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缸设计与制造

液压缸设计与制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颖达 著
图书标签:
  • 液压缸
  • 液压技术
  • 机械设计
  • 制造工艺
  • 工程机械
  • 油缸
  • 液压设备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计
  • 自动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23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76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字数:5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工作涉及液压缸以及以液压缸为执行部(元)件的液压机械、设备的人员参考和使用,包括从事液压缸及液压机械、设备设计、工艺、加工、装配、试验、验收、安装、使用和现场维护、产品营销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等。
本书是作者三十多年液压缸设计与制造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本书按照标准、全面、准确、实用、新颖的原则,编写了液压缸参数及参数计算示例;编著了液压缸及主要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对现在液压缸设计与制造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并研究了“液压缸”及“液压缸试验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多种文献、资料编写的液压缸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液压缸试验、使用及其维护方法,以及作者设计、审核、制造、试验、验收、使用和现场维修过的多种液压缸介绍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液压缸设计与制造技术和作者30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本书按照标准、全面、准确、实用、新颖的原则,介绍了液压缸参数及其计算示例;液压缸及主要零部件的技术要求;现在液压缸设计与制造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重点、难点问题,液压缸及液压缸试验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液压缸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液压缸试验、使用及其维护方法,以及作者设计、审核、制造、试验、验收、安装、使用和现场维修过的多种液压缸等。
本书不但提出了问题,而且能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其中,缸筒小壁厚计算公式的确定,双作用液压缸无杆端缓冲装置设计,针对液压缸行程终端活塞杆偏摆问题的修改设计,可调行程液压缸结构设计、精度设计、优化设计、简化设计、试验方法与精度检验以及缸体和活塞杆机械加工工艺,缸筒车加工用工艺装备设计——定心胀芯设计,液压缸密封性能检测技术等,全部为作者的专门技术,一并在本书中呈献给读者参考、使用,但不包括在各项标准中的使用。
本书可供工作涉及液压缸以及以液压缸为执行部(元)件的液压机械、设备的人员参考和使用,包括从事液压缸及液压机械、设备设计、工艺、加工、装配、试验、验收、安装、使用和现场维护、产品营销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液压缸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
1.1液压缸的分类与结构1
1.1.1液压缸的类型及分类1
1.1.2标准液压缸的基本结构3
1.2液压缸参数及参数计算6
1.2.1液压缸参数与主参数6
1.2.2液压缸参数计算公式6
1.2.3液压缸参数计算示例11
1.3液压缸设计与制造技术要求19
1.3.1液压缸的技术要求19
1.3.2缸体(筒)的技术要求22
1.3.3活塞的技术要求28
1.3.4活塞杆的技术要求31
1.3.5缸盖的技术要求35
1.3.6缸底的技术要求37
1.3.7导向套的技术要求39
1.3.8密封装置的技术要求42
1.3.9缓冲装置的技术要求52
1.3.10放气与防松及其他装置的技术要求53
1.3.11安装和连接的技术要求54
1.3.12液压缸装配技术要求73
1.3.13液压缸运行的技术要求79
第2章液压缸设计专题
2.1液压机用液压缸设计与计算81
2.1.1液压机用液压缸的型式及用途81
2.1.2液压机用液压缸的安装和连接型式82
2.1.3主要缸零件结构型式、材料及热处理83
2.1.4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85
2.1.5液压缸的一些设计准则89
2.2液压缸设计中的若干常见问题90
2.2.1车-磨件退刀槽问题90
2.2.2缸零件的几处倒圆角问题91
2.2.3密封沟槽槽底和槽棱的圆角半径问题92
2.2.4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拧入深度问题92
2.2.5活塞杆螺纹长度及其标注问题94
2.2.6缸筒膨胀量确定问题952.2.7主要缸零件表面质量经济精度问题96
