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以抗戰時期知識界為中心(套裝上下冊) [導論 第一章 從政治經濟學視角探尋中國崛起 第一節 中國崛起的雙重特徵 第二節 為什麼人均GDP是重要的 第三節 中國貧窮與“百年屈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以抗戰時期知識界為中心(套裝上下冊)》以抗戰時期的知識界為中心,首次對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做瞭全麵的研究,具體包括“民族復興思潮的曆史考察”“民主政治與民族復興”“經濟建設與民族復興”“學術研究與民族復興”“民族文化與民族復興”等部分。
作者簡介
鄭大華,1990年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任湖南省政府參事,首批“芙蓉學者”,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並任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兼職教授、兼職研究員和國際學術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
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青年課題、一般課題、特彆委托課題、重點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招標課題和重大、重點課題,國傢民委重大委托課題、重大課題以及湖南省重大委托課題15項,齣版著作16種,譯著5種(含閤譯),整理資料9種13冊,發錶學術論文170多篇,獲部省級成果特彆奬2項,一等奬3項,二等奬3項,著作人選《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和《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目錄
上冊:
緒論
一 學術史迴顧
二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章節結構
三 幾個關鍵詞的說明
第一章 民族復興思潮的曆史考察
一 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復興思想的萌發
(一)孫中山的“振興中華”口號
(二)梁啓超的“少年中國”夢想
(三)國粹派的“古學復興”主張
二 五四時期:民族復興思想的發展
(一)李大釗的“青春中華之創造”和“中華民族之復活”的思想
(二)孫中山的“大中華民族”和“要恢復民族地位”必先“恢復民族精神”的思想
(三)“東方文化派”復興東方文化的思想
三 “九一八”後:民族復興思潮的形成
(一)民族危機與民族復興思潮的形成
(二)費希特民族復興思想的係統傳入及其影響
(三)蔣介石及國民黨人對民族復興思潮形成的推動
(四)知識界關於民族復興問題的討論
四 “七七”後:民族復興思潮的高漲
(一)“抗戰建國”與民族復興
(二)“民族復興節”的設立和紀念
(三)中國共産黨有限度地使用“民族復興”的話語
第二章 民主政治與民族復興
一 為什麼要實行民主政治
(一)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救亡圖存
(二)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國傢統一
(三)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國傢認同
(四)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民族復興
二 中國政治發展的取嚮:民主還是獨裁
(一)民主政治與獨裁政治的價值比較
(二)民主政治與獨裁政治的現狀分析
(三)中國的政治齣路是民主還是專製或獨裁
(四)國難中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選擇
三 憲政運動的興起與憲法的製定
(一)“九一八”後的憲政運動
(二)“五五憲草”的製定及其批評
(三)“七七”後的兩次憲政運動
(四)戰後圍繞製定憲法的鬥爭
第三章 發展經濟與民族復興
一 民族復興必須發展經濟
(一)中國經濟的落後狀況
(二)經濟落後的原因分析
(三)發展經濟的重要意義
(四)發展經濟的對策和建議
二 發展經濟的道路選擇
(一)“以農立國”論的由來
(二)批評“以農立國”論
(三)反駁“以工立國”論
(四)其他主張的提齣及爭論
三 發展經濟的製度選擇
(一)“九一八”後“蘇俄熱”的興起
(二)知識界的社會主義思潮
(三)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
(四)計劃經濟還是自由經濟
(下)
第四章 學術研究與民族復興
一 學術研究於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
(一)學術創作是民族復興之基礎
(二)“抗戰建國”與“學術建國”
二 從“整理國故”到“國故整理”
(一)“整理國故”以及學術界的反思
(二)“九一八”後的“國故整理”
(三)“七七”後的“國故整理”
三 “學術中國化”和“文藝的民族形式”
(一)“學術中國化”的提齣
(二)“學術中國化”的成果
(三)“學術中國化”的評價
(四)“文藝的民族形式”及其討論
第五章 民族文化與民族復興
一 復興民族文化的必要與可能
(一)復興民族文化以實現民族復興
(二)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中國文化自身具有復興的質素和能力
(四)西方文化的“沒落”與中國文化復興
二 如何實現民族文化的復興
(一)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認同和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中西文化關係
(四)民族文化復興的道路選擇
三 現代新儒傢復興民族文化的努力
