、没有董事会、没有管理层、没有员工、没有资产、没有办公场地、没有资产负债表。
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有关分布式网络、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的探讨也有着几乎同样长的历史,但它们同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被世人所认识和追捧(比特币区块链于2009年1月上线,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两位经济学家于2009年10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冥冥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2008年金融危机,既使市场无形之手失灵,也使政府有形之手失效!于是大家对“自主治理、自主组织”青睐有加。
比特币区块链可以看作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在工程技术层面的创新实践。在对公共资源机制设计有效实践的基础上,区块链技术把它延展到虚拟世界里数字经济的机制设计方面。不管是《失控》(Out of Control)的作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还是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罗纳德?范里安(Hal Ronald Varian),在论及网络经济学的新规则、新规律时,都或多或少地提到“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这个观点。无独有偶,奥斯特罗姆在一项非市场经济制度的研究课题中对美国80个城市警察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中心制度安排的表现要优于大一统的体制。两者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比特币区块链9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自组织经济治理机制是可行并有效的。
当然,区块链尤其是比特币区块链所谓的“去中心”,其实表述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最终结果不会是完全去中心的。“去中心”的范围也仅限于经济和商业治理方面。就算在经济和商业治理方面,我们看到的也更多是“分中心”、“非中心”,而不仅是“去中心”。
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对“自组织”机制设计的研究也告诉我们:自组织、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三者的关系不是颠覆、取代、革命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是区块链这种跨时空、跨主体、全球化、数字化经济现象的理论基础。
林华教授邀我为《比特币:通往资产数字化之路》中文版写序,我遂从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的角度谈一些对比特币区块链的学习体会,希望能够为尊敬的读者阅读理解本书提供一点帮助。比特币也许会消失,但比特币区块链在自组织治理机制方面的工程实践意义,必将像明灯一样照亮人类的资产数字化迁徙之路!
比特币是什么
王俊峰
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
这几年科技行业最“火”的除了人工智能,估计就是区块链了。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的一种典型应用,首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2017年以来,各种数字货币价格暴涨,而一家家区块链初创公司通过首次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简称ICO),发行各种代币,更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募得几亿美元的资金。除了数字货币(以及其他代币)市场的火爆,区块链在商业市场的应用也是遍地开花。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纷纷试点区块链应用,在供应链、慈善捐赠、跨境支付、农业生产等不同领域都能看到区块链的身影。
提起区块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比特币。不管读者对比特币抱着什么样的看法,毋庸置疑的是,第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数字货币是比特币。区块链的概念正是发源于比特币。研究区块链而不谈及比特币,总是让人感觉少点东西。那么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比特币确切的发布时间,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事件大致判断其出现的时间:一个是2008年11月,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一个密码学讨论组中发表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瞭o�睵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另外一个是在比特币的创世区块上引用了2009年1月3日《泰晤士报》(The Times)上的一句话:“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保┐由厦媪郊�事可以判断,比特币的思想在2008年11月前已经成熟,而其发布时间应该不早于2009年1月3日。
比特币创世区块上引用的那句话,结合当时金融危机的背景及比特币的这个币(coin)的含义,看起来挑衅意味十足,暗示传统金融已经病入膏肓,只有设计一种全新的货币体系,才能避免金融危机。
那么中本聪认为的这种理想货币是怎么实现的呢?他在论文的摘要中是这么写的:“我们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timestamps),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Proof�睴f�瞁ork)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否则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最长的链条不仅将作为被观察到的事件序列的证明,而且被看成来自CPU计算能力最大的池。只要大多数的CPU计算能力没有打算合作对全网进行攻击,那么诚实的节点将会生成最长的、超过攻击者的链条。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少。信息尽最大努力在全网传播即可,节点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网络,并将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条作为在该节点离线期间发生的交易的证明。”这段话听起来有点拗口,简单来说,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它建立在点对点的网络之上,基于密码学的方法,大量计算机的分布式计算,经由算力的累积,形成不可篡改的区块链,从而解决双重支付(double�瞫pending)、中心化信任等问题。
当然,近十年过去了,金融行业的基础——货币,并没有被中本聪的这个凭空而出的理想的电子现金系统取代。但随着比特币的面世带来的思想变革和技术革新却实实在在地对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分布式的思想。比特币网络没有中心节点,所有节点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共同维护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网络本身是开放的,节点可以随时选择加入或者退出。
然后是自治的思想。由于没有中心,就需要有一种方法使所有节点能够自发地形成共识。这本书的封面,画的是一种蚂蚁,成百上千万只的这种蚂蚁组成的组织,可以在简单规则的约束及互相制约影响下,缔造出一个完美的帝国。比特币也是如此,共识算法让无数参与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体系。
更加重要的还有区块链的概念。当然,区块链不能脱离上面提到的思想。基于密码学理论的共识算法,分布式的计算与存储的区块链可以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并能做到分布式(或者弱中心化)的信任。这种特性由于与众多应用场景相契合,极具想象空间。有人甚至把区块链形容为互联网之后的人类的最大创新,或者叫价值互联网。
当前国内出版的区块链相关书籍讲应用的多,涉及技术细节的少,偏技术的主要有林华等人之前翻译的普林斯顿的教科书《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主要以比特币为例,介绍了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偏向技术普及,深度上尚有所欠缺。这本《区块链:通往资产数字化之路》则专注比特币的讲解,在深度、广度上都远超目前已出版的数字货币相关书籍。
该书的作者安德烈亚斯?安东诺普洛斯(Andreas M�盇ntonopoulos)是比特币领域的知名专家,他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特点,按他自己的说法,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比特币的。全书看下来,确实如此。作者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介绍如何获取第一个比特币,如何使用比特币购买一杯咖啡,如何确认支付已经完成。一个完全不明白比特币的人看完第一个故事,也能立即对比特币系统有个直观的概念。针对故事的每个细节,作者通过不断深入的方式,逐步揭示了整个比特币系统的运行机制。一本书看下来,相信读者会对比特币了然于胸。如果有编程基础,参照书中的程序示例,也许创建一种自己的数字货币也不是问题。
在我看来,关于比特币,关于区块链,我还没有发现有第二本书能像这本书讲得如此透彻而生动。
值此新书出版之际,特向所有区块链的爱好者隆重推荐这本书!