2.2.8活塞杆表面铬覆盖层厚度、硬度技术要求问题97
2.2.9油口标准引用及油口螺纹问题97
2.2.10焊接坡口型式与尺寸问题99
2.3液压缸密封装置(系统)设计禁忌100
2.3.1密封沟槽设计禁忌100
2.3.2密封材料选择禁忌101
2.3.3密封工况确定禁忌101
2.3.4基于密封性能的液压缸密封设计禁忌102
2.3.5基于带载动摩擦力的液压缸密封设计禁忌103
2.3.6基于液压缸运行性能的液压缸密封设计禁忌103
2.4液压缸缸筒最小壁厚计算公式的确定104
2.4.1各缸筒壁厚计算公式及其比较104
2.4.2各缸筒壁厚计算公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15
2.4.3对行业标准中缸筒壁厚的计算的讨论117
2.4.4缸筒壁厚及最小壁厚计算公式的确定120
2.5液压缸螺纹连接强度计算方法122
2.5.1液压缸压力工况的确定122
2.5.2螺纹连接强度计算公式123
2.5.3计算公式中各系数的选取125
2.5.4许用应力的确定126
2.5.5工程计算实例129
2.6液压缸密封工况的初步确定131
2.6.1液压缸密封规定工况132
2.6.2液压缸密封极端工况133
2.6.3液压缸密封额定工况的初步确定134
2.7伺服液压缸密封技术要求比较与分析及密封件选择135
2.7.1伺服液压缸密封技术要求比较与分析135
2.7.2伺服液压缸密封件选择138
2.8一种数控同步液压板料折弯机用液压缸活塞杆密封系统的问题及重新设计139
2.8.1液压缸活塞杆密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39
2.8.2液压缸活塞杆密封系统的重新设计140
2.9闸式液压剪板机双作用液压缸无杆端缓冲装置设计142
2.9.1液压缸缓冲装置技术条件143
2.9.2双作用液压缸无杆端固定式缓冲装置的设计计算145
2.9.3三种双作用液压缸缓冲装置结构设计比较与分析149
2.9.4一种闸式液压剪板机用双作用液压缸缸回程的相关问题152
2.9.5一种闸式液压剪板机用双作用液压缸缸回程速度的工程计算155
2.10液压联合冲剪机用液压缸行程终端活塞杆偏摆问题及修改设计158
2.10.1液压缸偏摆问题原因分析 159
2.10.2缸零件几何精度要求及图样修改意见159
2.10.3主要缸零件修改图样及缸总装图样技术要求162
2.11液压上动式板料折弯机用两种结构的可调行程液压缸比较分析163
2.11.1两种结构的可调行程液压缸结构简述163
2.11.2两种结构的可调行程液压缸结构比较分析164
2.11.3两种结构的可调行程液压缸材料利用率比较分析167
2.11.4两种结构的可调行程液压缸各零件加工工艺性比较分析169
2.11.5两种结构的可调行程液压缸总体评价170
2.12一种液压上动式板料折弯机用可调行程液压缸简优化设计170
2.12.1可调行程液压缸优化设计171
2.12.2可调行程液压缸简化设计173
第3章液压缸制造专题
3.1液压缸制造中的若干常见问题176
3.1.1缸零件加工及装配中的基准问题176
3.1.2缸零件加工中的装夹问题177
3.1.3缸零件加工工序问题178
3.1.4研中心孔问题178
3.1.5滚压孔工艺质量问题179
3.1.6缸筒珩磨纹理问题180
3.1.7滚压孔和珩孔工艺选择问题181
3.1.8活塞杆镀前、镀后抛光及检验问题182
3.2液压缸缸盖静密封泄漏问题分析及其处理183
3.2.1缸盖静密封泄漏问题及分析183
3.2.2缸盖静密封泄漏问题的处理184
3.3缸筒车加工用定心胀芯的设计与使用186
3.3.1缸筒加工采用工艺装备的意义186
3.3.2定心胀芯的设计与使用187
3.3.3定心胀芯的特点189
3.4一种液压上动式板料折弯机用可调行程液压缸设计精度与加工精度分析189
3.4.1可调行程液压缸图样及其设计说明189
3.4.2可调行程液压缸设计精度与加工精度分析206
3.5一种液压上动式板料折弯机用可调行程液压缸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211
3.5.1可调行程液压缸缸零件机械加工工艺211
3.5.2可调行程液压缸装配工艺216
3.6液压上动式板料折弯机用可调行程液压缸精度检验中的若干问题218
3.6.1可调行程液压缸精度检验中的术语和定义问题218
3.6.2行程定位精度和行程重复定位精度检验问题221
第4章液压缸产品设计
4.1液压机用液压缸227
4.1.18000kN塑料制品液压机主缸227
4.1.28000kN塑料制品液压机侧缸228
4.1.3一种液压机用液压缸229
4.1.42000kN成型液压机用液压缸 229
4.1.56000kN公称拉力的液压缸 230
4.1.61.0MN平板硫化机修复用液压缸231
4.2液压剪板机、板料折弯机用液压缸232
4.2.1液压闸式剪板机用液压缸232
4.2.2液压摆式剪板机用液压缸232
4.2.3液压上动式板料折弯机用液压缸233
4.2.4数控同步液压板料折弯机用液压缸234
4.3机床和其他设备用液压缸235
4.3.1机床用拉杆式液压缸235
4.3.2一种往复运动用液压缸236
4.3.390 °回转头用制动缸237
4.3.4一种设备倾斜用液压缸237
4.3.5一种穿梭液压缸238
4.3.6二辊粉碎机用串联液压缸239
4.3.7双出杆射头升降用液压缸240
4.3.8一种增压器241
4.3.9一种设备上带防爆阀的翻转液压缸242
4.3.10汽车地毯发泡模架用摆动液压缸242
4.4工程用液压缸243
4.4.1单耳环安装的工程液压缸244
4.4.2中耳轴安装的工程液压缸244
4.4.3一种前法兰安装的工程液压缸245
4.4.4另一种前法兰安装的工程液压缸246
4.4.5后法兰安装的工程液压缸246
4.4.6带支承阀的工程液压缸247
4.5阀门、启闭机、升降机用液压缸248
4.5.1阀门开关用液压缸248