(一)批判西化思潮和曆史虛無主義
(二)闡釋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三)探索中國文化復興的道路
(四)儒傢思想的新開展
結語 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留給我們的啓迪
一 民族復興不是漢族或某個少數民族的復興,而是包括漢族和所有少數民族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
二 民族復興不是復古,而是中華民族的浴火新生或再生
三 民族復興是一個係統工程,不能片麵強調某一方麵,更不能將民族復興等同於文化復興
四 要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國的大聯閤、大團結
附錄一 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民族復興文章目錄(1931-1945)
人名索引
書成後記
下冊
精彩書摘
《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以抗戰時期知識界為中心(套裝上下冊)》:
(三)蔣介石及國民黨人對民族復興思潮形成的推動
孫中山逝世後,以蔣介石為代錶的國民黨人,繼承瞭孫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義演講中提齣的“要恢復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復民族的精神”的民族復興思想,尤其是以孫中山思想正統的繼承者和闡發者自居的戴季陶,在這方麵起的作用尤大。1925年夏,亦即孫中山去世不久,戴季陶齣版《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和《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兩書,極力強調文化自信力的恢復發揚對於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我們要復興中國民族,先要復興中國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瞭這一個自信力,纔能夠辨彆是非,纔能認清國傢和民族的利害,纔能夠為世界的改造而盡力。”“三民主義之原始的目的,在於恢復民族的自信力。因為民族的自信力不能恢復,則此弱而且大之古文化民族,其老衰病不可救,一切新活動,俱無從生,即發生亦不脫病理的狀態,不能救民族的危亡。”1928年,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製定18條國慶紀念口號,其中第二條即為“慶祝中華民族復興的光榮”,把掃除北洋軍閥統治視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誌。1929年,國民黨上海執行委員會宣傳部製定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兩周年紀念大會標語,其中一條為“南京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紀念地”,同時,為瞭增強南京建都的閤法性,以杜絕“北平建都說”,國民黨中宣部還彆齣心裁地擬定瞭“北平是韆餘年來中華民族衰落的中心場”的宣傳標語。
九一八事變後,麵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政治危機,為瞭取得統治的閤法性,同時加強對社會輿論的引導和控製,以蔣介石為代錶的國民黨人,對宣傳民族復興思想更為主動積極,尤其是蔣介石,可以說是不遺餘力。1932年4月11日,他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公開發錶瞭題為“復興中國之道”的演講,初步闡述瞭他的民族復興思想,隨後他又發錶瞭《復興民族之要道》(1934年2月5日)、《復興民族之根本要務——教養衛之要義》(1934年2月12日)、《東亞大勢與中國復興之道》(1934年3月5日)、《抵禦外辱與復興民族(上)》(1934年7月13日)、《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中)》(1934年7月20日)、《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下)》(1934年7月24日)、《四川應作復興民族之根據地》(1935年3月4日)、《全滇民眾應負起復興民族之責》(1935年5月12日)、《建設新雲南與復興民族》(1935年5月13日)、《為學做人與復興民族之要道》(1935年5月19日)《禦侮與復興之基本要道》(1936年1月24日)、《民族復興之路》(1936年5月25日)、《復興中華》(1936年9月9月)等一係列以“民族復興”為主題的演講,就他的民族復興思想作瞭進一步的係統闡述。1934年,蔣介石又齣版瞭《復興民族之要道》一書,收錄瞭他1932年至1934年發錶的有關民族復興的10篇言論。同年,還齣版瞭他對廬山軍官訓練團的講話稿《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概而言之,蔣介石的民族復興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的內容。
……
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以抗戰時期知識界為中心(套裝上下冊) [導論 第一章 從政治經濟學視角探尋中國崛起 第一節 中國崛起的雙重特徵 第二節 為什麼人均GDP是重要的 第三節 中國貧窮與“百年屈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以抗戰時期知識界為中心(套裝上下冊) [導論 第一章 從政治經濟學視角探尋中國崛起 第一節 中國崛起的雙重特徵 第二節 為什麼人均GDP是重要的 第三節 中國貧窮與“百年屈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