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戰甲工作室,由眾多單兵裝具、戰術、輕武器、部隊史等研究專傢、收藏傢、作傢和研發參與者組成,通過對古今中外單兵裝備的發展研究、實物細部展示、戰術運用、作戰戰例、收藏鑒賞,將係統的研究、通俗的文字、精美的圖片來呈現齣彆具一格的世界軍警裝備文化盛宴。
紳士的武器——二戰英聯邦國傢衝鋒槍發展史
衝鋒槍在英國曾被認為是“一個紳士應當永遠不使用”的武器,然而隨著戰火在歐洲大陸蔓延,英軍也不得不盡快為自己尋找一款不那麼“紳士”的武器瞭。
德國單兵反坦剋裝備1917-1945(中)
英國是最早使用坦剋的國傢,德國則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反坦剋作戰的國傢。在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倉促的反坦剋實踐過後,德軍對於單兵反坦剋裝備又有怎樣的認知呢?
上帝保佑巴祖卡——美國巴祖卡火箭筒徵戰史
如果說空心裝藥破甲彈與火箭的結閤為反坦剋作戰帶來瞭一場革命,那麼巴祖卡就是這場革命的弄潮兒,本文將為讀者介紹這種火箭彈的作戰曆程。
風起雨林——M-1967 輕量化裝具係統
越南戰爭期間研發的M-1967裝具係統用更加輕便耐磨耐腐蝕的尼龍麵料替換掉傳統帆布材料,為現代美軍裝具奠定瞭基礎。
英國司登衝鋒槍發展概述
司登衝鋒槍的發展
二戰爆發後,為瞭應對戰爭對衝鋒槍的巨大需求,英國伍爾維奇(Woolwich)皇傢兵工廠的監察官雷金納德·謝潑德(Reginald Ⅴ. Shepherd)少校與恩菲爾德皇傢輕武器製造廠(RSAF)的哈羅德·約翰·特平(Harold John Turpin)兩位設計師共同設計瞭司登衝鋒槍。“司登”(STEN)一名取自Shepherd的首字母“S”和Turpin的首字母“T”,“EN”則取自恩菲爾德兵工廠(Enfield)的前兩個字母。
1893年2月12日,特平齣生於英國肯特郡的埃利斯,這裏也是馬剋沁-諾登費爾特公司(後來發展成為維剋斯-馬剋沁聯閤公司)的生産基地。特平長大後在這傢公司從事繪圖工作,協助公司進行多種自動武器的開發,顯露瞭槍械設計方麵的纔能。1920年,特平轉到恩菲爾德皇傢輕武器工廠的繪圖中心工作,在二戰爆發時已經升遷至該繪圖部門的負責人,並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兵工廠遭德軍空襲後,繪圖部門轉移到瞭赫特福德郡的柴斯罕特附近,在這裏特平與謝潑德成立小組,開始瞭英軍衝鋒槍的研製工作。
謝潑德生於1892年,獲得過自然科學學士學位,一戰爆發後報名參軍,戰後於1922年以軍人的身份被安排到恩菲爾德皇傢輕武器工廠的設計部門,擔任軍用輕武器檢驗官,積纍瞭許多輕武器的相關知識。後來謝潑德接受BSA公司的邀請,參與該公司衝鋒槍的開發工作。當時,他選擇的閤作夥伴就是在恩菲爾德結識的設計部門繪圖員特平。英國政府命令恩菲爾德兵工廠研製衝鋒槍時,兩人被同時選中參與這項工作。
為瞭便於生産,軍方提齣瞭以下要求:
1.衝鋒槍不能采用特殊的閤金材料製造;
2.生産工藝盡可能避免傳統的切削加工,要以衝壓加工為主;
3.生産成本(包括原材料和人工費)要控製在25先令以內。
1941年1月8日,在研發命令下達僅僅36天後,謝潑德和特平完成瞭司登衝鋒槍的試製型設計。該槍的官方名稱為“Carbine Machine Sten”, 二戰初期,英國將衝鋒槍命名為“Machine Carbine ”,但並不是指該英製衝鋒槍是由步槍改裝而來的卡賓槍,隻是一種命名方式罷瞭。
司登衝鋒槍采用自由槍機原理,由於彈匣在左側供彈,看起來怪模怪樣。由於它采用國際通用的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彈匣可以與德軍MP-40型衝鋒槍通用,因此英軍士兵可以直接為司登衝鋒槍裝上繳獲的德軍彈藥。
司登衝鋒槍設計簡單、造價低廉,非常適閤於在戰時大量生産,當時英國生産一支司登衝鋒槍的造價隻有10美元,而從美國進口的衝鋒槍單價可達45英鎊。該槍於1941年投産,1943年産量達到巔峰,每周可達47000支。1941至1945年間,共有400萬支各型號司登衝鋒槍問世,恩菲爾德皇傢輕武器製造廠(RSAF)、伯明翰輕武器公司(BSA)、法賈剋利(Fazakerley)皇傢兵工廠和加拿大的長枝兵工廠都參與瞭司登衝鋒槍的生産。英國人自己研製瞭繁多的司登衝鋒槍子型號,包括MkⅠ、MkⅠ*、Mk Ⅱ、Mk Ⅲ、Mk Ⅳ、Mk Ⅴ、Mk Ⅵ和Mk Ⅱ(S),戰時及戰後由外國製造的變型槍和發展子型號也有許多,阿根廷、法國、比利時、挪威、丹麥、波蘭等國傢都生産瞭各具特色的司登衝鋒槍,該槍甚至也被二戰末期窮途末路的德國人仿造,用來彌補戰爭消耗或用於陰謀破壞活動,其影響之廣泛可見一斑。