4.5.2启闭机用液压缸249
4.5.3液压剪式升降机用液压缸250
4.5.4四导轨升降机用液压缸251
4.6钢铁、煤矿、石油机械用液压缸251
4.6.1一种使用磷酸酯抗燃油的冶金设备用液压缸251
4.6.2采用铜合金支承环的冶金设备用液压缸252
4.6.3辊盘式磨煤机用液压缸253
4.6.4双向式液压缸254
4.6.5石油机械用液压缸255
4.7带位(置)移传感器的液压缸255
4.7.1带接近开关的拉杆式液压缸255
4.7.2带位移传感器的重型液压缸256
4.7.3带位移传感器的双出杆缸257
4.7.4带位移传感器的串联缸258
4.8带缓冲装置的液压缸259
4.8.1两端带缓冲装置的拉杆式液压缸259
4.8.2两端带缓冲装置的液压缸260
4.9伺服液压缸261
4.9.11000kN公称拉力的伺服液压缸261
4.9.22000kN缸输出力的双出杆伺服液压缸262
4.10高压开关操动机构用液压缸263
4.11汽车及其他车辆用液压缸263
4.11.1汽车钳盘式液压制动器上的液压缸263
4.11.2汽车用支撑液压缸264
4.11.3汽车用转向液压缸265
4.11.4带液压锁的支腿液压缸265
4.12伸缩液压缸266
4.12.1带支承阀的二级伸缩缸266
4.12.2四级伸缩缸267
第5章液压缸试验、使用及其维护
5.1液压缸试验269
5.1.1液压缸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269
5.1.2液压缸试验装置273
5.1.3液压缸试验的若干问题274
5.1.4液压缸密封性能试验295
5.2液压缸使用301
5.2.1液压缸的使用工况301
5.2.2液压缸使用的技术要求302
5.3液压缸维护303
5.3.1液压油液污染度评定与控制303
5.3.2液压缸失效模式与风险评价305
5.3.3液压缸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306
5.3.4液压缸维修与保养311
附录
附录A液压缸设计与制造相关标准目录314
附录B缸的图形符号318
附录C公称压力系列及压力参数代号321
附录D(资料性附录)缸筒材料强度要求的最小壁厚δ0的计算322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在液压系统中,功率是通过在密闭回路内的受压液体来传递和控制的。液压缸是这类系统中的部(元)件之一,它是将液压功率转换成直线机械力和运动的装置。液压缸由一些运动的缸零件组成,即由在缸筒中运行的活塞和与活塞同轴并联为一体的活塞杆等组成。
在GB/T 17446—2012《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词汇》中没有“液压缸”、“液压油缸”或“油缸”,只有“缸”这个术语,即提供直线运动的执行元件。而执行元件是将流体能量转换成机械功的元件,所以将液压缸定义为“将流体能量转换成直线机械功的装置”为科学。
液压缸的分类是一件困难的事。到目前为止,只有在JB/T 10205—2010《液压缸》中有一个明确分类,即液压缸以工作方式划分为单作用缸和双作用缸两类。在其他标准如JB/T 2184—2007《液压元件型号编制方法》中列出了7种液压缸;在GB/T 17446—2012《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词汇》和GB/T 17446—1998《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已被代替)中定义了20多种液压缸;在GB/T 9094—2006《液压缸气缸安装尺寸和安装型式代号》中规定了64种安装型式等。
仅依据JB/T 10205—2010《液压缸》没有办法设计出一台液压缸,且忽略其中的问题不说,单就其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缺少静密封件沟槽一点来说,任何一台双作用液压缸都不可能没有静密封。因此,实际设计液压缸时还必须依据(参照)若干相关标准和参考文献来进行。
与其他液压元件或装置比较,液压缸的设计、制造相对简单、容易,但要真正设计、制造出一台好的液压缸却是很难。就其工况而言,比液压阀、液压泵都难确定准;况且,液压缸经常为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其材料、热处理、设备、工艺、工艺装备、装配、检验等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引起一个大的事故。以液压机用液压缸为例,如果密封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设计、制造中零部件几何精度没处理好而造成内、外泄漏,仅需频繁更换密封圈一项就会造成很大人力、物力上的浪费;现场曾发生过因热处理造成带凸缘的活塞杆端裂纹而引起早期疲劳断裂,液压机滑块脱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诫每位设计者:设计时必须考虑周全,遵守标准,小心谨慎,落笔千斤,责任重于泰山。
现在液压缸的制造比过去更容易,表现在有符合JB/T 11718—2013《液压缸缸筒技术条件》规定的商品缸筒可以选用,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前后端盖的连接和密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批量废品。因此,液压缸的机械制造工艺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液压缸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设计出的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对正确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十分必要。