前言
为什么撰写本书
我第一次偶遇比特币是在2011 年年中, 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书呆子货币!” 然后就把它扔到一边长达6 个月,这让我白白失去了一次了解它的机会, 更不用说深入认识它的重要性了。其实,我熟悉的很多聪明人面对比特币时也是跟我一样的反应,这倒是给了我一些安慰。第二次接触比特币,是在一个邮件列表讨论群,这次我决定好好拜读一下中本聪发表的白皮书,研究一下权威来源是怎么说的,看看比特币到底是什么。我依然记得,当读完这9 页文字后,我有多震撼! 比特币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货币,它的意义已远超数字货币本身,它是构成信用网络的基础,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意识到“ 这不是一种货币,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用网络” 后,我开始了4 个月的比特币之旅,我饥渴地吸收所有能收集到的有关比特币的信息,我变得如此痴迷, 以致每天都要花12 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盯着屏幕,阅读、写作、编码,希望能够学到有关的一切。由于饮食不正常,我瘦了18 斤,我决定从这种状态中摆脱出来,专心投入比特币的研究工作。
两年来,在创建了几家小型创业公司以探索各种比特币相关的服务和产品后,我觉得是时候开始写我的第一本书了。比特币使我有了疯狂的创意,充实了思想;这是自互联网以来我见过的最激动人心的技术。我要把对这个伟大技术的热情分享给更多朋友。
目标受众
本书主要面向开发人员。如果你已经掌握一门编程语言,这本书可以告诉你加密货币是如何工作的,怎么使用它们,怎么开发基于它们的应用。前面几章同样也适合希望深入了解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内部运行机制的非开发人员,这几章将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度介绍。
作为一名对金融创新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深深吸引。作者在探讨区块链与资产数字化结合的议题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他没有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是深入挖掘了区块链技术如何与法律、监管、商业模式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资产数字化的进程。书中关于数字资产的法律地位、合规性挑战以及监管框架的构建,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对于理解这项新兴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落地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如何实现不同类型资产的数字化时,所提供的清晰路径和可行性分析。无论是传统的金融资产,还是新兴的数字原生资产,作者都一一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其在区块链上的实现方式和潜在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科普,更是一部关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蓝图,它让我对资产数字化在降低交易摩擦、提升市场效率、促进普惠金融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对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把握,也更加期待区块链技术能够带来的切实改变。
评分阅读体验非常棒!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浩瀚的区块链知识海洋。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表达,读起来轻松愉快,一点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作者在讲解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原理时,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我之前一直对哈希函数、共识机制这些东西感到头疼,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当谈到区块链如何驱动资产数字化时,作者的论述更是层层递进,逻辑严谨。他详细介绍了从资产的识别、评估,到代币的设计、发行,再到链上交易和结算的整个过程,让我对资产数字化的完整链条有了清晰的认知。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案例,比如如何将一幅名画分割成多个数字代币进行众筹,或者如何通过区块链实现供应链金融的自动化和透明化,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区块链在现实世界中巨大的应用潜力。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循序渐进,既有广度的介绍,又不乏深度的剖析,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一本真正能带人走进区块链世界的门扉之书,它没有枯燥的技术堆砌,也没有晦涩的理论模型,而是用一种平实易懂的语言,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地引领着我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数字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对于区块链核心概念的阐释,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理解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等关键特性。书中对于现实世界中,资产数字化如何通过区块链实现的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区块链技术在房地产、艺术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前景。读完这部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正在徐徐展开,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的创造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作者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也极具前瞻性,让我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身份认证等更多领域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期待这个技术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改变。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区块链世界的大门,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技术的好奇,更激发了我对未来数字经济的无限遐想。
评分我一直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抱有极大的兴趣,而这本书无疑是近期我读过的最有启发性的一本。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没有将区块链仅仅视为一种技术革新,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观的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进行解读。书中关于“资产数字化”这一概念的论述,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将现实世界中各种形态的资产,如不动产、股权、债券,甚至是抽象的权利,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代币化,从而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流转和交易。这种“资产上链”的过程,在书中被描绘得既有逻辑又充满可能性,让我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及其局限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作者在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风险管理、合规性以及提高市场透明度方面的作用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深入剖析了区块链如何通过其固有的机制,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欺诈行为,并为监管机构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一场深刻的经济范式转移的预演,它让我对未来的投资、融资以及资产配置方式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技术,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经济形态的深刻洞察。作者以一种宏大叙事的视角,将区块链技术巧妙地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宏大背景中,让我看到了资产数字化的广阔前景和深远影响。他对于区块链如何重塑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方式的分析,尤为深刻。书中提到,通过将资产转化为数字代币,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动性,更能解锁许多传统金融市场难以触及的投资机会,例如碎片化所有权、更广泛的投资者参与等。这种赋能普通人参与到更高级别资产投资的愿景,让我倍感兴奋。同时,作者对区块链在构建更公平、更透明的商业生态系统方面的作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他阐述了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信任化的信任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资产数字化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它将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财富管理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东西挺好的,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东西挺好的,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快递很快,东西很不错,值得买!
评分企业采购
评分实用…………
评分包装盒完好,书好,正好有时间看。
评分包装盒完好,书好,正好有时间看。
评分书不错,到的很及时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