司登衝鋒槍從1941年末期開始裝備英國本土部隊,隨著産量不斷提高,陸續裝備到海外的英軍和英聯邦部隊。該槍因其醜陋的外形,在部隊中獲得“水管工的噩夢”、“水管工的怪胎”、“臭屁槍”等各種不雅綽號。司登衝鋒槍産量巨大,也許是因為該槍在生産過程過於簡化,戰場上的英軍士兵經常抱怨,甚至認為司登衝鋒槍“喜怒無常”,因為即便槍機鎖住,槍支掉落在地時偶爾也會走火;一些衝鋒槍的快慢機齣現毛病,齣現撥到全自動時衝鋒槍隻能夠單發射擊,而撥到半自動時卻能夠連發射擊的窘相;一些部隊還反映司登衝鋒槍在戰場上會齣現卡殼、槍機失靈的情況。一個鮮明的例證就是1942年5月27日英國SOE派齣捷剋斯洛伐剋士兵約齊夫·戈巴剋(Jozef Gabsik)行刺納粹頭目萊因哈特·海因裏希的行動,戈巴剋在海因裏希坐車經過時突然掏齣司登衝鋒槍,卻因為槍機失靈而錯失良機,幸好戰友投擲的手榴彈將海因裏希炸成重傷。盡管司登衝鋒槍齣現瞭這樣那樣的問題,遭到使用者的詬病,但無可厚非的是,簡單工藝所帶來的巨大産量正是戰爭中數量第一、質量第二的鮮明寫照。1944年反攻西歐大陸之時,英國步兵、空降兵以及歐洲戰場的英聯邦部隊基本全部換裝瞭司登衝鋒槍,該槍儼然成為同盟國陣營中與美國湯姆森、蘇聯波波莎衝鋒槍齊名的英係衝鋒槍的代錶作。
除瞭裝備英軍和英聯邦部隊之外,司登衝鋒槍也廣泛裝備英軍旗下的自由波蘭軍、自由捷剋斯洛伐剋部隊以及在英國組建的由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流亡人員成立的正規部隊。由於司登衝鋒槍便於拆卸,該槍大量被空投給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波蘭、南斯拉夫等國的反納粹遊擊隊。二戰結束後,司登衝鋒槍繼續在英國、加拿大等英聯邦國傢服役,曾在朝鮮戰場中使用,直到20世紀60年代,英國陸軍所裝備司登衝鋒槍纔被斯特林衝鋒槍全部取代,換下的司登衝鋒槍替代海軍裝備的蘭徹斯特衝鋒槍後又繼續服役瞭一段時間。
戰後,司登衝鋒槍根據英國輕武器新式命名規則被依次命名為L50(司登Mk Ⅱ)、L51(司登Mk Ⅲ)和L52型(司登Mk Ⅴ)。在1956至1962年的北愛爾蘭衝突中,英軍和愛爾蘭共和軍都裝備瞭司登衝鋒槍相互廝殺。二戰結束後,大量過剩的司登衝鋒槍流入瞭其他國傢,在中國解放戰爭、第一次與第二次中東戰爭、希臘內戰、馬來亞危機和印巴戰爭中都可以看到大量司登衝鋒槍的身影。越戰期間,美國遊騎兵部隊少量裝備瞭安裝消音器的司登衝鋒槍。1984年,印度總理辛迪亞·甘地也正是被她的锡剋族保鏢使用司登衝鋒槍打光全部32發子彈殺害的。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墨西哥反政府武裝薩帕塔遊擊隊仍然將司登衝鋒槍作為製式裝備。
司登Mk Ⅰ與Mk Ⅰ*型衝鋒槍
9毫米口徑司登MarkⅠ和MarkⅠ*衝鋒槍由蘇格蘭的辛格工業製造公司獨傢生産(該公司原名為“辛格縫紉機械製造公司”),金屬製造行業的一些小公司也會供應部分零件。MarkⅠ型衝鋒槍由英國軍方1940年評估的原型槍直接發展而來,1941年3月7日被軍方正式采納,第一批量産型於1941年10月20日交付軍隊。最初設計的司登Mark Ⅰ衝鋒槍采用管狀外罩內套槍管設計,彈匣插槽焊接在槍身左側,呈水平凸齣,槍口處安裝有楔角形消焰器。其機匣前部安裝有木質前扶手,並一直延伸至前部末端,與可摺疊木質握把相連。槍托采用上下兩根金屬管,末端由一塊扁平金屬片相連,部分MarkⅠ早期型(一些資料也將其稱作司登MarkⅠ空軍型)的槍托肘腕部設置有短木闆,而絕大部分生産的MarkⅠ標準型則取消瞭這一短木闆設計。司登MarkⅠ*衝鋒槍是MarkⅠ型的設計簡化版,為瞭便於生産而進行瞭局部改進,省略瞭木質扶手和前握把,並采用衝壓鋼組件包裹槍機,消焰器也從設計中消失。戰爭中總共有30萬支MarkⅠ和MarkⅠ*衝鋒槍交付部隊使用。
司登Mk Ⅱ型衝鋒槍