液压缸的装配是需要专门技术的。因生产批量原因,液压缸装配一般不能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经常需要采用分组选配、调整、修配法等装配工艺配合法。因此,不仅需要操作者熟知图样和装配工艺,还应熟练掌握测量技术、装配尺寸链计算、钳工技术等知识。在液压缸装配中,各密封件的装配尤为重要。就此意义上讲,一台好的液压缸不但是设计出来的,也是装配出来的。
内、外泄漏量大可能是一台液压缸质量变差的先、直观的表象,液压缸的实际使用寿命也经常由泄漏量多少来判定。因此,液压缸密封装置或密封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但各密封件的组合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组合不好,不但不能提高使用寿命,反而会降低使用寿命,这方面作者有很多经验教训。
目前,依据本书所列任何一本参考文献(包括各版本手册)都很难完成对一台液压缸的设计、加工、装配、试验。因此,笔者给自己和同行写了这样一本全面、准确、实用且符合现行标准的关于液压缸设计与制造的书。
因个人能力和学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工程图学与AutoCAD实践》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工程图学知识和AutoCAD操作技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领域,准确、规范的图纸是沟通设计意图、指导生产制造的关键。本书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表示方法以及常用的几何投影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utoCAD这一业界主流的二维和三维绘图软件的操作技巧。 第一部分:工程图学基础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从工程图学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 绪论: 阐述工程图学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介绍工程图学的基本形成原理和发展历程。 点、直线、平面图的表达方法: 详细讲解点、直线、平面在各种投影面上的投影规律,以及如何利用三视图、轴测图等基本视图来准确表达物体的空间形态。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如何分析物体的三维结构,并将其转化为二维投影图。 立体图的画法: 重点讲解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绘制,包括柱体、锥体、球体等。同时,深入探讨截交线和相交线的画法,这是理解复杂形体构造的基础。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分析物体的交线和截面来把握其内部结构。 组合体的视图绘制: 结合工程实例,指导读者如何绘制由多个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复杂零件视图。内容涵盖视图的选定、辅助视图的使用、局部视图和重合视图的绘制等,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组合体的几何特征。 视图的简化与补充: 介绍视图的简化原则,如视图的省略、剖视图和断裂图的应用,以及为了更清晰地表达零件细节而应采用的补充视图,如局部放大图等。 尺寸标注: 规范的尺寸标注是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前提。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国家标准关于尺寸标注的规定,包括各种基本尺寸、定位尺寸、角度尺寸、半径尺寸等的标注方法,并讲解尺寸标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尺寸重叠和信息不清。 技术要求: 阐述除了几何尺寸外,技术要求在图纸中的重要性。内容涵盖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标注方法和含义,引导读者理解图纸所传达的制造和检验信息。 机械零件图: 专注于机械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我们将重点讲解标准件(如螺纹、键、轴承等)的画法和标注,以及非标准件(如轴、盘、板类零件)的设计要素。读者将学习如何分析零件的功用、结构,并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的零件图。 装配图: 介绍装配图的构成要素和绘制方法,包括装配关系的表达、零件序号的标注、明细栏的填写等。读者将掌握如何通过装配图来理解整个机械产品的结构组成、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AutoCAD 20XX 实践应用 本部分将聚焦于AutoCAD软件在工程图纸绘制中的实际操作。我们将以AutoCAD 20XX版本为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版本),通过案例驱动的方式,指导读者掌握软件的各项功能。 AutoCAD 基础操作: 介绍AutoCAD的用户界面、命令行操作、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基本视图控制(如缩放、平移、旋转)。 基本绘图命令: 详细讲解绘制点、线、圆、弧、多段线、圆角、倒角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命令,以及如何使用捕捉、对象追踪等辅助工具提高绘图精度。 编辑命令: 涵盖移动、复制、旋转、镜像、缩放、阵列、修剪、延伸、偏移、分解等常用的编辑命令,以及如何利用它们对已有的图形进行修改和完善。 文本与尺寸标注: 讲解如何在AutoCAD中创建和编辑文本样式,以及如何利用AutoCAD提供的各种尺寸标注工具(线性标注、对齐标注、角度标注、半径/直径标注等)来标注尺寸,并学习如何进行尺寸的编辑和管理。 图层管理: 强调图层在工程绘图中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创建、命名、设置图层颜色、线型、线宽,以及如何锁定、冻结、关闭图层,从而实现图纸的逻辑分类和高效管理。 块的创建与应用: 讲解如何将重复使用的图形元素制作成块(Block),以及如何在图纸中插入、编辑和替换块,以提高绘图效率和图纸一致性。 图案填充与填充边界: 介绍如何为剖面线、填充区域等添加图案填充,并讲解如何精确设置填充的比例、角度和图案类型。 三维建模基础: 简要介绍AutoCAD的三维建模环境,包括实体建模的基本概念,以及通过拉伸、旋转、扫掠、倒角、圆角等操作创建简单三维实体的方法。 布局与打印输出: 讲解如何使用布局(Layout)功能来组织和管理图纸空间,设置图框、标题栏,并最终完成高质量的打印输出,包括选择打印机、设置打印范围、线宽、图纸方向等。 综合案例练习: 提供一系列贴近实际工程的综合案例,指导读者从零开始,运用所学知识和AutoCAD技能,绘制完整的工程图纸,包括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 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清晰的步骤说明,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工程图学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操作技巧。无论您是工程专业学生、初级工程师,还是希望提升绘图能力的在职人员,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实践指导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我一直对机械制造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却又精密运作的部件。液压缸,这个在工业生产、工程机械、甚至家用电器中都无处不在的“力量之源”,之前在我眼中就像一个黑盒子。而《液压缸设计与制造》这本书,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一步步拆解了这个“黑盒子”,让我得以窥见其内部的奥秘。从最基础的液压原理,到各种不同类型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工作流程,再到材料选择、密封件设计、加工工艺,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既深入浅出又条理清晰。书中丰富的图示和精炼的文字,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设计理念时的角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就能帮助读者真正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和权衡,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举一反三。例如,在介绍密封件设计时,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几种密封形式,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压力、温度、介质腐蚀性等)对密封性能的要求,以及各种密封材料的优缺点,这让我明白了为何在特定场合要选用特定的密封件。书中的制造部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从原材料的选用,到关键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再到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仿佛真的把我带进了工厂车间,亲眼目睹一个高性能液压缸的诞生过程。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对一个简单的液压缸模型进行了概念性的设计,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整个过程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复杂和精细得多。这本书让我对液压技术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液压技术感兴趣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希望深入了解机械制造原理的学生和爱好者。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指南。