早在司登MarkⅠ係列衝鋒槍裝備英軍之前,MarkⅡ型衝鋒槍的生産閤同就下發給瞭軍火生産商。英國人急於批量生産司登MarkⅠ衝鋒槍的後續型號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工藝復雜的MarkⅠ型衝鋒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軍隊擴充的需求,MarkⅡ型造價更加低廉,便於大批量生産裝備部隊;其二,英國人正在組建的空降部隊需要裝備一款設計更加緊湊的製式衝鋒槍,而Mark Ⅱ型恰恰滿足瞭這項要求,還共用瞭很多已經批量生産的MarkⅠ衝鋒槍零部件,如槍機組件和彈匣等。
司登Mark Ⅱ型衝鋒槍全重約3韆剋,射速540發/分鍾,有效射程大約為180米。該槍與MarkⅠ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可拆卸的槍管和可鏇轉的槍匣插槽組件,此外Mark Ⅱ型還刪除瞭槍口消焰器。該槍的槍管為冷拔管製造,並沒有完全植入槍體,而是采用直徑與槍身相同的槍管螺環套管將槍管和槍身固定。螺環套管上帶有3排共9個散熱孔,射擊時輔助槍管散熱。在槍身沒有安裝準星、槍管和螺環套管情況下,彈匣插槽件可以嚮下鏇轉至與扳機平行位置以便節省運輸箱空間。Mark Ⅱ衝鋒槍槍機裝置套件采用與MarkⅠ*相同的衝壓金屬件製成,並采用一對螺栓與其他部件固定。Mark Ⅱ衝鋒槍以及後續生産的司登衝鋒槍槍身後部都采用統一樣式的槍機保險切口槽,當槍機嚮後拉動並輕微逆時針鏇轉機柄時,槍機會被鎖住以防走火。為此,槍機側麵製造有小尺寸的球麵凹口供分離杆頭駁放。這種槍機被命名為MkⅠ*,采用與MkⅠ型槍機完全的材料和工藝製成,其替代型則采用銅鋁閤金壓模工藝製成。戰爭中,共有260萬支司登Mark Ⅱ衝鋒槍問世,其製造商遍及英國、加拿大和新西蘭,也有超過100傢小工廠成為衝鋒槍零件的專業供應商。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沉靜的力量,那種暗沉的色調和簡潔的綫條,仿佛預示著故事的嚴肅和深度。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很紮實,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廉價感,閱讀的時候手指摩挲著書頁,總能帶給我一種踏實和專注的儀式感。我最喜歡的是它排版上的細節,字號適中,行距也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一點對於我這種習慣睡前看書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的裝幀也很牢固,我翻閱起來毫無顧慮,不像有些書,翻幾下就散架瞭。更讓我驚喜的是,扉頁上有一些作者手寫的嗎?不確定,但那種隨意的潦草感,卻又帶著一絲獨特的藝術氣息,瞬間拉近瞭我與這本書的距離,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件商品,更像是一個朋友分享的珍貴物件。總的來說,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經成功地吸引瞭我的注意,讓我對即將展開的故事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非常“耐讀”。我不是那種速讀的人,我喜歡慢慢品味文字,理解其中的深意。這本書的文字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需要時間去醞釀,去體會。我反復閱讀瞭其中好幾個章節,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能夠捕捉到人物內心最微妙的情感波動,並將之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有時候,我甚至會停下手中的書,陷入沉思,迴味剛剛讀到的句子,仿佛那些場景就發生在我的身邊。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許多書無法給予的。它不僅僅是故事的講述,更是對人性、對生活的一種深刻探討。我發現自己會不由自主地去分析角色的動機,去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甚至會代入其中,想象自己處在那樣境地會如何選擇。這種互動式的閱讀,讓我覺得我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更是參與者。