评分

我本来对液压技术知之甚少,抱着学习的心态拿起了《液压缸设计与制造》,结果惊喜不断。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用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语言,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你耳边低语,分享他的毕生绝学。他会从宏观上介绍液压缸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然后循序渐进地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始终不脱离实际应用。例如,在介绍液压缸的力学计算时,不仅仅是给出公式,而是会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重型起重设备、精密机床等,来解释这些公式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方法。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看似抽象的力学原理是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参数的。书中对材料科学与液压缸制造的结合也非常出色。从缸筒的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到活塞杆的表面硬度、镀层技术,再到密封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介绍。作者在这方面并非简单地列举几种材料,而是会深入探讨不同材料的微观结构、性能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液压缸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设计优化”的部分,它不是一成不变地告诉你“这样做”,而是鼓励读者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常用的优化思路和手段。这激发了我对现有设计的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创新是如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产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液压缸的理解,已经从“一个零件”上升到了“一个系统”,甚至是“一个艺术品”。它让我看到了机械工程的魅力,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原本以为,《液压缸设计与制造》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纯技术类书籍,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液压技术展现得如此清晰生动。他从液压缸的“生命周期”出发,将整个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过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液压缸的失效模式与对策”的章节。它不像其他一些书籍那样简单地描述故障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液压缸失效的各种潜在原因,从材料选择、加工精度,到油液污染、操作不当,无所不包。并且,作者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对策,让我能够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失效模式。例如,在讨论活塞杆表面缺陷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时,他不仅指出了缺陷的危害,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无损检测技术来发现这些缺陷,以及如何通过返工修复或优化表面处理工艺来提高其可靠性。书中关于“液压缸的性能优化与节能设计”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关注液压缸本身的工作性能,更将其置于整个液压系统的角度进行考量,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整体效率,降低能耗。这对于追求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创新思维、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智慧宝典”。

评分

这本《液压缸设计与制造》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技术书籍中,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一本。作者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他对液压缸的理解,是从最基础的力学原理开始,一直延伸到最前沿的制造工艺和材料科学。我尤其喜欢书中在讲解液压缸的密封设计时,那种“庖丁解牛”般的精准。他详细分析了各种油封的结构、工作原理、材料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压力、温度、介质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更重要的是,他给出了如何根据实际工况来选择最合适的密封件,以及如何计算密封件的寿命和更换周期。这对于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密封问题的我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书中关于液压缸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章节,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简单地列出故障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个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而且这些方案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翻阅这本书,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外,书中对液压缸的“效率”和“能耗”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关注液压缸本身的工作性能,更将液压缸置于整个液压系统中进行考量,分析了哪些设计因素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效率,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能耗。这对于追求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液压缸的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宝典”。

评分

我一直对机械工程领域充满兴趣,而《液压缸设计与制造》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液压技术这个神奇的大门。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他能够将一些复杂的技术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配以大量的图示和实例,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乐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液压缸的“失效分析与预防”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故障现象,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这些故障的根本原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比如,在讨论油液污染对液压缸寿命的影响时,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污染物,以及它们是如何对液压元件造成磨损和损坏的,并给出了如何控制油液清洁度的具体方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液压缸的性能和寿命,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设计,更与整个液压系统的维护保养密切相关。书中关于“液压缸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分析了标准化设计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在特殊应用场景下,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的重要性。他给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以后在设计中如何平衡标准化和定制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解决问题的“工具书”。它让我对液压缸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

《液压缸设计与制造》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能够“镇宅”的专业书籍。作者对液压缸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了然于胸”的境界,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从液压缸的种类划分,到各种类型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再到具体的零件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每一个环节都讲得既全面又深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液压缸的可靠性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可靠性指标,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液压缸失效的各种潜在因素,比如材料缺陷、加工误差、密封不良、油液污染、操作不当等等,并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他会从设计源头就考虑到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例如,在设计活塞密封时,他会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密封件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磨损、老化、泄漏等问题,并给出如何选择更耐用、更可靠的密封件,以及如何优化密封结构来延长其寿命。书中关于“液压缸的实验验证与性能测试”的部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测试方法和设备,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评估液压缸的性能,比如效率、泄漏量、耐久性等。这对于我理解如何从理论设计走向实际验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传授他的绝学。它能够帮助读者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并最终掌握“如何做”。

评分

《液压缸设计与制造》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业百科全书”。它不仅仅是关于液压缸本身,更是通过液压缸的设计与制造,展现了现代工业制造的精髓。作者对液压缸各个组成部分的讲解,细致入微,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技术细节。例如,在介绍缸筒时,他不仅讲述了不同制造工艺(如焊接、拉伸)的区别,还深入分析了材料的晶粒度、组织结构对强度和密封性能的影响。当谈及活塞杆时,他对表面处理工艺的讲解,如感应淬火、镀铬、渗氮等,详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势、适用范围以及对疲劳寿命和耐磨性的具体提升作用。书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作者对“标准化与定制化”的权衡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分析了标准化液压缸的优点,如成本低、交货快,同时也阐述了在特殊应用场景下,定制化设计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在标准品和定制品之间做选择的工程师来说,非常有价值。此外,书中关于液压缸的“可靠性工程”的章节,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停留在设计层面,而是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液压缸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对安装环境的要求,以及对长期运行的监测方法等。这些内容,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和对工程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本书绝对是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液压缸技术、提升产品设计与制造水平的人的必备参考。

评分

说实话,在翻阅《液压缸设计与制造》之前,我对液压缸的认知仅限于“能提供动力的一个金属筒”。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肤浅认知。作者显然是位在液压领域浸淫多年的专家,他以一种近乎“解剖”的态度,将液压缸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不同液压缸类型的详细对比分析。比如,当讲到柱塞缸、活塞缸、齿轮泵等时,他不仅给出了它们的结构图,更深入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最适用的应用场景。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实际选型和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不再是盲目地参考一些通用参数,而是能够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考量,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书中关于液压系统整体配合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液压缸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与油源、阀组、管路等协同工作。作者在这本书中,巧妙地将液压缸的设计与整个液压系统的集成考虑联系起来,从整体性能、效率、可靠性等角度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故障分析与排除”的章节印象深刻。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只关注“如何做”,而忽略了“做错后怎么办”。这本书则不然,它详细列举了液压缸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一线操作和维护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结合自己曾经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照书中的论述,豁然开朗。书中对一些关键技术点的讲解,例如油封的选型与寿命预测,缓冲装置的设计原则,以及表面处理工艺对缸体寿命的影响,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指导。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被《液压缸设计与制造》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的书名听起来非常专业,但又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晦涩难懂。翻开后,我发现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液压缸这个复杂的技术“化繁为简”。他首先从液压缸的基本原理入手,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液压油的传递压力、驱动活塞运动的过程。然后,他逐步深入到液压缸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缸体、活塞、活塞杆、导向套、密封件等,对每一个部件的结构、功能、材料选择、制造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宏观性能的影响”的讲解。比如,在介绍缸筒材料时,作者会深入到钢材的晶体结构、热处理工艺如何影响其强度、韧性、耐磨性,以及如何与液压油的兼容性。这种深度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某些材料适用于液压缸,而另一些则不行。书中关于“液压缸的动态性能分析”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停留在静态的结构设计,而是深入分析了液压缸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比如油液的粘度变化、泄漏、惯性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改善其动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这对于需要设计高性能液压系统的我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知识,更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评分

《液压缸设计与制造》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关于液压技术的“深度探索”。作者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从最基础的液压原理开始,逐步深入到液压缸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雕细琢的讲解。我尤其赞赏书中在讲解“密封技术”时,那种严谨细致的态度。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种密封件的类型,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密封件的工作原理、材料特性、适用范围,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他会详细解释为什么某种密封件在某个应用场景下是最佳选择,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密封结构来提高密封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密封技术在液压缸设计中的关键作用。此外,书中关于“液压缸的耐磨性设计”的章节,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影响液压缸耐磨性的各种因素,比如材料硬度、表面粗糙度、油液清洁度、工作载荷等,并给出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液压缸的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他甚至会考虑到一些微观层面的影响,比如材料的微观结构对耐磨性的影响。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知识,更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让我看到了机械工程的严谨和精妙,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ok

评分

有价值的东西少了点

评分

买来上班用,还可以吧,仔仔细细看了内容,才发现作者的肤浅,很多都是抄抄别人的公式,说一些死板的知识,和现在的液压设计和生产工艺很脱节!

评分

有价值的东西少了点

评分

有价值的东西少了点

评分

买来上班用,还可以吧,仔仔细细看了内容,才发现作者的肤浅,很多都是抄抄别人的公式,说一些死板的知识,和现在的液压设计和生产工艺很脱节!

评分

买来上班用,还可以吧,仔仔细细看了内容,才发现作者的肤浅,很多都是抄抄别人的公式,说一些死板的知识,和现在的液压设计和生产工艺很脱节!

评分

有价值的东西少了点

评分

有价值的东西少了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