評分坦白說,起初我被這本書吸引,更多的是因為它的題材。我一直對一些比較宏大、比較硬核的內容很感興趣,尤其是在一些現實背景下,人物如何在極限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敘事。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好奇心。它所構建的世界觀非常引人入勝,有一種置身其中的真實感,讓我忍不住想去探索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去瞭解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作者在細節上的處理也非常到位,無論是環境的描寫,還是人物的行為邏輯,都顯得十分考究,這讓整個故事的可信度大大提升。我常常會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中會不自覺地勾勒齣書中的畫麵,仿佛電影在我眼前上映。我甚至會去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來印證書中的一些設定,這種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也讓我收獲頗豐。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書,能夠帶給讀者的不止是錶麵的故事,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它引導我去思考一些之前從未關注過的問題,去審視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作者的觀點並非強加於人,而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情節,讓讀者自己去領悟。我常常會在讀完一章後,閤上書,靜靜地思考,讓書中的思想在腦海中發酵。這種啓發性的閱讀,是我最看重的。它不僅僅是在消遣時間,更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我感覺到自己的視野在不斷開闊,對世界的認知也在不斷加深。這種成長的感覺,是金錢也無法買到的。
評分對我而言,一本真正打動人心的書,往往是那些能夠引發共鳴的書。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恰到好處。雖然故事發生的背景可能和我所處的現實生活相去甚遠,但書中人物的情感,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堅持,卻讓我深感熟悉。我會在某些情節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會在某些角色的遭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作者對於人物情感的刻畫非常到位,能夠精準地擊中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會在閱讀的時候,時而潸然淚下,時而又為角色的命運而感到振奮。這種情感上的跌宕起伏,讓我深深地被吸引。它讓我意識到,無論身處何種境遇,人類的情感總是共通的。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也更理解他人。
評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維剋斯機槍是少數幾種仍然廣泛使用的水冷式機槍之一,雖然技術水平較為落後,但這並沒有妨礙它齣色地履行自己的義務
評分書籍湊單特價買的,看瞭血戰鋼鋸嶺,頓時對二戰産生興趣,買這些書就對瞭。。
評分速度應更快點
評分不錯,展示瞭近現代單兵裝備的發展和變遷,為曆史愛好者和軍迷提供瞭更加專業的參考。
評分好容易遇到做活動瞭,入手便宜
評分印刷質量不錯,就是內容創新性不強。
評分這個係列的一直在買
評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看。
評分一挺來自捷剋在輕機槍在中國創造瞭無限榮光,在艱難的抗戰歲月裏,“捷剋”式輕機槍伴隨中國抗日軍人渡過瞭每一個艱難的日子,也在性能上完勝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